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浅谈我国行政监督体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浅谈我国行政监督体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浅谈我国行政监督体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浅谈我国行政监督体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摘要:伴随着政府事务规模的增长与行政集权化的发展,行政权力在现代国家政治系统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建立健全行政监督体制的吁求也因此越来越强烈。

从法理上讲,在我国“议行合一”的国家政权体系中,行政机关只是立法机关的执行机构。

但在实际政治生活中,行政机关发挥着非常活跃的统治和管理功能,承担着大量的行政立法、决策和执行功能。

行政机关在从事大量社会经济活动的同时,行政权也从授权立法、兼行部分准司法权、扩大自由裁量权等方面得到了实质性的扩展,表现出广泛性、主动性的特点。

因此,加大行政监督力度、改善行政监督结构、增强行政监督实效以保障行政机关准确、全面、高效地依法行政,是我国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行政监督监督制度监督机构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内外结合的行政监督体系,发挥了较为全面有效的监督功能。

但还存在一系列明显的缺陷,“漏监”、“虚监”、“难监”比比皆是。

为此,必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的行政监督体制,努力转换薄弱环节,寻求整体优化机制。

在现阶段的实践中,行政监督机制的创新与尝试已初见成效,这将成为我国行政监督发展和完善的基础。

一、目前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主要问题我国行政监督的制度化、体系化发展在促进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廉政勤政,提高行政效能,促进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是,我国现行行政监督体制仍然不够健全和完善,行政监督缺位、滞后和监督不力的问题大量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具体来看,有以下几点。

(一)行政监督体制多元无序各类行政监督体系在运行机制上缺乏应有的沟通和有机的协调,整个行政监督系统群龙无首,致使监督主体之间的相互推诿或重复监督现象严重。

这使行政监督工作难于真正落实,影响了行政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二)行政监督法制化程度低行政监督立法是建立和完善行政监督体制的前提和保证。

关于完善市场监督管理行政执法机制的几点思考

关于完善市场监督管理行政执法机制的几点思考

关于完善市场监督管理行政执法机制的几点思考市场监督管理的行政执法机制是保障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然而,由于市场监督管理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现有的行政执法机制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督管理行政执法机制,以下几点思考可以提供参考。

首先,要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

完善市场监督管理行政执法的基础性制度,包括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和完善,提高行政执法的法治化水平,确保行政执法机构依法行使权力。

此外,还应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规则、流程和标准,明确执法主体、执法权限和执法责任,使执法行为更加规范和透明,保证公平公正。

其次,要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市场监督管理行政执法的质量和效果取决于执法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因此,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法律、执法和业务水平。

同时,要优化执法队伍的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确保执法部门能够及时有效地履行职责,提高执法效率和质量。

第三,要加强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市场监督管理的精确度和效率。

通过建立健全市场监管信息系统,实现对市场主体的全程监管和全面掌控,可以更好地发现和解决市场问题。

同时,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执法部门的工作效率,减少人为错误和滥用权力的可能性,增强监管的公信力和法律效力。

第四,要加强协同治理和跨部门合作。

市场监督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多个部门的协同合作。

因此,要加强市场监管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在市场监督管理中形成合力。

同时,要加强与社会组织、企业和公众的合作,通过共同参与监督和管理,形成多元化的监督机制,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最后,要加强对市场主体的教育和引导。

市场主体是市场监督管理的核心对象,其行为对市场的运行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因此,要加强对市场主体的法律教育和诚信引导,增强其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诚信经营和自律行为,限制违法行为和不当竞争,促进市场的良性发展。

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思考

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思考

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思考摘要:我国应在行政体制改中不断推陈出新,建立起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行政管理体制。

本文运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对我国政体改革的历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等方面的简要阐述,对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目标提出几点略见。

关键词:行政体制,改革,思考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历程1.改革开放前的行政体制改革(1)1949―1954年政府机构改革。

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撤销大区一级地方政府并增设国家计划委员会。

1954年,改政务院为国务院,撤销4个综合性委员会;设立分别协助总理处理政务的8个办公室;增设24个主管部门。

调整后的国务院一共设置了64个工作机关。

这是中央政府第一次较大的行政改革,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略见雏形。

(2)1958―1959年政府机构改革。

1959年底,国务院所属部门机构总数减少到60个,形成了第二次较大的国家行政改革,成为建国后关于国家行政体制分权的第一次尝试。

由于当时机构的设置和调整存在较大的主观随意性,缺乏科学规范和法律依据,所以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1961―1965年政府机构改革。

1965年底,中央各部门直属企业、事业单位由1959年的2400余个,增加到10500余个,国务院机构总数达到97个,形成了中央政府机构设置的第二次高峰,但文革时期受到严重破坏,行政管理工作几乎瘫痪。

2.改革开放后的行政体制改革(1)1982年政府机构改革。

国务院通过下放经济管理权、财政收支权、人事管理权,对政府机构进行了大规模的精简,国务院机构总数缩减到61个,提出干部队伍的“四化”方针,重点解决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问题。

(2)1988年政府机构改革。

国务院着重对一些非常设机构、政企不分的公司、政事不分的事业单位进行整体改革,在继续下放权力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

