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数据库技术概论
数据库原理总结
第一章数据库概论1.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阶段,高级数据库阶段(对象数据库技术,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开放数据库互连技术,xml数据库技术,现代信息集成技术)2.数据描述:概念设计中:实体,实体集,属性,实体标识符;逻辑设计中:字段,记录,文件,关键码;物理设计中:位,字节,字,块,桶,卷;3.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层次,网状,关系,对象),外部模型,内部模型;4.三层模式(外模式,逻辑模式,内模式),两级映像(外模式/逻辑模式映像,逻辑模式/内模式映像)5.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硬件,软件,数据库管理员第二章关系模型和关系运算理论1.超键:能唯一标识元组的属性或属性集。
候选键:不含有多余属性的超键主键:用户选作元祖标识的候选键。
外键:是其他模式的主键。
实体完整性规则,参照完整性规则,用户定义的完整性规则关系模式的三层体系结构:关系模式,子模式,存储模式2.关系代数的5个基本操作:并,差,笛卡尔积,投影,选择;关系代数的4个组合操作:交,连接,自然连接,除法。
关系代数的7个扩充操作:改名,广义投影,赋值,外连接,外部并,半连接,聚集操作3.关系代数表达式的启发式优化算法:尽可能早的执行选择操作;尽可能早的执行投影操作;避免直接做笛卡尔积第三章关系数据库语言SQL1.SQL的组成:数据定义语言,数据操纵语言,嵌入式,数据控制语言2.数据定义:数据类型ok,数据库,数据表,索引的创建等ok。
3.数据查询,数据更新ok。
4,视图,嵌入式,动态SQL语句,存储过程。
第四章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设计1.定义1:函数依赖:设有关系模式R(U),U为属性集,x、y为U的子集,函数依赖(FD)是形为X→Y的一个命题,只要r是R的当前关系,对r中任意两个元组t和s,都有t[X]=s[X]蕴涵t[Y]=s[Y],那么称FDX→Y在关系模式R(U)中成立。
定义2:如果X→Y和Y→X同时成立,则可记为X←→Y。
定义3:设F是在关系模式R上成立的函数依赖的集合,X→Y 是一个函数依赖。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重点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2.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作功能、数据库的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
3.数据模型的分类:概念模型、逻辑模型。
4.概念模型的表示: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对象关系模型。
5.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
6.实体是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且能相互区别的。
7.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的完整性的约束条件。
8.DBS包括DB和DBMS,而DB与DBSM是相互独立的。
9.概念模型独立于操作。
10.数据库三级结构有利于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独立性。
11.数据库物理存储视图为内模式12.用户通过DML语言对数据进行操作,其实是在操作外模式中的记录。
13.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外模式、模式、内模式。
14.有了“模式/内模式映像”可以保证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15.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数据库。
16.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存在有二级映像,使之可以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17.数据库的外部存储方法和存储设备变化不影响逻辑结构,这种情况为物理数据独立性。
第二章关系数据库1.本章重点:关系数据库概念,可以用关系表达式来表达实际问题,可以用元祖表达式来表达实际问题,可以用域表达式来表达实际问题。
可以将这三种表达式相互转换。
2.关系代数运算:并、交、笛卡儿积、选择、投影。
3.常用的关系运算:关系代数、关系演算。
5.“列”可以出自一个域。
6.DBMS和OS之间的关系是:DBMS可以调用OS。
7.关系演算谓词变元可分为:元祖关系、演算关系、域关系演算。
8.若Sno由八位数组成,则此种情况称为:用户定义完整性。
9.一般情况下“R”“S”连接,则“R”“S”必有相同的属性。
数据库系统概论
数据库系统概论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论本章目的在于使读者对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知识能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本章重点介绍了有关数据库结构和数据库系统组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以及常见的三种类型的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重点介绍关系数据库的有关知识。
数据管理技术发展史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信息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地增加。
数据作为表达信息的一种量化符号,正在成为人们处理信息时重要的操作对象。
所谓数据处理就是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存储、分类、排序、检索、维护、加工、统计和传输等一系列工作全部过程的概述。
数据处理的目的就是使我们能够从浩瀚的信息数据海洋中,提取出有用的数据信息,作为我们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决策依据。
