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变存储器概述

合集下载

阻变存储器(RRAM)入门介绍

阻变存储器(RRAM)入门介绍

2.4.7铁电隧穿效应……………………………………………………28
2.5 RRAM与忆阻器……………………………………………………………30
3 RRAM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
33
参考文文献……………………………………………………………………………36
4
2.2 RRAM器件参数………………………………………………………………
6
2.3 RRAM的阻变行行为分类………………………………………………………
7
2.4 阻变机制分类………………………………………………………………9
2.4.1电化学金金属化记忆效应…………………………………………11
目目 录
!
引言言……………………………………………………………………………………1
1
R R A M 技术回
顾………………………………………………………………………1
2
R R A M 工工 作 机 制 及 原 理 探
究…………………………………………………………4
2.1 RRAM基本结构………………………………………………………………
!2
可观的应用用前景[13],因而而引发了对基于阻变原理的RRAM器件的广广 泛研究。 如图2所示示,近十十年来,由于RRAM技术的巨大大潜力力,业界对非非易失 性RRAM的研究工工作呈逐年递增趋势[14]。日日益趋于深入入而而繁多的研 究报告,一一方方面面体现着RRAM日日益引起人人们的重视,而而另一一方方面面,则 体现着其机理至至今仍存在的不确定性,仍需要大大量的研究讨论。尽 管自自从对阻变现象的初次报道以来,阻变器件结构一一直沿用用着简单 的金金属-介质层-金金属(MIM)结构,且对于所有材料的介质层,其电 流-电压特性所表现的阻变现象几几乎一一致,但是对于不同的介质层材 料,其阻变现象的解释却各有分歧。总体而而言言,基于导电细丝和基 于界面面态的两种阻

阻变随机存储器(RRAM)综述(自己整理)

阻变随机存储器(RRAM)综述(自己整理)

目录引言 (1)1 RRAM技术回顾 (1)2 RRAM工作机制及原理探究 (4)2.1 RRAM基本结构 (4)2.2 RRAM器件参数 (6)2.3 RRAM的阻变行为分类 (7)2.4 阻变机制分类 (9)2.4.1电化学金属化记忆效应 (11)2.4.2价态变化记忆效应 (15)2.4.3热化学记忆效应 (19)2.4.4静电/电子记忆效应 (23)2.4.5相变存储记忆效应 (24)2.4.6磁阻记忆效应 (26)2.4.7铁电隧穿效应 (28)2.5 RRAM与忆阻器 (30)3 RRAM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 (33)参考文献 (36)阻变随机存储器(RRAM)引言:阻变随机存储器(RRAM)是一种基于阻值变化来记录存储数据信息的非易失性存储器(NVM)器件。

近年来,NVM器件由于其高密度、高速度和低功耗的特点,在存储器的发展当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硅基flash存储器作为传统的NVM器件,已被广泛投入到可移动存储器的应用当中。

但是,工作寿命、读写速度的不足,写操作中的高电压及尺寸无法继续缩小等瓶颈已经从多方面限制了flash存储器的进一步发展。

作为替代,多种新兴器件作为下一代NVM器件得到了业界广泛的关注[1、2],这其中包括铁电随机存储器(FeRAM)[3]、磁性随机存储器(MRAM)[4]、相变随机存储器(PRAM)[5]等。

然而,FeRAM及MRAM 在尺寸进一步缩小方面都存在着困难。

在这样的情况下,RRAM器件因其具有相当可观的微缩化前景,在近些年已引起了广泛的研发热潮。

本文将着眼于RRAM 的发展历史、工作原理、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入手,对RRAM进行广泛而概括性地介绍。

1 RRAM技术回顾虽然RRAM于近几年成为存储器技术研究的热点,但事实上对阻变现象的研究工作在很久之前便已开展起来。

1962年,T. W. Hickmott通过研究Al/SiO/Au、Al/Al2O3/Au、Ta/Ta2O5/Au、Zr/ZrO2/Au以及Ti/TiO2/Au等结构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首次展示了这种基于金属-介质层-金属(MIM)三明治结构在偏压变化时发生的阻变现象[6]。

新型高密度1S1R结构阻变存储器件概述

新型高密度1S1R结构阻变存储器件概述

新型高密度1S1R结构阻变存储器件概述随着现代半导体工艺的技术进步, Flash 存储器开始遇到技术瓶颈,新型存储器应运而生。

与其他几种新型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相比,阻变存储器( RRAM 或 ReRAM)因其具有结构简单、访问速度快等优势,成为下一代非易失性存储器的有力竞争者之一。

基于阻变存储器的交叉阵列是阻变存储器实现高密度存储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而仅由阻变存储单元构成的交叉阵列由于漏电通道而存在误读现象。

