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 第十一章-能量法
材料力学 第11章-能量法
l
3
)
Fa2l GIt
单辉祖-材料力学教程
28
例 3-5 一小曲率梁,求截面A与B间的相对转角
解: 影响小曲率梁变形的主要内力-弯矩
A/ B
π 0
M
( )M(
EI
)
Rd
M()1 M()FRsin
A/B
1 EI
π
(1)(FRsin ) Rd
0
2FR EI
2
()
单辉祖-材料力学教程
29
§4 静不定问题分析
Vε
1 2
T 2 ds s GIp
s nD-弹簧丝总长
Ip
πd 4 32
Vε
4F 2D3n Gd 4
4F 2D3n Gd 4
F
2
8FD3n Gd 4
单辉祖-材料力学教程
13
§3 单位载荷法
计算梁位移的单位载荷法 单位载荷法的一般公式 例题
单辉祖-材料力学教程
14
计算梁位移的单位载荷法
Vε
FN21 2l 2EA
FN22l 2EA
FN23l 2EA
F
2l
(2 EA
1)
3. 位移计算
W Vε
W FDBy
2
FDBy F 2l( 2 1)
2
EA
DBy
2Fl( 2 EA
1)
单辉祖-材料力学教程
12
例 1-3 试计算弹簧的轴向变形
解:
FS=F
T FD 2
影响弹簧变形的 主要内力是扭矩
W n FiDi (与加载次序无关)
i1 2
Fi-广义载荷,D i-相应广义位移
❖ Di Di F1 ,F2, ,Fn
11 能量法
2
N i2 Li 或 U i 1 2 E i Ai
n
1 比能 : u 2
2、扭转杆的变形能计算:
T 2( x) U dx 或 U L 2GI P 1 比能 : u 2
3、弯曲杆的变形能计算:
U M 2 ( x) 2 EI
Ti2 Li 2G I i Pi i 1
a
a
2 2 1 qx1 x1 1 qx2 x2 (qax1 2 ) 2a dx1 EI (qax2 2 ) 2a dx2 EI 0 0
a
0
例11-2-2 拐杆如图,A处为一轴承,允许杆在轴承内自由转动,但
不能上下移动,已知:E=210GPa,G=0.4E,求B点的垂直位移。 P0=1 P=60N 解:1、单位载荷如图 B B
C
500
A
00 3
C
500
A
00 3
x
10
20 5
20 5
2、求内力
M AB ( x ) Px TCA ( x1 ) 0.3P
0 M AB ( x ) x
0 TCA ( x1 ) 0.3
10
x1
M AB ( x ) Px
3、求变形
0 M AB ( x ) x
TCA ( x1 ) 0.3P
0 TCA ( x1 ) 0.3
B
L
0 0 TCA ( x1 )TCA ( x1 ) M AB ( x ) M AB ( x ) dx1 dx L GI p EI
0.3 P 0.3 dx1 GI P 0
0.5
0.3
0
Px2 PLAB LAC PL3 AB dx LAB EI 3 EI GI P
工程力学-能量法
12 能量法1、外力的功、应变能、比能等的有关概念,外力的功应变能比能2、基本变形杆件应变能计算和组合变形杆件应变能计算对于线弹范围内的等直拉压杆的应变能梁横力弯曲的剪切应变能为(常忽略)当扭矩Mt沿杆轴变化时,圆轴的扭转应变能横力弯曲时,不计剪切能,,弯矩沿截面变化,梁的应变能为3、功能原理、功的互等定理和位移互等定理4、余能概念5、卡氏第一和第二定理解题范例12.1具有中间铰的线弹性材料梁,受力如图12.1(a)所示,两端梁的弯曲刚度均为EI。
用莫尔法确定中间铰两侧界面的相对转角有下列四种分段方法,使判断哪一种是正确的。
(A)按图(b)所示施加一对单位力偶,积分时不必分段;(B)按图(b)所示施加一对单位力偶,积分时必须分段;(C)按图(c)所示施加一对单位力偶,积分时不必分段;(D)按图(c)所示施加一对单位力偶,积分时必须分段;图12.1答案:(A)12.2图12.2示简支梁中点只承受集中力F时,最大转角为,应变能为;中点只承受集中力偶M时,最大挠度是、梁的应变能为。
当同时在中点施加F和M时,梁的应变能有以下四种答案,试判断哪一种是正确的。
(A)+;(B)++M;(C)++F;(D)++( M+F);图12.2[解] 因为对于线性弹性结构,先加F时梁内的应变能为:=F f F在加M时,由于反对称载荷,梁中点的挠度仍是f F,所以梁内应变能将增加:M=当同时施加F和M时的应变能,等于先加F再加M时的应变能,即+故答案(A)正确。
12.3 用卡氏第二定理求图12.3所示刚架A截面的位移和B截面的转角。
略去剪力Q和轴力N的影响,EⅠ为已知.LLⅠ2Ⅰ图 12.3[解] (1)A截面的位移AB段弯矩:M(x)=-Px (0x)∂M(x) /∂P=-x在A 处虚加一水平力向右的力Q,之后,再令其为0.那么,BC段弯矩:M(y)=-2P- Q+(P+Q)y∂M(y) /∂P=-2+y ∂M(y) /∂ Q=-+yA截面的竖直位移:A截面的水平位移:积分,令Q=0得(2)B截面的转角在B处虚加一力偶M B,AB段弯矩:M(x)=-Px (0x<)BC段弯矩:M(y)=-2P-+P y (0<y<)∂M(x) /∂M B=0 ∂M(y) /∂M B =-1习题解析12.1用卡氏第二定理求图12.4示的A截面的位移和B截面的转角。
