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精选历史第二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人教部编版复习巩固【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新人教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遣唐使的含义,认识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知道鉴真东渡的具体历史史实及其影响。
知道玄奘西行的时间和贡献,唐朝时中外文化频繁交往的主要原因。
2. 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出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理解出现交往盛况的原因并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教学重点】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教学难点】唐朝频繁对外交往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我国的西安市和日本的奈良市,各建有一座阿倍仲麻吕纪念碑。
阿倍仲麻吕是唐朝时来华的日本人中的杰出代表人物。
当时很多日本人来到中国是为了什么?《大唐西域记》记述了什么重要史事?鉴真和尚为什么要多次东渡日本?这些有关的人和事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哪些积极的贡献?二、新课讲授(一).遣唐使1.日本遣唐使来华目的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2.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
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鉴真东渡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
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玄奘西行1.玄奘前往天竺2.玄奘的贡献3.《大唐西域记》的影响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离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三.拓展提高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材料二:唐朝的开元通宝和日本的和同开图。
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日本为学习唐文化采取了什么措施?(2)材料二中的“开元通宝”在日本曾大量出土,“和同开”在中国境内也不断发现,这说明了什么问题?(3)材料二中唐朝和日本的钱币,它们有很多相似之处,日本深受唐朝的影响,你能举出其他一些事例吗?请完成下面的表格。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新人教版

(3)影响:他们把唐朝先进的 制度 、天文历法、文字、
典籍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6
2.鉴真东渡: (1)过程: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是 鉴真 。他接收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 5 次
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继续第 6 次东渡,终于 在 754 年抵达日本。
31
1.(2017·青岛)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到:“唐朝与海 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 70 余个”。由此可见,唐
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D )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③经济繁荣、文化辉煌 ④对外交通发达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3
14.“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期的特有文化气派。以下能体现
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A )
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
②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
③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
④马可·波罗来中国经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4
15.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
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这一情况透露出唐
袈裟作舟帆
27
材料三
28
(1)材料一图中 A 国在唐朝时叫什么?唐朝时有一个中国僧 人不辞辛苦到 A 地去,目的是什么?他所留下的著作对后 世有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天竺;取佛经;《大唐西域记》成为 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29
(2)材料二电视剧主题曲歌词所涉及的主人公是谁?他有哪 些贡献?
A.日本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 B.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C.玄奘西行去印度求取佛经 D.倭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新人教版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推荐阅读《隋唐史》、《唐朝史》等相关的史书,以深入了解唐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视频资源:《唐朝的繁荣与开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等相关的纪录片,以直观地了解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情况。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我给予学生的时间太少,导致部分小组没有充分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下次我应该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每个小组都有足够的时间来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成果。
此外,我在引导和启发学生的过程中,有时候过于严格,可能会让学生感到压力。我应该更加注重营造轻松自由的讨论氛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怕犯错误。
最后,我也发现自己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个别关注不够。下次我应该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板书设计
①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概念和重要性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唐朝时期与周边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重要性: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是唐朝繁荣与开放的重要体现。
②唐朝与周边国家的交流情况
2.拓展要求: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深入研究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学生可以结合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的成果,进一步深入研究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鼓励学生参与历史知识竞赛、撰写历史论文等活动,以提高对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历史解释:通过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相关的历史事件进行解释和评价,培养学生的History解释能力。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本课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整个历史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
该单元的主题是“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本课则揭开了繁荣的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内容包括三个子目,第一目是“遣唐使和鉴真东渡”,介绍了日本派遣使者来到唐朝,学习唐朝先进文化和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文化的内容;第二目是“唐与新罗的关系”,介绍了唐朝与新罗交往的史实;第三目是“玄奘西行”,介绍了玄奘西行,到天竺学习佛法等内容。
三个子目的安排体现了唐朝的重要文化交流的特点是兼收并蓄、双向交流的特点。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史实的能力,七年级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浓厚,自我表现欲强,形象思维活跃,他们对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感兴趣;对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辅助手段乐于接受;对活动有参与的热情。
但本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不易达到,学生对于把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整体设计教学目标时空观念1.知道日本、天竺。
2.知道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时间。
史料实证识读《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塑像》《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感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历史理解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家国情怀学习鉴真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矢志不渝而六次东渡日本远播中华文化的品质;学习玄奘西行和译经追求真知的精神;感受开放交流、包容吸收外来文化对于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教学难点玄奘西行。
