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测试题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后达标检测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后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马克思说过:“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
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
”这是因为实践具有( )A.直接现实性 B.客观物质性 C.能动性D.自觉选择性2.2013年11月8日,嫦娥三号探测器加注暨转场前评审会在西昌召开。
会议要求各单位一定要精心组织、精心实施,确保各项工作稳妥可靠,严格指挥操作,确保万无一失。
这是因为( ) ①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具有能动性的活动③实践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④主观能动性制约着客观规律性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3.2013年11月12日,美国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在对比气候模型和美国1979至2012年间的观测结果后,研究人员发现,气候自然波动(如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虽然可导致降水极端化或者降水向地球两极移动,但在自然情况下两者极少会同时发生。
这体现了(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D.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4.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
该观点蕴含的哲理是(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B.真理具有客观性和绝对性C.实践具有能动性 D.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5.2013年12月3日,美国航天局宣布,天文学家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在太阳系外发现5颗行星,它们的大气层中都有水存在的迹象。
这一重大发现印证了(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实践手段对人类认识器官有延伸性③人的认识活动有反复性④实践手段对实践的主体具有替代性A.①③B.②④ C.①② D.③④6.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这是因为(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A.①②B.①④ C.②④D.③④7.近年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绿色GDP已经深入人心,其目的就是要减少资源消耗,加强资源有效回收利用,发展再生资源。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复习检测题
第六课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复习检测1.一个成功者与一个空谈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成功人士能通过实践把头脑中的观念变成现实的存在。
这表明,实践具有A.直接现实性B.客观物质性C.自觉选择性D.社会历史性2.杜威认为,实践就是人类应对环境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和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相比,没有本质的区别。
杜威的观点否认了实践的A.客观物质性B.主观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D.内在矛盾性3.与“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包含哲理相近的是A.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B.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D.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4.19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
”与这句话在内涵上不一致的名言是A.尽信书,则不如无书B.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D.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5.在农村,人们发现鸡被吃了,总以为是黄鼠狼干的。
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否定了黄鼠狼专门吃鸡的恶名,它是个灭鼠“能手”。
据估计,一只黄鼠狼一年能消灭三四百只老鼠。
由此可知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④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6.实用主义者詹姆士认为“有用就是真理”。
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否认了真理的A.条件性B.具体性C.相对性D.客观性7.从邓小平提出培育“四有”新人、坚持“三个面向”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江泽民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从党的十六大以来对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到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党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不断深化、发展,这说明①真理都是具体的②认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认识到的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④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④8.古诗云:“眼处欣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检测题附答案详析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检测题附答案详析一、选择题1.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A.张某对果树进行整枝修剪B.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C.文艺工作者到革命老区演出D.某同学认真思考数学题2.“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下面对这一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A.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重要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感性认识真实可靠D.一切从实际出发3.我国古代思想家十分重视实践和认识之间的关系。
汉代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说过:“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这句话表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认识对象不会“自言其明”③实践就是每件事都亲力亲为④实践水平越高,人的认识能力就越强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4.由于塑料袋产生的垃圾对地球的污染日益严重,各国都在积极采取对策。
一方面呼吁人们“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另一方面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探索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解决。
这反映了( ) A.实践的发展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B.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课题,促使人们去解决D.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5.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有这样一段论述:“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
”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真理具有客观性D.真理具有反复性6.“多一次经历,就多一件本领。
”这说明( )A.只要实践就能获得知识和本领B.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出真知C.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D.直接经验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7.鲁迅先生说:“假如我们设立一个‘肚子饿了怎么办’的题目,拖出古人来质问罢,倘说‘肚子饿了应该争食吃’,则即使这人是秦桧,我赞成他,倘说‘应该打嘴巴’,那就是岳飞,也必须反对。
如果诸葛亮出来说明,道是‘吃食不过是要发生温热,现在打起嘴巴来,因为摩擦,也有温热发生,所以等于吃饭’,则我们必须撕掉他假科学的面子,先前的品行如何,是不必计算的。
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试题
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最新考纲1.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和谬误。
4.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认识的上升性。
易混易错点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2.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3.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
4.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5.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认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
