儿童感知觉发展的特点小学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

合集下载

幼儿记忆特点范文

幼儿记忆特点范文

幼儿记忆特点范文1.记忆的发展阶段:幼儿记忆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感觉记忆、操作记忆和符号记忆。

-感觉记忆:在3岁至4岁时,幼儿的记忆主要基于感知和感觉的信息,如声音、味道和触感。

这种记忆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干扰,持续时间较短。

-操作记忆:在4岁至5岁时,幼儿开始发展操作记忆。

他们能够记住简单的操作步骤,并将其应用于日常任务中。

但这种记忆也比较短暂,容易受到外界和内部干扰。

-符号记忆:在5岁至6岁时,幼儿开始发展符号记忆。

他们能够借助语言和符号来存储和检索信息。

符号记忆是发展中的记忆形式,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变得更加强大和稳定。

2.记忆容量和持续时间:幼儿的记忆容量相对有限,并且记忆的持续时间较短。

他们能够记住短时的信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很快会忘记。

幼儿的记忆容量和持续时间逐渐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

3.注意力和记忆:幼儿的记忆表现受到他们的注意力水平的影响。

如果幼儿分散注意力,他们的记忆表现可能会受到影响。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关注力逐渐增强,他们能够保持更长时间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记忆能力。

4.触发记忆的方式:幼儿的记忆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触发和提醒。

其中一种常见的方式是通过感官刺激来激发记忆,例如视觉图像、声音和味道。

另一种方式是通过言语和语言的提示来触发记忆。

这些触发方式能够帮助幼儿回忆起过去的经历和事件。

5.忘记和干扰:幼儿的记忆容易受到干扰和遗忘。

他们可能会遗忘一些不重要的信息,或者被其他干扰因素所替代。

例如,当他们学习新的信息时,旧的信息可能会被覆盖或忽略。

此外,情绪和情感因素也可能影响幼儿的记忆表现。

7.自传忆和他传忆:幼儿的记忆不仅包括自传忆,即记忆自己的经历和事件,还包括他传忆,即记忆和回忆其他人的经历和事件。

幼儿经常从他人的讲述和回忆中获得信息,从而构建自己的记忆网络。

总结起来,幼儿记忆具有发展阶段、有限容量和持续时间、受注意力和干扰影响、可以通过触发和提示增强、容易被遗忘和干扰等特点。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一)感知:1、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特点:总体而言,小学儿童在教学活动的影响下,感觉的随意性、感受性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发展,特别是差别感受性的增长要比绝对感受性的增长快得多。

颜色视觉:小学生的颜色视觉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发展的。

具体表现如下:视觉感受性的发展:第一,视觉差别感受性明显发展。

第二,小学生的颜色辨别能力迅速提高。

第三,小学生视觉的差别感受性发展快于绝对感受性的发展。

第四,女生的颜色感受性发展高于男生。

颜色偏好:小学生已表现出初步的颜色偏好倾向。

在红、黄、橙、绿、蓝、棕、黑、灰、白等10种颜色中,他们更喜欢红、绿、黄,不喜欢灰、棕、黑。

听觉:听觉能力逐渐接近成人的水平。

表现在辨别音调高低的能力、对发音细微差别的区分、对音乐旋律的辨别能力这三个方面。

注:绝对感受性指:人刚刚能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当灰尘一次次增加,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引起感觉)差别感受性指:我们刚刚能察觉出同类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就叫差别感受性。

(100克重的物品加一克后感觉不到,加上三克就感觉得到重量的变化)2、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发展方面:小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小学低年级:认识“空间联系”阶段。

学生可以看到各个对象之间的空间联系,依据各个对象之间可以直接诶感知到的空间关系认识画面的内容。

第二阶段:小学中年级:认识“因果联系”阶段。

学生可以看到各个对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第三阶段:小学高年级:认识“对象总体”阶段。

学生可以从意义上完整地认识整个图画的内容。

培养方面:明确观察的目的;一般而言,学生的好奇心较强、求知欲较盛,知觉的不随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活动时,提出的目的越明确具体,计划步骤越周详,观察效果越好。

例如:组织学生社会调查,可以事前把活动的目标予以明确。

根据观察目的任务选择观察的方式;学生若能掌握一定的方法,这将十分有利于其观察力的培养。

第三章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第三章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 小刺激量(也称最小可觉差).
– 绝对感受性——对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觉 察)能力,即感觉的灵敏度。
• 两者的关系——数值上成反比.公式:E=1/R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 –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 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别量。 – 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 力。
1.注意的定义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 指向性: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选择。 集中性:心理活动反映事物达到一定清晰和完善 程度的现象。
(一).儿童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发展 1、注意的种类 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 力的注意。 随意注意(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 意。
分享 • 感统失调及其训练。 • 婴幼儿感知能力训练方法。
第三节 儿童记忆的发展
• (一)什么是记忆 •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是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再现3个基本环节。 • 是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3 什么是遗忘?
• 遗忘: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就是遗 忘,如识记过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认和回忆 ,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 • 遗忘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时间上先快后 慢,在数量上先多后少,然后渐趋平缓。 •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二)儿童听觉的发展
• 出生第一天的新生儿就已经有了听觉反应。 • 儿童的听觉能力要发展许多年,在青春期的11~15 岁时基本达到成熟。 • 儿童辨别音调高低的能力,从6岁到19岁之间有显著 的提高。成年后听觉能力逐渐下降。 弱听障碍后果 对儿童听力缺陷要及时发现和治疗

