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经典习题(题目带详细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必修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经典习题

1.下列古代出现的商业现象,按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②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③实行“工商食官”政策④大量商业市镇兴起

A.②③①④B.①②③④C.①④③②D.③①②④

【考点】古代中国的商业

【解析】奴隶社会春秋以前,“工商食官”;春秋战国时期,官府垄断工商业被打破,私商逐渐成为商人的主体;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朝以后,大量商业市镇兴起,据此正确答案选D项。

【答案】D

2.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把战国至明清中国历史描绘为游士社会、郎吏社会、门第社会、科举社会。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游士社会”出现了夜市和草市B.“郎吏社会”出现了百家争鸣

C.“门第社会”开始了儒释道合流D.“科举社会”开始在地方设置郡县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宋明理学——三教合一;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游士社会是指战国时期,士阶层活跃,游士即游说谋划之人士;

郎吏社会是指秦汉时期,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门第社会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门第族望成为选官的主要依据;科举社会是指隋唐至明清时期,实行科举考试制度。草市出现在东晋南朝时期,夜市出现在隋唐时期,故A项错误;百家争鸣出现在战国时期,故B项错误;开始在地方设臵郡县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D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儒佛道融合的趋势,故C项正确。

【答案】C

3.曾有历史记载四川地区:“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即难以携持。”这反映了()

A.四川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使用铁钱

B.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交子”的产生

C.铁钱已不适应当时四川经济发展的需要

D.政府规定铁钱只能在四川地区使用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难以携持”可知铁钱携带不方便,已不适应当时四川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故C项正确;A项是对材料信息的误读,故A项错误;B项观点正确,但是材料没有“交子”产生的信息,“一份材料说一份话”,故B项错误;D项观点在材料中没有任何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C

4.随着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历代政府大都设置官吏对商业活动进行专门的管理,下列古代官职中,不属于专门管理商业活动的是()

A.“五均”官B.草市尉C.中正D.市署令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解析】五均官为王莽为了限制商贾兼并及物价波动,在长安及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等六大都市设立的官员;草市原来是乡村定期集市﹐后政府设立草市尉管理;市署令为政府设立的管理“市”(城市商业区)的官员,因此A、B、D项都属于专门管理商业活动的官职;而所谓中正,就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也就是中正官,中正官又有大小之分,州设大中正官,掌管州中数郡人物之品评,各郡则另设小中正官,因此选C项正确。

【答案】C

5.西汉时期,朝廷颁令:“欲益买宅,不比(紧靠)其宅,勿许。”西汉的这种限购令,其目的可能是()

A.抑制过高房价B.加强社会控制

C.保护小农经济D.实现大一统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西汉限购令

【解析】材料大意是:你想买房,要买的房子必须紧挨着你现有的房子。禁止这种非紧邻的居民进行不动产交易,主要是为了方便登记人口和房产,便于管理,故B项正确;西汉房价是否过高,从材料中无法判断,故A项错误;房产限购是政府的商业政策,与农业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西汉通过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与限购令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B

6.某校学生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如下资料:《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化进程与最初的文明》、《英国城市化的核心动力:工业革命与工业化》、《试论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和

《苏联时期俄国城市化的特征及历史渊源》。其研究主题应该是()

A.工业革命与城市化进程B.中国与西方城市化进程对比

C.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工业革命前后的东西方世界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城市发展;工业革命;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化——城市化;“斯大林模式”

【解析】资料涉及了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化进程、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英国城市化进程、俄国城市化,综合资料可以分析出B项正确;A、D项不符合《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化进程与最初的文明》,故排除;资料主要显示的是城市化进程,故C项不正确。

【答案】B

7.春秋中期以后,出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和范蠡弃官经商,“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

等现象。这说明当时()

A.官营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B.私营工商业迅速兴起和发展

C.私营工商业已超过官营规模D.官营和私营工商业地位平等

【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私营手工业;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私商出现

【解析】百工居肆反映了私人手工业的发展。范蠡经商致富反映了古代商业的发展。综合二者,即反映了私营工商业的兴起发展,故B正确。材料未涉及官营,故排除ACD。【答案】B

8.中华文明注重亲仁善邻,讲求和睦相处,不主张远征。下列内容不能体现这种认识的是()

A.修筑万里长城B.元朝的建立

C.开辟丝绸之路D.郑和下西洋

【考点】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从汉到元的政治演变——元朝的建立;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西汉开辟丝绸之路;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郑和下西洋;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儒家思想

【解析】“善”“仁”“和”都是儒家思想。着重考理解儒家思想与政治表现的关系。A项修筑万里长城,是为了防御,不是为了征服,故体现这种思想。B项元朝建立,统治者则是四处征服,因此不能体现这种思想。C项开辟丝绸之路,加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体现这种思想。D项郑和下西洋,也是加强经济文化交流,而不是为了征服,也体现这种思想,故选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