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空间美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空间美学

(一)哲学认识差异

1、空间均衡关系

在东西方古典园林造景中,都具有自己明显的特点符号的形式组成元素。比如经典的纹样图案等,这些元素基本是东西方因文化观念不同而凝聚成各自的烙印标识。除了这些不同,在运用几何造型这个概念上其实是一直贯穿在整个东西方造园史中的。

对比而言,西方造园对几何造型的运用是很突出的,大概如轴线对称,植物修剪类等;东方造园中的几何造型相对内敛不明显,大概如墙垣的轩窗,月门等。西方是直线运用多曲线运用少,东方是曲线比直线运用多;西方以均等对称实物作平衡,东方以大小黑白虚实共用作平衡。回想一下脑海里那些我们所知的东西方园林景观特色,大体上差别如此,概不赘述。

按北京林业大学朱建宁先生《西方园林史》所述“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摇篮”这句话便是西方园林人文根基最好的注脚,追溯西方园林造园的美学观念必然在这里找到其人文思想源头。

“当时的数学和几何学的发展,以及哲学家的美学观点,都影响到园林的形式。他们认为美是有秩序的、有规律的、合乎比例的、协调的整体,因此,只有强调均衡稳定的规则式园林,才能确保美感的产生。”(引用同上)

正因为西方哲学思维是这种建立在物理哲学基础上的审美观念约束了西方园林造园法则,才形成了西方园林美学以人眼所见实物与实物之间比重均等作平衡,而不能见实物与空间之间同样存在比重均等作平衡。把实物从空间隔离出来看,眼界就只看到实物,把实物与空间一体看,心中便有空间的比重和成分,同时空间这个虚体又因具有比重成分而再生出空间与空间的比重均衡关系。

而在园林造景人视觉画面中,不但有物体的远近主次大小轻重软硬等组成的空间均衡关系,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关系是虚与实,它除了组成物体的空间关系还构成了空间与空间的关系。

这个虚与实的空间关系运用,在西方园林造景中是不具备的。它却在东方造园中得以实现,因为东方哲学思维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天性整合为一“道”的哲学审美观念而使然。

或者说,任何一个园林景观都必然存在着空间,所以西方园林景观也同样具有实物与空间的关系不是吗?我说是的,因为任何环境都是存在于空间里的环境,人们由于对天空的需求而必然不能覆盖住天空。如果以这样自然状态的空间等同东方造园法的虚实关系空间,并不是基于对虚实空间关系存在的感知思辨和运用,也更谈不上属于东方园林造景独具的虚实空间心法。

因此只从实物之间比均衡是人拘泥在物象中,拘于物并隔于物的机械式简单思维,于是忘记了自然。

把实物与空间一体看,是人不受物象干扰,使物回到自然本位状态的宇宙观自然观整体思维。

2、空间视点关系

从东西两大人文哲思的比较,其实应该说,东方古典哲学思维是从宇宙观出发,然后人生观的顺序。以宇宙观看人,所以有了天人合一的物空间广角视点,(这一点恰恰是东方人站在物质的物理空间关系上来看待整体世界,以物同于人,人心化向齐物,人物空间交汇归一。)因此,这个视点便包含了虚空在整体观念中具有比重成分,也就导致了在对空间均衡关系认识上产生“实”和“虚”同样具有比重之别。比如传统园林造园法式中的借景一法,在东方的运用,便传达着此意,只是阐发局限,而难尽其妙。因为景与景之间存在的这层空间关系,是自然虚空的变幻之态。诸如:或彩云或薄雾,或清雨或残露,或烟岚或虹柱,或尘埃迷津渡,或朝阳透牗户,或飞霞垂夜幕,或春之淡冶,或夏之苍翠,或秋之明净,或冬之惨淡等等,如此般般庞大延伸的空间变幻之态流动遍布在天地自然每个角落,虽然不是造园得来的景观,可造园的空间比重均衡关系和境界营造却是断不能离开这些人与物自然同化心怀的锤炼,若不以空间广角视点看待衡量感知,区区几何形状尺度量裁何以承载的下如是情怀?

