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说形解义体例研究

合集下载

《说文解字》的形和义

《说文解字》的形和义

但 也 不 是 处 处乖 谬
常 常 是 可 贵 和 谬 误 之 处掺 杂 互 混
,

况 相 当复 杂
,
今 天着 来 题
,
有 必 要 对 《 说 文 解字 》 的 解 说 字 形 字 义

重 新加 以 认 识

为 了 简要 地 说 明 问

下 面 概 括 地 从 义 和 形 两 个 方 面 分 类 举 例 沦述
,
,
清 代 中叶 以 后
,

,
迷 信许 慎
简 直 成 了一 时风 尚
一八
九 九年 甲 胃文 被 发现 之 后
“ ”
古 文 字 研 究 有 了长 足 发 展
古 文 字 学 逐 渐 成 了一 门 独 立 的 学 科
,
而 和 说 文 学 并立 于 学 术 之 林
易 被人 棒 上 天
,
任 何一 种 新 发 展 起 来 的 事 物
,
如 甲骨 文 有一 个 飞字
,
即后 世 的雍 字

作为
,
声 符或 写 作 吕
如宫
躬所 从 之 吕
,

另 外 还 有一 个 姓 吕的 吕
与 躬 字 所 从 的 吕 形 近易 混
,
吕 有宫 声 逐 渐 不被 人 理 解
所 以 产 生 了从 弓的 躬
用新 的声 符 弓
代 替 旧 的声 符 吕
,
躬也
就代 替 了 躬
,
所 以 二 千 年来 一 直 受 到 相 当 的 重 视
,
为 其 注笺 疏证 者 不 下千 人
, ,
逐 渐 形 成 了一 门 独 立

汉字造字法及其原理

汉字造字法及其原理

汉字造字法及其原理汉字造字法关于汉字的造字法,从汉朝以来,相沿有“六书”的说法。

六书之⾸,就是象形法。

⼀般来说,汉字的造字⽅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我国古代对造字法有“六书”的提法,除了上述四种外,还包括转注和假借。

但严格说来这两种应属于⽤字的⽅法。

⼀、许慎《说⽂解字》的造字法研究1.分析汉字构造是《说⽂》主要⽬的之⼀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

东汉经学家,⼈称“五经⽆双许叔重”。

今⽂经学家错误的汉字观点“马头⼈为长”“⼈持⼗为⽃”“⾍者屈中也”2.《说⽂》在研究造字⽅法上的作⽤辑录⼩篆形体,为研究造字⽅法提供了较原始的字形素材。

解说本义,为研究造字⽅法提供了意义上的理据。

《说⽂》:鸟在巢上。

《说⽂》:草⽊之初也。

分析字内结构,为研究造字法提供了构形依据与分析经验。

《说⽂》:居也。

从⽥从⼟。

《说⽂》:⼗⼗也,从⼀、⽩。

《说⽂》:改也。

从⽁,丙声。

阐释、利⽤“六书”,为造字法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说⽂》:⼈眼,象形。

《说⽂》:⾼也。

此古⽂上,指事。

《说⽂》:⾻⾁相似也,从⾁,⼩声。

《说⽂》: 乐也,从壴从⼝。

⼆、对许慎“六书”理论的研究1.象形字的范围问题《说⽂·叙》:“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是也。

”下⾯的字是否是象形字:(1)独体的描画事物形象并代表所描画事物的字是象形字。

(2)合体的部件有主次之分并表达名词含义的字是象形字。

(3)描画同⼀事物群体形象⽤来代表这⼀事物的字是象形字。

(1)许慎是从认字⾓度阐释的,没有说明指事如何造字。

《说⽂》:“丄,⾼也。

此古⽂上,指事也。

”《说⽂》:“丅,底也。

指事。

”(2)说明了指事字的特点,即字义隐晦,“察”⽅能知义。

《说⽂》:“⼀,惟初太始,道⽴于⼀,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说⽂》:“⼆,地之数也。

从偶⼀。

”《说⽂》:“三,天地⼈之道也。

从三数。

”(3)许慎没有说在象形字上加注抽象符号的字是指事字。

《说⽂》:“本,⽊下⽈本。

从⽊,⼀在其下。

《说文解字》释义研究

《说文解字》释义研究

2.1探 求 本 义
《口部 》问 :讯 也 :《言 部 》讯 :问也 。
(It文》是通过说 明字的本形来求得字的本义的,因为字
《言部 》谨 :慎 也 :《心 部》慎 :谨 也 。
之 本 义 与 本形 是 密不 可 分 的 ,不 明本 形 则 无 以 明本 义 。例如 :
(3)递 训 ,其 形式 为 A,B 也 ;B,C也 ,C,D 也 … …如 :
互 训 、义 界 、象形 、比拟 事 物 、由 反知 正 、增 字 足义 、推 因 、举 例 容 使“狼 ”的形 象 顿 时 变 得 栩 栩 如 生 ,使 读 者 一 目了 然 。
、 种属为训、系统 制约释义 பைடு நூலகம்换名、旁见 说解 、委婉 、说 明关系、
(4)由反知正, 解释某~词时用其反义词7Ju否定词来解
起 就 吸 引 了众 多 学 者 对 其 进 行 研 究 ,在 漫 长 的研 究过 程 中 当 全新 且 准 确 地 定 义 。 又 譬 如 :“《女 部》媪 ,女 老称 也 。”此 处 又
然就形成 了一个壮观 的说文学派 。尽管如此 ,但是关于 《说文》 告诉 大 家 ,“媪 ”指 的 是 年 老 的 妇女 ,仿 佛一 个 老妪 的形 象跃 然
部》晋 ,进 也 。
(1)同 部 互 训 ,其 形 式为 A,B也 ;B,A 也 。A 与 B 为 同
(2)先说 明字义 ,在 说得名的 由来。例如:《韭部》韭,菜名,
部 。如 :
一 种而久者,故谓之韭 。《女部.姻,婿家也 。女之所因,故日姻 。
《口部》呻 :吟 也 ;吟 :呻 也 。
1.1互 训
1.3 推 因
互 训又 叫 同义 相 训 ,是 指 用 两 个 或 两 个 以上 意义 相 近 的

浅析《说文解字》的释义方法

浅析《说文解字》的释义方法

浅析《说文解字》的释义方法
《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词典,也是中华文字文化发展史上独一无二的经典著作,其影响深远。

