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金字塔赏析
贝聿铭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分析
玻璃金字塔不论是从高度还是体量,都要成 为广场中心,而不是重心。
玻璃金字塔通体透明(使遮挡降到最低,既是卢浮宫广场 的中心,又有明确的指向性)
玻璃金字塔的功能流线分析
玻璃金字塔是新卢浮宫美术馆的大门,人们可藉电扶梯从广场到 达拿破仑厅,拿破仑厅可视为一个“迷你美术馆”,因为其设计暨管理 方式完全与美术馆的展览空间分离,是一个可以独立营运的空间,人们 不必购票就可以享受这阳光饱满的大空间,拿破仑厅有两层,人们通常 都是先抵达大厅,其中不锈钢的螺旋形楼梯,令人不禁想到贝氏所有美 术馆中具雕塑性格的楼梯,不过这次他没有再用混凝土,而是选用更 “科技性”的建材。看似十分单纯的不锈钢楼梯,其实大不简单,没有 支柱,全以楼梯本身的螺旋形特性来支撑,而且楼梯高度达29英尺,高 度的考验相当惊人。同时为了美观,不锈钢板的厚度即不能过厚,不过 虽然有这些困难限制,贝氏依然很成功地创造了一座优雅的楼梯,达到 贝氏一贯的空间焦点效果,在螺旋梯的中央有一个圆座,许多人不明究 里,甚至误认为是一个没有人的询问服务台,事实上那是服务残障人士 的动力电梯,当使用时,电梯厢才会浮现,上下变动的电梯厢就像一件 “现代化的雕塑”,时隐时现,上上下下,更增添了大厅的空间的趣味。
玻璃金字塔的设计思路
1.通体照明的结构符号 2.想象不到有任何固体的扩建部分能够和已经被岁月长河磨损的暗 淡无光的旧皇宫浑然一体 3.只有用一个东西来适应和突出卢浮宫而不是改变和突显本身 4.用现代技术和历史建筑完美结合
凯旋门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卢 浮 宫 玻 璃 金 字 塔 的 模 型
金字塔是那种在尽可能小的体积内包容尽可能大的面积的几何 图形,因此它矗立在那里绝对不会显得突兀。贝聿铭认为再也没有 其它扩建实体能够优雅地与这座被时光褪去光芒的宫殿融合在一起。 一座透明的金字塔可以照映出卢浮宫蜜褐色的石块,如同向这座建筑 崇高的地位致敬。金字塔是在最小的面积里表现最大的建筑面积的 几何图形,所以不会太抢眼。
贝聿铭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分析
钢索牵引技术
悬索桁架 由室外地 坪开口对角方 向上引出的4条 悬索桁架悬挂 起一个由4根钢 管和8根钢索组 成的六面体。
8根钢锁
六面体
玻璃金字塔上下共有7层的六边形索圈,分别连 接于索桁架和六面体的各定点和钢管的中点
每对爪件是由内外两 只爪件合并共用紧固 件的。玻璃之间不填 缝,预留空隙。这也 是为了使玻璃的重量 不会互相叠加,而影 响每根索的承载力
自1989年建成以来,玻璃金字塔逐渐成为卢浮宫的 标志性建筑,挑剔的法国人也慢慢接受并称赞这一建筑 创举。玻璃金字塔成为卢浮宫中与《蒙娜·丽莎》画像 和断臂维纳斯雕塑相提并论的观赏热点。据说,三分之 二的游客宁肯挤在玻璃金字塔前排长队,也不愿从游客 相对较少的另外两个入口进馆参观。 玻璃金字塔不仅成了二十世纪现代经典建筑之一, 而且成为巴黎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法国人称赞它是罗浮 宫里飞来的巨大宝石,法国政府为此授予贝聿铭法国最 高荣誉奖章。
玻璃金字塔入口
玻璃金字塔的建成,使观众的参观线路显得更为合理, 观众在这里可以直接去自己喜欢的展厅,而不必像过去那 样去一个展厅而要穿过其他几个展厅,有时甚至要绕行七 八百米。一个现代的博物馆,后勤服务设施一般占总面积 的一半。过去卢浮宫博物馆只有20%的面积用于后勤。有 了这座‚金字塔‛,博物馆便有了足够的服务空间,包括 接待大厅、办公室、贮藏室以及售票处、邮局、小卖部、 更衣室、休息室等,卢浮宫博物馆的服务功能因此而更加 齐全。
玻璃金字塔图片欣赏
玻璃金字塔现在所面临的危机
随着观光客流量增加,玻璃金字塔的接待区目前人满为患。 如今,这座古典宫殿中的现代作品再度成为关注焦点。 玻璃 金字塔下方接待区原本按照每年游客流量400万人次的标准设 计,但到上世纪90年代末,年游客流量就已达500万人次。每 年数百万的参观者使‚金字塔‛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卢 浮宫方面公布的预测指出:到2010年,到卢浮宫参观的人数将达 每年900万。 由于游客巨增,玻璃金字塔下方游客接待区已饱和,许多展 出的雕塑被拥挤的人群撞花了。博物馆里人声嘈杂,在地下大 厅和展室工作的人们抱怨说,他们必须不断出来透风以避免听 力受损。此外,在近年恐怖袭击阴影下,现有设计也无足够空间 配备旅客保安和检查设施。
贝聿铭卢浮宫玻璃金字塔案例分析
这个倒转的玻璃
金字塔具有雕塑 的性质,成为参 观流线中的一个 标志性构筑物。
玻璃金字塔底面与地面相平,同样完全被玻璃
平面覆盖。这个玻璃金字塔大小为13米×13米, 高8米。
卢浮宫的思想
建筑是一种社会艺术的形式 ——贝聿铭 建筑是有生命的,它虽然是凝固的,可在它上面蕴含着人文 思想。 —— 贝聿铭 人要塑造建筑,建筑也要塑造人! ——丘吉尔
“以人为本”
在建筑世界里追求了几十年, 贝聿铭始终不离一个“人” 字 “我的思维中,‘以人为本’ 可能是最明显的,这也是中 西方文化的差异所在。” -----贝聿铭
战后住宅
1950年,在众多城市社 区的大型项目的繁荣时 期,他却全神贯注的投 入到一个小得多的项目 上------他的第一座住宅。
“U”型建筑 ------平面上“u”型的金字塔
凯旋门
金字塔入口
通体透明 (遮挡降到最低, 却又是广场中心, 有明确指向性)