发展心理学 记忆发展

发展心理学 记忆发展

发展心理学记忆发展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人类在不同阶段的发展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记忆发展是发展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探讨了人类记忆能力的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本文将从认知发展的角度探讨记忆发展的相关内容。

一、幼儿期的记忆发展1.1 幼儿期的记忆特点在幼儿期,孩子的记忆能力主要表现为短时记忆和操作性记忆。

1.2 记忆发展的影响因素幼儿期的记忆发展受到遗传、环境和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1.3 记忆发展的培养方法通过游戏、音乐、故事等形式,可以促进幼儿期记忆能力的发展。

二、儿童期的记忆发展2.1 儿童期的记忆特点在儿童期,孩子的记忆能力逐渐增强,开始形成长时记忆。

2.2 记忆发展的影响因素儿童期的记忆发展受到学习经验、认知发展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2.3 记忆发展的培养方法通过阅读、学习、体验等方式,可以促进儿童期记忆能力的发展。

三、青少年期的记忆发展3.1 青少年期的记忆特点在青少年期,记忆能力达到巅峰,能够进行更加复杂的信息加工和存储。

3.2 记忆发展的影响因素青少年期的记忆发展受到学业压力、社交关系和自我认知等因素的影响。

3.3 记忆发展的培养方法通过思维导图、复习技巧、专注训练等方式,可以促进青少年期记忆能力的发展。

四、成年期的记忆发展4.1 成年期的记忆特点在成年期,记忆能力逐渐稳定,但受到压力和情绪等因素的影响。

4.2 记忆发展的影响因素成年期的记忆发展受到工作压力、家庭责任和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4.3 记忆发展的培养方法通过规律生活、锻炼身体、保持积极心态等方式,可以促进成年期记忆能力的发展。

五、老年期的记忆发展5.1 老年期的记忆特点在老年期,记忆能力逐渐下降,主要表现为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减退。

5.2 记忆发展的影响因素老年期的记忆发展受到年龄因素、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5.3 记忆发展的培养方法通过保持社交活动、进行认知训练、保持身心健康等方式,可以延缓老年期记忆能力的下降。

第三节小学儿童认知的发展第四节小学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第五节小学儿童品德的发展2010.5详解

第三节小学儿童认知的发展第四节小学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第五节小学儿童品德的发展2010.5详解
思维的深刻性具有不断增强的趋势, 三、四年级为转折或关键期;
3、独创性
小学儿童思维的独创性发展较晚 运算思维独创性主要表现在: 独立性、发散性和有价值的新颖性上 发展趋势 (1)从对具体形象材料加工发展到对语词抽象材料的加工 (2)先模仿,经过半独立性的过渡,最后发展到独创性
小学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
一、基本特点
(一)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但仍然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二)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 转折的关键期大约在小学四年级前后
(三)不平衡性 表现在不同的思维对象、学科和教材上 如“偏科”现象
(四)逐渐具备了人类思维的完整结构(具有目的性、完整 的思维过程),但思维结构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1小时的时间长度—“星期”“一天”—可以理解更长或短暂的时间单位
二、注意的发展
(一)有意注意正在开始发展,而无意注意仍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注意更能控制
(二)儿童对抽象材料的注意正在逐步发展,而具体、直观 的事物在引起儿童的注意上,仍然起着重大作用。
(三)儿童的注意经常带有情绪色彩 容易为一些新异刺激所激动而兴奋起来,而且注意的
(三)师生关系
1、调查:小学儿童对教师的态度 84%的小学儿童(低年级小学儿童为100%)认为要听教师的话。 从三年级开始,儿童道德判断进入可逆阶段,学生不再 无条件地服从、信任教师了。 对教师的评价影响着小学儿童对教师的反应。 2、教师的期望 罗森塔尔实验:
教师对学生有高期望时,他们就表现在情绪、身体语言、 口头言语、教学材料、赞扬与批评等不同水平上。
4、小学儿童已初步掌握了道德范畴,不过对不同范畴的理解有 不同的水平。比较“对他人”、“对自己”、“对社会”三 方面的道德认识,“对自己”方面的道德概念发展水平较高, “对社会”方面的道德概念的发展水平次之,最低的是“对 他人”方面的道德概念的发展水平,显示出不平衡性。

