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本选修语文选修高一高中语文原君教案 语文版必修4
语文版选修语文选修高一语文版必修四 第14课原君选修1课时
第14课 原 君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①亦犹夫.人之情也( ) ②孰.与仲.多( ) ③曾.不惨然( ) ④视之如寇雠.( ) ⑤至桀.、纣.之暴( ) ⑥摄缄縢..( ) ⑦固扃.· ( ) ⑧有不废然摧沮.者乎( ) (2)多音字①创⎩⎪⎨⎪⎧ 创.业( )创.痛( ) ②削⎩⎪⎨⎪⎧剥削.( )削.梨( )2.辨形组词(1)⎩⎪⎨⎪⎧ 沮( )狙( ) (2)⎩⎪⎨⎪⎧隘( )溢( ) (3)⎩⎪⎨⎪⎧惭( )渐( )浙( )(4)⎩⎪⎨⎪⎧溃( )篑( )聩(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使天下释.其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之为人君者不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岂.天地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独私.其一人一姓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若.何为生我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许由、务光所以旷...后世而不闻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以俄.顷淫乐,不易.无穷之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整体感知1.梳理文言知识(1)通假字视之如寇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今异义①亦犹夫人..之情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摄.缄縢,固扃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一人之智力..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屠毒天下之肝脑..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词多义①为⎩⎪⎨⎪⎧古者以天下为.主 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不明乎为.君之职分②使⎩⎪⎨⎪⎧而使.天下受其利 向使.无君③私⎩⎪⎨⎪⎧ 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 独私.其一人一姓乎④利⎩⎪⎨⎪⎧人各自利.也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⑤焉⎩⎪⎨⎪⎧始而惭焉. 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⑥于⎩⎪⎨⎪⎧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 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 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皆不便于.其言(4)词类活用①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离散..天下之子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独私.其一人一姓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摄缄縢..,固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虽愚者亦明.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言句式①入而又去之者,尧、舜是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某业所就,孰与仲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梳理文本结构二、深层探究3.作者认为“古之人君”与“后之人君”在对待“君位”上有什么不同的表现?4.作者认为“后之人君”的做法有什么危害性?5.本文在论证上充分运用了翔实的历史事例和对比论证的方法,条理十分清晰。
语文版选修语文选修高一高中语文第4单元原君(节选) 讲义
原君(节选)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寇雠.(chóu) 窥伺.(sì) 曾.不惨然(zēnɡ)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视之如寇雠(“雠”同“仇”)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辞⎩⎪⎨⎪⎧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名词,言辞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动词,推辞今者出,未辞.也《鸿门宴》动词,告辞 (2)私⎩⎪⎨⎪⎧ 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动 词,偏爱私.见张良《鸿门宴》名词,私下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 相如列传》形容词,与“公”相对(3)使⎩⎪⎨⎪⎧ 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连词,假使不堪母驱使.《孔雀东南飞》 动词,使用,使唤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动词,出使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 动词,派遣(4)除⎩⎪⎨⎪⎧有公害而莫或除.之动词,清除赵王扫除.自迎《信陵君窃符救赵》名词,台阶爆竹声中一岁除.《元日》动词,逝去除.臣洗马《陈情表》动词,授予官职 (5)去⎩⎪⎨⎪⎧ 入而又去.之者动词,放弃,丢弃去.国怀乡《岳阳楼记》动词,离开去.死肌,杀三虫《捕蛇者说》 动词,除掉,去掉公然抱茅入竹去.《茅屋为秋 风所破歌》动词,前往 (6)博⎩⎪⎨⎪⎧ 以博.我一人之产业动词,取得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副词,广泛地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形容词,广阔的,宽广的博.学之,审问之《礼记·中庸》形容词,广博的 (7)固⎩⎪⎨⎪⎧ 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副词,原来,本来蔺相如固.止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副词,坚决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过秦论》名词,险固的地势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形容词,顽固的(8)为⎩⎪⎨⎪⎧ 古者以天下为.主动词,作为我固为.子孙创业也介词,给不明乎为.君之职分动词,做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名.之为独夫(名词作动词,命名) (2)离散..天下之子女(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离散) (3)独私.其一人一姓乎(形容词作动词,偏爱)(4)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数词作动词,超过千万倍)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亦犹夫人..之情也古义:一般人。
语文版选修语文选修高一语文版必修4学案 1选修2 敬业与乐业
第2课 敬业与乐业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教诲.( ) ②蛀.虫( ) ③赦.免( ) ④充沛.( ) ⑤解剖.( ) ⑥佝偻..( ) ⑦承蜩.( ) ⑧亵渎..( ) ⑨骈.进( ) ⑩聒.噪( ) ○11旁骛.( ) ○12扯.直( ) (2)多音字①禅⎩⎪⎨⎪⎧ 禅.师( )禅.让( ) ②悄⎩⎪⎨⎪⎧ 悄.悄( )悄.然( ) ③济⎩⎪⎨⎪⎧人才济.济( )同舟共济.( ) ④偻⎩⎪⎨⎪⎧ 佝偻.( )伛偻.( ) ⑤露⎩⎪⎨⎪⎧ 露.底( )暴露.( ) ⑥丧⎩⎪⎨⎪⎧ 丧.事( )丧.失( ) ⑦强⎩⎪⎨⎪⎧ 强.大( )勉强.( )倔强.( ) ⑧曲⎩⎪⎨⎪⎧曲.折( )歌曲.( ) 2.辨形组词 (1)⎩⎪⎨⎪⎧ 诲( )悔( ) (2)⎩⎪⎨⎪⎧ 赦( )郝( ) (3)⎩⎪⎨⎪⎧骛( )鹜( ) 3.词语释义(1)断章取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二法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强聒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敬业乐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理至易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言行相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义词辨析(1)直接·直截·直捷“直接”指不经过中间事物的,跟“间接”相对;“直截”指(言语、行动等)简单、爽快;“直捷”与“直截”相同。
