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导学案精编
【文档】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套导学案(20份)人教课标版3

【教案】学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 1课时)课前预习教案一、预习目标:认识原子构造和原子表示方法。
二、预习内容:⑴原子是由居于_____________的带__________的__________和______带________的______组成的。
⑵原子核是由带____________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组成的。
⑶原子符号“Z A x”中,Z表示_____________,A表示____________,核内中子数用______表示。
(4)写出1-20号原子构造表示图课内研究教案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2、掌握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周期性变化。
能力目标:提升学生们归纳整理的能力。
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总结,学会归纳,领会构造决定性质的理念。
学习要点难点:要点: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周期性变化。
难点:知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二、学习过程:研究一: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各电子层最多容纳_______个电子;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出____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出_____个);3)次外层电子数不超出______个电子;(4)核外电子老是尽先排布在能量 ____ 的电子层,而后由里向外,挨次排布在能量逐渐_____的电子层。
分组议论:1、写出1至20号元素的原子构造表示图.2、总结1至18号原子构造的特别性。
(1)原子中无中子的原子:(2)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3)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4)最外层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5)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6)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7)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8)氩原子电子层构造相同的阳离子是:与氩原子电子层构造同样的阴离子是:分子:阳离子:阴离子:研究二、元素的原子构造和主要化合价及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Ⅰ)半径议论:(1)第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半径变化规律是什么?第三周期呢?为何? 比较O2-与O半径大小?Ca2+与Ca原子半径大小?比较O2-与Na+半径大小?总结:简单微粒半径的比较方法 :(Ⅱ)化合价价电子——1、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非金属最高正价+|负化合价|=______(注:副族和第VⅢ族化合价较复杂)族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主要化合价气态氢化物的通式最高价氧化物的通式三、反省总结:四、当堂检测1、原子序数从11挨次增添到A.电子层数渐渐增加17,以下递变关系中,错误的选项是B ..原子半径渐渐增大()C.最高正化合价数值渐渐增大D.从Si到Cl,最低负化合价从-4到-12、以下各组元素中按微粒半径递加次序摆列的是()A、LiNaK2+2+Mg2+2++-、NOF B、BaCa、Ca KCl3、以下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是()A、LiB、F C、NaD、Cl4、按原子半径增大的次序摆列的一组是)A、Be、N、FB、Mg、Si、CC、Na、Mg、Ca、Cl、S、P5、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这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Y Y 326、A、B两种原子,A原子M层比B原子M层少3个电子,B原子L层电子数恰巧是A原子L层的两倍,则A元素是()7、元生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要素是)A.元素原子半径大小呈周期性变化B.元素原子量挨次递加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8、aX n-和bY m+两种简单离子,其电子层构造同样,以下关系式或化学式正确()A、a–n=b+mB、a+m=b–nC、氧化物为YOD、氢化物为HX或XHm n n9、已知元素X能形成H2X和XO化合物,则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某元素气态氢化物的分子式为H2R,该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10、原子序数为34的元素位于周期,族,属于类单质;原子序数为56的元素位于周期,族,属于类单质。
高中化学必修2导学案(1)

高中化学必修2导学案(1)不忘初心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一、学习目标:1.知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知道周期与族的概念,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认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的关系。
二、学习重、难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表示方法三、学习过程(预习教材P4~P5,找出疑惑之处)一、元素周期表(一)原子序数1.定义: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2.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原子序数===(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规则①将相同的元素,按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周期。
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周期序数=②把相同的元素,按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称为。