用能量法研究夹芯梁的弯曲挠度计算
z
∫
h
2
z
zbdz +
zbdz +
ME t
D
∫
h
2
h
+t
2
( M + dM) E t
D
∫
h
2
Et Ec
zbdz
h
+t
2
(6)
12G c D
QE t
- z ö÷ +
ç
τc =
( ht + t 2 )
2D è 4
ø 2D
Δ=
(7)
2 夹芯梁弯曲挠度
由文献[12ꎬ13] 可知梁截面弯矩、剪力导致的
2
Q 1 ∂Q 1
C ∂P
M 2 ∂M 2
D ∂P
dx
dx +
(18)
P ( l - a ) 2 ( l + 2a ) P ( l - a )
=
+
48D
4C
3 算例分析
(1) 试验 1
文献[14] 采用三点弯曲试验研究了1.81
1.87
3.21
1.89
4.58
300
19.76
入式(10) 中可得:
M 2 E t z 2 M 2 E c z 2 Q 2 E 2t
+
+
u=
2D
2D
8G t D 2
2
2
éê æ h + ö - 2 ùú +
ç
÷
t
z
êë è 2
úû
ø
Q 2 E 2c æ h 2 2 ö2 Q 2 E 2t
-z ÷ +
ç
( ht + t 2 ) 2 +
8G c D 2 è 4
3
ø 8 û 12
工程力学-图乘法
顶点
标准抛物线:
2 A lh 3
C
h
5l/8 l
3l/8
图形顶点的斜率必须平行于杆轴线
河南理工大学
结构力学
图乘法
例
计算下图所示简支梁的跨中挠度
q
EI 常数
真实系统
A
l 2
A C
B
l 2
MP 图
ql 2 8
虚设系统
P 1
A
5 l 8 4
C
B
l 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M 图
C点竖向位移
1 ql 5l 5ql 1 MM P dx 2 () EI EI 24 32 384EI
Ay0
河南理工大学
结构力学
图乘法
MMP 1 ds Ay0 EI EI
一个弯矩图的图形面积 面积A形心处的另一直线弯矩图上的纵标
!!切莫丢掉 此项
注意: 适用条件: 直杆; EI=C; 一个弯矩图为直线
y0必须取自直线弯矩图 符号规定: 两弯矩图位于杆件的同侧,Ay0 为正;反之,为负
河南理工大学
结构力学
第十一章 能量法
虚功原理
线弹性结构,各种基本变形情况下微段的变形为
则
河南理工大学
结构力学
图乘法(Graph-multiplication Method)
补充条件:
L
MM p EI
o
ds
杆件为直杆
抗弯刚度EI常数
其中一个弯矩图为直线图形
河南理工大学
结构力学
图乘法
河南理工大学
结构力学
图乘法
常用图形的面积和形心 三角形
第11章(能量法)
0
2
B
2
0
d
3
3B2
整个结构的余能 3 l 2 3 Al F 3l VC vC dV 2 Adl 2 V 0 2B2 3B 12 B 2 A2 cos 3 ⑵ 计算节点A的位移 VC F 2l Δ 由余能定理得 F 4 B 2 A2 cos 3
Vε1 Vε2
F11Δ F12Δ F1nΔ n F21Δ F22Δ F2 m Δ m 11 12 1 21 22 2
· 功的互等定理 第一组力在第二组力引起的位移上所作的功等于第 二组力在第一组力引起的位移上所作的功。
2. 位移互等定理 F1Δ F2Δ 1 2
弯曲构件
Vε
l
M 2 ( x )dx 2 EI
M ( x ) M ( x ) dx EI Fi
Vε M ( x )dx M ( x ) Δi l EI Fi Fi
Δi
l
组合变形构件
Vε
2 2 FN ( x ) MT ( x) M 2 ( x) dx dx dx 2 EA 2 EI 2GI P
M
解得:
B
0:
M FAy l Fa 0
M Fa FAy l l
⑵ 求梁各段的弯矩方程及对载荷的偏导数
⑵ 求梁各段的弯矩方程及对载荷的偏导数 AB段 (0 x l ) M Fa M ( x ) FAy x M ( )x M l l M ( x ) a M ( x ) x x 1 F l M l BC段 (l x l a )
Vε
2 2 FN ( x ) MT ( x) M 2 ( x) dx dx dx 2 EA 2 EI 2GI P
结构力学 能量法
Energy Methods
Preface
Energy method is a very convenient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internal forces or reactions of a bars system and displacement of a structure at one point or rotation angle of a cross section in the bars system . P B A P A Vertical displacement at point A ? Vertical and level displacement at point A ?
