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四校联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2021届高三年级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1届高三年级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1届高三年级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乡愁,是中国诗歌的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

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首。

《乡芯》的美令人瞩目,特别是音乐美。

《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上,其中“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四节中同一位置上“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等登词的运用,使得全诗低国掩抑,如怨如诉。

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等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力,也增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乡愁》,犹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

余光中等诗人的贡献还在于,他们找回了汉字与汉语的时间性之间的联系,并探索了通过文字排列实现诗歌音乐性的种种结构的道路,这是古典诗歌没有摸索出来的。

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真正为新诗的音乐性,甚至为汉语的音乐性开辟了新的道路。

(摘编自《新诗鉴赏词典》)材料二:诗歌的音乐性一向是业界争论的热点问题。

关于诗歌的音乐性,文学评论家谢冕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出,包括新诗在内的所有诗歌都必须包含音乐性。

诗歌要有音乐性,没有了音乐性,就与其他的文体没有区别了。

而中国新诗缺少的恰恰是音乐性。

现在的很多诗人不懂旧体诗,甚至认为旧体诗好写,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诗歌内在的一些规律,不知道怎么用词,不知道声韵上怎么表达才动听。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山说,现代诗没有必要像古诗那样讲究平仄、中间对偶,但讲究语言的和谐还是必要的。

李山所强调的向古诗学习,并不是要我们回到传统,而是倡导现代的散体诗如何在借鉴古代汉语有声调这一特点的基础上,创作出符合现代品位、又能充分体现汉语魅力的诗,他认为这是需要大力尝试的。

诗人王久辛说,出现新诗有无音乐性的疑问,是不懂修辞的诗人提出的一个很可笑的疑问。

语文丨天津市四校联考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卷及答案

语文丨天津市四校联考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卷及答案

静海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份四校阶段性检测高三语文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一、(9分,每小题3分)“薜荔”是古诗文中的意象。

古代文人仕途困惑,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中唐诗人柳宗元被贬柳州时写道“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晚唐诗人沈彬亦有诗云“薜荔惹烟笼蟋蟀,芰荷翻雨泼鸳鸯”,诗中因薜荔而生出凄楚的意味。

有趣的是,薜荔也有另外一面,薜荔不,在寂寞中生长,延伸着碧绿的藤蔓,任密雨侵,依然绿意盎然,活出自己的精彩。

屈原《离骚》中就有“揽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的诗句,借薜荔这种芳草来表达清高芳洁之意,夏天来了,薜荔更显出一片生机,藤条,坚韧地攀缘吸附于墙壁,构成一扇天然的绿壁,任凭风雨雷电轰击,也不能撕扯分离它们。

()。

待到挂果时,薜荔藤叶丛里挂满了青果,煞是可爱,初唐宋之问“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描写了蔓生浓绿的薜荔、亭亭玉立的桄榔与碧苔相映成趣的景致,令人。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司空见惯同流合污青云直上心驰神往B. 层出不穷随波逐流青云直上爽心悦目C. 司空见惯随波逐流扶摇直上心驰神住D. 层出不穷同流合污扶摇直上爽心悦目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古代一些文人仕途不顺,他们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B. 古代文人仕途多困惑或怀才不遇,或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C. 古代文人仕途不顺或怀才不遇,他们常常为解心愁而借薛荔抒情。

D. 古代文人大多仕途困惑或怀才不遇,他们身处逆境之时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若是晴朗的夏日,远远去仿佛一片彩霞,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B. 若是天气晴朗,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远远望去仿佛一片彩霞C. 远远望去,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简直是一片彩霞D. 远远望去,简直是一片彩霞,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学等四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中学等四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中学等四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附答案)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等四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联考中的第一批中文试题组卷学校:石光中学一、现代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以下文本并完成问题1-3。

生态文明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的最高层次的文明形态。

任何文明形态都必须具有与之相适应的主体承担者,生态文明的主体承担者是“公共人”与“生态人”组合而成的“生态公民”。

所谓公共人,是指在公共领域受公共精神驱动,参与公共事务治理,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主体。

生态公民作为公共人,首先要有生态正义的观念,在社会主体之间公平分配生态权利和责任。

生态公民强烈主张合理、公平地分配生态资源。

破坏生态环境的要受到相应的处罚,利益受到损害的要得到相应的赔偿。

其次,生态公民应具备生态权力的概念。

生态公民行使生态权力的方式主要是言行,即生态公民通过合理表达利益诉求,影响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的制定,改变不合理的环境决策,纠正违法的环境行为。

第三,生态公民应具备生态合作的理念。

在公共领域,公共物品是群体互动的产物。

生态公民必须不断与复杂的公共关系网络中的其他参与者联系,才能不断地复制生态公共品。

生态人是指以追求人的生态性存在作为目标,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行为准则,具有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人。