6.真理中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7.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典型例题【典例1】(2013·广东卷)以前人们认为,材料的强度和韧性这两种属性不可兼得。
但某工程团队利用“电纺”技术,开发出细小的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并通过小喷嘴喷射出去,做成的材料既轻又薄,不仅更坚固,而且更具韧性。
该团队之所以成功,是因为A.深化了理论认识,推动事物质变B.立足于实践探索,改变实践手段C.发挥了意识的目的性,突破条件创造联系D.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典例2】(2013·重庆卷)莫言的文学创作拥有深厚的地域和民间渊源,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融会在一起,从“高密东北乡”的历史与现实中提炼出富有张力的“民间深层经验”。
这表明( )。
A.丰富的想象力对文学创作起决定作用B.文学创作是可以脱离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C.“民间深层经验”体现文学创作的主观性与社会的物质性的统一D.莫言作品中的“高密东北乡”是对其家乡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描述【典例3 】(2016课标Ⅱ,23,4分)《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
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
”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
求索真理的历程
课时强化作业必修4 第2单元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出右边漫画寓意的是()A.万人操弓,共射其一招,招无不中。
(《吕氏春秋》)B.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C.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D.采取一个改变命运的实际行动,比一千个苦恼一万个牢骚都顶用。
(歌德)解析:漫画强调掉入深坑中,哭是无济于事的,必须采取实实在在的行动,体现了实践的重要性,D正确。
A强调的是整体的作用。
B强调的是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C强调的是量变引起质变。
答案:D2.人们一度认为“教育产业化,医疗社会化,住房商品化”的观点正确,但现在看来这一认识也不完全正确,要想解决好居民的住房问题,还应该有一定数量的保障房。
对住房问题认识的转变表明()A.认识具有反复性、上升性B.人们的认识都具有局限性C.实践是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解析:题意强调人们原来对住房问题的认识有误区,现在产生了新的认识,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和上升性,A正确。
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可以获得对某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B错误。
C、D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A3.针对我国城乡消费结构的新变化,2011年我国启动了新的CPI计算权重方案,适当降低了食品权重,提高了居住权重,以求更客观全面地反映消费和物价的变化。
这表明() A.真理具有相对性B.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发展C.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无条件的D.要素间关系的量变一定能促进系统功能的质变解析: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对CPI计算权重方案进行调整,以求更客观全面地反映消费和物价变化,这表明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发展,B正确。
A不符合题意。
具体事物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C错误。
量变并不一定能促进质变,D错误。
答案:B4.2011年8月,为应对飓风“艾琳”,美国政府下令紧急疏散百万居民,但事后美国民众却质疑预测结果。
高二政治求索真理的历程检测题
高二政治求索真理的历程检测题高二政治求索真理的历程检测题班级姓名考号成绩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1.奥地利科学家魏格纳因病住院.一天,他从墙上的世界地图上发现了大西洋的凸凹恰恰相反,愈看愈觉得欧洲.非洲.南北美洲四块大陆可拼凑在一起,特别是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简直象一张可以撕成两半的报纸.他经过继续观察和思考,提出了〝大陆漂移说〞.这一认识过程是A.由直接经验到间接经验的飞跃过程B.由观察现象到主观臆断的过程C.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D.由具体直观到抽象思维的飞跃2.〝有温良为盗者,有貌恭而心慢者,有外廉而内无至诚者〞.这句话告诉人们A.现象与本质是对立的,是无法达到统一的B.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必要性C.真相是对本质的认识,假象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D.事物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现象是多变的100年前的10月24日,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种包装袋既轻便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可马克斯.舒施尼做梦也没有想到,到塑料袋百岁〝诞辰〞纪念日时,它竟然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3.由于塑料袋产生的垃圾对地球的污染日益严重,各国都在积极采取对策.一方面呼吁人们〝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另一方面是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探索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去解决.这反映了A.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课题,促使人们去解决B.认识是在变革社会的实践中发生的C.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D.实践的发展不断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4.为了控制这些〝白色污染〞,美国近半数的州实施了塑料袋〝禁用法〞,印度马哈拉施实行对乱扔.乱用.乱发塑料袋者,最高可判5年监禁,并处10万卢比的罚款,意大利实行〝塑料袋课税法〞.这说明了A.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B.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C.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D.实践活动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而发展5.我国要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我国农村实行上述双层经营体制,改变了以前的生产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A.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B.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C.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D.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两年前,中国水稻(籼稻)基因组〝精细图〞已由我国科学家正式完成.据此回答6.(籼稻)基因组〝精细图〞的完成,是我国科学家主动请缨的结果.这也说明,由科学家提出方向和目标,科技主管部门给予支持,应该成为基础研究的重要组织形式.这充分表明了A.实践的主体.手段.对象都是客观的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的特点C.科学实验决定着社会关系的发展D.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7.基因测序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比较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研究,全面阐述水稻的生产.发育.抗病.抗逆和高产规律,推动遗传育种研究.由此可见A.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B.科学实验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事物规律性的活动C.经过科学实验建立科学理论,能有效指导实践发展D.科学实验能提高改造社会活动的水平,使社会获得全面进步在克隆技术刚刚产生时,人们认为克隆动物与它的供体从形态上一模一样,而最近,美国华裔科学家杨向中教授通过利用成年牛体细胞克隆小牛实验证明,克隆牛在斑纹等一些细节上与它的供体,以及用同一供体的体细胞培育的克隆动物,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据此回答8.在克隆技术刚刚产生时,人们认为克隆动物与它的供体从形态上一模一样,而最近实验证明,克隆牛在一些细节上有所差别,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这说明A.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B.认识是具有无限性的,人们的认识总是在不断扩展.深化和向前推移C.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D.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能更好指导实践9.上题材料还表明A.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科学实验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C.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标准10.马克思说:〝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事实践出发解释观念的东西.〞这是说A.思想观念不能说明实践,实践可说明观念B.思想观念不来自实践,但实践推动认识C.实践是为了验证认识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主观必须符合客观11.人的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以行而求知〞,〝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包含的哲理是A.认识在实践中产生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实践的主体.