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孙悟空的形象塑造看《西游记》对悲剧和喜剧的超越(一)

合集下载

从孙悟空的形象塑造看

从孙悟空的形象塑造看

从孙悟空的形象塑造看《西游记》对悲剧和喜剧的超越【摘要】:正《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继承了魏晋志怪小说擅长写鬼怪和唐传奇小说的传奇笔法的民族传统,并将两者融为一体,形成了艺术形象神、兽、人三结合的艺术特征.这一艺术特征在孙悟空身上得到了最完美、最出色的表现.神的本领、人的思想感情、兽的外形和动作特征在孙悟空形象塑造上结合得如此完美,以致这一形象与传统的悲剧形象或喜剧形象相比有着独创性的意义.在神、兽、人三位一体的结构中,神是中介,它与人、兽构成两极.具体地说,由神的本领和【关键词】:《西游记》孙悟空形象形象塑造悲剧人物喜剧性艺术特征《西游记》作者大圣滑稽动作悲剧形象《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继承了魏晋志怪小说擅长写鬼怪和唐传奇小说的传奇笔法的民族传统,并将两者融为一体,形成了艺术形象神、兽、人三结合的艺术特征。

这一艺术特征在孙悟空身上得到了最完美、最出色的表现。

神的本领、人的思想感情、兽的外形和动作特征在孙悟空形象塑造上【摘要】:提起孙悟空,人们想到的常常是一个乐观的战斗英雄形象。

他的幽默、机智、自信、勇往直前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因此成为最深入人心的一个喜剧形象。

但同时,我们不应该忽视的是,在这个喜剧形象背后却蕴涵着浓厚的悲剧性。

从紧箍儿,从作者对孙悟空的矛盾态度,联系明中叶社会文化背景和作者思想来考察,可以看出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内涵及社会意义。

【正文快照】:《西游记》里最具匠心的描写,莫过于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儿”。

学术界很多学者认为作者对这一意象是持否定态度的,“紧箍儿”也多被认为是佛法无边的象征。

然而结合作品实际来看,其涵义绝非如此简单。

事实上,作者对观音给悟空用“紧箍儿”是肯定的,“紧箍儿”内蕴了孙悟空身上【摘要】:当下关于孙悟空形象的九种成说,多以孙悟空为英雄形象,而似未对其象外之意作进一步的探讨。

不囿于成见而通读《西游记》,会从文学理论角度发现孙悟空英雄形象仅仅是其悲剧性的外壳;从艺术哲学角度可见其悲剧性乃孙悟空形象的本质;从历史角度能够证明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源于晚明社会的“沉暮品格”。

浅论《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塑造

浅论《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塑造

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题目:浅论《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塑造专业:小学教育姓名:2014级康云层次:高起专论文完成时间:2016年6月浅论《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塑造摘要吴承恩的《西游记》中,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是此书艺术魅力的主要源泉,也是中国小说史人物画廊里少数最具光彩最为成功的艺术形象之一。

作为《西游记》中的第一主人公孙悟空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

他有无穷的本领,具有鲜明的爱憎,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

孙悟空的斗争艺术,凝结着古代人民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卓越的智慧,至今对人们仍有着启发和教育意义。

但孙悟空是一个悲喜共存的艺术形象。

从孙悟空奇特怪僻的外貌、轻松幽默的语言动作、对自由生活的热切向往来看,这都是他“喜剧”性的一面。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也正是他的这些特别突出的“喜剧”性因素才一步步导致了他的“悲剧”性因素的出现。

他为了追求自身所需求的自由生活价值而大闹天宫,结果被如来佛祖压于五行山下500年。

山中岁月容易过,世上繁华已百年。

可他为了出山重获自由只有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

在取经途中,他受尽怨气、苦难,最终才得以成正果,落了个“斗战胜佛”的美名。

这个佛界的美名就如一顶大花帽稳稳妥妥地把孙悟空的思想价值属性给安抚的妥妥当当。

这时的他已经失去了本属于自己的一切自然属性。

分析至此,他的“悲剧”性也就自然出壳、不攻自破了。

所以,在他身上“喜剧”性因素和他的“悲剧”性因素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

因此,本文主要从孙悟空形象的主要特征、“喜剧”性和“悲剧”性这三个方面来加以简要分析。

关键词:《西游记》,孙悟空,主要特征,喜剧性,悲剧性目录一、孙悟空形象的主要特征………………………………………………………(一)敢于斗争、藐视一切封建权威的叛逆精神…………………………………(二)具有鲜明的爱憎………………………………………………………………(三)具有超凡的智慧、卓绝的才能、洞察一切的眼力和清醒的头脑…………二、孙悟空形象的喜剧性……………………………………………………………(一)孙悟空的外貌奇特怪僻………………………………………………………(二)孙悟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三)孙悟空的语言、动作轻松幽默,富有喜剧性………………………………三、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一)被压五行山下,理想自由的完全破灭,是他悲剧性的开始………………(二)保护唐僧完成取经大业,最终皈依佛门是其悲剧的进一步深化…………参考文献………………………………………………………………………………浅论《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塑造《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魔小说,是中华民族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书中刻画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一系列人物形象,他们各具特色,形象各异,各个逼真。

浅析《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悲剧英雄形象

浅析《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悲剧英雄形象

题目浅析《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悲剧英雄形象分校教学点是否申请学位否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浅析《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悲剧英雄形象作者:指导教师:2015年10月内容提要:《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的倾力巨著,它是一本充满神话色彩的浪漫主义文学,因它传神的人物塑造,精彩的语言艺术及丰富的故事情节,被尊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书中描绘了一个色彩缤纷、神奇瑰丽的神话世界,塑造了许许多多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其中对孙悟空的形象塑造尤为传神。