....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主族用A表示;副族用B表示;第Ⅷ族是三个纵行;零族即稀有气体元素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主族序数=③族的别称:ⅠA称为元素ⅦA称为元素零族称为元素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短周期(第周期)周期:个(共个横行)长周期(第周期)周期表主族个:ⅠA-ⅦA族:个(共个纵行)副族个:IB-ⅦB第Ⅷ族个(3个纵行)族1个(稀有气体元素)知识点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活动1、已知碳、镁和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说出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1-不忘初心活动2、画出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说出硫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迁移应用1.有短周期元素A、B、C,其中A、B同周期,B、C同主族,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核电荷数之和为31,则A、B、C为A.C、N、SiB.N、P、OC.N、O、SD.C、Si、S知识点二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推断活动3、说出每一周期所具有的元素种类数目,并说出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
周期序数元素种类稀有气体原子序数第一周期二2种He2Ne三Ar四Kr五Xe六Rn七———活动4、元素X、Y为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则它们的原子序数可能相差多少?知识拓展:零族定位法确定元素的位置1.明确各周期零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周期原子序数一2二10三18四36五54六86七1182.比大小定周期比较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与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大小,找出与其相邻近的两种0族元素,那么该元素就和序数大的0族元素处于同一周期。
【高中化学导学案】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导学案(习题附参考答案)(可编辑)

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导学案习题附参考答案目录期表 1期表 2期表 3期律(1)期律(2)期律(3)与热能与电能(1)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与电能(2)发展中的化学电源应速率与限度(1)应速率与限度(2)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1的有机化合物甲烷(2)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1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2两种常见的有机物(1)乙醇两种常见的有机物(2)乙酸养物质(1)养物质(2)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1)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2)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1【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预备知识】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周期称为长周期,第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类别周期序数起止元素包括元素种数核外电子层数短周期 1 H―He 2 Li―Ne3 Na―Ar 长周期4 K―Kr 5Rb―Xe 6 Cs―Rn 不完全周期7 Fr―112号[归纳与整理]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19世纪中叶,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A.提出原子学说 B.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C.提出分子学说 D.发现氧气2.已知元素的原子序数,可以推断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离子所带电荷数A.B.C.D.3.由长周期元素和短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是0族主族副族第族A.B.C.D.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已知原子的核电荷数,可以推知该原子的周期序数B.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该原子的周期序数,前20号元素中,阳离子的电子层数等于对应原子的周期序数减去1,阴离子的电子层数等于对应原子的周期序数C.知道原子的周期序数,就能确定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D.知道原子的周期序数,还不能确定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5.有 a、b、c、d四种主族元素,已知a、b的阳离子和c、d 的阴离子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阳离子所带正电荷a b;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c>d,则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关系是A.a>b>c>d B.b>a>d>cC.c>b>a>d D.b>a>c>d6.短周期元素A、B、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B、C两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A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B、C两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是A元素原子序数的4倍,A、B、C 三元素应分别为A.C、Al、P B.O、P、ClC.N、Si、S D.F、S、Ar7.下列各表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表中数字为原子序数,其中M的原子序数为37的是8.已知元素周期表中前七周期的元素种数如下所示第七周期填满,元素种类为32 :周期序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元素种类数 2 8 818 18 32 32 分析元素周期序数和元素种类数的关系,然后预测第八周期最多可能含有的元素种数为A.18 B.32 C.50 D.64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9.在下列各元素组中,除一种元素外,其余元素可以按某种共性归属一类。
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导学案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1)【学习目标】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与周期、族等概念。
2.了解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学习重点】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元素周期表的结构【预备知识】一、原子序数1.定义: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2.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原子序数===【基础知识】(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周期①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②周期的分类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周期称为长周期,第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课堂练习1]请大家根据元素周期表,完成下表容。