(3)1993年政府机构改革。

重点在于转变政府职能,中心内容是政企分开。

电大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电大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序号论文题目1激励理论在我国行政组织管理中的应用研究2论行政沟通中的障碍与对策3行政组织冲突研究4行政组织扁平化利弊分析研究5行政组织结构扁平化趋势及对策6行政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比较7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作用与影响8案例分析——某组织内部的非正式组织研究9非政府组织个案研究10论非营利组织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作用11论非政府组织的作用12试论我国“第三部门”在社区中的功能与定位13我国非营利性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14我国非政府组织的现状及作用研究15政府与第三部门关系研究16“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之动因与对策17地方政策执行不到位的原因与对策18公共政策个案研究19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众参与研究20论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行为21论住房改革中问题与对策22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问题与对策23试论政策制定与公民参与24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落实的现状、问题与对策25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及应对措施26政务公开个案研究27电子政务问题研究28论电子政务和政务公开30中国“电子化政府”的现状及对策初探31论电子政务对行政决策质量的影响32电子政务与政府行政管理变革33论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发展34浅谈公共行政管理的信息技术化35从公务员加薪之争,看我国公务员薪资标准的确定36当前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37对报考公务员热状况的调查38公务员管理与晋升问题研究39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40浅议如何改革我国公务员的监督系统41深化我国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的思考42我国公务员考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43我国公务员廉政机制建设44政府雇员制在我国的可行性分析与问题研究45公务员腐败心理及矫正措施分析46论提高我国公务员素质的途径47中外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48案例分析——领导决策失误的原因探讨49我国领导者素质形状的调查研究50行政领导的方法与艺术51行政领导者的素质与影响力的关系研究52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53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54城市社区建设中的政府角色的定位55城市社区中贫困人口的现状、原因与脱贫措施研究56和谐社区问题研究57浅析政府应急管理58突发事件的应对与政府公关能力59网络经济时代的政府危机与再造60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建设61政府公共关系在化解公共危机中的功能62政府危机处理问题研究63政府应对危机管理研究64和谐社会视野中的政府危机管理65试论政府形象的塑造66政府公关与政府形象管理67对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几点思考68论信息技术在权力监督中的作用69论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70我国行政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71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和内容研究72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事权的划分73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74影响我国政府效率的主要问题与对策75论政府采购中的问题和缺陷76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对策探析77我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困难与对策研究78行政改革的动力机制79中国省级行政区划改革研究80行政组织变革的动因分析81行政组织的变革及其现实性82创建服务型政府个案研究83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服务型政府的构建84论和谐社会构建的难点与要点85人性假设与管理方式探讨86韦伯官僚制理论与中国行政改革87事业单位编制管理的现状与改革研究88事业单位改革的难点分析及对策研究89试论行政决策冲突的表现、原因和解决方式研究90行政决策科学化初探91对完善行政伦理监督机制的几点思考92转型期我国行政道德失范的原因及治理对策93论行政道德责任及其追究机制94我国当前依法行政的现状与改革研究95推进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措施与策略96论当前我国政治文明的现状及其建设途径97我国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98加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对策研究99论社会保障政策制定中的公众参与100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电大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说明:这里提供的选题只是参考性的,而且有些题目只是一个写作的主题或方向,不一定能做论文题目,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后选用。

浅析我国行政监督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浅析我国行政监督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浅析我国行政监督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摘要:行政监督是现代公共行政管理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国家监督和行政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政监督体制对于行政管理活动的正常运行,实现行政管理法制化,以及维护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的正确贯彻实施,促进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勤政廉政,提高行政效能以及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现行的行政监督体制经过长期发展已逐渐完善。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行政监督体制仍存在一些问题,使其积极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

因此,我们需要针对问题提出完善的对策,使其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我国构建高效、权威的行政监督体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行政监督体制; 问题; 完善对策行政监督是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是行政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政治生活和行政管理中有重要作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服务……”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列为“加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四项内容之一。

所以在新世纪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的行政监督体制。

一、对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概述公共行政学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对行政监督进行了定义。

狭义上的行政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内部上下级之间(主要是上级对下级)和行政系统内部专设的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的活动进行的视察和督导。

广义上的行政监督,是指有关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公民对行政机关是否依法行政所进行的监督。

简言之,就是对行政的监督。

行政监督体制是指有由公共行政监督的主体、对象、内容、程序、方式、手段等要素构成的有机统一体,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我国的行政监督产生于新中国成立时期,经过多年的曲折发展和建设,到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全面、有效的中国特色的行政监督体制。

健全和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建设性思考

健全和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建设性思考
有 的 地 位 和 必 要 的 独 立 性 、 威 性 , 响 了监 督 的 效 权 影
层 力 量 结 构 的均 衡 , 过 力 量 制 衡 来 达 到 效 果 。 通
2 1 保 持 行 政 机 关 的 独 立 和 权 威 , i _t 的 实 效 . 保  ̄'督 - g

} 生
行 政 监 督 机 关 保 持 独 立 , 能 保 证 监 督 的有 效 才 性 。 国 的 行 政 机 关 实 行 双 重 领 导 , 位 不 高 且 不 独 我 地 立 、 威 较 小 , 制 于人 , 得 监 督 有 效 性 难 以 实 现 。 权 受 使 所 以 在 组 织 上 应 该 使 现 行 的 监 督 部 门 从 行 政 机 关 中 独 立 出来 , 制 经 济 上 都 不 受 行 政 部 门 的 制 约 , 受 体 只 上级 监察 部 门上的领 导 , 上级组 织与 国家 负责 , 对 这 样 以 权 力 制 约 权 力 , 证 权 力 结 构 的 平 衡 和 力 量 的 保 均 衡 , 互 制 约 , 可 以 避 免 失 衡 与 无 效 , 成 一 股 相 就 形
21 O 2年 6月
内 蒙 古 科 技 与 经 济
I n rM o g l ce c c n lg n e n oi S in eTe h oo y& E o o a c n my
J n 0 2 u e 2 1
N o. 2 To alN o. 2 1 t 26
第l 2期 总 第 2 2期 6
建 立 健 全 行 政 监 督 体 制 是 我 国 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建 设 的 迫 切 需 要 。 我 国 , 于 政 治 体 制 的 改 革 相 在 由 对 滞 后 于 经 济 体 制 的 改 革 , 致 行 政 监 督 乏 力 , 重 导 严 影 响 了 行 政 监 督 作 用 的 发 挥 , 以 健 全 和 完 善 现 行 所