对孙悟空的评价,在中国的文学上各抒己见,但是他的英雄形象却是大家公认的。

他是一个追求自由平等,敢于和统治者斗争的英雄。

虽然孙悟空神通广大、本领高强、敢于斗争,但是身单力薄的他永远不可能是庞大的统治阶级的对手,在斗争中造成了他的悲剧命运。

为了获得身体自由,孙悟空不得不接受了统治者的安排,保护唐僧西天取经。

在取经路上,他锄强扶弱、抱打不平、积极乐观、英勇无畏的英雄形象鲜活的展现在大家眼前,但是在历尽千难万险的孙悟空却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一步步沦为了统治者的得力助手,最终被统治者接纳,成为统治者的得力统治工具!这是一个悲剧的过程,但《西游记》全书都彰显着他的英雄事迹,所以他是一个悲剧英雄!关键词:孙悟空追求平等自由敢于斗争英雄形象悲剧英雄浅析《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悲剧英雄形象《西游记》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长篇神话小说,被尊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小说中主要描写了孙悟空不满天庭而大闹天宫以及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路上的各种磨难,最终化险为夷,取得真经的故事。

小说内容庞杂,他融合了佛、道、儒三家思想与内容于一体,让佛、道两家代表仙人登场,又在仙佛世界里融入了现实社会人情世态,又掺加了儒家思想,使得各种文化学派读者喜爱。

小说想象丰富、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其中对孙悟空形象的塑造尤为传神,历来为人称颂,使其成为中国神话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西游记》中描绘出了一个色彩缤纷、神奇瑰丽的神话世界,成功塑造了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孙悟空形象分析论文

孙悟空形象分析论文

孙悟空形象分析《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四大名著之一,无疑是中华民族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而它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对现实的深刻揭露与批判。

不论文章的整体价值,单就其主人公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已经具备了深刻的借鉴和思考价值。

它让我们看见了一个英雄成长的过程,从最初的无知和率性到施善于天下,孙悟空从懵懂的孩童最终成长为天下人都喜欢的英雄。

孙悟空形象有三个主要特征:一他敢于斗争、藐视一切封建权威的叛逆精神。

(一)、天性烂漫的孤儿《西游记》第1回即点出孙悟空的身世,这是一个天生天养天赋异禀的孤儿,只看第1回的题为“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就可以看出端倪。

文中更用详细的文字描写了孙悟空的出生和求学的过程。

文中写到“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月精华,感之既久,遂有通灵之意。

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

因见风,化作石猴。

五官具备,四肢皆全。

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

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

”由此可见孙悟空乃是聚天地灵气孕育而生的一只石猴,自然无父无母,别说没有人教他起码的生活礼仪之道,甚至都没有人教它懂得生活的基本常识,一切都必须靠自己的摸索,自然保持了天性的淘气。

这些先天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他以后的性格率性、反叛、乐观、崇尚自由的特点。

很快的,在随后的文中,作者描绘了他出世后的生活概貌“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天空,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果树;与狼虫为伴,獐鹿为友,猕猴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出世后在山野间为生,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何等闲散何等不知世事,天真烂漫随性之极,也注定了与宗教礼法不合。

之后有诸多事情的发生,就证明了这一点。

如为了不被人控制生死,拒绝接受冥司约束,强令冥司阎君修改生死簿;轻视天国威严,不顾任何所谓天条法规,在天帝面前照样傲然而立,并自称“老孙”;在发觉“弼马温”实为养马小官,上当受骗,一怒之下返回花果山,自封“齐天大圣”;后又接受招安,被分派管理蟠桃园时,更经不住仙桃诱惑,监守自盗。

辩论《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结局是喜剧还是悲剧的一辩稿

辩论《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结局是喜剧还是悲剧的一辩稿

一辩稿3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

今天我们讨论的辩题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结局是喜剧还是悲剧。

开始进行辩论之前,我们必须明确一点,今天我们所讨论的辩题是立足于《西游记》这本书的大背景下进行讨论的,所有学者对这部小说的理解和评论都不是我们今天所讨论的范围,否则这个辩题就将失去意义。

我方的观点是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结局是喜剧。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两个重要的概念:喜剧和悲剧。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喜剧是戏剧的一种类型,大众一般解作为笑剧或笑片,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从而引人对丑的、滑稽的予以嘲笑,对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

悲剧是以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不可调和的冲突及悲惨结局为基本特点,展现与非常态命运的抗争,同时也比喻不幸的遭遇。

从传统意义上我们简单地理解为喜剧是好的、圆满的结局;悲剧是不好的、令人遗憾的结局。

因此,我们讨论此辩题的意义在于在《西游记》中对于孙悟空个体来讲,他是否获得自己所追求,自己内心所想要的东西。

我们的判断标准是:孙悟空在取经过程中是否得到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实现自我成长。

下面我将从以下三方面论述我方观点:第一、从个人社会化的角度来看,孙悟空取经的过程是他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

孙悟空虽是一只猴子,但他有思想、有追求。

他想让自己和人一样,让自己融入人的世界,变成社会人,所以他去学人穿衣、学人礼、学人话。

经历了从不曾熟悉的世界的种种到在如来的指引和自己的努力下,实现自己的价值,找到自己的位置,成功地由一个石头里蹦出来的猴子融入社会,完成了社会化的过程,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个过程,恐怕孙悟空还是那个无法无天,成天和猴子们混在一起,只知个人快活享乐的泼猴罢了,不能不说人的一生在无知和空虚里度过是一种悲剧啊。

第二、孙悟空实现了自身的个人价值。

孙悟空最终被封为了斗战胜佛,在大乘佛教中,佛代表着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是精神的自由和解放。

西游记读后感悲剧与喜剧的交织与转变

西游记读后感悲剧与喜剧的交织与转变

西游记读后感悲剧与喜剧的交织与转变《西游记》读后感:悲喜交织的戏剧转变《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经典之作,它以独特的方式展示了一个充满冒险与奇幻的故事世界,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悲喜交织的情感。

随着故事的展开,悲剧与喜剧在小说中交织出精彩的变化,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与享受。

在《西游记》中,喜剧元素贯穿始终。

孙悟空的机智和调皮捣蛋的性格使他成为全书最受欢迎的角色之一。

他的形象给故事增添了一抹活泼与幽默,让读者不禁为之一笑。

而其他角色如猪八戒、沙悟净等也都展现了各自的喜剧特点,给整个故事注入了生动活泼的气息。

这些喜剧元素与故事主线的结合,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沉浸在戏剧冲突中,又能轻松地品味其中的幽默与乐趣。

