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安全责任的风险管理
电梯安全管理的风险评估与隐患整改措施
![电梯安全管理的风险评估与隐患整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e2134be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c9.png)
电梯安全管理的风险评估与隐患整改措施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电梯已成为现代化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然而,由于电梯的特殊性质,它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安全风险和隐患。
因此,电梯安全管理的风险评估和隐患整改措施至关重要。
第一部分:电梯安全的风险评估电梯安全的风险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设备故障风险:由于电梯是机械设备,存在着设备故障的风险。
例如电梯门无法正常关闭、电梯停止层位误差等问题,这些都可能对乘客的安全构成威胁。
2. 电气故障风险:电梯的运行离不开电气设备,电气故障也是一个常见的风险。
例如电梯短路、火灾等问题可能导致电梯无法正常运行或者引发火灾。
3. 安全设施不完备风险:一些老旧电梯的安全设施可能不够完善,如缺乏安全开关、应急电话等,这也增加了电梯的安全风险。
4. 过载风险:乘客超载是电梯运行过程中的一个常见问题,过载会导致电梯超负荷运行,从而对电梯本身和乘客的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第二部分:隐患整改措施为了保障电梯安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隐患整改措施,来减少风险并提高电梯的安全性能。
1. 定期检查和维护:对电梯的定期检查和维护是确保电梯安全的重要措施。
包括对电梯设备、电气元件、安全装置等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2. 强化培训和管理:提高电梯工作人员的技能和安全意识,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管理,确保他们在日常操作中能够正确应对各种紧急情况,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 更新和升级设备:对于老旧的电梯设备,需要进行更新和升级,以符合现行的安全标准。
例如安装紧急停车装置、安全开关、视频监控等,以提高电梯的安全性能。
4. 加强监督和检查: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电梯的监督和检查力度,确保各个环节都符合相关的安全规定,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追踪整改,以保障乘客的安全。
结论:电梯安全管理的风险评估和隐患整改措施是确保电梯安全的重要手段。
只有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来了解电梯存在的风险,再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才能有效提高电梯的安全性能。
电梯安全风险管控清单
![电梯安全风险管控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c3ffc84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1a.png)
电梯安全风险管控清单电梯作为现代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其安全性备受关注。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电梯安全风险仍然存在,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电梯事故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极大的损失。
因此,有效的电梯安全风险管控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就电梯安全风险管控提出一份清单,以帮助相关单位和个人更好地识别、评估和控制电梯安全风险。
一、电梯设备安全风险1.电梯设计和制造质量问题。
电梯设计和制造不合格、质量不过关将直接影响电梯的安全性能,容易导致事故发生。
2.电梯维护保养不到位。
电梯是一种机械设备,需要定期维护保养,如果维护保养不到位,电梯设备易出现故障,从而带来安全隐患。
3.电梯老化和磨损。
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电梯设备会逐渐老化和磨损,如果不能及时更换和维修,则存在安全风险。
4.电梯安全装置故障。
电梯的安全装置是保证电梯安全运行的关键,一旦安全装置发生故障,将对电梯运行带来严重威胁。
5.电梯人为操作失误。
电梯在使用过程中,如果用户操作不当,比如强行打开电梯门、异物阻塞电梯门等,将直接导致电梯事故发生。
二、电梯使用安全风险1.电梯超载。
电梯超载是导致电梯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电梯超载,将对电梯设备带来巨大负荷,容易出现故障。
2.电梯玩耍和损坏。
有些人习惯在电梯内恶作剧、玩耍或故意损坏电梯设备,这种行为不仅容易引起电梯故障,还可能对他人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
3.电梯使用规则不当。
有些人在使用电梯时,可能没有按规定排队、待避等,导致电梯内拥挤,增加电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4.电梯使用时急躁。
有些人在等待电梯时可能会焦急等待、急切按压电梯按钮,这种急躁心态容易导致因为操作失误而引发电梯事故。
三、电梯紧急救援风险1.电梯停梯情况。
有时因为电梯故障或维修保养等原因,电梯可能会出现停梯情况,如果乘客被困在电梯内,可能引发不良事件。
2.电梯救援不及时。
一旦电梯出现故障或乘客被困,如果救援措施不及时,将给乘客带来安全隐患。
电梯安全风险分析及风险控制策略
![电梯安全风险分析及风险控制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786dfdbb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86.png)
电梯安全风险分析及风险控制策略一、引言电梯作为现代城市中不可或者缺的交通工具之一,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垂直交通方式。
然而,电梯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本文将对电梯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以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
二、电梯安全风险分析1. 人为操作失误风险:人员在进出电梯时,可能因为不当的操作或者行为而导致事故发生,如强行进入电梯、超载等。
2. 机械故障风险:电梯机械部件的老化、损坏或者不当维护,可能导致电梯故障,如电梯停在中途、开关门故障等。
3. 火灾风险:电梯中的电气设备故障、电线短路等原因,可能引起火灾,给乘客和电梯造成严重威胁。
4. 自然灾害风险: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可能导致电梯受损,甚至倾覆,增加人员伤亡的风险。
三、风险控制策略1. 加强安全教育和宣传:通过开展电梯安全知识培训,提高乘客的安全意识,教育乘客正确操作电梯,避免人为操作失误。
2. 定期维护和检修:制定严格的电梯维护计划,定期对电梯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机械部件的正常运行,减少机械故障的风险。
3. 安装火灾报警系统:在电梯内安装火灾报警器,并与消防系统联动,及时发现并报警火灾风险,以便迅速采取措施进行灭火和疏散。
4. 强化建造结构抗震能力:在电梯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加强建造结构的抗震能力,确保电梯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风险评估和监控1. 风险评估:通过对电梯现有风险的评估,确定各项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为风险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2. 风险监控:建立电梯安全风险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电梯运行状态和故障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问题。
五、结论通过对电梯安全风险的分析,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风险控制策略,从而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
加强安全教育和宣传、定期维护和检修、安装火灾报警系统以及强化建造结构抗震能力等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电梯事故的发生概率,保障乘客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同时,建立风险评估和监控体系,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提高电梯的整体安全水平。
电梯使用单位安全风险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管理制度
![电梯使用单位安全风险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aec7b16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02.png)