FN Fs M
So the strain-energy of combined deformationed bars can be written as follows :
T ( x)dx M ( x)dx U l l 2GI p 2EI z
2
2
T 2 ( x)dx M 2 ( x)dx U ( ) l l 2 GI 2EI z n p
2
3) 梁弯曲的应变能
Strain-energy of beams
a. Method 1 to determine the strain- energy of beams
1 d U M ( x)d 2
d
M(x)
d dx
2
M ( x)dx d dx EI z
2
1
dx
M ( x)dx dU 2 EI z
U
FN(x)
l
FN ( x)dx 2 EA
材料力学-11-能量法
O
d
11.1 杆件的弹性应变能
4.对于一般受力形式(组合变形) 在小变形时,杆件同时有轴力、弯矩和扭矩作用时, 由于这三种内力分量引起的变形是互相独立的,因而总 应变能为:
2 2 FN x M x x M 2 x V dx dx dx 2 EA 2 EI 2GI p l l l
注意: 1. 应用条件:小变形,线弹性。 2. 此处是应变能各种应变能之和,而不是叠加。 3. 计算外力作功时,注意变力作功与常力作功的区别。 4. 应变能V只与外力的最终值有关,而与加载过程和加 载次序无关。
11.1 杆件的弹性应变能 例题1
如图示悬臂梁受到力F作用,该梁长度为l,截面 为圆形,直径为d,且l =5d。材料的弹性模量为E。 试求:该梁的应变能Vε。
11.2 互等定理
11.2 互等定理 一、功的互等定理
FP1 F S1
P1 SP1
FP2 FS2
P2 S1 SP2
FPm
Pm S2
FSn
FP 系统
SP m
Sn
FS 系统
1 1 1 1 1 1 Vε FP1ΔP1+ FP 2 ΔP 2+ + FP m ΔPm FS1ΔS1 FS2ΔS2 FSnΔSn 2 2 2 2 2 2
dq
O
dq
Δ
微段两截面绕中性轴相对转过的角 M x 度dq为
dq
EI
dx
M dx
M
忽略剪力影响,微段的应变能为 1 dV dW M x dq 2 梁弯曲时的应变能表达式
l
2 l M x dx 1 V M x dq 0 2 0 2 EI
11.1 杆件的弹性应变能
材料力学 第11章 能量法讲解
A
l FAy
B FBy
(1) 应变能计算
梁的约束力
FA
FB
Me l
梁的弯矩方程
代入应变能公式
M (x)
FA x M e
x Me(l
1)
Vε
M 2(x) dx
l 2EI
1 2EI
l 0
M
2 e
(
x l
1)2 dx
M e2l 6EI
15/65
11.1 外力功与应变能 【例11-1】解
10/65
11.1 外力功与应变能
11.1.3 克拉贝依隆原理
F1Δ12 F2 Δ21
W
1 2
F1 Δ11
1 2
F2 Δ22
F1 Δ12
上式可推广到有多个广义力共同作用于线性弹性体的情况 Vε W
Vε
W
1 2
Fi Δi
上式称为克拉贝依隆原理。
式中为全部外力(F1,F2,…,Fi,…,Fn)在广义力Fi处
l GI p
M xdq
2
w M EI
12/65
11.1 外力功与应变能
M(x)
T(x) FN(x) FN(x)
11.1.4 杆件的应变能
dq
T(x) M(x)
dj
dx
dx dd
dx
dx
dVε
FN2 (x)dx 2EA
T 2 (x)dx 2GIp
M 2 (x)dx 2EI
则整个圆截面杆的应变能 Vε
FN2 (x) dx l 2EA
材料力学_能量法_课件
拉压杆
E
u
1 0
1 2 d E1 2 2E
2 1
扭转杆
G
u
1
0
1 1 2 d G 1 2 2G
2
例 题: 水平杆系如图所示 ,两杆的长度均为 l,横截面面积
为A,弹性模量为E,且均为线弹性。试计算在P1作用下的
应变能。
l
2
2
(3)弯曲梁内的变形能(略去剪力的影响)