然而,《西游记》并非只有喜剧,其中也渗透着悲剧的元素。

作为一部成长之旅的故事,主人公孙悟空和他的同伴们都经历了各种挫折和磨难。

其中最令人痛心的莫过于唐僧的屡次遭受妖魔鬼怪的袭击和困扰,直到最后一刻取得真经的归还。

这种悲剧元素的注入,让读者在欢笑之余也能感受到故事背后的沉重和痛苦。

与喜剧和悲剧的交织相伴而生的是角色的转变。

在故事的开始,唐僧作为正直善良的代表,一心向善,充满希望地启程求取真经。

而孙悟空则是个有着反叛性格的石猴,以惊人的智慧和神通为他们解决了许多麻烦。

然而,随着旅途的深入,唐僧逐渐看透了人间百态的虚假和欺骗,对人性的幻想也逐渐破灭。

而孙悟空则在更多的考验中逐渐明白了他的责任和使命,最终成为为保护唐僧取经而舍弃自己的真正英雄。

这种角色的变化让人深思,也令故事更加感人。

在阅读《西游记》后,我深深被故事中的悲喜交织所触动。

小说中运用了喜剧元素调剂悲剧,让读者在感受悲情的同时也能找到希望与欢笑。

悲喜的交织与角色的转变更添了故事的魅力,让我们能够思考人性与命运的关系。

就像人生中的苦难与快乐交织一样,故事中的喜剧与悲剧也并非完全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烘托出更为鲜活的情感。

总之,《西游记》作为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它不仅仅是一场冒险之旅,更是一次对人性的深入思考。

《西游记》中的喜剧元素与人物塑造

《西游记》中的喜剧元素与人物塑造

《西游记》中的喜剧元素与人物塑造引言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著名的《西游记》被公认为一部结构严谨、内容丰富、风格独特的杰作。

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不仅以其丰富的神话故事吸引了无数读者,还因其独特的喜剧元素而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西游记》中的喜剧元素贯穿始终,不仅让读者笑中带泪,更深刻地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形象。

本文将探讨《西游记》中的喜剧元素以及其对人物塑造的影响。

一、猴王孙悟空:喜剧之神1. 活泼机智的猴子个性《西游记》的主角孙悟空是一个极具幽默感和聪明才智的角色。

他的喜剧本领主要体现在他的个性和行为中。

比如,他经常用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给读者带来了无尽的乐趣。

例如,在他第一次遇到唐僧师徒时,他用特殊的口音和儿歌般的词语来描绘自己是如何从山巅这个鬼窟窿中蹦出来的。

这种活泼的机智使孙悟空成为了《西游记》中最受欢迎的角色之一。

2. 给人物塑造带来的影响孙悟空的喜剧形象为《西游记》中的其他人物塑造了平衡的对比。

他作为一个具有神通广大的猴子,常常通过搞笑行为和言语来解决问题。

与他相比,其他人物更加庄重、严肃。

这种对比使得其他人物在孙悟空的喜剧对立下更加突出,更具个性。

例如,唐僧的谨慎和慎重使他成为一个严肃而值得尊敬的人物,而猪八戒的愚蠢和贪吃使他成为一个可笑但又可爱的角色。

二、猪八戒:滑稽而憨厚1. 笨拙懒散的形象猪八戒是《西游记》中的另一个喜剧形象,他以他的愚蠢、贪吃和懒散而闻名。

他经常因为自己的愚蠢和贪婪而引发笑声。

例如,在与唐僧师徒一起行走时,他常常为了一点食物而分心,或者因为自己的懒散而没能完成任务。

这些滑稽的行为使猪八戒成为整个故事中的喜剧角色。

2. 喜剧与悲剧的转变尽管猪八戒是一个滑稽和憨厚的角色,但他的形象在《西游记》中也表现出喜剧与悲剧的转变。

在他与其他人物一起历经许多困难和试炼的过程中,他逐渐展现出了坚强和勇敢的一面。

例如,在他对抗魔王红孩儿的战斗中,他表现出了不畏艰难和迎接挑战的英雄气概。

西游记读后感对抗困难与自我超越的奇幻之旅

西游记读后感对抗困难与自我超越的奇幻之旅

西游记读后感对抗困难与自我超越的奇幻之旅西游记读后感:对抗困难与自我超越的奇幻之旅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是一部富有哲理和想象力的奇幻小说。

讲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唐僧四位主角与各种妖魔鬼怪展开的一系列惊险艰苦的旅程。

这部小说融合了人物塑造、故事情节、幽默讽刺和哲理思考等元素,引发了我对抗困难与自我超越主题的深思。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作为一个具有超凡能力的猢狲,拥有强大的力量和智慧。

然而,他在学习道家的修行之后却显得狂傲自大,这使得天庭对他产生了威胁。

为了降服孙悟空,天庭派出了如来佛祖来对抗他。

尽管孙悟空经历了一番困难和战斗,但最终他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在修炼过程中,他学会了谦卑和忍耐,并最终达到了自我超越的境界。

这一变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经历困难后所带来的成长。

与此同时,唐僧作为《西游记》的主角之一,身负取经任务,一路上也经历了无数的考验和困难。

他的坚定和毅力使他能够克服种种艰险,不畏劳累,毫不动摇地向前。

唐僧的心灵之旅也是一次对自我的超越。

他不仅需要面对恶势力的威胁,还需要保持内心的善良和慈悲,这是他实现佛法真谛的关键。

通过与妖魔鬼怪的斗争,唐僧逐渐明白了修行之道,学会了宽容与智慧。

此外,《西游记》还通过猪八戒和沙和尚的形象,向我们展示了自我超越的过程。

猪八戒是一个贪吃和懒散的形象,他经常违背唐僧的命令,导致一系列的麻烦。

然而,猪八戒也有强烈的求变欲望,他愿意为了自己的修行付出努力。

通过不断的反思和自我调整,猪八戒逐渐变得聪明、勇敢、善良,并最终完成了自己的超越。

沙和尚则是一个形象稳健、沉默寡言的角色。

他的超越主要体现在他对自己黑暗过去的纠正和对唐僧的忠诚。

沙和尚曾经是一个恶徒,但是通过与唐僧的旅行,他逐渐理解了正义和善良的重要性,并努力超越自己的过去,成为了一个真正的正派和朋友。

综上所述,读完《西游记》之后,我深刻认识到对抗困难与自我超越这一主题。

主人公们在他们的旅程中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通过不断地励志与奋斗,他们得以实现自我的超越。