第三章: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第三章: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视敏度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即视力
小学生的颜色视觉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
小学生已具有对颜色的偏好倾向。
2.听觉的发展
人的听觉感受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有规律 的变化。
儿童时期的听觉感受性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 断增长的。
(二)小学儿童知觉的发展
1.小学儿童空间知觉的发展
空间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特性的反映。空间 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距 离知觉等,小学儿童空间知觉的发展主要是指 他们在这些方面的发展。
(1)大小知觉
大小知觉是头脑对物体的长度、面积、体积在 量方面变化的反映。
(2)形状知觉 形状知觉指对物体的轮廓和边界的整体知觉。 (3)方位知觉 方位知觉是人们对自身或客体在空间的方向和位置关系的知觉。 (4)距离知觉 距离知觉是对物体离我们远近的知觉。
2.小学儿童时间知觉的发展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运动过程的先后和长短的辨认 ,即对客观现象的顺序性和延续性的反映。
三、小学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一)小学儿童记忆的一般特点
1.有意识记逐渐占主导地位 2.意义识记不断发展并逐步取代机械识记的主导地位 3.在形象记忆的基础上抽象记忆迅速发展
(二)小学儿童记忆主要指标的发展状况
1.小学儿童记忆广度的发展情况
2.小学儿童记忆保持时间的发展情况
3.小学儿童元记忆的发展情况
四、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一)小学儿童思维的一般特点 1.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 2.小学儿童逐渐具备了人类思维的整体结构,但思维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和 发展 3.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中,小学儿童的思维发展存在差异性
(二)小学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状况 1. 小学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情况 由于小学儿童的知识经验还不够丰富、深刻,他们对事 物进行概括时,只能利用某些已经理解了的事物的特性 ,而不能充分利用包括在某一概念中的所有的特性。 2. 小学儿童比较能力的发展情况 小学儿童比较能力的发展是随年龄和年级的增长而不断 提高的。 3. 小学儿童分类能力的发展情况 6岁以后的儿童能进行一级独立分类(如白鸽、麻雀、乌 鸦为鸟;虎、狮、象为野兽)的人数超过一半;

幼儿记忆的发展与特点

幼儿记忆的发展与特点

幼儿记忆的发展与特点在幼儿记忆发展的早期阶段,孩子的记忆主要通过感觉和感知来建立,如嗅觉、视觉和听觉等。

这些感官的刺激对于幼儿的认知和记忆起到重要的作用。

例如,幼儿可能会通过嗅觉记住妈妈的味道,或通过声音记住爸爸的笑声。

随着幼儿逐渐成长,感官记忆逐渐转化为更加复杂和有意识的记忆形式。

在幼儿的记忆发展过程中,幼儿的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渐渐形成。

工作记忆是指幼儿在思考、解决问题和处理信息时,短时间内保存和操作信息的能力。

例如,当幼儿被要求记住一串数字或完成一项任务时,他们会使用工作记忆来暂时存储信息,并在需要时提取和使用这些信息。

工作记忆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只能记住几个简单的事物到能够处理更加复杂的任务。

适当的练习和训练可以帮助幼儿进一步发展和提高他们的工作记忆。

长期记忆是指幼儿对过去经历和事件的保存和回忆。

幼儿的长期记忆具有特殊的特点和模式。

首先,幼儿的长期记忆受到情感的影响。

情感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存储和回忆信息。

例如,如果一个事件与积极的情感相关,幼儿更有可能记住这个事件。

其次,年龄对幼儿的记忆能力有影响。

年幼的幼儿主要依靠过程记忆,即对事件的感知和行动反应记忆。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逐渐发展出语义记忆和事件记忆,即记忆事件的相关细节和意义。

最后,幼儿的记忆常常是以片段的形式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合并和重构。

这就是为什么幼儿可能会回忆出一些事件的细节,但并不完全准确。

在幼儿的记忆发展过程中,有一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其记忆表现。

例如,幼儿的年龄、个体差异、记忆任务的特征以及记忆评估的方法都可能对幼儿的记忆产生影响。

此外,环境与家庭的支持和刺激对幼儿的记忆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丰富和多样化的经验和刺激有助于促进幼儿的记忆发展。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和策略来促进幼儿记忆的发展。

比如,提供有趣和有意义的经验,提醒幼儿关注和记住重要的细节,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以及使用游戏和互动来加强幼儿的记忆能力。

幼儿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

幼儿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

幼儿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1.短期记忆发展:幼儿在3-4岁时,开始逐渐发展出短期记忆。

短期记忆是指暂时存储信息的能力,通常能维持几秒到几分钟不等。

幼儿可以记住并重复短暂的信息,例如一串数字或者一句诗歌,但很容易忘记。

2.语言发展对记忆的促进:语言的发展对幼儿记忆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随着语言能力的提高,幼儿可以用语言来加工和组织信息,从而更好地记住和回忆事物。

3.记忆存储形式发展:最初,幼儿会借助感觉和肌肉记忆来存储信息。

比如,他们通过感官的刺激和动作的重复来记住事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开始把信息存储在更稳定的形式中,例如语言、图像和符号等。

4.长期记忆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长期记忆能力逐渐发展。

他们能够更好地记住事件的细节,并长时间地保持记忆的连贯性。

幼儿的长期记忆能力的发展与大脑的成熟和神经递质的发育密切相关。

5.个体差异的存在:幼儿的记忆能力存在个体差异。

一些幼儿可能比同龄人更早地表现出一定的记忆能力,而其他幼儿则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发展记忆。

