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 第十九章 气相色谱法
分析化学气相色谱知识点
![分析化学气相色谱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f50ec503c1ec5da50e27064.png)
气相色谱一、气相色谱法有哪些特点?答:气相色谱是色谱中的一种,就是用气体做为流动相的色谱法,在分离分析方面,具有如下一些特点:1、高灵敏度:可检出10-10克的物质,可作超纯气体、高分子单体的痕迹量杂质分析和空气中微量毒物的分析。
2、高选择性:可有效地分离性质极为相近的各种同分异构体和各种同位素。
3、高效能:可把组分复杂的样品分离成单组分。
4、速度快:一般分析、只需几分钟即可完成,有利于指导和控制生产。
5、应用范围广:即可分析低含量的气、液体,亦可分析高含量的气、液体,可不受组分含量的限制。
6、所需试样量少:一般气体样用几毫升,液体样用几微升或几十微升。
7、设备和操作比较简单仪器价格便宜。
二、何谓气相色谱?它分几类?答:凡是以气相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技术,通称为气相色谱。
一般可按以下几方面分类:1、按固定相聚集态分类:(1)气固色谱:固定相是固体吸附剂,(2)气液色谱:固定相是涂在担体表面的液体。
2、按过程物理化学原理分类:(1)吸附色谱:利用固体吸附表面对不同组分物理吸附性能的差异达到分离的色谱。
(2)分配色谱:利用不同的组分在两相中有不同的分配系数以达到分离的色谱。
(3)其它:利用离子交换原理的离子交换色谱:利用胶体的电动效应建立的电色谱;利用温度变化发展而来的热色谱等等。
3、按固定相类型分类:(1)柱色谱:固定相装于色谱柱内,填充柱、空心柱、毛细管柱均属此类。
(2)纸色谱:以滤纸为载体,(3)薄膜色谱:固定相为粉末压成的薄漠。
4、按动力学过程原理分类:可分为冲洗法,取代法及迎头法三种。
三、新装填的色谱柱为什么要老化一段时间才能使用?答:装填好的色谱柱,连接于仪器上后,应先试压,试漏,而后在恒定的温度下用载气吹洗数小时后承受分析,一般称此为柱子的老化过程。
老化的目的是把固定相的残存溶剂,低沸点杂质,低分子量固定液等赶走,使记录器基线平直,并在老化温度下使固定液在担体表面有一个再分布过程,从而涂得更加均匀牢固。
《气相色谱法》课件
![《气相色谱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06da700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3b.png)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分离和分析复杂混 合物中各组分的方法,利用不同物质 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 异进行分离。
原理
通过将待测样品中的各组分在两相之 间进行吸附、脱附、溶解、挥发的过 程,使各组分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 配系数,从而实现分离。
发展历程与现状
发展历程
气相色谱法自20世纪50年代问世以来,经历了不断改进和完 善的过程,逐渐成为一种高效、快速、灵敏的分析方法。
气相色谱法的优缺点
优点
高分离效能
气相色谱法具有很高的分离效能,能够分离复杂 混合物中的各种组分。
快速分析
通过优化色谱条件,可以实现快速分析,提高工 作效率。
ABCD
高灵敏度
通过先进的检测技术,气相色谱法能够检测出低 浓度的物质,满足痕量分析的要求。
应用广泛
气相色谱法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如环境监测、 食品检测、药物分析等。
分离柱
常用的分离柱有填充柱和 毛细管柱,选择合适的分 离柱是关键。
分离温度
温度对分离效果影响较大 ,需根据被测物质性质选 择合适的温度范围。
检测技术
热导检测器
基于热导原理,对气体或蒸气进行检测。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用于检测有机化合物,具有高灵敏度和选择性。
电子捕获检测器
用于检测电负性物质,如有机氯、有机磷等。
信号处理
检测器输出的信号需要经过放大、处 理和记录,以便准确测量各组分的浓 度。
进样系统
功能
进样系统负责将样品引入色谱柱。
类型
常见类型有直接进样、分流进样和不分流 进样等。
进样量控制
进样方式
进样量的大小和准确度对实验结果有重要 影响,因此需要精确控制进样量。
色谱分析—气相色谱(分析化学课件)
![色谱分析—气相色谱(分析化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4af697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04.png)
速率理论
C ·u-传质阻力项
降低固定相液膜厚度,并增加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扩散系数,可以减少传质 阻力,提高柱效。
塔板理论
将色谱分离过程比作蒸馏过程,将连续的色谱分离过程 分割成多次的平衡过程的重复(类似于蒸馏塔塔板上的平衡 过程)。 塔板理论的假设: (1)在每一个平衡过程间隔内,平衡可以迅速达到; (2)将载气看作成脉冲(间歇)过程; (3)试样沿色谱柱方向的扩散可忽略; (4)每次分配的分配系数相同。