西游记中的喜剧元素与讽刺意味

西游记中的喜剧元素与讽刺意味

西游记中的喜剧元素与讽刺意味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作为一部史诗般的小说,西游记不仅以其丰富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哲理吸引着读者,同时也以其喜剧元素和讽刺意味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本文将从喜剧元素和讽刺意味两个方面来分析西游记的魅力。

首先,西游记中的喜剧元素是其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

喜剧是一种通过夸张、幽默和荒诞来引发观众笑声的艺术形式,而西游记正是通过这种形式来表现其中的喜剧元素。

其中最明显的例子是孙悟空这个角色。

孙悟空是一个形象鲜明的猴子,他的个性活泼、机智,常常以幽默的方式解决问题。

例如,在取得如意金箍棒后,他试图将其装入自己的耳朵中,结果却无法装进去,这一幕不仅展示了孙悟空的力大无穷,同时也给人带来了欢乐的笑声。

此外,西游记中的人物关系也常常带有喜剧色彩。

例如,唐僧师徒四人的相处之道常常引发出令人捧腹大笑的情节。

他们之间的互动充满了荒诞和幽默,如孙悟空的恶作剧、猪八戒的贪吃和懒惰,以及沙僧的沉默寡言等等。

这些人物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一系列令人捧腹的喜剧情节,使整个故事充满了欢乐和娱乐性。

其次,西游记中的讽刺意味也是其独特之处。

讽刺是一种通过嘲笑、讥讽和批评来揭示社会问题和人性弱点的文学手法,而西游记正是通过讽刺来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性弱点。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对官僚主义的讽刺。

在小说中,唐僧师徒四人为了取得真经,必须经过重重考验,其中包括与各种妖魔鬼怪战斗,同时还要应对各种官员的阻挠。

这些官员常常以繁文缛节和官僚作风为借口,给唐僧师徒制造了许多困难和麻烦。

通过这些情节,作者反映了官僚主义对于人们追求真理和正义的阻碍,揭示了社会中的不公和腐败现象。

此外,西游记中还对人性弱点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例如,猪八戒的贪吃和懒惰、沙僧的冷漠和无动于衷,以及孙悟空的傲慢和自负等等。

这些角色的弱点和缺陷使他们在面对困难和考验时显得愚蠢和可笑,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局限性。

通过这种讽刺,作者向读者传达了一种深刻的哲理,即人性的弱点和缺陷是人们追求真理和正义的障碍,只有克服这些弱点,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和进步。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塑造及其对故事情节的推动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塑造及其对故事情节的推动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塑造及其对故事情节的推动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其丰富的想象力、精湛的笔触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广受赞誉。

而其中的主要角色之一,孙悟空,作为一个形象鲜明的猴子,不仅在故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推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孙悟空是一位拥有异于常人力量和智慧的猴子,他的形象塑造展现了作者对于勇敢、聪明和善良的理解。

首先,孙悟空的勇猛无畏让读者们刮目相看。

在他遇到困难和危险的时候,他毫不退缩,勇敢地面对挑战。

例如,他不畏艰险地前往西天取经,骁勇善战地与妖魔鬼怪们进行激烈的战斗。

这种无畏精神激励了其他角色,也鼓舞了读者们的勇气和决心。

孙悟空不仅勇猛,他还聪明且机智。

他天生聪明,学习能力异常强大,并且善于策划。

比如,在孙悟空的带领下,他和其他队员们能够找到并解决各种难题,完成前往西天的艰巨任务。

他的机智在故事中起到了推动剧情的关键作用,常常能帮助队友们化险为夷,从危难中解救出他们。

这样的智慧形象塑造,使得孙悟空成为了故事中最受欢迎的角色之一。

除了勇猛和聪明外,孙悟空也被赋予了善良的品质。

尽管他有时候会任性、顽皮,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正义和公平的坚持。

他不会姑息邪恶和不义,总是站在正义一方。

在故事中,他帮助无辜的人们,保护弱者,代表了正直和善良的力量。

这种善良的形象让读者们产生共情,也反映了作者的价值观。

孙悟空作为西游记的主要角色之一,他的形象塑造不仅独特且生动,而且对故事情节的推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的形象塑造不仅吸引了读者们的注意力,而且为整个故事提供了动力。

他的英勇使得他能够领导三藏和其他队员们平安地前往西天取经,完成神仙的使命。

他聪明的头脑也使他能够在遭遇各种困难和敌人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他的善良鼓励了其他角色,激发了他们内心中善良的一面。

总之,孙悟空在西游记中的形象塑造以及他对故事情节的推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的勇猛、聪明和善良的特质使他成为了众多读者和观众的心目中的英雄。

西游记中的喜剧与悲剧

西游记中的喜剧与悲剧

西游记中的喜剧与悲剧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四大名著之一,以其独特的故事情节和精彩的人物形象而闻名于世。

作为一部古代神话小说,它既有严肃庄重的情节展开,也有诙谐幽默的喜剧元素。

在整个故事中,可以看到喜剧与悲剧两种情绪交织在一起,给读者带来了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