数据管理则是指对数据的组织、编码、分类、存储、检索和维护,它是数据处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心。
数据处理工作由来以久,早在1880年美国进行人口普查统计时,就已采用穿孔卡片来存储人口普查数据,并采用机械设备来完成对这些普查数据所进行的处理工作。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以及其后其硬件、软件的迅速发展,加之数据库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为数据管理进入一个革命性阶段提供有力的支持。
根据数据和应用程序相互依赖关系、数据共享以及数据的操作方式,数据管理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阶段,即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管理阶段和数据库管理阶段。
【1】人工管理阶段这一阶段发生于六十年代以前,由于当时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发展才刚刚起步,数据管理中全部工作,都必须要由应用程序员自己设计程序完成去完成。
由于需要与计算机硬件以及各外部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直接打交道,程序员们常常需要编制大量重复的数据管理基本程序。
数据的逻辑组织与它的物理组织基本上是相同的,因此当数据的逻辑组织、物理组织或存储设备发生变化时,进行数据管理工作的许多应用程序就必须要进行重新编制。
数据库原理自考复习资料
第一章数据库概论1.人工管理阶段数据管理的特点:(1)数据不保存在机器中(2)无专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3)只有程序的概念,没有文件的概念(4)数据面向程序2.文件系统阶段数据管理的特点:(1)数据可长期保存在外存的磁盘上(2)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有了区别(3)文件组织已呈多样化。
有索引、链接和散列文件(4)数据不再属于某个特定的程序,可重复使用。
3.文件系统显露出三个缺陷:(1)数据冗余性(2)数据不一致性(3)数据联系弱4.数据库阶段的管理方式具有以下特点:(1)采用复杂的数据模型表示数据结构(2)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3)数据库系统为用户提供方便的用户接口(4)系统提供四方面的数据控制功能(5)对数据的操作既可以以记录为单位,又可以以数据项为单位5.数据描述三个领域之间的关系:从事物的特性到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经历了三个领域:现实世界、信息世界、机器世界。
(1)现实世界:存在于人们头脑之外的客观世界,称为现实世界。
(2)信息世界: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3)机器世界:信息世界的信息在机器世界中以数据形式存储。
信息世界中数据描述的术语有:实体、实体集、属性、实体标识符机器世界中数据描述的术语有:字段、记录、文件、关键码它们的对应关系是:在数据库中每个概念都有类型和值之区分,类型是概念的内涵,值是概念的外延6.数据描述的两种形式:数据描述有物理描述和逻辑描述两种形式。
物理数据描述指数据在存储设备上的存储方式,物理数据是实际存放在存储设备上的数据。
逻辑数据描述指程序员或用户用以操作的数据形式,是抽象的概念化数据。
数据管理软件的功能之一,就是要把逻辑数据转换成物理数据,以及把物理数据转换成逻辑数据。
7.物理存储介质层次:8.数据模型的种类:目前广泛使用的数据模型可分为两种类型:概念数据模型、结构数据模型概念数据模型:是独立于计算机系统的模型,完全不涉及信息在系统中的表示,只是用来描述某个特定组织所关心的信息结构; 它是现实世界的第一层抽象,是用户和数据库设计人员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 这一类中著名的模型是“实体联系模型”,简称“ER”模型。
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第四版)教学课件ppt作者张成叔Access期末复习习题及答案
第1章数据库技术概述一、选择题1.Access2003是一种()。
A.数据库B.数据库系统C.数据库管理软件D.数据库管理员答案:C2.菜单命令名称的右侧带有三角符号表示()A.该命令已经被设置为工具栏中的按钮B.将光标指向该命令时将打开相应的子菜单C.当前状态下该命令无效D.执行该命令后会出现对话框答案:B3.Access数据库的对象包括()A.要处理的数据B.主要的操作内容C.要处理的数据和主要的操作内容D.仅为数据表答案:C4.Access2003数据库7个对象中,()是实际存放数据的地方。
A.表B.查询C.报表D.窗体答案:A5.Access2003数据库中的表是一个()。
A.交叉表B.线型表C.报表D.二维表答案:D6.在一个数据库中存储着若干个表,这些表之间可以通过()建立关系。
A.内容不相同的字段B.相同内容的字段C.第一个字段D.最后一个字段答案:B7.Access2003中的窗体是()之间的主要接口。
A.数据库和用户B.操作系统和数据库C.用户和操作系统D.人和计算机答案:A二、填空题1.Access2003是中的一个组件,它能够帮助我们。
答案:Office2003办公软件,数据库管理2.Access2003的用户界面由、、、、和组成。
答案: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工作区,状态栏,任务窗格3.Access2003数据库中的表以行和列来组织数据,每一行称为,每一列称为。
答案:一条记录,一个字段4.Access2003数据库中表之间的关系有、和关系。
答案: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5.查询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和数据,查询也可以作为数据库中其他对象的。
答案:查看,分析,更改数据,数据来源6.报表是把数据库中的数据的特有形式。
答案:打印输出7.数据访问页可以将数据库中的数据发布到上去。
答案:Internet三、判断题1.数据就是能够进行运算的数字。
()答案:×2.在Access数据库中,数据是以二维表的形式存放。
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程—SQL Server 2014-赵明渊-清华大学出版社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一. 适用对象适用于本科学生。