从该书看,字的释义方法很多,其中一些是常用的,比如形声法、假借法、象形法、组合法等。

1、形声法:又称“形分法”,这是《说文解字》释义方法中最为经典的一种。

根据汉字的形、声相互联系,形声法把汉字的形作为释义的依据,从而引出字的词义。

2、假借法:这是一种常见的释义方式,一般是根据特定的环境来解释某个字的含义。

《说文解字》中,通过把两个意义近似、但形貌不同的字,以一种象形又有代指作用的方式建立起联系,以达到象征性的效果。

3、象形法:这是一种以形象思维与图像思维为基础的释义方式。

《说文解字》中,的的释义方式以图像为主,用图形及意象表示字意。

4、组合法:这是一种把两个或多个字组合起来形成新字词的方式,以及根据这种结合方式解释字词意义的过程。

《说文解字》中将组合法作为释义方式,以求使分解字词两两相联系,而深入意义。

总之,《说文解字》是中国经典词典,其释义方法是多样的,有形声法、假借法、象形法、组合法等。

而这些方法影响着中华文字文化的发展,值得细细学习和体会。

以《说文解字》为例浅论“以形索义”

以《说文解字》为例浅论“以形索义”

以《说文解字》为例浅论“以形索义”作者简介:王璐,(1989-),甘肃天水人。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院,专业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方向古代汉语。

摘要:东汉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自成体系,合乎科学精神的字典。

而且,它也是一部训话名著,它集周秦文献词义训释之大成,保存了字的古义,对释字方式及其条例也有多項发明,影响极为深远。

以形索义,是一种通过分析文字的形体结构来解释词义的训诂方法。

本文将以《说文解字》为例,浅析训诂之形训。

主要论述什么是形训,《说文解字》对形训的运用,形训的作用和局限进行讨论。

关键词:形训;《说文解字》之形训;形训的作用和局限一、引言汉字在世界文字体系中属于表意文字,象形、指事、会意等造字方式都与图画有关。

虽然它已成为一些固定的符号而不是图画,但是图画的意义仍十分明显,早期创制的汉字,就是根据词义而绘出的一个形体,通过这个带图画意味的符号而体现它所代表的具体意义,因此字的形与义是密切相关的。

使用汉字的人,可以通过字形而了解其含义。

由字形而推知本义,是人们读古书时掌握词义的重要方法。

二、关于形训书面的古代汉语是用汉字记录的,几千年以后,口语早已消失,而汉字便成为人们了解古代汉语的主要方式之一。

我国的汉字大部分都是表意文字,最早的汉字也是按照字义来绘形的。

所以,字形和字义往往存在一定的联系。

由此可看出,以形索义是训诂学中一种重要手段。

那么,何谓“形训”呢?形训是训释者从训释的手段出发,主要分为形训,声训和义训三种情况。

而形训主要是指以说形来训义。

但是,从训义的内容来讲,形训主要是指训释出某字最初的造意。

因此,以形释义便成为训诂学最早提出的一个重要方法。

在传统的语言文字学中,“形义统一”被看作研究古文字和古代文献词义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由字及词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是最早的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的原则之一。

全面系统的贯彻这个原则的是东汉年间许慎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就其编排的体例来说,是一部文字专书,事实上,许慎著《说文解字》的目的却是为了传播和解释经典。

从《说文解字》看古代汉字的形义关系

从《说文解字》看古代汉字的形义关系

从《说文解字》看古代汉字的形义关系摘要:《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影响最大的字典,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

它完整地保存了小篆和部分先秦古文字的形体,反映了上古汉语词汇的面貌。

而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与字义有着密切的联系。

所以我们将以《说文》中的字形为基础去探求古代汉字的形义关系,使我们进一步加深对汉字的理解。

关键词:说文解字汉字字形字义一、从《说文》看古代汉字表达字义的方式《说文解字》是一部关于形训的语言文字学著作,540部首的首创给人们提供了归纳认识汉字形音义关系的门径。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形体和意义有密切的关系。

总体来说,汉字形义一致,它所具有的意义是通过形体表现出来的。

在汉字形体如何表现意义的问题上,《说文》中的“六书说”给出了很好的回答。

“六书”是分析汉字造字结构的基本方法,也是分析汉字结构的造字理论。

许慎的“六书说”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是从汉字的造字角度说的,这四种从汉字形义关系的角度我认为可以分为三大类:象形说阐述了个体的字形直接表现意义的方式,指事和会意说阐述了个体字形间接表现意义的方式,形声说阐述了个体的字形曲折表现意义的方式。

下面我将以《说文》中的字形为蓝本,并参考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来简要分析一下古代汉字的形义关系。

象形字的字形直接表达字义,我们并不难理解。

在造字之初,人们是据义而构形,也就是根据语词义来构造字形,其形体与意义的关系应该是很简单的、直观的。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也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由此看来,象形字是最早的汉字构造类型,是汉字发展的基础。

所谓象形,就是用图画的方式将想要表达事物的外部轮廓用线条描绘出来。

象形字最本质最突出的特征是象形,其中实物象形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例如:“山”,甲骨文作,金文作,小篆作;“禾”,甲骨文作,金文作,小篆作。

试论《说文解字注》与《说文解字义证》“因形求义”思想的当代辞书学价值

试论《说文解字注》与《说文解字义证》“因形求义”思想的当代辞书学价值

试论《说文解字注》与《说文解字义证》“因形求义”思想的当代辞书学价值"刘伟摘要文章以“因形求义”法为例,围绕《说文解字注》《说文解字义证》对上古单音词的本义考证做法,从汉字形体演变和“六书”理论两个方面分别展开分析。

结合《汉语大字典》的具体实例,提出“因形求义”思想对于当代大型历时性语文辞书编纂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本义因形求义辞书学价值—、弓I言从文字学史来看,第一个对许慎《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进行研究的学者是李阳冰。

(黄德宽,陈秉新2006)84此后,徐错(920-974)著成《说文解字系传》,世称“小徐本”。

其兄徐铉(917T92)校订《说文》,世称“大徐本”。

两人在《说文》研究上成绩卓著,号称“大小徐”。

后代钻研《说文》一书的学者可谓众多,因而逐渐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说文学”。

至清代乾嘉年间,“说文学”达到了顶峰,“说文四大家”独领风骚。

其中,《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段注”)和《说文解字义证》(以下简称《义证》)分别是段玉裁与桂馥的扛鼎之作,他们对于词义的研究可以说是各有优长,其影响深远。

段注和《义证》能否纳入辞书行列呢?对此,王东海、王丽英(2013)27从我国辞书发展史角度提出传统字典有两大分野:一是“说文”系辞书,发展成为专门性的释形义的字典;二是“玉篇”系辞书,发展成为今天的普通语文辞书。