[思考与交流]如果不完全周期排满后,应为几种元素?[归纳与整理]2、族:元素周期表共有个纵行,除了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族。
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①族的分类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个纵行共分为个族,其中个主族,个副族,一个族,一个族。
a、主族:由元素和元素共同构成的族,用A表示: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b、副族:完全由元素构成的族,用B表示:ⅠB、ⅡB、ⅢB、ⅣB、ⅤB、ⅥB、ⅦBc、第Ⅷ族:三个纵行d、零族:第纵行,即稀有气体元素②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③族的别称ⅠA称为元素ⅡA称为元素ⅣA称为元素ⅤA称为元素ⅥA称为元素ⅦA称为元素零族称为元素[归纳小结]:(一)、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1、。
2、。
3、。
(二)、周期表的结构,包括周期的结构:。
族的结构:。
[课堂练习2]请描述出Na、C、Al、S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课堂练习3]某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ⅦA 族它是___元素。
P相邻的同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是【过关检测】1.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A.提出原子学说B.提出分子学说C.发现元素周期律D.提出电离学说2.在短周期元素中,原子最外电子层只有1个或2个电子的元素是()A.金属元素B.稀有气体元素C.非金属元素D.无法确定为哪一类元3.有人认为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ⅠA族的氢元素,也可以放在ⅦA族,下列物质能支持这种观点的是()A.HF B.H3O+C.NaH D.H2O24.某一周期Ⅱ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则同周期的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A.只有x+1 B.可能是x+8C.可能是x+2 D.可能是x+1或x+11或x+25 5.短周期元素X 和 Y 可以形成 XY4型化合物, 若 X 的原子序数为 m , Y 的原子序数为 n , 则 m 和n 的相互关系为()A.m – 13 = nB.n + 5 = mC.m + 8 = nD.n – 11 = m6.下列各表中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所表示的元素与它们在周期表中位置相符的一组是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碱金属开始,最后以稀有气体结束B.同一周期中(除第一周期外),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核的电子数都是从1个逐渐增加到8个C.第二、三周期上下相邻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差8个D.第七周期只有23种元素8.某元素X,它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X在周期表中位于A.第二周期B.第三周期C.ⅣA族D.ⅥA族9.有短周期元素A、B、C,其中A、B同周期,B、C同主族,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核电荷数之和为31,则A、B、C为()A.C、N、SiB.N、P、OC.N、O、SD.C、Si、S10.已知a为ⅡA族元素,b为ⅢA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分别为m和n,且a、b为同一周期元素,下列关系错误的是()A.n=m+1B.n=m+11C.n=m+25D.n=m+1011、元素周期表中前七周期的元素种数如下:周期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元素种2 8 8 18 18 32 32数请分析周期数与元素种数的关系,然后预言第八周期最多可能含有的元素种数为()A.18B.32C.50D.6412、元素周期表中,除去第一、第二周期元素以外,其原子的次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元素分布在()A.第三周期所有元素B.零族C.ⅠA、ⅡA族D.所有主族13、第三周期第IVA族的元素原子序数是:Na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相邻的同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是:短周期元素中,族序数=周期序数的元素有:族序数等于周期序数2倍的元素有:周期序数=族序数2倍的有:16、短周期元素X、Y、Z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右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X元素形成单质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2)写出Y元素形成的单质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3)写出单质Z与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高二化学导学案

高二化学导学案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二年级的化学课程,以“导学案”形式进行。
教学任务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深入理解化学知识,掌握化学基本技能,培养科学思维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涵盖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实验技能、化学与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教学对象为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化学概念、理论、实验操作等,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
在此基础上,通过导学案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化学素养,为高考及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的兴趣、特长和需求,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如摩尔概念、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平衡等;(2)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进行物质组成分析、化学计算等;(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能独立完成实验并正确处理实验数据;(4)了解化学与生活、生产、环保等方面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2)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3)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演绎等科学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2)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在生活、社会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培养学生严谨、细致、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面对问题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信心;(4)通过化学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精品导学案