不论是从高度还是体量,都要成为广场中心,而不是重心
金字塔是那种在尽可能小的体积内包容尽可 能大的面积的几何图形,因此它矗立在那里 绝对不会显得突兀 ------是一种自然的解决方 案
王居 和住 王过 后 位 法 国 国 50
卢浮宫既是一件伟大的艺术杰作,也是法国 近千年来历史的见证
贝聿铭的设计思想
------没有一个建筑的存在是没有原因的
通体照明的结构符号 想象不到有任何固体的扩建部分能够和已经 被岁月长河磨损的暗淡无光的旧皇宫浑然一 体 只有用一个东西来适应和突出卢浮宫而不是 改变和突显本身 用现代技术和历史建筑完美结合
“U”型建筑
凯旋门
金字塔入口
贝聿铭卢浮宫玻璃金字塔案例分析
王居 和住 王过 后 位 法 国 国 50
贝聿铭的设计思想
------没有一个建筑的存在是没有原因的
通体照明的结构符号 想象不到有任何固体的扩建部分能够和已经 被岁月长河磨损的暗淡无光的旧皇宫浑然一 体 只有用一个东西来适应和突出卢浮宫而不是 改变和突显本身 用现代技术和历史建筑完美结合
卢浮宫建筑史
卢浮宫,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 之一。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右岸), 始建于1204年,历经800多年扩建、重修达到今天 的规模。卢浮宫占地面积(含草坪)约为45公顷, 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全长680米。它的整体 建筑呈“U”形,分为新、老两部分,老的建于路 易十四时期,新的建于拿破仑时代。宫前的金字塔 形玻璃入口,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同时, 卢浮宫也是法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王宫。
“U”型建筑 ------平面上“u”型的金字塔
凯旋门
金字塔入口
通体透明 (遮挡降到最低, 却又是广场中心, 有明确指向性)
不论是从高度还是体量,都要成为广场中心,而不是重心
金字塔是那种在尽可能小的体积内包容尽可 能大的面积的几何图形,因此它矗立在那里 绝对不会显得突兀 ------是一种自然的解决方 案
“U”型建筑
凯旋门
金字塔入口
四合院西立面图
法国文艺复兴风格
竖向构图
水 平 向 划 分
巴洛克特征
三角形山花
方穹隆
竖向建筑中间宽,两边 窄
卢浮宫东立面图
法国古典主义手法 中轴对称
1 3
2
柱式构图
具明确几何性
近 八 百 年 的 建 造 史
品举 世 闻 名 的 艺 术 珍
贝聿铭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分析教程文件
钢索牵引技术
巴黎卢浮宫历史和改建背景
卢浮宫,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 物馆之一。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右 岸),始建于1204年,历经800多年扩建、重修达到 今天的规模。卢浮宫占地面积(含草坪)约为45公 顷,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全长680米。它的 整体建筑呈“U”形,分为新、老两部分,老的建于 路易十四时期,新的建于拿破仑时代。同时,卢浮 宫也是法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王宫。
正如贝聿铭自己所说的,在建设卢浮宫金字塔的时间里,有两年的 时间都用在了谈判上,有时在谈判过程中自己的翻译都气的无法翻译。 一个新的东西的诞生,怎么会没有争议呢?但贝聿铭成功了。
玻璃金字塔的设计思路
1.通体照明的结构符号 2.想象不到有任何固体的扩建部分能够和已经被岁月长河磨损的暗 淡无光的旧皇宫浑然一体 3.只有用一个东西来适应和突出卢浮宫而不是改变和突显本身 4.用现代技术和历史建筑完美结合
凯旋门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卢 浮 宫 玻
璃 金 字 塔
的 模 型
金字塔是那种在尽可能小的体积内包容尽可能大的面积的几何 图形,因此它矗立在那里绝对不会显得突兀。贝聿铭认为再也没有 其它扩建实体能够优雅地与这座被时光褪去光芒的宫殿融合在一起 。一座透明的金字塔可以照映出卢浮宫蜜褐色的石块,如同向这座建 筑崇高的地位致敬。金字塔是在最小的面积里表现最大的建筑面积 的几何图形,所以不会太抢眼。
1983年7月27日,贝聿铭被法国政府任命为“大罗浮宫计划”的设 计师。他设计用现代建筑材料在卢浮宫的拿破仑庭院内建造一座玻璃金 字塔。不料此事一经公布,在法国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认为这样会破 坏这座具有八百年历史的古建筑风格,既毁了卢浮宫又毁了金字塔。但 是密特朗总统力排众议,还是采用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
设计概论论文——论卢浮宫之玻璃金字塔
“飞来的钻石”——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谈谈设计的四大内涵设计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展示设计无疑是设计发展到一定程度而产生的艺术,展示的设计其实便是一种展示设计的设计。
博物馆陈列展示便是一种典型的展示艺术,这其中以世界上最大、最古老、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卢浮宫为鲜明例子。