为了解决误读现象,通常需要在每个存储单元上串联一个选择器构成1S1R结构。

对由阻变存储单元和选择器构成的1S1R结构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因此本论文主要对1S1R结构的阻变存储器件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关键词:阻变存储器,交叉阵列,选择器,1S1R目录中文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英文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绪论 (1)1.1 阻变存储器 (1)1.1.1 RRAM基本结构 (1)1.1.2 RRAM技术回顾 (1)1.2 交叉阵列汇中的串扰问题 (3)1.3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3)1.3.1 研究意义 (3)1.3.2 研究内容 (3)第二章 RRAM的集成选择器的集成方式 (5)2.1 有源阵列 (5)2.2 无源阵列 (5)第三章 RRAM的集成选择器的类型 (6)3.1 1T1R (6)3.2 1D1R (6)3.3 1S1R (8)3.4 back to back结构 (10)3.5 具有自整流特性的1R结构 (11)第四章 1S1R结构阻变存储器件研究进展 (13)第五章总结与展望 (14)5.1 论文总结 (14)5.2 未来工作展望 (14)第一章绪论1.1 阻变存储器1.1.1 RRAM基本结构阻变存储器(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RRAM)和相变存储器的原理有点相似,在电激励条件下,利用薄膜材料,薄膜电阻在高阻态和低阻态间相互转换,这样子就能实现数据存储[1-2]。

基于阻变存储器的逻辑计算电路及外围读写电路设计

基于阻变存储器的逻辑计算电路及外围读写电路设计

基于阻变存储器的逻辑计算电路及外围读写电路设计1. 阻变存储器的原理及应用研究阻变存储器(ReRAM)是一种新型非挥发性存储器,具有极低的功耗和高密度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本论文首先介绍了阻变存储器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隧穿效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然后对其在计算机、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最后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特别是在阻变存储器多位操作、崩溃等方面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

毕业总结:在本论文的研究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阻变存储器的工作原理,发现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研究该技术,我对计算机科学领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展望了其他新兴技术的发展方向,这对我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科研工作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2. 基于阻变存储器的逻辑计算电路设计逻辑计算电路是计算机基本部件之一,对于电脑的性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阻变存储器的逻辑计算电路采用了动态阻值调整技术,可以提高电路的运算速度和能效。

本论文设计了一种基于阻变存储器的逻辑计算电路,提出了随机激活的逻辑计算单元结构,并且采用了方向粗略匹配的电路优化方法。

经过仿真和测试,我们发现该电路具有较高的运算速度和稳定性,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毕业总结:在本论文的研究过程中,我了解了逻辑计算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并得以深刻理解基于阻变存储器的逻辑计算电路的优势和局限性。

通过实践,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设计能力,还深入了解了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 基于阻变存储器的外围读写电路设计外围读写电路是阻变存储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完成外部数据传输。

本论文设计了一种基于阻变存储器的外围读写电路,主要包括数据传输电路、存储器控制电路和时序控制电路等。

为了提高电路的传输速度和稳定性,我们使用了预取存储技术和反馈控制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该电路具有高性能和低功耗的特点,可以满足更高规模的数据传输需求。

毕业总结:在本论文的研究过程中,我深入学习了阻变存储器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设计了一种高性能的外围读写电路。

阻变存储器(RRAM)器件特性与模型研究

阻变存储器(RRAM)器件特性与模型研究

阻变存储器(RRAM)器件特性与模型研究阻变存储器(RRAM)器件特性与模型研究摘要:阻变存储器(Resistive Random-Access Memory,RRAM)是一种新型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具有较高的存储密度、快速的读写速度、低功耗等优势。

本文通过分析RRAM器件的特性和模型,探讨了其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对存储器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在未来存储器应用中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1.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存储器的需求不断增加。

传统的存储器技术如闪存存储器在容量和速度上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关注新型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其中阻变存储器是一种备受关注的技术。

2. RRAM器件特性2.1 工作原理RRAM器件是基于电阻变化现象的存储器,通过在金属-绝缘体-金属(MIM)结构中施加电场来调整绝缘体的阻值。

当电场施加在绝缘体上时,它会发生极化现象,导致电荷在绝缘体内部的运动,从而改变了器件的电阻值。

通过调整施加的电场和极化方向,可以实现RRAM器件的写入和读出操作。

2.2 特性RRAM器件具有以下几个特性:(1) 高存储密度:由于RRAM器件的工作原理,可以在同一单元面积内存储大量的信息,因此具有很高的存储密度。

(2) 快速的读写速度:RRAM器件的读写速度较快,可以达到纳秒级别,远远快于传统的存储器技术。

(3) 低功耗:RRAM器件在写入和读出操作时的功耗相对较低,这使得它成为一种节能的存储器技术。

(4) 长寿命:RRAM器件的使用寿命较长,可以进行数百万次的写入和擦除操作。

3. RRAM器件模型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研究RRAM器件的特性,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模型来描述其行为。

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模型(Non-volatile Memory Model,NVM)和Memristor模型是两种常用的模型。