目录第一章物质结构 (1)第一节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 (1)第一节第2课时碱金属元素 (3)第一节第3课时卤族元素物理性质 (4)第一节第4课时卤族元素化学性质 (6)第一节第5课时核素 (8)第二节第6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以及递变性(1) (10)第二节第7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以及递变性(2) (12)第三节第8课时离子键与共价键 (14)第三节第9课时电子式 (15)第三节第10课时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17)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19)第1课时热能 (19)第2课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21)第3课时化学能与电能 (23)第4课时生活中的化学电池 (25)第5课时化学反应的速率 (26)第6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 (28)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30)第1课时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30)第2课时烷烃 (32)第3课时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 (34)第4课时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 (36)第5课时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 (38)第6课时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 (40)第7课时基本营养物质——糖类 (42)第8课时基本营养物质——油脂,蛋白质 (44)第9课时基本营养物质—糖类,油脂,蛋白质的作用 (45)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46)第1课时开发利用金属矿物 (47)第2课时开发利用海水资源 (48)第3课时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50)第4课时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51)第一章物质结构第一节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考点要求】1、知道周期、族等概念。
2、了解周期序数、主族族序数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目标】1、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1)制作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依据(2)将元素按照由小到大依次排列。
(3)将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
2、什么叫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与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有何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高二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全部复习导学案

第01讲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分散系【考纲要求】1、 了解物质分类方法及其基本应用;根据物质组成和性质对物质分类;2、 了解分散系和胶体。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A1【问题探究】B例:①Na ②Cl 2 ③FeCl 3溶液 ④硫酸 ⑤碳酸钙 ⑥氧化钙 ⑦NaOH ⑧醋酸 ⑨CH 3COONH 4 ⑩甲醇对以上物质按组成分:(1)混合物__________,(2)纯净物__________,(3)单质_________,(4)化合物__________,(5)氧化物__________,(6)有机物________,(7)盐___________。
【自主学习】A2.化学反应及其分类(1)化学反应可分为 、 、 和 四种基本类型.(2)根据有无离子参加可以把化学反应分为 和 两种反应类型.(3)根据有无电子转移可以把化学反应分为 和 两种反应类型.(4)根据化合物能否电离把化合物分为 和 两种化合物类型.二、分散系1.分散系的概念:化学上把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分散系。
2.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 的分散系,叫做胶体。
强调:划分溶液、胶体、悬浊液或乳浊液的依据是分散质的大小。
3.各分散系的比较:……特征外观均一,透明均一,透明不均一,不透明稳定性稳定稳定不稳定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能否透过半透膜能不能不能胶体的性质由分散质大小所决定,胶体分散质大小是区别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
(1)、丁达尔现象现象:一束光线照射到胶体上,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解释:光的散射造成,与分散质粒子大小有关,只有胶粒才对光产生散射,光亮的通路实际上是由一个个发亮的胶粒组成。
应用:区别溶液与胶体。
5、胶体的应用1、改善金属、固体非金属、高分子材料的的机械性能、光学性能;2、医疗应用;3、土壤化学应用;4、日常生活中应用(净水原理)【练习达标】C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冰水混合物B.爆鸣气C.天然气D.纯净无污染的空气2.(09淮安模拟卷)下列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3.(09江苏学业测试)当光束通过豆浆时,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表明豆浆是( ) A.胶体B.溶液C.悬浊液D.乳浊液4.(09江苏学业水平测试统考卷)下列物质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 A.O3B.H2O C.K2SO4D.C2H5OH5.Na2CO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A.Na2CO3是碱B.Na2CO3是盐 C.Na2CO3是钠盐D.Na2CO3是碳酸盐6.下列分散系不具有丁达尔效应的是( ) A.肥皂水B.氢氧化铁胶体C.I2的CCl4溶液D.蛋白质溶液7.(09南师附中模拟卷)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SO2使品红溶液褪色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D.漂白粉使某些染料褪色8.对于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CO2+H2O=H2CO3化合反应B.Fe2O3+3CO2Fe+3CO2置换反应C.Cu(OH)2CuO+H2O分解反应D.NaCI+AgNO3=AgCl↓+NaNO3复分解反应9.同种类型的物质往往具有某些相同的性质。