作为生态人,生态公民首先具有生态道德意识,将生态文明内化为精神上的自觉追求,最终外化为一种绿色生活方式。

在生态道德的指引下,生态公民无论身在何处,有没有外界监督,他们都会表现出高尚的生态道德情操,不随意乱扔垃圾,不损害自然环境。

其次,生态公民具有生态理性意识,主动反省人类对自然界的过度伤害,自觉选择符合自然规律的生活方式。

生态理性可以使生态公民摆脱人类物质需求欲望的束缚,摒弃“自私、贪婪”本性对自然资源的掠夺。

再次,生态公民具有生态感恩意识,总是怀着感激之情善待自然万物。

由于自然界对人类物质满足和精神享受的馈赠,生态公民对自然生态具有浓厚的敬重和热爱之情,这种情感最终汇聚成一股捍卫生态利益的无形力量。

新高考湖北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及答案解析

新高考湖北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及答案解析

新高考湖北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近年来,字母词呈迅速扩张之势。

以《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字母词为例,第四版收录字母词39个,第六版猛增到239个。

特别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的不该使用英语的地方,字母词也屡见不鲜。

我们中国人生产的、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产品,开始流行“洋名”或汉英混合的名称。

只见高耸在大都市的一些公共建筑、楼盘上的英文标识,而不见汉语踪迹,让人恍若到了英语国家。

字母词在汉语通用领域扩张,向社会发出了汉语英语可以混杂的错误信号。

英语入侵汉语,危及汉字汉语的安全。

近二三十年来,英语正在改变中国年轻人的语言习惯、思维习惯,改变他们对汉字汉语的感情。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基石,如果任由字母词扩张、泛滥,将危害汉语的纯洁性,冲击中国文化的基础。

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字母词也出现全球化的趋势。

我们不能把字母词拦在中华文化的大门之外,可是也不能任由字母词泛滥成灾。

因此,应该对字母词的使用加以规范和限制。

能不能仿效机动车的出行规定,让字母词的“出行”更规范?语言文字的使用可分为三个领域。

专业领域,也就是专业人员和部分人群才经常使用的专业用语用词,比如X光、B超、A股、B股等。

在专业领域内,有些字母词用汉语代替很不方便。

专业字母词只在专业范围内交流使用,不需要大众都看得懂,又因为它不进入通用领域,对汉字汉语的影响甚微。

因此,专业领域类似“快车道”。

公民个人生活领域,类似“慢车道”。

面向公众的通用领域,就像“人行道”。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文规定,国家机关、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公共设施、公共服务等五个方面,必须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字母词来自外语,外语显然不符合我国通用语言的规范和标准。

现在,有些人主张取消通用领域对字母词的限制,理由有两条:一是“吸收外来语丰富汉语”,二是字母词比汉语简单好用。

江苏省四校联考2021届高三语文试题

江苏省四校联考2021届高三语文试题

江苏省四校联考2021届高三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高尔基说:“一般说来,神话乃是自然现象,对自然的斗争,以及社会生活在广大的艺术概括中的反映。

”这就说明了神话的产生,是基于现实生活,而并不是出于人类头脑里的空想。

所以当我们研究神话的起源,古代每一时期的神话所包含的特定意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的时候,都不能离开当时人类的现实生活、劳动和斗争而作凭空的推想。

中国神话的“源”,求诸古籍记载,自然最早莫过于属于巫书性质的《山海经》。

它实际上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这一段长时间内众多无名氏的作品,初步推断可能是楚地和巴地的人所作,有巫师和文人参与其事。

但是追本溯源,还应当推寻到传说中夏禹、伯益那个历史时代。

好些神话故事经由那个时代的酋长而兼巫师身份的人物,口头直接传承下来乃是大有可能的。

根据我的研究,万物有灵论时期已是神话的初步发展阶段,《山海经》所记载的神话,大都属此阶段。

但在前万物有灵论时期,即已有萌芽状态的神话产生了。

这个时期相当于马克思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所说的蒙昧时期的中级阶段,亦即以生产方式为分期的旧石器时期的中期。

这个时期产生的神话,多以动植物为主要描述的对象,尤其着重叙写的是动物,性质和后世的童话、寓言相近。

我称这个时期的神话为活物论神话,以别于万物有灵论时期的神话。

那时候的人们,刚从动物分离出来不久,还存在着物我混同的原始思维的心理状态,视眼前的万物,不论是动物植物,或山川日月星辰风雨云霞等,都认为是和自己一样有生命有意志的活物,由此而在集体无意识中产生的叙写它们之间或它们与人类交往的故事,就是最早时期的神话——活物论神话。

原始的宗教思想萌芽于此,图腾主义也由此而来。

但《山海经》保留这种神话已经不多了,只还有两三个残片遗存其中,较多的是保留在先秦时代的寓言里。

真正能够称为中国神话之“源”而大略和《山海经》比肩的,乃是汉代初年刘安与其门客同撰的杂家而兼道家思想的《淮南子》。

广东省四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广东省四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广东省四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的艺术真有些儿奇妙:我们中国自古以来的绘画,讲到远近法差不多没有一幅不错。