这些个体差异受到遗传、环境和个人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6.任务相关性的影响:幼儿的记忆能力在不同任务下的表现也会不同。

对于他们来说,与他们自身生活经验相关的任务,例如记住他们之前做过的游戏,相对容易一些。

而对于新的和抽象的信息,他们可能需要更多的努力来记住。

7.记忆策略的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开始学习和使用更复杂的记忆策略。

例如,他们可以使用联想、编码和分组等技巧来帮助记忆。

这些策略的学习和使用可以提高幼儿的记忆效果。

8.情绪对记忆的影响:情绪对幼儿记忆的编码和回忆过程有重要影响。

积极的情绪可以促进幼儿的记忆,而消极的情绪则可能干扰记忆的形成和回忆的过程。

9.社会支持的作用:幼儿在记忆任务中得到适当的社会支持和指导,有助于他们提高记忆能力。

例如,大人可以提供提示、复述和组织信息的帮助,从而提升幼儿的记忆效果。

总结起来,幼儿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包括短期记忆的发展、语言发展的促进、存储形式的转变、长期记忆能力的增强、个体差异的存在、任务相关性的影响、记忆策略的学习、情绪和社会支持的影响。

小学生认知及个性发展的特点.doc

小学生认知及个性发展的特点.doc

一、小学生认知及个性发展的特点认知:感知觉、思维、记忆个性:自我(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克制)人格及情绪发展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过程,是属于智能或智慧方面的心理过程。

简言之,认知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

一般认为,认知包括感觉、知觉、注意、思维、想象、创造、问题解决,有人把学习、记忆、语言也包括在内。

认知能力是指认知的水平而言,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就是提高儿童的认知水平。

1、感知、注意、记忆的特点。

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

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

2、想象、思维的特点。

小学生的想象从形象片断、模糊向着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

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

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3、情感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也逐渐变得更加稳定,丰富、深刻了。

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

到了小学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

4、意志的特点。

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

5、性格的特点。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也不断有所增长。

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他们已不再完全依靠教师的评价来估计自己,而是能够把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加以对照,独立地做出评价。

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

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

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首先,幼儿记忆容量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增加。

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记忆容量有所不同。

在2-3岁阶段,幼儿的记忆容量相对较小,只能记住简单的事件和信息。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记忆容量逐渐增加,可以记住更多、更复杂的事件和信息。

其次,幼儿记忆力在发展过程中得到提高。

幼儿的记忆力在认知与神经系统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得到提高。

从幼儿对信息的感知开始,通过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检索等过程,幼儿记忆力得到不断发展。

尤其是在4-6岁之间,幼儿能够进行主动的记忆活动,并逐渐掌握记忆技巧,如复述、串联、分段等。

第三,幼儿记忆策略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

记忆策略是幼儿为了提高记忆效果而有意识地使用的方法和技巧。

在初期,幼儿可能还没有明确的记忆策略,主要依靠感觉和情绪记忆。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逐渐发展出一些记忆策略,如重复记忆、联想记忆、分类记忆等,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最后,幼儿记忆内容呈现差异。

幼儿的记忆内容主要包括事件记忆和事实记忆。

事件记忆指的是幼儿对过去经历的事件的记忆,如生日派对、家庭旅行等;事实记忆是指幼儿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如语言、数学概念等。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事件记忆和事实记忆上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

在3-4岁的幼儿中,事件记忆占主导地位,而在4-6岁的幼儿中,事实记忆逐渐增加。

综上所述,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包括记忆容量的增加、记忆力的提高、记忆策略的形成和记忆内容的差异。

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家长和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的记忆特点,为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指导。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A.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1)感知觉的基本概念:①感觉: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个别属性的反映。

②知觉:知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

③感觉与知觉的联系:a.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对直接作用于脑的客观事物的反映,但又有区别:感觉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却是对事物的整体反映。

b。

感知觉是认识活动的开端。

(2)幼儿感觉发展的主要特征:①视觉发展的主要特征:儿童视觉的发展表现在两方面:视敏度的发展、颜色视觉的发展。

a。

视敏度视敏度的概念: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处于具有一定距离的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一定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

b.颜色视觉颜色视觉指区别颜色细致差异的能力,亦称辨色力。

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规律:幼儿正确辨认颜色的百分率和正确辨认颜色数,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幼儿正确辨认颜色的百分率,因年龄班级不同、颜色不同、辨认方式不同而有差异;③幼儿辨认颜色主要在于能否掌握颜色名称,如果混合色有明确的名称,如“淡棕”“橘黄”,幼儿同样可以掌握;幼儿对某些颜色,如“群青”“天蓝”“古铜”等所以不能辨认或不善辨认,并非完全缺乏辨色能力,主要是由于生活中接触的机会少,成人没有进行有意识的指导。

c。

影响婴幼儿视力的因素幼儿视力受遗传和环境影响。

视觉经验是促进视觉发展的必要因素。

光线照明较差、户外活动和身体锻炼较少、坐姿不良等都会造成视力减退.d.色盲色盲是颜色视觉异常的表现。

色盲可分为全色盲、全色弱、红绿色盲和红绿色弱4种。

②听觉发展的主要特征:a.听觉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听觉是幼儿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他们依靠听觉辨认周围事物特点。