3.1 NVM模型NVM模型是一种经典的模型,它用电阻值的变化来描述RRAM 器件的状态。

根据NVM模型,当施加电场时,RRAM器件的电阻值会发生变化,并保持在新的状态。

rram原理

rram原理

rram原理RRAM,即阻变存储器(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是一种新型的非挥发性存储器技术。

它具有高密度、低功耗、快速读写速度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

RRAM的工作原理基于电阻变化效应。

它由两个电极和一个电阻变化层组成。

电阻变化层通常由一种特殊的材料制成,如氧化物或硫化物。

当施加电压时,电阻变化层中的离子会在两个电极之间移动,导致电阻值的变化。

这种电阻变化可以通过改变电阻层中的离子位置来实现。

RRAM的读写操作非常简单。

在写操作中,通过施加不同的电压来改变电阻层中的离子位置,从而改变电阻值。

在读操作中,通过测量电阻层的电阻值来读取存储的数据。

由于电阻变化层的电阻值可以在不同的状态之间切换,因此RRAM可以存储多个比特的数据。

RRAM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具有高密度的存储能力。

由于电阻变化层可以存储多个比特的数据,RRAM可以实现更高的存储密度,从而在相同的面积上存储更多的数据。

其次,RRAM具有低功耗的特点。

由于电阻变化层的电阻值可以在不同的状态之间切换,RRAM在读写操作时消耗的能量较低。

此外,RRAM的读写速度也非常快,可以满足现代电子设备对高速存储器的需求。

RRAM还具有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电阻变化层的稳定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由于电阻变化层中的离子位置会随时间变化,导致电阻值的漂移,因此需要寻找稳定的材料和结构来解决这个问题。

其次,RRAM的制造成本较高,需要使用复杂的工艺和设备。

这也是限制其商业化应用的一个因素。

尽管存在一些挑战,但RRAM作为一种新型的存储器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它可以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物联网设备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突破,相信RRAM将会在未来的存储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总之,RRAM是一种基于电阻变化效应的新型存储器技术。

它具有高密度、低功耗、快速读写速度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

阻变存储器和忆阻器的关系

阻变存储器和忆阻器的关系

阻变存储器和忆阻器的关系
阻变存储器和忆阻器是两种不同的电子元件,它们在电路中起
着不同的作用。

尽管它们都与电阻有关,但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领域却有所不同。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阻变存储器。

阻变存储器,也称为电阻随
温度变化存储器(RRAM),是一种能够在电压作用下改变电阻值的
存储器。

它通常由两个电极之间夹杂着一种特殊的材料组成,当施
加电压时,材料的电阻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以用来表示数字信息,因此阻变存储器被广泛应用于非易失性存储器和人工智能领域。

而忆阻器则是一种基于忆阻效应的电阻器件,它的电阻值会随
着施加的电压或电流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忆阻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
电子在材料中的迁移和重新排列,这种效应可以被用来存储信息或
者进行模拟神经元的计算。

因此,忆阻器在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和
模拟电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尽管阻变存储器和忆阻器都与电阻有关,但它们的工作原理和
应用领域却有所不同。

阻变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数字信息和逻辑运算,而忆阻器则更多地用于模拟神经元和进行神经网络的计算。


而,这两种元件都代表了新一代存储和计算技术的发展方向,将在未来的电子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10.阻变式存储器存储机理

10.阻变式存储器存储机理

MRAM 是 高 中
20 —40 % 30ns 30ns 30ns 中
编程电流
RRAM 是 低 低
10 —106 10ns 30ns 20ns 低 光刻
阻变式存储器的读写机制是 : 采用简单的结
构 ,如 1D 1R (一只二极管和一个阻变器 )或 1 T1R (一只晶体管和一个阻变器 ) ,如图 1 所示 ,利用高
降 , SiO 薄膜进入到负微分电阻区 (NDR ). 再增加电压至 Vmin ,隧穿现象趋于停止 ,电流降
至最低点. 若此时迅速撤去外加电压 ,能带弯曲处陷 阱中的电子不能及时释放出来 ,在声子的作用下 ,电 子逐渐隧穿到 Ⅱ区的局域态能带顶部并驻留下来 , 形成附加电子势垒 ,阻碍电子进入局域态 ,如图 2 ( b)所示 , SiO 薄膜进入高阻状态 ,此时加一个较小 的电压就可以读取储存的信息.
图 2 S - V 理论的能带示意图 [9 ] ( <0 为势垒高度 ,Ψm 是金属的功 函数 , V 为外加电压 , < i 为局域态顶部能量 )
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 ,电子进入局域态并以隧 穿的方式穿过局域态到达正电极 ,此时 SiO 薄膜处 于低阻态. 而在能带弯曲的 Ⅰ区 ,由于陷阱能级的差 异 ,导致了隧穿难度的加大 ,因此有少量电子驻留在 这里.
The storage m echan ism of resisitive random access
WANG Yong GUAN W ei2Hua LONG Shi2B ing L IU M ing X IE Chang2Q ing
( Key L aboratory of N ano - Fabrica tion and N ovel D evices In teg ra ted Technology, Institu te of M icroelectron ics, Ch inese A cadem y of S ciences, B eijing 100029, China)