《仇文合制西厢记图册》中就可看见许多显著的远近法错误的实例。

这种画犯着种种错误,画中没有眺望的中心点,画家没有一定的立场,忽左忽右,忽高忽低,忽近忽远,分别地观察各物的形状,局部地描写出来,凑合而成一幅绘画。

我选出上述图册摹写其中之一的大体轮廓如下面图(图一)来,依照西洋的画理而另拟远近法正确的图(图二),比较观察,始知这差异乃由于东西洋艺术的性质根本不同而来。

试比较观察前面的第一图(仇英原作)与第二图(依西洋画法改作),最初所得的感觉,后者就是现世常见的景象,前者便似“别有天地非人间”。

后者是事实的,前者是虚构的。

第一图所表现的,似是我们读了《西厢记·惊艳》一出后闭目想象所见的普救寺的光景。

第二图中所表现的,却是我们身入灵隐寺等处时实际看到的光景了。

西洋美术自古注重写实。

希腊时代的神像雕刻,都依照人体解剖学。

文艺复兴期的画家都讲究远近法。

东洋艺术的态度则不然,一向注重空想,绘画当然也不务写实,而描摹想象中的情景。

想象的世界中,行动非常自由;眺望景物时自己的立场要高就高,要低就低,要左就左,要右就右。

这犹似做梦,昔人云“重门不锁相思梦,随意绕天涯”,伏在斗室中描山水图的中国画家,正同这相思家一样。

做梦一般地飞绕天涯而眺望景物,把不同时所见的光景收入同一幅画中,上下重叠地描写的便是山水“立轴”,左右连绵地描写的便是山水“图卷”。

立轴是像两个黄金律长方形相连接一般狭长的一条纸,山水可以重重叠叠地画上去,仿佛飞机中望下来所见的鸟瞰图,而各种景物又都可作平眺形。

图卷有横长数文者,一丘,一垒,一桥,一亭,连绵不断地画过去,比回旋照相镜头所摄的大团体摄影收罗更广,而各部又都可作正眺形。

2021年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档.(dǎng)案足癣.(xuǎn) 下载.(zài) 订.(dīng)正B.坻.(dǐ)石辟.邪(bì) 晕.车(yùn)商埠.(fù)C.婢.(bēi)女莞.尔(wán) 馄饨.(tun)赝.(yàn)品D.滂.沱(pāng) 船坞.(wù) 咋.舌(zé) 媲.美(p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博弈端睨帐篷出奇制胜B. 痉挛呕歌昏聩甘拜下风C. 诫勉诛连诫勉众志成城D. 凑合炫富打蜡若即若离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1)一经加热,溶液中的难溶解的物质就________到瓶底,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化学现象。

(2)医院作为特殊的公共________,应该讲究语言得体,“欢迎你再来”这一类的语言是不宜随便使用的。

(3)1939年2月,他们将部分“国宝”藏匿于贵州安顺严华洞,虽然贵州曾遭敌机轰炸,所幸文物安然无恙。

一位当事人说:“事后回想,心有余悸。

________,在万里辗转中,我们一行人的脊梁________愈挺愈直了!”A. 沉淀场合但是……反而B. 沉积场合但是……反而C. 沉淀场所不过……确乎D. 沉积场所不过……确乎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窗帘要有层次,要注意和墙体的协调;墙纸要突出个性,要打好整个居室的底色;吊灯要别出心裁,独一无二,等等。

B. 英雄的感人事迹都是相似的:公而忘私、勤奋敬业、清正廉洁……我们的社会一直推崇这样的英雄,在人们的潜意识里,甚至还会有这样一点“共识”:凡是英雄,他的感人之处就在于不惜生命的工作。

C. 没有鲜花、音乐和礼仪小姐,香港中文大学为“当代画坛宗师”吴冠中先生颁授文学荣誉博士学位典礼昨天傍晚在中国大饭店举行。

2021届山西省晋中市高三上学期四校联考语文卷

2021届山西省晋中市高三上学期四校联考语文卷

【最新】山西省晋中市高三上学期四校联考语文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提笔忘字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

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

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

“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

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

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

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

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

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

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

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

2021年高三语文上学期联考试题(I)

2021年高三语文上学期联考试题(I)

2021年高三语文上学期联考试题(I)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将班级、姓名、学号填在密封线内;3.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做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鱼米之乡江西,养育了千千万万的江西人,同时也孕育了独具一格的赣菜文化。

赣菜有着悠远的历史和辉煌的过去。

史料中有关赣菜的记载,目前可以考证到的,最早见于《汉书》和《后汉书》,在《豫章记》中有这样的表述:“饭稻羹鱼”,“嘉蔬精稻,擅味八方”。

现在人民大会堂将好几道赣菜列入了国宴菜谱。

xx年北京奥运,“藜蒿炒腊肉”也作为江西菜的代表进入了奥运食谱。

“原汁原味是赣菜最大特色,这是所有赣菜厨师和研究者的共识。

”赣菜所选用的原料,大都产于本地,江西丰富的物产为赣菜的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山清水秀的江西,历来都是富庶的鱼米之乡。

