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教学教材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对号入座》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对号入座》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对号入座》含反思一、教学内容《对号入座》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数字110的顺序,理解数字与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幼儿的数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数字110的顺序,正确进行数数。

2. 能够将数字与物体数量进行匹配,培养幼儿的数概念。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专注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数字顺序的理解,数字与物体数量的匹配。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数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110,动物卡片若干,磁性黑板,磁性数字。

2. 学具:数字卡片110,动物卡片,彩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扮演小动物,邀请幼儿帮忙给动物朋友们安排座位。

引导幼儿观察动物数量,讨论如何进行座位安排。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数字卡片110,引导幼儿认识数字,理解数字顺序。

教师示范将动物卡片与数字卡片进行匹配,讲解数字与物体数量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一套数字卡片和动物卡片。

幼儿根据教师的要求,将动物卡片与数字卡片进行匹配。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为什么这个动物要放在这个数字下面?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拓展活动:请幼儿用彩笔和画纸,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并给它们安排座位。

六、板书设计1. 数字卡片110,磁性黑板展示。

2. 动物卡片与数字卡片匹配的示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用玩具或日常物品,进行数字匹配游戏。

2.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匹配数字与物体数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幼儿的学习情况,针对幼儿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拓展延伸: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数字和物体数量,培养幼儿的数概念。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数玉米》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数玉米》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数玉米》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数学乐园》第五章第二节,活动主题是《数玉米》。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数字110,学习数的顺序,通过数玉米棒的方式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知和排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数字110,加深对数字的理解。

2. 培养幼儿数的顺序感,提高排序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数字110,掌握数的顺序。

难点:能够独立完成玉米棒的排序操作,正确表达排序结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玉米棒模型、数字卡片、排序模板。

学具:每组一份玉米棒模型、数字卡片、排序模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幅玉米地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图片中的玉米棒。

提问:“大家看看图片里有什么?谁能数一数图片里有多少个玉米棒?”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3. 动手操作(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动手操作,使用玉米棒模型、数字卡片和排序模板,按照教师示范的顺序将玉米棒进行排序。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的操作错误。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随机抽取几名幼儿进行排序操作的演示,其他幼儿观察并判断其排序是否正确。

通过这种方式巩固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和排序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2 3 4 5 6 7 8 9 10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数一数家里的水果,并用数字卡片表示出水果的个数。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数玉米棒的活动,帮助幼儿认识数字110,培养幼儿的排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度较高,大多数幼儿能够熟练掌握数字110,并能正确进行排序。

但也有部分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和排序操作存在困难,需要在课后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进行针对性辅导。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在家中设置相关的数学游戏,如“数玉米比赛”、“数字拼图”等,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对数字的认识和排序能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统计》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统计》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统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统计》,内容包括:认识统计图表,学会用简单的图表记录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统计的概念,知道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2. 培养幼儿观察、分析、整理数据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会用简单的图表记录和整理数据。

难点:理解统计的概念,掌握统计的基本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统计图表范例、画有各种图形的卡片、磁性教具。

学具:画有各种图形的卡片、统计表格、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准备一些幼儿熟悉的物品,如水果、交通工具等,引导幼儿观察,提出问题:“你们能告诉老师这里有多少个苹果?多少个香蕉吗?”通过这个环节,让幼儿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

2. 教学内容展示(10分钟)(1)教师展示统计图表范例,让幼儿观察,并解释统计图表的含义。

(2)教师用磁性教具演示如何进行简单的统计,如统计各种水果的数量。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简单的统计题目,如:“统计一下,你们小组里有多少个男孩,多少个女孩?”然后引导幼儿用图表记录和整理数据。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给出几个统计题目,让幼儿独立完成。

(2)小组合作完成一个统计任务,如统计教室里的各种物品数量。

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统计成果,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统计图表范例2. 统计步骤:(1)观察(2)记录(3)整理(4)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统计家里有多少个玩具?(2)统计你们小区里有多少辆车?2. 答案:(1)玩具数量:____个(2)车辆数量:____辆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幼儿在统计活动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幼儿对统计的兴趣。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尝试用统计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统计家庭成员的年龄、身高、体重等。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图形碰碰乐5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图形碰碰乐5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图形碰碰乐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图形》第三节《图形碰碰乐》。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学会将这些图形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图形,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认识并说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