手段.对象都是客观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12.天空中的虹是人人皆知的现象.你对虹观察得再仔细,顶多不过是多些描述而已,绝不等于发现了虹的本质.虹的本质是阳光射入水滴而形成的光波分解.这说明A. 现象是可以被人们直接感觉到的东西,现象总是表现为本质B. 现象只是表面的东西,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现象的根据才是本质C. 现象是表面的东西,本质是深藏于事物内部的东西,是不能被人们认识的D. 虹的本质本来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但如果观察得太仔细,就会陷入迷惑13.培根曾说过:经验主义哲学家好比蚂蚁,只会盲目搜集材料而不会加工;理性认识者好比蜘蛛,只会从自己肚子里吐丝织网,而不知联系实际,真正的哲学家应当像蜜蜂一样,采集百花然后酿成香甜的蜜.这一观点认为① 经验主义者只停留在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②理性认识者是唯心主义者③ 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一要具备丰富而可靠的感性材料④只有理性认识可靠,而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⑤ 肯定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③④⑤D.③⑤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做到真信. 真懂.真用.真信,就是真正坚定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信仰;真懂,就是完整准确地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正确把握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真用,就是真正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工作.指导实践.据此回答14.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做到真信,这是因为A.一切理论都来源于现实B.科学理论和信仰能够成为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精神动力和支柱C.在一定条件下理论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出发点15.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做到真懂,这是因为A.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C.只有理性认识对实践才有指导作用D.获得正确的理性认识是我们学习的目的16.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做到真用,这主要是因为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二.不定项选择(每小题3分,少选且正确得1分,共27分)17.鲁迅先生说:〝第一次吃螃蟹的人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就不吃了.象这种人我们当极端感谢.〞鲁迅先生的这段话表明了以下的道理A. 认识在实践中产生,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B.实践出真知C.认识不但在实践中产生,也要由实践来检验D.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提倡有献身精神18.〝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下列观点A.实践第一B.实践高于认识C.实际行动与纲领无关D.实际行动是重要的,纲领是无关紧要的19.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占世界人均的l/4,而我国每年污水排放总量为365亿立方米,大部分江河湖泊严重污染.这一状况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的危机.而我国膜技术产业化推进水处理已成功地在海水.苦咸水淡化,纯水.超纯水制备以及工业废水处理方面得到规模化应用.这说明A.实践的需要推动了认识的发展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C.科学实验是最基本的实践活D.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创立,应立足于对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并上升为理论,揭示现代中国经济发展和运行规律,确立基本经济范畴,形成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较为完整的经济学说.材料表明的哲学道理有A.科学理论来源于实践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D.科学理论能正确揭示事物内在的本质和规律2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际上是〝双化〞,是理论和实践的互动,既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为立场.观点.方法来化解中国问题的过程,又是把中国问题的实践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这种〝双化〞的过程体现的哲理是A.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相统一B.真理是具体的C.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D.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过程22.有一则寓言说古时有一个叫朱萍漫的人跟人学习屠龙的技术,学成后,无法施展其才能.这个人错在A.不懂得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B.他的知识还停留在对事物现象的认识上,没有揭示事物本质C.他不明不白不以实践为目的认识是毫无意义的D.他不懂得实践的对象是客观的23.实践与创新都是没有止境的.实践是理论创新的动力,也是理论创新的源泉,偏离了社会实践的需要,理论创新就失去了意义.这表明了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B.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D.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24.面对转基因产品的问世,有人庆幸科学给人带来福音,也有人担心它给人类带来不良影响.日本甚至宣布禁止进口美国的转基因大豆产品.这说明了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人的认识是受主观条件的制约的C.人不可能认识世界D.认识有待于实践的检验《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检测题班级姓名考号成绩三.简答题(每小题9分,共计18分)25.河边上既无船,又无桥,看来只有涉水过河了.甲对乙说:〝不知深浅怎么过,千万不要凭感觉,快快跟我往回走,看看书本再定夺.〞乙对甲说:〝不过怎么知深浅,凭着感觉也保险,书本知识不顶用,拄根竹竿快过河.〞请根据有关哲学知识对甲乙两人的做法做简要的说明.26.材料一:从1878年发现禽流感以来,经过100多年的研究,到1995年人们终于得知它是A型流感,并研制出疫苗,其实验室的保护层率达到100%,随着疫苗的产生,人们防治经验的增加,包括H5N1在内的高致病性禽流感都是可防可治的.材料二:_年,传播迅速的禽流感在包括我国在内的10个亚洲国家和地区接连发生,上千万只鸡病死或被宰杀,有的国家还出现人因感染禽流感而死亡的病例,针对这种疫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并采取了坚决果断的措施加以防治.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对禽流感的认识和控制过程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四.辨析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27.〝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的行动指南,是衡量我们一切思想和工作的准绳.《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检测题参考答案26.答:(1)实践决定认识,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2)涉水过河是一种实践活动.人们对河边状况.水流状况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只能在过河的实践中产生,并随着这一实践活动的不断进行而完善和发展.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所以,乙认为〝不过河怎知深浅,拄根竹竿快过河〞是正确的,甲认为〝不知深浅怎么过河〞是不正确的.(1) 认识特别是正确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正确认识和错误认识.理性认识特别是抓住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真理性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作用.因为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高级.更可靠.更深刻.因此,乙认为〝凭着感觉也保险〞是错误的,甲认为〝千万不要凭着感觉(过河)〞是正确.(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是基础,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还得受实践决定作用的制约.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同时也要重视书本的作用.因此,甲认为〝看看书本再定夺〞是错误的,他实际是把书本知识作为行动的依据或出发点,否认了实践的决定作用,陷入了本本主义.而乙认为〝书本知识不顶用〞,则是否认了学习书本也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27.答:(1)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与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认识具有反复性与无限性.经过100多年的研究,人们终于揭示出禽流感的真相,并研制出新的疫苗,增加了防治的经验.这就表明了实践出真知,实践推动了认识的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人们对真理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②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随着对禽流感研究的推进,认识的深入,在实践中包括H5N1在内的高致病性禽流感都变得可防可治了.28.答:(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新成果,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它对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科学理论,是我们的行动指南,这是正确的.(2)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他标准.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能沟通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并加以比较,通过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所以认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衡量我们一切思想工作的准绳是错误的.。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练习题