首先,西游记的喜剧元素贯穿全书的主线故事。

故事讲述了师徒四人(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共同踏上取经之路,历经千辛万苦。

他们的旅程中充满了各种笑料和滑稽的情节,给读者带来了欢乐与轻松的阅读体验。

以孙悟空为例,他机智聪明、灵巧敏捷,常常以一些搞笑的手段戏弄妖怪,使得情节更加活泼有趣。

例如,他会变成一只小虫钻到对方的肚子里,搞得妖怪十分狼狈。

这样的喜剧元素赋予了作品更多的娱乐性和幽默感。

然而,西游记中也有许多悲剧的情节。

故事中的主人公们虽然身怀神通,但他们在取经的路上也经历了许多艰辛和磨难。

他们遭遇了各种妖魔鬼怪的袭击,不断面临生死考验。

而唐僧作为四人中最为柔弱的一员,常常遭受伤害。

悲剧情节在这些磨难中得以体现,给读者带来了情感上的冲击。

尤其是在唐僧与孙悟空分别,以及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下的情节中,悲剧的氛围达到了高潮,读者也不禁为他们的遭遇流下了眼泪。

除了喜剧和悲剧,西游记中还呈现了一些中性的情节,即既不属于喜剧也不属于悲剧。

这些情节在整个故事中起到平衡和转折的作用。

例如,师徒四人与妖怪斗智斗勇的情节既不是纯粹的喜剧,也不是纯粹的悲剧,而是通过精彩的描写和精彩的对话,展现了人与妖之间的智慧和力量的较量。

这样的情节使得故事更加立体和丰富,给读者带来全方位的阅读体验。

综上所述,西游记中的喜剧与悲剧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喜剧元素使得故事更加活泼有趣、丰富多彩,给读者带来欢乐和轻松;而悲剧情节则让读者更加投入,感受到主人公们的磨难和坚持,产生共鸣。

这种交织在一起的情感体验使得西游记成为了一部经典之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无论是喜剧还是悲剧,它们都是故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读者在欢笑和泪水中感受到人性、情感和成长的力量。

西游记中的喜剧元素与荒诞情节分析

西游记中的喜剧元素与荒诞情节分析

西游记中的喜剧元素与荒诞情节分析《西游记》中的喜剧元素与荒诞情节分析《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风格吸引了无数读者的追捧。

在这部作品中,喜剧元素和荒诞情节贯穿始终,为整个故事增添了趣味性和魅力。

本文将从喜剧元素和荒诞情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西游记》中这些元素的运用和作用。

首先,我们来看喜剧元素在《西游记》中的体现。

在整部作品中,笑料层出不穷,让读者忍俊不禁。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孙悟空这个角色。

孙悟空机智聪慧,却又爱捉弄别人,经常给师父唐僧添麻烦,令人啼笑皆非。

比如在取经路上,孙悟空常常变成各种形象,耍花招,逗乐队友,让整个故事充满了欢乐气氛。

此外,猪八戒和沙和尚这两个角色也为故事增添了不少笑料。

猪八戒贪吃好色,沙和尚呆笨老实,二人之间的对话和争执不仅揭示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更为读者带来了无尽的乐趣。

除了角色之间的互动,故事情节中的喜剧元素也是丰富多彩。

比如孙悟空与牛魔王的对决,不仅展现了孙悟空的英勇和机智,更是一场充满娱乐性的战斗。

在这场战斗中,孙悟空变化多端,化身为各种形象,使得牛魔王束手无策,场面异常滑稽。

另外,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也是一段经典的喜剧情节,不仅展现了孙悟空的智慧和勇气,更为读者提供了大量笑料。

除了喜剧元素,荒诞情节也是《西游记》的一大特色。

在取经路上,唐僧一行人经历了种种奇幻的事情,令人匪夷所思。

其中最为经典的荒诞情节莫过于与妖精的斗智斗勇。

通过这些斗智斗勇的情节,作者反映了社会风气的黑暗和无奈,同时也展现了唐僧一行人的坚韧和智慧。

比如孙悟空与猪八戒三打白骨精,唐僧与蜘蛛精的对决等,都是典型的荒诞情节,为整个故事注入了一种奇幻色彩。

总的来说,《西游记》中的喜剧元素和荒诞情节为整个故事增加了趣味性和可读性,使得这部作品成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喜剧元素和荒诞情节的深入分析,读者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更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幽默。

分析西游记中的喜剧与戏剧元素

分析西游记中的喜剧与戏剧元素

分析西游记中的喜剧与戏剧元素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其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寓意而闻名于世。

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我将从喜剧与戏剧元素的角度对西游记进行分析。

首先,西游记中的喜剧元素十分丰富。

喜剧是一种以幽默和滑稽为主要手法的文学形式,它可以通过夸张、对比、误会和笑话等手法来引发观众的笑声。

在西游记中,喜剧元素主要表现在角色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上。

首先,孙悟空作为西游记中最具喜剧色彩的角色之一,给整个故事注入了活力和幽默。

孙悟空的形象特点是机智灵活、机敏聪明、狡诈机变,他常常以一种滑稽可笑的方式解决问题。

例如,在第七回中,孙悟空与红孩儿打赌,结果被红孩儿骗得晕头转向,这一情节展示了孙悟空的天真和易受骗的一面,引发了读者的笑声。

其次,西游记中的情节安排也充满了喜剧元素。

作者以一系列令人捧腹大笑的情节展示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例如,在第三十一回中,唐僧和孙悟空为了争夺宝贝而争吵不休,最终闹得天昏地暗,这一情节通过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展现了两人之间的搞笑矛盾。

此外,西游记中的戏剧元素也十分丰富。

戏剧是一种通过演员表演和舞台表现来传达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艺术形式,它可以通过对话、动作和表情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首先,西游记中的对话是戏剧元素的重要表现形式。

对话可以通过人物之间的交流来展示他们的性格和情感。

例如,在第五回中,唐僧与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之间的对话,展示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唐僧谦虚谨慎,孙悟空机智聪明,猪八戒贪吃懒惰,沙僧沉默深沉,这些对话通过角色的言辞和语气展示了他们的性格特点,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

其次,西游记中的动作和表情也是戏剧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角色的动作和表情,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例如,在第九回中,唐僧与妖精的斗争中,唐僧的表情紧张而坚定,展示了他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决心。

这种通过动作和表情来展示角色情感的方式,使读者更加身临其境,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