二. 课程性质数据库应用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中的核心技术之一,以其为核心的各种数据库应用管理,无可争议地改变了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运营和管理方式。
随着数据库的应用广度和深度的扩展,不单是计算机和信心技术IT从业者,包括技术管理、工程管理甚至决策人员在内的众多行业的读者都开始关心数据库技术。
今天,理解数据库概念以及掌握相关应用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特别是青年一代必备的技能。
本课程系统讲述数据库系统的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
内容包括: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数据模型、关系数据库及其标准语言SQL、数据库安全性和完整性的概念和方法、关系规范化理论、数据库设计方法和步骤,数据库恢复和并发控制等事务管理基础知识,关系查询处理和查询优化等。
前序课程:计算机基础、C语言。
三. 教学目的1. 掌握数据库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
2. 掌握SQL语言查询和编程的基本技术,具备SQL语言编程能力3. 掌握数据库系统安装、配置和数据库管理和维护的基本技能。
4. 掌握设计数据库的理论和基本方法,具备数据库设计的能力5. 了解数据库技术的最新发展。
四. 教材及学时安排教材:赵明渊,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程——SQL Server 2014,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9月学时安排:讲课32学时,实验32学时,共计64学时五. 教学要求(按章节详细阐述);第1章数据库系统概论教学要求:理解数据库和数据库系统的概念;掌握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组成;掌握数据模型的概念和数据模型的类型;掌握设计数据库的基本方法,具备数据库设计的能力;掌握依据需求分析进行概念设计和逻辑设计的技术和方法,具备根据需求分析阶段收集到的信息画出E-R图,并将E-R图转化为关系模式的能力。
内容要点:1.1:数据库系统1.2:数据模型1.3:数据库系统结构1.4:数据库设计第2章关系数据库系统模型教学要求:掌握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关系的完整性以及关系操作等;掌握关系代数的运算规则;理解关系演算的运算规则;了解SQL语言的特点。
数据库复习总结
数据库复习总结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论1.试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
数据: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
数据的种类有文字、图形、图象、声音、正文等等。
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数据库: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DBS)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
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用于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DBMS 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功能、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2.什么是数据独立性数据独立性又分为哪两个层次为什么需要数据独立性数据独立性是用来描述数据与应用程序之间的依赖程度,包括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和数据的逻辑独立性,依赖程度越低则独立性越高物理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的数据时相互独立的。
逻辑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
作用:数据在磁盘上怎样存储由DBMS管理,用户程序不需要了解,应用程序要处理的只是数据的逻辑结构,这样当数据的物理存储改变了,应用程序不用改变。
数据独立性是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两层映像功能来实现3.什么是数据模型数据模型的基本要素有哪些为什么需要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描述数据语义、数据与数据之间联系(数据结构)、数据操作,以及一致性约束的概念和工具的集合数据模型的基本要素:①数据结构: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是对系统的静态特性的描述。
第1章 数据库基础知识
1.4.3 关系的性质和完整性规则
2.关系的完整性规则 ②实体完整性:实体是关系描述的对象, 一行记录是一个实体属性的集合。在关系中用 关键字来惟一地标识实体,关键字也就是关系 模式中的主属性。实体完整性是指关系中的主 属性值不能取空值(Null)且不能有相同值。 ③参照完整性:在实际的应用系统中,为 减少数据的冗余度,常设计几个关系来描述相 同的实体,这就存在关系之间的引用参照,即 一个关系属性的取值要参照其它关系。
1.4.3 关系的性质和完整性规则
2.关系的完整性规则 关系的完整性是指关系中的数据及具有关 联关系的数据间必须遵循的制约和依存关系, 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相容性。关系 的完整性主要包括实体完整性、域完整性和参 照完整性。 ①域完整性:域完整性约束也称为用户自 定义完整性,是对数据表中字段属性的约束, 包括字段的值域、字段的类型及字段的有效规 则等,它是由确定关系结构时所定义的字段的 属性所决定。
数 据 库 系 统 的 模 式 结 构
应用A 应用B 应用C 应用D
外模式1
外模式2
外模式3 外模式/模式
1
2 模式 1 内模式
3
模式/模式
数据库 1.3 数据库系统
1.3.4 数据库系统的分代