其同分异构体,选择性地测定维生素E。 内标法为定量分析依据。
维生素E的含量测定
二、实验仪器及试剂: 仪器:气相色谱仪、HP-5石英毛细管色谱柱(30.0m×320 μm )、火焰 离子化检测器(FID)和氢气钢瓶等; 试剂:正三十二烷、正己烷、维生素E对照品和维生素E软胶囊。
维生素E的含量测定
三、实验步骤: 1.测定的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试验:
4、标准溶液的配制: 精密称取维生素E对照品20mg,量取正三十二烷内标物10mL,定
容至100mL,得标准溶液; 5、供试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维生素E胶丸20mg,加内标物10mL,定 容至100mL,得供试品溶液; 6、测定:待基线平直后,分取供试液和标准溶液各1-3 μL注入气相色 谱仪,记录峰面积,再计算含量。
色谱图
3.分配系数和分配比
分配系数 色谱过程中,处于动态平衡时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中的
浓度之比为分配系数。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 K =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
= cs cm
K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固定相、流动相的体积无关。
色谱图
分析化学19气相
![分析化学19气相](https://img.taocdn.com/s3/m/41dad9d184254b35eefd34d1.png)
(3)内标法 )
精密称取样品m,再精密称取内标物 溶解, 精密称取样品 ,再精密称取内标物mis,溶解, 混匀, 混匀,进样
Aif i mi = ` mis Aisfis
Aif i`
`
mis wi % = × ×100 ` Aisfis m
(3)内标法 )
对内标物的要求: 对内标物的要求: (1)纯度较高 ) (2)不是试样中的组分 ) (3)与各组分完全分离 ) (4)与被测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相似 ) 缺点: 缺点: 不易找到合适的内标物
保证样品瞬时气化,根据样品的沸点设定具体 保证样品瞬时气化, 的气化温度
19.3 仪器原理
19.3.3 柱温箱
(1)恒温操作:分析周期内,柱温保持在某一 )恒温操作:分析周期内, 恒定温度 (2)程序升温:每一个分析周期内柱温连续由 )程序升温: 低温向高温有规律变化 用于组分沸点范围很宽的试样
19.3 仪器原理 19.3.4 检测器
19.4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简介
填充柱色谱法:涡流扩散严重、传质阻抗大 填充柱色谱法:涡流扩散严重、 毛细管柱色谱法: 毛细管柱色谱法: 1957年,Golay:固定液直接涂在毛细管管壁 年 : 上,空心毛细管柱,开管柱。 空心毛细管柱,开管柱。 内径0.1~ 内径 ~0.5mm,柱长几十米~百米。 ,柱长几十米~百米。
19.2 色谱柱
载体( 载体(support) )
(1)气相色谱的载体是一种固体支持物, )气相色谱的载体是一种固体支持物, 也称担体 (2)把固定液涂在载体表面上,形成一均 )把固定液涂在载体表面上, 匀的薄膜, 匀的薄膜,构成色谱柱填料
19.3 仪器原理
19.3.2 进样器(气化室) 进样器(气化室)
仪器分析课后答案:第十九章 气相色谱法
![仪器分析课后答案:第十九章 气相色谱法](https://img.taocdn.com/s3/m/ee96613983d049649a665846.png)
第十九章 气相色谱法习题 P511~P5121.实验条件 柱温:80℃;气化室与氢焰检测室温度:120℃;载气:N 2,30~40mL/min ;H 2:N 2=1:1;H 2:空气=1/5~1/10;样品:0.05%(体积分数)苯的二硫化碳溶液(浓度需准确配制);进样量:0.5μL ,进样3次。
已知苯的密度为0.88mg/μL 。
数据:噪声N=±0.01mV ;峰高平均值10.10cm ;半峰宽平均值0.202cm ;记录器灵敏度C 1=0.40mV/cm ;记录纸倒数C 2=0.50min/cm ;衰减K=16(所测峰高为真实高的1/16)。
求检测器的灵敏度S m 及检测限D m 。
解:)/(6021g s mV WC C A S m ⋅⋅⋅⋅= 其中:记录器灵敏度C 1=0.40mV/cm ;记录纸倒数C 2=0.50min/cm22/176.34202.01610.10065.1065.1cm W K h A =⨯⨯⨯=⨯⨯⨯= g g W 732102.21088.05.01005.0---⨯=⨯⨯⨯⨯=g s mV S m /1090.1102.26050.040.076.3497⋅⨯=⨯⨯⨯⨯=- s g gs mV mV s g S N D m m /1005.1/1090.101.02)/(2119-⨯=⋅⨯⨯==2. 在一根甲苯硅橡胶(OV-1)色谱柱上,柱温120℃。
测得一些纯物质的保留时间(s ):甲烷4.9、正己烷84.9、正庚烷145.0、正辛烷250.3、正壬烷436.9、苯128.8、3-正己酮230.5、正丁酸乙酯248.9、正己醇413.2及某正构饱和烷烃50.6。
