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的商业属性及商业模式(一)
《文化产业商业模式与经营案例》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本课程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基础研究与关注前沿并重。
围绕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及其创新这一中心,整个内容可分为以下三大板块:1.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与战略围绕商业模式来看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对产业趋势有较深入地把握。
重视发展战略跟商业模式之间的关系,培养战略性思维,形成一种分析方法。
2.文化企业商业模式的要素与基本类型及具体经营案例思考商业模式问题时,首先考虑顾客是谁?凭什么吸引他们?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何在?企业如何能够上市?上市的企业跟不上市的企业有什么区别?做企业的商业模式与做项目的商业模式有什么区别?在文化产业各行业中,有哪些好的商业模式?分析各行业及企业的标杆案例。
本部分是本课程的重心所在。
3.独立完成文化产业商业模式案例分析通过调研和搜集资料,选择和追踪一个文化产业项目或者文化企业,深入细致地分析其商业模式演变与创新的轨迹,挖深吃透,形成系统化的研究报告。
二、课程目标1.本课程将以“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为主线,展开对文化产业运作问题的讨论分析。
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文化创意的基本规律、文化产业的基本商业模式,了解文化企业面临的基本问题及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具有一种基本商业判断力,为学生后续学习和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2.掌握2-3个文化企业商业模式案例并且跟踪分析,既要注重理论也要注重应用。
三、学习要求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2.按时完成读书笔记和调研报告。
这些作业要求学生按书面形式提交,只有按时提交作业,才能掌握课程所要求的内容。
3.完成教师布置的一定量的阅读文献和背景资料等作业,其中大部分内容要求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
四、教学进度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参考教材张立波、王鸿:《文化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陈少峰、张立波:《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2.重点阅读书目陈少峰、张立波:《中国文化企业报告2015》,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美]理查德(弗罗里达:《创意阶层的崛起》,中信出版社2010年版[韩]金、[美]莫博涅:《蓝海战略》,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美]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德、伊夫·皮尼厄:《商业模式新生代》,机械工作出版社2012年版[日]三谷宏治:《商业模式全史》,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6年版3.扩展阅读随课程进展、研究报告和专题研讨需要自主选择专业论文或书籍六、成绩评定1.考核方式 C :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2.成绩综合评分体系:七、学术诚信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行为。
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分析
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分析一、引言文化是一种生产力,文化产业的发展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人民精神需求的体现。
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的探讨,对于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化产业商业模式概述商业模式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通过资源整合、产品设计、市场定位、运营方式等方面的革新与突破,形成适应市场变化、提高企业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战略方法和运作机制。
文化产业商业模式是指在文化产业生产与经营过程中,创新、整合资源,制定商业策略,并运用相应的技术、商业手段和管理方式,以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商业发展模式。
三、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的发展路径1.以内容创意为核心的商业模式以内容创意为核心的商业模式是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文化企业在原有的文化产品的基础上,不断塑造、整合与升华文化内容,将市场需求转变为文化需求,实现文化产品的不断更新、提升和升值,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对技术创新的依赖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创新所需的技术支撑是不可忽视的。
数字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文化产业注入了新的商业机遇。