幼儿依靠听觉感受音乐,学唱歌曲,欣赏乐曲,从而还得到美育的熏陶.此外,儿童与成人交往,特别是学习口语,必须依靠听觉。

听觉对幼儿智力、个性发展也有一定影响。

b.听觉感受性听觉感受性包括听觉的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绝对感受性是指分辨最小声音的能力;差别感受性则指分辨不同声音最小差别的能力。

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心理发展特点

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心理发展特点

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心理发展特点小班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一、认识的发展1、感知觉的发展1) 视觉:主要表现为视力发展和变色力发展两个方面。

3岁以后,幼儿喜欢看图书,用眼睛看近距离和细小东西的机会不断增加,能够学会分清各种基本颜色,如:红、绿、黄、蓝、黑等。

对于色调相近的颜色,如:红和粉红,黄和橘黄等则易混淆。

2) 听觉:发展较早,到3岁基本完成。

3) 空间知觉:能辨认上下,但不能很好地辨别前后、左右。

4) 时间知觉:能领会“昨天、今天、明天”的时间感念,但不能掌握“过去、现在、将来”的概念。

5) 观察力:刚刚萌发,只是停留在表面肤浅的观察上,他们还不会按目的去观察,且观察目的会随观察过程发生转移,观察兴趣常常会替代成人要求的观察目的。

小班幼儿持续观察时间很短,只有6—7分钟,甚至更短。

观察的事物,常常是零星的,不会概括和联系起来观察某一事物。

观察时常常用手指头帮忙,指着图片和物体进行观察。

2、注意的发展:仍处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正在逐步增加。

(有意注意一般只能维持3—5分钟)。

小班幼儿的注意转移、分配能力都很差,表现在观察图片时,仅能注意其主要的、鲜明的部分而忽视其它部分;在做律动时,只能听琴声两手上下挥动或双脚小跑步,而不能将身体各个部分的运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3、记忆的发展:主要以无意识记、机械识记为主,凡是感兴趣的、印象生动强烈的事情就容易记住,具有直观的、形象的性质。

4、思维的发展:由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

3岁以前幼儿的思维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他们的思维和动作、行为紧密联系,一旦动作停止或转移,其思维活动也就随之停止或转移。

小班幼儿的思维扔带有很大的直觉行动性,但他们已经开始借助具体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进行,即由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

1) 这个阶段的幼儿只能掌握日常生活中具体概念,如:实物概念、简单的数概念等,很难掌握抽象的关系概念、时间概念、道德概念等。

2) 在推理判断时,常常以事物的外部联系为依据,而不是以事物的内在联系为依据。

小学生心理发展七条规律与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七条规律与特点

【导语】⼩学⽣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

⼩学⽣的注意⼒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

⼩学⽣的记忆最初仍以⽆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

以下内容是为⼤家准备的相关内容。

1、感知觉有了充分发展 在⼊学之初,⼩学⽣的感知觉已经有了充分的发展,他们的听觉和视觉⼗分敏锐,能够⽐较准确地辨别事物的颜⾊、形状等。

他们的味觉、嗅觉和触觉也已经⽐较发达。

这些都为他们进⾏学习活动提供了基础和保证。

在整个⼩学阶段,⼩学⽣的感知觉发展很快,其准确性、系统性都能够不断地提⾼。

特别应当指出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观察活动,对于⼩学⽣感知觉的发展具有⼗分重要的作⽤。

2、注意⽔平有限 刚刚进⼊学校,⼩学⽣注意的⽬的性还很低,只能够注意⾃⼰感兴趣的对象。

他们随着学习活动的进⾏,注意能够很快地得到发展,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学习活动和教师的要求将注意指向学习对象,注意的持久稳定性和范围都不断地发展。

但⼀般来说,⼩学⽣的注意⽔平仍然是有限的,需要教师通过专门的努⼒引起并且给予指导。

3、不随意记忆占主要地位 在⼩学低年级,不随意记忆占有主要地位。

随着年级的升⾼,⼩学⽣的随意记忆明显得到发展。

但在整个⼩学阶段,他们的不随意记忆始终占主要地位。

4、想象⼒丰富,但想象与现实之间没有明确界限 ⼩学低年级学⽣,想象⼒⼗分丰富。

在他们的头脑中,现实与想象之间往往没有明确的界限。

有时候,他们会由于想象与现实的同⼀化,导致⾏为和⾔语的“不合情理”。

如果没有考虑到⼉童想象发展的这种特征,会经常在成⼈眼中被当作“说谎”“欺骗”。

对此,教师要有充分的理解。

想象⼒是⼗分宝贵的,是创造意识和创造能⼒的萌芽,教师应当着⼒保护和慎重对待。

5、以形象思维为主 在⼩学阶段,学⽣的思维有很⼤的发展。

开始时,思维依赖于具体的对象和情境,只能孤⽴地认识事物的个别特征和表⾯现象。

学前儿童心理学(第九、十章)