(1)求出这些化合物的保留指数。
说明应如何正确选择正构烷烃物质对,以减小计算误差;(2)解释上述5个六碳化合物的保留指数为何不同;(3)未知正构饱和烷烃是什么物质? 解:(1)∵t R (甲烷)=t 0=4.9 s,∴ t ’R (正己烷)= 84.9 – 4.9 = 80.0 s, t ’R (正庚烷)=145.0 – 4.9 = 140.1 st ’R (正辛烷)=250.3 – 4.9 = 245.4 s, t ’R (正壬烷)=436.9 – 4.9 = 432.0 st ’R (苯)=128.8 – 4.9 = 123.9 s, t ’R (3-正己酮)=230.5 – 4.9 = 225.6 st ’R (正丁酸乙酯)=248.9 – 4.9 = 244.0 s, t ’R (正己醇)=413.2 – 4.9 = 408.3 st ’R (正构烷烃)=50.6 – 4.9 = 45.7 s∵ I x = 100[z + n ˙(㏒t ’R (x )-㏒t ’R (z ))/(㏒t ’R (z+n )-㏒t ’R (z ))]∴ I 苯= 100[6 + 1˙(㏒123.9-㏒80.0)/(㏒140.1-㏒80.0)]=678.1I 3-正己酮=100[7 +1˙(㏒225.6- ㏒140.1)/(㏒245.4-㏒140.1)]=785.0, I 正丁酸乙酯=100[7 +1˙(㏒244.0-㏒140.1)/(㏒245.4- ㏒140.1)]=799.0, I 正己醇=100[8 +1˙(㏒408.3-㏒245.4)/(㏒432.0-㏒245.4)]=890.1, I 未知物=100[6 +1˙(㏒45.7-㏒80.0)/(㏒140.1-㏒80.0)]=500.1在选择正构烷烃物质对时,应使待测物质的t ’R 位于两个正构烷烃物质之间。
气相色谱法色谱图分析化学课件
![气相色谱法色谱图分析化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23a8151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7d.png)
基于样品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 之间的分配平衡,利用不同组分在色 谱柱中的保留时间差异实现分离。
发展历程及应用领域
发展历程
自20世纪50年代问世以来,气相色谱法经历了从填充柱到毛细管柱、从热导检 测到各种高灵敏度检测器的发展历程。
应用领域
广泛应用于环境、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中挥发性有机物、气体样品的分析 。
进样口温度设置
根据样品的性质和色谱柱的要求设置进样口温度 ,避免样品分解或色谱柱过载。
ABCD
自动进样
使用自动进样器进行进样,需设置合适的进样参 数和序列。
进样量控制
根据色谱柱的容量和检测器的灵敏度控制进样量 ,避免色谱峰过宽或检测不到目标化合物。
案例分析:实际样品前处理与进样过程演示
样品前处理
以某农药残留检测为例,首先使用溶 剂萃取法将农药从农产品中萃取出来 ,然后使用固相萃取法进一步净化样 品。
内标法
在样品中加入已知量的内标物质,通过测量 内标物质和待测组分的色谱峰面积之比,计 算待测组分的含量。内标法可以消除实验操 作过程中可能引入的误差,提高定量分析的
准确性。
07
实验操作规范与安全注意事项
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解读
实验室准入制度
进入实验室前需接受安全培训,了解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和应急 处理措施。
01
数据采集
使用专业色谱数据工作站进行数 据采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 整性。
数据存储
02
03
数据导出
将采集到的数据以特定格式存储 在计算机中,以便后续处理和分 析。
根据需要,将数据导出为常见的 数据格式,如CSV、Excel等,方 便数据共享和交换。
定性分析方法:保留时间法、峰面积法等
【大学课程】分析化学第19章 气相色谱法
![【大学课程】分析化学第19章 气相色谱法](https://img.taocdn.com/s3/m/5e6ec29d783e0912a3162a45.png)
3、检测原理:
平衡电桥,右图.
不同的气体有不同的热导系数。
钨丝通电,加热与散热达到平衡后,两 臂电阻值: R1=R2 ; R3=R4 则: R1·R3=R2·R4 无电压信号输出;记录仪走直线(基线)。 进样后,载气携带试样组分流过测量臂而这时参考臂流过 的仍是纯载气,使测量臂的温度改变,引起电阻的变化,测 量臂和参考臂的电阻值不等,产生电阻差,
填充柱:2~4米柱长,2~6mm内径
毛细管柱:几十米~几百米柱长 0.1~0.5mm内径
固体吸附剂——气-固吸附色谱柱
填充剂
载体+固定液——气-液分配色谱柱
一、气液分配色谱固定相 二、气固吸附色谱固定相
2021/11/1
一、气-液分配色谱柱
✓ 固定相:载体+固定液
(一)固定液
1.要求:
(1)操作柱温下固定液呈液态(易于形成均匀液膜) (2)操作条件下固定液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好 (3)固定液的蒸气压要低(柱寿命长,检测本底低) (4)固定液对样品应有较好的溶解度及选择性
R1≠R2 则: R1·R3≠R2·R4 这时电桥失去平衡,a、b两端存在着电位差,有电压信号输 出。信号与组分浓度相关。