③人的意识是促成实践中的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④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的性质就会不同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长期以来,画家笔下的马往往是四蹄齐伸、腾空飞奔。然而,高速相机连拍的照片显示,飞奔时的马蹄是交替着地移动的。但是,当画家画出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时,有人却批评画得不像。这表明在艺术领域 ( )
①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和主观条件的限制 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在实践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④认识只有超越历史条件,才能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12、碱性食物好处不在其碱性而在营养价值,而长期、大量食用碱性食物,是不能很好地获得需要的营养的。每个人都应当根据不同的体质、性别、年龄等因素,调整饮食,合理地搭配选择食物,才能够减少营养缺乏,保持身体健康。上述情况说明( )
(1)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说明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是如何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10分)
【答案】(1)①真理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党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把改革向纵深推进。②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追求真理也是永无止境的过程。全面深化改革回应了改革“为什么改”“往哪儿改”等时代关切,回答着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走好中国道路等一系列重大课题,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①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实践中的新问题②创业者用直接经验检验专家的间接经验
③专家及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④创业者善于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测试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测试一、选择题1.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利弗•威廉姆森接受采访时说:“当我回顾所研究过的课题时,重视实践,我感到十分重要。
”以下对实践认识正确的是()①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②人的所有活动都是实践活动③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④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2.洛克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都源于经验。
他的观点否认了()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3.(2012•四川卷)霍金说:“随着量子力学的发现,我们认识到,由于总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不可能去完全精确地预言事件”,“我们的目的只在于表达一套定律,这些定律能使我们在不确定性原理的极限内预言事件。
”对此,正确的理解是()A.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把握本质和规律B.理性认识能指导人们推动事物的发展C.人们的认识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D.事物的不确定性否定了世界是可知的4.(2012•四川卷)顺应“网络微时代”对“微文化”的需求,某公司设计人员充分发挥智能手机触摸屏的优势,针对当代人内心的童趣及强烈的角色感,成功开发了一款休闲智力游戏,使人们利用零散时间就能顺手玩上几分钟。
目前该游戏的全球下载量超过7亿次,为这家原来仅有12名员工、一度濒临破产的公司在两年间赚进5000万欧元,创造了移动游戏领域的神话。
根据材料,该游戏的成功开发体现了()①认识是适应实践活动需要而产生的②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决定实践水平③认识过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④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2012•浙江卷)从畏惧自然到征服自然,进而认识到要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千百年来人对自然态度的变化告诉我们()①人对自然的认识在曲折中逐步深化②人与自然的矛盾有个逐步展开的过程③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先对立后统一④人类终究无法把握无限的自然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6.(2012•重庆卷)科学理论并非一成不变:一旦有了更好的解释,旧理论就需要修正。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测试题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测试题一、选择题(每空2 分,共70分)1、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
从根本上讲,这是因为()①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②社会实践是变化发展的③客观世界是变化发展的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A.②③B.①③C.①②D.②④2、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下列选项中体现这一观点的有()①近水知鱼性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④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在一定条件下,真理会转化为谬误。
这主要是因为()A.真理是客观的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C.真理中包含着谬误D.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4、实践之所以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主要是因为()A.实践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征 B.认识受主观因素的制约C.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D.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5、唯一两获老舍文学奖的作家宁肯为了写《蒙面之城》,在西藏生活了2年。
他原以为到了西藏肯定能写出不同凡响的作品,但事实却相反。
后经过15年的生活磨砺,才完成了这种超越。
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是()A.认识具有反复性与上升性B.真理都有条件和范围C.人的认识水平是无限的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6、十六世纪末,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
这一事例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7、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的黄旭华,亲自在南海作深潜试验,获得了核潜艇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这说明()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8、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A.一概而论 B.三人成虎 C.百感交集 D.千虑一得9、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主要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10、右图漫画《望而生畏》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客观对象依赖于我们的主观感知B.意识是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意识在特定条件下决定和控制客观事物D.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11、在平面内,若直线a⊥c,直线b⊥c,则a∥b;在空间中,若直线a⊥c,直线b⊥c,则直线a与直线b不一定平行。
《哲学生活》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考试试题
《哲学生活》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1、实践活动多种多样,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的是()A、蜘蛛结网B、“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C、医生治病D、人们认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2.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对“客观的物质性”应这样理解()A.实践是与主观对立的客观事物 B.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都是客观的C.实践是带有强烈目的性的活动 D.实践可以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3.杜威认为,实践就是人类应对环境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和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相比,没有本质的区别。