阻变存储器(RRAM)入门介绍

阻变存储器(RRAM)入门介绍
Vwr为写入入数据所需电压。与现代CMOS电路相兼容,RRAM的Vwr 的大大小小一一般在几几百mV至至几几V之间,这相对于传统需要很高高写入入电压 的Flash器件来说有较大大优势。twr为写入入数据时间所需时间。传统器 件中,DRAM、SRAM和Flash的twr分别为100ns、10ns和10us数量 级 。 为 了 与 传 统 器 件 相 比比 显 示示 出 优 势 , R R A M 的 t w r 期 望 可 以 达 到
1
R R A M 技术回
顾………………………………………………………………………1
2
R R A M 工工 作 机 制 及 原 理 探
究…………………………………………………………4
2.1 RRAM基本结构………………………………………………………………
4
2.2 RRAM器件参数………………………………………………………………
其电流电压特性所表现出的阻值变化主要来?于介质层的铁电性质也就是其材料内部正负电荷在电场作?下表现出的定向翻转由此当ftj的顶电极与底电极之间施加不同?向不同??的偏压由于电场?向和强度的不同介质层的特性将会发?相应的变化内部的正负电荷发?不同?向不同程度的翻转
目目 录
!
引言言……………………………………………………………………………………1
!而而概括性地介绍。
1 RRAM技术回顾
虽然RRAM于近几几年成为存储器技术研究的热点,但事实上对阻变现 象的研究工工作在很久之前便已开展起来。1962年,T. W. Hickmott 通过研究Al/SiO/Au、Al/Al2O3/Au、Ta/Ta2O5/Au、Zr/ZrO2/Au以及 Ti/TiO2/Au等结构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首首次展示示了这种基于金金属介质层-金金属(MIM)三明治结构在偏压变化时发生生的阻变现象[6]。如 图1所示示,Hickmott着重研究了基于Al2O3介质层的阻变现象,通过 将阻变现象与空间电荷限制电流理论、介质层击穿理论、氧空洞迁 移理论等进行行结合,尝试解释了金金属氧化物介质层阻变现象的机 理。虽然在这篇文文献报道中,最大大的开关电流比比只有30:1,但本次 报道开创了对阻变机理研究的先河,为之后的RRAM技术研发奠定了 基础。

阻变随机存储器(RRAM)综述(自己整理)

阻变随机存储器(RRAM)综述(自己整理)

目录引言 (1)1R R A M技术回顾 (1)2 RRA M工作机制及原理探究 (4)2.1R R A M基本结构 (4)2.2R R A M器件参数 (6)2.3 RR A M的阻变行为分类 (7)2.4阻变机制分类 (9)2.4.1电化学金属化记忆效应 (11)2.4.2价态变化记忆效应 (15)2.4.3热化学记忆效应 (19)2.4.4静电/电子记忆效应 (23)2.4.5相变存储记忆效应 (24)2.4.6磁阻记忆效应 (26)2.4.7铁电隧穿效应 (28)2.5R R A M与忆阻器 (30)3R RA M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 (33)参考文献 (36)阻变随机存储器(RRAM)引言:阻变随机存储器(RRAM)是一种基于阻值变化来记录存储数据信息的非易失性存储器(NVM)器件。

近年来,NVM器件由于其高密度、高速度和低功耗的特点,在存储器的发展当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硅基flash存储器作为传统的NVM器件,已被广泛投入到可移动存储器的应用当中。

但是,工作寿命、读写速度的不足,写操作中的高电压及尺寸无法继续缩小等瓶颈已经从多方面限制了flash存储器的进一步发展。

作为替代,多种新兴器件作为下一代NVM器件得到了业界广泛的关注[1、2],这其中包括铁电随机存储器(FeRAM)[3]、磁性随机存储器(MRAM)[4]、相变随机存储器(PRAM)[5]等。

然而,FeRAM及MRAM在尺寸进一步缩小方面都存在着困难。

在这样的情况下,RRAM器件因其具有相当可观的微缩化前景,在近些年已引起了广泛的研发热潮。

本文将着眼于RRAM的发展历史、工作原理、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入手,对RRAM进行广泛而概括性地介绍。

1 RRAM技术回顾虽然RRAM于近几年成为存储器技术研究的热点,但事实上对阻变现象的研究工作在很久之前便已开展起来。

1962年,T. W. Hickmott通过研究Al/SiO/Au、Al/Al2O3/Au、Ta/Ta2O5/Au、Zr/ZrO2/Au以及Ti/TiO2/Au等结构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首次展示了这种基于金属-介质层-金属(MIM)三明治结构在偏压变化时发生的阻变现象[6]。