数据库系统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走过第一、 二两代,现正向第三代发展。 1.非关系型数据库系统 非关系型数据库系统是对第一代数据库系统的 总称,其中包括层次型和网状型数据库系统两种类 型。 2.关系型数据库系统(Relational Database System,简称RDBS) 20世纪70年代中期DBS进入了第二代。 3.对象-关系数据库系统(Object-Relational Database Systems,简称ORDBS) 将数据库技术与面向对象技术相结合,构成第 三代数据库系统的基础。
(完整word版)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五版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五版第1章绪论1 .试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
答:( l )数据( Data ) :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
数据的种类有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正文等。
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解析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数据的概念是广义的。
早期的计算机系统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处理的数据是整数、实数、浮点数等传统数学中的数据。
现代计算机能存储和处理的对象十分广泛,表示这些对象的数据也越来越复杂。
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500 这个数字可以表示一件物品的价格是 500 元,也可以表示一个学术会议参加的人数有 500 人,还可以表示一袋奶粉重 500 克。
( 2 )数据库( DataBase ,简称 DB ) :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 3 )数据库系统( DataBas 。
Sytem ,简称 DBS ) :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解析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是两个概念。
数据库系统是一个人一机系统,数据库是数据库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是在日常工作中人们常常把数据库系统简称为数据库。
希望读者能够从人们讲话或文章的上下文中区分“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不要引起混淆。
( 4 )数据库管理系统( DataBase Management sytem ,简称 DBMs )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DBMS 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功能、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解析 DBMS 是一个大型的复杂的软件系统,是计算机中的基础软件。
第1章数据库技术概论-一、选择题-1-应用数据库的主要目的是
第1章数据库技术概论一、选择题1. 应用数据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______。
A. 解决保密问题B. 解决数据完整性问题C. 共享数据问题D. 解决数据量大的问题2. 数据库应用系统包括______。
A. 数据库语言,数据库B. 数据库,数据库应用程序C. 数据管理系统,数据库D. 数据库管理系统3. 实体是信息世界中的术语,与之对应的数据库术语为________。
A. 文件B. 数据库C. 字段D. 记录4. 层次型,网状型和关系型数据库划分的原则是________。
A. 记录长度B. 文件的大小C. 联系的复杂程度D. 数据之间的联系5. 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
在这几个阶段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是____阶段。
A. 数据库系统B. 文件系统C. 人工管理D. 数据项管理6. 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
A. 数据库系统复杂,而文件系统简单B. 文件系统不能解决数据冗余和数据独立性问题,而数据库系统可以解决C. 文件系统只能管理程序文件,而数据库系统能够管理各种类型的文件D. 文件系统管理的数据量较少,而数据库系统可以管理庞大的数据量7. 数据库的概念模型独立于__________。
A. 具体的机器和DBMSB. E-R图C. 信息世界D. 现实世界8. 数据库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
A. (1)数据可以共享(或数据结构化)(2)数据独立性(3)数据冗余大,易移植(4)统一管理和控制B. (1)数据可以共享(或数据结构化)(2)数据独立性(3)数据冗余小,易扩充(4)统一管理和控制C. (1)数据可以共享(或数据结构化)(2)数据互换性(3)数据冗余小,易扩充(4)统一管理和控制D. (1)数据非结构化(2)数据独立性(3)数据冗余小,易扩充(4)统一管理和控制9. 在数据库中,下列说法____是不正确的。
数据库系统教程-课后答案(施伯乐)(第三版)
第1章数据库概论1.1 基本内容分析1.1.1 本章的重要概念(1)DB、DBMS和DBS的定义(2)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和高级数据库技术阶段等各阶段的特点。
(3)数据描述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等各阶段中数据描述的术语,概念设计中实体间二元联系的描述(1:1,1:N,M:N)。
(4)数据模型数据模型的定义,两类数据模型,逻辑模型的形式定义,ER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的数据结构以及联系的实现方式。
(5)DB的体系结构三级结构,两级映像,两级数据独立性,体系结构各个层次中记录的联系。
(6)DBMSDBMS的工作模式、主要功能和模块组成。
(7)DBSDBS的组成,DBA,DBS的全局结构,DBS结构的分类。
(1)教材P23的图1.24(四种逻辑数据模型的比较)。
(2)教材P25的图1.27(DB的体系结构)。
(3)教材P28的图1.29(DBMS的工作模式)。
(4)教材P33的图1.31(DBS的全局结构)。