1 M l l M ( x )dx U m 0 2 2EI 2EI
(4)组合变形的变形能
N ( x )dx T ( x )dx M ( x )dx U l l l 2 EA 2GI p 2 EI
2 2 2
2
2
2、非线性弹性体,通过 比能 求应变能
1 1
d
3
1 P1d 1 4
二. 余能 1、非线性弹性 材料(拉杆)
P
P1
1
O
P
1
O
ε1
ε
P
P1
dP
P
P1
O
1
Δ1 Δ dP + 0 PdΔ 0
=矩形面积
余功公式
P1 W C 0 Δ dP
P
P1
dP
P
O
1
余能公式
UC W C 0 Δ dP
P1
UC V ucdV
§3.1
概述
可变形固体在受外力作用而变形时,外力和内力均将作功。 对于弹性体,外力在相应位移上作的功,在数值上就等于
积蓄在物体内的应变能。
U=W
能量方法 : 利用功能原理 U = W 来求解可变形固体 的位移、变形和内力等的方法。
《材料力学》11-1能量法
F1 dF
0
与外力功
W
1 0
Fd之和等于矩形面积
F1 1
线弹性范围内外力功等
F
F
于余功,能等于余能。
F1
F1
o
1
o
1
例题
试计算图示结构在荷载 F1 作用下的余能,结构中两杆的 长度均为 l,横截面面积均为A材料在单轴拉伸时的应力
—应变曲线如图所示。
B
D
K1nn1 1
C
F1
解:由结点C的平衡方程,可得两杆的轴力为
例题
xy平面内,由k根杆组成的杆系,在结点A处用铰链结 在一起,受到水平荷载和铅垂荷载作用,截面分别 为 A1,A2,Ai,Ak ,试用卡氏第一定理求各杆的轴力。
1
2
i
k
F1 A
F2
这种以位移为基本未知量,把它的求解当作关键性问题的方法称为位移法
本章作业
(II)3-2,
(II)3-4,
(II)3-10,
例题
图示在线弹性范围内工作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的圆轴,在自由端截面
上承受扭转力偶矩M1。材料的切变模量G和轴的长度 l 以及直径 d 均已知。 试计算轴两端的相对扭转角。
M1
d
A
B
l
四 余功、余能及卡氏第二定理
Wc
F1 dF
0
与余功相应的能称为余能
Vc V vcdV
vc
1 d
0
Vc
Wc
V cvc2Al2A nK lnn1 cF 1 o sn1
卡氏第二定理
F1
F2
F3
Fn
A
B
1
2
3
n
工程力学 能量法
§9-3 单位力法(莫尔积分)
1.在原始载荷F1、F2、F3……单独作用下,梁
内变形能U
U M 2xdx
l 2EIZ
—— (a)
F1 F2 F3
C EI2
F
C
EI 2
l
x
l
2.在 F 1单独作用下,梁内变形能 U
U M 2xdx L 2EIZ
—— (b)
F1 F2 F3
能量法
§9-1 概 述
几何法:
物理方程
应力
应变
平衡方程
几何方程 (变形协调方程)
外力
变形
利用功能原理解决工程结构位移或杆件变形等 有关问题的方法,称为能量法。
能量法出发点:能量守恒与转换原理。
弹性体承载时,加力点发生位移——载荷做功,W
弹性体变形——储存变形能(应变能), U
略去在该过程中的微量能量损耗,则由能量守恒
T
Mx
M1
d
Mx
L
O
对于线弹性材料,变形能为:
φ1 φ
U W 1 Md 1 M xdx——用外力功表示
0
2 GIP
1 M x2l 2 GIP
——用“内力”表示
1
GI
2
P1
2l
——用“变形”表示
同样,对于一般情况,有:
U 1 M 2 (x)dx
2 l GIP (x)
与转换原理,得:
外力功 = 变形能
W=U
由能量的观点出发建立载荷与变形间关系的方法
称为能量方法。
§9-2 杆件的应变能
一、轴向拉伸与压缩应变能
静载:
缓慢
材料力学-11-材料力学中的能量法
杆件的弹性应变能
细长梁的剪切应变能远小于弯曲应变能,可忽略不计! 例:矩形截面悬臂梁,长L,截 面高h,宽b,k = 1.2。 解: 整个梁的剪切应变能: ES 整个梁的弯曲应变能:
2
F