浅析《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悲剧形象

浅析《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悲剧形象

目录一、本性与现实的冲突决定了孙悟空命运的悲剧性 (2)(一)孙悟空的本性 (2)(二)早期与现实抗争的胜利 (2)(三)为追求地位平等而进行的斗争彻底失败,孙悟空的命运悲剧由此开始………………………………………‥3二、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是悲剧的高潮 (4)三、孙悟空是一个“悲剧英雄”………………………………‥6(一)蔑视天庭皇权和等级制度,具有反抗精神………‥‥6 (二)积极乐观、勇敢无畏、不怕困难、敢于斗争………‥7 (三)至情至性,忌恶如仇…………………………………‥7 参考文献…………………………………………………………‥8浅析《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悲剧形象赵海霞2009年6月摘要:追求自由、平等的本性导致了孙悟空同天庭皇权的斗争,但孙悟空的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

为求得身体自由,孙悟空屈辱地接受了天庭皇权的安排——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尽磨难的孙悟空彻底为天庭皇权异化,最终被天庭皇权接纳,成为天庭皇权的得力统治工具!这是一个悲剧的过程!但这不能否定孙悟空是一个英雄,他是一个悲剧英雄!关键词:孙悟空悲剧斗争英雄《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历来为人称颂,使其成为中国神话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力令人无不为之惊叹!《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其形象的塑造亦最为成功。

《西游记》中孙悟空神通广大、足智多谋、视皇权为无物、勇于造反、积极乐观、至情至性,反映了人类本性的自由,亦因此而成为许多人理想的象征和寄托,因而人们习惯于把《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看做一个喜剧形象,然而,我认为孙悟空在《西游记》一书中是一个更深层次上的悲剧形象,为什么说孙悟空是一个悲剧形象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原因:一、本性与现实的冲突决定了孙悟空命运的悲剧性(一)、孙悟空的本性孙悟空“灵根孕源流出”,乃“天产石猴”,孕育出孙悟空的花果山是未受任何污染、束缚、绝对自由的大自然,孙悟空系大自然之子,其自由平等的观念是与生俱来的,追求平等亦是本性使然,这在孙悟空早期的生活历程中有很好的印证。

《西游记》中隐藏的悲剧意蕴 西游记的背景资料

《西游记》中隐藏的悲剧意蕴 西游记的背景资料

《《西游记》中隐藏的悲剧意蕴西游记的背景资料》摘要:而影响广泛的“游戏说”,更是批判了牵强附会的“微言大义”式的研究,认为“此书实则出于游戏”,“全书以诙谐滑稽为宗旨”,第一回中,被尊为“美猴王”的石猴与群猴一起“喜宴”时“忽然忧恼,堕下泪来”,石猴伤悼:“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注天人之内,《西游记》的故事是完满的,人物的最终归宿也是理想的,然而这种回报是否恰恰是对人类高贵价值的嘲弄,这种疑问本身或许也是《西游记》悲剧意蕴的一种隐匿展现《西游记》作为一部充满故事性与趣味性的神魔小说,其中的喜剧意蕴已被人们反复提及。

然而在从《西游记》文本本身展现的种种矛盾和线索中,我们也许可以发现其并不仅仅是一部戏谑之作,在喜剧的背后或许隐藏着深刻的悲剧性。

本文即试从主角英雄孙悟空,神魔世界的构架和取经故事几方面探寻这种悲剧性的存在。

作为一部神魔小说,《西游记》的故事性、趣味性无疑为人们所熟知。

其中人、兽结合的滑稽,插科打诨的谐趣乃至大团圆式结局的完满,无不将整部小说指向喜剧的范畴。

而影响广泛的“游戏说”,更是批判了牵强附会的“微言大义”式的研究,认为“此书实则出于游戏”,“全书以诙谐滑稽为宗旨”。

且不说作者明确的主观创作意愿到底为何,从《西游记》文本本身展现的种种矛盾和线索中,我们也许可以发现其并不仅仅是一部戏谑之作,在喜剧的背后或许隐藏着深刻的悲剧性,通过文本所构建的虚拟世界折射出现实人生的复杂性。

《西游记》中刻画了各种性格鲜明,独具特色的形象,其中最突出的主人公却非孙悟空莫属。

整部《西游记》的悲剧色彩,很大程度上也是通过孙悟空得以展现的。

作为人、兽、神的结合,孙悟空身上一方面有着集人性和“猴性”于一身所带来的滑稽感,喜剧感,而另一方面却因人与神的结合而显示出一种悲剧性。

前者的外在形式表现与后者的内在意蕴深含本身的反差就形成了这种悲剧的隐喻,嬉笑背后巨大的失落与无奈。

论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

论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

论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分析天理与人欲关系、生命的升华与超越的困境与以“造物主的良民”[1]为生命追求的终极目标的生命之路来说明孙悟空的形象的悲剧性特征,并试图从这种悲剧性中追寻人类生存与超越的启示。

【注:本文指导教师:胡菡】【关键词】天理人欲升华造物主的良民孙悟空综合反映明代社会许多方面的名著《西游记》,在现代化的背景下越来越显示其超越时空的重要价值。

而其中的人物形象也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但是他们的形象背后却有着更为精彩的精神价值,本文就着重分析孙悟空的悲剧性。

孙悟空形象不仅本身有着许多十分灿烂的地方,而且其背后也有着无穷的精神意蕴,即他是心的象征等等,通过他来宣扬当时流行的心学。

至于他的形象上的特点,李安纲总结得好:“他火眼金睛,善识妖魔;本领高强,无往不胜;忠心耿耿,匡正伏恶;疾恶如仇,却又幽默诙谐;高尚无私,却又潇洒老到;历经险恶,而赤子之心不变。

从特殊意义上说,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的积淀,象征着人类征服自我、得大自在的崇高理想;从普通意义上说,他正是你我众生的良心的化身,也因此使我们感到亲切,有时甚至就同我们合而为一。

” [2]无论是谁的概括,很明显的是孙悟空身上始终高扬着一种极其强烈的正面价值和精神,但是这种价值与精神背后还蕴藏着极其复杂的悲剧性,即他的最初的所有理想在后来都被自己所改变,这些不仅仅与那个时代的思想潮流有关,而且还与人类的思想与行为体系有关,下面笔者试图从三个方面揭示之。