1.2 教材中习题1的解答1.1 名词解释·逻辑数据:指程序员或用户用以操作的数据形式。
·物理数据:指存储设备上存储的数据。
·联系的元数:与一个联系有关的实体集个数,称为联系的元数。
·1:1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至多和实体集E2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那么E1和E2的联系称为“1:1联系”。
·1: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可以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而E2中每个实体至多和E1中一个实体有联系,那么E1和E2的联系是“1:N联系”。
·M: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可以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那么E1和E2的联系称为“M:N联系”。
·数据模型:能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模型称为“数据模型”。
第1章-DB技术概论_Z_New
27
1.2.2 数据库三级模式
3.内模式 内模式又称为存储模式,是物理级数据库,这是数 据库的低层表示,它描述数据的实际存储组织,是 最接近于物理存储的级,又称内部视图。由内部记 录组成。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仅仅是对数据的描述,而数据实际 上只存在于物理层。物理级数据库并不是真正的物理 存储,而是最接近于物理存储的级。
8
1.1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与传统数据库系统相比,当今新型数据库系统都继 承了传统数据库的理论和技术,但又不是传统的数 据库;在整体概念、技术内容、应用领域,甚至基 本原理都有了重大的发展和变化,从而成为当今数 据库大家族的重要成员;而传统数据库在理论和技 术上发展得最为成熟、应用效果最好、应用面最广 泛,其核心技术、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应用经验 等仍然是整个数据库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基础。
5
1.1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第二代:关系数据库系统
• 1970年,IBM公司职员E.F.Codd发表了题为“大 型共享数据库数据的关系模型”的论文,提出了 数据库的关系模型,为关系数据库技术奠定了理 论基础,为此获得了1981年的ACM图灵奖。 关系模型建立在数学中“关系”的基础上,有坚 实的关系代数作基础。对用户而言,关系数据库 就是一组二维表。这种直观明了的数据组织形式 ,又具有坚实的数学理论基础,很快就得以推广 使用。
通常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数 据库管理员和用户组成。
• 一般在不会引起混淆时,常常把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简称为数据库。
• 数据库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关系见下图。
22
1.2.1 常用术语
用户 用户 应用系统 DBMS 操作系统 DBA 用户
DB
数据库系统
第一章 数据库系统概论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述学习目的与要求:1、了解信息、数据玉数据处理的正确含义及数据管理的进展2、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数据模型3、理解关系模型和关系运算的基本概念4、了解数据库设计的原则、步骤和设计过程学习重点和难点: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2、关系的基本运算有两类:一类是传统运算(并、差、交等);另一类是专门的关系运算(选择、投影和连接)。
课时数:21.1数据和信息1.1.1 数据数据是存储在某一媒体上能够识别的物理符号。
在计算机领域中,一切能被计算机接收和处理的物理符号都叫数据。
数据通常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数值型数据,如成绩、价格、体重、工资等;另一种是非数值型数据,如姓名、地址、单位、文章、声音、图像、视频等。
1.1.2信息信息是指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所得到有价值的知识。
说明:信息与数据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数据反映了信息,而信息又依靠数据来表达。
用不同的数据形式可以表示同样的信息,信息不随它的数据中的形式不同而改变。
总之,信息是反映客观现实世界的知识,数据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使其具有知识性并对人类活动产生有意义的决策作用。
1.1.3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数据转换成信息的过程。
数据处理包括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存储、分类、排序、检索、维护、计算、加工、统计和传输等一系列操作。
数据是原料,使输入,而信息使产出,是输出结果。
数据处理的目的是从大量的、原始的数据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资料,为我们工作和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基础和依据,输出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
1.2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数据管理是对数据进行组织、存储、分类、检索、维护等数据处理的技术,是数据处理的核心。
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计算机数据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发展到现在,数据管理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管理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1.2.1 人工管理阶段1.2.2 文件管理阶段1.2.3 数据库系统阶段由于文件系统管理数据的缺陷,迫切需要新的数据管理方式,把数据组成合理结构,能集中、统一地进行管理。