高二化学选修4导学案

目录包科领导:师小芳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编制:洪小静审核:尚鹏菊) (1)第1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1)1-1-1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导学案 (1)1-1-2 化学反应与能量导学案 (4)第2节燃烧热能量 (6)1-2 燃烧热能源导学案 (6)第3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8)1-3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导学案 (8)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编制:王莹普审核:闫占娇) (10)第1节化学反应速率 (10)2-1 化学反应速率导学案 (10)第2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4)2-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导学案 (14)第3节化学平衡 (19)2-3-1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导学案(第1课时) (19)2-3-1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导学案(第2课时) (21)2-3-2 化学平衡图像导学案 (25)2-3-3 化学平衡常数导学案 (29)2-3-4 等效平衡导学案 (33)2-3-5 化学平衡的计算导学案 (37)第4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39)2-4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导学案 (39)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编制:尚鹏菊审核:洪小静) (43)第1节弱电解质的的电离 (43)第2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46)3-2-1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导学案(第1课时) (46)3-2-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导学案(第2课时) (48)3-2-3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导学案(第3课时) (51)第3节盐类的水解 (53)3-3-1 盐类的水解导学案(第1课时) (53)3-3-2 盐类的水解导学案(第2课时) (56)3-3-3 盐类的水解导学案(第3课时) (59)第4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63)3-4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导学案 (63)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编制:闫占娇审核:王莹普) (65)第1节原电池 (65)4-1原电池导学案 (65)第2节化学电源 (67)4-2化学电源导学案 (67)第3节电解池 (70)4-3-1 电解池导学案 (70)4-3-2电解原理的应用导学案 (73)第4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和防护 (76)4-4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导学案 (76)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1-1-1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学习目标】1. 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高二化学导学案

高二化学导学案第二章第四节课题: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第 1 课时编写:朱道福审核:高二化学备课组学习目标:1、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工业合成氨的适宜条件2、了解应用化学原理选择化工生产条件的适宜条件3、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对所学理论的应用能力。
重难点:了解应用化学原理选择化工生产条件的适宜条件【课内探究】一、合成氨条件分析1. 利用平衡移动的知识分析什么条件有利于氨的产量?2.有人认为:增大压强,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两个方面都对合成氨有利,故可以尽可能地增大压强。
这种观点正确吗?请予以评价。
3.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合成氨的反应,从开始反应到氨气的浓度不再增大,这一过程中,正反应速率如何变化?逆反应速率如何变化?为什么?简述理由。
4合作分析合成氨反应有哪些特点?5.“假设聘你为某合成氨工厂的技术顾问,你将为提高生产效益提供那些参考意见?”(从加快合成氨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两个方面考虑)。
【点拨】1. 从反应速率的角度,反应要求在高温下进行有利于加快反应速率;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反应要求在低温度下进行有利于平衡右移。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点拨】2. 资料表明,合成氨工业生产中,采用的条件一般是“20~50MPa、700K 、铁催化剂”。
如何理解这一反应条件的选择?催化剂【小结】:(1)反应特点: N2(g)+3H2(g)2NH3(g) △H=--92.2kJ/mol1. 2. 3.。
(2)适宜条件:1、适宜压强()2、适宜温度()3、使用催化剂()4、及时补充N 2、H 2并将NH 3分离出来。
二、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类型(1)浓度计算(2)转化率和产率的计算(3)压强和气体体积的计算(4)方程式中物质计量系数的确定。
例1 、某条件下合成氨达平衡时氨的体积分数为25%,若反应前后条件保持不变,则反应后缩小的气体体积与原反应物体积的比是() A .1/5 B.1/4 C.1/3 D1/2变形题1:在一定温度下,将2molN 2和6molH 2充入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 2(气)+3H2(气)2NH 3(气),达到平衡后,若保持温度不变,令a 、b 、c 分别为初始加入的N 2、H 2、NH 3的物质的量,重新建立平衡,混合物中物质的量仍和上述相同。
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套导学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套导学案第一单元: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第一节: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导学目标:了解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其区别