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文化产业不仅得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内容、空间、时间、互动方式等需求,而且也实现了内容的促销、推广和营销能力的提升,推动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3.营销方式的创新传统的营销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文化市场的需求,而新媒体的兴起使文化企业拥有了更多的营销工具。
利用社交媒体和网络直播等方式,提升文化产品的传播和推广能力,让参与者更加深入地体验文化产品,从而实现销售和品牌增值。
四、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的经典案例分析1.腾讯音乐娱乐集团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以腾讯音乐娱乐、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全民K歌等为主要品牌,致力于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音乐产品和服务。
TME采用互联网思维,将音乐IP、音乐内容与音乐社区相结合,打造覆盖全球的数字音乐平台。
在商业模式方面,TME创新性地实行多元化收入模式,包括会员/付费用户收入、广告收入和品牌合作收入等,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和明显的竞争优势。
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和趋势
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和趋势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升温,商业模式和趋势也在不断更新和变化。
在当今社会,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涵盖了文化创意、传媒、教育、旅游等多个领域,正在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一、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的演变1. 传统模式:传统的文化产业商业模式主要是以文化制品的销售为主,例如书籍、音像制品、文艺作品等。
这种模式强调了文化制品的创作和销售,但缺乏个性化的定制和多元化的文化内容。
2. 平台模式: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文化产业开始向平台模式转化。
平台模式强调了文化内容和平台之间的共生关系,平台提供文化内容的展示、传播和交流功能,消费者通过平台获取文化内容和参与文化活动。
例如,类似于芒果TV、爱奇艺等在线视频平台,引领着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
3. 社交模式:在平台模式基础上,社交模式又从竞争的市场规则中飞出,以社交为核心,形成了一批具有社交属性的文化产业平台,例如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社交平台。
这种模式强调了平台与用户之间的社交互动,通过吸引用户产生UCC(User Created Content)来实现自主内容生产,同时还可以通过支付、悬赏等方式将良好的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派生为商业模式。
4. 区块链模式: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完善,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也逐渐发生变化。
区块链技术将生产和消费的过程记录在分布式账本上,实现了去中心化和安全性保护。
同时,这种模式还强调了良好的生态系统,使文化产业中的所有参与者都可以分享价值和收益。
二、文化产业商业趋势1. 个性化定制:随着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逐渐增加,文化产业也开始向个性化定制转化。
这种趋势强调了文化内容的多样性和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自主定制文化内容和服务。
2. 互动体验:互动体验已成为当前文化产业的一大趋势,观众和消费者不再只是单纯的接受文化内容,而是可以参与其中,成为文化内容的一部分,例如参加文化展览、音乐现场互动等。
全球文化产业的发展经历的商业模式
全球文化产业的发展经历的商业模式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文化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全球各地的文化产业开始采用不同的商业模式,以迎接这个发展机遇。
本文将重点探讨全球文化产业的发展经历的商业模式,并分析其特点和影响。
第一阶段:传统模式(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在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全球文化产业主要采用传统的商业模式。
这一时期的文化产业以印刷出版、音像制作、电影制作和广播等为主要形式。
运营商通常是相对集中的,他们掌握了文化产品的生产、发行和广告推广等环节。
这种商业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垂直整合和经济规模效应。
垂直整合使得运营商可以控制整个产业链,从而在生产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利润。
同时,经济规模效应使得大型运营商能够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大量的文化产品。
但是,这种模式存在着创新能力的局限性和市场需求的不灵活性。
第二阶段:数字化模式(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全球文化产业面临着数字化时代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产品和服务开始在文化产业中兴起。
对于传统文化产业来说,这是一次巨大的变革。
它们被迫适应数字化商业模式,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数字化商业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去中心化和多样化。