人教新课标版选修语文选修高一人教语文必修4第4课《雨霖铃》教学设计
雨霖铃教学目标:1.熟读《雨霖铃》了解柳永及其婉约词的特点2.感受词中浓浓的离别之情3.了解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艺术特点教学重难点:1. 引导学生认真审视词中意象和情感基调,体会婉约词风。
2. 重点赏析名句,体会融情入景、虚实结合的艺术特点。
3.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情。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李商隐说“相见时难别亦难”,是的,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别离的痛苦,可这种痛苦倒触发了诗人的诗情,他们用诗词歌赋来倾诉咏叹他们的离愁别绪,大家想一想,以前学过哪些描写别情的诗?大家说的都很好,老师也找了一些描写别情的诗(大家齐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高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李白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游子吟〉〉孟郊离情别绪已成为诗词中历写不衰的主题,透过这些诗行我们可以想见朋友分别时的悲楚,母亲呆望游子归家的泪眼眉愁,那么今天我们就走进北宋词人柳永的《雨霖铃》去体会以下爱人分别时的离情别绪。
二、知人论世1.作者介绍(1)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改名永,字耆卿,世称柳七、柳屯田,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2)对北宋词坛的贡献:大力发展了慢词;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人;流传“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幻灯片】2.解题《雨霖铃》词牌的来历:这首词调名《雨霖铃》,就是取唐时旧曲翻制。
据《明皇杂录》云,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地蜀中,于栈道雨中闻铃音,起悼念杨贵妃之思,“采其声为《雨霖铃》曲”。
所以这支曲本来就是寄托相思的,词调极尽哀怨。
【幻灯片】3.写作背景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是跟着歌伎们一起,过者依红偎翠、浅斟低唱的生活。
他深深了解这些歌伎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
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
《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传诵的一首。
语文版 必修4学案 《原君》(Word版含解析)
原君学习重点1.记:积累有关文言基础知识和黄宗羲的名言。
2.读:学习本文在论证时充分运用历史上翔实的事例和对比论证的方法。
3.写:运用例证法进行写作训练。
4.练:掌握形容词用作动词的活用方法。
一、诵记名言警句黄宗羲的名言1.学校之盛衰,关系天下之盛衰也。
2.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其能奈我何!3.学者志不立,一经患难,愈见消沮。
4.自古圣贤,盛德大业,未有不由学而成者也。
5.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
6.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
二、了解文学常识作者及背景黄宗羲(1601—1695),字太冲,号南雷,又号梨洲。
浙江余姚人。
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
出身官僚家庭,其父黄尊素因弹劾权奸魏忠贤而遭害,及长,遂承父志,参加并领导“复社”,坚持同魏忠贤余党进行斗争。
清兵南下,曾组织“世忠营”进行抵抗。
明亡以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于隐居中专事著述讲学。
所持政治思想主张,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曾大胆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并倡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对清末改良主义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一定影响。
在文学方面,面对当时激烈的民族矛盾,极力主张反映历史现实,抒写真情实感,反对明代“七子”的模拟之风。
所作诗文,多表现高尚节操之作。
除《明夷待访录》单刊成集外,有《宋元学案》《明儒学案》《南雷文案》等。
今人又编有《黄梨洲文集》。
《原君》是黄宗羲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一篇著作。
“原”,推究事物的根本和开端;“原君”,推究为君的道理。
这篇文章根据古代传说和历史记载,托古砭今,推论了君主制度的起源和君主的职分,发挥了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思想,对我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大胆地提出了抗议,是我国最早的含有进步民主主义思想的政治论文。
三、夯实基础知识1.字音识记(先阅读课文,然后借助工具书,完成该题)(1)亦犹夫.人之情也(fú) (2)孰.与仲.多(shúzhòn ɡ) (3)曾.不惨然(zēn ɡ) (4)视之如寇雠.(chóu) (5)至桀.、纣.之暴(jiézhòu) (6)摄缄縢..(jiāntén ɡ) (7)固扃.(jiōn ɡjué) (8)废然摧沮.(jǔ) (9)骨髓.(suǐ) (10)无稽.(jī) (11)窥伺.(sì) (12)唐虞.(yú) 2.识记文言实词和虚词(1)通假字视之如寇雠.:通“仇”,仇敌。
原君(节选)-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
原君 (节选) - 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第一部分: 教学目标•了解《原君》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学习《原君》中的人物形象和语言特点。
•掌握古文阅读的基础能力和方法。
•能够通过文本分析探讨《原君》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
第二部分: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原君》的主题和文学特点,人物形象,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古文阅读的解读和理解,古代思想文化的理解和运用。
第三部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课堂热身:唐诗歌赏析2.介绍《原君》的作者和背景3.了解《原君》的故事情节4.分析《原君》中的人物形象和语言特点教学方法1.情境启发法:通过让学生欣赏唐诗歌的方式,带入古代文学氛围,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2.讲解法:通过讲述和阅读文本,介绍《原君》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3.分析法:通过文本解读和分析,带领学生深入掌握《原君》中的人物形象和语言特点。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复习《原君》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深入探讨《原君》的主题和文学特点。
3.教学古文阅读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1.知识点串联法:通过对第一课的复习,将学生带入更深入的探讨,阐述《原君》的主题和文学特点。
2.讲解法:通过讲解古文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古文阅读水平和技能。