数据库概论参考答案
.数据库概论专科作业题参考答案第一章数据库系统导论一、选择1.C2.B3.C4.A5.A6.A7.C8.A9.D10.D11.B12.B13.B14.C15.D16.C17.A18.D19.C20.B21.A22.C23.A24.C25.D26.D27.B28.B29.A30.C31.A32.D33.A34.C35.A36. A37.C38.D39.A40.D41.D42.D43.C44.A45.D46.B二、填空1.数据2.数据库3.数据库的恢复4.概念模型5.逻辑独立性6.关系数据7.层次8.数据定义9.网状模型10.完整性约束11.关系数据12.E-R13.一对多14.信息三、名词解释1.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具有一定含义的数据集合,它具有超出事实数据本身之外的价值。
2.数据: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通常指描述事物的符号。
3.数据库:存储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结构化的相关数据集合。
它不仅包括描述事物的数据本身,还包括相关事物之间的联系。
4.数据库管理系统:处理数据访问的软件系统,也就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软件。
用户必须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来统一管理和控制数据库中的数据。
5.数据库系统:引进了数据库技术后的计算机系统,它能够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数据,提供数据处理和数据共享机制,一般由硬件系统、软件系统、数据库和人员组成。
6.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7.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征或性质称为属性。
8.联系:在现实世界中,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这些联系在信息世界中反映为两类:一类是实体内部的联系;另一类是实体之间的联系。
9.关键字:唯一地标识实体的属性集称为关键字。
10.实体型:用实体名及其属性名集合来抽象和描述同类实体,称为实体型。
11.实体集:同一类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
12.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是对数据静态特征的描述。
数据的静态特征包括数据的基本结构、数据间的联系13.数据操作:数据操作是指对数据动态特征的描述,包括对数据进行的操作及相关操作规则。
数据库系统概论_第一章
数据库系统概论_第⼀章第⼀章绪论1.1 数据库系统概述1.1.1 数据库的4个基本概念1. 数据Data定义: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数据的语义:数据的含义,与数据不可分数据是有结构的:记录是计算机存储数据的⼀种格式或⼀种⽅法2. 数据库(DataBase, DB)定义: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量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中数据按照⼀定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具有较⼩的冗余度,较⾼的数据独⽴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户共享基本特点:永久存储、有组织、可共享3.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DBMS)定义:位于⽤户应⽤和操作系统之间的⼀层数据管理软件,是⼀个⼤型复杂的软件系统,和操作系统⼀样是计算机的基础软件。
⽤途: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主要功能:(1)数据定义(提供数据定义语⾔DDL(Data Definition Language);(2)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3)数据操纵(提供数据操纵语⾔DML,实现对数据库的基本操作)(4)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管理(5)数据库的建⽴和维护(6)其他功能4.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 DBS)定义: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应⽤开发⼯具)、应⽤程序和数据库管理员(DataBase Administrator, DBA)组成的存储、管理、处理和维护数据的系统。
通常把数据库系统简称为数据库1.1.2 数据管理技术的产⽣和发展数据管理:对数据进⾏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检索和维护⼈⼯管理阶段→⽂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1. ⼈⼯管理阶段特点:数据不保存应⽤程序管理数据数据不共享数据不具有独⽴性2. ⽂件系统阶段特点:数据可以长期保存由⽂件系统管理数据数据共享性差、冗余度⼤数据独⽴性差3. 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库观点:数据不是依赖于处理过程的附属品,⽽是现实中独⽴存在的对象从⽂件系统到数据库系统标志着数据管理技术的飞跃1.1.3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1. 数据结构化数据库系统实现整体数据的结构化,这是数据库的主要特征之⼀,也是数据库系统与⽂件系统的本质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数据量增加、使用数据的用户越来越多时,文件管理便 不能适应更有效地使用数据的需要了,其症结表现在3个方 面。 (1)数据的共享性差、冗余度大,容易造成数据不一致 (2)数据独立性差 (3)数据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缺乏对数据的统一控制和管 理