杜威的观点否认了实践的()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内在矛盾性4.与“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包含哲理相近的是A.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B.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5、“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
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
”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6.“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这一论断强调(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7.过去人们只知道把煤作为燃料,现在则可以通过煤的干馏,从中提取上百种化工产品,用于制作染料、药品、化肥、塑料、合成纤维等,以满足人类的不同需要。
煤的使用价值被不断发现说明()A.客观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B.人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C.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无限的 D.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8.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A.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真理可能转化为谬误,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2016哲学生活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测试卷及答案分析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A.张某对果树进行整枝修剪B.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C.文艺工作者到革命老区演出D.某同学认真思考数学题2.“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下面对这一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A.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重要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感性认识真实可靠D.一切从实际出发3.我国古代思想家十分重视实践和认识之间的关系。
汉代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说过:“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这句话表明()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认识对象不会“自言其明”③实践就是每件事都亲力亲为④实践水平越高,人的认识能力就越强A.①②B.②③ C.①③ D.②④4.由于塑料袋产生的垃圾对地球的污染日益严重,各国都在积极采取对策。
一方面呼吁人们“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另一方面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探索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解决。
这反映了()A.实践的发展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B.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课题,促使人们去解决D.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5.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有这样一段论述:“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
”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真理具有客观性D.真理具有反复性6.“多一次经历,就多一件本领。
”这说明()A.只要实践就能获得知识和本领B.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出真知C.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D.直接经验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7.鲁迅先生说:“假如我们设立一个‘肚子饿了怎么办’的题目,拖出古人来质问罢,倘说‘肚子饿了应该争食吃’,则即使这人是秦桧,我赞成他,倘说‘应该打嘴巴’,那就是岳飞,也必须反对。
如果诸葛亮出来说明,道是‘吃食不过是要发生温热,现在打起嘴巴来,因为摩擦,也有温热发生,所以等于吃饭’,则我们必须撕掉他假科学的面子,先前的品行如何,是不必计算的。
高二政治求索真理的历程检测题.doc
高二政治求索真理的历程检测题班级姓名考号成绩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1、奥地利科学家魏格纳因病住院。
一天,他从墙上的世界地图上发现了大西洋的凸凹恰恰相反,愈看愈觉得欧洲、非洲、南北美洲四块大陆可拼凑在一起,特别是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简直象一张可以撕成两半的报纸。
他经过继续观察和思考,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这一认识过程是A、由直接经验到间接经验的飞跃过程 B、由观察现象到主观臆断的过程C、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D、由具体直观到抽象思维的飞跃2、“有温良为盗者,有貌恭而心慢者,有外廉而内无至诚者”。
这句话告诉人们A、现象与本质是对立的,是无法达到统一的B、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必要性C、真相是对本质的认识,假象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D、事物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现象是多变的100年前的10月24日,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种包装袋既轻便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
可马克斯.舒施尼做梦也没有想到,到塑料袋百岁“诞辰”纪念日时,它竟然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3、由于塑料袋产生的垃圾对地球的污染日益严重,各国都在积极采取对策。
一方面呼吁人们“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另一方面是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探索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去解决。
这反映了A、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课题,促使人们去解决B、认识是在变革社会的实践中发生的C、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D、实践的发展不断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4、为了控制这些“白色污染”,美国近半数的州实施了塑料袋“禁用法”,印度马哈拉施实行对乱扔、乱用、乱发塑料袋者,最高可判5年监禁,并处10万卢比的罚款,意大利实行“塑料袋课税法”。
这说明了A、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B、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C、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D、实践活动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而发展5、我国要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广东省湛江市大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必修四同步练习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选择题1.习近平同志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下列诗句中与此哲学寓意相近的是()A.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B.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C.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D.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答案】D【解析】“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A.不合题意,选项体现了实践是相识发展的动力;B.不合题意,选项体现了前途是光明的,道理是曲折的;C.不合题意,选项体现了发展的观点;D.符合题意,选项体现了实践是相识的重要性.故本题选D2.实践对相识具有确定作用,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①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②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④物极必反,暗极则光⑤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A. ①②⑤B. ①③⑤C. ②③④D. ②③⑤【答案】B【解析】①③⑤符合题意,都是在强调实践是相识的基础,实践对相识的确定作用;②不符合题意,“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一种执着地在既定的道路上坚决不移地追求真理,而为之“不悔”,而为之“憔悴”。
体现的是意识的能动作用;④不符合题意,强调的是冲突的对立统一,冲突双方肯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故答案为B。
3.丹麦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不当心打碎了一个花瓶,他细心地收集起满地的碎片,按重量的数量级分类,由此发觉不同的重量级间表现为统一的倍数关系,于是“碎花瓶理论”产生了,这一发觉对复原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产生了明显效果。