3.案例讲解法:通过举例子,帮助学生运用古文阅读方法和技巧,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文本。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分析《原君》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
2.作业点评,讲解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总结本次教学内容和反思。
教学方法1.实践应用法:通过分析《原君》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2.点评解析法:通过讲解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3.反思总结法:通过对本次教学内容的总结和反思,更好地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四部分: 作业安排和评估方式作业要求1.重点摘抄:选取《原君》中的两个重点段落,进行摘抄和注释。
2.作文练习:根据所学知识和思考,写一篇《原君》的读后感。
2021年高中语文 原君教案 语文版必修4
2021年高中语文原君教案语文版必修4教案设计[教学目的]一、初步了解我国明末清初时期民主启蒙思想发展的情况;了解民主启蒙思想家黄宗羲的生平及其思想。
能对这些事件和人物作出评介。
二、积累有关文言文知识,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自读为主,结合讨论,师生、生生互动。
由于此课难度不大,仅安排一课时时间,故按照比较常规的教学方法。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入。
(2分钟)清代龚自珍诗云:“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鲁迅先生也有这样的诗句:“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万马齐喑究可哀”“万家墨面没蒿莱”,这就是我国封建皇权统治时期社会的真实写照。
比龚自珍略早些的17世纪中叶,明朝灭亡,另一个号称“中央帝国”的王朝——满清走向了它的“辉煌”。
这个时期,帝制正盛,风雨如磐,谁要是对“天子”有一点点“不敬”,那就是“大逆不道”。
而就是有这样一个人,在这腥风血雨、黑色恐怖的岁月,竟大胆地喊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口号,鼓舞人民把人君打翻在地,掷其皇冠,摧其御座,这是何等的勇气,何等的气魄!要知道,这可是轻则系身囹圄,重则身首异处、惨遭灭门的“罪行”啊!喊出这个口号的人,就是黄宗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喊出这个口号的战斗篇章——《原君》。
二、推出投影资料。
(6—8分钟)可分成几个专题,要求学生组成若干学习小组,在预习中分别从书籍或网络中摘取有关内容,并制成教学幻灯片。
课堂上可由学生展示讲解。
内容:1时代再现。
(略)2作者简况:黄宗羲(1601—1695)字太冲,号南雷,又号梨洲。
浙江余姚人。
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
出自官僚家庭,其父黄尊素因弹劾权奸魏忠贤而遭害,及长,遂承父志,参加并领导“复社”,坚持同魏忠贤余党进行斗争。
清兵南下,曾组织“世忠营”进行抵抗。
明亡以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于隐居中专事著述讲学。
所持政治思想主张,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曾大胆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并倡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对清末改良主义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以一定影响。
(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案因为高二开始努力,所以前面的知识肯定有一定的欠缺,这就要求自己要制定一定的方案,更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相信付出的汗水不会白白流淌的,收获总是自己的。
一起看看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案!欢送查阅!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案1教学目标1.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
2.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3.通过讨论唤起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及思考。
教学重点赏析诗歌,体会感情。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昭君出塞而身死异国的悲剧是历代文人常常咏叹的题材。
从西晋的石崇开始,到南北朝的鲍照、庾信,再到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都写过咏昭君的诗,其中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最为深刻感人,并被誉为“咏昭君诗之绝唱〞。
尽管柔柔弱弱的王昭君,没有叱咤风云,没有威风凛凛,然而诗歌那苍凉悲壮的意境,仍能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那段凄婉哀怨的历史。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追溯历史,走进杜甫的咏怀古迹,感受王昭君这一形象永恒的艺术魅力。
二.咏怀古迹简介咏怀古迹五首是一组七言律诗,这五首诗是诗人游江陵、夔州一带,访庾信故居、宋玉宅、昭君村、蜀先主庙、武侯祠,因古迹怀古人并自我伤感而作,一气贯成,为一组诗。
第一首写庾信。
诗人一直是赞美庾信的,诗中由庾的遭遇联系起自己的境况。
第二首写屈原弟子宋玉,既说明诗人崇拜他的词章,又深感同样的悲凉寂寞,感慨中对国运的兴衰怀有讽喻。
第三首写王昭君,全诗从“怨〞字落墨,并使发出无穷怨恨之声的琵琶作为昭君的化身,别具一格。
第四首通过老百姓对刘备驾崩地的四时祭祀之勤,表达了对刘备和孔明君臣的崇敬,同时对诗人的飘泊生活不胜感慨,将荒凉的景象写外有情。
第五首是对诸葛亮更高的评价,艺术感染力极强。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结合解释、感知诗歌)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请在原文中找出点明主旨的词语。
明确:诗人咏昭君村、思念王昭君。
(怨恨)四.背景简介唐玄宗天宝五年(746年),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
语文版选修语文选修高一语文版必修4教学案 第四单元第13课与高司谏书
第13课与高司谏书本课话题——正直一、从课本中积累欧阳修坦言自己从朋友那里对高司谏的了解,是“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
在这里,作者提出自己疑惑的论据,“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
而身居其位的高司谏,却“俯仰默默,无异众人”,岂可不疑?作者在书信里直陈其言,毫无遮掩矫饰,言辞之犀利,语锋之尖锐,充分表现出一个正直知识分子情义激愤的慨然之态。
二、从历史中积累海瑞是明朝中后期出现的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清官,是倾力反对贪官污吏的政治实干家,是敢于冒死骂皇帝荒淫无道的忠勇之臣,是为腐败官场所不容的刚直不阿的坚贞之士,是深受黎民百姓爱戴的“海青天”,是被史家誉称为“古今一真男子”的正直的楷模。
海瑞在福建省南平县任了将近四年的县学教谕,虽屡屡冒犯上司,但由于其为人正直,业绩斐然,深得一些正派官员的交相推荐,嘉靖三十七年海瑞终于得到京师吏部的垂青,被委以浙江淳安知县一职,这一年海瑞已经四十六岁了。
在海瑞上任之前,淳安县的风气之颓废,治理之混乱出乎海瑞的意料。
海瑞到淳安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革除县府各官的“常例”(所谓的“常例”,是明朝中后期各级官吏敲诈勒索下级官员和黎民百姓的一种较为文雅的叫法,即官吏们为了应付各种排场开销和交际应酬之需,想出各种名目向下摊派),此事于民有百益而无一害,但却把所有的同僚全都得罪了。
众官除了俸薪外丝毫不敢侵占一厘民脂民膏,他们都过上了清贫的日子。
不少官吏也学着像海瑞一样,督促自己的家人或织布,或垦田,以作日常周济之需。
三、从生活中积累良好的品格是人性美的最高表现,它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正直的品格不需要多少特殊的举动,它表现在人的日常行为里。
有一位年轻护士,她第一次担任责任护士,并且是做一位赫赫有名的外科专家的助手。
复杂而艰苦的手术从清晨进行到黄昏,眼看患者的伤口即将缝合,护士突然严肃地盯着外科专家说:“大夫,我们用的12块纱布,您只取出了11块。