2. 学会通过组合基本图形形成新的图形,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培养其发现生活中图形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学会将基本图形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图形。

重点: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并能熟练分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磁性教具,图形组合示例,磁性黑板。

学具:幼儿用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彩色纸,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准备一个神秘的礼物盒,里面装有各种图形组合的拼图。

邀请幼儿帮忙打开礼物盒,观察并讨论里面的图形。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磁性教具,分别介绍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

并通过组合示例,讲解如何将这些图形组合成新的图形。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发一套彩色纸、剪刀、胶棒。

教师提出组合要求,幼儿根据要求动手操作,将基本图形组合成新的图形。

4. 小组讨论与展示(5分钟)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

2. 黑板右侧:图形组合示例,包括组合过程和最终效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组合成一个新的动物图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并尝试进行组合创作,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观察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中图形的认识与组合。

2. 教学目标中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

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随堂练习与小组讨论。

5. 作业设计的生活化与创造性。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前后》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前后》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前后》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次活动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幼儿数学启蒙》第二册的第三章《空间方位》第一节“认识前后”。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前后的概念,学会辨别物体和自己的前后位置,能够用“前面”和“后面”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前后”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辨别物体和自己所在的前后位置。

2. 培养幼儿的空间方位感知能力,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用“前面”和“后面”这两个词语进行描述和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前后”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教学重点:学会用“前面”和“后面”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玩具汽车、图片、卡片、磁性教具等。

学具:幼儿用书、画纸、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情景剧,展示小熊和小兔子的前后位置关系,引导幼儿关注并思考“前后”的概念。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玩具汽车和图片,通过实际操作,讲解“前后”的概念,引导幼儿观察并理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发磁性教具,让幼儿进行实际操作,辨别物体的前后位置,并用“前面”和“后面”进行描述。

4.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操作成果,引导幼儿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小熊和小兔子的前后位置关系图。

2. 写出“前面”和“后面”两个词语,并在旁边标注相应的物体。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在画纸上画出自己的前后位置关系,并用“前面”和“后面”描述。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关注他们在理解“前后”概念上的困难,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2. 拓展延伸:组织相关的户外活动,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巩固空间方位感知能力。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共同促进幼儿的成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前后”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幼儿园小班数学精品教案《大的和小的》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精品教案《大的和小的》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精品教案《大和小》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比较与分类》第一节《大和小》。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大”和“小”概念进行认识和区分,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比较大小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大”和“小”概念,能够正确区分大小不同物品。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能力。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恰当方式表达自己观察和比较结果。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大小概念,能够正确进行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大、小两个球,大、小两只鞋子,大、小两个苹果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大、小卡片,大、小两个纸杯,大、小两个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拿出大、小两个球,请幼儿观察并说出哪个是大,哪个是小。

2. 例题讲解用大、小两只鞋子为例,讲解如何进行比较。

引导幼儿观察鞋子大小,然后说出比较大小过程。

3.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大小比较练习,如大、小卡片,大、小纸杯等。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错误。

4. 小组讨论让幼儿在小组内分享自己比较结果,并说出比较方法。

鼓励幼儿用简洁明语言表达自己观点。

对幼儿表现给予积极评价,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六、板书设计1. 大小概念:用大、小两个字醒目地写在黑板上。

2. 比较方法:以图示形式展示大小比较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在家长帮助下,找出自家中大、小物品,并进行比较。

2. 答案:请家长记录幼儿比较结果,并在下次课堂上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表现,针对他们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可以增加对其他属性(如长短、高矮)认识和比较,丰富幼儿数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和重点主要集中在让幼儿能够理解和表达“大”和“小”概念,并在实际操作中进行正确比较。

补充和说明:为突破这个难点,我会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直观、生动教具和学具,如大、小两个球,大、小两只鞋子等,让幼儿通过观察、触摸等方式,亲自体验和感知大小区别。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数玉米》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数玉米》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数玉米》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数学》,详细内容为“数玉米”。