我们认为,段注和《义证》是为许慎《说文》做的注或疏,属于考证型的“说文学”著作,因此不同于以贮存汉字形体、标注读音(直音或反切)、提供古今意义为主要目的的备査检用型辞书(如《玉篇》《字汇》《康熙字典》等)。

以今日之眼光,一般不宜将段注和《义证》纳入辞书行列,但是其中围绕本义“二度考证”“二度释义”的方法对近现代以来的辞书编纂确实具有重要影响。

但目前来看,从*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辞书信息数据库的中国汉语辞书理论史研究”(项目编号18ZDA302)阶段性成果。

《说文解字》字义解释与甲骨文对照分析

《说文解字》字义解释与甲骨文对照分析
演变过程
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经历了多次演变和改革。在字形上,由最初的图画式象形 文字逐渐抽象化、符号化;在字音和字义上,也不断发生变化和调整。然而,无 论如何变化,汉字始终保持着与甲骨文的深厚渊源和内在联系。
04
《说文解字》字义解释与甲骨文对照 分析
字义解释方法
1 2
以形索义
通过对汉字的字形进行分析,寻找字义线索。
02
《说文解字》概述
《说文解字》简介
古代汉语字典
《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 源的语文辞书,由东汉许慎所著。
字形与字义
书中详细解析了汉字的构造,通过字形分析来探求字的本义,并解 释了字义的发展变化。
收字与编排
全书共收录汉字9353个,按540个部首进行编排,开创了部首检字 的先河。
提供古代语言研究材料
甲骨文和《说文解字》所反映的古代汉语,对于研究古代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 价值。通过对照分析,可以揭示古代汉语的特点和演变规律。
对现代汉字教学、辞书编纂等方面的启示
促进汉字教学改革
通过对照分析,《说文解字》字义解释与甲骨文的联系和差异,可以为现代汉字教学提 供新的视角和方法,推动汉字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
推动语言文字研究发展
《说文解字》在汉字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对后世的字 典编纂、文字学、语言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对其 与甲骨文的对照分析,有助于推动语言文字研究的进一步发 展。
研究意义
01
揭示汉字演变规律
通过对《说文解字》字义解释与甲骨文的对照分析,可以揭示汉字从甲
骨文到小篆的演变规律,进而探讨汉字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历史背景。
甲骨文中“人”字的字形像一个站立的人,与《说文解字 》中“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的解释相符。

《说文解字》本义研究

《说文解字》本义研究

《说文解字》本义研究《说文解字》是唐朝白虎通义的字典,它的本义研究一直是研究古汉语的重要内容。

说文解字的本义研究主要是对文字本义的解释及研究,溯源研究及比较研究也是学界对它研究的重要内容。

关于《说文解字》本义的研究,是研究汉语文化的重要内容,但也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研究问题,因为文字本义具有多层次、多方面的内涵,有时候会难以把握和捉摸。

在研究中,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有效完成《说文解字》文字本义的探究工作。

首先,要从文字的历史演变入手,由当时已有的文字推演出现代汉字的本义。

我们可以从《甲骨文字书》及《篆字书》、《尚书》、《春秋》等古汉文献中,推断古文字的本义,并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汉字。

同时,我们还可以从语言学的角度,从拼音、音节等语音研究的角度,考察汉字的本义。

其次,要从汉字的分类学角度来考察《说文解字》中记载的汉字,查看它们的不同类别以及类别之间的联系。

古代的汉字可以分为按照部首归类的部首字和以声旁归类的声旁字,这两类汉字都在《说文解字》中有描述。

如果我们要深入了解汉字的类别之间的联系,可以考虑把同音字、近义字以及相关字作为研究的重点,从而得出本义的概括性结论。

再次,可以从文献实证的角度来考察《说文解字》中汉字的本义,从古代汉语文献、现代汉语语料中,可以甄别出一个汉字的本义,以及这个汉字在不同文献中的使用情况。

由于中国古代文献资料庞大,这对研究《说文解字》本义是一个巨大的财富。

最后,我们还可以从文化角度和历史角度来考察《说文解字》中汉字的本义,即以文化、历史等话语为基础,考察汉字的本义包含什么内涵,探究其背后所蕴涵的文化历史和道理。

研究这种方式可以深入的解析一个汉字的深层次内涵,使汉字本义研究更加全面,深入,具有普遍意义。

总结以上,《说文解字》本义研究是一个有挑战性但又有价值的课题,研究者必须具有扎实的语言学知识以及良好的历史悟性,才能有效完成这项工作。

只有彻底掌握语言学的知识,仔细把握各种语料,从多角度综合考察汉字的本义,才能深入解析汉字的深层次内涵,做到本义研究到位。

《说文解字注》释义的“形局义通”例说

《说文解字注》释义的“形局义通”例说

第23卷第2期2021年3月Vol.23,No.2Maeoh2021大连民族大学%报Joueiai of Dalian Minzu University文章编号:2096-1383(2021)02-0150-03《说文解字注》释义的“形局义通0例说洪_,于雪(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81)摘要: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是用书写符号来记录语言、表达意思的。

字形在词义研究上十分重要,能够帮助确定字的本义,正确理解字义的发展演变。

但在确定一个字的本义时,不应只局限于字形,汉字字形表示的意义和本义不能随意画等号。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在阐释字义上有时片面地局限于字形,对这种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举例分析并说明其原因。

关键词:《说文解字注》;字形;字义;形局义通中图分类号:H123文献标志码:AExamples of“Xing Ju Yi Tong”in the Explanation of“Shuowee Jis Zi Zhu$HONG Yang,YC Xue(School of Liberal Arts,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116081,China)Abstract:The shape of a character is vere impoeant in the study of the meening of a word.It ccn help detemiine the origini meening of a character and cog■ectty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meening of a character.However,when detemiining the origini meening ofa character,it should not be limited to its shape,and the meening and origini meening of aChinese character shape ccnnot be equated freely.Duan YucciV#Shuowen Jiezi Zhu$has the phenomenon of#Xing Ju Yi Tong"when intemmting the meenings of the characters,giving ec-ampoestoanaoyzeand ecpoain theeeasons.K"y worst:#Shuowen JieziZhu";ontshape;woed meaning;XingJu YiTong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字形在词义研究上的作用”时,特别谈到要注意“字形表示的意义往往要比字的本义狭窄”这种现象,认为字形表示的意义跟字的本义之间不能随便画等号,并将其称之为“形局义通”*1〕144。