课前准备1.教材: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设计好教案与学案,设计与教学配套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引导学生做好预习,了解学生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情况。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1.情景创设法: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2.归纳法:本课主要讲了三目的内容,可以采用归纳法归纳知识,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比较能力。
初一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知识点梳理(完整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和灭亡一、隋的统一: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
2、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3、隋统一后的措施?①、发展经济。
②、编订户籍。
③、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④、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4、隋朝措施的政治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
二、开通大运河:1、开通大运河时间、人物、目的:隋炀帝(杨广)从605年起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开通大运河能够开通的原因:①、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
②、以天然河道为基础。
3、大运河的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4、大运河的长度和地位:全长2000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并连接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隋朝大运河的影响(积极、消极):积极影响: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消极影响:加重了人民的徭役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人民起义,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7、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三、开创科举取士的制度:1、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3、隋朝创立科举制,唐朝完善,明清衰落,到1905年废除,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
4、科举制的影响: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②、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③、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④、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交流教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活泼的情况,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表达出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友好交往对历史开展产生的重大影响;理解出现交往盛况的原因并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教学难点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理解封建时代的对外交往为何如此频繁?它与当今的开放有什么区别?【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唐朝对外交往相关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二、导入新课(幻灯片显示〕旧金山唐人街:在如今的东南亚、欧洲的许多城市都有一条街叫“唐人街〞,你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吗?(幻灯片显示〕唐朝壁画?礼宾图?反映了唐时对外交往的一个场面。
你知道隋唐时期与中国长期通好的有哪些国家吗?古代新罗、天竺、大食、波斯等国分别是指今天的哪些国家和地区?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两国在经济文化上早有密切关系。
你知道隋唐时期两国交往的史实吗?你能举出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具体事例吗?要想知道这许许多多问题的答案,就让我们来学习这一课吧!三、讲授新课(一〕遣唐使(出示幻灯片〕同学们,上图是一艘遣唐使船的模型。
隋唐时期曰本人到中国乘坐的就是这样的船。
“遣唐使〞作为一个特殊的词语,已经被中日两国人民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相关内容,了解曰本“遣唐使〞来华情况。
为了吸收中国的文化成果,日本选派了不少留学生入唐学习,他们被分配到长安国子监学习各种专业知识。
他们在中国长期学习,与中国诗人学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其中最著名的是阿倍仲麻吕〔晁衡〕。
留学生和学问僧在传播唐朝制度和文化中起了很大作用。
【七下历史】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知识点整理总结最新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统一(隋朝的特点:繁荣却短命)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589年,隋文帝灭陈,统一全国。
3.隋朝统一全国的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4.隋朝的强盛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等。
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人物:隋炀帝。
3.中心和起始点(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hán)沟、江南河。
5.长度及地位:全长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6.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雏形: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正式成立:隋炀帝时期,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3.科举制度创立的意义(影响):(1)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2)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3)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4)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四、隋的灭亡1.原因:隋炀帝的暴政,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标志: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3.李春主持设计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
(隋朝称今天台湾为流求)第2课 从“贞观之治” 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唐朝的特点:繁荣与开放)(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二)“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对比表项目皇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思想上吸取隋速亡教训,勤于政事,以民为本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整顿吏治,裁减冗员;用人上虚心纳谏,从善如流(重用魏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重用房玄龄.杜如晦等);增加科举考试科,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设计(pdf)新人教版

讲解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定义,包括其主要交流方式和文化成果。
详细介绍唐朝时期佛教、诗歌、科技等方面的对外传播,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案例分析(15分钟)
目标: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案例进行分析。
- 让学生思考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对现代文化交流的启示和影响。
- 鼓励学生探讨唐朝时期我国与其他国家在文化交流中的互动与影响,以及如何促进文化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 学生可以结合个人兴趣,选择一个与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相关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研究报告或文章。
通过这些拓展与延伸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学生也能够学会从多元角度审视历史问题,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 佛教:玄奘西行、佛教文化的影响
- 诗歌:唐诗的外传、文化交流的作用
- 科技:四大发明的传播、科技进步的影响
- 贸易:丝绸之路、贸易往来的促进
2.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 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
- 提升了唐朝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 影响了后世的文化发展和交流方式
3.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启示
- 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念
2. 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唐朝时期的对外交往。
3. 培养学生运用史料进行实证分析的能力,指导学生从多元角度审视历史问题。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主要讲述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文字,介绍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包括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等历史事件。