阻变式存储器存储机理_王永

阻变式存储器存储机理_王永

吸引一个电子时不带电 ), 或者材料中 存在大量的
施主或受主中心 .
图 4 施主效应的 P-F效应 [ 8] (Ed为施主能级的深 度, Δ 为 势垒降 )

3 Al/Alq3
/Al/Alq
3
/Al的电流电压关系图
[
1 0]
2.1.2 P-F效应
P-F效应或者称为场助热电离 效应 (field-as-
MRAM 是 高 中
20— 40% 30ns 30ns 30ns 中
编程电流
RRAM 是 低 低
10— 106 10ns 30ns 20ns 低 光刻
阻变 式存储 器的读 写机 制是 :采用 简单 的结
构 , 如 1D1R(一只二极管和 一个阻变器 )或 1T1R (一只晶体管和一个阻变器 ), 如图 1 所示 , 利用高 电压改变材料的阻值 的大小 , 即擦 /写要存储的信 息 , 然后用一个适当的小电压读取存储的信息 .
非常透彻 , 但是对阻变式存储器阻变机制的认识仍 然存在很大分歧 , 没有统一的理论解释 .尽管如此 , 相比其他非挥发存储器 , 阻变式存储器以其低操作 电压 、低功耗 、高写入速度 、耐擦写 、非破坏性读取 、 保持时间长 、结构简单 、与传统 CMOS(互补金属氧 化物半导体 )工艺相兼容等优点而被广泛研究 [ 5] , 表 1列出了各种存储器的性能比较 [ 6] .
如下关系 :
ln(I/V) ~ V1 /2 .
(2)
P-F效应是一种体效应 , 产生这种效应的前提
就是 :在界面处形成非阻挡接触 , 或者即使界面处是
阻挡接触 , 但是势垒很薄 , 可以通过隧穿的方式向体 内注入大量电子 [ 11] .同时体内一般要有以下两种状

阻变存储器概述

阻变存储器概述

阻变存储器概述阻变存储器(RRAM)是利用脉冲电压对存储单元进行写入和消除,进而导致记忆单元电阻改变,这就是电脉冲诱使阻变效应。

2.1 电阻转换现象利用一些薄膜材料在电激励条件下薄膜电阻在不同电阻状态(高阻态(HR S)、低阻态(LRS))之间的相互转换来实现数据存储。

根据电阻转换所需外加电压极性的不同,RRAM器件的电阻转变特性可以分为两种切换模式:单极转换和双极转换。

从HRS到LRS的转换被称为“SET”过程。

相反,从LRS到H RS的转换被称为“RESET”过程。

单极转换是指器件在高低组态之间转变时外加电压极性相同。

如果器件能在任意极性的电压实现高低阻态的转变,它被称作为无极性转换。

双极开关的切换方向取决于所施加的电压的极性。

图2.2.1 (a)RRAM基本结构示意图和RRAM转换特性,(b)单极性转换,(c)双极性转换对于单极转换必须设置限制电流,对于双极转换,不一定需要设置限定电流的大小。

施加在RRAM上的电压可以是脉冲电压或扫描电压,实际应用中利用扫描电压改变记忆单元电阻是不行的。

除了使用直流电压改变阻态,还可以用电脉冲诱导电阻转变(EPIR)效应实现记忆单元阻值转换。

利用改变脉冲电压的极性完成高低阻态的转变,如图1.2.2所示。

图2.2.2 脉冲诱使电阻转换的可重复现象2.2 RRAM器件的阻变机制到目前为止,电阻转换的真正机制还未确定,机制的不明确严重影响阻变存储器的应用步伐[6]。

阻变效应属于材料的体效应还是氧化物与电极间的界面效应是需要解决的重大难点。

目前,对于电阻转换现象的解释,研究人员提出了下面几种模型,主要有:导电细丝模型,界面接触势垒模型,缺陷能级模型。

2.2.1 导电细丝模型导电细丝(CF,conducting filament)机制是一种局域化的效果,仅在介质薄膜的局部发生电阻的转变。

从目前报道来看,固态电解液和大多数金属氧化物RRAM的电阻转变都与局部导电细丝的形成与断裂有关[7]。

新型高密度1S1R结构阻变存储器件概述

新型高密度1S1R结构阻变存储器件概述

新型高密度1S1R 结构阻变存储器件概述随着现代半导体工艺的技术进步,Flash 存储器开始遇到技术瓶颈,新型 存储器应运而生。

与其他儿种新型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相比,阻变存储器(RRAM 或ReRAM )因其具有结构简单、访问速度快等优势,成为下一代非易失性存储 器的有力竞争者之一。