2021/11/1
4、影响热导检测器灵敏度的因素及注意事项
①桥路电流I : I,钨丝的温度 ,钨丝与池体之间的温差 ,有利于热传导,检测器灵敏度提高,但桥路电流太高,可 能造成钨丝烧坏。灵敏度足够时,桥流应尽可能小( 100~200mA) 先通载气,再给桥流。
10-12g·g-1。
2021/11/1
2、氢焰检测器的结构:
(1) 在发射极和收集极之间加 有一定的直流电压(100—300V) 构成一个外加电场。
19GC 20章HPLC (化工)习题答案
![19GC 20章HPLC (化工)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4010da50e2524de5187e5a.png)
第十九章气相色谱法2.在一根甲苯硅橡胶(OV-1)色谱柱上,柱温120℃。
测得一些纯物质的保留时间(s):甲烷4.9、正己烷84.9、正庚烷145.0、正辛烷250.3、正壬烷436 苯128.8、3-正己酮230.5、正丁酸乙酯248.9、正己醇413.2及某正构饱和烷烃50.6。
(1)求出这些化合物的保留指数。
说明应如何正确选择正构烷烃物质对,以减小计算误差;(2)解释上述5个六碳化合物的保留指数为何不同;(3)未知正构饱和烷烃是什么物质?解:(1)∵t R(甲烷)=t0=4.9 s,∴t’R(正己烷)= 84.9 – 4.9 = 80.0 s, t’R(正庚烷)=145.0 – 4.9 = 140.1 s t’R(正辛烷)=250.3 – 4.9 = 245.4 s, t’R(正壬烷)=436.9 – 4.9 = 432.0 s t’R(苯)=128.8 – 4.9 = 123.9 s, t’R(3-正己酮)=230.5 – 4.9 = 225.6 s t’R(正丁酸乙酯)=248.9 – 4.9 = 244.0 s, t’R(正己醇)=413.2 – 4.9 = 408.3 s t’R(正构烷烃)=50.6 – 4.9 = 45.7 s∵I x = 100[z + n˙(㏒t’R(x)-㏒t’R(z))/(㏒t’R(z+n)-㏒t’R(z))]∴I苯= 100[6 + 1˙(㏒123.9-㏒80.0)/(㏒140.1-㏒80.0)]=678.1I3-正己酮=100[7 +1˙(㏒225.6- ㏒140.1)/(㏒245.4-㏒140.1)]=785.0, I正丁酸乙酯=100[7 +1˙(㏒244.0-㏒140.1)/(㏒245.4- ㏒140.1)]=799.0, I正己醇=100[8 +1˙(㏒408.3-㏒245.4)/(㏒432.0-㏒245.4)]=890.1, I[6 +1˙(㏒45.7-㏒80.0)/(㏒140.1-㏒80.0)]=500.1未知物=100在选择正构烷烃物质对时,应使待测物质的t’R位于两个正构烷烃物质的t’R 之间,而且它们的t’R应接近。
气相色谱法河北医科大学分析化学
![气相色谱法河北医科大学分析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e7613976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7c.png)
注意:高温下,酸性或碱性物质使聚酯水解,200℃以 上水蒸汽也使其水解,因此限制了聚酯在分析有机化合物的 水溶液方面的应用。
14
3.极性分类法
(1)相对极性法P: ➢ 规定:
非极性固定液角鲨烷相对极性为0 强极性固定液β,β’-氧二丙睛相对极性为100
15
续前
测定方法:
即
选取一对物质:苯
与环己烷或正丁烷与丁
二烯,分别测定它们在
以上选定的两种固定液
和被测固定液上的相对 保留值的对数,
注:相对极性分为五级
P=0~20
“+1”
Px
100(1
q1 q1
qx q2
)
P=21~40 P=41~60 P=61~80 P=81~100
“+2” “+3” “+4” “+5”
载气→减压→净化→稳压→ →色谱柱→检测器→记录仪
进样 载气系统:包括气源、气体净化、气体流速控制和测量 进样系统:包括进样器、气化室、加热系统 色谱柱系统:包括恒温控制系统、色谱柱 检测系统:包括检测器、控温装置 记录系统:包括放大器、记录器、数据处理装置
6
第二节气相色谱固定相和流动相
一、气-液色谱固定相 固定相组成:载体+固定液
红色:吸附力强,与非极性物质配伍 白色:吸附力弱,与极性物质配伍 (2)非硅藻土类:玻璃微球,石英微球,
氟塑载体,含氟化合物
8
红色担体:锻烧后天然硅藻土中所含的铁形成氧化铁,呈淡红色 白色担体:加助溶剂Na2CO3,氧化铁转化为无色硅酸钠铁盐,呈白色
孔径 粘合剂 机械强度 表面积 化学活性 常用固定液 分离对象
气相色谱原理和分析方法图解
![气相色谱原理和分析方法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b47e2b39376baf1ffc4fadb1.png)
或含有矿物杂质,如氧化铝、铁等,使色谱峰产生拖尾。 因此,使用前要进行化学处理,以改进孔隙结构,屏蔽活性中 心。处理方法有酸洗、碱洗、硅烷化及添加减尾剂等。
(i)酸洗 酸洗:用3--6mol·cm-3 盐酸浸煮载体、过滤, 酸洗 水洗至中性。甲醇淋洗,脱水烘干。可除去无机 盐,Fe,Al等金属氧化物。适用于分析酸性物质。 (ii)碱洗 碱洗:用5%或10%NaOH的甲醇溶液回流或浸 碱洗 泡,然后用水、甲醇洗至中性,除去氧化铝,用 于分析碱性物质。 (iii)硅烷化 硅烷化:用硅烷化试剂与载体表面硅醇基反应, 硅烷化 使生成硅烷醚,以除去表面氢键作用力。如:
保留指数