”专家断言道:“我已经都取出来了。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铁肩担道义 第14课 原君教学案 语文版必修4
第14课原君本课话题——勇气一、从课本中积累“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在帝制盛行,黑色恐怖的岁月,有人竟大胆地喊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口号,鼓舞人民把人君打倒在地,掷其皇冠,摧其御座,这是何等的勇气,何等的气魄!要知道,这可是轻则系身囹圄,重则惨遭灭门的“罪行”啊!喊出这个口号的人,就是黄宗羲。
二、从历史中积累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国的支持下妄图夺取胜利果实。
他们积极发动内战,残酷镇压知识分子的进步活动,1946年7月,他们先后暗杀了反对内战、要求民主的著名人士李公朴和闻一多。
陶行知毫不畏惧,他继续积极投身到反对内战、要求民主的运动中去。
有位好心的人告诉他,他的名字已经列在国民党特务机关暗杀名单上,是“第三位”要暗杀的对象。
陶行知的家人和朋友都替他担心,劝他小心行事,提防“无声手枪”。
陶行知却毫不在乎,他沉着地说:“我等着挨第三枪。
”三、从生活中积累2016年7月10日,湖南华容县新华垸发生溃口险情,河水位达到了35.15米。
2万多人紧急转移。
现场指挥部临时征用现场运输砂石的私家卡车,以“连车带石”的方式驶入洪流堵溃口,不仅成功阻止了溃口继续扩大的趋势,也为大堤的最后合龙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群司机因此被人们称为“卡车敢死队”。
16位普通的卡车司机最初并不知道自己的车辆会被征用填堵溃口,但面对政府的临时征用,他们毫不犹豫地踩下了最后一脚油门,冒着生命危险将自己的爱车送进了汹涌的洪水中。
惊心动魄的壮烈场面,使“卡车敢死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卡车敢死队”的一员白红林在溃口险情发生后,他和15位卡车司机被召集到一起,防汛指挥人员说,情况危急,需要将载着麻石的卡车直接开进溃口,人要在车子坠入之前跳下车。
“跳得太早,车子就会在没到溃口之前停住,后面的车没法前进,跳得太晚,人也会随着车掉进溃口。
2023最新-高一语文必修四教案(优秀6篇)
高一语文必修四教案(优秀6篇)#160;高中阶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不能再依赖初中时期老师“填鸭式”的授课,“看管式”的自习,“命令式”的作业,要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必修四教案(优秀6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高一语文必修四教案篇一教学目标鉴赏词意:从意象入手,把握词作空阔苍凉的意境,孤独悲愤的词人形象,描述词作的画面;了解辛弃疾的生平,揣摩典故,理解诗人报国无门的愤懑。
2.鉴赏艺术手法:景物烘托,动作暗示,用典传达。
3.梳理古诗词鉴赏的一般方法:咬文嚼字,想象画面,词眼提挈,知人论世,意象解词,以诗解诗,揣摩典故,朗诵传情等等。
教学重点鉴赏词作“登临意”及其表现方法。
教学思路学生试读和质疑——鉴赏意象——鉴赏典故——归结全词,入情朗诵主要教学方法诵读和鉴赏相结合。
学生探究和教师点拨相结合。
教学资源教科书,自制课件教学过程预设(分课时写)课时环节教师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学生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设计意图一课时一、诵读领起聆听,稍作引导。
教师“无为”而始,尊重学生宝贵的原初体验,据此调整教学行为。
【活动一】学生诵读,初谈体会,质疑。
引导学生质疑,进入对诗歌主旨的探究。
二、鉴赏诗歌意象,解读“登临意”。
老师根据学生的初步感知,或顺水推舟,或投石激浪。
(一)细细品味词句(景物烘托登临意,动作暗示登临意)点拨要点如下,根据学生情况适当取舍。
1.第一句要点:诗中描绘的景象及其感受空阔清远。
悲凉感,孤独短暂感。
2.第二句要点:倒装、移情的写法。
或解词,或翻译,或诵读,让学生有所发现。
解词入手:解释“玉簪螺髻”。
揣摩倒装的作用:强调愁恨。
提问引起思考:谁在献愁供恨?愁恨何来?3.第三句要点:意象的暗示义,及“游子”身份的内涵落日,时光流逝感和国运衰微感。
断鸿,孤苦无依感。
江南游子含义:北国南来;南来投闲置散,并无归属感。
人教新课标版选修语文选修高一人教语文必修4第5课《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目标: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体会作者写景、状物、叙事、抒情的写作手法,理解词中烘托和映衬手法的运用。
3.体会词中流露的作者的豪迈之情与壮志难酬的感慨。
4.反复诵读,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背诵、默写全词并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
2.理解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让我们走进三国,走进赤壁,走进《念奴娇•赤壁怀古》。
【板书】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二、知人论世1.作者介绍。
仕途坎坷:“乌台诗案”/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思想复杂:外儒内道——儒家的积极入世;道家的超脱出世;佛家的四大皆空。
地——四川眉山字——子瞻号——东坡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成就——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开创了词的豪迈之风。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苏轼与父苏洵。
弟苏辙合称“三苏”。
旷世奇才: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幻灯片】2.解题。
词牌:“念奴娇”,词牌名,又叫词调名。
相传念奴是唐天宝年间的一个著名歌女,因其音调高亢悦耳,于是取为调名。
这首词又名为《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等,这是取苏轼这首词中的句子为调名。
“赤壁怀古”是题目,是词要咏怀的内容。
这是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怀着抑郁的心情游览黄冈城西的“赤壁矶”后所作。
一般认为三国赤壁鏖战的古战场在现在湖北蒲圻。
【幻灯片】三、整体感知1.名家范读,(听录音朗读)正音正字。
2.教师指导诵读。
朗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高中语文必修4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4教案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家长制等传统文化的冷漠与残酷,使无数美丽的爱情成为〝牵牛织女〞,化作〝双飞蝴蝶〞,飞出〝东南孔雀〞,筑就〝血泪沈园〞!一起看看高中语文必修4教案!欢迎查阅!高中语文必修4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及一词多义.2.理清文章结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挖掘悲剧根源.3.深理解赋.比.兴和浪漫主义手法在抒情上的艺术效果.【教学重点】1.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2.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教学难点】1.品味诗歌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2.体味诗歌的悲剧意蕴.一.导入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家长制等传统文化的冷漠与残酷,使无数美丽的爱情成为〝牵牛织女〞,化作〝双飞蝴蝶〞,飞出〝东南孔雀〞,筑就〝血泪沈园〞!《上邪》(苍天啊)一位女子痴迷而挚烈的爱情誓言.(两汉乐府)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上邪〞,是女子呼天以为誓.〝山无陵〞以下连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爱,深情奇想,确是〝短章中神品〞.滴下钗头多少泪,沈家园里草犹悲!南宋年间,爱国诗人陆游因在科场上秉笔直言,抒发抗金忧国之情,而名落孙山.陆游父母遂安排他与表妹唐琬成婚.陆游和唐琬结婚后,生活非常幸福.但是陆游母亲对此不悦,她认为唐琬成天弹琴吟诗,不但有失妇道,而且有误儿子的功名前程.在母亲压力下,陆游被迫休妻,无由的孝道.世俗功名和虚玄的命运八字活活拆散这对夫妻,唐琬另与赵士程结婚.一日,唐琬与赵士程来到沈园,与陆游相遇,陆游百感交集,提笔在粉墙上留下了传世经典的《钗头凤》.唐婉再游沈园,和之.不久抑郁而亡.