去中心化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能够直接联系,无需通过中介机构。
这降低了产品和服务的交易成本,提高了市场效率。
另外,多样化使得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多样化,满足了不同受众的需求。
数字化商业模式中的一个典型案例是在线购物平台。
亚马逊、淘宝等在线购物平台通过提供丰富的商品和便捷的购物体验,使得消费者能够更方便、更多样化地购买文化产品。
同时,这些平台还提供了数据分析和个性化推荐等服务,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第三阶段:全球化模式(21世纪中期至今)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文化产业正从国内市场向全球市场延伸。
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和流通,形成了全球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
这种商业模式的主要特点是跨国运作和多元文化特征。
2022-2022年中国文化产业商业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范文(目录)
2022-2022年中国文化产业商业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范文(目录)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报告,市场调研报告,咨询报告,产业研究,中国商业数据网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报告,市场调研报告,咨询报告,产业研究,中国商业数据网报告目录第一章文化产业的商业属性介绍第一节、产业界定一、产业定义二、产业范畴第二节、产业特征解析一、产业性质与结构二、产业领域和空间三、产业消费和生产方式四、产业样态与传播方式五、产业安全系数与收益第三节、产业商业属性一、作为商品的文化产品二、作为资本的文化产品三、作为生产力的文化产品第二章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的架构设计分析第一节、商业模式的基本概述一、商业模式功能及特点二、商业模式的基本类型三、商业模式的创新需求四、商业模式的重要作用第二节、文化产业商业模式构成要素一、价值主张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报告,市场调研报告,咨询报告,产业研究,中国商业数据网二、消费者目标群体三、分销渠道与合作伙伴网络四、价值配置与核心能力第三节、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的设计及运行一、确定公司或产品的价值目标二、明确消费者目标群体三、构筑商业模式内部运作体系四、构筑商业模式外部运作体系五、建立有效保护利润的制度屏障第三章国外文化产业商业模式运作经验分析第一节、国际文化产业典型商业运作模式一、市场化投资模式二、工业化生产模式三、商业化营销模式四、消费化娱乐模式第二节、国际文化产业三大驱动模式分析一、资本技术推动模式二、资源驱动模式三、政府主导模式第三节、美国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分析一、产业发展现状二、产业发展模式三、政策扶持模式四、产业融资模式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报告,市场调研报告,咨询报告,产业研究,中国商业数据网五、成功经验借鉴第四节、英国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分析一、产业发展现状二、产业发展模式四、产业融资模式五、成功经验借鉴第五节、法国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分析一、产业发展现状二、产业发展模式三、政策扶持模式四、产业融资模式五、成功经验借鉴第六节、日本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分析一、产业发展现状二、政策扶持模式三、产业投资模式四、产业融资模式五、市场战略解析六、成功经验借鉴第七节、韩国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分析一、产业发展现状二、产业发展模式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报告,市场调研报告,咨询报告,产业研究,中国商业数据网四、产业融资模式五、成功经验借鉴第八节、国际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借鉴一、形成文化软实力战略二、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创新三、集聚发展与产业联动四、开发遗产与创意结合第四章中国文化产业商业运作的行业背景第一节、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分析一、经济环境及影响二、政策环境三、社会环境四、技术环境第二节、中国文化产业运行概况一、产业运行特征二、市场主体规模三、行业产值规模四、行业投资规模五、市场需求规模六、供需特征分析第三节、中国文化产业准入条件与进入壁垒一、行业准入条件二、行业进入壁垒三、行业退出壁垒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报告,市场调研报告,咨询报告,产业研究,中国商业数据网第四节、中国文化产业竞争结构剖析一、区域综合竞争结构二、文化企业竞争结构三、文化贸易竞争结构第五节、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瓶颈及障碍一、体制弊病分析二、开发缺失分析三、产业困惑分析第五章中国文化产业商业模式深度分析第一节、中国文化产业主要商业模式一、品牌先行的商业模式二、内容为王的商业模式三、产业链经营的商业模式第二节、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模式解析一、产业融合发展二、园区集约化发展三、新文化地缘战略四、软硬结合发展战略第三节、中国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比较剖析一、东部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二、中部