鱼米乃菜之基,没有冻米自然也就没有“遂川冻米鸡”,没有好米磨出的粉,哪里会有粉蒸肉、粉蒸鱼的香?江西的菜品原料据统计不下500种,仅鄱阳湖的鱼就有170多种,乌鸡、黑鸡、三黄鸡……鸡的种类也多,还有各种野味。

至于特产,那就更丰富了,安福的火腿,南安的板鸭,还有庐山的石鱼、石耳、石鸡,萍乡的烟熏肉……真正是“物华天宝”!赣菜之所以受到欢迎,其选料之广泛和精细是一个重要原因,而且赣菜讲究“因料施艺,物尽其用”,能够把各种最好的原料用得恰到好处。

赣菜另一大特色就是味道较重,酱油和盐都放得多。

杨西璘对赣菜风味特点的形成有过精炼的分析,他认为,赣人因近山靠水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雨季长,降水量大,湿气重,饮食口味喜香辣,偏咸鲜,味道重,佐料喜欢多,尤其喜用酱油、辣椒、豆豉等调料,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家乡菜”。

取料以地方特产原料为主,配制上讲究选料严实,刀工精细,突出主料,分色配料。

烹饪方法上讲究火工,擅用烧、炒、炖、焖、蒸等方法。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生肖.(xiāo)脖颈.(gěng)一张一弛察颜观色B、叱咤. (chà) 恫.吓(dòng ) 珠光宝器一言既出C、禅.让(shàn) 重创.(chuāng )理屈词穷融会贯通D、缉.(jī)拿舷.梯(xuán)稗官野史自立更生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小错误也不能放过,须知集腋成裘....,小错误多了,也会对工作造成大的损害。

B、这个唐诗选本做到了披沙拣金....,使读者能用很少的时间领略唐代诗歌的精华。

C、山下虽零星分布着几户人家,但这里林深树茂,环境幽静,游人到此,如入..无人之境。

.....D、关于知识产权问题,双方经过长达20个月的九轮磋商后,终于缔结了城下之盟....。

3、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今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B、昨天是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中国足协又接到了3名足球队员递交的转会申请。

C、我校这次为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几天内就募集善款十万余元。

D、小说是靠形象说话的,形象是小说的魅力之源。

在小说中,不管多么高深的思想都不能孤立存在,只有化入形象的血肉才能存活。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散文的“形”主要指散文的选材和行文方式,----------------------------------------------------------①所以古人常有“传神”“神韵”等说法。

②没有了它,一篇散文就散了架,也就支撑不起来。

③而散文的“神”主要指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绪、主题、意蕴、发展线索等。

④如同兼具形体和精神才能成为活生生的人一样,好的散文也应该“形”“神”兼备。

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本次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答题时,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3 6分)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共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列观.(guàn) 赍.(jī)发憎.(zèng)恶翌.(yì)年B. 解剖.(pōu) 恓.(xī)惶踯.(zhí)躅央浼.(miǎn) C.颓圮.(pǐ) 酒馔.(zhuàn) 蓬蒿.(hāo) 蜷.(qudn)缩D. 敕.(chì)造,喟然(wèi) 绣闼.(tà) 珐.(fà)琅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穷源朔流潸然泪下礼尚往来手不失卷非淡泊无以名志B.云谲波诡传宗接代毛骨耸然搜罗人才桃李不言下自成溪C.鬼鬼祟祟如火如荼枉费心机惟命是听水至清则无鱼D.深为婉惜恪尽职守好高鹜远通霄不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王勃在滕王阁盛会上,当众挥笔而书,率尔成章....,于是《滕王阁序》喷薄而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熠熠生辉。

B.当人们在某些方面遇到困惑时,总希望听听专家的指导和建议,而专家也确实起到了解惑答疑的作用,长此以往....,专家和公众就形成了较为牢固的的信赖关系。

C.“大浑南”地区的开发建设是沈阳市一项重大的决策和课题。

专家表示,这一规划意味深长....,它将标志着沈阳这座城市经济重心的南移。

D.一年前歌星藏天朔带头签署了《演艺人社会责任自律宣言》,但墨迹未干,他却因“涉恶,嫌疑被警方带走,前后判若云泥....,真是不可思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深切悼念“改变世界的天才”苹果前CEO史蒂夫•乔布斯之时,许多国人提出质询:为什么中国出不了乔布斯式的人物?B.近年来,中小学教材是社会各界争议不断的热点。

江苏省常州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常州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合考试语文学科试题2021. 1. 28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①戏剧是由演员在舞台上妆扮表演且以代言体叙述故事的艺术。

戏剧的代言体,是指演员在舞台上通过化妆和摹仿等手段假定性地化身为戏剧人物,不仅以该戏剧人物的身份、言语和行动,更通过样貌、声音和行为模式等途径,努力营造如同真正的戏剧人物出现于观众面前的幻觉。