藏品四十万件的卢浮宫除了有《蒙娜丽莎的微笑》、《断臂维纳斯》雕像、胜利女神石像这三大镇馆之宝以外,其卢浮宫广场上的玻璃金字塔也是卢浮宫一大瑰宝卢浮宫玻璃金字塔由美籍华人贝聿铭主持建造,虽然在建造前法国舆论界给与贝聿铭很大的压力,但当落成的时候一度受到谴责的卢浮宫金字塔已然成为了卢浮宫的一大标志,其地位可与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相提并论。
而每一个成功设计的诞生必然有其成功的理由,卢浮宫的金字塔也不例外。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的成功是因为其对设计的四大内涵有这充分的体现。
(一)道德是根——“以人为本”的思想道德是根,从道德的角度来说,卢浮宫玻璃金字塔有着它独特的人文关怀。
金字塔本是古埃及用石头为死人建造的坟墓,而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是以玻璃这一透明的材质建造的,这是一个为活人而设计的艺术品。
一座透明的金字塔可以通过反应周围建筑物褐色的石头产生对旧皇宫、对历史、对艺术文化的足够敬意,同时它是充满生命力的、面向未来。
在这个每年接纳百万游客的博物馆中,这座坐落在卢浮宫广场上的玻璃金字塔可以容纳下更多的游客,这极好的满足了对实际生活的现实要求——即利于人,这一道德要求。
也充分体现了金字塔这一设计概念的“合于理”的特点,即前文所说的既崇敬过去又面向未来的特点。
这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卢浮宫玻璃金字塔中不自觉的流露出来,这使得它虽然有着打破常规的新意却能够最终为人们所认可。
(二)艺术的枝桠——透体透明的符号作为一项为大家所认可的设计,卢浮宫玻璃金字塔极高的艺术性自然不言而喻。
实在想象不出除了这座金字塔,还有任何固体的扩建部分能够和已经被岁月长河侵蚀的暗淡无光的旧皇宫浑然一体。
玻璃金字塔
浅谈玻璃金字塔之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法国总统密特朗为了改建和扩建世界著名艺术宝库卢浮宫,采用了建筑大师贝聿铭的设计--玻璃金字塔。
该金字塔采用玻璃材质,在国际上享有极大的盛誉。
无论是从它的空间与形体,还是结构与材料方面来讲,都有其美学的独到之处。
下面就卢浮宫金字塔的美,谈一下本人的一孔之见。
作为一栋经典的建筑,它的功能与美是相辅相成相互交叉的,不能简单地把它们区分开来,卢浮宫金字塔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首先,从空间与形体来讲,它采用了古埃及的金字塔造型和玻璃材质作为卢浮宫拿破仑馆的主入口。
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上说,一个单纯的几何图形易成图形:在复杂的建筑环境中,以单纯的四棱锥几何形态个人以很大吸引力。
试想游客来此博物馆参观时,看到一个金字塔造型的建筑物,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谁不想去看看,所以么,该金字塔能极大地吸引观众的脚步,具有很强的心里力场,所以作为入口,他很成功地起着引导作用。
从体量上讲,既想让入口对主体建筑起着衬托作用,又想让他不对主体建筑造成喧宾夺主的感觉,是一件很难的事,那么贝大师是怎么处理的呢?从照片上来分析,入口处的金字塔的高度是低于主体建筑博物馆的高度的,单单从体量高度上就解决了谁是主要谁是次要的问题,但大师就是不一样,他还采用透明材质的玻璃作为主入口,大家都知道,卢浮宫拿破仑馆的材质从颜色上看起来还是比较重的,从颜色和材质上来说(当然玻璃材质不只这点作用,下面具体的在细说,这也正好说明了建筑的各种美是相辅相成的,不是单一独立的作用)也能分清轻重。
同时该玻璃材质的金字塔和周围的一片绿色水域相互映衬,显现出和主题博物馆比较接近的颜色,通过颜色的统一,使得金字塔与博物馆又浑然一体。
从建筑符号上讲,玻璃金字塔采用了古埃及的建筑符号:金字塔。
既然是古代建筑的符号,那么在现代这种社会下,一谓地使用古代符号是不是显得有点不太符合当代建筑的特点呢?答案是肯定的,不过贝大师早就想到这一点了,所以他就在金字塔的基础上采用了他平生最喜欢的几何建筑符号——有棱有角的玻璃菱形。
贝聿铭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分析
玻璃金字塔的外表面采用高强度、高 透光的玻璃材料,内部则采用反射玻 璃和钢化玻璃等材料,以确保结构的 坚固和安全。
03
玻璃金字塔与卢浮宫的融 合
地理位置与环境
玻璃金字塔位于卢浮宫中央广场,是进入卢浮宫 的主要入口之一。
金字塔周围环境与卢浮宫古典建筑形成鲜明对比, 突显了其现代感。
金字塔的设计考虑到了周围的环境,如树木、喷 泉等,使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功能价值
玻璃金字塔内部是一个大型的博 物馆入口和接待区,为游客提供 了便利的参观体验。
美学观点
不同人对玻璃金字塔的美学评价 不同,有些人认为它与周围环境 不协调,有些人则认为它是一件 令人惊叹的作品。
对后世建筑的影响
1 2 3
建筑设计理念
玻璃金字塔的设计理念对后世建筑产生了影响, 许多现代建筑开始尝试将古典与现代元素相结合。
04
作品遍布世界各地,包括 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银 大厦、苏州博物馆等。
贝聿铭的主要作品
01
波士顿汉考克大厦
02
香港中银大厦
03