基于阻变存储器的交义阵列是阻变存储器实现高密度存储最简单、最有效的 方法。

而仅山阻变存储单元构成的交义阵列山于漏电通道而存在误读现象。

为了 解决误读现象,通常需要在每个存储单元上串联一个选择器构成1S1R 结构。

对 山阻变存储单元和选择器构成的1S1R 结构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是一项有意 义的工作,因此本论文主要对1S1R 结构的阻变存储器件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关键词:阻变存储器,交义阵列,选择器,1S1R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绪论 (1)1.1阻变存储器 (1)1. 1. 1 RRAM 基本结构 ........................................... 1 1. 1.2 RRAM 技术回顾 ............................................ 1 1.2交叉阵列汇中的串扰问题 .......................................... 3 1.3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3)1. 3. 1研究意义 (3)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1.3.2研究内容 (3)第二章RRAM的集成选择器的集成方式 (5)2.1有源阵列 (5)2.2无源阵列 (5)第三章RRAM的集成选择器的类型 (6)3. 1 1T1R (6)3.2 1D1R (6)3.3 1S1R (8)3. 4back to back 结构 (10)3.5具有自整流特性的1R结构 (11)第四章1S1R结构阻变存储器件研究进展 (13)第五章总结与展望 (14)5. 1论文总结 (14)5.2未来工作展望 (14)第一章绪论1.1阻变存储器1. 1. 1 RRAM基本结构阻变存储器(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iy, RRAM)和相变存储器的原理有点相似,在电激励条件下,利用薄膜材料,薄膜电阻在高阻态和低阻态间相互转换,这样子就能实现数据存储["I。

电阻转变型非挥发性存储器概述

电阻转变型非挥发性存储器概述
(ⅴ) 保持特性. 保持特性是指存储在存储单元 中的数据能够被保持多长时间. 一般商业化的存储 器产品都需要保证其保持时间能够达到 10 年以上.
(ⅵ) 多级存储. 阻变存储器的多级存储特性是 指器件能够实现多个电阻态之间的相互转变, 因此 能够实现在一个存储单元中存储多个数据. 在实现 单一存储单元中存储多个数据时, 必须考虑各个存 储状态之间是否有足够大的电阻比率足以让外围电 路判读出不同阻态之间的差异. 目前主要通过控制 限制电流和控制操作电压两种方法来实现 RRAM 的 多 级 存 储 [22,24~26]. 在 我 们 的 研 究 工 作 中 发 现 [5], Cu/WO3/Pt 结构 RRAM 器件具有多级存储特性. 在 器件由高阻态向低阻态转变的过程中, 采用不同的 限制电流, 至少能够得到 4 个不同的电阻态, 这些不
评述
2011 年 第 56 卷 第 24 期:1967 ~ 1973
《中国科学》杂志社
SCIENCE CHINA PRESS
电阻转变型非挥发性存储器概述
李颖弢①②, 龙世兵②, 吕杭炳②, 刘琦②, 刘肃①, 刘明②*
① 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兰州 730000; ②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纳米加工与新器件集成技术实验室, 北京 100029 * 联系人, E-mail: liuming@
2011-01-17 收稿, 2011-07-13 接受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934200, 2011CBA00602)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825403, 50972160)资助项目
摘要 随着材料科学以及半导体技术的高速发展, 电阻转变型存储器(RRAM)器件由于其 具有非挥发特性、高读写速度、低功耗、高集成度、多值存储能力、低成本等优势, 引起 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并一度成为现阶段研究的热点. 和所有产品一样, RRAM 器件也需要一 些性能参数来评判其优缺点. 对 RRAM 器件来说, 评判其性能的主要参数包括操作电压、 操作速度、电阻比率、耐受性、保持特性、多级存储、器件良率. 此外, 还对导致 RRAM 器件发生电阻转变的主要机理, 不同电极材料、掺杂以及不同器件结构对电阻转变特性的 影响进行了总结. 最后, 对 RRAM 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研究的重点作了简单评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阻变存储器概述阻变存储器(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 RRAM)是一种基于非电荷存储机制的新型存储技术。

RRAM的上下电极之间是能够发生电阻转变的阻变层材料。

在外加偏压的作用下,器件的电阻会在高低阻态之间发生转换从而实现“0”和“1”的存储。

在二进制存储中,一般将低阻态代表“1”,高阻态代表“0”。

器件从高阻变化为低阻的过程称为Set,从低阻变为高阻的过程称为Reset。

Set过程中,一般需要限制通过器件的最大电流,以避免器件完全损坏。

虽然阻变存储器的研究自2000年后才兴起,但薄膜的阻变现象早在1967年就由英国Standard Telecommunication Laboratories的J. G. Simmons等人发现[1]。

1971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华裔教授Leon Chua就在理论上预言了除了电阻、电容、电感之外的第四种基本器件——忆阻器(Memristor)的存在[2]。