1.2.3 数据库管理阶段
20世纪60年代后期,数据管理技术在文件管理的基础上发 展到数据库管理。 数据库(Database,DB)是按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起来的、 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在数据库管理阶段,由一种叫做数据 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的系统软 件来对数据进行统一的控制和管理。 在应用程序和数据库之间保持较高的独立性,数据具有完 整性、一致性和安全性高等特点,并且具有充分的共享性, 有效地减少了数据冗余。
3.类型与值 属性和实体都有类型(Type)和值(Value)之分。属性类型就 是属性名及其取值类型,属性值就是属性所取的具体值。 属性类型是个变量,属性值是变量所取的值,而值域是变 量的取值范围。 实体类型就是实体的结构描述,通常是实体名和属性名 的集合。具有相同属性的实体,有相同的实体类型。实体 值是一个具体的实体,是属性值的集合。
2.三级模式间的二级映射 为了实现这3个抽象级别的联系和转换,数据库管理系统在 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二级映射,正是这二级映射保证了数据 库中的数据具有较高的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 (1)概念模式/内模式的映射 (2)外模式/概念模式的映射
1.3.3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1.数据结构化 在数据库系统中,每一个数据库都是为某一应用领域服 务的,这些应用彼此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数 据库系统中不仅要考虑某个应用的数据结构,还要考虑整 个组织(多个应用)的数据结构。这种数据组织方式使数据 结构化了,这就要求在描述数据时不仅要描述数据本身, 还要描述数据之间的联系。
1.2.4 新型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层次数据库、网状数据库和 关系数据库。层次数据库和网状数据库可以看作第1代数据 库系统,关系数据库可以看作第2代数据库系统。实际应用 中涌现出的许多问题,促使数据库技术不断向前发展,出现 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新型数据库系统。 (1)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2)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 (3)多媒体数据库系统 (4)数据仓库技术
3.数据库 数据库是指数据库系统中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的、存储在 外部存储设备上的、能为多个用户共享的、与应用程序相互 独立的相关数据集合。它不仅包括描述事物的数据本身,而 且还包括相关事物之间的联系。 4.数据库系统的有关人员 数据库系统的有关人员主要有3类:最终用户、数据库应用 系统开发人员和数据库管理员(Database Administrator,DBA)。
4.有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 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一套有效的数据控制手段,包括数 据安全性控制、数据完整性控制、数据库的并发控制和数据 库的恢复等,增强了多用户环境下数据的安全性和一致性保 护。
1.4 数据模型
在数据库技术中,用数据模型(Data Model)来对现实世界 中的数据进行抽象和表示。
1.4.1 数据抽象的过程
5.E-R图 E-R图是用一种直观的图形方式建立现实世界中实体及其 联系模型的工具,也是数据库设计的一种基本工具。 E-R图用矩形框表示现实世界中的实体,用菱形框表示实 体间的联系,用椭圆形框表示实体和联系的属性。下图用 来表示读者实体和图书实体的多对多联系模型。
1.4.3 逻辑模型
1.层次模型 层次模型(Hierarchical Model)用树形结构来表示实体及其之 间的联系。根据树形结构的特点,建立数据的层次模型需要 满足如下两个条件。 ①有一个结点没有父结点,这个结点即根结点。 ②其他结点有且仅有一个父结点。
1.4.2 概念模型
1.实体与实体集 实体(Entity)是现实世界中任何可以相互区分和识别的事 物,它可以是能触及的客观对象,还可以是抽象的事件。 性质相同的同类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Entity Set)。 2.属性 每个实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或性质,这样才能区分一个 个实体。实体的特征称为属性(Attribute),一个实体可用若 干属性来刻画。 能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或属性集称为实体标识符。
(2)外模式 外模式又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对应于用户级。它是某个 或某几个用户所看到的数据库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 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外模式是从概念模式导出的一个子集, 包含概念模式中允许特定用户使用的那部分数据。
(3)内模式 内模式又称存储模式或物理模式,对应于物理级。它是数 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内部表示或底层描述,是数据库最低一级 的逻辑描述,它描述了数据在存储介质上的存储方式和物理 结构,对应着实际存储在外存储介质上的数据库。
2.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度低 数据共享是指多个用户或应用程序可以访问同一个数据 库中的数据,而且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并发和协调机制, 保证在多个应用程序同时访问、存取和操作数据库数据时, 不产生任何冲突,从而保证数据不遭到破坏。 数据冗余既浪费存储空间,又容易产生数据不一致等问 题。