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三、西部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四、三大区域文化产业差异第四节、中国农村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分析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报告,市场调研报告,咨询报告,产业研究,中国商业数据网一、以农业为依托的商业模式二、以人文资源为依托的商业模式三、文化产业集聚园商业模式第五节、文化产业全产业链商业模式运作思考一、全产业链的商业模式二、文化旅游的商业模式三、演艺产业的商业模式四、体育产业的商业模式五、明星经纪的商业模式六、数字内容产业的商业模式七、动漫产业的商业模式八、全媒体产业的商业模式九、文化产业集聚园模式第六节、广电新媒体行业主流商业模式分析一、有线数字电视商业模式二、移动数字电视商业模式三、手机电视商业模式四、IPTV商业模式五、网络电视商业模式六、楼宇电视商业模式七、网络广播商业模式第六章中国文化产业园区商业模式分析第一节、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基本特征一、产生背景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报告,市场调研报告,咨询报告,产业研究,中国商业数据网二、概念界定三、基本特征四、产业链条第二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空间形态分布一、园区分布及其趋势二、园区类型构成状况三、园区区域分布格局第三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开发投资要素一、架构设计二、文化要素三、经济地理要素四、地理成本要素五、经济成本要素六、竞争力要素分析第四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典型开发模式一、政策导向型园区二、资源依赖型园区三、成本导向型园区四、环境导向型园区五、艺术家主导型园区六、开发商导向型园区第五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盈利模式一、物业租赁收入二、活动策划收入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报告,市场调研报告,咨询报告,产业研究,中国商业数据网三、项目投资收入四、产权投资收入五、其他服务性收入六、盈利模式评价第六节、典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成功商业模式借鉴一、西安曲江新区二、北京798艺术区三、深圳大芬油画村四、深圳华侨城主题公园五、上海田子坊文化产业园区六、上海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第七章中国文化产业营销模式分析第一节、文化产品的品牌定位及营销模式一、品牌定位二、营销组合第二节、电影的营销模式一、营销投入成本二、营销推广渠道三、营销模式分析四、营销市场格局五、未来营销策略第三节、电视剧的营销模式一、市场营销环境二、营销基本态势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报告,市场调研报告,咨询报告,产业研究,中国商业数据网三、营销推广渠道四、营销模式分析五、未来营销策略第四节、电视媒体的营销模式一、主要营销模式二、新型营销渠道三、未来营销策略第五节、动漫的营销模式一、营销推广渠道二、营销模式分析三、未来营销策略第六节、图书的营销模式一、营销推广渠道二、主要营销模式三、未来营销策略第七节、网络游戏的营销模式一、营销推广渠道二、推广模式现状三、主要营销模式四、未来营销策略第八节、文化旅游景区的营销模式一、营销运作形式二、主要营销模式三、未来营销策略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报告,市场调研报告,咨询报告,产业研究,中国商业数据网第九节、艺术品的营销模式一、推广渠道分析二、主要营销模式三、未来营销策略第八章中国文化产业盈利模式分析第一节、文化产业典型盈利模式一、价值网模式二、拳头产品模式三、速度创新模式四、利润乘数模式五、卖座大制作模式六、专业化利润模式第二节、电影产业盈利模式一、主要盈利模式分析二、微电影盈利模式三、手机电影盈利模式四、盈利模式创新战略第三节、电视剧产业盈利模式一、主要盈利模式分析二、近期效益与长远效益三、盈利模式创新战略第四节、电视媒体行业盈利模式一、主要盈利模式二、新型盈利模式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报告,市场调研报告,咨询报告,产业研究,中国商业数据网三、盈利模式创新第五节、动漫产业盈利模式一、主要盈利模式分析二、传统盈利模式弊病三、新型盈利模式态势四、盈利模式创新战略第六节、数字出版产业盈利模式一、关键盈利环节二、主要盈利模式三、典型盈利模式四、盈利模式创新第七节、数字音乐产业盈利模式一、主要盈利模式二、盈利模式比较三、盈利模式创新第八节、网络游戏产业盈利模式一、主要盈利模式二、基本收费模式三、未来发展趋向第九节、网络视频产业盈利模式一、主要盈利模式二、新型盈利模式三、盈利模式创新第十节、文化产业赢利模式的选择原则及运用关键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报告,市场调研报告,咨询报告,产业研究,中国商业数据网一、需求至上二、把握渠道三、内容原创性四、运用关键点第十一节、从产业链角度探索文化企业赢利模式一、基于产业价值链定位的赢利模式二、基于资源优化整合的赢利模式三、基于顾客价值创造的赢利模式第九章中国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分析第一节、文化产业投融资主体一、公有资本投融资二、民间资本投融资三、国外资本投融资第二节、文化产业典型投融资模式一、BOT模式二、TOT模式三、ABS模式四、PPP模式第三节、文化产业主要融资渠道一、银行融资二、风险投资三、产业基金融资四、国家财政拨款五、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报告,市场调研报告,咨询报告,产业研究,中国商业数据网六、民营资本与外商投资第四节、文化产业投融资状况综述一、产业投融资体系二、产业投融资特征三、产业投融资规模四、产业投融资需求第五节、文化产业资本投资运作态势一、文化产业并购规模二、影视产业并购整合三、动漫游戏并购整合四、音乐产业并购整合五、国内企业重组整合六、跨国企业并购整合第六节、文化企业上市融资模式解析一、上市必要性分析二、上市可行性分析三、不同上市模式的比较第七节、文化产业融资组合模式实践运用一、“债券融资+项目融资”模式