( Fs ) 2 dx 0.6 F 2 L k 2GA Gbh L
2 2 3
Eb 5 L 得 E 3(1 ) h S Ub 125 30 L 细长梁 5 U S 3(1 ) h 南京工业大学
2
式 2 A ( S ) dA 中 k I 2 A b2
(b为截面的宽度,S为截面对中性 轴的静矩)
(1) k 由截面的几何形状决定: 矩形截面:k = 1.2, 圆截面: k = 10/9,圆环形截面:k = 2 (2)一般实心截面的细长梁:剪切应变能远小于其弯曲 应变能,通常忽略不计。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杆件的弹性应变能
•横力弯曲梁(弯矩沿梁的轴线为变量)的应变能
按微段分析:
1 M 2 ( x)dx dE M ( x)d 2 2 EI
整梁的弯曲应变能
M ( x)dx E dE L L 2EI
南京工业大学
2
杆件的弹性应变能
4、纯剪切时微段梁的应变能:
FS dx O B FS
Dl
FN l Fl Dl EA EA
式中
FN
——轴力,
A ——横截面面积
南京工业大学
杆件的弹性应变能
由拉压杆件组成的杆系的应变能:
2 1 5 4 3 F
1 E W Fi DLi i 1 2 Fi Li F Li i 1 2 Ei Ai i 1 2 Ei A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2EI
M (x) P x ;(0 x a) 2
在应用对称性,得:
a
U 2
1
( P x)2 dx P2a3
0 2EI 2
12 EI
W
U
fC
Pa 3 6EI
思考:分布荷载时,可否用此法求C点位移? q
能量法
例2 弯曲刚度为EI的简支梁受均布荷载q作用,如图所 示。试求梁内的应变能 。
q
A
w
能量法
注意:•卡氏第一定理和余能定理既适合于线弹性体, 也适合于非线性弹性体,而卡氏第二定理 作为 余能定理的特例,仅适合于线弹性体。
•所导出的位移是加力点沿加力方向的位移。
•当所求位移处无相应广义力时 ,可在该处 “虚加”上广义力,将其看成已知外力,反映 在反力和内力方程中,待求过偏导后,再令该 “虚加”外力为0。
材料相同,其弹性模量为E,且均处于线弹性范围内。
试按卡氏第一定理,求结点B的水平和铅垂位移。
l
F
1
A
B
A
45O
B B'
C
(a)
C
(b)
解: 设结点B的水平和铅垂位移分别为1和2,
先假设结点B只发生水平位移1 (图b)
则: AB 1
BC 1cos 450
2
2 1
能量法
同理,结点B只发生铅垂位移2(图c)
A
B
2
B''
则:
C
AB 0
(c)
BC 2 sin 450
2
2 2
当水平位移与铅垂位移同时发生时,则有(叠加)
AB 1
BC
2 2
1
2
能量法
桁架的应变能为
V
EA i2 2li
EA 2l
12
EA 2 2l
1 2
12
1 2
1 2
12
应用卡氏第一定理得
V 0 及 V F
1
2
解得:
1 Fl EA 及 2 (1 2 2)Fl EA
能量法
2.卡氏第二定理 — 导出“位移”的定理
设有非线性弹性的梁,
1
2
3
梁内的余能为:
Vc
Wc
n
0F1
i
d
fi
i1
1
23
n
B
n
假设第i个荷载Fi有一微小增量dFi ,而其余荷载均保
持不变,因此,由于Fi改变了dFi ,外力总余功的相
应改变量为: dWc i d Fi
变能V 在数值上不一定相等。
•余功、余能、余能密度都没有具体的物 理概念,仅是具有功和能的量纲而已。
能量法
§11–3 卡氏定理
1.卡氏第一定理 — 导出“力”的定理
设图中材料为非线性弹性,
由于应变能只与
最后荷载有关, 而与加载顺序无 关。不妨按比例 方式加载,从而
1
2
3
Fi
n
B
i
1
2
3
di
n
有
d V
V
i
d i
从而有:
Fi
V
i
(—卡氏第一定理 )
注意:
•卡氏第一定理既适合于线弹性体,也适合于非线
性弹性体。
•式中Fi及i分别为广义力、广义位移。