电梯使用单位安全风险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电梯使用单位的安全风险管理,预防和减少电梯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及《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落实使用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电梯的安全风险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电梯安全风险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安全检测人员的职责,确保电梯安全运行。
第四条本单位应当根据电梯的数量、用途、使用环境等情况,配备合适的安全管理人员,确保电梯安全管理的正常运行。
第五条本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电梯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提高电梯安全管理水平,确保电梯安全运行。
第二章日管控第六条日管控是指电梯安全管理人员每天对电梯进行安全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电梯安全运行的工作。
第七条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应当每天对电梯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巡查记录。
第八条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定期对电梯的运行状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检查记录。
第九条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对电梯的维护和保养工作进行日常管理,确保电梯的维护和保养工作按照规定进行。
情况进行日常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监控记录。
第三章周排查第十一条周排查是指电梯安全管理人员每周对电梯进行安全检查和排查,确保电梯安全运行的工作。
第十二条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应当每周对电梯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检查记录。
第十三条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对电梯的运行状况进行周期性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排查记录。
第十四条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对电梯的维护和保养工作进行周期性排查,确保电梯的维护和保养工作按照规定进行。
行情况进行周期性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监控记录。
第四章月调度第十六条月调度是指电梯安全管理人员每月对电梯的安全运行情况进行调度,确保电梯安全运行的工作。
电梯安全风险分析及风险控制策略
![电梯安全风险分析及风险控制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216d132f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32.png)
电梯安全风险分析及风险控制策略电梯作为现代城市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本文将对电梯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
一、电梯安全风险分析1.1 电梯故障引起的安全风险电梯故障可能导致乘客被困、电梯失控等情况,严重影响乘客的安全。
电梯故障可能导致电梯坠落或者卡人等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电梯故障可能引起火灾等安全事故,给楼宇带来严重损失。
1.2 电梯维护保养不到位引起的安全风险电梯维护保养不到位可能导致电梯运行不畅,增加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电梯维护保养不到位可能导致电梯零部件老化,影响电梯的安全性能。
电梯维护保养不到位可能导致电梯设备老化,增加电梯故障的风险。
1.3 电梯安全管理不规范引起的安全风险电梯安全管理不规范可能导致电梯维护保养不到位,增加电梯故障的风险。
电梯安全管理不规范可能导致电梯使用不当,增加电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电梯安全管理不规范可能导致电梯运行监控不到位,影响电梯的安全性能。
二、电梯安全风险控制策略2.1 定期维护保养电梯设备定期维护保养电梯设备,确保电梯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减少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建立完善的维护保养计划,按时对电梯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电梯安全运行。
加强对维护保养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维护保养技能和意识,确保维护保养工作的质量。
2.2 加强电梯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电梯安全管理制度,规范电梯的使用和维护保养工作。
加强对电梯使用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电梯安全的认识和意识。
加强对电梯运行监控的管理,确保电梯的安全性能和运行状态。
2.3 安装电梯安全设备安装电梯安全设备,如紧急通话装置、紧急制动装置等,提高电梯的安全性能。
定期检查和测试电梯安全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加强对电梯安全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其长期有效运行。
通过对电梯安全风险的分析和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的提出,可以有效降低电梯事故的发生率,保障乘客和楼宇的安全。
电梯安全风险分析及风险控制策略
![电梯安全风险分析及风险控制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26209a40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2d.png)
电梯安全风险分析及风险控制策略一、引言电梯作为现代城市交通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
然而,电梯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本文将对电梯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以确保乘客和维护人员的安全。
二、电梯安全风险分析1. 梯厢失控风险梯厢失控是电梯安全的重要风险之一。
可能导致梯厢失控的原因包括电梯系统故障、电力供应中断等。
失控后,梯厢可能以高速运行,造成乘客伤亡。
2. 机械故障风险电梯机械故障是另一个重要的安全风险。
机械故障可能导致梯厢无法正常启动、停止或打开门等。
这可能会导致乘客被困或受伤。
3. 电力故障风险电力故障是电梯安全的常见风险之一。
电力故障可能导致电梯停电或无法正常运行。
这可能会导致乘客被困在梯厢中。
4. 火灾风险电梯内的火灾是电梯安全的严重威胁之一。
火灾可能由电梯电路故障、电线老化等原因引起。
火灾发生后,乘客可能无法逃生,造成严重伤亡。
5. 人为操作风险人为操作不当也是电梯安全的一个重要风险。
例如,乘客在电梯运行时乱动控制按钮,或维护人员在维修时操作不当,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三、电梯安全风险控制策略1. 定期维护保养定期维护保养是保障电梯安全的基本措施。
电梯的制造商和运营商应制定维护保养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定期检查、维修和更换设备。
维护人员应具备相关资质和经验,确保电梯设备的正常运行。
2. 引入安全监控系统安装安全监控系统是减少电梯安全风险的有效手段。
安全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电梯的运行状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措施。
监控系统可以包括视频监控、温度传感器、烟雾探测器等设备。
3. 电梯应急救援措施为了应对电梯事故和紧急情况,应制定完善的应急救援措施。
这包括设置应急电话、灭火器、灭火器等设备,并进行相关培训,提高乘客和维护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4. 安全标识和宣传教育在电梯内外设置安全标识,提醒乘客注意安全事项和操作规程。
此外,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电梯安全知识,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电梯使用单位安全风险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管理制度
![电梯使用单位安全风险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009c49f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28.png)