《说文解字》形训研究

《说文解字》形训研究

《说文解字》形训研究“形训”是训诂学上最早提出的一种训诂方法,形训即“以形求义”,指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来探求其意义。

《说文解字》就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形训总集,被后世视为形训的典范。

《说文解字》按照偏旁部首编排,主要根据小篆的字形解说本义和汉字造字模式,运用六书理论来研究、分析汉字的形体构造,释义以形为主,因形说义,说义以名本义为主,旁及引申义与假借义,通过以形索义,因声求源的义训和声训两种方法,训古语,释方言,明典章。

因此,本论文试围绕许慎的《说文解字》这一著作,依据和运用形训的理论知识,试从整体出发,全面地、系统地、细致地分析和探讨《说文解字》的形训理论。

对《说文解字》的形训进行分析和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更系统地把握和了解《说文解字》,而且对运用和研究形训理论有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相关的定义和缘起、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概况等。

第二章阐述和分析了《说文解字》形训体例情况。

本章节分为四个部分:第一节主要论述《说文解字》象形类的情况;第二节主要论述《说文解字》指事类的情况;第三节主要论述《说文解字》会意类的情况;第四节主要论述《说文解字》形声类的情况。

第三章阐述和分析了《说文解字》形训的功能。

本章节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节主要论述《说文解字》确定本义的形训功能情况;第二节主要论述《说文解字》确定语源的形训功能情况;第三节主要论述《说文解字》确定读音的形训功能情况。

第四章分析和列举了《说文解字》形训的失误情况。

本章节分为四个部分:第一节主要分析和列举了《说文解字》不明古文字形体的失误情况;第二节主要分析和列举了《说文解字》不明结构的失误情况;第三节主要分析和列举了《说文解字》受思想认识的影响的失误情况;第四节主要分析和列举了《说文解字》其他类型的失误情况。

第五章结语对全文进行总结。

……。

经典常谈说文解字深度解析

经典常谈说文解字深度解析

经典常谈说文解字深度解析
一、背景介绍
1.1 《说文解字》的来源
1.2 《说文解字》在古代和现代的影响
二、《说文解字》的编纂和特点
2.1 《说文解字》的编纂过程
2.2 《说文解字》的特点和价值
三、《说文解字》解析的方法和应用
3.1 《说文解字》的解析方法
3.2 《说文解字》在文化研究和语言学中的应用
四、《说文解字》解析的案例分析
4.1 案例一:解析“人”字的本义和义项
4.2 案例二:解析“水”字的形象描绘和义项解释
4.3 案例三:解析“木”字的象形意义和引申义
五、《说文解字》对汉字学习的作用和启示
5.1 《说文解字》对汉字学习的理论和实践影响
5.2 《说文解字》给我们的启示和思考
六、结语
以上是我对《经典常谈说文解字深度解析》这一任务的一个大纲和思路。

希望能够帮助您完成这篇文章,如有需要,还请提供更详细的要求和指导,我会尽力满足您的需求。

《说文解字》中的十种主要解说方式

《说文解字》中的十种主要解说方式

《说文解字》中的十种主要解说方式《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形、音、义的字典,是我们掌握古代汉语、学习中医古典著作所不可缺少的一部重要工具书。

但由于它成书年代久远,内容比较艰深、专用术语生僻繁杂,而后人所撰写的有关《说文》的文章不是过于简略便是过于冗长;虽然后代也有一些象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那样一些比较好的著作,但能读到它的人毕竟不多,所以,对初踏入中医门槛而古代文化知识又较欠缺的青年来说,要想通过不长时间的学习使能基本上掌握《说文》这部工具书是相当困难的。

特别是对书中那五花八门的解说方式,初学者更是感到困惑棘手。

不少青年同志反映,希望对书中众多纷繁的解说方式有一个简明扼要的介绍,以解决他们在学习《说文》时首先遇到的这个大难题。

因此,我不揣冒昧地整理出这篇讲稿,从《说文》的几十种解说体例中选取了十种最常见而又比较重要的解说方式,分条列出,各举二例略加说明,以期对这些青年同志有所研裨益,并祈望由此得到大方之家的指教。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说文》对字的解说虽然相当复杂,但它有一个总的解说规律,即先释义,接着根据“六书”析形,最后释声。

了解这一点,对我们掌握以下十种解说方式很有帮助。

一、解释象形字。

许慎对他认为的象形字一般直接用“象形”二字来点明。

(以下举例皆以中华书局1963年影印的《说文解字》本为准)例1:“斤”。

《说文》第299页下:“斤,斫木也。

象形。

凡斤之属皆从斤举欣”切。

第一句“斫木也”是说明字义为“劈砍木头”。

然后指明它是象形字。

“几斤之属皆以斤”是说“斤”本身便是一个部首,也就是说凡带有“斤”的字都属于“斤”这个部首之内。

后面的双行小字是反切注音,是南唐时给《说文》作整理工作的徐铉加上去的。

(以下举例反切略去。

)例2:“心”。

《说文》第217页上“心,人心,土藏,在身中。

象形。

博士说以为火藏,凡心之属皆从心。

”这几句话是说心是人心,是配属于五行中土的藏腑(段玉裁注:此为古文尚书之说),在人体内部。

汉字造型源流探析——以《说文解字注》《说文释例》为例

汉字造型源流探析——以《说文解字注》《说文释例》为例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二○一九年第十二卷第二期︵总第六十四期︶汉字造型源流探析——以《说文解字注》《说文释例》为例梁洁(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山西晋城048026)摘要:我国的汉字造型文化经历数千年历史积淀,蕴含传统美学、古典哲学、儒学思想的深厚内涵,历朝历代产生出丰富的造型与书体。

探索其发展演变过程有助于现代平面设计在形式、内涵、思维上的提升,从而更具中国本土特性。

关键词:汉字;视觉符号;文字造型中图分类号:H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078(2019)02-0076-03DOI :10.3969/j.issn.1674-5078.2019.02.022收稿日期:2018-11-27作者简介:梁洁(1980-),女,山西晋城人,讲师,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

“中国的文字在初创的时候就是美丽的,在美丽中更贴切表达着人们心中的意象。

传统的中国历来有对文字的崇拜,认为文字有着超越物质世界的力量。

据说,每一个字,将来都会变成蝴蝶飞到天上,向神明报告被人类使用的情况。

”——吕胜中《意匠文字》[1]汉字,是以象形为基础,用以传达思想的一种视觉语言符号。

作为华夏文明的载体,忠实记录了中国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被称为人类社会最伟大的设计之一。