对完善我国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的思考

对完善我国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的思考

( 二)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党的建设的一
一、体制转轨过程中, 亟需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 项重要任务
监督
权力在行使过程中, 必须接受监督和约束。由于
加强对行政权的制约和监督是执政党建设的普 对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致使
遍规律, 也是行政权自产生后无法回避的重大课题。 权力滥用现象蔓延, 不仅贻误着改革开放事业的发
特别是领导干部腐化堕落、违法违纪屡禁不止的根本 重损害了政府声誉和形象, 败坏了政府与老百姓之间
原因, 是对权力的制约监督不力。解决腐败问题的根 的关系, 并造成行政道德失范、行政权力滥用、社会矛
本途径是发展民主和法制, 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 盾激化、特大恶性事故频发。
主政治制度,实现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效, 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监控制度还没有得到充分建
( 三) 我国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立和健全, 这就为行政权力的滥用留下了可乘之机。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 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
也就是说, 各种经济成分并存条件下的不规则和不正 任意横行, 制度不好会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 甚至
当竞争, 对市场经济体制下行政权行使的标准、条件、 走向反面。”我国目前主要建立了党内、人大、司法、舆
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说明了对权力监督和制约机 力的监督, 对司法机关权力的监督明显弱化, 且权力
制的不健全和不完善, 目前亟需改革现有的政治体 间的制衡也很难实现, 其中行政机关权利滥用的现
制, 以健全的制度遏制权力的滥用和腐败现象的滋 象较为严重。这就要求在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加
生。
大人大监督力度的同时, 也要提高司法机关的地位,
任命问题上实施民主选举, 使选举真正体现人民的意 志。其次是必须建立和完善民主罢免制度。只有以民 制权, 形成以人民为主体的民主选举和民主罢免制 度, 才能使监督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民主监督, 才能实 现党风、政风的根本好转。

关于强化对行政权力监督与制约的几点思考

关于强化对行政权力监督与制约的几点思考

Jn 0 2 a .2 1
关 于 强化 对 行 政 权 力监 督 与 制约 的几点 思 考

( 中共 马鞍 山市 委 党校

安徽马鞍山 23 0 ) 4 0 0
摘 要 : 行政权力的运行是 体现国家意志 的执行和管理 性权力, 执行的 它 效果从一定程度上也是国家 形象的 反映。 在行
现 国家意 志的执行 和管理 性权 力 , 它执行 的效果 从

从政、 务实高效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11 加 强对行 政权 力 的监 督 制约是我 国宪法赋予 .
人 民的基本 权利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 : 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一切 “ 权力属于人民。 “ 民依照法律规定 , ”人 通过各种途 径和形式 , 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 管
理社 会事 务 。 人 民是 行 政 权 力 的所 有 者 , 行政 ” 是
定 程度上 也是 国家形 象 的反 映 。在 行 政权 力 运
权力的主人 , 政府的任何权力都来源于对广大人民 权力的集中。既然政府 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人民 就理所应当地享有对权力行使者进行的监督权利。 人民通过一定的民主制度对行政权力进行制约和
政机关中存在的官僚主义 、 家长制作风, 最有效的 措施就是要建立一套强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 , 对权
有 邪恶 的一面 。西 方 学 者霍 布斯 就 认 为人 的本 性 是 自私 的 , 在没 有约 束 的状 况下会 放大这种 自私 自
政权力运行过程 中由于缺乏监督制约而出现 的一些 问题 , 损害 了国家和政府的形 象, 不利 于社会 长治久安与和谐发展。 因 此。 要建立健 全并 完善时行政权力的监督 制约机制 , 保证行政权 力正确、 公开、 法、 依 有效行使 , 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

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建设思考

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建设思考

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建设思考摘要:建立健全大监督体系,是企业健全和完善监督执纪,强化内部管理,防范和化解腐败风险,保持廉洁自律,实现自身顺畅运行的重要举措。

为推进大监督体系机制建设更上一个台阶,促进“大监督”体系的有效运行,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近年来进行了“1+N”监督闭环体系建设试点,取得了相应的监督成效。

本文主要立足集团公司实施“1+N”监督闭环体系建设经验,对“大监督”体系的重要意义、基本思路和运作方式等进行探索,以便更好地整合内部资源,共享检查信息,增强监督合力,形成齐抓共管格局,提高监督效率,真正构建发挥效力的“大监督”格局。

关键词:企业;大监督体系;探索;基本思路开展大监督闭环体系建设工作,是顺应企业发展和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更是企业整合监督力量、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构建大监督工作格局的现实需要。

当前多数企业已经建立了多主体、多体系的监督机构,监督内容和范围也把企业管理及诸多环节与领域涵盖在内。

但因监督主体多元、分散,也由于纪检监督途径单一、力量分散,同时,隶属于不同领导监督范围和内容,相互之间仍然存在沟通协调不顺畅、不到位的情况,导致监督执纪效果滞后,监督工作虚浮无力,监督效果不明显。

在企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不仅管控难度越来越大,而且做好关键环节和与重点领域的监督成为当务之急的工作,构建大监督格局就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集团公司监督体系建设,解决当前集团公司在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的需要,对主动适应全面从严治党,促进企业依法依规经营,增强科学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当前企业监督执纪力度增大,但仍然存在问题漏洞。

近年来,通过上级巡视、内部巡察、内部审计和专项检查等途径,发现企业均普遍存在一些违规事项。

例如:未如实填报个人有关事项、选人用人程序不规范、把关不严、违规私设和使用“小金库”、个别“三重一大”事项未经集体决策、违规多次变相拆借资金、财务和合同管理不规范、部分工程建设和物资采购项目未按制度规定进行公开招标、未经审批对外捐赠、未报董事会决策批准与其他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虚构业务造成民营股东逃避承担巨额亏损、赊销风险把控不严面临巨额损失等普遍性问题。