教材还介绍了唐朝时期的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交流,使学生能够了解到唐朝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唐朝的基本情况,对于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于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补充这方面的知识。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名字有所混淆,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行澄清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和人物,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唐朝时期繁荣与开放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和人物。
2.难点: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和记忆。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和人物。
2.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深入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3.教学资源: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唐朝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和人物。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以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知识与能力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取经等史实,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识读《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塑像》《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感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鉴真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矢志不渝而六次东渡日本远播中华文化的品质,学习玄奘西行和译经追求真知的精神;感受开放交流、包容吸收外来文化对于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难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教师:(配乐展示一组图片:唐朝曲辕犁、筒车、科举图、仕女图、唐三彩、敦煌莫高窟等).教师:前几课我们学习了唐朝的历史,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你对唐朝的印象吗?学生:繁荣昌盛、强大统一、盛世繁华、博大宏伟、昂扬进取等。
教师:大唐的气息如同春风般扑面而来,盛唐的大门向着四方来者迤逦大开,高度的繁荣造就了它的自信和从容.现在世界各地很多地区都有“唐人街”,为什么外国人会将中国人称为“唐人"?唐朝时期与外国友好往来的情况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一起去见证唐朝的开放与交流。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一)遣唐使1.概况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叫遣唐使?(2)为什么日本要派遣唐使来中国?(3)日本共派遣唐使多少批?(4)遣唐使给日本带来了什么?学生:(阅读教材,回答)(1)唐朝时期,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进行学习交流,当时称为“遣唐使”。
(2)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3)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
(4)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师:(总结)当时的日本人对中国的评价是“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正值“大化改新”,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唐朝封建经济高度发展,自然吸引了日本的注意力。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高频考点复习资料(部编版

每课重点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唐朝时期中日友好交往的史实。 2.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的国家是? 3.列举唐朝中印友好交往史实及相关著作。 4.唐朝时期的外交政策及其特点? 5.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有哪些。
1.唐朝时期中日友好交往的史实。
• 来:遣唐使 (目的:为学习中国先进文化)
• 往:鉴真东渡(最有影响,6次东渡)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等 不同: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看重门第,隋朝科举制看重才能
4.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灭亡标志?
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暴政 灭亡标志: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
5.评价隋炀帝。
正面:开通大运河;创立科举制 负面:好大喜功、不恤民力、营建东都、三征辽东等
每课重点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唐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2.列举唐朝的两大盛世及其开创者。 3.唐太宗在政治上、经济上的主要做法。 4.列举唐朝著名贤臣。 5.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及其贡献。 6. 总结唐朝盛世开创的原因。
总结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1.民族关系:对内 举例: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2.对外交往:对外 举例:遣唐使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每课重点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安史之乱的背景、发动者、影响? 2.唐朝后期爆发的农民起义及其影响? 3.唐朝灭亡的标志是什么? 4.五代十国的实质是什么?“五代”指哪五个 政权?
•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农本)
4.列举唐朝著名贤臣。
• 唐太宗时期:魏征(敢于直言进谏、“镜子”) 房玄龄(善于谋略) 杜如晦(敢于决断)
• 唐玄宗时期:姚崇、宋璟
5.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及其贡献。 • 武则天(唐高宗的妃子) • 贡献: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
2019年精选人教部编版初中第二册历史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后练

【答案】:
【解析】:
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中反映了中外交往的诗句是( )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D、日本晃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答案】:
【解析】: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这段文字出自《日本书纪》一书。为了实现文中所说的“常须达”,日本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材料一中“吾”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吾”是如何避免“一朝而败”的?
吐蕃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是的“公主”是指谁?列举一例唐蕃友好往来的史实。
材料三中的晁衡是遣唐使中比较突出的代表,日本的大化改新就是由留学唐朝回国的人策动的。唐朝新政中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什么?武则天完善此制度的措施是什么?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
材料三: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材料四: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朐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2019年精选人教部编版初中第二册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后练习第六篇
假如你要查看有关古代印度的历史地理风俗,你该查阅下列哪本书( )
A、《徐霞客游记》
B、《西游记》
C、《大唐西域记》
D、《史记》
【答案】:
【解析】:
下面能佐证唐朝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 历史 下册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和开放的年代 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时知识梳理:(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隋炀帝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长达2700多千米的大运河。
(3)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一个中心,两个端点,五大水系)(4)意义: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科举制的建立:①隋文帝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②隋场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4.隋朝的灭亡(1)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暴政。
暴政体现为:①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②隋炀帝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2)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教材问题解答:想一想:科举制度的确立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教材P5“课后活动”)参考答案:(1)打破了世家大族把持仕途的状况,打击了腐朽的士族势力。