3.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数据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数据结构之间相互 独立。在数据库系统中,因为采用了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 构,保证了数据库中数据的独立性。在数据存储结构改变 时,不影响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这样保证了数据的物理 独立性。在全局逻辑结构改变时,不影响用户的局部逻辑 结构及应用程序,这样就保证了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1.3.2 数据库的结构体系 数据库领域公认的标准结构是三级模式结构及 二级映射,三级模式包括外模式、概念模式和内 模式,二级映射则分别是概念模式/内模式的映射 及外模式/概念模式的映射。这种三级模式与二级 映射构成了数据库的结构体系,如图所示。
1.数据库的三级模式 (1)概念模式 概念模式又称逻辑模式,或简称为模式,对应于概念级。 它是由数据库设计者综合所有用户的数据,按照统一的观点 构造的全局逻辑结构,是对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 特征的总体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全局视图)。
2.数据处理与数据管理 数据处理是指将数据转换成信息的过程,其基本目
的是从大量的、杂乱无章的、难以理解的数据中整理出对人 们有价值、有意义的数据(即信息),作为决策的依据。
数据管理是指数据的收集、组织、存储、检索和维护等操 作,这些操作是数据处理的中心环节,是任何数据处理业 务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数据管理的基本目的是为了实现数 据共享、降低数据冗余、提高数据的独立性、安全性和完 整性,从而能更加有效地管理和使用数据资源。
2.观念世界中的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的特征是按用户需求观点对数据进行建模, 表达了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是系统用户对整个应用项 目涉及的数据的全面描述。概念模型主要用于数据库设 计,它独立于实现时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很多,目前较常用的是E-R模型。
3.机器世界中的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 在选定数据库管理系统后,就要将E-R图表示的概念模 型转换为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的逻辑模型。通常, 也把数据的逻辑模型直接称为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中 主要的逻辑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物理模型是对数据最底层的抽象,用以描述数据在物 理存储介质上的组织结构,与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操作系统和硬件有关。
1.5 关系数据库的基本知识
1.5.1 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1.关系 通常将一个没有重复行、重复列,并且每个行列的交叉点只 有一个基本数据的二维表格看成一个关系。二维表格包括表头 和表中的内容,相应地,关系包括关系模式和记录的值,表包 括表结构(记录类型)和表的记录,而满足一定条件的规范化关 系的集合,就构成了关系模型。
1.2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1.2.1 人工管理阶段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数据管理是以人工管理方式进行的。 数据管理的特点如下。 (1)数据不保存 (2)由应用程序管理数据 (3)数据有冗余,无法实现共享 (4)数据对应用程序不具有独立性
1.2.2 文件管理阶段
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后期,计算机开始大量用于数 据管理。 数据处理应用程序利用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功能,将相关 数据按一定的规则构成文件,通过文件系统对文件中的数据 进行存取和管理,实现数据的文件管理方式。其特点可概括 为如下两点。 数据可以长期保存 数据对应用程序有一定的独立性
Access 2010数据库应用技术
人民邮电出版社
第1章 数据库技术概论
了解数据库技术的产生背景与发展过程。 掌握数据库系统的组成与特点。
理解数据模型的概念。
掌握关系数据库的基本知识。 熟悉Access
2010的操作环境。
1.1 数据与数据处理
1.数据和信息 数据是人们用于记录事物情况的物理符号。 信息是数据中所包含的意义。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并对人 类社会实践和生产活动产生决策影响的数据。 数据是用来表示信息的,但并非任何数据都能表示信息; 信息是加工处理后的数据,是数据所表达的内容。信息不随 表示它的数据形式而改变,它是反映客观现实世界的知识; 而数据则具有任意性,用不同的数据形式可以表示同样的信 息。
1.3 数据库系统
1.3.1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数据库系统是由计算机系统、数据库及其描述机构、数据 库管理系统和有关人员组成的具有高度组织性的整体。 1.计算机硬件 计算机硬件是数据库系统的物质基础,是存储数据库及运 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硬件资源,主要包括计算机主机、存储 设备、输入输出设备及计算机网络环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网状模型 网状模型(Network Model)用以实体类型为结点的有向图来 表示各实体及其之间的联系。其特点如下。 ①可以有一个以上的结点无父结点。 ②至少有一个结点有多于一个的父结点。
3.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Relational Model)用二维表格来表示实体及其相互 之间的联系。在关系模型中,把实体集看成一个二维表,每 一个二维表称为一个关系。每个关系均有一个名字,称为关 系名。 关系模型是由若干个关系模式(Relational Schema)组成的集 合,关系模式就相当于前面提到的实体类型,它的实例称为 关系(Re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