汉字的造型方式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和精华,也是各类艺术形式不可脱离的母体,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汉字的起源“仓帝史皇氏,名颇姓侯冈。

……及受河图字,于足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园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事指,而创文字。

……”——《春秋元命苞·禅通记》“皇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远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说文解字》“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易·系辞》“仓颉造字、结绳而治”的神话传说记录了人类童年时期文字的萌芽,也作为最早的汉字起源——图画文字说而存在。

史前人类对传达记录信息的需求是汉字产生的根本基础。

《说文解字》说形解义体例研究

《说文解字》说形解义体例研究

《说文解字》说形解义体例研究
张素凤
【期刊名称】《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29)1
【摘要】以《说文解字》中争议较大的"多形多声"、"省形"、"省声"、"亦声"、"古文某"、"象某之形"、"倒某"、"反某"、"阙"、"一字重出"等现象为主要研究材料,总结出《说文解字》说形解义所遵循的体例,指出其说解中还存在前后不一贯的缺陷.
【总页数】4页(P31-34)
【作者】张素凤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61
【相关文献】
1.《说文解字系传》标注引申义体例初探 [J], 王艳;
2.《说文解字系传》标注引申义体例初探 [J], 王艳
3.试论《说文解字注》与《说文解字义证》"因形求义"思想的当代辞书学价值 [J], 刘伟
4.《说文解字注》释义的"形局义通"例说 [J], 洪飏;于雪
5.《说文解字注》释义的“形局义通”例说 [J], 洪飏;于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说文解字.口部》字字形及义类分析】 义字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口部》字字形及义类分析】 义字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口部》字字形及义类分析】义字说文解字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辨识声读,创立部首,提出分析字形理论的字典。

许慎首创540部,用部首来统摄众字,将形体相似或意义相近的部首编排在一起。

《说文解字・口部》共收字180个,重文21个,字数比较多,在《说文》中算是比较庞大的一族。

<br/> <br/> 一、《说文・口部》字字形分析 <br/> <br/> 许慎将汉字造字方法总结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他对《说文》中各字字形的分析也是从“六书”这个角度进行的,口部字字形包含了以下几种:<br/> 1、象形字。

口。

“人所以言食也,象形。

凡口之属皆从口。

”该部首中的象形字只有这一例,数量比较少,对它的解说也是直接说象形,简单明了。

<br/> 2、形声字。

形声字有170多个,占口部字的大多数,是最主要的造字方法。

如嗌,“咽也,从口益声。

”哆,“张口也,从口多声。

”啜,“尝也,从口�声。

”口部中的形声字都是由一个声符和一个形符分组成的,没有两声一形或两形一声的字,并且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口部中的形声字多是左形右声。

<br/> 3、会意字。

口部中的会意字有10个,数量也比较多,仅次于形声字。

会意字是两个组成部分的意义台起来就表示该字的整体意义,对会意字的说解没有直说会意的,一部分为“从某某,从某从某”形式,如周,“密也,从用口。

”肩,“开也,从户从口。

”一部分为在“从某某,从某从某”之后令加说解的形式,如名,“自名也,从口从夕。

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

”君,“尊也,从尹发号故从口。

”局,“促也,从口在尺下复局之。

” <br/>4、省声字。

省声就是省去了声旁的一部分,所以省声字都属于形声字,只是比较特殊。

口部中的省声字有7个,如�,“朝鲜谓儿泣不止曰�,从口宣省声。

说文解字——分析字形,推断词义

说文解字——分析字形,推断词义

说文解字——分析字形,推断词义说文解字——分析字形,推断词义前言:我们都知道,汉字是表意文字,其字形和字义往往有直接联系。

汉字的这一特点,对我们在阅读文言文过程中正确理解或推断字词的含义有很大帮助。

下面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课程:“说文解字——分析字形,推断词义。

”一、小试牛刀你知道“说文解字”这四个字各自的本义吗?说——文——解——字——说:把心里的话用语言讲出来文:花纹(百越之地,皆披发文身)解:拿刀割牛角(庖丁解牛)字:喂养小孩(字而幼孩,遂而鸡豚)二、汉字六书1、象形:山川2、指事:本末3、会意:森林4、形声:江河(形旁表义,声旁表音)5、转注(即同义字,如“考老”)6、假借(即通假字,如“知智”)三、形旁例析1、行往徘徊(走路:《诗经·卫风·氓》“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2、阡陌陷阱(地形:《游褒禅山记》“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

)3、明暗晨昏(太阳:2013新课标全国2《李揆传》“深昧.求贤之意昧:冒犯”。

)4、罩羁罪罚(罗网:《寡人之于国也》“数罟.不入洿池”。

)5、祭祀祈祷(鬼神:《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6、胸腹脊背(器官:《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四、学以致用1、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

2、夫如是,则虽旷日历月,将至顿踣.,曾何宝之有焉?3、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4、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5、御史大夫猝遽.不能详知,以得谴让。

6、刺史无德可以导人,尚令百姓陷于囹圄..,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附——文言文知识体系、考点和专题复习计划1、文言实词(选择题选考,翻译题必考)①通假字词②古今异义③一词多义④词类活用⑤偏义复词(课外积累为主,课内上一节做题方法课)2、文言虚词(选择题不考,翻译题必考)(课外积累为主,课内放在句子翻译中落实)3、文言句式(选择题不考,翻译题必考)①判断句②省略句③被动句④倒装句⑤固定句式(课内上一节句式知识课并结合句子翻译落实)4、文化常识(选择题选考,且考的可能性很大)①课内文化常识②课外文化常识(课外积累为主,结合考试适当补充。

说文解字义证专题研究

说文解字义证专题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说文解字义证》专题研究姓名:刘若一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汉语言文字学指导教师:马景仑20040501中文摘要桂馥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清代“说文四大家”之一。