(2)使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有机会通过考试参政,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也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
(3)把读书、考试、选官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4)把选オ和任官的权力从地方豪强收归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开放性设问:1、大运河的开凿是好事还是坏事?参考答案:我们要用客观的眼光去看待。
它既有积极的一面,即促进了我国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也有消极的一面,即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2、大运河在今天仍有很重要的价值,我们该如何保护它?参考答案:处理好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保护好环境,特别是水资源;维护沿河名胜古迹,防止建设性破坏。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稿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一篇介绍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课文。
课文从佛教传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繁荣景象。
本文旨在让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唐朝的历史背景和一些重要历史事件。
但对于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和关注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关注中外文化交流对后世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首关于唐朝诗歌导入,激发学生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中外文化交流对后世的影响。
4.讲授法: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如佛教传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让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
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人教版第一章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目录导航
01 目 标 导 航、思 维 导 图 02 知 识 要 点 03 难 点 释 疑、历 史 图 片 04 解历 题史 技图 巧 05 过 关 训 练 06 合 作 探 究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学习重点
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 遣唐使、玄奘西行、鉴
( B )11.请为下面四幅图片选择一个合适的标题
A.唐朝经济繁荣 C.唐朝民族关系和睦
B.唐朝对外交往频繁 D.唐朝科技发达
( C )12.(2019南京)唐太宗、高宗时,“各国或派使臣来朝 见进贡,或送子弟到长安留学,以及民间的自由往来……域 外交通,非常发达”。材料陈述的是 A.诸子百家争鸣 B.大运河的开通 C.中外交流频繁 D.都市生活繁华
合作探究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 下面材料,小组合作,开展探究。 材料 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当时 的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 兼收并蓄、泽被东西,中国同亚非欧频繁往来,吸收外来 文化的优秀成分,
返回
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 区,并日益流行,出现了“胡风盛行”的景象。玄奘西行带回大 量佛经,他撰写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天竺等地区的宝 贵资料;鉴真东渡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C )13.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体现出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A.高度繁荣 共享太平 B.世界领先 求同存异 C.对外开放 双向交流 D.源远流长 泽被东西
( A )14.某著名导演执导的历史剧《梦回唐朝》,在拍第十六 集《八方来客》(反映唐朝繁荣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时,拟 定了如下四个史实,请你帮他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 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B.鉴真东渡传播中国文化 C.玄奘西行天竺研习佛经 D.日本遣唐使来华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精选历史第二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人教部编版复习巩固【含答案解析】第三篇
第1题【单选题】
唐代的衣食住行时尚有哪些特点( )
①不同民族、地区的饮食习惯融入中原文化②饮茶风俗风靡全国
③妇女社会地位不高,不允许骑马出行④流行胡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
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外交往的是( )
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B、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C、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史实与“古代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这一主题相符的选项是( )
①文成公主入藏②日本遣唐使来访③玄奘西行天竺取经④岳飞抗金
A、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朝的特有文化气派。
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
①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②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学
③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华④马可·波罗来中国经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5题【问答题】
结合你所学唐初的一系列统治措施,你认为这些措施对当今中国仍有启示意义吗?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解析】:
第6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见下图:玄奘西行
材料二: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帝
请完成:
材料一所示的唐代文化使者是谁?他要到哪里求取佛经?
材料二中鉴真“航东海”的目的地是哪里?其中的“道艺”指什么?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唐朝时期的对外政策的特点?
材料三中的“天朝”是指哪个朝代?“天朝”推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
对比以上两种对外政策,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以古鉴今?
【答案】:
【解析】:
第7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据记载,当时有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唐朝有外交关系和友好往来。
唐朝的都城侨居着大量外国客商、往来使节、僧侣、学者、留学生等,最多时达万人以上,仅日本的遣唐使就达十多批。
写出材料一所示图中A地点的名称。
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唐朝的对外交往对文化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无
【解析】:
第8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唐六典》记载唐王朝曾与三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交往,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来到长安。
唐王朝设有专门机构(鸿胪寺、礼客院)负责接待外宾,设置翻译人员,提供各种便利。
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对很多国家很有吸引力。
波斯(伊朗)曾不断派遣使者前来长安,波斯商人遍布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表现。
简析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答案】:
【解析】:
第9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唐)
材料三:使明代初期显得与众不同,但又同汉、唐、宋等朝代初期业绩典范相称的举措,是将帝国的骄傲播向四方,尤其是他们惊人的海上远征。
——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四: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
——《乾隆御制诗》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唐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并指出唐代对外交往的特点
假如你是一位唐朝时期南京的读书人,从家中出发经材料二中的“此河”进京赶考,你首先经过的是哪一段?
材料三,明代初期“惊人的海上远征”主要由谁领导?最远到达哪里?
材料四,乾隆帝“宁可求全关不开”的心态在现实中演化为什么政策?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从唐至清,中国古代对外政策变化的轨迹。
对于这种变化你有何感想?
【答案】:
【解析】:
第10题【综合题】
根据所学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社会经济的和谐:请举出唐朝时期,出现的两个盛世局面。
君主与大臣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两对相处融洽的君臣。
民族与民族的和谐:请举出唐朝推动与周边民族和谐相处的两个典型政策。
国家与国家的和谐:请举出唐朝与周边国家友好交往的两个典型事例。
社会制度的和谐:请举出这一时期开创的一个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的制度。
人与自然的和谐:请举出这一时期开通的一个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工程。
列举本学期所学的因暴政导致亡国的君主和因贪图享乐而导致唐朝衰落的君主。
结合你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