人为规定正构烧烃的保留指数为其碳数乘100,如正己 人为规定正构烧烃的保留指数为其碳数乘100,如正己 烷和正辛烷的保留指数分别为600和80O。至于其他物质 烷和正辛烷的保留指数分别为600和80O。至于其他物质 的保留指数,则可采用两个相邻正构烷烃保留指数进行标 定。测定时,将碳数为n n+1的正构烷烃加于样品x 定。测定时,将碳数为n和n+1的正构烷烃加于样品x中进 行分析,若测得它们的调整保留时间分别为t 行分析,若测得它们的调整保留时间分别为tr′(Cn),tr′ ),t (Cn+1;)和tr′(x)且tr′(Cn)<tr′(x)<tr(Cn+1)时, ;)和tr′ )且t )<t )<t 则组分X 则组分X的保留指数可按下式计算,即
这种分子间作用力是一种较弱的分子间的 吸引力,它不像分子内的化学键那么强。它包 括有定向力、诱导力、色散力和氢键作用力4 种。前三种统称范德华力,都是由电场作用而 引起的。而氢键力则与它们有所不同,是一种 特殊的范德华力。此外,固定液与被分离组分 间还可能存在形成化合物或配合物等的键合力。
气相色谱法PPT课件
![气相色谱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619d999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96.png)
最佳的分离和检测效果。
设计实验流程
根据气相色谱法的原理和特点,设计 合理的实验流程,包括样品处理、进 样、分离、检测等步骤。
优化实验条件
通过调整实验参数,如温度、压力、 流量等,优化实验条件,提高实验效 率和准确性。
实验操作技巧
样品处理
数据处理系统
功能
数据处理系统用于采集、处理和分析实验数 据,生成报告。
软件要求
需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能进行基线校 正、峰识别、定量计算等操作。
硬件配置
数据处理系统的硬件配置需满足数据处理速 度和存储需求。
输出方式
数据处理系统应支持多种数据输出方式,如 文本、图表等,方便结果展示和交流。
03 气相色谱法的操作流程
气相色谱法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气相色谱法简介 • 气相色谱法的基本构成 • 气相色谱法的操作流程 • 气相色谱法的实验技术 • 气相色谱法的应用实例 • 气相色谱法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气相色谱法简介
定义与原理
定义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分离和分析复 杂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方法,通过 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 的分配系数差异实现分离。
样品前处理
样品收集
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避免交叉污染和误差。
样品浓缩
将样品中的待测组分进行浓缩,以便后续分析。
样品净化
去除样品中的干扰物质,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样品衍生化
将某些不易检测的化合物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更易检测的化合物。
气化与进样
气化
将样品加热使其变成气体,以便进入色谱柱进行分离。
进样
分析化学气相色谱法..
![分析化学气相色谱法..](https://img.taocdn.com/s3/m/3a79dc9aec3a87c24028c491.png)
因为填充柱制备过程简单,柱容量大,定量分 析准确,所以填充柱应用最普遍。 色谱炉的设置是为了提供适宜的柱温。 炉温可高达600℃,新型色谱炉有低温装置。 在恒温条件下工作时、可用温度控制器调整, 保持恒温。 若使柱温在一指定时间内以预定速度升温,即 程序升温,则需用程序升温控制器。 采用程序升温操作时,要先设定初始温度及维 持时间,升温速率,终了温度及维持时间。运 行时,炉温按所设定的程序自动进行,程序结 束后,色谱炉门自动打开降温。
简单的分离系统包括色谱柱、色谱炉(柱箱)和温度 控制装置。 色谱柱可分为填充柱和开管柱两类,都是由柱管和固 定相构成的。柱管可用不锈钢、铜、铝、玻璃或聚四 氟乙烯等材料制成。固定相是色谱柱的关键材料。 开管柱也叫毛细管柱, 壁涂开管柱(WCOT), 载体涂层开管柱(SCOT)。 熔融石英开管柱(FSOT)。 开管柱的突出特点是分析速度快,分离效能高,但柱 容量低。
二、热导池检测器 (Thermal Conductivity Detector, TCD) 1、结构原理
热导检测器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对所有物质都 有响应,而且不破坏样品,多用于10ppm以上组 分的测定。 热导检测器由池体和热敏元件构成, 热导检测器的检测原理是基于: (1)被测组分的蒸气与载气具有不同的热导率; (2)热丝阻值随温度变化而改变; (3)利用惠斯登电桥测量。
待分析的样品通常用注射器注入汽化室,汽化 了的样品由载气携带进入色谱柱进行分离;被 分离的各组分依次流入检测器进行检测。 检测器喻为色谱仪的眼睛,它将各组分浓度或 质量的变化转换为电信号。 检测器给出的电信号由记录仪记录下来.