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传说: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永隔天河.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白娘子与许仙顽强的生命可以摆脱精神枷锁.只要矢志不渝,执著追求,美好的理想就会实现.今天我们就来说下发生在两汉时期的一段凄惨而又悲壮的爱情故事,它就是孔雀东南飞.二.解题1.本诗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名《焦仲卿妻》.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这是我国最早的乐府诗集.本诗时保留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称〝古今第一首长诗〞(区别于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与《木兰辞》合称〝乐府双璧〞2.文学常识(1).乐府和乐府诗:〝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构.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2).〝乐府双璧〞: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木兰辞》.(3).《玉台新咏》由南朝陈朝徐陵编选,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3.基础知识1.互文:是指古代作家在写作时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把本应该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理解时又应该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法.2.偏义复词: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三.课文把握1.诗歌结构:层次章节标题情节段落起兴首句托物起兴第一部分〝十三能织素〞—〝及时相遣归〞兰芝自诉开端第二部分〝府吏得闻之〞—〝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别发展(一)第三部分〝入门上家堂〞—〝郁郁登郡门〞兰芝抗婚发展(二)第四部分〝阿母谓阿女〞—〝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第五部分最后一节化鸟双飞尾声四.课文分析1.概括诗前小序的内容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结局,作诗的缘由.2.诗歌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兼用比兴,以孔雀失偶来暗示夫妻离别.孔雀徘徊反顾为全诗奠定深沉悲哀的基调.统摄全篇,引起下文故事.3.尾声化为鸳鸯充满了什么色彩,结构上有何作用?浪漫主义色彩,呼应开头寄托人们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的强烈愿望.4.欣赏铺陈.排比.比兴的艺术手法〝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的开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这是纵的铺陈,按时间顺序,突出刘兰芝多才多艺.有教养的特点.罗列数字,应作为互文看,交叉表述.横的铺陈如写兰芝离家的打扮,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夸张性的铺陈,旨在描写她的美,更表现她的从容镇定;写太守办喜事豪华排场,显示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节操,也形成太守家的喜和兰芝.仲卿的悲之对照,强化了悲剧性.本诗的铺陈排比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也为诗歌带来了声律和色彩之美.5.总结本诗是叙事诗,不但有人物,作者还以白描手法极其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内性格.从现在的内容看来,这首长诗在它出世以后似乎经过一个时期的传唱,人物的性格正是在传唱中逐渐地丰富起来的,因而每一个人物身上都渗透着劳动人民的感情.这种感情不仅表现为爱憎分明,而且显示了铢两悉际.作者否定了一切该否定的东西,也肯定了一切应该肯定的东西,然后无沦是否定或者肯定,都不是遵循一个简单的公式,而是通过复杂和具体的描写,暗示人物的社会地位和个性特点,给予他们以恰如其分的评价.从作者听把握的生活深度而论,不能不说,这是现实主义艺术创造在我国古典文学中一个杰出的范例.五.布置作业:1.背诵相关章节.2.以〝惜别离〞为题,发挥你的想象力,扩写第9至_段.高中语文必修4教案2《孔雀东南飞》,是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这个单元的话题是爱的生命乐章,本单元这几篇文章,都是纯洁爱情的美丽赞歌.《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及人物性格.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对诗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把握,了解人物美,爱情美难点:理解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源与意义.二.教法和学法教法分析这首诗歌的教法通常是:从词句的理解到人物形象的把握和主题的提炼,再到艺术手段的分析.同时扩展阅读空间进行比较阅读,在不同的形式转换中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人物性格和艺术特征.主要采用三种教学方法:(1)互动教学(2)启发探究式教学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此类诗歌时,大多是等着老师来分析,自己做笔记,缺乏主动性,在学习这首诗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其中讨论探究,作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通俗歌曲《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大江上下,残照斜阳,万木低垂,情深的时候,哪种离别不伤悲?这次痴心赴水何时何地相会?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红尘外,柔情内,有没有断肠的泪.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但求真心以对,今生何惧何悔.这首歌曲调低沉舒缓,非常符合原诗的意境,而屠洪刚的演唱丝丝入扣,深沉含蓄,对刘兰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和焦仲卿〝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的心理揭示比较细微,可以激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为本篇的学习奠下感情基调.(二)课前检查字词(三)整体感知快速浏览全文,结合刚才的《孔雀东南飞》歌曲,谈谈你对整个故事的感受?并用一两个字概括你的读后感.(四)重点突破1.大家读了文章,都认为刘兰芝是本故事的主角,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仔细阅读文章,看看哪些地方写到了刘兰芝?她有何特点?点拨:文章第二段〝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当兰芝离开刘家时: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铛.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组细步,精妙世无双.〞:一连串夸张性动作的铺张,意在表现兰芝被逐离焦家前的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突出〝精妙世无双〞这一点,既体现兰芝之美,坚强,也是对她命运不公谴责.兰芝离家时:善良兰芝的再嫁: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从侧面烘托了她的美…….2.(讨论)兰芝如此之美,她却被休了,难道是她的丈夫的原因吗?她的丈夫又是怎样得人呢?点拨:〝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一直到〝自挂东南枝〞.说明:焦仲卿钟情,叛逆3.(讨论)如此美丽的爱情怎没延续呢,是谁制造了这场爱情悲剧?他们有什么特点起到什么作用?点拨:焦母蛮横无理兰芝的兄长不近人情作用:衬托(五)难点突破1.刘兰芝是那样的美丽善良,刘焦的爱情是那样的完美,焦母为什么要把兰芝休了呢?《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有人据〝共事二三年〞还没子嗣,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兰芝被休.