完善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思考

完善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思考

就失去了独立性和权威性,监督难以有效进行。多 利局面。
数新闻媒体受控于政府,公民的监督力量薄弱,缺 少权威,监督权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
二、对完善我国行政
3.行政监督法立法不健全。对行政机关的组 织、行政权的行使和运作进行监督的法律,统称为
监督制度的建议
行政监督法。如行政监察法、审计法、行政复议
1.设立统一的协调指挥机构。协调不同监督
形成独立的垂直领导体制,下级监察机构只受上级 监督机构的领导和监督,领导干部也只受上级监察
4.缺乏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我国行政诉 机关的任免,不受同级政府的约束。此外,经济上
讼法和行政复议法均将部分抽象行政行为排除在诉 也要独立于当地财政,经费由上级监察部门拨给。
讼和复议的受案范围之外,对这部分被排除的抽象 只有这样,监察部门才能有效地摆脱当地政府对其
中政府的地位远比人大重要。尽管《中华人民共和 障;公民的监督除了行政救济外,基本没有法律程
国宪法》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 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但在实际中,司法机关的
序给予保障,也没有相应的措施可以采取。 6.监督模式单一,侧重于事后的追惩性监督,
人、财、物没有完全独立于政府,具有依附性,这 而忽视事前和事中的监督。行政监督活动是一项经
过程中缺乏沟通和配合。我国存在多元的监督主 现行的法律制度对监督的内容、范围和形式做了原
体,但各监督主体在如何分工上不够明确,责任不 清,职能重叠,权力交叉,没有一个协调机构进行
则规定,但对行使监督的程序和法律责任以及采取 的具体措施没有明确规定。比如在行政诉讼中,对
协调,因此有互相推诿、互争管辖的情况发生。
法、行政诉讼法、行政赔偿法等。做好行政监督工 主体间关系,使各监督主体在不同的方面、领域充

关于建立健全有效权力制约监督机制的几点思考思考

关于建立健全有效权力制约监督机制的几点思考思考

关于建立健全有效权力制约监督机制的几点思考思考建立健全有效的权力制约监督机制是保障政府行为合法性、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对于实现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背景下,以下是我们对建立健全有效权力制约监督机制的几点思考:1.建立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依法行政是保障权力合法性的基础。

应通过立法和各类规章制度构建健全的法律体系,明确政府权力的界限和行使条件,确保权力的合法性和行使的公开、透明。

2.强化立法监督机构的作用:立法监督是权力制约的重要手段。

应建立独立、专业的立法监督机构,对政府立法行为进行监督,确保立法程序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同时,加强对法律实施效果的监督,及时纠正法律实施中的问题,保障法律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3.加强行政监督机构的职能建设:行政监督是权力制约的重要手段之一、应加强行政监察机构的职能建设,提升其监督能力和水平。

同时,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对政府行政机关的运行进行监督,防止滥用职权和腐败行为的发生,保障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4.推进司法独立,加强司法监督:司法独立是权力制约的重要保障。

应进一步完善司法制度,确保司法机关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同时,加强对司法行为的监督,建立健全司法监督机制,确保司法的公正行使,防止司法权力的滥用和不当干预。

5.强化媒体监督的角色:媒体是舆论监督的重要力量。

应鼓励和支持媒体的监督报道,及时揭露政府权力的不当行为,推动政府行为的公开、透明。

同时,加强对媒体行业的管理和监督,防止虚假报道和不当干预,保障媒体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6.加强民众参与,推动社会监督:民众是权力制约的重要主体。

应鼓励和支持广大民众的参与,加强社会监督机制的建设。

通过建立公开、透明的参与机制,引导和吸纳民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纠正政府行为中的问题,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7.提升权力制约监督的能力水平:应加强权力制约监督机构的能力建设,提高监督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同时,加强相关法律、政策和知识的培训,提高社会公众的监督能力和水平。

加强对行政权监督的几点思考

加强对行政权监督的几点思考

I . 体制 转轨容 易 导致行 政权 力 出现 真 空地 带 。改革开 放实

对 行政 权进 行 监督 的必 要性
际上是旧体制、 新体制相互融合发展的进程 。在该进程中, 势必
监 督是人 类社 会生 活 、 经济 生活 中一种 普遍 的管理 方式 。 行 会 出现新 旧体 制都 发挥作 用 , 但作 用发挥 又不 十分 明显 的情况 。 政权 作 为国 家主权 的一 部分 , 与 人们 的联系 极 为密 切 。 正确 的行 具体来 讲 , 一方面 , 虽然打 破了 旧体制 的格局 以及体 系, 但是运 作 使行 政权 有着 重要 的意义 。所 有 使用权 力 的人 在应 该将 权 力束 的惯性 还 存在 ; 另 一方 面 , 新体 制权 力格 局与 体系 正处 于形成 过 缚在 一定 界 限内 。 从人 性视 角来 看 , 权 力 的行使 者在 行使 权力 的 程 中, 但是 还需 继续完 善 。 过 程 中, 总 是追 求利 益 , 行 政权 又具有 双重性 , “ 一 方面 , 它对社 会
定覆 灭 ; 但是 , 假 如 一 国法律 处于 官吏 之上 , 但 官吏接 受法 律 官 政权 力滥 用 , 主 要表现 在 以下 几个 方面 ; 一是 市场经 济体制 的不
吏, 该国就会得到诸神的保佑与赐福。 亚里士多德在《 政治学》 中 配套 与不健 全 , 导 致滥用 行政权 力 , 比如证 券 、 金 融、 房地 产、 期货
对“ 法 律 问题” 进 行 了更深 入 的研 究 , 他 认为法 治标 准或 者 条件 等经济范畴, 各种经济法律、 法规还有待完善, 政府管理经验缺 为, 已经成 立的法 律 得到法 律 普遍 服从 , 但是 大家所 服从 的 法律 乏 , 容 易导 致政府 官 员权 力滥 用 , 出现 以权 谋私 。二 是计划 经济 必 须是 制 定 的 良好 的法 律 。 大约 处于 同 时代 的中 国春秋 时期 , 也 体制未全部退出经济领域 , 导致滥用行政权力。 三是残余的计划 强调采 用 “ 法 治” 来 治理 国家 。但 需要指 出的是 , 不 管是 柏拉 图 、 经济 体制 和市 场经济 体制 并存 , 容 易 出现滥 用行 政权 力的情 况 . 亚 里士 多德 , 还是 我 国古代 法家 强调 的法 治理 念 , 在 那个 时代 是 比如, 双轨制出现权力寻租, 财政包干容易让地方保护主义与部 没 有经济 、 政 治与思想 作 为基础 的 , 所 以, 对行 政权 的控制 以及 监 门保护主义, 金融部门监管力度与经营性质容易让金融秩序 出现 督 等一般 界定 在“ 法律 问题 ” 的理 论层面 , 从该 层面 发展 到实 践层 混乱。四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情况下, 出现不正当竞争, 也容易 面“ 法律 制度 ” , 发 端 于近代 资 本主 的确立 。 ( 二) 体 制转轨 过 程 中 , 强化 对行 政权 制 约与监 督

