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纲人教版)第三章第2节物质的量浓度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第二节物质的量浓度

一、选择题(10×5′=5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 mol/L的NaCl溶液是指此溶液中含有1 mol NaCl

B.从1 L 0.5 mol/L的NaCl溶液中取出100 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变为0.1 mol/L

C.25℃时,1 mol Cl2的体积约为22.4 L

D.1 mol/L的Ca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

解析:A项,NaCl溶液的体积不确定,其溶质的物质的量不能计算;B项,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取出少量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不变;C项,标准状况下,1 mol Cl2的体积约为22.4 L,25℃时,1 mol Cl2的体积应大于22.4 L;D项,1 mol CaCl2能电离出2 mol Cl-,因此c(Cl-)=2×1 mol/L=2 mol/L.

答案:D

2.将15 mL 2 mol/L Na2CO3溶液逐渐滴加入到40 mL 0.5 mol/L MCl n盐溶液中,恰好将溶液中的M n+离子完全沉淀为碳酸盐,则MCl n中n值是() A.4 B.3 C.2 D.1

解析:2

3

CO 所带的电荷数与M n+所带的电荷数应相等,据此建立计算关系

15

1 000L×

2 mol/L×2=40

1 000L×0.5 mol/L×n,解得n=3.

答案:B

3.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配制5%食盐溶液时,将称量的食盐放入烧杯中加适量的水搅拌溶解

B.硫酸铜结晶水的含量测定时,需用小火缓慢加热,防止晶体飞溅

C.测定未知NaOH溶液浓度时,酸式滴定管需用标准酸液润洗2~3次

D.配制0.1 mol/L的H2SO4溶液时,将量取的浓H2SO4放入容量瓶中加水稀释

解析:容量瓶是用来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不能用来长期盛放

试剂,也不能用来溶解固体、稀释液体或盛装热的溶液,稀释浓H2SO4时会放出大量的热.

答案:D

4.(2010·汕头市摸底)一定量某物质的溶液,其质量分数为0.2A,当加入等体积的水稀

释后,其质量分数小于0.1A ,则该溶液的密度 ( )

A .大于水的密度

B .小于水的密度

C .等于水的密度

D .无法确定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等体积的水的质量大于该溶液的质量,故该溶液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答案:B

5.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大的操作是 ( )

A.在用蒸馏水洗涤烧杯时,洗液未全部注入容量瓶中

B.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到刻度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D.用来配制溶液的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进行干燥处理

解析:因为c (B)=n (B)/V ,若错误操作使n (B)增大,V 减小,则c (B)偏大;若错误操作使n (B)减小,V 增大,则c (B)偏小.A 操作使n (B)减小;B 操作使V 增大;C 操作使V 减小;D 操作对n (B)和V 均无影响,故A 、B 操作使c (B)减小,C 操作使c (B)增大,D 操作无影响.

答案:C

6.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其pH =1,c (Al 3+

)=0.4 mol/L ,c (24SO -)=0.8 mol/L ,则c (K +

)为 ( )

A.0.15 mol/L

B.0.2 mol/L

C.0.3 mol/L

D.0.4 mol/L

解析:由pH =1可知c (H +)=0.1 mol/L ,根据混合溶液中正负电荷数相等,可得

c (H +)+3c (Al 3+)+c (K +)=2c (24SO -),c (K +)=2c (24SO -)-c (H +)-3c (Al 3+)= 2×0.8 mol/L -0.1 mol/L -3×0.4 mol/L =0.3 mol/L.

答案:C

7.已知NH 3和HCl 都是能用来做喷泉实验的气体,若在同温同压下用等体积烧瓶各收集满NH 3和HCl 气体,实验完毕后两个烧瓶中溶液的关系是 ( )

A.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

B.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同

C.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同

D.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相同

解析:假设在标准状况下,烧瓶的容积为22.4 L ,所以NH 3和HCl 的体积也均为22.4

L,物质的量均为1 mol,实验完毕后两个烧瓶中均充满溶液,溶液体积为22.4 L,溶

质的物质的量均为1 mol,所以实验完毕后两个烧瓶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 mol 22.4 L

=0.045 mol/L;溶液的体积相同,密度不同,溶液的质量不同;溶质的物质的量相同,摩尔质量不同,溶质质量不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

答案:A

8.(2009·浙江高考)已知单位体积的稀溶液中,非挥发性溶质的分子或离子数越多,该溶液的沸点就越高.则下列溶液沸点最高的是() A.0.01 mol/L的蔗糖溶液 B.0.01 mol/L的CaCl2溶液

C.0.02 mol/L的NaCl溶液

D.0.02 mol/L的CH3COOH溶液

解析:根据题意,1 L溶液中,沸点高低取决于非挥发性溶质的分子或离子的数目.D项,CH3COOH易挥发而排除;A项,蔗糖是非电解质,溶液中只有0.01N A的蔗糖分子;B 项,共有0.03N A的离子;C项,共有0.04N A的离子,故答案为C.

答案:C

9.(2010·衡水期中考试)标准状况下,某同学向

100 mL H2S饱和溶液中通入SO2,所得溶液

pH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ab段反应是:SO2+2H2S===3S↓+2H2O

B.亚硫酸是比氢硫酸更弱的酸

C.原H2S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5 mol/L

D.b点对应的溶液导电性最强

解析:b点时,溶液pH=7.说明H2S与SO2恰好完全反应:2H2S+SO2===3S↓+H2O,因此b点对应溶液的导电性最弱;H2SO3为中强酸,而氢硫酸为弱酸;b点时

n(SO2)=

0.112 L

22.4 L/mol=0.005 mol,所以n(H2S)=2×0.005 mol=0.01 mol,原H2S溶

液中c(H2S)=0.01 mol

0.1 L=0.1 mol/L.

答案:A

10.(2010·徐州模拟)t℃时120 g某KNO3溶液若蒸发去17.5 g水并恢复到t℃,析出2.5 g

KNO3;若原溶液蒸发去27.5 g水并恢复到t℃时,则析出5 g KNO3,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t℃时KNO3的溶解度为25 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