学前儿童心理学(第九、十章)

促进亲子沟通
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有助于家长更好地与孩子沟通,建立 良好的亲子关系。
优化家庭教育方式
根据孩子的心理需求,家长可以调整家庭教育方式,提供更加科学 和有效的教育。
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通过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家长可以提供更加全面的教育和支持, 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在社会中的应用
1 2
促进社会公平
感觉
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 官的客观事物属性的反映。
知觉
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属 性的反映,是在感觉的基 础上形成的。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特点
感知觉发展阶段
从出生到3岁左右,儿童的感觉和知觉处在迅速发展的阶 段,各种感觉能力逐渐完善,知觉的概括性水平逐渐提高 。
视觉发展
儿童出生后不久就表现出对光线的敏感性,随着年龄的增 长,视觉能力逐渐增强,能够进行更精细的视觉分辨和追 踪活动。
选择题及答案
选择理
发展?
选择题2
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 规律。
选择题3
论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因素。
答案
学前儿童心理学主要研究 0-6岁儿童的心理发展。
答案
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 顺序性、不平衡性和个体
差异性。
答案
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
情绪状态
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也受到他们 的情绪状态的影响,积极的情绪
状态有助于提高记忆效果。
03 第九、十章重点与难点解 析
重点概念解析
重点概念一: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心理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儿童心理发展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特征 和发展任务。了解这些阶段有助于理解儿童行为和心理发展的规律,为教育提供 指导。

认识儿童记忆力的发展特点

认识儿童记忆力的发展特点

认识儿童记忆力的发展特点儿童的记忆力是指他们在认识事物、经历事件、学习知识等过程中的记忆能力。

在儿童记忆力的发展中,存在着一些特点和规律,比如幼儿阶段的儿童记忆主要依赖感觉记忆和动作记忆,逐渐发展为语义记忆和事实记忆。

本文将详细探讨儿童记忆力发展的特点。

1.幼儿阶段(出生至2岁左右):幼儿阶段的儿童记忆主要依赖感觉记忆和动作记忆。

幼儿可以通过感觉来储存和回忆一些最基本的信息,比如颜色、形状和声音等。

他们还可以通过动作来记住一些日常活动,比如如何吃饭、如何玩耍等。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记忆力非常受限,只能记住一些短暂的信息,并且很容易遗忘。

2.学龄前阶段(3岁至6岁):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儿童开始逐渐形成语义记忆。

他们可以通过语言来记录和回忆有关事物的信息,并且能够将这些信息存储在长期记忆中。

此外,他们还可以通过视觉和听觉信息来记忆事物的位置和顺序。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记忆力迅速发展,能够记住更多更复杂的信息。

3.小学阶段(7岁至12岁):在小学阶段,儿童的记忆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他们开始着重记忆学习内容,如数学公式、地理知识和历史事件等。

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运用方法和策略来提高记忆力,比如记忆法、组织法和复习技巧等。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记忆力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4.青少年阶段(13岁及以后):随着身体的发育和思维能力的提高,青少年的记忆力进一步发展。

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抽象概念,并将其转化为记忆的内容。

青少年的工作记忆也得到了提升,能够更好地处理并存储大量的信息。

此外,在这个阶段,注意力和集中力的提高也有助于记忆力的进一步发展。

总结起来,儿童的记忆力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特点。

首先,在发展初期,儿童的记忆主要依赖感觉和动作记忆;其次,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语义记忆逐渐成为主导;接下来,在学龄前阶段,儿童的记忆能力得到快速发展,并开始运用记忆策略;最后,在青少年阶段,儿童的记忆力进一步发展,能够更好地处理和存储大量的信息。

小学生的感知觉、记忆、思维特点

小学生的感知觉、记忆、思维特点

一、小学生注意的特点1.由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步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

小学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他们的有意注意基本上是被动的。

这与他们神经系统活动的内抑制能力尚未发展起来有关。

四五年级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基本上占主导地位。

2.对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的注意占优势,对抽象材料的注意在发展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言语水平很有限,具体形象思维占重要地位,因此,具体生动的、直观形象的事物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随着学生学习活动的发展和知识水平的提高,随着以词为基础的第二信号系统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对具有一定抽象水平的材料的注意也逐步发展起来。

3.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小学生由于大脑与神经系统的内抑制能力尚未充分发展,一个兴奋中心的形成往往波及其他相应器官的活动,面部表情、手足乃至全身都会配合活动,所以注意表现出明显的情绪色彩。

小学生注意品质发展的特点1.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逐步发展在整个小学时期,学生注意的集中能力是逐步发展的。

低年级学生注意的集中性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注意集中性的深度不足。

他们能观察具体形象的事物,而不善于观察抽象、概括的材料;能集中注意于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不善于专注于事物的本质联系。

其二,注意集中的时间较短。

小学生注意的稳定性也在逐步发展的。

实验表明,在一般情况下,7~10岁儿童可以连续集中注意20分钟左右,10~12岁儿童可以集中注意25分钟左右,12岁以上儿童可以集中注意30分钟左右。

在组织好的教学中,小学高年级学生可以保持注意30~45分钟。

2.注意的广度随年级的升高不断发展小学生注意的广度随着年级的升高在不断发展。

我国学者对小学生注意广度韵发展进行了研究。

以50%为估计正确率作为估计点子数目的注意广度,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注意广度不足四个,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注意广度为5~6个。