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几点思考

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几点思考

政 监督 ;国家权力机关 ( 民代 表 大会 及其 常委会 ) 人
的行政监督 ;国家司法机关 ( 人民检察 院和人 民法院)
实施 的行 政监督。外部非权力监督包括 :人 民政 协以 及各 民主党派的行政监督 ;社会群众及舆论 监督 ,主
要是指各人民团体 ( 、青 、妇等) 工 、群众组织 、企事
监督制度被普遍认为是现代民主政治 的重要支柱。 行政监 督是我 国社 会 主义监督体 系 的重要组成 部分 , 我们党和政府历来 十分 重视行政 监督工作 。党 的十六 大报告提 出,要建立 “ 构合理 、配置科学 、程序 严 结 密 、制约有效 ”j 【 1 的权力运行机制 ,从决策 到执行 等环 节加强对权力 的监督 ,保 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 用
制 ,从决策到执行 等各方面构建 完善的行政监督体 系。本文在对我 国的行 政监 督体制的现状进行 基本分析的基础
上 ,指 出了其 中存在的一些 问题 ,提 出了进 一步 完善行政监督体制 的几点思考。
关 键 词 :权 力 ;体 制 ;行 政 监 督 ;行 政 诉 讼
中 圈分 类 号 :D 3 ,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 9 2 (0 6 5 0 7 — 4 60 9 0 8 2 7 20 )0 — 0 5 0
监督 ,即各级行政 机关及其主管按行政隶属 关系 自上 而下或 自下而上进行 直线监督 ;平行部 门监督 ,即政
府职能部 门就其 所辖 事务 ,在 自身权 限与责任范 围内
作者简介 :曾维涛 ,江西财经大学公 共管理 学院副教授 ,行政管理 系系主任 ,研 究方向为行政管理与社会保 障。

维普资讯
2 0 年 第5 06 期

论我国的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论我国的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正 义 的 迫 切 要 求

关 于行 政 执 法
行政执法从 内涵上看 ,是指行政机关依 照法律 的规定对行 政管理相 对人实施的影 响其权利义务的外部具体行 政行为 ;从外延 上看 ,行政执 法包括行政许 可、行政征收 、行政强制 、行 政处罚等等 。而行 政执法体 制则是组织行政执法活动的诸种体系和法 律制度 ,它包括 由行 政执法主 体结构 、法定执法职权和义务 、执法程序 和运行机制等构成 的有机体系 及其相关法律制度 。行政执法行为主要集 中在公安行政 、住 房保障和房 地产管理 、交通运输管理 、城市管理 、环境保护 、工商管理等领域。 二 . 我 国行 政 执 法 体 制 存 在 的 问 题
( 一 )权 责 交叉 , 多头 执 法
在行政机关的所有行政活动中,行政执法与人 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 相关, 行政执法人员与人 民群众打交道最多。这就要求行政执法机关决不能 将执法仅仅看作一项孤立 、简单的法律技术和法律操作行为,而必须看作是 保护人 民权益 、体现公平正义的权力行使行为和社会系统工程 。 ( 三)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是严惩违 法犯罪 行为 、维护经 济社会 秩序的迫切要求 严惩违法犯罪行为 、维护 经 济社会 秩序 是行政 执法 的 主要 目的之 当前 ,我国改革 发展 稳定 正处 于关键 阶段 ,利 益格 局调 整 困难复 杂 ,社会矛盾纠纷高发多发 ,无论是在经济调节 、市场监 管领 域 ,还是 在社会管理 、公共服务 领域 ,都有不少严重失序失范 的突出问题 ,人 民 群众反映强烈。
关键 词 :行 政 执 法 体 制 ;改 革 ; 法 治政 府
党的 十 J 八届 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 《 中共 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 重大问题的决定 》 ,决定 明确发 出了 “ 推进法 治 中国建设 的号召 ” ,深 刻指出 :“ 建设法治中国 ,必须坚 持依法治 国、依 法执政 、依 法行政共 同推进 ,坚持法 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 会一体建设 。 ” 同时把 “ 深 化行政执法体 制改革 ”作为建设法治中国的一项重要任务 。行政执法体 制改革涉及到人 民群众 的切身利益 ,直接关系到行政管 理的走 向,关系 到法治政府的建设 。因此本文从我国行政执法体制 的现 状人手 ,指 出行 政执法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并提出一些有关行政体制改革 的思路 。

浅析我国行政监督存在问题及完善措施

浅析我国行政监督存在问题及完善措施

浅析我国行政监督存在问题及完善措施摘要:行政监督是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也是国家机器正常运行的重要机制。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到执行等各方面构建完善的行政监督体系。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内外结合的行政监督体系,发挥着较为全面有效的监督功能。

但也还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如“漏监”、“虚监”、“难监”等问题。

本文分析了我国行政监督的基本特征及健全和完善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重大意义,指出我国行政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阐述了如何加强和完善我国的行政监督机制。

关键词:行政监督;监督主体;监督方式;行政监督立法行政监督是行政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行政管理活动正常运行的必要手段,是实现行政管理法制化的重要保证,是防止腐败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保证法制统一、保障公民个人自由的需要。