你有什么感悟,各抒己见.2.阅读下面文字,寻找原因.兰芝: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焦母: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其得自由.兰芝: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谴,何言复来还点拨:真是〝不顺父母〞吗?当然不是,这只是〝莫须有〞的罪名,是封建礼教在作怪,一段美丽的爱情,一位美丽善良的女子,在封建礼教的摧残下夭折了,封建礼教才是罪魁祸首.3.被休后的兰芝被太守家看中,为什么还要〝举身赴清池〞呢?起到什么作用?点拨:以死向封建礼教抗争更是她反抗性格的升华,完成了她完美人格.(六)小结因此,作者给了我们一个完美的结尾,正像《梁祝》.放乐曲作业:了解陆游与唐琬的故事高中语文必修4教案3【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中重点字词.句式.2.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结合故事情节分析项羽.刘邦的性格特征.3.体会紧张复杂的情节.戏剧性的场面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古汉语兼词.(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了解项羽.刘邦等人的个性特征,认识鸿门宴这场斗争中刘.项胜败的原因.2.探究〝鸿门宴〞在楚汉战争中的意义.【教学重点】1.分析〝项羽〞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2.把握紧张场面对揭示人物性格的作用.【教学难点】1.理解〝因.如.举.谢.意〞等五个多义词义项,掌握两个句式.2.辨析疑难语句.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教学方法】1.讲解法2.讨论合作法3.诵读感知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提示: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同为交战双方,为何胜败迥异呢?《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二.【作者与《史记》】司马迁(约前_5-前80或前_5-前93)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司马谈之子.少时随父在长安研习经史,二十岁后,游踪几遍全国,考察风俗,探访古迹,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后继父任太史令,博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1_)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承继其父遗志,著《太史公书》(即《史记》),后因替降子匈奴的李陵辩解,而受腐刑下狱.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述,完成《史记》.《史记》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记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史事.作者基本上站在同情被压迫者的立场,在一定程度上嘲笑了封建社会的,鞭挞了贪官酷吏和土豪劣绅,同情并歌颂了农民起义的领袖和当时被社会所贱视的小人物;他写的一些人物传纪,不仅表现了高度的思想性,而且大部份有很动人的艺术力量.人物塑造形象鲜明,文笔简练朴素.其中也有许多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作品.如《项羽本纪》.《魏其武安侯列传》等.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成就的代表作品.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正说明了《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伟大成就.三.【时代背景】课文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本纪》是我国古代传记文学中的一篇作品.在这篇传记中,司马迁以他精彩的笔墨,倾注了很大的热情,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失败英雄〞项羽的生动形象,使其成为我国历代相传的一个典型人物.而《鸿门宴》则又是《项羽本纪》中极为精采的一节.〝鸿门宴〞这个历史事件发生于公元前2_年(即陈涉起义后的第三年),地点在现在陕西省临潼市新丰镇附近的〝项王营〞,当时叫〝鸿门〞.这是刘邦.项羽在秦王朝后,为了争夺农民起义军胜利果实而展开的第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当时刘弱项强,在双方力量极为悬殊的情况下,刘邦冒险到项营,骗取项羽的信任,经过种.种斗智斗勇的艰难曲折的斗争.终于脱险逃归营地.作者以令人信服的艺术力量描写了刘邦如何从被动中争取主动,变劣势为优势,化险为夷;而项羽则由优势转为劣势,成为以后〝刘胜项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故事情节完整,跌宕起伏,人物栩栩如生,语言精当,文字传神.这场斗争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公元前2_年(秦二世元年)7月,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楚国旧贵族项梁率侄项羽(24岁)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刘邦(48岁)也在沛起义后,归项梁领导.后来项梁由于恃胜而骄,被秦将章邯击杀.章邯得胜后,移师围赵.这时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刘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关(函谷关)者王之〞.宋义停军不进,为项羽所杀.项羽率军队与秦军大战九次,最后在钜鹿彻底击溃秦之主力军,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投降.秦丞相赵高逼杀秦二世,立二世之侄子婴为王.由于秦主力军为项羽所破,刘邦就很顺利地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入咸阳后,为了收买民心,与秦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申明军纪,废除了秦朝一系列严刑苛政,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于是派兵守关,想做关中王,驻军于霸上.项羽击败秦军后,也向函谷关进军,破关而入咸阳,驻军于鸿门,并准备消灭刘邦军队.就在这样的剑拔弩张形势下,出现了〝鸿门宴〞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四.【放录音,注意以下字的读音】鲰(zōu) 卮(zhī) 卻(_ì) 戟(jǐ)彘(zhì) 眦(zì) 跽(jì) 芷(zhǐ)欲王关中(wàng) 道芷阳间行(jiàn) 樊哙刀俎五.【梳理情节结构】1.本文写的是〝鸿门宴〞的经过,可分宴前.宴中.宴后三部分:宴前1-2段(战还是不战)①项羽下令击刘②刘邦拉拢项伯③项羽轻信〝说项〞宴中3-4段(杀还是不杀)①刘邦诡表心迹②范增举示玉玦③项庄舞剑④樊哙闯帐⑤项羽赐座宴后5-7段(追还是不追)①刘邦趁机离席②项王接受赠璧③范增砸碎玉斗2.按情节的发展,可分为四部分:曹无伤告密开端范增献计鸿项伯夜访发展刘项约婚刘邦谢罪门范增举玦项庄舞剑高潮项伯翼蔽樊哙闯帐宴刘邦逃席结局张良留谢曹无伤被诛六.【合作探究】1.鸿门宴上双方的形势关系是如何转换的?(提问.讨论.分析)宴前(非正面交锋)--刘被动项主动,两告两定.曹无伤告密是的导火线,战云密布;项伯夜告确是一个转折点,缓和气氛.项羽攻刘的决定是一时之气,不久〝风正云散〞;刘邦见项羽的决定却是深思熟虑之举,次日即成行.宴中(正面交锋)--刘被动项主动,三起三落.范增〝数目〞.〝举玦〞,一起;召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二起;樊哙闯帐,项羽〝按剑而踞〞,三起.真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似乎一场血肉横飞的争斗不可避免.但樊哙受赐.慷慨陈词意让项羽〝不忍之心陡起,英雄相惜之念生〞,刘邦的借故逃席更是将危险消于无形.宴后(非正面交锋)--刘主动项被动,两毁两受.借故离席毕竟是权宜之计,毁约逃席脱身回营则彻底扭转了被动的局面.项羽受璧既预示了情节的彻底缓和,也更强烈地体现了项羽的悲剧性格.至于张良受托,是其〝忠心之举〞,范增毁玉,则为〝愤怒之为〞.2. 从鸿门宴斗争中试分析刘.项性格特点.(总结.归纳)项羽〝自矜共伐〞.〝为人不忍〞.轻信项伯,许诺善遇刘邦,一不忍;听信刘邦,不应范增,二不忍;宽容樊哙,产生相惜之心,三不忍;不究逃席,安然受璧,四不忍.以上不忍皆缘自项羽自矜共伐,这一切不仅使他丧失杀刘邦的时机,而且导致最终的〝乌江自刎〞.