3.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在逐步发展小学低年级学生,特别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明显地表现出不善于分配注意的现象,他们在同一时间的注意只能集中在一千对象上,还不能对注意进行有效的分配。

儿童发展概论复习知识点

儿童发展概论复习知识点

儿童发展概论复习知识点考核目标:—了解发展的系列概念,了解各年龄阶段的儿童发展特点,了解儿童发展研究的研究方法、-理解儿童发展阶段及其划分标准,理解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儿童发展概述1.(名词解释)发展是指个体(身体、生理、心理、行为方面)的(发育、成长、分化、成熟、变化)的过程,不仅是数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质(体现为分阶段)的变化。

P3页2.(选择、判断)分化:主要指动作(如:婴儿时牵一发而动全身,逐渐分化为肢体可以独立动作)、情绪(如:婴儿只会哭这一种表达方式,随着年纪增长,分化出喜怒哀乐的情绪)等方面。

3.儿童发展主要是指从不成熟到成熟这一成长阶段。

P4页4.(填空、选择)儿童发展的特点:基础性(为人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递进性(循序渐进)、易感性(受环境影响)P4页5.(填空)儿童发展领域:生理、认知、个性与社会性、文化性(重要!)P5页6.以心理特质的变化依据来分:P9页皮亚杰提出:a.感知运动智慧阶段(0—1。

5、2岁);b。

前运算智慧阶段(1.5、2-6、7岁);c。

具体运算智慧阶段(6、7-11、12岁);d。

形式运算智慧阶段(11、12—14、15岁)。

7.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名词解释、填空)a。

儿童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它与儿童生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有关,但不是由年龄决定的。

若出简答题:除上述1点外还要加答:b。

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特征普遍稳定,长期观察可变(如身高特征,某一年龄段的普遍身高基本相同,但随着时代发展有所变化)。

c。

儿童发展由于存在个体差异,使其在年龄特征上存在不平衡性(如姚明的孩子可能会比较高)。

P11页8.婴儿学习分三个层次:习惯化、工具性条件反射、言语的掌握。

P12页9.了解儿童发展各阶段的主要特点:p12—13页10.影响儿童发展因素:先天的遗传、后天的环境(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育)先天的遗传决定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后天的环境决定了儿童发展实际能够达到的水平。

小学生的感知觉、记忆、思维特点

小学生的感知觉、记忆、思维特点

小学生的感知觉、记忆、思维特点一、小学生注意的特点1.由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步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

小学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他们的有意注意基本上是被动的。

这与他们神经系统活动的内抑制能力尚未发展起来有关。

四五年级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基本上占主导地位。

2.对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的注意占优势,对抽象材料的注意在发展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言语水平很有限,具体形象思维占重要地位,因此,具体生动的、直观形象的事物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随着学生学习活动的发展和知识水平的提高,随着以词为基础的第二信号系统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对具有一定抽象水平的材料的注意也逐步发展起来。

3.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小学生由于大脑与神经系统的内抑制能力尚未充分发展,一个兴奋中心的形成往往波及其他相应器官的活动,面部表情、手足乃至全身都会配合活动,所以注意表现出明显的情绪色彩。

小学生注意品质发展的特点1.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逐步发展在整个小学时期,学生注意的集中能力是逐步发展的。

低年级学生注意的集中性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注意集中性的深度不足。

他们能观察具体形象的事物,而不善于观察抽象、概括的材料;能集中注意于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不善于专注于事物的本质联系。

其二,注意集中的时间较短。

小学生注意的稳定性也在逐步发展的。

实验表明,在一般情况下,7~10岁儿童可以连续集中注意20分钟左右,10~12岁儿童可以集中注意25分钟左右,12岁以上儿童可以集中注意30分钟左右。

在组织好的教学中,小学高年级学生可以保持注意30~45分钟。

2.注意的广度随年级的升高不断发展小学生注意的广度随着年级的升高在不断发展。

我国学者对小学生注意广度韵发展进行了研究。

以50%为估计正确率作为估计点子数目的注意广度,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注意广度不足四个,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注意广度为5~6个。