“碎花瓶”理论的启示是①相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②意外和失误是产生才智、取得成功的起点第 1 页③科学理论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具有干脆现实性的品行④发挥主观能动性能促使事情向有利方向转化A. ①②B. ②④C. ①④D. ③④【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实践与相识的关系、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学问,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实力,解答该题可以采纳解除法。
高考政治总复习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课时提升作业求索真理的历程(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利弗·威廉姆森接受采访时说:“当我回顾所研究过的课题时,重视实践,我感到十分重要。
”以下对实践认识正确的是( )①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②人的所有活动都是实践活动③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④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选C。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①④符合题意;②③说法错误。
2.(2014·嘉兴模拟)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您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
”这一回答表明实践具有( )A.社会历史性B.客观物质性C.能动性D.直接现实性【解析】选D。
“知道”仅仅停留在认识领域,而“做到了”却把思想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是实践直接现实性的表现,D符合题意。
A、B、C三项与题意不符,可排除。
【加固训练】(2014·安徽名校联考)网络上一则严重雾霾预示将出现大旱和频繁地震的说法引起种种疑虑。
该观点认为,我国近期大面积、长时间雾霾现象的成因与地球软流层的活动有关,出现大范围雾霾后,地震、干旱等其他灾害可能接踵而至。
对该观点应持的正确态度是( )A.要通过实践的直接现实性证明该说法是否正确B.要坚信意识能借助已知世界准确预测未知世界C.要善于突破表面联系,创造事物间本质的联系D.要发挥意识能动作用自觉改造雾霾发生的规律【解析】选A。
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材料中的观点是对雾霾与干旱和地震关系的认识。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观点是否正确要通过实践来检验,A项观点正确。
B项不符合题意。
C项否定了联系的客观性,D项否定了规律的客观性,均应排除。
3.“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十号飞船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 探索真理的历程测试题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探索真理的历程测试题一.选择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A.张某对果树进行整枝修剪 B.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C.文艺工作者到革命老区演出 D.某同学认真思考数学题2.一千年前,李白作有“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的诗句,表达了不能登月的惆怅。
今天,我们通过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传回的图片清晰地感受到了月亮的倩影,千年梦想变为现实。
这说明: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D.实践具有革命性和科学性3.上述材料体现了下列哲学道理①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③人的认识能力在一定历史时期是无限的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
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
在这个意义上,天气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据此回答4-5题4.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①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②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5.“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成分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6.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重“武装”,忌“包装”。
如果只讲“包装”,不讲“武装”,就失去了意义。
这是因为()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科学发展观是真理性的认识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7.唐代画家戴篙曾作《斗牛图》,因其形象生动逼真,技法炉火纯青,一直被视为珍品。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过关测试:必修四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对实践活动的理解,正确的是()A.实践是人们的一切活动B.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C.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D.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活动解析:从实践的含义可知,选B项。
答案:B2.我国通过制定“十二五”计划来指导今后五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体现了实践是()A.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B.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活动C.客观物质性的活动D.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解析:本题考查实践的含义及其特点。
答案:D3.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寓公真蠢,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不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A.实践的社会历史性B.实践的能动性C.实践的客观性D.实践的主观性解析:实践的社会历史性主要体现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它们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愚公移山之所以没用炸药,不用车运,是因为受当时历史条件的制约。
答案:A4.毛泽东同志指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
”这段话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丰富认识、发展认识C.人们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真理D.人类不是为了实践而认识,而是为认识去实践解析: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C、D三项说法错误。
答案:A5.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质的降落速度与物体重量成正比的说法。
这一事例说明()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B.真理与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解析:伽利略通过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说法,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练习题
求索真理的历程练习题1.在基本粒子研究过程中,预言介子存在的汤川秀树曾被物理学家玻尔反问道:怎么,你难道想说我们这个世界还有别的粒子?”后来,夸克发现者盖尔曼把自己的想法通过电话告知导师时,也遭到导师训斥道:这可是越洋电话,不要把钱花在此类无聊的游戏上好不好?” 材料说明()A.人类认识世界的活动是曲折的B.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C.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受实践水平的制约D.认识应该随着认识对象的变化而发展2.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我国先后向太空发射了55颗卫星,在天地之间搭起了“天罗地网”,构成我国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这一系统可以为地球村村民提供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
我国人网的智能手机里,70%以上都提供了北斗服务,可以说,‘北斗”离我们并不远。
这说明()A.我们周围的任何事物都与我们或多或少地联系着B.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个理想的世界C “北斗”是天地之间搭建起来的人为事物的新联系D.耗费人力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北斗用户的满意度3.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和北京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研制了一种基于石墨烯纤维的高度兼客磁共振成像(MRI)的深部脑刺微(DBS)电极,在帕金森症大鼠模型上, 实现了 DBS下整脑范围内完整深部功能磁共振成像(EMRI)脑激活图谱的扫描,发现YDBS 治疗帕金森症效果与不同脑区激话之间的关联,这一科技成果表明()①真理性认识必须通过科学实验进行检验和证明②认识的深化与发展取决于认识工具的日益完备③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④人能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和利用是律为人类造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一颗种子很难抵御盐碱,但千千万万颗带着感情的种子却能依靠科技的力量,变坑洼盐碱地为平川良田。
中国农业大学师生接力帮助河北曲周从千年盐碱滩变身'米粮川”的故事,犹如一个“看得见的哲理”,谱写出科技为民、科学报国的生动诗篇。