电梯使用单位安全风险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电梯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电梯事故,确保电梯安全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落实使用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管辖范围内的所有电梯安全风险管理。
第三条公司应当建立电梯安全风险防控的动态管理机制,明确电梯安全风险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的工作要求和流程,确保电梯安全运行。
第四条公司应当落实电梯安全主体责任,明确电梯安全总监、电梯安全员的职责,建立健全电梯安全风险管控体系。
第二章日管控第五条电梯安全总监负责组织电梯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对电梯安全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确保电梯安全运行。
第六条电梯安全员负责具体实施电梯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一)检查电梯设备及设施的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处理;(二)对电梯乘客进行安全文明教育,提醒乘客遵守电梯使用规定;(三)做好电梯运行记录,及时发现并处理电梯运行中的异常情况;(四)定期对电梯设备进行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确保电梯设备正常运行。
第七条电梯安全员应当对电梯日常运行情况进行记录,主要包括:(一)电梯运行时间、停歇时间、故障情况等;(二)电梯乘客投诉、意见和建议;(三)电梯日常检查、维修、保养情况;(四)其他影响电梯安全运行的情况。
第三章周排查第八条电梯安全总监负责组织电梯周排查工作,对电梯安全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确保电梯安全运行。
第九条电梯安全员负责具体实施电梯周排查工作,主要包括:(一)检查电梯设备及设施的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处理;(二)检查电梯安全防护装置、紧急报警装置、故障检测装置等是否正常有效;(三)检查电梯运行记录,分析电梯运行中的异常情况,提出改进措施;(四)对电梯乘客进行安全文明教育,提高乘客安全意识。
第十条电梯安全员应当对电梯周排查情况进行记录,主要包括:(一)排查时间、地点、人员;(二)电梯设备及设施的安全状况;(三)电梯安全防护装置、紧急报警装置、故障检测装置等是否正常有效;(四)电梯运行记录及异常情况分析;(五)其他影响电梯安全运行的情况。
电梯使用安全风险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管理制度
![电梯使用安全风险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bf14897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68.png)
电梯使用安全风险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管理制度电梯使用安全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一旦发生事故将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防范和控制电梯使用安全风险,制定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分别从日常管控、周排查和月调度三个方面介绍电梯使用安全风险的管理制度。
一、日常管控1.日常检查维护为了保证电梯的正常运行,每天都要进行日常检查和维护工作。
检查内容包括电梯的外观、内部设备、按钮和指示灯是否正常运作。
维护人员应当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维修,确保电梯的安全性能正常。
2.安全警示标识在电梯内部和外部应当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提醒乘客注意安全。
例如在电梯内部设置使用指南,告知乘客如何正确操作电梯;在电梯外部设置紧急停车按钮和报警装置,方便乘客在紧急情况下求助。
3.日常保洁工作电梯内部应当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清洁工作,清除电梯内的杂物和污垢。
清洁工作可以避免乘客因为滑倒或触电等原因导致的伤害。
4.日常值班电梯应当设有专门的维护人员进行日常值班,负责监控电梯的运行情况。
值班人员应当及时处理乘客的投诉和报修,并协助乘客解决问题。
二、周排查1.周排查内容每周进行一次电梯的周排查工作,主要检查电梯的特殊部件和安全设施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包括电梯门的开闭情况、限速器的工作情况、安全钳的可靠性等等。
2.周排查记录周排查人员应当认真填写周排查记录,记录电梯的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如果发现问题应当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并在问题解决后及时更新记录。
3.周排查总结每周需要进行一次排查总结会议,对本周的排查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
对于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三、月调度1.月度维保计划每月制定一份电梯的月度维保计划,明确每天的维保内容和责任人。
维保人员应当按时按量地完成维保工作,确保电梯的安全性能正常。
2.月度维保检查每月进行一次电梯的维保检查工作,对电梯的各项安全设施和特殊部件进行检查。
电梯使用单位安全风险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管理制度
![电梯使用单位安全风险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ad30224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41.png)
电梯使用单位安全风险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管理制度一、引言电梯是一种安全、便捷的交通工具,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所,如商场、写字楼、住宅楼等。
然而,电梯作为一种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为了有效管理控制电梯使用单位的安全风险,提高电梯的安全性能,制定一套科学严密的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二、日管控1. 安全措施(1)安装监控系统,对电梯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问题。
(2)制定电梯使用规定,明确使用单位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并定期进行演练。
(3)定期维护保养电梯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 风险防范(1)定期检查电梯的安全装置,确保安全装置的灵敏度和可靠性。
(2)建立电梯故障报修系统,及时处理电梯的故障问题。
(3)设立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能够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周排查1. 定期检查(1)检查电梯设备的运行情况,包括电梯的启停情况、声音是否正常等。
(2)检查电梯的安全装置是否完好,是否能够正常运行。
(3)检查电梯的门禁系统是否正常,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操作电梯。
2. 故障排查(1)发现故障问题要及时处理,不能等到故障恶化再进行处理。
(2)对于重大故障问题要立即报修,不能随意擅自处理。
(3)对于频繁出现的故障问题要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根本原因,避免日后再次发生。
四、月调度管理1. 统计分析(1)定期对电梯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找出问题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2)分析电梯的维修保养记录,确保维护保养工作的质量和及时性。
2. 月度检查(1)对电梯的各项安全措施进行月度检查,确保安全措施的有效性。
(2)对电梯的运行情况进行月度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对电梯的维护保养情况进行月度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五、结论通过建立科学严密的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管理制度,可以有效管理控制电梯使用单位的安全风险,提高电梯的安全性能,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同时,使用单位也应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合理使用电梯设备,共同维护安全环境。
电梯使用单位电梯安全风险管控清单
![电梯使用单位电梯安全风险管控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03284d23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dd.png)