经过行政改革,我国的行政监督机制已逐步趋于完善,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的行政监督机制仍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现阶段我国行政监督主体地位不高,缺乏独立性,监督体系缺乏合力,监督效能低,监督法规不健全,缺乏可操作性,事后追惩性等,这既为行政监督的强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为其提出了清晰的线索和方向,即理顺监督体制、健全行政监督体系。

形成相对独立的行政监督主体,健全行政监督的法律机制。

一、行政监督的内涵监督就是监察、督促,它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监督主体、监督客体和监督内容。

在狭义上,行政监督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对政府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进行的约束、检查和督促。

在广义上,行政监督指行政监督的主体除了国家行政机关以外,还包括其它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

行政监督是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对于保证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促进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廉政,提高政府的绩效,发挥着重大的保障作用。

因此,研究我国当前行政监督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和不足以及完善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行政监督的几点思考

关于行政监督的几点思考

关于行政监督的几点思考1. 引言行政监督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理机制,对于维护政府权力的合法性、保障公共利益、促进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践中,行政监督往往面临一系列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就行政监督的概念、目标、方法和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2. 行政监督的概念和目标行政监督是指对政府及其行政行为的监督和制约。

其目标主要包括确保公共权力的合法行使、保障公共利益的实现、增加政府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等。

行政监督旨在提高政府的责任感和效率,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3. 行政监督的方法行政监督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实现:•法律监督:依法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通过法律手段约束政府权力的行使。

•监察机构监督:监察机构作为行政监督的重要力量,通过调查、审查政府行为,保障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舆论监督:通过媒体、公众等舆论力量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促使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工作。

•多元参与:通过公众参与、社会组织参与等方式,实现行政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4. 行政监督的现实问题尽管行政监督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践中常常面临一系列问题和困境。

4.1. 法律制度不完善行政监督的法律制度存在不完善和缺陷,制约了行政监督的有效性。

一些法律规定模糊不清、权限不明确,导致行政监督难以精确地进行。

4.2. 监督机构的监管不力一些监察机构监管力度不够,存在监督盲区和监督空白。

监察机构在行政监督中应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由于一些原因,监督机构的监管能力和资源投入有限。

4.3. 舆论监督的局限舆论监督存在诸多局限,包括信息不对称、舆论导向、舆论热点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舆论监督的效果无法充分发挥,很难达到有效监督的效果。

4.4. 参与机制不完善公众参与和社会组织参与机制不完善,导致公众在行政决策中的发言权和监督权受到限制。

政府应加强对公众参与的引导和支持,提高公众参与的透明度和可行性。

5. 改进行政监督的建议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和困境,改进行政监督,有以下几点建议:•完善法律制度和规范,明确行政监督的内容、原则和程序,加强对行政监督的法律保障和制度建设。

论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缺陷及其对策

论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缺陷及其对策
但在实际政治生活中由于非专业的人民代表自身的政治业务素质问题导致实际的参政议政能力不强监督工作的基础不扎实使得人大一年一次会议对政府的监督作用有限缺乏经常性的监督监督的力度也不够难以真正体现人大作为最高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所应有的监督权
第 !" 卷第 ! 期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年 "# 月
! 我国现行行政监督体制存在的主要缺陷及思想 误区
我国的行政监督体制,在现实的行政权力运行过程 中暴露出如下缺陷与不足: 多元化的监督力量缺乏有力度的整合, 监督的合 ()) 力较弱。 从实际情况看, 各种监督之间的关系目前还没有 理顺, 前列各类监督主体都有监督权, 但在如何分工上要 么不甚明确、 不甚合理; 要么交叉重复、 责任不清, 在具体
!"#$%&’ "( !)&%*+) ,"-&.)"%&’ &%/ 01-2%)-&’ 3"’’1*1 "( 4’1-.$)-).5
&’()*"+,’)! $%&)#$$%