此所以西方园林审美无片石见山之景,无亭轩赏月之咏,无书法字迹予人的雄浑恣肆美。这是不是园林审美上的缺陷且不妄言,可以肯定是西方永远也不会有这类心境。你可以不需要,但却否定不了,这是可以感动人心怀的一种美,而不是丑。这在现代园林景观基本以西方哲学审美取代东方哲学审美一面倒的大趋势中,犹能依然保存变化为景石置石,也算难得。

西方古典哲学思维是从人生观出发,然后宇宙观的顺序。以人生观看宇宙,所以有了对立于自然之外的人空间聚焦视点。(这一点恰恰是西方人站在非物理而是人自身空间关系上来看待整体世界,以人别于物,则人物空间两隔,有相对之见,无交汇之感。)因此,这个视点是以人眼所见即景,务实而无虚,有实景无虚境,不容纳自然虚空之气来穿插流动于园林审美意识境界中,见物即物,人思被物之形体状态拘锁,缺乏物外空间在心灵的感应之意。以几何造型为主的园林空间,容易使人审美思维停留在物理机械模式,缺乏人感受自然物体状态下的自然信息传达和心理愉悦。

(二)人文意象审美

1、从园林景观纵看意象

①意象是桥梁

感于心,动于怀,发为诗文歌咏,便是园林在文学意义上的审美。

正因为西方哲学审美基础的视点空间里有实景无虚境,于是无法感受人与自然空间存在的那一种心理情怀感受,于是便没有心理意念空灵般抽象的歌咏。这种心理情怀感受,其实就是那个园林景观术语——“意象”。“意象”是描述和扑捉人对物产生心理感觉的概念词语。现在园林景观中通常是指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方提供给投资开发和建造方的设计方案概念图和意象效果图。这些图具有整个方案的概念和意象,意象图即是对想象中的效果描绘图,或整体鸟瞰,或局部模拟等等。意象,便是要去感受这个图中的环境氛围,也是这个图所传达给人的环境氛围之感觉。审美思维不同的制图或宣讲者传达给受图者的意象感觉也不同,大体上有风格肌理质地之差别,有文化修养观念之差别两大类。同样,审美思维不同的受图者对制图者传达的意象感受也不同。

意象是心理共鸣的桥梁。两者同才有共鸣,两者审美观念不同,意象便难以传达,难以扑捉,意象效果在两者心理感觉便不对等,于是分歧。不知分歧点,则难以继续。两者审美观念虽相同,而宣讲者往往不能精确描绘和述说意象之妙,一是词穷,学力不深,心力不逮;一是搜尽语言难以形容其意象之妙,于是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叹。意象境界之美如果不匹配一颗擅于扑捉空间灵动的心是体会不到的。此心即俗言“敏感的心”。

②意象是理念

其次,意象感觉可以是好像,可以是仿佛,可以是差不多等等,这种感觉大体似乎清晰,仔细想又觉得模糊。意象感觉扑捉的越好,效果便会越接近和落实到具体体量、质感和比例等数据,意象也就附着融入物体形状合而为一。无论设计与施工,本着这样态度去扑捉和感觉意象的过程做园林景观,想做不好都难。

以上说的是园林景观方案在一个完整的主题理念贯穿造园审美思想下,才可能具有的种种意象的穿插呼应而不乱,才可能形成整体统一而不散的人文环境。

或者说,如此做一片树林,一片草地,一片花海等做整体统一岂不是简单更好?若是这般去理解造园,去追求自然生态,你的园林景观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特色?有什么人文价值?不要忘记了园林景观是具有艺术性的去创造。

③意象是核心

通常造园者只知在园林实景里存在轴心作用,这番须知园林景观中还存在主题理念的轴心作用,不然的话,各级景观点分布以什么线索脉络展开?如果只是一味的罗列堆砌,这般造园,则园林景观的意象审美几乎等于零。

为什么说是几乎呢?因为毕竟是有一点可以看花草树木还映在人的眼中,有一点可以看崭新的铺装材质肌理还代表着一个新字。这些,掩盖了没有空间均衡关系的审美内涵,没有空间视点关系的人文内涵,没有意象核心的艺术内涵。

④意象促成审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