3.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在逐步发展小学低年级学生,特别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明显地表现出不善于分配注意的现象,他们在同一时间的注意只能集中在一千对象上,还不能对注意进行有效的分配。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儿童记忆发展的阶段
0-3个月
新生儿具备基本的感知能力, 能够辨识母亲的声音和气味,
但记忆能力较弱。
4-12个月
婴儿开始形成短期记忆,能够 记住一些简单的指令和日常活 动。
1-3岁
幼儿期是记忆发展的关键期, 孩子开始有意识地进行记忆, 并逐渐能够回忆起更久远的过 去。
4-6岁
学龄前儿童能够进行有逻辑的 记忆,并开始具备抽象思维和
03 思维发展
思维的概述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和 概括的反映。
思维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 的界限,通过语言和符号系统来
认识和理解事物。
思维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能够 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认识其内在
规律和本质。
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儿童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世界,思维以直观行动为主要特征。
概念理解能力。
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儿童记忆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但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记忆方式、速度 和准确性方面存在差异。
儿童在记忆过程中容易受到情绪的影 响,对于愉快和积极的体验更容易记 住。
儿童对于感兴趣和新奇的事物更容易 产生深刻的记忆,而对重复和单调的 信息容易遗忘。
儿童在记忆过程中需要反复练习和巩 固,才能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
儿童能够进行高级的逻辑思维和推理,对 概念和理论进行深入思考。
儿童感知发展的特点
01
感知觉发展迅速
儿童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感知觉发展非常迅速,能够快速地适应和
识别周围环境。
02
感知觉发展具有阶段性
儿童的感知觉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
03
感知觉发展与认知发展相互影响

小学生的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发展特点1、感知觉发展苏老师在NLP培训课程里讲,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在教学活动的影响下,感觉的随意性、感受性不断发展,特别是差别感受性的增长要快于绝对感受性的增长。

他们的方位知觉、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发展,观察事物更加细致有序。

2、记忆和语言思维发展记忆能力也迅速发展,从以机械识记为主逐渐发展到以意义识记为主,从以具体形象识记为主到词的抽象记忆能力逐渐增长,从不会使用记忆策略到主动运用策略帮助自己识记。

言语也有很大发展,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口头言语,在教育的影响下,逐渐掌握了书面言语,学会了写字、阅读和写作。

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小学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所占的成分较多,而高年级儿童抽象思维的成分较多。

3、情感发展情感变化更加丰富、深刻和稳定。

低年级的小学生可以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是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

高年级的小学生情感更加稳定,自尊以及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感觉越来越强。

其中最为明显的是道德情感的逐步发展。

4、性格特点小学生的情绪与学前儿童相比,不但在内容上丰富多彩了,而且其情绪体验也更加深刻了。

小学生的各种高级情感也在不断地深化。

例如在评价他人时,已不再像学前儿童那样把人仅仅分为“好人”和“坏人”,仅仅根据表面的东西来把人界定为“好人”或“坏人”,而是能够初步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评价他人,评价事物的好坏;也不再似学前儿童那样只看事物对自己是否有益,而是能够把事物同他人、同集体的利益结合起来进行评价。

到了小学高年级后,在独立学习和集体生活的锻炼下,小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已能克制自己的一些欲望,努力克服困难去完成自己的任务,形成一定的理智感;也已逐步开始理解自己对集体、对他人、对社会负有的一定责任。

这些都表明小学生情绪的深刻性正在不断地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感知觉发展的特点小学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成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单元,儿童
的短时记忆容量一般要小于成人。

小学儿童记忆的容量随着年龄的
增长而不断增长。

1、复述策略的发展
复述是主体在记忆过程中,对目标信息不断进行重复以便能更准确、更牢固地记住这些信息。

与幼儿相比,小学儿童开始更多、更
有并行地使用复述策略,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儿童复述的质
量不断增强,复述方式由被动的复试模式向主动的复述模式转变。

2、组织策略的发展
组织策略是指识记者在识记过程中,根据记忆材料不同的意义,将其组成各种类别,编入各种主题或组成其他形式,并根据记忆材
料间的联系进行记忆的过程。

无意记忆是指没有预定目的的记忆,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无须付出意志努力的记忆。

有意记忆是指有预定目的,有意识进行的
记忆,记忆过程要依靠意志的努力。

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低年级,无意记忆的地位还是很重要的,但是,对于学业任务逐渐增加的小学儿童来说,有意记忆将越来越
重要。

机械记忆是以对材料的单纯复习为基础的记忆,是逐字逐句的记忆,它所反映的是事物的外部的、非本质的联系。

意义记忆是以对
材料的理解为基础的记忆,它所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的、内部的联系。

小学儿童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都有很大的发展,两种记忆的效果都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研究表明,在整个小学阶段,意义识记的效果远远优于机械记忆。

形象记忆是指对过去所感知过的事物或活动的形象的再现。

抽象记忆是指对概念等抽象材料的记忆。

由于知识经验的局限,低年级小学儿童还是以形象记忆为主导。

随着年龄的增加,知识经验的增加,到小学高年级,抽象记忆逐渐取得优势。

当然,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不是取代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元记忆是人们对自己的记忆过程的理解、认识和监控。

对小学儿童而言,元记忆主要指儿童对记忆活动的过程、特点以及与之相联系的自身能力等认识和了解。

小学儿童的元认知能力与幼儿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相比成人,这种元认知能力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研究表明,儿童对不同记忆反应难度差异的认识是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发展的。

如一半以上的幼儿认为再认与回忆一样困难,小学一年级儿童中有56.25%认为再认容易。

在学习策略的掌握方面也是显示了儿童元记忆的发展。

研究表明,二年级儿童已经知道复述和分类是记忆的有效策略,但只是六年级儿童才知道分类策略比复述策略更有效,并更有经常地使用分类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