法国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04
北京香山饭店
02
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设 计
设计背景
历史背景
文化背景
卢浮宫作为世界著名的博物馆,拥有丰富的 艺术藏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的建筑 结构已无法满足现代展示和参观需求。
01
03
此外,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高, 玻璃金字塔可能会成为更加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对象,
得到更加严格的保护和管理。
04
未来,玻璃金字塔可能会成为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公共 空间,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参与和互动。
THANKS
感谢观看
贝聿铭罗浮宫玻璃金子塔赏析 (1)
贝聿铭罗浮宫玻璃金子塔赏析贝聿铭设计建造的玻璃金字塔,他在建筑中借用古埃及的金字塔造型,采用了玻璃材料,金字塔不仅表面面积小,可以反映巴黎不断变化的天空,还为地下设施提供了良好的采光,创造性地解决了把古老宫殿改造成现代化美术馆的一系列难题,取得极大成功,享誉世界。
这一建筑正如贝氏所称:"它预示将来,从而使卢浮宫达到完美。
" 塔高21米,底宽30米,四个侧面由六百七十三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总平面面积约二千平方米。
塔身总重量为200吨,其中玻璃净重105吨,金属支架仅有95吨。
换言之,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因此行家们认为,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
设计之初:八十年代初,法国总统密特朗决定改建和扩建世界著名艺术宝库卢浮宫。
为此,法国政府广泛征求设计方案。
应征者都是法国及其它国家著名建筑师。
最后由密特朗总统出面,邀请世界上十五个声誉卓著的博物馆馆长对应征的设计方案遴选抉择。
结果,有[1]十三位馆长选择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
他设计用现代建筑材料在卢浮宫的拿破仑庭院内建造一座玻璃金字塔。
不料此事一经公布,在法国引起了轩然大波。
人们认为这样会破坏这座具有八百年历史的古建筑风格,「既毁了卢浮宫又毁了金字塔」。
但是密特朗总统力排众议,还是采用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
当密特朗总理以国宾的礼遇将贝聿铭请到巴黎,为三百年前的古典主义经典作品卢浮宫设计新的扩建时,法国人对贝聿铭要在卢浮宫的院子里建造一个玻璃金字塔的设想,表现了空前的反对。
在贝的回忆里,在他投入卢浮宫扩建的13年中,有2年的时间都花在了吵架上。
当他于1984年1月23日把金字塔方案当作“钻石”提交到历史古迹最高委员会时,得到的回答是:这巨大的破玩意只是一颗假钻石。
当时90%的巴黎人反对建造玻璃金字塔。
创作始末:人们一直小心翼翼地避免把古迹变成艺术大市场,而贝聿铭却希望“让人类最杰出的作品给最多的人来欣赏”。
贝聿铭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分析优秀课件
卢 浮 宫 地 图
5
卢浮宫风采
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
竖向构图
水 平 向 划 分
6
卢浮宫东立面图
柱式结构
对称样式
7
巴黎卢浮宫大至呈U型图
凯旋门
8
为了缓解这一现状,八十年代初,法国总统密特朗决定改建和扩建 世界著名艺术宝库卢浮宫。为此,法国政府广泛征求设计,应征者都是 法国及其它国家著名建筑师。
40
肯尼迪图书馆
41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
42
香山饭店
43
美秀美术馆
44
苏州博物馆
45
中银大厦
46
总结
人们称贝聿铭为建筑设计界的“奇才”、“现代派设 计大师”,这绝非溢美之词。贝聿铭完成了法国巴黎拿破 仑广场的卢浮宫的扩建设计。使这个拥有埃菲尔铁塔等世 界建筑奇迹的国度也为之倾倒。这项工程完工后,卢浮宫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人们在赞扬这位东方民族的设 计师,说他的独到设计“征服了巴黎”。
凯旋门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10
卢 浮 宫 玻 璃 金 字 塔 的 模 型
11
金字塔是那种在尽可能小的体积内包容尽可能大的面积的几何 图形,因此它矗立在那里绝对不会显得突兀。贝聿铭认为再也没有 其它扩建实体能够优雅地与这座被时光褪去光芒的宫殿融合在一起。 一座透明的金字塔可以照映出卢浮宫蜜褐色的石块,如同向这座建筑 崇高的地位致敬。金字塔是在最小的面积里表现最大的建筑面积的 几何图形,所以不会太抢眼。
3
巴黎卢浮宫历史和改建背景