电梯使用单位电梯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电梯作为一种常见的交通工具,为我们提供了便捷的上下楼方式。
然而,电梯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如果不加以正确的管理和控制,可能会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因此,建立电梯安全的风险管控清单,对于保障用户的安全至关重要。
电梯使用单位应该对电梯的安全风险进行认真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控,以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
以下是一份电梯安全风险管控清单,供电梯使用单位参考和实施。
一、电梯日常检查与维护管理1. 定期进行电梯设备的日常巡检,并做好巡检记录。
2. 定期进行电梯设备的维护保养,包括润滑、检查电器设备等。
3. 对电梯设备进行定期保养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4. 确保配备有专业的电梯维修技术人员,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二、电梯使用管理1. 制定电梯使用规范,明确禁止超载、乱动开关等不安全行为。
2. 对电梯使用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3. 确保电梯内部的安全设施齐全,如紧急停车按钮、对讲设备等。
4. 定期组织模拟演练,提高电梯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三、电梯安全隐患排查及整改1. 定期进行电梯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整改问题。
2. 对电梯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3. 对电梯设备的老化和磨损情况进行评估,及时更换或维修设备。
4. 加强对电梯使用单位周围环境的管理,确保电梯区域安全。
四、紧急救援预案及危机处理1. 制定电梯故障、人员被困等紧急救援预案,明确责任人和应急措施。
2. 定期组织电梯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
3. 对电梯事故进行及时的调查和处理,总结经验教训并改进管理制度。
4. 定期评估电梯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有效性,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以上电梯安全风险管控清单的执行,能够有效减少电梯事故的发生,保障广大用户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提高电梯使用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因此,电梯使用单位应高度重视电梯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共同维护电梯使用的安全和稳定。
电梯安全风险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管理制度
![电梯安全风险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761cdbd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0d.png)
电梯安全风险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管理制度电梯作为现代建筑的重要设施之一,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
然而,由于电梯涉及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在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
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电梯的安全风险,制定和执行一套科学规范的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一、电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电梯是一种复杂的机械设备,具有自己的运行原理和特点。
如果电梯管理不到位或存在安全隐患,会给乘坐者带来严重的安全威胁。
因此,加强电梯安全管理是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必然要求。
二、电梯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1.日管控制度为了及时发现和排除电梯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和执行日管控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具体要求包括:(1)日常巡查:定期对电梯设备进行巡查,查看设备是否存在异响、摩擦等异常情况。
(2)日常维护:定期对电梯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3)应急演练:定期组织电梯故障的应急演练,提高工作人员的处理能力。
2.周排查制度周排查制度是在日常巡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电梯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
具体要求包括:(1)每周定期对电梯系统进行全面排查,查找潜在安全隐患。
(2)制定排查整改计划,对排查出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3)加强对电梯维修保养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他们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
3.月调度管理制度月调度管理制度是对电梯安全管理工作的综合评估和调度安排。
具体要求包括:(1)每月对电梯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针对月度评估结果,制定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和目标。
(3)定期对电梯系统进行全面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三、电梯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电梯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至关重要。
只有做到严格执行制度,才能真正保障电梯设备的安全运行。
具体要求包括:(1)明确责任: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确保每个工作人员都知悉并遵守管理制度。
(2)强化培训:对电梯管理人员进行全面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电梯安全风险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管理制度
![电梯安全风险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7c93d53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d8.png)
电梯安全风险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管理制度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提高了建筑物的利用率。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复杂的机械结构,电梯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电梯的安全风险,保障乘客和物品的安全,制定了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管理制度。
一、日管控1. 每日开机前检查:每天早晨,电梯维护人员需对电梯进行开机前检查,包括检查电梯的电气系统、机械结构、门体、声音等是否正常。
确保电梯在正常工作状态。
2. 日常巡查:电梯运行过程中,维护人员需定时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特别要关注电梯的速度、平层、门体等关键部位,确保乘客的安全。
3. 日志记录:电梯维护人员需详细记录每天的巡查情况、维护情况、故障处理情况等,以备查验。
同时,要及时反馈问题,做好问题的解决和改进工作。
二、周排查1. 周检查:每周,电梯维护人员需对电梯进行全面检查,包括电气系统、机械结构、门体、制动系统等进行细致检查,确保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保养维护:维护人员还需对电梯进行常规的保养维护工作,包括润滑、扭矩调整、螺栓紧固等,以延长电梯的使用寿命,减少故障风险。
3. 报告提交:维护人员需将周检查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和整理,并提交给相关主管部门。
若有严重故障或安全隐患,需及时上报,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三、月调度1. 月度检查:每月,主管部门需对电梯进行全面的月度检查,包括安全装置、电气系统、机械结构等进行检查,确保所有安全设备的正常运行。
2. 问题整改:若在月度检查中发现问题或隐患,需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并制定整改计划。
维护人员需按照计划进行整改,并进行复检确认问题是否得到解决。
