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安全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ra Baidu bibliotek
在物联网时代,人类的日常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物联网具备三个特点:一是全面感知,即利用RFID、传 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二是可靠传递, 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
地传递出去;三是智能应用,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 智能计算技术,对天量(互联网中,人们常说海量数据,物 联网的信息量比互联网大得多,因而本书将其称为天量数据) 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
物联网安全技术
第一章 绪论
❖ 1.1 物联网的概念 ❖ 1.2 物联网安全问题 ❖ 1.3 物联网面临的安全挑战
1.1 物联网的概念
❖ 1.1.1 物联网的由来 ❖ 1.1.2 物联网的定义 ❖ 1.1.3 和物联网相近的概念
1.无线传感器网络 2. 泛在网 3. M2M 4. 信息物理系统
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视察中科院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所 时,对物联网应用也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要求。自温总理提出“感 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 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2010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会 同有关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 代信息技术的一些新政策措施,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时至今日,物联网概念的范畴与时俱进,已经超越了 1999年MIT和2005年ITU报告所给出的范围,物联网的应用也 拓展到智能家居、现代物流、军事应用、数字城市、公共安 全、智能交通、智能农业等更广泛的领域。
1.1.2 物联网的定义
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网络”。物联网 的最终目标是要将自然空间中的所有物体通过网络连接起来。 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是网络,是在现有各种网络基础上延伸 和扩展的网络,同时现实生活中的所有物体在物联网上都有 对应的实体,可以说最终的物联网就是虚拟的、数字化的现 实物理空间。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 第三次革命性创新。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 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推动力。物 联网的基础要实现网络融合,现有的互联网、电信网(包括 移动通信系统)、广播电视网络首先要成一个统一的“大网 络”,即目前如火如荼展开的三网融合。物联网在融合大网 络的基础上,能够对网络上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 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
物联网本身是一个容易理解的概念,但由于其涉及现 实世界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温家宝总理发表了“感知中国” 的讲话之后,各行各业都不约而同地发表自己对物联网的理 解,由于出发点和视角的差异,这些理解难免不一致,目前 物联网的定义还没有完全统一,其普遍采用的定义是:利用 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首先,它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
其次,它是一种建立在融合网络之上的泛在网络。 最后,物联网不仅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其本身也具
有智能处理的能力和执行器件,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
物联网并不是凭空提出的概念,物联网本身是互联网的 延伸和发展。目前,互联网已发展到空前高度,人们通过互 联网了解世界十分便利。但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人们对生 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不再满足现有互联网这种人与 人交互的模式,人们追求能够通过网络实现人与物的交互, 甚至物与物的自动交互,不再需要人的参与。基于这些背景, 以及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概念的提出水到渠成。物联网是在 现有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各种传感技术,构建一个覆盖世 界上所有人与物的网络信息系统。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和 共享是互联网最基本的功能,而在物联网中,我们更强调的 是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的自动交互和共享。
在产业界,2008年年底IBM提出了“智慧地球”概念,随后, IBM大中华区在“2009 IBM论坛”上公布了名为“智慧的地球” 的最新策略,得到美国各界的高度关注。在我国,早在20世纪90 年末就开始了传感网的研究,特别是近十年来在无线传感器网络 方面,国内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都进行了较深入的 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 国际电联(ITU)发布了“ITU Internet Reports 2005: The Internet of Things”。根据ITU的描述,在物联网时 代,通过在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上嵌入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 发器,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 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 和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另外,欧洲智能系统集成技术平 台(EPoSS)在“Internet of Things in 2020”报告中也 分析预测了未来物联网的发展将要经历四个阶段。
❖ 1.1.4 物联网体系结构
1. 感知层 2. 网络层
3. 应用层
1.1.1 物联网的由来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通过射频识别 (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 传感器节点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 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 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等功能的一种网络。物联网的概念 有两层含义:
(1)它是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和传感网等网络的融合, 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
(2)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 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因此,物联网的核心是完成物体信息的可感、可知、可 传和可控。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成立了自动识别技术中 心,构想了基于RFID的物联网的概念,提出了产品电子码 (EPC)概念。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和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 成立EPC Global机构,负责EPC网络的全球化标准。
Devices,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 System,GPS)、激光扫描器等各种感知技术和设
备,使任何物体与网络相连,全面获取现实世界的各种信息, 完成物与物、人与物的信息交互,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 别、定位、跟踪、管理和控制。
从物联网本质来看,物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 阶段后出现的一种聚合性应用与技术提升,将各种感知技术、 现代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聚合与集成应用,使 人与物智慧对话,创造一个智慧的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