卢浮宫,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 物馆之一。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右 岸),始建于1204年,历经800多年扩建、重修达到 今天的规模。卢浮宫占地面积(含草坪)约为45公 顷,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全长680米。它的 整体建筑呈“U”形,分为新、老两部分,老的建于 路易十四时期,新的建于拿破仑时代。同时,卢浮 宫也是法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王宫。
(精品)贝聿铭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分析
玻璃金字塔不论是从高度还是体量,都要成 为广场中心,而不是重心。
玻璃金字塔通体透明(使遮挡降到最低,既是卢浮宫广场 的中心,又有明确的指向性)
玻璃金字塔的功能流线分析
玻璃金字塔是新卢浮宫美术馆的大门,人们可藉电扶梯从广场到 达拿破仑厅,拿破仑厅可视为一个“迷你美术馆”,因为其设计暨管理 方式完全与美术馆的展览空间分离,是一个可以独立营运的空间,人们 不必购票就可以享受这阳光饱满的大空间,拿破仑厅有两层,人们通常 都是先抵达大厅,其中不锈钢的螺旋形楼梯,令人不禁想到贝氏所有美 术馆中具雕塑性格的楼梯,不过这次他没有再用混凝土,而是选用更 “科技性”的建材。看似十分单纯的不锈钢楼梯,其实大不简单,没有 支柱,全以楼梯本身的螺旋形特性来支撑,而且楼梯高度达29英尺,高 度的考验相当惊人。同时为了美观,不锈钢板的厚度即不能过厚,不过 虽然有这些困难限制,贝氏依然很成功地创造了一座优雅的楼梯,达到 贝氏一贯的空间焦点效果,在螺旋梯的中央有一个圆座,许多人不明究 里,甚至误认为是一个没有人的询问服务台,事实上那是服务残障人士 的动力电梯,当使用时,电梯厢才会浮现,上下变动的电梯厢就像一件 “现代化的雕塑”,时隐时现,上上下下,更增添了大厅的空间的趣味。
1983年7月27日,贝聿铭被法国政府任命为“大罗浮宫计划”的设 计师。他设计用现代建筑材料在卢浮宫的拿破仑庭院内建造一座玻璃金 字塔。不料此事一经公布,在法国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认为这样会破 坏这座具有八百年历史的古建筑风格,既毁了卢浮宫又毁了金字塔。但 是密特朗总统力排众议,还是采用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
凯旋门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卢 浮 宫 玻
璃 金 字 塔
的 模 型
金字塔是那种在尽可能小的体积内包容尽可能大的面积的几何 图形,因此它矗立在那里绝对不会显得突兀。贝聿铭认为再也没有 其它扩建实体能够优雅地与这座被时光褪去光芒的宫殿融合在一起。 一座透明的金字塔可以照映出卢浮宫蜜褐色的石块,如同向这座建筑 崇高的地位致敬。金字塔是在最小的面积里表现最大的建筑面积的 几何图形,所以不会太抢眼。
玻璃金字塔特点分析
贝聿铭将大面积的扩建放到了地下,突出的金字塔是个入口 的标志物。由于金字塔位于广场的中心,所以金字塔的体量 和高度,都要与卢浮宫相适应。
简单的几 何图形不 仅不会显 得突兀, 反而可以 衬托卢浮 宫的庄重 与威严。
悬索桁架 由室外开 口对角方 向引出的4 条悬索桁 架悬挂起 一个由4根 钢管和8根 钢索组成 的六面体 六面体
钢索
上下共有7层的六边形锁圈,分别连接于悬索桁架 和六面体的各定点和钢管的中点。
为了使用当时最细的钢索,贝聿铭找到了专门为 美洲杯帆船赛制造赛艇的工厂,所有的钢索全部 手工制作。
除了钢索牵引技术的运用,贝聿铭还使用了当时技术所 能允许的最透的玻璃,尽量降低金字塔的姿态。与高耸的 埃菲尔铁塔、炫耀式的蓬皮杜国家艺术中心以及巨大体量 的中国国家大剧院相比,卢浮宫金字塔与周边环境的对话 显然柔和了许多。因此,有人评论,玻璃金字塔之于卢浮 宫,更像广场上的雕塑,而非建筑。
金字塔使用的材料 是玻璃,这使得金字 塔非常通透,人的视 线遮挡被降到最低。 通体透明的金字塔, 既能为馆内提供宝贵 的光线,也能够反射 周围的老建筑,让它 们互相呼应。而且看 上去显得非常轻盈, 很有活力。源自金字塔外部金字塔内部
玻璃金字塔,它的四个侧面由673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总 平面面积约有2000平方米。塔身总重量为200吨,其中玻璃 净重105吨,金属支架仅有95吨。换言之,支架的负荷超过 了它自身的重量。因此行家们认为,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 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 试。
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解说词
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解说词
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解说词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我是本次行程的导游,曹璐
灿烂的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化底蕴,而时尚的法国同样拥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
今天,我就带领大家领略法国的心脏——巴黎卢浮宫的风采。
美丽的卢浮宫蕴含着800多年的历史。
它是法国人引以为傲的艺术珍品,也是法国近千年来历史的见证。
这座辉煌的古建筑散发着迷人的古色古香,包含着数以万计的大师杰作,吸引着各国的游客。