3. 安全意识培训:每月,对电梯乘客和维护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其对电梯安全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是保障电梯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
只有严格执行制度,加强安全管理,才能确保乘客和物品的安全,减少事故的发生,提高电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电梯使用安全风险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管理制度
![电梯使用安全风险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06491cd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f2.png)
电梯使用安全风险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管理制度在现代社会,电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高层建筑层出不穷,电梯的使用频率也随之增加。
然而,电梯作为一种机械设备,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为了保障乘客的安全,防范电梯事故的发生,必须建立完善的电梯使用安全管理制度。
一、日常安全风险管控1. 定期检查电梯设备:每天早上开梯前,由专人对电梯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各部件正常运转,没有异常声音或异味。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修处理,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
2. 维护电梯日志:电梯操作员应当每天记录电梯的运行情况,包括进出人数、运行时间、故障情况等,对电梯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和管理。
3. 定期清洁保养:定期对电梯内外进行清洁保养,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避免因为污垢积累而导致电梯故障。
4. 停电保障措施:在停电情况下,应当及时采取保障措施,确保乘客能够安全地离开电梯。
例如,设置应急照明、备用电源等设备。
5. 紧急情况处理:如果电梯出现紧急情况,例如人员被困、电梯故障等,操作员应当迅速报警,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乘客的安全。
二、周排查管理制度1. 定期维保检查:每周定期进行电梯设备的维保检查,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安全装置是否完好、检查电梯井道内是否有杂物等,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
2. 故障处理记录:对每周发生的电梯故障进行记录,分析故障原因,及时处理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同类故障再次发生。
3. 周检查表:建立周检查表,详细记录周排查的情况,包括设备检查结果、紧急情况处理记录等,形成台账,便于管理和监督。
4. 停用通知:对于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电梯,应当及时停用通知,对电梯进行维修或更换,直至安全问题解决后方可重新启用。
5. 安全培训:定期组织电梯操作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他们能够妥善处理突发情况。
三、月调度管理制度1. 月度维保计划:制定月度电梯维保计划,安排维保人员对所有电梯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
电梯安全风险管控清单精选全文
![电梯安全风险管控清单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2cf7309b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27.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电梯安全风险管控清单第一条为建立并落实电梯使用安全主体责任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制度,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清单。
第二条本单位风险管控清单按照电梯使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和环境上的缺陷4个类别及动态风险进行划分。
第三条人员类风险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未按规定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二)作业人员未持有相应资格证件;(三)未按规定对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四)作业人员未遵守操作规程进行作业或到岗值守情况不符合要求。
第四条管理类风险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采购国家命令禁止或淘汰的电梯产品;(二)未按有关规定设置安全管理机构;(三)未按规定建立未建立电梯使用安全管理制度;(四)未按规定建立安全技术档案;(五)未按规定及时办理使用登记和变更登记;(四)未按规定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五)电梯维护保养单位未按规定取得相应的许可资质。
第五条设备类风险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选用国家命令禁止或淘汰的电梯产品;(二)未按有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或合同约定进行维护保养;(三)机房、通道(通道门)、手动紧急操作装置和应急救援程序是否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四)未按有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安排定期检验或自行检测。
第六条安全附件和安全保护装置类风险至少包括以下内容:(一)轿厢内报警装置、对讲系统和轿门防撞击保护装置是否有效;(二)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急停开关是否有效,且有清晰的永久性标识。
第七条环境类风险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电梯运行环境存在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情况。
(二)未按有关规定设置警示标志或说明;(三)电梯使用场所是否在易腐蚀、易燃易爆或人员密集场所;第八条其他来自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通报、预警,投诉举报和舆情信息等动态风险。
第九条本单位根据上述规定制定了《电梯安全风险管控清单》(例表见附录B5),当风险指标发生变化时,需对清单及时进行调整。
电梯风险管理制度
![电梯风险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47eafb5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f1.png)
电梯风险管理制度一、风险管理的概念风险管理是指在面临不确定性的情况下,通过识别、评估、控制和监督风险,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在电梯运行中,风险管理主要是指识别和管理可能引发电梯事故的各种因素,以确保电梯的安全和可靠运行。
二、电梯的风险因素1. 设备故障:电梯作为一种复杂的机械设备,存在各种故障的可能性,如电气故障、电机故障、轿厢门故障等。
2. 人为因素:操作不当、维护不及时、超载等人为因素也是造成电梯事故的重要原因。
3. 外部因素:地震、洪水、火灾等外部因素也可能影响电梯的正常运行,增加电梯的风险。
4. 设计缺陷:电梯设计不合理、安全设施不完善等因素也会导致电梯的安全隐患。
三、风险管理的原则1. 预防为主:电梯管理者应该在电梯启用前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测试,确保电梯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并定期对电梯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2. 管理层领导:电梯管理部门应制定明确的责任分工,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明确工作流程,确保风险管理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3. 信息公开:电梯管理者应及时向用户公开电梯运行安全信息,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确保用户在电梯使用过程中能够正确操作。
4. 不断改进:电梯管理者需要不断总结运行中的经验教训,及时调整和完善风险管理措施,以提高电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风险管理的方法1. 风险评估:通过对电梯运行中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 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加强设备维护、加强人员培训、完善安全设施等。
