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学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信息熵的概念是信息论的奠基人香侬提出的。
2、香侬的信息熵公式为:
3、纳什均衡的定义:当且仅当没有任何一个参与者能够通过单方面背离均衡
战略而增加收益时,该战略组合形成纳什均衡。
4、纳什均衡与占优战略均衡及重复剔除的占优均衡之间的关系
(1)占优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即每一个占优战略均衡、重复剔除的占优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但并非每一个纳什均衡都是占优战略均衡
或重复剔除的占优均衡。
(2)纳什均衡一定是在重复剔除严格劣战略过程中没有被剔除的战略组合,但没有被剔除的战略组合,但没有被剔除的战略组合不一定是
纳什均衡,除非他是唯一的。
5、在两人的有限博弈中,有一个求得纳什均衡的简单方法——划线法:
先考虑A的战略,对于第一个给定的B的战略,找出A的最优战略,在
其对应的支付下面画一横线;然后用同样方法找出B的最优策略。在
完成这个过程中,如果某个支付格内的两个数字都有横线,则这个数
字格对应的战略组合就是一个纳什均衡。
6、委托代理关系:一般的委托-代理关系泛指在任何一种涉及不对称信
息的交易(合同、协议)中参与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掌握信息多、处
于信息优势的一方称为代理人,掌握信息少、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称
为委托人。简单的说,“知情者”是代理人,“不知情者”是委托人。也
就是说,只要在建立或签订合同前后,市场参加者双方掌握的信息不
对称,这种经济关系都可以被认为属于委托-代理关系。
7、代理人的实际收益函数: u1= w-C(a) u2=y-w
8、最优行动的必要条件:C′(a*)=1 a*是代理成本
9、委托-代理模型主要研究问题
道德风险:又称败德行为。它是指在签订合同之后,代理人利用隐藏信息或隐藏行动,使其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损害了委托人或者其他代理人
效用的行为。
选择:实在签订合同之前,代理人已经掌握某些委托人不掌握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可能对委托人是不利的。处理信息优势的代理人可以利用
这些信息签订有利于自己的合同,而委托人则可能由于处于信息劣
势而做出对自己不利的选择。
信号传递、信息甄别
10、信息成为商品的经济条件:信息具有使用价值、信息具有价值、信
息具有稀缺性、信息具有私有产权
11、停止条件:从概率上讲,随着搜寻次数增加,消费者会发现更为有
利的价格。达到边际搜寻成本等于边际搜寻收益,这是就实现了经
济学家所说的最大化,于是消费者将停止信息的搜寻。
12、信息商品的定价策略:差别定价、捆绑定价、渗透定价、拉姆齐价
格
13、信息资源配置的原则:需求性原则、公平和效率原则、利用性原
则、生态效益原则
14、信息产业的组成:供给信息的市场、市场的信息、信息基础设施
15、CIO的职能:决策参谋作用、桥梁作用、企业信息化的总领队
16、请用经济学角度解释“高薪养廉”。
从交易的视角来看,对腐败进行经济学上的分析是可能的。腐败的预期收益就是腐败者利用职权期望从他人或直接从国家那里非法获得的利益,这种利益在受贿行为中就是贿赂的财物价值。在贪污行为中就是贪污的财物价值,其它类型的腐败也可以类推。在腐败的预期收益确定的情况下,如果腐败行为类似其它商品,"需求"的数量将与其成本呈一种负相关关系。根据波斯纳的论述,我们就可以列出腐败成本的公式:腐败成本=预备成本+机会成本+处罚成本。
假设其它变量不变,且被处罚概率不为0,当"薪俸增高"这一变量加入到上述三方面成本时,我们就可发现一些变化。首先,对于预备成本而言,要成为公职人员必须投入更多的预备成本,这种成本可以反映在受教育、受培训、更激烈的竞争导致更多的进修费用等等方面。其次,对于机会成本而言,高薪几乎没有什么影响,既不导致成本增加,也不导致成本减少。第三,对于处罚成本而言,高薪主要是对因腐败者资格上的被剥夺,而导致预期利益的丧失起作用,薪俸越高,被剥夺公职人员资格后丧失的预期利益也就越多。另外,高薪还间接地对腐败者经济上的剥夺起作用,由于高薪可以使公职人员积累更多的财物,则一旦因腐败被处以经济上的惩罚时,也将有更多的财物失去。当然,尽管没有严密的论证证实,但是我们还是侧重于认为一个有较多财产的人会比一个身无分文的贫穷者更不愿意失去自由或生命,因为那将使他失去
更多的享乐。因此高薪将直接和间接地导致处罚成本的提高。于是我们可以说:高薪养廉在预备成本和处罚成本两方面提高了腐败的成本,在其它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将导致腐败数量的减少。这就是对高薪养廉在抵制腐败中所起的作用的法经济学结论。
那么现在对此分析提出批评的人马上会指出某种"事实",比如,即使在高薪的情况下,并非所有的公职人员都趋向于清廉而放弃腐败的企图。腐败者或者处在一种非理性状态,或者面临未曾预计到的情形,比如说在受贿时并没有考虑到被判处死刑的情形。如果此观点成立的话,是不是可以证明高薪并不会对腐败成本造成影响、并不会养廉呢?并非如此。如果某人坚持认为进行腐败行为的数量不会受其成本影响,他就是隐含地否定需求规律。实际上这种观点的错误之处在于他将平均腐败者与边际腐败者混为一谈了。所谓边际腐败者是指这样的人群,他们是潜在的腐败者,但是有可能向不实施腐败行为转化,也有可能向实施腐败行为转化,游离于两端之间。我们可以大致地把公职人员分成这样的三种人群:一种人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去实施腐败行为的。第二种人是无论如何都要去实施腐败行为的,我们无论采取或不采取任何预防或激励或惩罚措施对这两种人都不会产生任何影响。而第三种人是有可能实施腐败行为也有可能不实施腐败行为,他们的行为趋向受外部条件的影响。这第三种人群就叫边际人群,也就是决策学上的边际点,任何决策都是针对边际点做出的。这一理论的有效性并不需要所有潜在的腐败者了解或对实施腐败行为的预期成本变化做出反应,如果有足够数量的边际腐败者是对更高的腐败成本做出反应,那么腐败的需求曲线将会向下倾斜。所以高薪养廉制度使腐败的成本提高了,它将导致腐败数量的下降。
高薪养廉的可行性
假如在非完全市场状态下,高薪养廉不会造成结构性通货膨胀,国家财力允许给公务员发高薪,国家出高薪能否真正养得了廉? 即我们再从理论和实践探究一下高薪养廉的可行性问题。
17、试借助搜寻理论分析职员的跳槽现象
答:员工最职业的规划就是一个信息系统,在职业规划这一信息系统中,员工必须决定自己收益最大化的信息系统。因此,在这一判断依据下,员工会对自己目前的工作与现有的市场中其他工作机会进行权衡。在现在的工作机会中,员工是否有机会实现与外部工作机会相同的收益,如果现有的工作机会大于外部的工作机会,员工将会理性的选择留在原公司,而当外部工作机会大于现有工作机会时,员工将会选择“跳槽”。这种选择就是对职业这一信息系统的最佳决策过程,具体细化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