一天理与人欲的冲突与融合“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著名言论,他的“天理”包含了形而上与形而下两个层面,即指自然之理、万物常理、事物本来规律以及人的伦理、道理、情理等。

朱熹虽然极其强调二者的对立,但也认为合乎生命本意的“人欲”就在“天理”之内,他说:“大而天地万物,小而起居饮食,皆太极阴阳之理也。

”[3]“天理本多,人欲便也是天理里面做出来。

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

”[4]“朱子以为人人具一太极,物物具一太极。

西游记喜剧与悲剧的交织

西游记喜剧与悲剧的交织

西游记喜剧与悲剧的交织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名著之一,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作为一部长篇小说,它以其独特的喜剧与悲剧元素的交织而闻名。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体现在小说人物塑造、情节发展以及文学风格上,使得西游记成为一部丰富多彩又深具思想内涵的作品。

喜剧元素是西游记的一个重要特点。

小说以齐天大圣孙悟空为主角,表现了他机智聪明、机灵活泼的一面。

孙悟空不仅是一个善于斗智斗勇的猴子,还表现出与其他人物互动时的滑稽可笑之处。

例如,在与沙僧和猪八戒一起旅行的过程中,他们经历了许多有趣的事件。

他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妖怪和神仙,而孙悟空总是能够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问题。

这些喜剧元素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到愉快和轻松。

然而,与喜剧相对应的是悲剧元素。

虽然西游记以喜剧为主调,但其中也有许多悲剧因素。

其中最突出的是唐僧作为主角所承受的苦难和磨难。

他是为了取得真经而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人物,但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和危险。

唐僧一路上经历了风雨、妖怪、陷阱等种种困难,每一次都处于生死边缘。

即使在最严重的困难中,他不屈不挠,具有伟大的毅力和坚强的品质,但这些苦难使得读者不能免俗地感到悲伤和同情。

西游记的喜剧和悲剧元素的巧妙融合,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也让读者在欢笑与泪水之间体验到了丰富的情感。

在小说中,除了主线人物外,还有众多次要人物的喜剧与悲剧的情感交织。

例如,猪八戒是一位搞笑的角色,他的形象常常被用来制造喜剧效果。

他的滑稽举止和幼稚的性格给整个故事增添了许多欢乐。

然而,他也面临着在取经过程中的种种困扰,例如被妖怪追杀和与师傅的争执,这为故事增添了悲剧色彩。

这种喜剧和悲剧的并存使得故事情节更加丰富多样。

在故事的叙述和描写上,西游记也体现出一种平衡的文学风格。

作者以明快通畅的语言表达情节,展现出喜剧元素的活力与悲剧元素的庄重。

在描写喜剧部分时,作者使用夸张的比喻和幽默的对白,带给读者欢乐的体验。

而在描写悲剧部分时,作者则用较为庄重且含蓄的语言,营造出凄凉和哀伤的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孙悟空的形象塑造看《西游记》对悲剧和喜剧的超越(一)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继承了魏晋志怪小说擅长写鬼怪和唐传奇小说的传奇笔法的民族传统,并将两者融为一体,形成了艺术形象神、兽、人三结合的艺术特征。

这一艺术特征在孙悟空身上得到了最完美、最出色的表现。

神的本领、人的思想感情、兽的外形和动作特征在孙悟空形象塑造上结合得如此完美,以致这一形象与传统的悲剧形象或喜剧形象相比有着独创性的意义。

在神、兽、人三位一体的结构中,神是中介,它与人、兽构成两极。

具体地说,由神的本领和人的思想感情构成了悟空作为悲剧英雄的一极;由神的本领和兽的外形及其滑稽动作构成了悟空作为喜剧英雄的一极。

前者是内在的、本质的;后者是外在的、形式的。

但我们一般往往仅注意到后者,对前者则大都忽略,其实《西游记》是超越了悲剧和喜剧模式来塑造孙悟空形象的。

一、“神人”结合建构了悲剧性的孙悟空
《西游记》中孙悟空作为悲剧英雄的形象是通过“神──人”结构来建构的。

哭是从神到人的纽带,是神式英雄人性的最生动体现。

持有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又有着七十二般变化的孙悟空自然是一个英雄,一个神式的英雄。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神式的英雄,在一本100回的《西游记》中,却哭了25次,比书中其他任何人物都哭得厉害。

取经之前,孙悟空有两次哭:第一次是第一回中与群猴喜宴之间,因虑及无常而堕泪;第二次是第二回中,师父菩提因他炫耀本领于众人,逐他归乡,他满眼堕泪。

对这两次哭,我们不必深究,毕竟这时的悟
空还涉世未深。

但有一点不能否认,孙悟空一开始就会哭,《西游记》作者一开始就写了他人性的一面。

西天取经路上,悟空一路行来,其哭更是接连不断;在海浪翻滚、潮声涛涛、一望无际的大海之上,一朵云花托着的是身形瘦小、凄凄惨惨腮边泪坠的齐天大圣;“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的是当年畅快淋漓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回顾仙山两泪垂,对山凄惨更伤悲”的是齐天大圣;平顶山遭逢魔障,屈身于须弥山根之下,叹“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丧人”,珠泪如雨的是齐天大圣;压龙洞二门外,仵着脸,脱脱哭将起来的是齐天大圣;想起取经苦恼,只为受辱于人,泪出痛肠,放声大哭的是齐天大圣;被火云洞圣婴大王劈脸一口烟燎得眼花雀乱,忍不住泪落如雨,投身于涧水,险几丧身,复又活转,止不住泪滴腮边的是当年搅乱蟠桃盛会的齐天大圣;败于独角兕大王,赤手空拳来坐于金山后,扑棱棱两眼滴泪的是“官封齐天意未宁”的大圣;在小雷音,与妖魔一战,跳在九霄,舍了性命,按下祥光,落于东山顶,咬牙恨怪物,滴泪想唐僧,仰面朝天望,悲嗟忽失声的是齐天大圣;孤单一人立于西山坡上,怅望悲啼的是齐天大圣;被黄花观道士所追赶,力软筋麻,浑身疼痛,止不住眼中流泪,失声叫苦的是齐天大圣;“愧上天宫,羞临海藏!怕问菩萨之原由,愁见如来之玉像”,对功曹滴泪是齐天大圣;遇着烧纸钱妇人点头嗟叹“正是流泪眼逢流泪眼,断肠人遇断肠人”的是齐天大圣;狮驼岭狮驼洞困于魔瓶,担心弄作个残疾之人,忍不住吊泪的是齐天大圣;灵山山上,跪地捶胸的是当年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陷空山上,
不见唐僧只见半截儿缰绳,止不住眼中流泪,放声大哭的是齐天大圣;隐雾山妖魔一个分瓣梅花计劈心里捞了唐僧,大叫“天天天”,止不住腮边泪滴的是齐天大圣。