3. 风险监督:建立风险监督机制,定期对电梯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
4. 应急预案:建立电梯事故的应急预案,明确各个责任人员的责任和行动计划,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五、总结风险管理是电梯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只有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对电梯运行中的各种风险因素的识别和控制,才能有效提高电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电梯安全管理的综合风险评估与隐患整改方案
![电梯安全管理的综合风险评估与隐患整改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543461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6f.png)
电梯安全管理的综合风险评估与隐患整改方案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电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电梯涉及到人身安全问题,安全管理亟待加强。
本文旨在通过综合风险评估,找出并提出电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隐患,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以保障乘客乘梯安全。
二、综合风险评估1. 系统性风险评估电梯安全管理需要从系统层面进行评估,包括但不限于:- 设备安全性评估:评估电梯设备的质量、性能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是否存在潜在的故障风险。
- 运行安全性评估:评估电梯的运行管理、维护保养是否规范,是否存在潜在的运行风险。
- 管理安全性评估:评估电梯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是否完善,是否存在管理漏洞。
2. 基于风险评估的隐患排查在系统性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通过隐患排查,找出电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潜在隐患,包括但不限于:- 设备隐患:如电梯门传感器敏感度低、缓冲器老化等。
- 运行隐患:如乘客超载、停电时的应急措施不足等。
- 管理隐患:如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维护记录不完整等。
三、隐患整改方案1. 设备隐患整改- 提高电梯门传感器敏感度,确保乘客进出电梯时的安全。
- 定期检查和更换缓冲器,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
2. 运行隐患整改- 加强乘客超载的监测和限制,设置超载报警装置。
- 安装应急电源设备,确保停电时电梯的正常运行,同时进行应急疏散演练。
3. 管理隐患整改- 加强电梯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 建立完善的维护记录机制,确保对电梯设备进行及时、有效的维护与保养。
四、风险评估与整改方案的实施1. 定期风险评估- 对所有电梯设备进行定期的风险评估,确保隐患得到及时发现并整改。
2. 隐患整改计划-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隐患整改计划,并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间。
3. 隐患整改监督- 强化对整改过程的监督,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实施。
4. 整改效果评估- 定期对整改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确保隐患得到根本解决。
电梯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清单
![电梯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a878864c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5a.png)
电梯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清单电梯作为一种重要的垂直交通工具,在现代社会中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物中。
然而,由于电梯使用频繁且承载重量大,其质量安全风险是不可忽视的。
为了保障电梯的安全运行,需要进行严格的风险管控。
下面将从电梯的安装、维护、使用和管理等方面,总结出一份。
1. 安装阶段的风险管控1.1 确保电梯设计、制造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选取合格的电梯生产厂家。
1.2 确保电梯安装前进行必要的勘察和设计,满足建筑物的结构要求。
1.3 严格按照电梯安装标准和要求进行安装,确保安装过程符合要求。
1.4 安装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和持证上岗,避免安装过程中发生事故。
1.5 安装完成后,进行必要的检测和调试,确保电梯性能达到要求,在经过相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 维护阶段的风险管控2.1 制定全面的电梯维护计划,明确维护的频次和内容。
2.2 配备专业的维护人员,并确保其持证上岗,具备丰富的维护经验。
2.3 定期对电梯进行维护保养,检查电梯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运行,及时发现和排除故障。
2.4 维护过程中需使用合格的维护设备和工具,确保维护质量、安全。
2.5 加强对维护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升其维护水平和技能。
3. 使用阶段的风险管控3.1 制定电梯使用规范,明确电梯的安全操作流程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3.2 加强对电梯使用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电梯安全的意识和维护知识。
3.3 定期对电梯进行安全检查,检查电梯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确保电梯安全运行。
3.4 加强对电梯使用者的监督和管理,防止乱按按钮、超载、靠近轿厢门等不当行为的发生。
3.5 对电梯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保持电梯内部整洁、卫生。
4. 管理阶段的风险管控4.1 建立健全的电梯安全管理机制,明确各项管理职责和权利。
4.2 始终保持对电梯的关注和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电梯安全可靠的运行。
4.3 定期对电梯进行安全回顾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管理措施。
电梯使用单位安全风险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管理制度
![电梯使用单位安全风险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573e05a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da.png)
电梯使用单位安全风险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管理制度第一章绪论在现代社会,电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但是,电梯作为一种机械设备,其安全风险也不可忽视。
为了确保电梯的使用安全,保障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电梯使用单位安全风险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电梯安全风险管控体系1.1 电梯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电梯使用单位应当遵守《电梯安全使用条例》、《特种设备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并落实电梯安全管理制度。
1.2 电梯安全责任分工电梯使用单位应当明确电梯安全责任的分工,明确各级管理人员、运维人员的职责,建立健全电梯安全责任制度。
1.3 电梯安全培训电梯使用单位应当确保运维人员、管理人员具有相关的从业资格证书,并定期对其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应急处置能力。
第三章电梯日常安全管控措施2.1 日常巡视检查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电梯日常巡视检查制度,由专人定期对电梯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电梯安全可靠。
2.2 日常维护保养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定期对电梯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设备运转正常,避免发生故障事故。
2.3 日常安全记录管理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电梯日常安全记录管理制度,对电梯的使用情况、维护保养情况进行记录,并定期进行汇总分析,发现问题加以整改。