他一生贫困,仕途坎坷,然辛勤奋勉,钻研古籍,呕心沥血,潜治小学,穷四十年精力撰写《说文解字义证》(以下简称《义证》)五十卷。

《义证》取证群书,校勘精审,例证丰富。

《义证》有自己独特的训诂体例和校勘方法,通过同义论证训诂《说文》,自成体系。

但长期以来,学界对《义证》的研究很少,这与《义证》的价值是不相称的。

本文通过《义证》训诂体例三种研究、《义证》校勘研究、《义证》同义论证研究、桂馥的语言文字学思想四个专题,探讨了桂馥的训诂方法和理论,并对桂注的特点与主要不足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桂馥《说文解字义证》训诂校勘同义论证语言文字学思想ABSTRACTGuiFuwasanoutstandinglinguistofChinesehistory.HewasoneofthefourfamousexpertsinShuolYenofQingdynasty.HeWasdiligentinandwroteShuoWenJieZiI乍ZhengresearchingChineseancientlinguisticswitllallhislifeinspiteofthepovertyanddifficulties.I乍ZhengobtainedevidencesfromagreatdealofChineseancientdocuments.Itsemendationwascarefulandexampleswereabundant.YiZheng’SstylisticrulesofinterpretationanditsoriginalmethodofexplainingShuoWenJieZibysynonymycametoitsownspecialsystem.However,inalongperiod,fewscholarsstudiedGuiFuandY/Zheng.ItisnotequaltoitsvalueThispaperexploresfoursubjects:threekindsofstylisticrulesofYiZheng,theemendationofY/Zheng,theargumentationtosynonymofNZheng,andGuiFu’Slinguistictheoryandidea.WetrytodigoutGuiFu’Smethodsofhermeneuticandmakeageneralizationtohisdistinguishingfeaturesanddeficiencies.Keywords:GuiFuShuoWenJieZiIqZhengargumentationtosynonymlinguisticidea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1、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说文解字》之说解

《说文解字》之说解

《说文解字》之说解《说文解字》之说解转载 2015-02-14 23:00:26《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字叔重)编著的。

《说文解字》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

原书作于100年到121年,现已失落,传至今日的大多是宋朝版本,或是清朝的段玉裁注释本。

原文以小篆书写,逐字解释字体来源,全书共分540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

许慎说文解字: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

编排: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结构,创立540个部首。

部首的排列次序,除始一终亥外,主要是据形系联(按照形体相似或相近的原则排列)。

每部中的字主要是根据意义相近的原则排列,再分析其先后次序大致是先实后虚。

说解:先列出小篆,如果古文和籀文不同,则在后面列出;然后解释这个字的本义,再解释字形与字义或字音之间的关系。

历代对于《说文解字》都有许多学者研究,清朝时研究最为兴盛。

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王筠的《说文释例》、《说文句读》尤备推崇,四人也获尊称为说文四大家。

许慎(约58年—约147年),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现河南郾城县)人,有五经无双许叔重之赞赏。

是汉代有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语言学家,是中国文字学的开拓者。

《说文解字》总结了先秦、两汉文字学的成果,给我们保存了汉字的形、音、义,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训访不可缺少的桥梁。

《说文解字》的编排体例《说文解字》由文字和说解两部分组成。

《说文解字》收正字及重文共10516个,可谓集汉代文字之大成。

重文即异体字,包括古文、籀文、篆文、秦刻石、或体、俗体、奇字、通人掌握的字、秘书中的字,共九类。

《说文解字》以小篆作为字头,与小篆不同的古文和籀文则作为重文。

这是正例。

有时为了立部的需要,把古文作为字头,把篆文列为重文。

《说文》的体例

《说文》的体例

《说文》的体例通论一《说文解字》得体例凡所著述,都有一定得体例。

不明一书得体例,则难以理解一书得内容以及作者得意旨。

许慎在其叙言中,只就是简略地提到《说文》得体例:“今叙篆文,合以古籀,博采通人”,“其建首也,立一为耑。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同条牵属,共理相贯。

杂而不越,据形系连,引而申之,以究万源。

”历代学者,对《说文》得具体内容都曾有所探讨,分析、归纳了不少条例。

其中以王筠《说文释例》较为完备。

但王氏所涉及得东西太广,所总结得有“正例”、“变例”,条目繁多,初学者不易掌握。

我们拟简介一些对理解《说文》内容有帮助得体例。

一、《说文》得字体(书体)《说文》全书分为字头与说解两部分。

《说文》得字头就是以小篆为主,除小篆以外,还包括古文与籀文,即《说文·叙》所谓“今叙篆文,合以古籀”。

另外,在说解中,间或列有“或体”、“奇字”、“俗书”等。

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小篆据许慎所说,小篆乃就是“秦初兼天下”,丞相李斯对于战国时期不同得文字形体加以统一,这就是“省改”《史籀》大篆得一种形体,这就就是《说文》据以说解得大多数形体。