一个曾畅快淋漓闹龙宫、闹冥府、闹天宫、搅乱蟠桃盛会,十万天兵无敌手的英雄,却几次三番,屡陷困境,以至黯然泪下,甚至放声痛哭,岂不撼人心魄,让人感其凄凉茫然?然而诸如此类的哭,由于大家一开始便把孙悟空作为一个喜剧英雄来接受,所以总是有意无意地忽略。

作为一个英雄,非到真心痛处,决不会哭。

历来的英雄,有愁只是借酒消愁,其出真言是在酒后。

悟空的哭是英雄人物史上的一个例外。

因为悟空作为一个僧人,不可能老是醉酒消愁,而这哭正是代了醉酒,深深道出了其忧愁悲愤的心境。

细读书中哭的情节,我们不难发现,哭的实质是好“名”。

在孙悟空一生的战斗过程中,他宣扬追求的只是“名”:使一切妖邪闻大圣之名而惊魂丧魄;要保持对诸天神祗的威慑,使普天神将看见他,一个个弯背躬身。

要“名”,可以说是孙悟空形象的心理脉搏。

孙悟空虽名封齐天,而在他人安排的取经路上却三番五次遭受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魔障。

西天取经的目的是为了求得正果,要求得正果的强烈意识和获取正果中遭受的挫折形成了矛盾冲突,这种冲突为悟空这个具有人性的神性英雄的哭提供了可能性。

哭时忆起所历艰辛,感受现时凄凉,语层深处念念不忘的是:他被压前轰轰烈烈的闹天宫和所封的“齐天大圣”之名。

本以为出了五行山能再显一番身手,却只是赎罪
似的虚假释放。

现实与愿望的强烈反差导致了悟空的哭。

在取经过程中,悟空几次深思,十分明了导致自己不幸的原因。

《西游记》三十三回,悟空的哭言:“这正是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丧人。

”《西游记》四十一回,悟空哭言:“一心指望成正果,今日安知痛受伤!”《西游记》七十五回,悟空哭言:“想是我昔日名高,故有今朝之难。

”这些都是哭时真言。

如果当初他不嫌弼马温官职小,不去计较有无赴蟠桃会资格,他怎会落入如来手掌?以至金箍加顶,派往西天取经,历尽艰辛,几丧性命,悲到深处,又怎能不放声大哭?《西游记》九十九回,师徒四人遭了第八十一难后,孙悟空的一番言语,更是流露了这种心态,带有很大的总结性:“行者气呼呼地道:‘师父,你不知就里,我等保护你取获此经,乃是夺天地造化之功,可以与乾坤并久,日月同明,寿享长春,法身不朽,此所以为天地不容,鬼神所忌,欲来暗夺耳。

……’三藏、八戒、沙僧方才醒悟,各谢不尽。

”为有“名”高,必遭此大难:天地不容,鬼神所忌,欲来暗夺,水湿真经。

之所以悟空先明白这个道理,因为一路行来,悟空苦思的正是这个问题。

好“名”是人的社会性的集中体现。

孙悟空的好“名”为何带有一种悲剧色彩呢?这是因为悟空的好“名”超过了他的能力。

雅斯贝尔斯说:“每当意识超越了能力,悲剧便会发生,特别是对主要欲念的意识超过了满足它的能力的时候,……悲剧可以说是产生在意识超越了能力的空虚地带。

在那里,人们可以体验到自己已是毫无能力取得成功,并经受着
由此而来的痛苦。

”孙悟空一心求“名”,“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但他对“名”的强烈意识却超过了他要名的能力。

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这是孙悟空要的“名”决定的。

他所宣扬、追求的“名”是威慑诸天神衹,使一切妖邪惊魂丧胆的天真无邪的救世英雄的共名。

孙悟空虽然漂洋过海学了一身本领,然而他身为一个下界仙石所生的无名之辈,在天上有玉帝诸神的统治、地下有阎王老子握命的环境里,是找不到施展才能的天地的。

于是他在求名的道路上便连遭冷遇,受尽挫折。

弼马温之辱,齐天大圣之有名无实,所有的这一切都让他羞恼万分。

自以为身怀绝技而心高志远,一心想建大功,于是有了一场轰轰烈烈、畅快淋漓的闹天宫,最后的结果是被如来压在五行山脚下。

这一压就是五百年,这五百年可是饥餐铁丸,渴饮铜汁的五百年。

石匣中的大圣;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萝,鬓边少发多青草,颔下无须有绿莎。

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指头粗,手掌厚,尘垢余多。

悟空这么一个爱自由的精灵被折磨成这副非神、非人、非兽的鬼相,不能不说是悲剧,悟空在天庭的悲剧。

这中间深深透出了《百年孤独》似的魔幻凄凉感。

在人间亦如此,很少有妖邪买他“齐天大圣”的帐。

他们很难把面前的这么个“身躯鄙猥、面容羸瘦、不满四尺”的孙悟空与传闻中的齐天大圣挂起钩来。

在一阵激战后,他们也往往能用自己的宝贝胜过这一齐天大圣。

悟空不得不经受着由此而来的莫大痛苦,而哭便成了这前前后后一切悲愤心情的发泄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