一、气路系统 气路系统主要是指载气连续运行的密闭 管路。 对气路系统的基本要求是,气密性好、 气体清洁、气流稳定。 载气流速的校正
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https://img.taocdn.com/s3/m/ee6fbad8f01dc281e43af045.png)
返回
4.其他条件的选择
• 气化室温度——一般稍高于样品沸点,不要 超过500C以上;高于柱温30~500C
• 检测室温度——应高于柱温 • 进样量——检测器灵敏度足够→进样量尽量
小,否则造成拖尾峰,最大允许进样量为使 理论塔板数降低10%的进样量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第五节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 选用分子量较大、线速度较小的载气——N2气, ✓ 控制较低的柱温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1.载气流速和种类
选择流速和载气应同时考虑对柱效和分析时间的影响
在低流速时(0~u最佳),B/u项起主导作用
u
u
最佳
选N
气
2
B
u
在高流速时(u>u最佳),Cu项起主导作用
u
u最佳
选H
气
2
C
u
分离是主要矛盾 u u最佳 分析时间是主要矛盾 u u最佳
《分析化学》系列课件
气相色谱法 (gas chromatography)
泰山医学院化工学院 分析化学教研室
第十九章 气相色谱法 (6学时)
第一节 气相色谱法的分类和一般流程
一、气相色谱法的分类和特点
1. 按固定相分 2. 按分离原理分 3. 按柱子粗细分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气-固色谱 气-液色谱 吸附色谱 分配色谱 填充柱色谱 毛细管柱色谱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第六节 定性与定量分析
• 一、定性分析方法 • 二、定量分析方法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一、定性分析方法
1.利用保留值定性 ⑴已知对照物定性:定性专属性差 ⑵相对保留值定性 ⑶利用保留指数定性:唯一可靠、准确、重复
现代分析技术与应用:第十九章 气相色谱法
![现代分析技术与应用:第十九章 气相色谱法](https://img.taocdn.com/s3/m/2eda864458fb770bf78a55f1.png)
计算机控制!
第四节 检测器
• 检测器
将柱后载气中各组分的浓度或质量的变化转变成可测量的电 信号
检测器
是否有选择性相 输出信号与含量关
应
系
热导检测器(TCD)
通用型
浓度型
氢焰检测器(FID)
质量型
电子捕获检测器 (ECD)
选择性
浓度型
火焰光度检测器(FPD)
O
聚酯类:丁二酸二甘醇聚酯( Diethylene glycol succinate polyester,DEGS)
气液色谱
固定液分类:
2、 按极性分类
固定液的极性:含有不同集团的固定液与组分中的基团相互作用 力大小
相对极性:
Px
100 (1
q1 q1
qx q2
)
q
lg
t, R苯 t,
R环己烷
• 质谱检测器 (MSD) • 傅里叶变换红外检测器(FTIR)
第五节 色谱条件选择
一、色谱条件选择的依据
H
2d p
2Dg
u
2k 3(1 k)2
df Dl
u
R n 1 k2 4 1 k2
Where α is separation factor, k2 is retention factor (capacity factor) of compound 2 which is retained stronger than compound 1.
第十九章 气相色谱法
本本章章内内容容
分类 流程
1
固定相 载气
检测器
分离条件 的选择
毛细管 气相色 谱法
分析化学 第十九章 气相色谱法
![分析化学 第十九章 气相色谱法](https://img.taocdn.com/s3/m/0ab1671c0c22590103029d94.png)
27
4.内标校正曲线法
( Ai AS )样 Ci样 ( Ai AS )标 Ci标
Ci样
=
( (
Ai Ai
AS )样 AS )标
Ci标
优点:不必测出校正因子,消除了操作条件的影响。
28
特点:
柱效低、活性中心易中毒。
11
新型合成固定相 1、高分子多孔微球
颗粒均匀,填充均匀,重现性好,适于程序 升温测定,特别适于有机物中痕量水的分析。
2、键合固定相(见液-液色谱) 三、流动相(载气)
见P397页
12
第三节 检 测 器(自学) 第四节 分离条件的选择
一、气相色谱速率理论
1.涡流扩散项
各种固定液相对极性都落在0—100之间,并
分为五级,见书P394表19-1。
按固定液的化学结构来分
烃类、硅氧烷类、聚醇和聚酯类
8
3.固定液的选择 见P395页 基本原则:相似相溶
非极性试样选非极性的固定液 中等极性试样一般选中等极性固定液 强极性试样选强极性固定液 具有酸性和碱性的极性试样,可选带有酸性 或碱 性基团的高分子多孔微球。 能形成氢键的试样,应选氢键型固定液。 对于复杂组分,可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 固定液。
其他条件的选择气化室温度检测器温度第五节第五节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毛细管气相色谱法一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的特点和分类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的特点和分类p406p406页二毛细管色谱速率理论和实验条件的选择二毛细管色谱速率理论和实验条件的选择三毛细管气相色谱系统三毛细管气相色谱系统23第六节第六节定性与定量分析定性与定量分析一定性分析方法一定性分析方法1