戏曲用独特的脚色制,将所有演员分为不同的行当、帮助观众跨越演员和戏剧人物之间的界限。

脚色制不仅是戏曲内部的行业制度,更是用以表现不同类型戏剧人物的表演体制,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

②戏剧这种艺术样式以演员的表演为媒介,通过有限的演员,把整个人类历史与现实作为其表现对象。

戏剧的本质特征是由演员"扮演"人物,但演员数量是有限的。

而戏剧人物是无限的.演员与戏剧人物无法一一对应。

观演双方的关系,就建立在观众认同演员在舞台上通过扮演转化为戏剧人物这一重要默契的基础上。

但默契的前提是戏剧表演者所运用的艺术化手段,能引导观众忽视有限的演员需在不同戏剧作品中扮演无限多的戏剧人物这一明显的矛盾。

这就需要演员在不同剧目(甚至在同一剧目)中扮演不同戏剧人物时采用合适的手段和途径,为观众营造误将演员视同戏剧人物的幻觉。

③戏曲更倾向于通过将所有戏剧人物按照表演艺术的需要分为不同的"类",这里所说的"类"的表现方式就是"脚色"。

④戏曲的脚色制指戏班剧团里的所有演员都分门别类归属于各自的"行当"。

每个戏曲演员都有相对固定的具体分工,分别司职扮演某一类戏剧人物,是谓"脚色"。

如洛地所言,"脚色.是因演员设置分工而划分、安排的剧中人物的分类,同时又是按剧中人物分类而安排、划分的演员分工。

""脚色"和一般的戏剧术语"角色"之间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

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劲.(jìng)厉的寒风从冰面上旋起,又在笔直而光秃的树梢上呼啸而去时,一个寒颤..(zhàn)涌了上来,一丝悲凉沉到了心底,差一点(吞噬/吞没)了我对冬的希翼..我心的冬之梦就这样被冷..。

白日浮现云隙,万物肃杀凋蔽。

难道萦绕冻了么?而雪,彻底改变了这一切。

漫天的雪混.(hún)沌了天地,浪漫了人间。

风随远山似无意,(甲)。

仰首时白雪满眉眼,俯首时飞絮(盈/飘)白头。

雪,飞扬,旋转,(乙);下落,升腾,奔流如银色的河。

一路东去,缱绻..天涯。

雪舞之夜,好想沏.( qì)茶待朋,和你煮雪夜话。

抚琴雅兴,弹筝(贻/怡)情。

赋一首雪韵在记忆的深处潜藏,听晶莹的雪花无韵无律地低吟浅唱…”1.文中加点词语的字音与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劲(jìng)厉希翼 B.寒颤(zhàn)凋蔽C.混(hún)沌缱绻 D.沏(qì)茶萦绕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吞噬盈怡 B.吞噬飘贻C.吞没盈贻 D.吞没飘怡3.在文中甲乙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A.雪映红梅自欢喜如白色的火燃烧B.雪落明轩自有情燃烧如白色的火C.雪落明轩自有情如白色的火燃烧D.雪映红梅自欢喜燃烧如白色的火【答案】1.D2.A3.B【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既考查字音,又考查字形。

都是平时口语和书面语有误差的字词。

A.希翼一希冀 B.凋蔽一凋敝 C.混hún沌一混hùn沌。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试题分析:近义实词可以从适用对象或范围、感情色彩、词义轻重、搭配习惯诸方面辨析。

吞噬:1吞食。

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语文

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语文

xx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华附、省实、广雅、深中四校联考语文试卷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绸缪/荒谬脊椎/椎心裙裾/生活拮据攒钱/人头攒动B.屹立/起讫馈赠/匮乏沉疴/百舸争流间谍/间不容发C.旋律/舷梯置喙/姻缘赡养/瞻前顾后横行/飞来横祸D.饯别/栈道作揖/通缉裨益/稗官野史着装/不着边际2.下面一段文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大批爱国人士毁家纾难,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坚苦斗争,慷慨为国。

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一次次抗争,但又一次次失败。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移天易日,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A.风雨如晦 B.毁家纾难 C.坚苦 D.移天易日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类似“石首事件”这样的热点事件,并不会因“时过境迁”而“事过境迁”,当地政府能否真正吸取教训,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B.把身体的器官、血液像商品一样出售,人不仅自降为物的级别,人与人之间也失去了那一种应有的尊重。

C.当前,医患纠纷频出,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有专家认为其原因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难解的“信任死结”所导致。

D.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4.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慈善文化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需要一代人为此付出努力,我们。

①希望社会各界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心慈善②政府要完善捐赠监督机制,让捐赠者放心③广大群众也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④媒体和舆论也要积极引导,肯定捐赠者的善行⑤精心呵护慈善文化这株幼苗的成长⑥期待具有中国特色的慈善文化尽早“破题”A. ①②④③⑤⑥B. ⑥①②④③⑤C.①⑤②④③⑥ D. ⑥②③④①⑤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I卷(三部分,共105分)第一部分听力(共20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第一节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ich restaurant will the speakers most likely choose?A.French. B.Italian. C.Chinese.2.What does the man mean?A.He’ll go to the park with the woman.B.The weather report is not always true.C.They’d better stay indoors tomorrow.3.What’s most important for the woman?A.Living environment.B.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C.Job opportunities.4.Why is the man plaining?A. He dislikes filing documents.B. His work is always the same.C. His co-worker was careless.5.How did Adam probably get the football?A.He bought it himself.B.He borrowed it from someone else.C.It was given to him as a birthday gift.第二节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自。