•必须将V 写成给定位移的函数,才可求其变化率。
能量法
例4 由两根横截面面积均为A的等直杆组成的平面桁
架,在结点B处承受集中力F,如图a 所示。两杆的
Bx
x l
y
解:梁的挠曲线方程为:
w
ql4 24EI
x l
2
x3 l3
x4 l4
荷载所作外力功为: 将前一式代入后一式得:
W l 1q d x w
V
02 W
q2 l5 240 EI
能量法
2. 余能
设图a为非线性弹性材料所制成的拉杆,拉杆的F-
曲线如图b 。
FF1ຫໍສະໝຸດ (a)(b)dF
F
O
1
“余功Wc”定义为:
n
V W
1 0
f
i d i
i 1
假设与第i个荷载相应的位移有一微小增量d i ,
则应变能的变化为:
d V
V
i
d i
能量法
因仅与第i个荷载相应的位移有一微小增量,而与其
余各荷载相应的位移保持不变,因此,对于位移的微
小增量d i ,仅Fi作了外力功,外力功的变化为:
dW F i d i
注意到上式与下式在数值上相等
固体的位移、变形和内力等的方法。 2.能量法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1)线弹性体;非线性弹性体
(2)静定问题;超静定问题 (3)是有限单元法的重要基础
能量法
§11–1 变形能的普遍表达式
一、能量原理:
弹性体内部所贮存的变形能,在数值上等于外力所作
的功,即
U W
利用这种功能关系分析计算可变形固体的位移、变形
比能: u 1
2
或 U
n
M
2 ni
Li
i1 2Gi I Pi
或 U
n
M
2 i
Li
i1 2Ei Ii
能量法
三、变形能的普遍表达式: 变形能与加载次序无关;相互独立的力(矢)引起的变形能
可以相互叠加。
U
N 2(x)dx
M
2 n
(
x)dx
M 2(x)dx
L 2EA
L 2GIP
L 2EI
余能的相应改变量为:
dVc
V c Fi
d Fi
能量法
由于外力余功在数值上等于余能,得
dV c dWc
解得:
i
Vc Fi
(称为“余能定理”)
特别: 对线弹性体,由于力与位移成正比, 应变能V 在数值上等于余能V c , 此时上式变为:
i
V Fi
(称为“卡氏第二定理”)
式中的Fi 和i分别为广义力和广义位移。
和内力的方法称为能量方法。
二、杆件变形能的计算:
1.轴向拉压杆的变形能计算:
U
N 2(x) dx
或U
n
N
2 i
Li
L 2EA
i1 2Ei Ai
比能: u 1
2
能量法
2.扭转杆的变形能计算:
U
M
2 n
(
x)
dx
L 2GIP
比能: u 1
2
3.弯曲杆的变形能计算:
M 2(x)
U L 2EI dx
L
S
Q2(x) 2EA
dx
S 剪切挠度因子
细长杆,剪力引起的变形能可忽略不计。
U
N 2(x)dx
M
2 n
(
x)dx
M 2(x)dx
L 2EA
L 2GIP
L 2EI
能量法
例1 用能量法求C点的挠度。梁为等截面直梁。
P
解:外力功等于应变能
A a
f
C a
B
W
1 2
PfC
U
M 2(x) dx
能量法
Energy Method
§11–1 引言
Introduction
§11–2 应变能,余能(补偿能)
Strain Energy • Complementary Energy
§11–3 卡氏定理
Castigliano’s Theorem
第11章 能 量 法
§11.1 概 述
1.能量法: 利用功和能的概念及能量守恒定律,求解可变形
WC
F1 d F
0
与余功相应的能称为余能Vc,余功Wc与余能Vc 在数值上相等。
能量法
即:
Vc WC
F1 d F
0
(代表F-曲线与纵坐标轴间的面积)
F
F1
(b)
dF
O
1
dF
注能量意法:
F
F
1
(b)
•对线弹性材料,余能和应变能 在数值上相等,但其概念和计算 方法截然不同。
1
•对非线性材料,余能V c与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