相比之下,刘邦则复杂多了:既胆怯又勇敢(闻项怒则怯,赴宴会则勇);既机智又狡诈(拉项伯,先责己是智,骂鲰生.责告密者则诈);既能屈能伸(先破秦先道歉,居下座无怨言,出而未辞觉失礼);既知人善任又善纳忠言(以张良为佐并听从其建议).3.阅读下面几个评价项羽的作品,请说说五人分别从哪个角度评价项羽的.1) 太史公: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①,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②?何兴之暴也③!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蠭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埶④起陇亩之中⑤,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⑥,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⑦,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⑧,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⑨,奋其私智而不师古⑩,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_),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_),过矣(_).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_),岂不谬哉!司马迁是把项羽当作悲剧英雄来描写的,认为他有英雄的气魄和行为,但更重要的是,他的〝自矜功伐〞导致了他的悲剧.2). 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认为: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从〝包羞忍耻〞〝卷土重来〞分析入手.3). 题乌江项王庙诗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认为:军民离心,败势难回.根据〝壮士衰〞〝势难回〞〝肯与君王卷土来〞等可分析出作者的意图.4). 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认为:项羽气势豪壮,令人敬仰.因为从开始至结束都洋溢着对英雄的赞美和敬仰.5).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出风雨起苍皇,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认为项羽在处理和刘邦的关系上犯了沽名钓誉的错误,最终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这里毛泽东引用这段历史事实,意在号召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军指战员利用占领南京以后的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有利形势,将革命进行到底,彻底消灭蒋家王朝.七.【课堂小结】本文情节按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能否安然逃脱两个问题逐层展开,故事首尾呼应.以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始,以项羽受璧.曹无伤被诛终.虽是《项羽本纪》中的节选部分,而结构却十分严谨,是一个动人的完整的故事.构思上的巧妙,值得我们学习.第二课时一.【引用导入】南宋词人刘辰翁是这样评价本文写宴会高潮的内容的:〝历历如目睹,无毫发渗漉,非十分笔力,模写不出.〞下面我们就继续学习本文,除学习文言知识外,重点学习本文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并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予以刻画的写作方法.二.【合作探究】文言知识(一)通假字.异体字1.距─拒: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2.内─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3.要─邀:张良出,要项伯.4.倍─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5.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6.郤─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二)古今异义1.山东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2.非常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3.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4.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三)一词多义1.谢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辞谢.告别:乃令张良留谢.2.辞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3.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固此:故听之.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4.且将:且为之奈何?况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5.幸宠幸.亲近:妇女无所幸.幸亏.幸而:故幸来告良.6.之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代词,这:为之奈何?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结构助词,的:今者有小人之言.助词,衬字,无义:珍宝尽有之.7.去距离:相去四十里.离去,离开:脱身独去.8.于向,对: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比:长于臣.在:复得见将军于此.9.因就此:不如因善遇之.就.于是:项王即日固留沛公与饮.趁势.趁机:固击沛公于坐,杀之.10.为任,做:使子婴为相.替,给: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作为:军中无以为乐.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句末语气词:何辞为?(四)词类活用1.名词用如动词:沛公军(驻军,动词)霸上.沛公左司马使人言(告诉,动词)项羽曰:……沛公欲王(为王.称王,动词)关中.不可不语(告诉,动词).吾得兄事(做事.侍奉,动词)之.籍(登记,动词)吏民.范增数目(使眼色,动词)项王.刑(施加肉刑,动词)人如恐不胜.道(取道,动词)芷阳.2.形容词用如动词:。
语文版本选修语文高一语文版必修4学案 第三单元单元写作学案
单元写作学案训练目标学会把记叙文叙述得生动感人。
记叙文的特点就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他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的中心。
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类的文章。
古代的记、传、序、表、志等,现代的消息、通讯、简报、特写、传记、回忆录、游记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写作记叙文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体现“记叙”性质记叙文分以记人为主的文章和以叙事为主的文章两类。
以记人为主的文章,着重表现人物的言行、心理、神态,多运用描述性语言;以叙事为主的文章,着重叙写事件的起因、经过、发展、高潮、结局和事件发生的环境,多运用叙述性语言。
所以,判断一篇文章是否是合格的记叙文,就要看它是否塑造了一个完整的人物或叙述了一个完整的事件。
2.要妥善处理好材料记叙文的材料是用来表达中心的具体的人、事,文章的中心是从具体的材料中体现出来的,要处理好材料与中心的关系。
材料要有详略,表现中心的详写,有关的略写,无关的不写。
3.要讲究感情真挚记叙文叙事记人的目的是要表达思想感情,感情真诚恳切,可感染人、打动人。
“感情真挚”就是要求作者在文章中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感情的抒发、流露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而不能虚情假意,更不能无病呻吟。
感情的真实往往寄寓于一定的事情上,而真实的事情不仅仅是作者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还包括作者所想,只要符合此时、此地、此人、此事,就可被称为“真”。