每段对话或独自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汉语是一种开放的语言系统,古来即有采借外来语的传统,早期汉译外来语不少,如葡萄、茉莉之类。

由于近代文化是在中西冲突与融会间生成发展的,故作为关键词流行的近代术语,广为采撷西洋概念,不少具有借词身份。

②时至近代,汉字文化又与西方文化相交会,知识量迅猛增长,反映新知识的概念井喷般涌现,经由“方言超升,古语重生,外国语内附”等途径,借助汉字将新概念“词化”,生成批量新名,汉字旧名也得以更化新生。

对于此一演变态势,语言学家王力述评道:“佛教词汇的输入,在历史上算是一件大事,但是,比起西洋词汇的输入,那就要差千百倍。

……从词汇的角度来看,最近五十年来汉语发展的速度超过以前的几千年。

”③由于日本明治维新学习欧美近代文化有成,作为汉字文化圈一员的日本与中国相互借助,利用汉字翻译大量欧美词汇(主要是学科术语),这些新名随日译西书传入清末民初的中国,故近代中国通用的关键词,不少是在中——西——日三边沟通中生成的。

④借词以新名形式进入借方语言,增加语言数量,丰富语言表现力,是语言作跨文化旅行的表现。

汉字具有强劲的表意性。

每一个汉字不仅是一个音符,同时还具有特定的义位,而且汉字往往一字多义,可供翻译时选用。

意译词能发挥汉字特有的表意性,昭示其文化内蕴,有时音译+意译,如啤酒、卡片、霓虹灯、绷带等;连音译也往往择取音意兼顾的汉字组合成词,如逻辑、维他命、可口可乐等,以及近年出现的奔驰、黑客、迷你裙、托福之类,在表音的同时,又提供某种意义暗示。

严复在音译Utopia时,取“乌托邦”三字,在对音之外,又可从这三个汉字中产生“乌有寄托之乡”的联想,以昭示“空想主义”意蕴。

这些音意合璧译词,是充满睿智的汉字文化的绝妙创作。

⑤百年过去,“新语之输入”有增无已,而诸如科学、民主、自由、经济、文学、艺术、封建、资本、教育、新闻、物理、化学、心理、社会、革命、共和、政党、阶级、权利、生产力、世界观、社会主义、知识分子等学术语的确立,都是在古今演绎、中外对接的语用过程中实现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东实验中学、广雅中学、深圳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四校联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是成熟于十七世纪的江南私家园林和明清的皇家园林。

前者清隽婉约,后者精巧富丽,虽气象大不一样,却都是想让园子的主人置身于道家“清静无为”自然境界中,因而格局上大都错落有致,没有规整对称的布局。

而西方近代古典园林的代表则是文艺复兴发展起来的意大利造园和17世纪在法国发展起来的勒·诺特尔式造园。

尽管这两种相继产生的园林风格有着很大的不同,但布局相似,都采取了非常严谨的、对称的规则形状。

事实上,西方人也有模仿自然、崇尚画意的园林,最著名的就是十八世纪产生于英国的风景式园林。

而且这种园林受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接触到了东方的自然观。

但是,同样是要模仿“自然”和“画意”,西方人却有自己的理解。

黑格尔曾经说中国的园林艺术是一种绘画,虽然夸张了一点,却是真知灼见。

山水画的画意在中国的造园家那里的确有着绝对的权威。

崇祯四年吴江人计成在《园冶·自序》中说:“不佞少以绘名,性好搜奇,最喜关仝、荆浩笔意,每宗之。

”书中,计成也多次提到造园要遵循绘画的意境。

在他看来,五代的荆、关和元代的黄、倪等山水大家所创造的画意都是造园应该模仿的典范。

把造园的艺术作为一个门类抬得最高的是李渔,他认为“变城市为山林,招飞来峰使居平地,自是神仙妙术,假手于人以示奇者也,不得以小技目之”。

在他看来,“磊石成山,另是一种学问,别是一番智巧。

尽有丘壑填胸,烟云绕笔之韵士,命之画水题山,顷刻千岩万壑,及倩磊斋头片石,其技立穷,似向盲人问道者。

”在这里,李渔强调了造园是一种独特的技艺,画家不一定能用手摆出他自己的画意。

但他断然没有怀疑过画家的眼睛,也没有再就造园艺术的特殊性讨论下去。

不过,当这个问题传到欧洲人那里,意见就不是那么统一了。

有关中国园林的知识在十八世纪中叶通过各种方式传到了欧洲。

英国建筑师钱伯斯爵士在《中国建筑、家具、服装和器物的设计》一书中用了四分之一的篇幅介绍中国的园林。

他反对古典的规则式造园,也反对当时英国颇为风行的布朗式的自然风致园。

布朗的造园善于使用成片的树林和湖泊、水流,极度地追求纯净优雅的自然风韵。

但钱伯斯却认为,规则式的造园太雕琢,过于不自然,其创作态度是荒唐的;而布朗的自然风致园则是在不加选择和品鉴地抄袭自然,既枯燥又粗俗。

他认为,花园里的景色应该同一般的自然景色有所区别,如果以酷肖自然作为评判完美的一种尺度,那么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还不如真人蜡像。