通过让幼儿观察、操作玉米,学会数的概念,理解数量多少,并进行简单的数数活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数的概念,知道数量多少。

2. 培养幼儿观察、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数的概念,进行简单的数数活动。

重点:观察、操作玉米,学会数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玉米棒若干,数字卡片,磁性教具。

2. 学具:每组一份玉米棒,数字卡片,磁性教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带幼儿去幼儿园种植园观察玉米,让幼儿描述玉米的外观、颜色等特征。

(2)教师提问:“玉米长得怎么样?有多少个玉米棒呢?”2. 例题讲解(5分钟)(1)教师拿出一个玉米棒,引导幼儿观察并数一数玉米粒的数量。

(2)教师用数字卡片展示110的数字,让幼儿认识数字,并对应到玉米粒的数量。

3. 随堂练习(5分钟)(1)每组幼儿拿一份玉米棒,数一数玉米粒的数量,并将结果告诉教师。

(2)教师随机抽取数字卡片,让幼儿找出相应数量的玉米棒。

4. 小组活动(5分钟)(1)每组幼儿合作,用磁性教具拼出数字110。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拼图。

(1)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你们能告诉老师玉米棒的数量吗?”(2)教师评价幼儿的表现,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数玉米》2. 内容:(1)数字110(2)玉米棒数量(3)小组合作拼图成果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数一数家里的水果、玩具等物品,记录数量。

2.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记录数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玉米,让幼儿学会了数的概念,但部分幼儿在数数过程中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其他物品的数量,如树叶、花朵等,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说课稿《比长短》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说课稿《比长短》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说课稿《比长短》含反思(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大班教案、中班教案、小班教案、托班教案、优质课件、节日课件、语言课件、科学课件、健康课件、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arge class lesson plans, middle class lesson plans, small class lesson plans, kindergarten lesson plans, high-quality courseware, holiday courseware, language courseware, science courseware, health courseware,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说课稿《比长短》含反思一、活动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数学活动《比长短》。

幼儿园小班幼儿数学教案《大和小》(精选8篇

幼儿园小班幼儿数学教案《大和小》(精选8篇

幼儿园小班幼儿数学教案《大和小》(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大和小》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大和小,学会用大和小描述物体;通过比较,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运用大和小进行简单分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并运用“大”和“小”这两个概念描述物体。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水平。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积极参与活动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学会用“大”和“小”描述物体,并能够进行比较。

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大小不同的球、积木、图片等。

2. 学具:大小不同的纸片、卡片、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大小不同的球,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哪个球大,哪个球小。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用大小不同的积木、图片等进行讲解,让幼儿学会用“大”和“小”描述物体。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大小比较,教师巡回指导。

4. 活动一:找一找(10分钟)教师发放大小不同的纸片,让幼儿找出最大的和最小的纸片。

5. 活动二:分类游戏(10分钟)教师准备大小不同的卡片和玩具,让幼儿将大卡片和大玩具放在一起,小卡片和小玩具放在一起。

六、板书设计1. 大和小大球、小球大积木、小积木大图片、小图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家里的大和小物体,并与家长分享。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大”和“小”概念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比较、描述物体的大小。

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作业,共同参与大小比较活动。

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表现,设计更多有趣的大小比较游戏,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幼儿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随堂练习和活动设计。

幼儿园数学教学参考书目

幼儿园数学教学参考书目

幼儿园数学教学参考书目1. 《幼儿数学教育导论》•作者:某某教育研究中心•出版社:某某出版社•适用对象:教师、家长•内容简介:本书主要介绍了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针对幼儿的认知特点,提供了一系列的数学游戏和活动,帮助幼儿建立数学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幼儿园数学教学法与活动设计》•作者:某某教育研究院•出版社:某某出版社•适用对象:教师、教育学专业学生•内容简介:本书从幼儿数学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出发,介绍了一系列适合幼儿园的数学活动设计,并结合具体案例详细解析了实施过程和教学效果,为教师提供了一些建议和指导。

3. 《亲子早教数学100例》•作者:某某家庭教育专家•出版社:某某出版社•适用对象:家长•内容简介:本书以亲子互动的方式,介绍了100个适合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早教游戏和活动,帮助家长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创设数学学习的机会,促进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