330032)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 南昌
要 !分析了我国目前行政监督体制的现状、 成效和存在的缺陷, 并在此基础上, 结合西方有关国家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力监督的理论及其实践经验, 提出了改革、 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一些思考和对策。 关键词 !行政监督; 分权制衡; 制约 中图分类号: D 630. 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0097 (2005) 04-0065- (02)
行政监督指的是国家机关、 政党、 社团和社会主体法 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进行全面的监 督、 检查、 督促与指导。按照监督的主体划分, 我国的行政 监督体系可以划分行政机关内部的监督与行政机关外部 的监督。内部专门监督主要指政府专设的职能部门在行 使职权过中所实施的行政监督。如行政监察、 审计监督、 财政监督、 工商、 卫生、 质量等方面的监督。外部监督是指 来自行政机关以外的主体为了保证行政工作的合法性、 正确性以及社会效益而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的 监督。 它可以分为两类: 国家立法机关、 司法机关的监督同 时还有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监督。 社会主体的监督主 要指各种社会团体、 群众组织、 企事业单位、 公民以及新闻 媒介等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的监督。 我国的行政监督体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 具有自己特色的一套体系。 从总体上说, 它促进了党的路 线、 方针、 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正确贯彻执行; 促进了 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勤政廉政、 依法办事、 转变职 能; 为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但 同时, 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我国的行政监督体制在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依法治国方面还很不够。行政 机关在具体运作中所凸现出来的机构庞杂、 政出多门、 政 令不畅、 人浮于事以及行政权力异化现象, 都说明我们的 行政监督体制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依 法治国、 依法行政的需要, 我们现行的行政监督体制还存 在着一系列的缺陷, 必须切实进行改革。 如果我们还束缚 于传统习惯思维, 不敢解放思想, 借鉴国外先进有效的监 督经验, 那将很难跳出 “权力’腐败(的怪圈。 监督过程中缺乏沟通和联系。以至于越权行事,滥用权 力, 互争管辖权或互相推诿的情况时有发生。 (#) 行政监督法制化程度低, 监督弹性大, 多种监督 形式都缺乏明确的标准和方法, 难以操作。近几年来, 我 国虽然在建立、 健全行政法制监督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 是,由于这些法律、法规所构成的行政监督规则还不完 备, 在有些领域甚至还是空白, 一些应该尽快出台的法律 法规却未能及时推出, 如 《政务公开法》 、 《国家公务员财 产申报法》 、 《社会监督法》 、 《新闻法》 等等。立法的滞后给 行政监督带来了消极影响,大大影响着监督工作的严肃 性、 权威性、 公证性。 在行政监督过程中, 重实体, 轻程序; 重个人自 (*) 律, 轻法律强制; 重事后的惩诫性监督, 而轻事前预防性 监督及事中的过程性监督。但长期以来, 我国一直把监督 工作的重点放在 “纠偏于既遂” 上, 偏重于追惩性的事后 监督,忽略了行政行为发生前的预防和行政行为过程中 的控制。这是造成我国监督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在现行的双重领导体制下, 专职监督机构缺乏应 (!) 有的地位和必要的独立性。在当前的内部行政监督机制 中, 行使监督权的专门机构如监察部门, 大都设置在政府 机关内部, 在领导体制上, 这些部门受双重领导, 既受同 级行政机关的领导, 又受上级业务部门的领导。 在双重领 导体制下, 专职监督机构受到的控制比较多, 尤其是受制 于执行权。在组织上, 监督机构的负责人, 不是由同级行 政机关的领导成员兼任,就是由行政机关任命。在经济 上,监督机构一般都是从同级行政部门那里领取活动经 费、 事业费、 工资和奖金, 从而在经济上受制于人。 (+) 在各种形式的行政监督中, 监督主体的自身素质 亟待提高。同时, 权力机关的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发挥 还不够充分。在我国, 人民是一切权力的来源, 作为人民 代表的机构人民代表大会应享受至高无上的权力,对一 切国家机关实施监督。 但在实际政治生活中, 由于非专业 的人民代表自身的政治、 业务素质问题, 导致实际的参政 议政能力不强, 监督工作的基础不扎实, 使得人大一年一 次会议对政府的监督作用有限, 缺乏经常性的监督, 监督 的力度也不够,难以真正体现人大作为最高权力机关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几点思考摘要:在关键字:供应链企业物流研究一、引言1、研究背景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各国政治体系的变革,政治系统中越来越强调行政权力的地位,这既有利于政府处理日益增加的事物,也有利于加强行政集权化。

在这种变化趋势下,行政机关开始集自由裁量权、行政司法权和立法权于一身,集权化的形式越来越明显。

行政权在与立法权和司法权的较量中,其地位越来越突出,呈现出逐渐膨胀的趋势,即使以三权分立闻名的美国,也不能逃脱这种变化趋势。

政府行政权力的无节制扩张必然引起民主的倒退,因此,当前世界的主流思想都要求对行政权进行制约,使政府行为规范化,减少对公民权益的侵犯,保护公民的自主地位不受干涉,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将政府的行政权纳入法律体系的监管下,建立健全的行政监督体制,对掌握并行使权力的人进行有效的限制和约束,已经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理念,也是各国采取的主要做法。

在我国,党和政府在行驶权力时,也非常重视民主的建设,决不允许官员滥用行政权力,因此历史非常重视行政监督工作,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之时,我国就认识到行政监督的重要性,并着手进行行政监督体制的建设,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人民民主观念的不断加强,人们也开始越来越重视对政府行政权力的监督,我国政府在开展行政监督工作时,十分注重来自民间的监督力量,尤其是在信息科技非常发达的今天,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参加到对政府行政权力的监督中去,而政府也非常愿意接受来自群众的监督,因为中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此外,我国政府也在不断加强内部自体监督体制的建设,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各地方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就是这种建设的成果。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来自行政组织的内部自体监督和来自外部的异体监督相辅相成的行政监督体制,这是行政监督体制的一大创新,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强了行政机关抵御风险的能力,对行政机关滥用职权,侵害民众权利的行为形成了有效的制约。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新旧体制的交接需要一定的缓冲时间,旧的体制依然在发挥作用,我国行政监督法律体系的建设还不完善,行政监督仍然存在许多法律上的盲区和漏洞,一些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依然在滥用权力、牟取私利,这种现象目前还比较严重,从当前我国反腐工作的成果可以看出来,行政机关中存在着很多的老虎和苍蝇。

我国人口众多,行政机关庞大,监督体制的建设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我国的监督体制目前还普遍存在制约无力、程序拖沓等问题,监督的效果也远没有达到民众的预期,频频见诸报端的官员贪腐事件一次次冲击着民众的心理防线。

因此,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建设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即使这条路再艰难,政府也应该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2、研究意义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政府需要处理的公共事务越来越多,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各国行政职能部门工作范围的扩张,政府职能也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发展趋势。

政府职能部门如何行使扩大后的职能范围时,需要有科学的理论进行指导,否则很容易造成滥用职权的恶果。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在于梳理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相关的改良知识和理论,以为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完善提供一下理论上的指导。

3、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西方国家现行的行政监督制度是基于三大核心理论监理起来的,即“社会高于国家”、“天赋人权”和“权力恶”。

这三大核心理论的演化逐渐引申出一系列关于权力制约的理论和思想:主权在民,分权制衡,自由主义监督观以及腐败的经济学研究等。

近代西方的学者所提出的一些关于监督制度的理论对现今学者的研究工作依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近代有很多的西方学者开展了对行政监督的理论研究,也分成了很多的学派,相关的研究著作有《现代政治分析》,《公共选择》,《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等,这些理论著作是这些西方学者研究和智慧的结晶,虽然历史向前推进了一百多年,这些著作中所包含的思想和方法理论仍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其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广义行政监督,议会行政监督,行政监督的政策过程以及对政府腐败的行政监督研究。