研究内容
1. 元素的定义和特征
2. 化合物的定义和特征
3. 混合物的定义和特征
4.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之间的区别
研究要点
- 元素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构成的纯物质,无法通过化学反应分解成其他物质。
-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分解成其他物质。
-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各组成部分在物理性质上保持原有特征。
研究扩展
通过实例分析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第二节:物质的微粒性
导学目标:认识物质的微粒结构和微观行为
研究内容
1. 物质的微粒结构:原子和分子的概念
2. 原子的组成和结构
3. 分子的组成和结构
4. 物质的微观行为:热运动和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要点
-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具有质量和体积。
-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绕核运动。
- 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以共价键相连而形成的微粒,可以是同种元素的原子或不同元素的原子。
- 物质的微观行为受热运动和粒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研究扩展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物质微粒的热运动和粒子间的相互作用现象,深化对物质微观结构的认识。
*以上内容仅为导学,详情以课堂教学为准。
*。
高中化学必修二导学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导学案高中化学必修二导学案一、导学案类型与适用对象本导学案为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材的导学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
本导学案适用于高中二年级的学生,特别是学习化学必修二课程的学生。
二、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本导学案的学习目标包括:1、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特点及相关实例;2、理解电子转移的过程、影响因素和反应类型,并能够举出实际例子;3、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和化学平衡的移动。
学习内容包括:1、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特点及相关实例;2、电子转移的过程、影响因素和反应类型,以实例说明;3、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和化学平衡的移动;4、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了解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5、化学键与分子结构,理解共价键和离子键的概念及实例;6、溶液的酸碱平衡,理解pH值和酸碱指示剂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三、学习步骤与方法1、预习:学生根据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提前预习教材相关内容,了解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学习:在课堂上,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深入理解知识点,特别是对于一些难点和重点,要注意听讲和做笔记。
3、练习:完成教材中的习题和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4、复习:在课程结束后,及时复习所学内容,形成知识体系,巩固记忆。
5、应用:尝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学习检验与拓展1、学习检验:学生完成导学案中的学习检验题目,检验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拓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查阅相关文献或互联网资源,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
3、讨论: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或学习小组中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学习总结与反思在学习结束后,学生应该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特别是对于一些难点和重点,要回顾和巩固。
高二化学导学案

高二化学导学案§4.4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84~87页,划出重要知识,规范完成课前预习案内容并记熟基础知识,用红笔做好疑难标记2、及时整理、自我点评,及时完成巩固练习,改正完善并落实好学案所有内容3、把学案中自己的疑难问题和易忘、易出错的知识点以及解题方法规律,及时整理在笔记本上,多复习巩固。
【学习目标】1、了解金属腐蚀带来的危害,认识防止金属腐蚀的重要意义。
2、了解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涵义,认识钢铁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发生的条件及原理,会书写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3、了解常见的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及其原理。
自主·课前预习一、金属的电化学腐蚀1、金属腐蚀是___________与周围的气体或液体物质发生________________而引起损耗的现象。
金属腐蚀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化学腐蚀:金属与接触到的或等直接发生反应而引起的腐蚀。
例如,。
3、电化学腐蚀:与接触时,会发生反应,比较的金属。
例如,。
4、从本质上看,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都是金属原子___________电子被___________的过程,但是腐蚀过程伴有电流产生,而腐蚀过程却没有。
在一般情况下,两种腐蚀同时发生,只是___________腐蚀比___________腐蚀普遍得多,腐蚀速率也___________。
二、金属的电化学防护1、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时,总是作为原电池__________极的金属被腐蚀,作为__________极的金属不被腐蚀。
如果能让被保护金属成为______极,则该金属就不会被腐蚀。
要达到这个目的,通常可采用的方法有:、2、除了电化学防腐蚀外,金属防腐蚀方法还有很多种。
例如,还可以采用等方法使金属与空气、水等物质隔离,以防止金属腐蚀。