4. 《幼儿园数学活动案例集》•作者:某某幼教专家团队•出版社:某某出版社•适用对象:教师、教育学专业学生•内容简介:本书收集了大量幼儿园数学活动案例,从数的认知、形状和空间、量和重量等方面进行分类,每个案例都附带详细的活动方案和教师指导,供教师参考和借鉴。

5. 《幼儿数学游戏教学法》•作者:某某教育研究中心•出版社:某某出版社•适用对象:教师、教育学专业学生•内容简介:本书介绍了一些适合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游戏教学方法,涵盖了幼儿数的认知、数的排序和比较、简单的加减法等内容,每个游戏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步骤,并提供了教学的注意事项和反思。

6. 《幼儿园数学启蒙教材》•作者:某某教育研究中心•出版社:某某出版社•适用对象:教师、家长•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针对幼儿园儿童编写的数学启蒙教材,内容包括数的认知、数与形、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等,教学重点突出、循序渐进。

同时,书中提供了大量的练习册和教学参考,帮助教师和家长有效开展数学教育。

以上是几本适用于幼儿园数学教学参考的书目,涵盖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方方面面,希望对教师和家长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图形分类》精选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图形分类》精选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图形分类》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图形》,详细内容为: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并学会将这些图形进行分类。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名称,并能够识别这三种图形。

2. 能够将这三种图形按照形状进行分类。

3.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学会图形分类。

难点:能够独立进行图形分类,并理解分类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教具各一个,磁性板,挂图。

学具: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操作盒,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装满各种图形的箱子,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在箱子里看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从箱子中挑选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教具,分别介绍它们的名称和特点。

(2)教师示范如何将这三种图形进行分类,并解释分类的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操作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进行图形分类。

(2)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六、板书设计1. 在磁性板上展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教具。

2. 在挂图上展示图形分类的步骤。

七、作业设计答案: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各分为一类。

2. 作业要求: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完成,家长监督幼儿独立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幼儿在图形分类方面的问题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尝试用彩泥制作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并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这些形状的,增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的实施;6. 作业设计。

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兴趣。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有趣的排序》优质教案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有趣的排序》优质教案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有趣排序》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比较和排序》第三节《有趣排序》。

内容主要包括对幼儿进行排序概念引入和深化,通过实践情景和操作活动,引导幼儿掌握基本排序方法,如按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进行排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幼儿能够理解排序概念,掌握按不同特征进行排序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兴趣,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排序规律,能够运用不同特征进行排序。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大小、长短、高矮不同玩具若干,磁性白板,磁性玩具。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a. 准备大小、长短、高矮不同玩具,邀请幼儿参与“找不同”游戏。

b. 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玩具,发现它们之间不同特征。

2. 例题讲解(10分钟)a. 以大小排序为例,讲解排序方法和规律。

b. 通过磁性白板展示排序过程,让幼儿直观地理解排序概念。

3. 随堂练习(5分钟)a. 请幼儿分组,每组按照指定特征进行排序。

b.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幼儿疑问。

b.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排序心得。

5. 操作活动(10分钟)a. 请幼儿用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学具,制作自己排序作品。

b.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表扬。

六、板书设计a. 排序概念和意义。

b. 排序方法和规律。

c. 排序实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用身边事物进行排序,如家人身高、玩具大小等。

2.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排序,鼓励幼儿用不同特征进行排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观察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排序现象,激发幼儿对数学兴趣。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四等分》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四等分》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四等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图形的分割与组合》,详细内容为“四等分”的概念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掌握四等分的技巧,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四等分的概念,能够正确将图形四等分。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四等分的概念。

教学重点:让幼儿能够运用四等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四等分模板、卡片、磁性黑板、挂图等。

学具:彩色笔、剪刀、胶水、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小熊分饼的故事,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如何将饼四等分。