然而在这古老的卢浮宫里座落着一颗巨大的宝石,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玻璃金字塔。
金字塔由793块透明的玻璃组成,全身散发着动人的光彩,它的设计别具匠心,整个建筑只有塔尖露出地面,被公认为当代艺术最伟大的奇迹。
这七十一英尺高的透明金字塔将古老的结构和现代方法结合起来,艳丽多姿,二者相得益彰--它是一种连接新与旧的象征,它以一种美轮美奂的姿态迎接各国友人的参观,而这闻名中外的玻璃美人正是出自美籍华人贝聿铭,它的问世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在法国引起轩然大波,这现代材料的运用,让人们不禁担心会毁坏卢浮宫的风格,并且它金属支架的负荷超过了自身的重量,建筑起来相当困难,但是建筑师贝聿铭从不动摇决心,一次一次冲破世俗的观念,经过无数次暴风骤雨,终于让世人一睹玻璃美人的芳容。
瞧!在灿烂的阳光下,晶莹剔透的金字塔折射出美妙的光芒,金色的湖水映衬着它的倩影,透过玻璃金字塔,古老的卢浮宫若影若现,更增添了一份朦胧的羙,这颗璀璨的明珠与卢浮宫交相辉映显现出神秘的色彩,使巴黎这座浪漫的城市荡漾着醉人的气息。
本次行程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意犹未尽,欢迎下次再来,祝大家旅行愉快,再见!。
玻璃金字塔赏析
卢浮宫院内的宝石——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赏析看过老师老师课上放过的关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的视频之后,我对那个水晶般透明的金字塔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此,就决定了结课的报告就写它了。
之所以对它感兴趣,不仅仅是因为它透明的外形吸引了我,也是因为对贝聿铭先生建造玻璃金字塔的想法感到疑惑。
为什么要在卢浮宫建造一个透明的建筑呢?为什么选择金字塔这样一个代表着其他国家文明的建筑呢?为什么要在卢浮宫陈旧古老的宫殿中建造一个让人感觉这么有现代气息的建筑呢?此外,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于这么一个享誉世界的华裔建筑师的敬仰、崇拜和为中国有这样一位建筑师感到的骄傲也让我对这个建筑产生的兴趣。
于是,在网上浏览了很多关于玻璃金字塔的介绍、解析、以及关于贝聿铭先生及其作品风格的信息。
在此,对这些信息进行了解和整理后,结合自己的想法,完成这篇学习报告。
首先,先对这个让人惊叹的建筑做一个简单地介绍。
贝聿铭先生设计建造的玻璃金字塔,他在建筑中借用古埃及的金字塔造型,采用了玻璃材料,金字塔不仅表面面积小,可以反映巴黎不断变化的天空,还为地下设施提供了良好的采光,创造性地解决了把古老宫殿改造成现代化美术馆的一系列难题,取得极大成功,享誉世界。
这一建筑正如贝聿铭先生所称:"它预示将来,从而使卢浮宫达到完美。
" 塔高21米,底宽30米,四个侧面由六百七十三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总平面面积约二千平方米。
塔身总重量为200吨,其中玻璃净重105吨,金属支架仅有95吨。
换言之,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因此行家们认为,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
对于这样一个不仅体现了现代艺术风格,又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先进的佳作,我们不得不对贝聿铭先生产生敬佩之情。
其次,来解释一下前文我所提到的疑惑,即贝聿铭先生为什么要在卢浮宫中建造一个透明的、标志其他国家文明的、具有与陈旧古老的宫殿相反的现代气息的建筑。
卢浮宫小金字塔
玻璃金字塔设计的艺术特点
光线特点
光是建筑的色彩,“让光线来作设计”是贝氏的名 言。在他的作品中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 巴黎卢浮宫金字塔的入口把大量的光线引入死气沉沉的 博物馆,让过去的历史晒晒今天的太阳。透过透明的玻 璃,投射在空间与墙体、地面上,形成光的庭院。没有 了光的变幻,形态便失去了生气,空间便显得无力。光是 贝聿铭在开始一项建筑时首先考虑的问题。
这个倒转的玻璃金字塔具有雕塑的性质,成为参观流线中的一个标志性构筑物。
玻璃金字塔底面与地面相平, 同样完全被玻璃平面覆盖。这 个玻璃金字塔大小为13*13米, 高8米。
玻璃金字塔图片欣赏
谢谢
玻璃金字塔
设计者:贝聿铭
目录
•
• • • • • • • •
建筑师介绍
玻璃金字塔的艺术特点 获得殊荣 卢浮宫建筑史 卢浮宫平面图 卢浮宫建筑模型
贝聿铭设计思路
玻璃金字塔细节设计 玻璃金字塔图片欣赏
建筑师介绍
贝聿铭