最好是明智的调和艺术与自然,取双方的长处,这才是比较完美的一种花园。

而中国的花园在钱伯斯看来正是值得西方人去模仿的典范。

钱伯斯的观点在英国引起了很大的争论,造园家们也形成了两派:其一是布朗派;其二是如画派。

“布朗派”的人强调造园与绘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比如:风景画中的前景对画家来说必不可少,在大自然中却总是不尽人意,从高处俯瞰险峻的山峦往往是大自然中最理想的风景,但绘画难以表现,而且自然风景比绘画的视野更为开阔。

“如画派”的理论主张自然的艺术理想化,事实上就是把大画家洛兰等人的风景画意作为园林的范本来主张。

他们赞赏画家们的风景画构思,认为园艺家要努力将其画中的意象再现于庭园之中,尤其是为了形成对比,哪怕是粗野和丑陋无比之物,都不妨吸收到庭院风景中来。

显然,“如画派”的自然是经过绘画处理过的自然。

这种情况下,是不是应该模仿绘画成为“布朗派”和“如画派”争论的焦点。

(节选自周博《追求“自然”与“画意”的中西园林》)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在十八世纪的欧洲,园林艺术有两个流派,一个是“布朗派”,一个是“如画派”。

对这两个流派,钱伯斯都持反对的态度。

B.在文中,计成的引文强调造园要遵循绘画的画意;李渔的引文也认可造园要符合山水画的画意,同时强调造园是一种特殊的技艺。

C.钱伯斯认为,以完美来评判,米开朗基罗的人像雕塑,还不如真人蜡像。

因此他主张,园林的景色不应该与一般的自然景色毫无区别。

D.“布朗派”认为,造园与绘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不应将自然风景搬进园林中;而“如画派”则认为,园林应努力再现风景画的画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近代古典园林的比较分析,指出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古典园林主流在审美追求上的不同之处。

B.文章以计成和李渔的相关言论,说明山水画的画意在中国造园艺术中的绝对权威地位,同时也印证了黑格尔的有关说法。

C.文章列举“布朗派”与“如画派”的造园艺术理论,以说明英国造园家们对古典园林的审美追求的不同看法。

D.文章通过对中西园林艺术不同审美追求的比较,论证了能否表现自然与画意是评判园林建造是否完美的标志这一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典园林崇尚格局的错落有致,而西方近代古典园林则追求布局严谨与对称,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西文化存在着差异。

B.西方园林受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虽然也模仿自然、崇尚画意,却有自己理解,这说明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借鉴往往不是全盘照搬的。

C.文中引用计成《园冶·自序》来证实“山水画的画意在中国的造园家那里的确有着绝对的权威”,可见《园冶》是一部被认可的著作。

D.钱伯斯反对西方规则式和布朗式的园林,并认为中国的花园是值得西方人模仿的典范,这说明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成就要高于西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的空间周闻道每当回家,我便有一种踏实的感觉,那感觉牢牢地贴在心口。

家里的门是一种呵护。

记得幼时,妈妈就经常唠叨,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时难。

当时,对这话总是似懂非懂,也就不屑一顾。

现在想来,真是年少不识愁滋味。

没有想到的是,这种踏实感,坚守了几十年的精神依偎,却在偶然之间,被一缕细风轻轻颠覆。

风从窗口吹进,礼貌而轻柔。

风是无意的,不应该对我有敌意,也不会给我带来什么痛苦,只是一种习惯。

想家里既拥有阳光,拥有通风透爽,又拒绝霜露和飞蛾。

有时就忘了,比如今晚。

敞开的窗就像一个黑洞,漏出去的灯光很少,以致没跑多远,就被黑夜吞噬在路途,几乎看不出搏斗和挣扎的痕迹。

风一吹,我就掉过头,顺着那一习凉,把目光聚焦窗口。

不仅发现了窗外的一切,还看到了一种悬空。

树枝轻轻地向我招手,晃动的只是它纤细的指尖。

我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已经悬空在这个城市中。

一幢楼房,撑起双臂,轻轻地把我高高举起。

然后悬空放置,身不由己。

两脚之下,华丽的实木地板,还有地板上的茶几、沙发、电视、浴房、席梦思,都与我一样悬空着。

我的心空荡荡的,仿佛一艘无法泊岸的船,飘忽在浩瀚的海面。

天再蓝,离我太远,托起我的是我唯一的依靠——飘忽不定的水。

随时都有可能倾覆,跌入万丈深渊,我感到迷茫和恐慌。

在这个城市生存了这么多年,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被悬空的,面对黑洞洞的窗口,我找不到答案,孤独的身影,幻化成小孩的柔弱的手。