2. 新课导入(10分钟)(1)展示四等分模板,引导幼儿观察并尝试操作。

(2)讲解四等分的概念,让幼儿理解并掌握。

(3)通过例题讲解,让幼儿学会如何将图形四等分。

3.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卡片,让幼儿自主练习四等分,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讨论(10分钟)让幼儿分成小组,讨论四等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分享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四等分2. 内容:四等分的概念四等分的方法四等分的实际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在生活中找出一个四等分的例子,并说明。

2. 答案:(1)图形四等分答案略。

(2)例子:一块披萨饼切成四等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故事、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四等分的概念。

课后可以布置一些有关四等分的家庭作业,让幼儿在家长的引导下,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四等分的例子,培养幼儿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四等分的概念。

2. 教学过程:随堂练习环节中,教师的指导方法。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感知数位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感知数位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感知数位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感知数位》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个位和十位,理解数位的概念;通过操作教具,学会正确使用数位表示数量;运用数位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数位的概念,能区分个位和十位。

2. 学会使用数位表示数量,并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数位的概念,掌握数位的运用。

2.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数位表示数量,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位卡片、计数器、磁性数字贴、加减运算卡片。

2. 学具:幼儿用计数器、磁性数字贴、加减运算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逛超市为主题,让幼儿观察超市里的物品数量,引入数位的概念。

a. 指导幼儿观察货架上不同物品的数量,引导幼儿用数位表示数量。

b. 邀请幼儿分享观察结果,共同讨论如何用数位表示不同物品的数量。

2. 例题讲解:a. 教师出示数位卡片,讲解个位和十位的概念。

b. 通过计数器演示,让幼儿学会使用数位表示数量。

c. 使用磁性数字贴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让幼儿跟随操作。

3. 随堂练习:a. 幼儿分组操作计数器,用数位表示物品数量。

b. 教师出示加减运算卡片,幼儿分组进行运算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数位卡片:个位、十位。

2. 加减运算示例:10+5=15,155=10。

3. 幼儿操作结果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家长协助,收集10个以内的物品,让幼儿用数位表示数量。

2. 答案:a. 13,5。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幼儿在数位认识和加减运算方面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a. 邀请家长参与,开展家庭数学活动,让幼儿在生活实践中运用数位。

b. 结合其他学科,如语言、科学等,开展跨学科主题活动,巩固数位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数位的概念,掌握数位的运用。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5以内的点数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5以内的点数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5以内的点数教案:小班数学活动——5以内的点数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指导手册》第三单元——5以内的点数。

2. 详细内容: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让幼儿认识和掌握5以内的点数,培养幼儿的数感和手眼协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5以内的点数,能够正确指出相应的数字。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理解5以内的点数,并能够正确指出相应的数字。

2.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掌握5以内的点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点数卡片、小动物玩具、水果模型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些小动物玩具,让幼儿数一数玩具的数量,引导幼儿认识和理解5以内的点数。

2. 讲解与示范:教师通过点数卡片,向幼儿讲解5以内的点数,并示范如何正确指出相应的数字。

3. 小组活动: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小动物玩具,按照教师的指令,完成相应的点数任务。

4. 个人活动: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种水果模型,用彩笔在水果上标出相应的点数。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5以内的点数1 点2 点3 点4 点5 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数一数家里的玩具,并画出相应的点数。

2. 答案:根据幼儿家里的实际情况,家长可以引导幼儿完成相应的点数任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该反思本次活动的教学效果,了解幼儿对于5以内的点数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次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过程,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5以内的点数。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小班数学活动中,5以内的点数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幼儿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认识和理解5以内的点数,并能够正确指出相应的数字。

幼儿园教学大纲数学

幼儿园教学大纲数学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数学世界的热情。

2. 使幼儿初步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3. 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幼儿的数感、量感和几何直观能力。

5.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数字(1)1-10的数字认识(2)数字的顺序、大小、长短、高低、胖瘦等特征(3)数字的加减法2. 认识图形(1)平面图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五边形等(2)立体图形:球体、圆柱体、圆锥体、长方体等3. 认识量(1)长度:长短、长短比较、测量等(2)面积:大小、面积比较、计算等(3)体积:大小、体积比较、计算等4. 认识时间(1)认识钟表:时针、分针、秒针的运转(2)认识时间:小时、分钟、秒的计算与转换5. 认识货币(1)认识货币:元、角、分的计算与换算(2)货币的加减法6. 数学游戏与活动(1)数字接龙、数字拼图、数字连线等(2)图形拼图、图形配对等(3)量具使用、测量活动等(4)时间竞赛、钟表游戏等(5)货币游戏、购物活动等三、教学方法1. 游戏化教学: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2. 活动体验教学:组织幼儿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进行互动,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