从上世纪后半叶开始,腐败现象也开始在西方的政府部门中滋生,为此西方学界也拓宽了研究视野,将对腐败行为的监督纳入到行政监督中去,这样关于反腐问题的研究就上升到了政治现代化的层面上。

而随着西方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其所采用的一些反腐方法,对官员和政府行政部门追责问责的经验以及防止行政监督流于形式或者执行不力的举措,非常值得我国政府学习和借鉴。

(2)国内研究现状从上世纪后半叶开始,腐败现象也开始在西方的政府部门中滋生,为此西方学界也拓宽了研二、行政监督体制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原则1、行政监督体制的基本概念我们在解释行政监督的概念时,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来进行定义。

狭义上的行政监督指的是国家行政机关实施的对自身行政行为进行监督的内部监督,属于政府机关的自发行为;而广义上的行政监督指的是党、国家机关和人民群众从外部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进行监督,行政监督的主体已经发生变化。

相比于狭义上的行政监督,广义上的行政监督具有群众性和广泛性。

狭义的行政监督是行政机关实施的自体监督,其监督的效率和效力都无法进行有效保证,因此,广义上的行政监督更能够体现出行政监督的本质和意义。

行政监督体制是行政监督领域所有的体系和制度的集合,包括设立行政监督机构,确定其隶属关系,明确行政监督主体的具体权限和职责,确立起运行方式,在这些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体系和制度都属于行政监督体制的范畴。

2、行政监督体制的功能原则(1)行政监督体制的功能行政监督是提高政府行政单位行政管理能力和效率的有效方法,其最根本的目的是监督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的过程中不出现职权滥用、违法违纪等现象。

行政监督是实现行政管理的一种有效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其在行政监督中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预防功能行政监督存在于行政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它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进行事前监督。

通过事前监督,能够及时发现行政单位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行为失当或行为过失等的迹象,并通过对行政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进行及时预警的方式将失当或错误扼杀在萌芽状态,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

2)控制功能行政监督的存在迫使行政机关在行使职能时,更加注重工作的成果和效果,因此,行政机关会自发地制定行政目标,对于懒政怠政的现象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

并且,随着行政监督体制的不断完善,监督主体越来越广泛,监督方式也越来越丰富,行政机关的行为随时都处于全方位、多角度的监控之下,这对行政管理按照控制目标发展非常重要。

3)评价功能评价效果体现在行政监督的整个过程中,实际上,行政监督也是对行政管理工作成果进行评价的一个过程。

行政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行政监督能够对他们的工作成果进行及时评价,发现工作中的缺陷和不足,有利于行政单位工作方式的改进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在提高整个行政系统的行政管理水平上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4)补救功能行政监督的补救效果是通过事后监督的方式实现的。

行政监督对行政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有效的事后监督,在发现行政机关的不当行为后,促使行政机关制定相应的补救和整改措施,尽最大努力挽回或者消除工作上的失误带来的不利影响。

同样,行政监督也能够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严重渎职行为进行揭露,从而有效遏制这类违法乱纪现象,防止类似问题的不断出现,对行政机关合理合法的职能进行监督和补救。

(2)行政监督体制的原则行政监督也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否则不仅不利于其强大功能的发挥,甚至有可能导致监督工作出现重大失误。

依据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实际特征,开展行政监督工作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重要原则:1)平等性原则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下的行政监督工作必须遵循平等性的基本原则,这是发挥行政监督职能的基础。

在我国,不存在可以不接受监督的特权,也不存在具有特权的监督,一切行政监督工作的开展都处于法律体系的掌控下,任何机关,不管其级别高低;任何领导,不管其职位高低,其接受监督的义务和享有监督的权利是对等的。

而作为行政监督工作实施主体的监督机构,也必须接受来自外部的监督。

行政监督工作一旦违背平等性原则,则必将引起行政监督的大倒退。

2)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原则是行政监督体系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也是基本条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合法性原则:行政监督主体的合法性,行政监督主体必须是法律承认的,在履行职能时必须严格恪守相关的法律规定;行政监督程序的合法性,行政主体在开展监督活动时,必须按照法定程序办事;行政监督活动的合法性。

3)经常性原则经常性原则指的是行政监督工作的开展是经常性的,而不是运动性、突击性的,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经常性监督,不仅可以对他们形成较强的约束,还能够及时发现其违法违规现象和不当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4)广泛性原则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行政机构的权力也是人民赋予的,这就决定了我国所有的公民都有充当行政监督主体的权力,这就是行政监督的广泛性和群众性,这种广泛性的监督可以深入到对所有机关单位行政管理制度、行政措施和行为的监督。

三、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缺陷和形成原因解析1、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现状我国领导人从建国伊始就认识到权力来自于人民,权力服务于人民,因此非常重视行政监督体制的建设和完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情的变化,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完善工作一直处于稳步推进中,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行政监督体制的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已经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行政监督体制。

在政府机关单位的行政管理中,行政监督体制很好的保证了“合理行政”和“依法行政”的贯彻执行,使我国行政管理工作持续向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的方向推进。

我国的行政监督体制既强调内部监督系统的建设,也重视外部监督系统功能的发挥。

而来自行政单位外部的监督是实施行政监督的重要力量和有效方式,我国的外部行政监督包括:政党监督、人大监督、社会监督和司法监督。

2、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缺陷当前,随着我国社会各个领域改革的深入推进,行政监督体制的问题和缺陷表现的越来越明显,这一方面是体制不完善的原因,一方面是形势变化对体制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监督意识薄弱监督意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监督主体履行监督职能的意识,一是监督客体积极接受各方面监督的意识。

但是,受到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无论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还是人民自身,很多人还存在“官贵民贱”的错误思想,作为监督主体的人民主动参与监督的意识比较薄弱,作为监督客体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对人民群众没有足够的尊重和重视,缺乏主动接受人民监督的意识。

监督主体认为自己是无权人,管不了有权人,甚至害怕监督活动会得罪人,而有些政府公务人员,素质比较低下,甚至会滥用职权对监督主体实施打击报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