中国农大师生的做法启示我们()①只有在贫穷落后的地方,知识才能显示出它的价值②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③推动科技创新,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④来源于书本的认识,必须在实践中得到检验5.银河系究竟有几条旋臂是天文学领域长期争论而未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
必修四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必修四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单项选择题1.2021年11月18日,国窖1573窖泥和沪州老窖酒曲窖泥和酒曲中的微生物菌群搭载神州十一号,承受了33天的太空考验顺利返回,相关太空实验成果将为酿酒微生物的空间科学研究翻开新篇章。
这说明()①科学实验以获得真理性认识为目的②理论程度的进步推动认识的开展③科学实验是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④理论是事物开展的源泉与动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德国科学家曾在1929年预言外尔费米子的存在,但科学家们始终无法在实验中观测到这种粒子。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团队经过多年努力,利用光源同步辐射光束照射TaAs晶体,使得外尔费米子第一次展如今科学家面前,外尔费米子的发现有望解决当前电子器件小型化和多功能化所面临的能耗问题。
外尔费米子的发现佐证()①科学发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证实人们预言的真实性②人类的认识程度是制约科学技术开展的决定性因素③先进科研设备延伸了人类认识器官,能推动科学开展④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2021年11月3日,中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顺利升空。
在首飞成功的背后,凝聚了研究团队二十年的努力:经历了先后试车114次,发动机曾几秒钟内被烧成废铁等大大小小的失败。
从认识论看,这说明了()A.科学研究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B.真理性的认识随着理论的开展而开展C.科技创新在反复的理论中无限向前开展D.研究员的执着追求是科学开展的直接动力4.2021年10月,“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
此次“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效劳,考核验证空间站运行轨道的交会对接和和载人飞船返回技术。
这说明()①理论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②理论活动制约着人们认识世界的才能和程度③人类认识的反复性决定了真理探究的过程性④理论开展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认识的开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2021年7月27日,网络约车新政正式出台。
生活上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时检测
生活上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时检测1 / 4第六课 课时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从1962年开始,以美国为代表的多个国家前后十多次发射了火星探测器。
1997年美国“火星探路者”号发回火星表面有远古水痕的照片,2002年美国“奥德赛”号发现火星北极区域可能含有大量“冰冻水”。
2008年美国“凤凰”号第一次“触摸和品尝”到火星上的水,这对于 多年来以找水为主要思路的火星探测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
这表明 (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主要标准A. ①②④B. ②③C. ①③④D. ②④2.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经验介绍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问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那是因为你们仅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这表明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 践具有( )A .客观物质性B .主观能动性C .社会历史性D .直接现实性3.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 )①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④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⑤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A .①③⑤B .②③④C .②③⑤D .①②⑤4.为了应对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针对第一代互联网数据包传送格式设计时的局限性,世界互联网 工程组织设计并正式发布了面向下一代互联网的数据包传送格式。
这表明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真理具有客观性绝对性D.认识推动事物发展5.随着观察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X 波段多普勒雷达的出现,今天气象部门能够每隔一小时提 供一份气象预报,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
这表明( )A .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B .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实践C .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D .正确的实践使人们能够获得正确的认识6.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斯多德关于物质的降落速度与 物体重量成正比的说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测试题一、选择题1.2017年5月5日,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喷气式大型客机0919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首飞,标志中华民族百年的“大飞机梦”终于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0919大型客机从2008年7月研制以来,坚持“自主研制、国际合作、国际标准”技术路线,攻克了100多项核心技术、关键技术。
目前,形成了以中国商飞为核心、面向全球的较为完整的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链。
由此可见()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②实践是改造世界的活动③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④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2.2017年10月13日,以色列表示,由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存在“针对以色列的持续偏见”,它将与美国一道退出该组织。
对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表示,“这是联合国大家庭的损失,也是多边主义的损失。
”而以色列常驻联合国代表丹尼·达农则表示,“今天是联合国新的一天,这就是歧视以色列的代价。
”这一事例从一个侧面佐证了()①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具体条件为基本前提的②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了主体的限制③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特定条件和范围④对事物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3.中继卫星被誉为“卫星的卫星”,主要为卫星、飞船等航天器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
我国于2008年开始相继成功发射天链一号01、02、03星,建立起中继卫星系统,2016年天链一号04星又挺进浩瀚苍穹,接替01星,助力我国中继卫星系统更新换代。
在刚刚结束的神舟十一号飞船、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中,中继卫星系统首次实现了航天员与地面同步收看《新闻联播》,画面、语音清晰流畅。
还实现了航天员与地面之间首次双向视频通话,进一步提高了天地通话质量。
这表明()①人类探索世界的活动离不开科学仪器的使用②人类探索世界的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③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④提高航天员与地面的沟通协同质量是天链一号中继卫星系统价值的重要体现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4.有人说“抢呀抢红包抢出一个红红火火的中国年。
”也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和你在一起,你却在抢红包。
”从认识论角度看,对“抢红包”褒贬不一的原因在于()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的影响②真理是客观与主观之间具体的历时的统一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④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5.经过6年努力,我国科学家领衔绘制出的脑网络组图谱,突破了100多年来传统脑图谱绘制思想,比传统的大脑图谱“布罗德曼图谱”精细4至5倍,为实现脑科学和脑疾病研究的源头创新提供基础,更好地认识人类大脑。
材料说明()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需要不断修正真理中的谬误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③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④实践的发展不断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A. ①②B. ①④C. ③④D. ②③6.19世纪,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20世界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原子核该由质子和种子构成。
现在,科学家正在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