4. 个性化教学: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5. 家园共育: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幼儿的数学学习。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幼儿的数学能力。

2. 定期进行数学测试,检测幼儿的数学知识掌握程度。

3. 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数学学习情况。

4. 教师评价:根据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表现,对幼儿的数学能力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数学教材。

2. 教具:制作或购买适合幼儿使用的数学教具,如数字卡片、图形拼图、量具等。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数玉米》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数玉米》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数玉米》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数的分解与组合》,主要内容是让幼儿通过数玉米的实践操作,掌握数的分解与组合的基本方法,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数的分解与组合的概念,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组合方法。

2. 培养幼儿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积极参与活动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0以内数的分解与组合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通过数玉米的实践操作,让幼儿掌握数的分解与组合的基本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玉米棒若干、数字卡片、磁性白板、白板笔。

学具:幼儿用玉米棒、数字卡片、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玉米地,让幼儿数一数玉米棒的个数,引导幼儿关注数的组合。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磁性白板展示数的分解与组合的例题,讲解10以内数的分解与组合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幼儿用玉米棒,让幼儿分组进行数的分解与组合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本组数的分解与组合的成果,其他组幼儿进行评价与讨论。

六、板书设计1. 在磁性白板上写出10以内数的分解与组合的例题。

2. 用数字卡片展示玉米棒的个数,进行板书设计。

七、作业设计(1)用玉米棒进行10以内数的分解与组合。

(2)将分解与组合的结果拍照,记录在画纸上。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观察幼儿对数的分解与组合方法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家长在生活中引导幼儿发现数的分解与组合现象,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2. 教学目标的设定。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

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5.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小组讨论与分享。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小熊的一家》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小熊的一家》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小熊的一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小熊的一家》,主要涉及第二章“认识数字15”。

通过讲述小熊和他的家人,帮助孩子们理解和记忆数字1到5,以及它们之间的顺序关系。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认识数字15,并理解它们之间的顺序关系。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表达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数字15,理解它们之间的顺序关系。

难点: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表达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15)、小熊家族图片、小熊贴纸。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小熊和他的家人,引导孩子们观察小熊家族图片,注意数字15及其顺序。

2. 讲解与示范:a. 向学生展示数字卡片(15),引导学生认识并记忆这些数字。

b. 通过小熊家族图片,讲解数字15在图片中的位置,帮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顺序关系。

3. 课堂练习:a.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张小熊家族图片,用彩笔标出数字15。

b. 邀请几组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讲解数字15的顺序关系。

4. 应用拓展:b. 学生用剪刀剪下自己设计的小熊家族图片,并用胶水粘贴在画纸上。

c. 引导学生用数字15标出小熊家族成员的位置,并解释数字的顺序关系。

a.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课堂上的收获,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数字15。

2. 板书小熊家族图片,并用数字15标出成员的位置。

七、作业设计2.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一个小熊的家庭,并用数字15标出家庭成员的位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数字15的认识和顺序关系的理解有所提高,但在团队合作和交流方面还有待加强。

2. 拓展延伸:下一节课可以继续围绕小熊的家庭展开,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表达来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幼儿园数学教案说课稿附教案

幼儿园数学教案说课稿附教案

幼儿园数学教案说课稿附教案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概述本教案旨在为幼儿园数学教学提供详细指导,分为适用年龄、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等几个方面展开。

通过本教案,幼儿园教师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数学教学,帮助幼儿建立对数学的兴趣和认知。

本节课将围绕“数字1-5”的教学展开,旨在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知能力和数学概念的初步建立。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1.让幼儿认识数字1-5,并能够正确念出这些数字。