5
一、气液色谱固定相
㈠固定液
1.对固定液的要求:
19章—气相色谱法
![19章—气相色谱法](https://img.taocdn.com/s3/m/2b3b6d07e87101f69e31957a.png)
N2
N2
Ar
H2
(2)载气性质 (2)载气性质
载气与被测组分导热系数相差愈大 灵敏度愈高 ∵λH2及λHe>> λN2
流速 信号
He He
H2 H2
∴最好用H2和He作载气 最好用H He作载气
N2 N
2
(3)池体温度低, (3)池体温度低,灵敏度高 池体温度低
但池温必须高于柱温, 但池温必须高于柱温, 否则组分会在池体内冷凝
恒温: 恒温:45oC
温度低,分离效果较好, 温度低,分离效果较好,但分析时间长
恒温: 恒温:145oC
温度高,分析时间短, 温度高,分析时间短,但分离效果差
程序升温: 程序升温:45~155oC
程序升温,分离效果好, 程序升温,分离效果好,且分析时间短
程 序 升 温 与 恒 温 对 分 离 的 影 响 比 较
(二)、进样系统 二 、进样系统(Sample injection system)
六 通 阀
(三)、分离系统 三、
分离系统由色谱柱组成,它是色谱仪的核心部件, 分离系统由色谱柱组成, 它是色谱仪的核心部件,其作用 是分离样品。色谱柱主要有两类:填充柱和毛细管柱。 是分离样品。色谱柱主要有两类:填充柱和毛细管柱。 1)填充柱 ) 填充柱由不锈钢或玻璃材料制成,内装固定相, 填充柱由不锈钢或玻璃材料制成,内装固定相, 一般内径为 内径为2~ 型和螺旋 一般内径为 ~4 mm,长1~3m。填充柱的形状有 型和螺旋型 , ~ 。填充柱的形状有U型和螺旋型 二种。 二种。
(四)、温控系统 四、
温度是气相色谱分析的重要操作参数, 温度是气相色谱分析的重要操作参数,它直接影响柱的选择 性、柱效、检测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柱效、检测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控温系统包括对三个部分的控温,即,气化室、柱箱和检测器。 控温系统包括对三个部分的控温, 气化室、柱箱和检测器。 控温方式:恒温和程序升温。 控温方式:恒温和程序升温。
气相色谱法课件
![气相色谱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c0ab5340912a2161479297d.png)
返回目录
(1)气固色谱 ①吸附剂 ②化学键合相 ③高分子多孔小球 (2)气液色谱 ①载体( 也叫担体) ②固定液 A.烃类 B.硅氧烷类 C. 醇类 D. 酯类
返回目录
8. 检测器 检测器是将流出色谱柱的载气中被分离 组分的浓度和质量转化为电信号(电压 或电流)变化的装置。 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有30多种,我们用 到的是热导池检测器(TCD),氢火焰 离子化检测器(FID)。
返回目录
三、不分流进样 (一) 载气流路和衬管选择 不分流进样与分流进样采用同一个进样口, 不分流进样是将分流气路的电磁阀关闭[图42(b)],让样品全部进入色谱柱。这样做的好 处提高分析灵敏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不分流进样的应用远没有分流进样普遍,只 是在分流进样不能满足分析要求时(主要是 灵敏度要求),才考虑使用不分流进样。
返回目录
3、气相色谱法的优点
1、分离效率高:是指它对性质极为相似的组 分有很强的分离能力。 2、灵敏度高:使用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可检测 出痕量组分。 3、分析速度快:相对化学分析而言,完成多 组分分析仅需几分钟至几十分钟。 4、分析需要样品量 很少。
返回目录
4. 工作流程 示图
1.载气瓶 2.压力调节器 3.净化器 4.稳压阀 5.柱前压力 表 6.转子流量计 7.进样器 8.色谱柱 9.色谱柱恒温箱 10. 馏分收集口(柱后分离阀) 11.检测器 12.检测器恒温箱 13.记录器 14.尾气出口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二)样品的适用性 分流进样适合于大部分可挥发样品,包括液体 和气体样品。此外,如果对样品的组成不很清 楚。也应首先采用分流进样口,对于一些相对 “脏”的样品,更应采用分流进样,因为分流 进样时大部分样品被放空,只有一小部分样品 进入色谱柱,这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柱污染。 只是在分流进样不能满足分析要求时(灵敏度 太低),才考虑其他进样方式,如不分流进样。 总之,分流进样的适用范围宽,灵活性很大。 分流比可调范围广,故成为毛细管GC的首选进 样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23
二、定量分析方法
㈠定量校正因子
1.绝对校正因子
2.相对校正因子
fi =
mi Ai
fi
f i f s
fg
fi fs
Asmi Aims
h
24
(二)定量方法
1.归一化法
C i% A 1f1A 2f2 A A i3 fif3A nfn 100
1.对固定液的要求:
热稳定性好 化学稳定性好 粘度和凝固点要低
各组分必须在固定液中有一定的溶解度(k≠0)
选择性好,对试样中各组分分离能力强。
h
6
2.固定液的分类
按相对极性分类
固定液的极性分类用相对极性来表示。
规 定 , 氧 二 丙 腈 的 相 对 极 性 为 1 0 0 , 角 鲨 烷 为 0 , 其 它
2、键合固定相(见液-液色谱) 三、流动相(载气)
见P397页
h
12
第三节 检 测 器(自学) 第四节 分离条件的选择
一、气相色谱速率理论
1.涡流扩散项
填充柱色谱: A 2dp
空心毛细管柱: A 0
2.分子扩散项 B 2 Dg