预习自测1、下列事实与电化学腐蚀无关的是()A.埋在潮湿土壤中的铁管比干燥土壤中的更易被腐蚀B.生铁比纯铁容易生锈C.钠放入水中后消失D.镀银的铁制品,镀层破损后,露出的铁更易被腐蚀2、下列事实不能用电化学理论解释的是(双选)()A.轮船水线以下的船壳上镶嵌有一定量的锌块B.镀锌的铁制品比镀锡的铁制品耐用C. 铝片不用特殊方法保存D.常温下铝跟稀硫酸快速反应,跟浓硫酸几乎不反应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双选)()A、原电池中阳离子向负极移动B、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C、马口铁(镀锡)的表面一旦破损,铁腐蚀加快D、白铁(镀锌)的表面一旦破损,铁腐蚀加快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A.钢铁因含杂质而容易发生电化腐蚀,所以合金都不耐腐蚀B.原电池反应是导致金属腐蚀的主要原因,故不能用来减缓金属的腐蚀C.钢铁电化腐蚀的两种类型主要区别在于水膜的pH不同,引起的正极反应不同D.无论哪种类型的腐蚀,其实质都是金属被氧化5、下列各种方法中,能对金属起到防止或减缓腐蚀作用的是()①金属表面涂抹油漆②改变金属内部结构③保持金属表面清洁干燥④金属表面进行电镀⑤使金属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互动·课内探究【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课题一、金属的腐蚀问题1、金属腐蚀的共同点(本质)是什么?问题2、你认为金属在什么条件下易被腐蚀?【实验】验证钢铁在潮湿环境中易生锈【学生活动】根据原电池原理,写出电极反应式及电池反应方程式中性电解质:酸性电解质:负极:负极:正极:正极:总反应:总反应:【析氢腐蚀与吸氧腐蚀比较】问题3、从以下几个方面比较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课题二、金属的防护问题1、在船体上装锌块来避免船体遭受腐蚀,锌块须定期更换,思考其原因?问题2、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原理:形成原电池时,让被保护金属作,不反应受到保护;而附加的作,反应受到腐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化学导学案精编
高二化学导学案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84~87页,划出重要知识,规范完成课前预习案内容并记熟基础知识,用红笔做好疑难标记
2、及时整理、自我点评,及时完成巩固练习,改正完善并落实好学案所有内容
3、把学案中自己的疑难问题和易忘、易出错的知识点以及解题方法规律,及时整理在笔记本上,多复习巩固。
【学习目标】
1、了解金属腐蚀带来的危害,认识防止金属腐蚀的重要意义。
2、了解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涵义,认识钢铁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发生的条件及原理,会书写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3、了解常见的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及其原理。
自主·课前预习
一、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1、金属腐蚀是___________与周围的气体或液体物质发生________________而引起损耗的现象。
金属腐蚀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化学腐蚀:金属与接触到的或等直接发生反应而引起的腐蚀。
例
如,。
3、电化学腐蚀:与接触时,会发生
反应,比较的金属。
例
如,。
4、从本质上看,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都是金属原子___________电子被___________的过程,但是腐蚀过程伴有电流产生,而
腐蚀过程却没有。
在一般情况下,两种腐蚀同时发生,只是___________腐蚀比___________腐蚀普遍得多,腐蚀速率也___________。
二、金属的电化学防护
1、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时,总是作为原电池__________极的金属被腐蚀,作为__________极的金属不被腐蚀。
如果能让被保护金属成为______极,则该金属就不会被腐蚀。
要达到这个目的,通常可采用的方法有:、
2、除了电化学防腐蚀外,金属防腐蚀方法还有很多种。
例如,
还可以采用等方法使金属与空气、水等物质隔离,以防止金属腐蚀。
预习自测
1、下列事实与电化学腐蚀无关的是()
A.埋在潮湿土壤中的铁管比干燥土壤中的更易被腐蚀
B.生铁比纯铁容易生锈
C.钠放入水中后消失
D.镀银的铁制品,镀层破损后,露出的铁更易被腐蚀
2、下列事实不能用电化学理论解释的是(双选)()
A.轮船水线以下的船壳上镶嵌有一定量的锌块
B.镀锌的铁制品比镀锡的铁制品耐用
C. 铝片不用特殊方法保存
D.常温下铝跟稀硫酸快速反应,跟浓硫酸几乎不反应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A、原电池中阳离子向负极移动
B、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C、马口铁(镀锡)的表面一旦破损,铁腐蚀加快
D、白铁(镀锌)的表面一旦破损,铁腐蚀加快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A .钢铁因含杂质而容易发生电化腐蚀,所以合金都不耐腐蚀
B .原电池反应是导致金属腐蚀的主要原因,故不能用来减缓金属的腐蚀
C .钢铁电化腐蚀的两种类型主要区别在于水膜的pH 不同,引起的正极反应
不同
D .无论哪种类型的腐蚀,其实质都是金属被氧化
5、下列各种方法中,能对金属起到防止或减缓腐蚀作用的是( )
①金属表面涂抹油漆 ②改变金属内部结构 ③保持金属表面清洁干燥 ④
金属表面进行电镀 ⑤使金属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互动·课内探究
【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课题一、金属的腐蚀
问题1、金属腐蚀的共同点(本质)是什么 问题2、你认为金属在什么条件下易被腐蚀
【实验】验证钢铁在潮湿环境中易生锈
【学生活动】根据原电池原理,写出电极反应式及电池反应方程式
中性电解质: 酸性电解质:
负极: 负极: 正极: 正极: 总反应:
总反应:
【析氢腐蚀与吸氧腐蚀比较】
问题3、从以下几个方面比较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
课题二、金属的防护
问题1、在船体上装锌块来避免船体遭受腐蚀,锌块须定期更换,思考其原因
问题2、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原理:形成原电池时,让被保护金属
作,不反应受到保护;而附加的作,反应受到腐蚀。
问题3、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原理:将被保护金属与另一附加电极作为
的两个极,使被保护的金属作为,在的作用下使阴极得到保护。
【课堂小结】(知识构建)总结知识要点,构建知识体
巩固练习
1、市场上出售的“热敷袋”其中的成分主要是铁粉、碳粉、木屑和少量氯化钠、水等,热敷袋用塑料袋密封,使用时从袋中取出轻轻揉搓就会放出热量,用完后袋内有大量铁锈生成,回答下列问题:
(1) 热敷袋放出的热是来自 .
(2) 碳粉和氯化钠的作用分别是:
(3) 写出有关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2、如图, 水槽中试管内有一枚铁钉,放置数天观察:
⑴若液面上升,则溶液呈_________性,发生_____________腐蚀,
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若液面下降,则溶液呈_______性,发生______腐蚀,总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相思考】金属腐蚀给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要利用恰当的方法科学防止金属被腐蚀。
那么,金属腐蚀对生活一定不利吗人们是否可以将金属腐蚀的原理用于生活,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呢请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