第四章电梯周排查措施3.1 周排查制度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电梯周排查制度,对电梯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确保电梯的安全性。
3.2 周检维护电梯使用单位应当配备专业的维护人员,定期对电梯进行周检维护,确保其设备运行正常。
3.3 周安全交底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定期进行电梯安全交底,对使用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第五章电梯月度调度管理制度4.1 月度安全维护计划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电梯月度安全维护计划,明确维护内容、维护时限,确保电梯安全运行。
4.2 月度安全评估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定期对电梯进行月度安全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防止事故的发生。
电梯风险管控方案
![电梯风险管控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05a73e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25.png)
电梯风险管控方案电梯作为一种常见的垂直运输工具,已经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必需品。
然而,电梯使用不当或者由于维护不到位等原因,可能会引发各种风险和事故。
为了保障乘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必须制定科学有效的电梯风险管控方案。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见的电梯风险管控方案:1.质量控制:从电梯的选材、设计、制造到安装、调试和验收等环节,都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
对于进口电梯,要查看其合格证、质检报告等文件,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同时,要加强对电梯制造商和安装单位的监督,要求其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术实力。
2.定期检修:电梯的定期检修和维护是保证其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
应制定详细的电梯维护计划,明确检修内容、频次和责任人。
检修人员要熟悉电梯的运行原理和各个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及时发现并更换老化或者故障的部件。
同时,要确保检修人员具备相关的资质和技术能力,可以进行应急维修。
3.风险预警:安装电梯运行状态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电梯的运行状态。
当出现异常情况时,系统能够迅速报警,提醒相关工作人员采取应急措施。
同时,对于老旧电梯或者存在问题的电梯,要进行定期的全面检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
4.乘客教育:对于使用电梯的乘客,要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
可以通过制作宣传资料、发布安全提示等方式,向乘客传达电梯安全使用的知识和技巧。
在电梯内部设置安全提示标识,提醒乘客注意安全,特别是禁止超载、乱动、乱按按钮等行为。
同时,加强对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的特殊照顾和安全教育。
5.应急预案:制定电梯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措施。
对于常见的电梯事故如停电、卡人等情况,要有相应的应急措施和操作流程。
同时,要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工作人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和效率。
6.监督检查:加强对电梯使用和管理的监督检查力度。
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并制定相应的监督检查标准和流程。
对于违反规定的电梯使用单位或者个人,要及时予以处罚,并要求其整改。
电梯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电梯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56def59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d2.png)
电梯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1. 引言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电梯在现代公共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然而,电梯作为一种机械设备,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
为了保障人员和财产安全,有必要建立电梯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全面评估电梯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 电梯风险评估电梯风险评估是指对电梯安全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以确定电梯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和潜在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2.1. 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电梯风险评估的第一步,包括对电梯系统、电梯设备以及电梯使用环境进行全面的调查和了解,识别其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安全风险。
2.2. 风险分析风险分析是基于风险识别的结果,对电梯可能发生的各类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
风险分析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以确定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2.3.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电梯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和定级。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可以为电梯风险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3. 风险控制管理风险控制管理是指根据电梯风险评估结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小电梯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减轻事故的后果。
3.1. 风险控制策略根据电梯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
风险控制策略应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人员控制等方面的措施。
3.2. 技术控制技术控制是通过改进电梯的设计、制造和维护等方面,降低电梯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减轻事故的后果。
例如,加装安全装置、定期检修和维护、设立告示牌等措施。
3.3. 管理控制管理控制是通过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加强对电梯的日常管理和监督,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
例如,建立完善的巡检和维护记录、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等措施。
3.4. 人员控制人员控制是通过对电梯使用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减少人为因素对电梯安全的影响。
例如,对电梯使用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设立安全警示标识等措施。
4. 电梯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4.1. 建立制度根据电梯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管理的要求,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1
越大。因此,电梯检验监督机构可以
通过电梯的所处位置、 使用频率等因素确定电梯运营创造的市场价值, 市场价值越大的可以 适当增加稽查频率,如此可以大大增强电梯的安全系数。 2.电梯使用者能否正确使用电梯的概率
q3
客观上主要取决于检验机构给予维保方恪尽
职守的奖励 G、以及电梯检验监督机构的惩罚力度 n。当罚款力度 n 越大,使用者正确使用 的概率就越大。其次,检验机构给予维保方恪尽职守的奖励 G 越大,电梯使用者使用电梯出
电梯安全责任的风险管理
——基于使用方、维保方与检验方三方动态博弈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学生郭钟亮
摘要:
随着我国电梯老龄化日益严重, 电梯的维保与检验难以匹配, 再加之消费者有时不恰当的使 用,使得电梯事故频发,关于电梯安全责任的风险管控多次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笔者基 于电梯使用方、 维保方与检验方的三方动态博弈, 剖析博弈框架下参与方各自的行动与收益, 从中发现三种博弈均衡状态及对应条件, 从前端风险识别与评估、 中端风险分析与控制和后 端风险管理效果评价针对性地提出电梯安全责任的风险管理建议, 完善电梯服务社会公众的 职能。
V M ( n n ) V L n CM M n V
( 8)
(8)式表示电梯维保机构恪尽职守与疏忽大意带来的收益是无差异的,此时,电梯维 保机构实现了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
(二)三方动态博弈模型的博弈结果分析
1.电梯检验监督机构对电梯维保机构是否恪尽职守、 电梯使用者是否正确使用等行为的 稽查概率 q1 主要取决于电梯使用带来的市场价值 V、使用方疏忽大意可能带来的市场损失
图 1 三方责任主体的三叉树博弈分析图 依据图 1 的博弈三叉树,不难得出三方动态博弈过程中各方的收益矩阵如表 1。 表1 电梯使用方、维保方和检验方三方博弈的收益矩阵
6 页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三、三方动态博弈模型的均衡解分析
(一)三方动态博弈模型的均衡解
根据表 1 和图 2 的相关信息,采用拟推归纳法可以求得三方动态博弈均衡解。 1.电梯使用方的期望收益均衡解:
第 4 页 共 6 页
现的自身差错越小。当然,加强电梯安全知识的传播宣导是确保电梯正确使用的关键,以主 动性的提高为主,搭配被动性的管理,才能最大程度降低使用者端口的风险。 3.电梯维保机构能否恪尽职守、按时如期检查电梯的概率 q2 与检验机构稽查的刚性成 本 C、惩罚力度 n、使用价值 V 有关联。检验机构稽查的刚性成本 C 越大,维保机构恪尽职 守的概率相对越低;惩罚力度 n 越大,维保机构恪尽职守的概率越高;电梯使用带来的市场 价值 V 越大,电梯维保机构按时如期检查电梯的概率越高。因此,检验机构合理控制稽查频 率与强度,依据电梯使用价值调控维保频率,完善检验频率的弹性机制。
第 3 页 共 6 页
(3)
显然,同上,对(3)式进行一阶求导,并令一阶导数等于 0,既有:
E ( 2 ) q1 (1 q3 )G V q1 n V 0 q2
将(4)式化简,并将(2)式代入其中可得
(4)
q3
VG VG V n V V G G V
E( 3) q1q2q3V q1q2 (1 q3 )[V (1 n) V ] q1(1 q2 )q3V q1(1 q2 )(1 q3 )[V (1 n) V ] (1 q1)q2q3V (1 q1)q2 (1 q3 ) (V V ) (1 q1)(1 q2 )q3V (1 q1)(1 q2 )(1 q3 )(V V )
( 5)
(5)式表示电梯使用者正确操作与不恰当使用的带来的收益是无差异的,此时,电梯 使用方实现了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
3.电梯检验监督机构的期望收益均衡解:
E(1) qq V C) q1(1q2)q3[RnV C] 1 2q 3(RC) qq 1 2 (1q 3)(R n q1(1q2)(1q3)[R( ) nV C](1q1)q2q3(RV) (1q1)q2(1q3) (RV) (1q1)(1q2)q3(RV) (1q1)(1q2)(1q3)(RV)
第 1 页 共 6 页
(二)模型符号含义
1.假设电梯作为一种准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使用者通过电梯的使用带 来的市场价值用 V 来衡量。 2.无论是使用方、维保方还是检验方的疏忽大意,带来的市场价值的损失均为ΔV,只 是损失的系数存在差异。使用方系数为γ,维保方系数为μ,检验方系数为λ。γ、μ、λ 均∈(0,1)。 3.检验机构的日常收入为 R,电梯维保方的正常工资收入为 W。 4.当检验机构存在稽查的情形下,稽查的刚性成本为 C,当稽查结果为维保方恪尽职守 并无异常时,由稽查方给予 G 奖励;当查到维保方或使用方存在疏忽大意行为时,处罚相应 市场价值的 n 倍(n>1)。注意:G 奖励从事业单位非行政支出扣除,并不影响检验方的正 常工资。 作为一项准公共物品,电梯涉及的三方博弈主要体现在检验机构、维保机构、使用者之 间的稽查或不稽查、恪尽职守或疏忽大意、正确使用或不恰当使用的动态不完全信息博弈。
二、三方责任的动态博弈模型构建
(一)模型假设
电梯使用风险的责任主体应该是谁?依据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 按照风险的源头, 电梯发生故障的可能性来源于三个方面。 1.源于电梯使用者的不恰当使用方法。 2.电梯维保单位维护保养、维修报修的疏忽大意。 3.电梯质量技术监督机构审核过程的疏忽大意。 因此,涉及到电梯责任风险的主体并不是单一的,存在三方利益相关的博弈主体,分别 为电梯使用方、维保方与检验机构,局中人都满足理性经济人假设,行为导向准则是追求自 身利益最大化,具体的相互关系如下。 1.电梯检验监督机构负责审核稽查电梯的安全性能, 当出现安全隐患时由维保机构负责 维修,稽查出差错,无论源头是维保机构还是使用方,给予罚款警示。 2.电梯维保机构负责电梯运营的正常维护,受电梯检验机构监督,对公众负责。 3.电梯使用者需要正确使用电梯。
四、电梯责任风险管理建议
(一)前端——风险识别与评估 1.特种设备政府监管体系的完善
由于电梯事故极易引发社会的恶劣影响,需要政府起到“守夜人”的角色,建设并维护 某些公共设施,尽可能使人民群众不受社会人任何其他人的侵害。因此,需要国家质量监督 检验检疫总局下设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大力完善对电梯的市场准入、运行、退出机制, 并且由各地市下辖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室通过对影响电梯风险程度的客观因素, 包括电梯 使用寿命、电梯生产单位、电梯所处位置、电梯使用频率等基本因素进行分析,作出专业化 的鉴定,促进电梯的三方责任主体主动变革。
2.责任风险领域引入半强制保险机制
电梯行业的特点是责任主体复杂,涉及生产、使用、维保、物业等多个主体,一旦发生 事故,往往存在责任不清,互相推诿的情况,容易产生纠纷,处理不当就可能造成较大社会 影响。推行电梯责任保险,是创新监管的新模式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建立覆盖电梯所有权 人、使用人、管理权人、电梯维修保养等各个环节的电梯责任保险制度,有利于及时妥善地 解决故障或事故发生后的抢险救灾、受害赔偿等问题,有效地发挥保险的社会救助作用,提 高电梯安全监管工作的效能和对事故的防控和处置能力,提升市场管理效率。 虽然早在十年前,便有保险公司出台了电梯责任保险,但是由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来看, 一直处于“叫好不卖座”的情形。由于目前法制缺乏完备的法律体系作为归责基础,加之电 梯作为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在现今电梯事故频发的情况下, 为了更好的保护公 众利益,电梯责任保险需要经历一段半强制的过程,风险程度低的由市场实行调控,风险程 度较高的由政府公信力确保实施。
(1)
若要使电梯使用方的期望收益达到最大值,对(1)式进行一阶求导,并令一阶导数导 数等于 0,既有:
E(3) V Vn Vq 1 0 q3
化简可得:
q1
V V n V
(2)
(2)式表示电梯检验机构稽查与不稽查的带来的收益时无差异的,此时,电梯检验机 构实现了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 2.电梯维保机构的期望收益均衡解:
(三)三叉树博弈模型搭建
涉及电梯责任的三方博弈过程中, 局中人存在行动上的先后顺序, 并且后行动者对自己 之前的先行者能够进行观察并作出合理的决策。三方博弈过程的扩展式描述如下图。 1.三方博弈的局中人集合为:{检验监督机构;维保机构;使用者}。 2.三方博弈为非合作博弈,即博弈三方或其中任何两方不存在任何形式的串谋或共谋。 3.参与人的动态博弈顺序对均衡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假定的行动顺序依次为: 电梯 检验监督机构最先行动,可采取稽查与不稽查两种策略,再次为维保机构行动,表现为恪尽 职守与疏忽大意,最后是电梯使用者采取行动措施,要么正确使用,要么不恰当使用。 4.假设检验监督机构的稽查概率为 q1 ,选择不稽查的概率为 (1 q1 ) ;电梯维保方恪尽 职守的概率为 q2 ,存在疏忽大意的概率则为 (1 q2 ) ;电梯使用者正确使用的概率为 q3 ,不 恰当使用的概率为 (1 q3 ) 。
关键词:电梯安全责任、风险管理、三方博弈 一、电梯安全责任的现状
中国的电梯多数是从上世界 90 年代改革开放后引入, 历经 20 多年的运转, 电梯老龄化 日益严重, 部分老旧电梯和维保不到位的电梯故障时有发生。 根据电梯运行机理以及电梯事 故的特殊性,一旦发生电梯事故,多数情况下会给电梯使用方造成极大的伤害,严重危及了 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甚至引发不良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尤其是近一年来,全国各地 多次发生电梯“吃人”事故,极大地触动着人们的神经。 电梯,作为特种设备,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监管。2009 年 5 月 1 日实施的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对电梯的生产、使用、检测、监督检查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作出 了明确规定。 由《条例》 知,电梯安全风险的责任主体并不单一, 有可能是电梯的维保单位、 使用单位或者是检测机构。风险的责任方是谁就该由谁去负责,归责不清、侥幸心理的存在 造就了事前无人负责、事后皮球乱踢的局面。 因此,笔者通过电梯责任风险的三方行为博弈分析,定量确定了责任主体的风险责任。 并从前端的专业鉴定、 中端风险的合理管控以及事故后端的责任归属三方面提出了加大电梯 安全责任风险管理水平的方法,主导电梯市场的良性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