Dg与组分的性质有关,还与载气性质、柱温、柱压等
因素有关。
Dg与载气的分子量的平方根成反比,随柱温升高而增
大,随柱压增大而减小
h
13
采用分子量较大的载气,控制较低的柱温、采 用较高的载气流速,可以减小分子扩散,有利于 分离。
但分子量大时,粘度大,柱压低,因此载气线 速度较低时用氮气,较高时用氦气或氢气。
h
14
3.传质阻抗项
包括气相传质阻抗和液相传质阻抗:
Cu(Cg Cl)u
填充柱气相色谱中,Cg很小,可以忽略不计,C≈Cl
h
16
二、实验条件的选择
在气相色谱中,固定液、柱温及载气的选择 是分离条件选择的三个主要方面,用于提高柱 效、降低板高,提高相邻组分离度。
分离方程:
R n 1 k2 4 1k2
ab
c
K2 K1k2 k1
(一)提高α和k 见403页
h
17
(二)提高n
1.载气及其线速的选择
各项因素对板高H的影响
优点:
①简便 ②定量结果与进样量无关 ③操作条件对结果影响较小 缺点: ①所有组分在一个分析周期内都流出色谱柱 ②检测器对所有组分有响应 ③不能用于微量杂质的含量测定
h
25
2.外标法(外标一点法)
①外标 法②外标一点法(比较法)
mi
Ai ( Ai )s
(mi )s
外标法的优点:
①操作简便,不用校正因子 ②不用内标物
性 Px。
q lg
tR(苯)
tR (环己烷)
h
7
被测固定液的相对极性为:
Px
100100(q1qx) q1q2
各种固定液相对极性都落在0—100之间,并
分为五级,见书P394表19-1。
按固定液的化学结构来分
烃类、硅氧烷类、聚醇和聚酯类
h
8
3.固定液的选择 见P395页 基本原则:相似相溶
非极性试样选非极性的固定液 中等极性试样一般选中等极性固定液 强极性试样选强极性固定液
色谱柱内径常为3—6mm。增加内径,可增加分离 样品量,但扩散,柱效低。
h
20
4.其他条件的选择
⑴气化室温度 ⑵检测器温度 ⑶进样时间和进样量
h
21
第五节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一、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的特点和分类 (P406页) 二、毛细管色谱速率理论和实验条件的选择 三、毛细管气相色谱系统
h
22
第六节 定性与定量分析
具有酸性和碱性的极性试样,可选带有酸性 或碱 性基团的高分子多孔微球。 能形成氢键的试样,应选氢键型固定液。 对于复杂组分,可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 固定液。
h
9
㈡载体
1.对载体的要求 可提供一个具有大表面积的惰性表面,且化学
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好,不直接参与色谱分离,颗 粒均匀,有一定的强度。 2.硅藻土型载体 (1)红色载体
(2)白色载体 3.载体的钝化
h
10
二、气固色谱固定相
常用的固体吸附剂有:
非极性活性炭、 特殊吸附作用的分子筛、弱极 性的氧化铝、 强极性的硅胶等。
特点:
柱效低、活性中心易中毒。
h
11
新型合成固定相 1、高分子多孔微球
颗粒均匀,填充均匀,重现性好,适于程序 升温测定,特别适于有机物中痕量水的分析。
第十九章
气相色谱法
h
1
第一节 气相色谱法的分类和一般流程
一、气相色谱法的分类和特点 二、气相色谱法的一般流程
h
2
相
在气相色谱中,载气是惰性的,与组分没 有亲和作用。混合物各组分能否被选择性地分 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固定相的选择。
h
5
一、气液色谱固定相
㈠固定液
h
18
H A BCu u
dH dμ
B u2
C
0
B
u 最 佳
C
则: H最小A2 BC
h
19
2.柱温的选择(见404页) 最高使用温度:控制在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最低使用温度:使固定液不以固体形式存在。
3.柱长和内径的选择 柱长应适当(填充柱2—6m)。 柱太长,增加保留时间,费时 柱太短,达不到分离效果。
h
27
4.内标校正曲线法
( Ai AS )样 C i样 ( Ai AS )标 C i标
C i样
=
( Ai ( Ai
AS )样 AS )标
C i标
优点:不必测出校正因子,消除了操作条件的影响。
h
28
固 定 液 的 相 对 极 性 与 它 们 比 较 , 在 0 1 0 0 之 间 。
测 定 方 法 : 用 苯 与 环 己 烷 为 样 品 , 分 别 在 对 照 柱 ,
氧 二 丙 腈 及 角 鲨 烷 柱 上 测 定 他 们 的 相 对 保 留 值 的 对 数 q1及 q2,然
后 再 待 测 固 定 液 柱 上 测 的 qx,代 入 下 式 计 算 待 测 固 定 液 的 相 对 极
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主要取决于进样量的重复性和操作 条件的稳定性。
h
26
3.内标法
m ifiA i m iA A siffism s
m sfsA s C i% =A A siffisW m s100
内标物的选择原则: (1)内标物应是试样中不存在的纯物质; (2)加入的量应接近于被测组分的量; (3)内标物色谱峰应位于被测组分附近。
Cl
2k 3(1 k)2
. df2 Dl
载气流速对阻抗的影响很大,当载气流速增大时,传 质阻抗项就增大,造成塔板高度H增大,柱效较低。
h
15
由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出,色谱柱填充程度、 载体的粒度、载气的流速和种类、固定液的液 膜厚度和柱温等因素都对柱效能产生直接的影 响。分析时应全面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选择 适宜的色谱操作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