2.通过互动游戏等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幼儿对数字的初步概念。

3.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兴趣。

第三部分:教学准备1.数字1-5的卡片或其他教具。

2.适量的小奖品作为奖励鼓励。

3.教室环境布置。

第四部分:教学内容及过程安排1.课程开场:通过播放数字歌曲,引入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数字认知环节:出示数字卡片1-5,让幼儿念出每个数字,引导幼儿认识数字。

3.数字游戏环节:设计数字游戏,如数字配对游戏、数字找朋友等,巩固数字认知。

4.数学活动环节:利用教具进行数学游戏,如用小球代表数字,让幼儿进行数数游戏等。

5.结束环节:总结课程,鼓励幼儿继续对数字学习感兴趣,发放小奖品激励。

第五部分:教学反思与调整通过此节课的教学,观察到幼儿对数字1-5的认知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也发现有些幼儿在数数中存在一些困难。

调整教学内容,设计更多的游戏活动,加深幼儿对数字的理解,鼓励他们多多练习,巩固数学基础知识。

附:课堂教案1.教学目标:让孩子了解数字1-5。

2.教学环节:– A. 数字认知:通过数字卡片或图片辨认数字1-5。

– B. 数字游戏:数字大富翁游戏,让孩子认识数字的大小关系。

– C. 数字实践:利用教具进行数数游戏,让孩子操作实践。

3.教学反馈:观察孩子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和认知水平,调整下堂课教学计划。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与课堂教案,通过细致准备和灵活调整,相信数学教学能为幼儿园教育带来更多乐趣与启发。

幼儿园数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数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数学活动教案幼儿园数学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进一步认识面值10以内以元、角为计量单位的纸币,熟练地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提高同时使用纸币、硬币进行换算的能力。

3、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喜悦。

活动准备1.1元、2元、5元、10元纸币若干。

2、铅笔,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1、游戏导入。

游戏哪张纸币不见了(进一步巩固对纸币面值的区分)。

玩法:教师把各种面值的一张纸币有规律地贴在黑板上,让幼儿观察、记住排列顺序。

几分钟后,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随意拿走一张纸币后,让幼儿观察,说说哪张纸币不见了2、幼儿操作:小小美食店。

提高纸币的换算能力。

玩法:(1)美食店开张了,教师出示一样食物,让幼儿根据食物价格取出相应的钱币,又快又准的为胜。

(2)可以分成两人一组进行购物游戏。

(3)幼儿进行幼儿用书操作。

活动拓展幼儿在商场进行购物的游戏,巩固幼儿对人民币的认识。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篇二活动设计背景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越来越喜欢动手操作,进行简单的对比、分类、估量、判断等活动,对周围生活中不同物品的轻重、大小感兴趣,喜欢尝试比较,。

针对这个特点,因此,我设计了数学活动:比轻重,让幼儿用自然估量的方法学习比较物体的轻重,并通过目测、手握等方法判断物体的轻重,发展感知与判断能力。

活动目标1、学会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自然估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

2、能正确判断并用通顺、完整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

3、体验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与成功感。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自然估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

2、能正确判断并用通顺、完整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

活动准备1、小熊、小兔、小鸭子毛绒玩具各一件;跷跷板;电脑课件。

2、每人一个学具筐,装有大小不同的木制积木两块,大小相同的玻璃球两个,棉花球一个,小磁铁一块,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和适量的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互补关系
(9)互换关系
(10)等差关系
(11)相对关系
(12)函数关系
(二)注意事项 1.这些数量关系不要求幼儿完全掌握,只要求
尽可能理解,在理解过程中训练思维,使理解 数量关系成为思维训练的工具。 ※小班:“1”和“许多”的关系;一一对应 关系;大小、多少关系; ※中班:邻数关系;等量关系;守恒关系; 可逆关系; ※大班:理解12种关系 2.各种数量关系的名称、概念及术语不宜让幼 儿掌握。
(1)区分人民币元、角、分的特征; (2)学习人民币元、角、分兑换关系。
(二)各年龄阶段的教育内容和 要求
三.重视数学教育中的数量关系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中蕴含着十二种主要的
关系:
(1)“1”和“许多”的关系(2)对应的关系
(3)大小、多少的关系 (4)等量关系
(5)守恒关系
(6)可逆关系
(7)包含关系
(一)符合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要求 (二)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和规 (三)符合数学知识本身的系统性、科学
性 (四)符合幼儿日常生活和为入小学作准
备的需要
二、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 (一)具体内容 1.感知集合 2.10以内的数 3.10以内的加减运算 4.简单的几何形体知识 5.量的初步知识 6.空间方位的初步知识 7.时间的初步知识
4.简单的几何形体 (1)平面图形:○、□、△、长方形、半
圆形、椭圆形、梯形; (2)立体图形(几何体):球体、正方体、
圆柱体、长方体; (3)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
5.量的初步知识 (1)比较大小、长短、高矮、粗细、厚
薄、宽窄、轻重、容积等; (2)量的排序 (3)量的守恒 (4)量的相对性和传递性 (5)自然测量
区班