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 广州,祖籍苏州,是苏州望族之 后,美籍华人建筑师。 贝聿铭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 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贝聿 铭也荣获了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 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 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第五 届普利兹克奖,及1986年里根总 统颁予的自由奖章等。 贝聿铭作 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 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 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他的 代表建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 艺廊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 工程。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 大师”。
玻璃与钢材
由于玻璃自身的特性——透明、反射,并且玻璃透 明不至于遮挡减损原建筑物的立面,不仅符合贝氏对阳 光的追求,更能够从视觉上以及空间原理上使得原有的 建筑群不会被削弱,并且能使设计者的建筑思想得到充 分表现,加上光线和人的运动,整个空间被赋予了活力。 自然光线穿过透明的玻璃材料倾泻到室内,给室内的一 切带来温暖和灵动之感,网状钢材不仅起到了支撑、承 载的作用。
人体工程学
浅谈玻璃金字塔之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法国总统密特朗为了改建和扩建世界著名艺术宝库卢浮宫,采用了建筑大师贝聿铭的设计--玻璃金字塔。
该金字塔在国际上享有极大的盛誉,无论是从它的空间与形体,还是结构与材料方面来讲,都有其美学的独到之处。
下面就卢浮宫金字塔的美,谈一下本人的一孔之见。
首先,从空间与形体来讲,它采用了古埃及的金字塔造型和玻璃材质作为卢浮宫拿破仑馆的主入口。
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上说,一个单纯的几何图形易成图形:在复杂的建筑环境中,一个单纯的四棱锥几何形态给人以很大吸引力。
试想游客来此博物馆参观时,看到一个金字塔造型的建筑物,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谁不想去看看,所以么,该金字塔能极大地吸引观众的脚步,具有很强的心里力场,所以作为入口,他很成功地起着引导作用。
从材质上说,该金字塔由钢结构和玻璃组成。
说到金字塔,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用石头材质做的,而这个金字塔却是用玻璃做的,这个玻璃材质确实有它的合理之处。
首先作为入口,如果使用石头材质,无形中他所占的体量就会变重,再加上它易成图形的特点,这样就一定会对主题建筑博物馆造成很大压力,对于整个建筑物的主次之分都是不好的。
而使用玻璃材质就不一样了,透明的玻璃材质可以虚化该金字塔的体量,透明玻璃给人一种飘的感觉,一种轻盈的感觉,这样就可以减轻金字塔作为入口所占的比重。
另外,该金字塔位于博物馆的入口处,作为入口,自然要有足够的亮度,而玻璃材质的采光性良好,当游客通过该入口进入博物馆时,在透过玻璃的自然光的照射下,增添了不少来此参观的了乐趣。
也正是这采光性良好的玻璃材质,大大减少了对电能源的消耗,这在现代倡导节能减排的社会里,也是一个值得借鉴的优秀设计,而这也是石头材质所不具备的特点。
从受力方面来说,该金字塔整体采用钢结构的平板网架结构,上面全是菱形玻璃拼接而成,四个侧面由六百七十三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总平面面积约二千平方米,塔身总重量为200吨,其中玻璃净重105吨,金属支架仅有95吨,换言之,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这就需要很好地结构来支撑着这巨大的重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卢浮宫院内的宝石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赏析看过老师老师课上放过的关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的视频之后,我对那个水晶般透明的金字塔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此,就决定了结课的报告就写它了。
之所以对它感兴趣,不仅仅是因为它透明的外形吸引了我,也是因为对贝聿铭先生建造玻璃金字塔的想法感到疑惑。
为什么要在卢浮宫建造一个透明的建筑呢?为什么选择金字塔这样一个代表着其他国家文明的建筑呢?为什么要在卢浮宫陈旧古老的宫殿中建造一个让人感觉这么有现代气息的建筑呢?此外,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于这么一个享誉世界的华裔建筑师的敬仰、崇拜和为中国有这样一位建筑师感到的骄傲也让我对这个建筑产生的兴趣。
于是,在网上浏览了很多关于玻璃金字塔的介绍、解析、以及关于贝聿铭先生及其作品风格的信息。
在此,对这些信息进行了解和整理后,结合自己的想法,完成这篇学习报告。
首先,先对这个让人惊叹的建筑做一个简单地介绍。
贝聿铭先生设计建造的玻璃金字塔,他在建筑中借用古埃及的金字塔造型,采用了玻璃材料,金字塔不仅表面面积小,可以反映巴黎不断变化的天空,还为地下设施提供了良好的采光,创造性地解决了把古老宫殿改造成现代化美术馆的一系列难题,取得极大成功,享誉世界。
这一建筑正如贝聿铭先生所称:"它预示将来,从而使卢浮宫达到完美。