在2008年的Nature杂志上,惠普公司报道已成功制备出忆阻器原型器件并提出了相应的物理模型。

他们模拟了(a)有动态负微分现象的电阻器件、(b)无动态负微分现象的电阻器件、(c)存在非线性离子运动的电阻器件三种不同器件的工作机制:(a)中当所加正电压到达最大值时,器件还未完全发生电阻转变,在正电压逐渐减小的过程中器件继续发生电阻转变(电阻减小),因此观察到了明显的负微分电阻现象;在(b)中所加正向电压到达最大值之前,器件已经完全发生电阻转变,之后在未加负偏压之前器件电阻一直保持不变,因此没有负微分电阻现象;在(c)器件中,离子运动是非线性的,其到达上下电极两种边界条件是突变的,因此其一般只有两种状态(OFF和ON态)。

阻变存储器RRAM可以归为忆阻器(c)类器件中的一员。

2.1 阻变存储器的材料体系2.1.1 固态电解质材料固态电解质体系中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固态电解质层,二是可在固态电解质层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金属。

基于这类体系的RRAM器件被称为PMC (programmable metallization cell)或CBRAM(Conductive Bridging RAM)[5],其特征是两个电极一边是惰性金属如Pt,另一边是易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活泼金属如Cu和Ag。

两电极中间是固态电解质层,金属离子可以在固态电解质中移动。

当Cu或Ag等活泼金属作为阳极时,这些易氧化的金属原子失去电子成为金属离子(即M-ne-=M n+),进入固态电解质层,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移动,在阴极还原,逐渐堆积形成导电细丝。

随着氧化还原的进行,导电细丝由阴极向阳极生长,达到阳极后,器件就从高阻变化为低阻,这就是PMC器件的Set过程。

Reset 过程中,惰性金属电极作阳极而活泼金属作阴极,构成导电细丝的Cu或Ag因为氧化还原反应而溶解(即M n++ne-=M),造成导电细丝的破灭,器件又回复到高阻态。

图2.1.1所示是Cu在无定形SiO2中形成导电细丝及导电细丝溶解的过程示意图。

由于反应物在固态电解质中的反应和传递不涉及物质的化学变化,主要过程是集中在阴极和阳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阳极过程就是金属的阳极氧化溶解过程,阴极过程就是金属的还原电沉积过程,如图2.1.1所示。

基于固态电解质的RRAM器件是重要的阻变器件类型,具有达到非常优越性能的潜力,如低功耗操作(电压低于1V, 电流小于1nA),快速转变(小于5ns),可重复写入次数多(多于106),因此其受到了国内外很多RRAM研究小组和半导体厂商的关注,主要包括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的Rainer Waser小组、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Michael N. Kozicki小组、南京大学的刘治国小组以及Toshiba、NEC、SONY 等半导体公司。

突出进展包括2007年SONY在IEDM会议上报道了采用双层膜结构制备的固态电解质RRAM器件,由于阻变绝缘层的引入使得在导电活性离子层中具有较好的转变性能。

其器件结构和性能如图2.1.2所示。

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Si基材料和氧化物材料(如ZrO2、ZnO和Ta2O5等)也被发现可用来制备PMC器件,使得基于固态质材料的RRAM 器件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2.1.2 有机材料早在1979 年,人们在对有机半导体的研究中,发现很多种有机物薄膜具有良好的电学双稳态效应[17]。

最常被研究的有机材料主要集中在Cu-TCNQ、AgTCNQ、花生酸(Alq3)、PVK、P3HT等。

有机存储器件的工作原理是在外界偏压作用下有机材料的阻态可以在高、低之间可逆转变来实现信息的存储。

和无机材料相比较,有机材料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制备过程中材料成膜简单、可大面积成膜而且适用于柔性衬底上。

随着研究的深入,很多有机分子薄膜[18]、聚合物薄膜[19]以及有机单分子层[20]都陆续被报道具有电阻转变现象。

1979年,Johns Hopkins大学的R. S. Potember等人就报道了Al/Cu-TCNQ/Cu器件在电流控制下出现电学双稳态的现象[21],随后开始了M-TCNQ(M为金属)作为存储应用的研究。

2003年,日本科学家利用共蒸发沉积技术制备的Al/Al2O3/Cu-TCNQ/Al器件[22],Set电压低到10V左右,反向Reset电压约为-9.5 V。

IMEC的R. Mueller等人先是利用气相沉积方法,在CMOS基片的铜互连通孔上得到了Cu-TCNQ复合物,孔径仅为250nm,表明Cu-TCNQ能与CMOS工艺实现兼容。

特别要提到的是,在有机薄膜中添加Au、Al、Ni等纳米晶的方法提高基于有机材料的阻变存储器件的存储性能。

如图2.1.4所示,J. G. Park等人把掺有Ni纳米晶的NiO夹在两层Alq3之间,并制备出具有多值存储特性的RRAM器件[23]。

2005年,YangYang等人提出了在有机物中掺入金属杂质,改善阻变性能的方法[3, 8],这对采用掺杂方法改善其它阻变材料如二元金属氧化物的转变性能具有启示意义。