2、古文、籀文《说文》所说得古文与籀文,究竟就是什么,历代有争论。

我们根据《说文》所列得古文与籀文加以分析,可以断定它们就是战国时期得文字,取材于《史籀篇》者、谓之籀文;取材于壁中书者,谓之古文。

关于籀文,许慎以为就是周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亦即秦书八体中得“大篆”。

但王国维在《史籀篇疏证》中认为“籀文”不就是书体之名,而只就是取材于《史籀》一书,故谓之籀文。

并认为:《史籀篇》,“考其字体,乃战国文字,秦人作之以教学童。

”该说就是有一定得道理得。

3、或体、俗体、奇字《说文》凡9353文,又说解之中间列重文1163。

所谓重文,即一字得不同形体。

此不同得形体,包括有古文、籀文、或体、俗体等。

古文、籀文与篆文就是属于不同时期得形体上得差异,而或体、俗体、奇字则就是同一时期得不同形体,我们可通称其为异体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相近, ( “多” 与 “宜” 同在 《六书音均表》 十七部, 而 “夕” 在第五部)于是将“夕”释为“多省声” ,使“宜”的字形 与读音联系起来。 同样, “梓” 、 “删” 、 “巠” 、 “瑑” 、 “茸” 、 “鲁” 、 “羔” 、 “秋” 、 “家” 、 “宕” 、 “窦” 、 “炊” 、 “怍” 、 “哭”等字的构件 都能独立成字, 但其中一个构件不能与所构字的音义联系起 来, 《说文》将它们释为“某省声” ,从而使所构字的字形与 字音联系起来。 (2)不成字构件分析为“某省声” [莹]小篆字形为 , 《说文》释为: “玉色也,从玉荧 省声。 ” 《说文》中没有“”字, “”无音义可言,而包 含“”构件的“荧”字与“莹”读音相近,同在《六书音 均表》十一部,故把“”分析为“荧省声” ,使构件“” 与“莹”的读音联系起来。 同样, “憲” 、 “齋” 、 “莺” 、 “刷” 、 “夜” 、 “粱” 、 “展” 、 “觉” 、 “券”等字都含有一个不能独立成字的构件, 《说文》 将之释为“某省声” ,使所构字的字形与字音联系起来。 “省形”情况较为复杂,被释字有形声字,也有会意字; 被释构件在《说文》中有的成字,有的不成字。 具体分析如下: (1)成字构件分析为“从某省” [歸]小篆字形为 , 《说文》释为: “女嫁也,从止从 婦省 声。 ” 《说文》中有“帚”字,但它的意义和读音不能 与“歸”的音义联系起来,于是把“帚”释为“从婦省” , 从而与“歸”的“女嫁”义联系起来。 同样, “瓢”字中的构件“瓜” , “醯”字中的构件“酉” , “黺”字中的构件“分”等,在《说文》中都独立成字,但 这些构件的音义不能与所构字的音义联系起来, 将它们释为 “从瓠省” “从酒省” “从纷省” ,使这些构件与所构字的意 义联系起来。 (2)不成字构件分析为“从某省” [耆]小篆字形为 , 《说文》释为: “老也,从老省旨 声。 ” “从老省”是对“耆”字去掉“旨”剩下的构件的分析, 《说文》中此字,将其释为“老省” ,使该构件与字义“老 也”联系起来。 同样, “亭” 、 “考” 、 “屦”等字都含有不成字构件, 《说 文》分别将它们释为“从高省” 、 “从老省” 、 “从履省”等, 使这些构件与所构字的意义联系起来。 4.将一些构件释为“倒某”或“反某” [長]小篆字形为茼, 《说文》释为“久远也,从兀从 匕。兀者,高远意也,久则变化,亡声” ,并把小篆“长” 字的上部,释为“倒亡” ,使之成为“长”字的声符。这样 经过迂回曲折的分析, 把 “長” 的字形与字音字义联系起来。 [干]小篆字形为撼, 《说文》释为“犯也,从反入从 一” ,把“ㄚ”释为“从反入”也是为了把字形与字义联系 起来。同样“乏”字解释为“反正为乏” ,也是为了把字形
第 29 卷第 1 期 Vol. 29 No.1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2007 年 1 月 Jan. 2007
语言学研究
《说文解字》说形解义体例研究
张素凤
(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北京 摘 100875)
要:以《说文解字》中争议较大的“多形多声” 、 “省形” 、 “省声” 、 “亦声” 、 “古文某” 、 “象某之形” 、 “倒
某” 、 “反某” 、 “阙” 、 “一字重出”等现象为主要研究材料,总结出《说文解字》说形解义所遵循的体例,指出其 说解中还存在前后不一贯的缺陷。 关键词: 《说文解字》 ;说形解义;字形;字义 中图分类号:H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7)01-0031-04 释为亦声构件。同样, “竀”字中的“正”构件、 “整”字中 的“正”构件、 “釁”字中的“分”构件、 “笱”字中的“句” 构件、 “琀”字中的“含”构件等, 《说文》都分析为亦声构 件。据统计, 《说文》共有 214 个亦声字。 “亦声字”现象从 一个侧面反映了《说文》形义分析力求体现字形与字音字义 联系的特点。 (二)当某个构件不能与所构字的音义联系时,许慎将 “省声” 、 “倒 它们分析为“古文某” 、 “象某之形” 、 “省形” 、 某” 、 “反某”等,使之与所构字的音义联系起来。用这些方 法仍不能联系者,则阙如不释。 1.将某一构件分析为“古文某” 。 据统计, 《说文》正篆中有 41 个字的构件被释为“古文 某” ,被释构件在《说文》中有的成字,有的不成字。具体 分析如下: (1)不成字构件, 《说文》释为“古文某” ,使与所构 字的音义联系起来 [市]小篆字形为鳃, 《说文》释为“买卖所之也,市 有垣,从冂,从 , ,古文‘及’ ,象物相及也,之省声。 ” 其中“ ”在小篆中不成字,无意义可言,许慎将之释为“古文 及,象物相及也” ,从而把这一构件与“市”的字义联系起来。 同样, “今” 、 “侃” 、 “黑” 、 “庶” 、 “冬” 、 “亘” 、 “断” 、 “保”等字的小篆字形,含有在《说文》中不成字的构件, 《说文》将其释为“古文某” ,使这些构件与所构字的意义 联系起来。 [罄]小篆字形为 , 《说文》释为: “器中空也,从缶, 声。 ,古文磬字。 ” “ ”在《说文》中不成字,将其释 为“古文磬字” ,从而把该构件与“罄”的读音联系起来。 同样, “者” 、 “黄” 、 “桺”等字的小篆字形,也含有在
《说文解字》 是东汉时期许慎根据小篆字形 (综合古籀) 创作的一部字典,它是中国文字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字 典。后人对其研究可谓广博精深,然而至今却少有对《说文 解字》说形解义所遵循的体例进行深入研究的,本文以其中 “多形多声” 、 “省形” 、 “省声” 、 “亦声” 、 “古文某” 、 “象某 之形” 、 “倒某” 、 “反某” 、 “阙” 、 “一字重出”等特殊现象为 切入点,对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尝试性研究,从而总结 出《说文》说形解义所遵循的体例,以就正于方家。 一、形义分析力求把字形与字音字义联系起来 (一)当某个构件与所构字的字义或字音有联系时,分 析为“从某”或“某声” 《说文》540 个部首构件,都独立成字,并与所构字的 意义或读音有一定联系。如: 《说文》 “蠲,马蠲也。从虫目, 益声,勹象形” ,段玉裁注: “不云从蜀者,物非蜀类,又书 无蜀部也。 ”段玉裁认为“物非蜀类”是没有把“蠲”分析 为从“蜀”的主要原因,可见, 《说文》形义分析力求体现 字形与字义字音的联系。再如: 《说文》 “整,齐也,从攴从 束从正,正亦声” , 《说文》中有“敕”字,因此,梁东汉、 汤可敬等反对多形多声说的学者主张把“整”分析为“从敕 正声” ,但是, “敕”的意义“诫也”与“整”的意义没有联 系,所以,这种主张不合《说文》体例。由此可见, 《说文》 的形义分析力求体现字形与字音字义的联系。 会意字的某个构件,如果既与所构字的意义有关,又与 所构字的读音相同相近, 《说文》将其分析为“亦声” ,目的 是突出字形与字音字义的联系。如《说文》 : “冠,絭也,所 以絭发弁冕之总名也, 从冖从元, 元亦声。 冠有法制, 从寸。 ” 徐锴曰: “取其在元首,故从元。 ” “冠”的构件“元”既与 “冠”的意义有关,又与“冠”的读音相近, 《说文》将其