曾经久久盯着鸟的巢穴发呆。

我家住龙泉山脉之头,房子被许多树和竹簇拥着,空中的鸟儿成了我们的友好邻居。

我曾看见鸟儿构筑鸟巢的情景,那是一对美丽的画眉,也许正是新婚燕尔,总是在林间追逐、嬉戏,好像有无尽的快乐需要它们去缔结。

突然间,雄鸟不见了,雌鸟似乎早就心中有数,并不惊异和寻求。

它守候在一枝竹杈间,安静、深情,像一位盼君归来的新娘。

不一会儿,雄鸟回来了,嘴里衔着一截柔软的草叶。

雌鸟柔情地接过草叶,安放在竹杈间,用嘴和足理了又理。

我这才明白它们是在修房子,心里竟有几分感动。

几天之后,当我再次来到竹林时,一个毛茸茸的鸟巢,已经稳稳地挂在竹杈间。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来到竹林,只见几只幼小的鸟儿从鸟巢里探出身体,张开口,接食大鸟衔回来的虫子。

眼前的情景让我感动万分。

现在,我们修了房,进了城,走过的脚印渐渐被风尘淹没。

猛然回首,才发现我们已经越走越远。

到达古罗马斗兽场,是在秋日的午后。

天空清丽,没有欧洲大陆常见的艳阳高照,也不是川西平原旷日持久的阴沉忧郁,而是一种阴凉的晴。

这古罗马的天,以一种特殊的阴柔之美迎接着我。

曾以为斗兽场如竞技场一般,是一片平坦而开阔的场面。

而呈现在我面前的却只是一片残垣断壁。

规范有序的圆拱形外窗,左右合围,围成一个庞大的椭圆,上下重叠,一层一层,直上云霄。

离椭圆壁很近,贴着残壁往上看,一种沧桑便与淡云连在一起。

到了顶部,圆壁往外翻卷,卷出一溜浅浅的檐。

许多阴阳交错的图案,精湛而优美,镶嵌在高高的檐上。

据说,观看斗兽时,座位从下至上,便是地位的递增。

现在看见的最高处,是斗兽场保存最完好的地方。

事实上,完整保留的不足椭圆的一半。

坍塌是依次递进的,像一只硕大的圆筒,被人用了一把锋利的大刀,斜斜地使劲一劈,留下一个椭圆的斜口。

有位朋友来我家,打来电话,问我住在几层。

我住的并不是最高层,至少还有两层在我之上。

更为重要的是,透过窗口,就是这幢楼房的四周,还有许多楼层层叠叠。

楼外有楼,天外有天。

我弄不清楚在这个城市里,究竟哪幢最高,我自己处于一个什么位置。

因此,即便是白天,天气晴朗,空间很大,我的视野也非常有限。

(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家”开篇,又以“家”结篇,既在结构上形成首尾呼应,又在内容上加以强化,从而突现了文章的主旨。

B.文章以“踏实-悬空-迷惑-回忆—思考-感悟”的心理历程为主线,将多个似乎并不关联的材料片断有机地串联了起来。

C.“仿佛一艘无法泊岸的船,飘忽在浩瀚的海面”这一比喻,反映了“我”被“悬空” 后不踏实与迷惘的心理感受。

D.文章突现了眼前古罗马斗兽场“断壁残垣”的景象,表达“我”对“地位”的思考和“不知自己身处什么位置”的迷茫。

5.联系全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义。

6.文中的“悬空”一词有什么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2021年12月2日,一声令下,深圳的无人驾驶公交车正式上路了!这是中国首次,全球首例在开放的道路上进行无人驾驶。

支撑这次无人驾驶的,叫“阿尔法巴——智能驾驶公交系统”,是由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系统!为什么取名“阿尔法巴”?这是对美国科技“阿尔法狗”的回应。

目前,已实现自动驾驶下的行人、车辆检测、减速避让、紧急停车、障碍物绕行、变道、自动按站停靠等功能,一旦万无一失,就会向所有企业开放。

在中国,几乎所有的科技企业,都在积极推动无人驾驶的最终实现。

百度李彦宏坐着无人驾驶汽车,从北京五环下来之后,就宣布向一汽、东风、奇瑞、长安、长城等开放无人驾驶技术;就在昨天,华为自信地向全世界宣布:5G商用进入倒计时;马云带着阿里云开始为全国各大城市装上智慧大脑,让人工智能去控制交通……这些都是无人驾驶的前兆!(摘编自2017-12-04搜狐网)材料二:(摘编自《中国大数据产业观察网》)材料三:《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显示,截至6月,全球网民总数达38.9亿,普及率为51.7%,其中,中国网民规模达7.51亿,居全球第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