4.要精心设计线索线索,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体现,也就是统摄连缀各个场面的纽带。
线索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情节线——以叙事为主的文章,按照故事情节的推进来结构全文。
(2)人物线——以记人为主的文章,人物的思想、品质及其主要特征,都可以成为文章的线索。
(3)情感线——在记人、叙事的文章中,某种情感的发展过程的特征,有时可以构成一条贯串全文的主线。
(4)主题线——记叙性文章的中心思想,有时也可以成为贯串全文的主线。
人教新课标版选修语文选修高一人教语文必修4第6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体会辛弃疾与苏轼豪放词风的异同。
2、理解文中用典的作用,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出的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及愿望不能实现的苦闷心情,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用人不当的愤概。
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章的线索与作者的爱国主义感情2、理解文章的用典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苏轼在词中描写赤壁之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既烘托了当年古战场上战斗之激烈,又有力地衬托了英雄人物。
赤壁的惊涛骇浪勾起了苏轼的无限遐想,与雄姿英发的周瑜相比,东坡自然会发出年华渐去、壮志难酬的感慨。
那么,登上京口北固亭的辛弃疾,又会作何感想呢?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南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板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二、知人论世1.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宋代历城人。
辛弃疾在词人中,算是个英雄。
辛弃疾的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
有《稼轩长短句》。
2.解题永遇乐,词牌名。
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
怀古,所写内容。
怀古,大多是通过今昔对比,以古讽今。
【幻灯片】3.写作背景此时辛已六十五岁,被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
韩侂胄草草北伐。
镇江是北伐要地,辛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但韩只想侥幸求逞,不听辛弃疾劝告。
后将辛调离镇江。
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写下该词。
【幻灯片】三、整体感知1、学生自学课文(1)借助注解和工具书正音、正义,疏通词语(2)自读课文,感受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讨论:词中总共写了几个历史人物,明确历史人物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君》教案
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一、初步了解我国明末清初时期民主启蒙思想发展的情况;了解民主启蒙思想家黄宗羲的生平及其思想。
能对这些事件和人物作出评介。
二、积累有关文言文知识,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自读为主,结合讨论,师生、生生互动。
由于此课难度不大,仅安排一课时时间,故按照比较常规的教学方法。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2分钟)
清代龚自珍诗云:“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
鲁迅先生也有这样的诗句:“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
“万马齐喑究可哀”“万家墨面没蒿莱”,这就是我国封建皇权统治时期社会的真实写照。
比龚自珍略早些的17世纪中叶,明朝灭亡,另一个号称“中央帝国”的王朝——满清走向了它的“辉煌”。
这个时期,帝制正盛,风雨如磐,谁要是对“天子”有一点点“不敬”,那就是“大逆不道”。
而就是有这样一个人,在这腥风血雨、黑色恐怖的岁月,竟大胆地喊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口号,鼓舞人民把人君打翻在地,掷其皇冠,摧其御座,这是何等的勇气,何等的气魄!要知道,这可是轻则系身囹圄,重则身首异处、惨遭灭门的“罪行”啊!
喊出这个口号的人,就是黄宗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喊出这个口号的战斗篇章——《原君》。
二、推出投影资料。
(6—8分钟)
可分成几个专题,要求学生组成若干学习小组,在预习中分别从书籍或网络中摘取有关内容,并制成教学幻灯片。
课堂上可由学生展示讲解。
内容:
1时代再现。
(略)
2作者简况:
黄宗羲(1601—1695)字太冲,号南雷,又号梨洲。
浙江余姚人。
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
出自官僚家庭,其父黄尊素因弹劾权奸魏忠贤而遭害,及长,遂承父志,参加并领导“复社”,坚持同魏忠贤余党进行斗争。
清兵南下,曾组织“世忠营”进行抵抗。
明亡以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于隐居中专事著述讲学。
所持政治思想主张,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曾大胆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并倡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对清末改良主义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以一定影响。
在文学方面,面对当时激烈的民族矛盾,极力主张反映历史现实,抒写真情实感,反对明代“七子”的模拟之风。
所作诗文,多表现高尚节操之作。
除《明夷待访录》单刊成集外,有《宋元学案》《明儒学案》《南雷文案》等。
今人又编有《黄梨洲文集》。
3一代奇书——《明夷待访录》。
(略)
三、引导学生逐段自读课文。
具体方法是:每段按规定时间,完成自读——讨论——质疑——释疑四个过程;自读,重在解决实词、虚词、句式、用法等语言方面问题;讨论,重在
解决内容理解方面问题;质疑,重在提出语言、内容两方面的疑难问题;释疑,是由教师集中解决共性问题。
前三个过程学生为主,释疑则由教师为主。
自读前教师要提出思考题,加以引导。
1第1段(4分钟)
问题:文中的“自私”、“自利”与现在所说的“自私”、“自利”意思一样吗?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你怎样认识古之人君不愿为君?
文言实词虚词:莫或犹夫(夫以千万倍之勤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2第2段(6分钟)
问题:后之人君把天下当作自己的产业,在长期过程中,其思想情态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一段是怎样推理的?
文言实词虚词:然所曾为然则
文言句式:传之子孙孰与仲多
3第3段(5分钟)
问题:你怎样认识伯夷、叔齐的“耻食周粟”?
文言实词虚词:寇雠稽私
4第4段(5分钟)
文言实词虚词:缄若虽易
四、本文在论证上充分运用了历史上翔实的事例和对比论证的方法,条理十分清晰。
教师请大家用归纳提纲、列举图表等方法,对文中涉及的人物及行为,按照“人物”“行为”“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四项,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梳理(还要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
如:人物——禹;行为——入而不得去;直接原因——勤千万倍,不享其利,非人情所欲居;根本原因——明乎为君之职分。
(8分钟)
示例:
人物行为直接原因根本原因
许由、务光去而不入
尧、舜入而又去
禹入而不得去勤千万倍,
不享其利,
非人情所欲居明乎为君之职分
汉高帝利“产业”沾沾自喜
明太祖保“产业”丧心病狂
崇祯帝失“产业”凄凄惶惶
桀、纣享“产业”残暴荒淫
小儒妄传言为虎作伥以天下为莫
大之产业不明为君之职分
五、整理写作特点。
(5分钟)
(见“课文说明”)
六、自由论坛。
(时间长短视具体情况而定)
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以及文言文有关知识等各方面谈谈自己看法。
七、布置作业。
“理解·鉴赏”一至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