张素凤: 《说文解字》说形解义体例研究
与字义联系起来。 5.对一些构件阙如不释 《说文·叙》 : “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据统计,大 徐本《说文》正篆释文共有 32 处有“阙”字,重文的释文 中,共有 19 处有“阙”字。 “阙”的原因有以下四种情况: 一是构件不成字,又无法通过释为“从某省” “古文某” 或 “象某之形” 等迂曲方法, 与所构字的音义联系起来。 如: “旁”小篆字形为 , 《说文》释为: “溥也,从二,阙,方 声。 ”显然因为“旁”的小篆字形中“二” 、 “方”以外的构 件既不能独立成字,又无法通过上述迂曲方法,与“旁”的 字音字义联系起来,故云阙。 二是构件成字,但其音义与所构字音义联系不起来,又 无法通过释为“从某省” 、 “古文某”或“象某之形”等迂曲 方法, 与所构字的音义联系起来。 如 “丰” 下云 “窳也。 阙。 ” 按: “稧”在《说文》中成字,但其意义“惊呼”与“窳” 没有联系,也无法通过迂曲方法使之系联起来,故云阙。同 样, “某” 、 “質” 、 “朕”等字也都含有与字义不可联系的成 字构件, 《说文》都阙如不释。 另外两种情况是:有的字的读音不可解;有的字的读音 意义都不可解。因为与本文的论点联系不大,不再赘述。 显然,许慎对前两种情况的阙如不释,不仅是因为“其 所不知” ,更重要的原因是这些构件与所构字的音义联系不 起来。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说文》说形解义的体例是把字 形与字音字义联系起来。 二、字形分析立足于小篆字形,不考虑发展演变 汉字有几千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体发生 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甲骨文、金文、籀文、小篆、隶书、 楷书、行书等不同字体。对汉字可以作纵向的历史研究,也 可以作横向的断代研究。 《说文》 : “今叙小篆,合以古籀。 ” 将古籀文附于小篆之后,只是作为一种字形参照,并不影响 《说文》立足于小篆字形的分析原则。如: “寶,珍也。从 宀从玉从贝, 缶声。 寚, 古文宝省贝。 ” 显然, 许慎知道 “宝” 的古字形是“寚” ,但因为小篆字形中没有“寚” ,所以, 《说 文》没有把“宝”分析为“从贝寚声” 。同样, “学” 、 “陈” 、 “酱”等字的小篆字形与其重文字形相比,也增加了偏旁, 《说文》在字形分析时,也没有把重文字形看作小篆字形的 一个偏旁。 《说文》这种“虽能视古籀为小篆偏旁,亦不用” 的做法,正说明了作者鲜明的时代观念,说明《说文》的性 质是对小篆字形所进行的横向的断代研究。 三、字义必须是典籍中的实义 从汉字演变角度看,许多字形发生了讹变,许慎对字形 的分析不符合造字意图, 而所释的字义却一定是文献典籍中 的实义。这说明许慎对字义的解释不是根据字形凭空臆造 的,而是把文字在典籍中的意义与字形分析联系起来。 “能”是象形字,由于字形讹变,许慎误将其分析 如: 为二形一声结构, 但所释意义 “熊属” 却是本义。 段注: “ 《左 传》 《国语》 皆云: ‘晋侯梦黄能入于门’ 。 韦注曰: ‘能似熊。 ’ 凡《左传》 《国语》 ‘能’作‘熊’者,皆浅人所改也。 ”可 见“熊属”是“能”在典籍中的实义。 《说文》对“旁”的字形分析也不符合造字意图,但所 释意义“溥”却是它在典籍中的实义,是“旁”的引申义项。 如《周书·世俘解》 “旁生霸”晋孔晁注: “旁,广大也。 ” 司马相如《封禅文》 “旁魄四塞” 《文选李善注》引张揖注: “旁,布衍也。 ”这些例句中“旁”的意义都是“溥” 。 《说文》对“曾”的字形分析也不符合造字意图,但所 释意义“词之舒也”却是“曾”字在典籍中常用的假借义。 如《论语·为政篇》 : “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八佾篇》 : “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其中“曾”都是语气词。 可见, 《说文》尽管对有些字形的分析不符合造字意图, 但所释意义或者是本义、或者是引申义,或者是假借义,都 是典籍中的实义。因此,陆宗达《说文解字通论》说: “许 慎在训诂方面是依据六艺群书中成段的文章, 联系不同的上 下文,经过细密的分析,然后规定每个字义的准确解释的。 ” 四、 《说文》说形解字体例还不够严密 由“水” “土” “尨”三个构件组成的字 在《说文》中 重出,在“水”部释为: “涂也,从水从土尨声。 ”在“土” 部释为: “涂也,从土浝声。 ”许慎对该字形体结构作了两种 不同的诠释,而这两种诠释都能与其字义字音联系起来,即 都没有违反上述体例,这说明了《说文》体例还不够严密。 “蕅” 、 “萍” 、 “蔆” 等同是水生植物, 其中 “禺” 、 “平” 、 “夌”在《说文》中都独立成字,同时《说文》中也有“湡” 、 “苹” 、 “淩”三字,那么按照上述体例,这三个字既可以分 析为二形一声结构,又可以分析为一形一声结构。事实上, 许慎将“蕅”分析为“从艸从水禺声”的二形一声结构,将 “萍”分析为“从水苹,苹亦声”的亦声结构,将“蔆”分 析为“从艸淩声”的一形一声结构。这三种分析方法虽然都 反映了字形与字音字义的联系,但对于意义类属相同、结构 也相同的字,作出不同的结构分析,说明许慎在说形解义时 没有做到前后一贯,也说明了《说文》体例还不够严密。 某些形声字的字形分析中,同一声符,有的言省,有的 不言省;同是省声字,所言被省字也不尽相同,没有做到前 后一贯。如: “玦” 、 “缺” 、 “赽”等七个字的声符相同, 《说 文》将“玦”释为以右旁为声符,而其余六个字都释为“決 、 “莜” 、 “修”等字的声符相同, 省声” ; “倏” 、 “筱” 、 “條” 《说文》将“莜”释为“條省声” ,其余的字则释为“攸声” ; “特” 、 “诗” “侍” 、 “持”与由“木” 、 “寺”两构件组成的 字 的声符相同, 《说文》将由“木” 、 “寺”组成的字 释 为“特省声” ,其余的字则释为“寺声” ; “铅” “船” “沿” 的声符也相同, 《说文》将“船”释为“铅省声” , “铅” “沿” 则释为以右旁为声符。可见, 《说文》对从同收稿日期:2006-10-19 作者简介:张素凤(1966-)河北丰南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2004 级博士研究生,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