有机材料的热稳定性差,器件反复擦写的能力也较差,多数有机材料与CMOS工艺难以兼容,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有机材料在RRAM器件中的应用。

但是有机材料的优点是制备简单、成本低,适用于大面积制造,所以有机存储材料可能会在柔性电子方面有所应用。

2.1.3 复杂氧化物Pr1-x CaxMnO3[26]、La1-x Ca x MnO3[27]等钙钛矿型氧化物材料是人们研究最早的RRAM 器件材料体系。

早在2000年,美国休斯敦大学的A. Ignatiev研究小组就首先报道了巨磁阻材料Pr1-x Ca x MnO3材料在外界电脉冲下可以发生可逆的电阻转变行为,而且两个阻态之间的开关比在10倍以上,能够很好地区分高低阻态。

同年,IBM苏黎世实验室的A. Beck等人报道了掺杂的钙钛矿结构三元氧化物SrZrO3的电阻转变现象,他们采用脉冲激光淀积法在SrRuO3外延衬底或Pt衬底上生长出外延或者多晶的SrZrO3层,用剥离法制做出Au或Pt上电极。

器件的典型I-V曲线如图2.1.5所示,底电极接地电平,当电压从0向负向扫描到-0.5 V时,电流突然出现数量级的跳跃增大,表明氧化层介质从高阻变化为低阻。

接着电压向正方向扫描到0.5 V时,电流又突然变回较小值,预示器件电阻又回到了高阻。

并且在不同幅值的电压脉冲作用下,器件能达到不同的电阻状态,如图2.1.6所示。

随后,大量研究PCMO和钙钛矿氧化物阻变特性的报道跟进。

尽管以IBM为代表的一些研究机构对基于复杂氧化物的RRAM器件存储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且制备出了多种具有可靠性能的阻变存储器件,但是由于复杂氧化物制备工艺复杂,材料的组分难以控制并且复杂氧化物与传统CMOS的工艺并不十分兼容,因此,现在多数研究机构都已经放弃了复杂氧化物,转而研究更有潜力的二元金属氧化物。

2.1.4 二元过渡金属氧化物相比于成分复杂的多元复杂氧化物,二元过渡金属氧化物以其组分简单、易于制备、成本低、与CMOS工艺兼容等优点而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并且得到众多半导体厂商的青睐,其中以韩国的三星(Samsung)、中国台湾的旺宏(Macronix)、美国的飞索半导体(Spansion)为代表。

他们分别对NiO、WO x、CuO x等二元过渡金属氧化物薄膜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为推进阻变存储器的商用作出了巨大贡献。

目前作为阻变功能材料的二元过渡族金属氧化物研究较多的材料主要集中在:ZrO2、HfO2、SiO2、NiO、CuO x、TiO x、Ta2O5、WO x等。

2.2 阻变存储器的存储机制阻变随机存储器具有结构简单、高速、低功耗、易于3D集成等优势,是下一代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器的有力竞争者之一。

然而,阻变机制的不清晰阻碍了RRAM的快速发展。

从最基本的微观层面探讨和研究RRAM的微观物理机制,获得RRAM电学特性与材料微观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控制和提高器件的存储特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有助于器件失效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一般对于电阻转变机制的研究是根据不同的电流—电压特性(I-V)曲线来进行区分,主要可以将RRAM的阻变机制分为以下三类:导电细丝(Filament)机制、缺陷能级的电荷俘获和释放(Trap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肖特基发射效应(Schottky emission),下面结合具体情况对RRAM 器件的三种机制分别进行阐述。

2.2.1 导电细丝机制图2.2.1 导电细丝(a)断裂和(b)形成的示意图目前已有的很多报道表明,导电细丝的形成和破灭是大多数金属氧化物中的电阻转变现象的根源。

电阻转变过程中Filament形成和破灭的示意图如图2.2.1 所示,(a)为Filament断裂,上下电极并未连通,从而器件处于高阻(HRS)状态;(b) 为Filament形成,上下电极连通,从而器件处于低阻(LRS)状态。

J. Y. Son和Shi等人对Hg/NiO/Rt器件的阻变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导电原子力显微镜(C-AFM)观测到NiO薄膜的电阻处于(a)高阻和(b)低阻状态时的不同情形,如图2.2.2所示。

导电细丝的形成和破灭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热化学效应,主要针对电阻转换极性为单极性的器件而言;另一类是电化学效应,主要针对电阻转换极性为双极性的器件而言。

基于NiO这种单极性转换的RRAM器件,U. Russo等人通过模拟在不同的Reset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对导电细丝温度的影响提出了导电细丝的热熔断模型,如图2.2.3所示。

通过计算,他们得出细丝在中间位置处获得的热量最高,因此会首先在这个位置处断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