4.05 <0.01
机 关 幼
对比 75.6 23.77 班


2.10以内的数
(1)10以内基数(包括数的实际意义、认数、数的 守恒、相邻数、10以内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
(2)10以内序数; (3)10以内数的组成; (4)认读和书写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
组成
分解
4-7
岁 4岁
0
0
幼 儿
1984年吕静 2-5岁幼儿对5以内的辨数、认数、点数能力比较
辨数
认数
点数
2岁
15%
0
0
2.5岁
49%
6%
3%
3岁
81%
31%
10%
3.5岁
99%
48%
53%
4岁
99%
70%
81%
5岁
100%
98%
100%
实验班与对比班数概念总成绩比较表


平均 S t P
市 市

中 区
实验 94.7 10.28
4.5岁
0
0
掌 握
5岁
5%
10%
数 5.5岁
25%
30%

组 6岁
40%
40%

比 6.5岁
60%
65%

表 7岁
75%
85%
3.10以内的加减运算 (1)10以内加法运算(三级运算:动作、
表象、符号) (2)10以内减法运算(三级运算); (3)同数加减运算(三级运算); (4)理解口述应用题列算式,算得数; (5)创编口述应用题,算得数;
5.2001年7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Thank You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
1.下面的内容,哪些适合在小班教学 (可多选)
A.5以内正逆排序 B.认识量的相对性 C.认识相邻数 D.10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 E.认识物体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1:60个 2:33个 3:25个 4:2个 5:68个
2.下面的内容,减法 B.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C.从5个以内物体中找出最大、最小 D.认识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E.认识圆、正方形和三角形
1:2个 2:69个 3:52个 4:53个 5:54个
3.下面的内容,哪些适合在大班教学 (可多选)
A.认识50以内的数字 B.认识“1”和“许多”的关系 C.按群计数,会整10、整5数数 D.认识10以内的序数 E.目测数群,正判确断10以内的数

1:61个 2:16个 3:75个 4:40个 5:61个
6.空间方位的初步知识 (1)空间方位:上、下,前、后,左、右,远、
近等; (2)空间运动方向:向前、向后,向左、向右;
向上、向下。
7.时间的初步知识 (1)区分早晨、晚上,白天、黑夜,昨天、今
天、明天,一星期七天的名称及其顺序; (2)认识时钟:时钟的长针和短针及其功用,
认识整点和半点。
孙汀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理论与实践》 认识货币
• 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关 于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能从生活 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 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 内容: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 量、形、时间、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 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答的 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 的问题。
一、选择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的依据
参考书目:
1.林嘉绥,李丹玲:《幼儿园数学教学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6月第1版
2.张慧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西南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1年2月第1版
3.孙汀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理论与实践》, 科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
4.金浩,黄瑾:《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华东 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第1版
1.感知集合 (1)感知集合及其元素,进行物
体的分类; (2)认识“1”和“许多”及其
关系; (3)比较两个物体组的数量关系;
·1979年刘范在一份关于幼儿数概念发展 的实验报告中指出:儿童在没有学会数 数以前就已经有了对少量物体的模糊数 量概念。
·2岁半的幼儿虽然还不会数数,但对不同 数量的糖果能产生不同的选择反应,儿 童倾向于要多的糖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