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B.彻底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C. 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D. 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7.自从塑料被广泛使用以后,“白色污染”一直困扰着人类。
最近,中美研究人员通过科学实验发现,黄粉虫可以吞食和完全降解塑料,他们还从黄粉虫体内分离出靠聚苯乙烯生存的细菌。
这项研究对治理“白色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由此可见()A.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 科学实验是认识的唯一来源D. 实践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8.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者都告诉我们()①人们的认识受各自所处的环境、地位的影响②人们的追求、境界不同,认识也就必然不同③看问题、办事情要从大处着眼,树立全局意识④只有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才能真正认识事物。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9.有人说,世上本无对错,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不同而已。
我们应该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求同存异。
该观点()①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正确的,因为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②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错误的,因为对同一确定对象的正确认识具有客观性③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因为人的认识受到不同立场、思维能力等条件的限制④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因为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不确定的。
A. ②④B. ①③C. ②③D. ①④10.“人机大战”吸引了世人目光,谷歌人工智能系统AlphaGo在代表最高水平的智力游戏围棋中与人类顶尖选手李世石对决,使曾经独孤求败的围棋高手前三局全负。
有人担心,未来是人控制人工智能,还是人被人工智能控制?对此,你认为正确的看法是()①人工智能形成了对人类意识本质的挑战②人工智能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的同一性③人工智能只能按照人输入的指令行事,没有社会性④人工智能是一种思维模拟,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11.为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的历史,教育部表示,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
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①表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②有利于区分局部抗战与全面抗战阶段的不同特点③体现了对抗战历史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④有利于完整还原我国抗日战争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12.开车在外,就怕停车难。
要是能有一套立体的系统,让原有的停车空间能停更多的车,那将大幅提升停车场的空间利用率。
某高校飞轮式停车机器人项目组发明了一款停车“神器”,不仅解决了停车难的问题,还优化了停车环境。
停车“神器”的发明佐证了()①实践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②实践与认识的结合推动着社会的发展③认识只有服务于实践才彰显其意义④认识有多深刻决定了实践能走多远。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13.党的十九大一致同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①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②认识的无限性决定了真理探索的过程性③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的过程④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14.华君武先生的漫画(如图)《公牛挤奶图》讽刺了一些人()①不理解主观认识对实践的作用有两重性②不明白目标的实现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③不知道真理性认识是人有所作为的根据④不懂得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③④15.我国扶贫工作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通过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第二级阶段国家成立扶贫小组,通过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帮助脱贫;第三阶段,在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基础上,实现精准扶贫。
这突出反映了()A. 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活动B. 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C. 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D. 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唯一途径16.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指出,要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将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以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并覆盖大中小学所有学段、学科及课程。
从“追求真理”上看,教育部将“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基于()①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发展②发展是普遍的,要坚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③要对教材进行辩证否定式的批判与继承,坚持兼收并蓄④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发现并检验和发展真理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17.“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
下列与爱尔兰这句谚语所体现的生活与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是()①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②物必先腐,而后虫生③千里之堤,毁于蚁穴④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A. ③④B. ①④C. ②③D. ①③18.真理是相对的,之所以为“真”都是相对一定的范围,超出这个范围就可能是谬误。
这主要说明真理具有()A. 客观性B. 具体性C. 条件性D. 反复性19.“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这是中国外科医学奠基人裘法祖院士的座右铭。
“做学问要不知足”的原因是()A.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B.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C. 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D.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20.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赏识与惩戒两种教育方式。
但实践中往往对前者不断提及运用,而对后者的正面意义却严重低估,给教育发展留下了缺憾。
这说明()①对事物的认知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②现实客观环境会影响人的思维方式③教育观念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④教育实践方向把握不清,认识滞后。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二、非选择题21.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作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报告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全民守法;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支持人大、政府、法院和检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增强依法执政本领,加快形成覆盖党的领导和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报告强调,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进行艰辛的理论探索,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把这个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作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这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以全新的视野深入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具有根本性、长远性的指导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探索和形成过程。
22.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我国人口形势和人口管理理念发生重大转变,人口政策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有专家指出,这次人口政策的大调整,能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减少未来的社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