" 塔高21米,底宽30米,四个侧面由六百七十三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总平面面积约二千平方米。
塔身总重量为200吨,其中玻璃净重105吨,金属支架仅有95吨。
换言之,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因此行家们认为,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
对于这样一个不仅体现了现代艺术风格,又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先进的佳作,我们不得不对贝聿铭先生产生敬佩之情。
其次,来解释一下前文我所提到的疑惑,即贝聿铭先生为什么要在卢浮宫中建造一个透明的、标志其他国家文明的、具有与陈旧古老的宫殿相反的现代气息的建筑。
我对那个通体透明的建筑产生了兴趣,被那个像水晶一样璀璨的建筑吸引,仅仅只是因为我觉得它漂亮,觉得它璀璨耀眼,只看到了它外表的光鲜,确不知道贝聿铭先生为什么想到要建造一个透明的建筑,难道只是因为它漂亮耀眼吗?贝聿铭先生曾说,他无法找到任何一种建筑,能够和被岁月磨损得黯淡无光
的旧宫殿浑然一体,而通体透明的玻璃金字塔,既能为馆内提供宝贵的光线,也能反射周围的古老建筑让它们想呼应。
原来,玻璃的材质是为了让暗淡无光的古老宫殿看起来光彩照人一点,这就涉及到了设计玻璃金字塔的初衷了。
1981年密特朗当选为法国总统后,结束了保守党23年的统治,上台后即推行改革认为经济的复兴必须和“新文艺复兴”相伴而行,因此,在新政府的财政预算中,艺术方面的支出增长了一半,而最为密特朗总统看中的工程,就是日益衰败的卢浮宫。
卢浮宫是世界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但是到了密特朗上台的时期,应经年久失修、破败不堪,因此,改造卢浮宫迫在眉睫。
为了改变古老宫殿的黯淡无光,为了给馆内提供宝贵的光线,贝聿铭先生选择了玻璃作为材质。
同时,他反对一切将玻璃金字塔与石头金字塔的类比,因为后者为死人而建,前者则为活人而造。
他相信一座透明金字塔可以通过反映周围那座建筑物褐色的石头而对旧皇宫沉重的存在表示足够的敬意。
那贝聿铭先生为什么要选择金字塔的形状呢?当核心是在U型的卢浮宫中庭“拿破仑庭兴建玻璃金字塔入口的建筑改建工程的设计图一经公布,就掀起了法国民众极大的反对浪潮,一向在艺术方面自视甚高的法国人高呼:不要金字塔,交出卢浮宫;有官员更讥讽它为“一颗寒碜的钻石”。
面对如此多的反对意见,贝聿铭保持者从容不迫的自信。
他深入民众,耐心解释自己的金字塔,在电视上开展游说,拜访社会名流,最终卢浮宫中竖起的模型,说服了法国人。
他说,“巴黎应该是充满生机、不断发展的有机体”,“艺术必须富有现代精神”,“开放卢浮宫就意味着开放巴黎”。
他说,这个简单地几何图形不仅不会显得突兀,反而可以衬托卢浮宫的庄重与威严,它还可以和凯旋门和协和广场的方尖碑连成一体,为巴黎的中轴线锦上添花。
钢和玻璃石玻璃金字塔建造的主要材料,毋庸置疑,不管是建造的材料还是简洁的几何图形,玻璃金字塔内外都充满浓郁的现代气息。
那为什么要在古老陈旧的宫殿内建造一个富有现代气息的建筑呢?不会让人有违和感吗?不仅是我,当年的巴黎民众肯定有比我还强烈的疑问。
如同上文所说,贝聿铭先生鉴定的认为,巴黎应该是充满生机、不断发展的有机体,开放卢浮宫就以为着开放巴黎。
他坚持在古典主义建筑中融入自己一贯提倡的现代主义设计。
此外,在转向的方正水池的角隅,紧邻着另外四个大小不一的三角形水池,构成了另外一个正方形,
与金字塔建筑平行,三个三角形水池有巨柱喷泉,像是硕大的水晶柱烘托着晶莹的玻璃金字塔,在拿破仑广场,贝聿铭将建筑与景观完整的合为一体。
这体现了他从客观实际出发,建筑要与自然景观融合的想法。
这些都成为了玻璃金字塔这一璀璨明珠般的建筑得以完成的原因。
加入现代气息浓厚的玻璃金字塔,让这座八个多世纪的古老巴洛克宫殿迎来复兴,成就贝聿铭一生最大的荣耀。
从整体上看,在这座大型玻璃金字塔的南北东三面还有三座五米高的小玻璃金字塔作点缀,与七个三角形喷水池汇成平面与立体几何图形的奇特美景。
人们不但不再指责他,而且称“卢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
贝聿铭还获得了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茨克奖。
这个奖是一九七九年由“凯海”基金会设立的一项世界性最佳建筑成就荣誉奖金,每年颁发一次。
贝聿铭是获得此项殊荣的第五人。
这个奖是近几十年来的工作加起来评估的。
有评论称“现在人们愿意承认,只有进入其中才会消失的埃菲尔铁塔和只有进入其中方可显现的玻璃金字塔,使‘过去和现在的时代精神缩到了最小距离’,前者以强制姿态改写历史进程,而后者则隐匿地把历史拽到现代中来”。
我想,这是对这一建筑最高最形象的评价。
中国的古建筑自成一家,是世界建筑宝库中的瑰宝,然而到了现代,在世界的大舞台上,华人建筑师似乎没有太多的话语权,在世界建筑中,属于华人的建筑印记寥寥无几,这更体现了贝聿铭的伟大。
他是大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建筑史的见证者和书写者,他以一个有一个的经典之作在建筑殿堂中刻下了华人的名字,不得不让人崇拜景仰。
而作为一名建筑师,贝聿铭先生不仅拥有傲人的才华,对建筑的远见卓识,而且他在卢浮宫修复工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坚韧、策略和外交手段,更是让世人充分领略到了他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