二、“上市融资+资产证券化”模式三、“著作权质押+专业评估”贷款模式四、“收费权质押+保证或担保”贷款模式第八节、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创新方向一、投贷组合融资模式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报告,市场调研报告,咨询报告,产业研究,中国商业数据网二、收入质押创新模式三、网络化投融资服务平台第十章国外领军文化企业成功商业模式借鉴第一节、迪斯尼集团一、企业发展概况二、经营状况分析三、业务版图分析四、商业模式借鉴第二节、时代华纳公司一、企业发展概况二、经营状况分析三、业务版图分析第三节、新闻集团一、企业发展概况二、经营状况分析三、业务版图分析四、商业模式借鉴第四节、索尼公司一、企业发展概况二、经营状况分析三、业务版图分析第五节、维旺迪公司一、企业发展概况二、经营状况分析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报告,市场调研报告,咨询报告,产业研究,中国商业数据网三、业务版图分析第六节、贝塔斯曼集团一、企业发展概况二、经营状况分析三、业务版图分析四、未来发展前景第十一章国内重点文化企业商业模式实践探索第一节、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发展概况二、经营效益分析三、业务经营分析四、区域运营分析五、财务状况分析六、未来前景展望第二节、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发展概况三、业务经营分析四、区域运营分析五、财务状况分析六、未来前景展望第三节、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发展概况二、经营效益分析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报告,市场调研报告,咨询报告,产业研究,中国商业数据网三、业务经营分析四、区域运营分析五、财务状况分析六、商业模式分析七、未来前景展望第四节、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发展概况二、经营效益分析三、业务经营分析五、财务状况分析六、商业模式分析七、未来前景展望第五节、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发展概况二、经营效益分析三、业务经营分析四、区域运营分析五、财务状况分析六、未来前景展望第六节、杭州宋城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发展概况二、经营效益分析三、业务经营分析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报告,市场调研报告,咨询报告,产业研究,中国商业数据网四、区域运营分析五、财务状况分析七、未来前景展望第七节、乐视网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发展概况二、经营效益分析三、业务经营分析四、财务状况分析五、商业模式分析六、未来前景展望第十二章中国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及优选决策第一节、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创新思路分析一、大视野二、大格局三、大融合四、大集群五、大协同第二节、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策略一、企业产品价值的延伸二、目标群体的维持和扩大三、内部资源的整合创新四、外部资源的维持和扩大五、保护利润的制度屏障创新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报告,市场调研报告,咨询报告,产业研究,中国商业数据网第三节、农村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创新战略一、文化创意为核心的资源开发二、利用独特的资源打造价值链三、采用品牌先行创新商业模式四、融合新技术与产品创新模式五、利用资本运作增强营销传播第四节、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选择一、集约式发展模式二、非均衡发展模式三、集群式发展模式图表目录图表1 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类别名称和行业代码(一)图表2 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类别名称和行业代码(二)图表3 对延伸层文化生产活动内容的说明图表4 2022年度日本本土电影票房TOP10图表5 2022年度日本海外电影票房TOP10图表6 日本文化厅的财政预算金额图表7 日本振兴地方文化产业的财政预算情况图表8 日本支持文化产业园国际化的财政预算情况图表9 日本制作委员会融资模式示意图图表10 日本东京游戏软件产业集群的空间集聚情况图表11 2022年韩国文化产业输出国别比重示意图图表12 2022年韩国文化产业输出类别比重示意图。
文化产业商业模式
《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精华摘录陈少峰、张立波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整理:孙超1、什么是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一个集合型的概念,它指称与文化娱乐、传媒和创意等领域相关的许多行业或者领域,如新闻出版(含漫画)、音乐、游戏、影视(含动画)、艺术品与工艺美术品、主题公园、会展与文化旅游、设计、广告、文艺演出、体育娱乐、手机报、娱乐软件、语言与文化内容培训等等。
2、“文化产业”与“文化”之间的联系文化产业的概念与文化的概念之间只有很少的关联或者很有限的内涵交叉点,或者说,文化产业介于“文化元素”的概念和经济领域的产业大概念之间,其着眼点在“产业”,即它主要是作为一种产业门类,侧重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面,而不是以文化作为优先的考察对象。
3、如何区分“文化产业”与“文化”?辨析文化产业与不同文化具体概念或者文化内涵之间的联系,不能采取直观的、历史的或线性的思路,而是要从产业的角度来分析哪些文化元素与之相关联。
譬如说,当人们以文化底蕴的深厚程度或者历史文化资源的丰富程度来评价文化产业的资源基础时,就是一个错误的认识。
也就是说,从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源基础来说,人力资源和经济发达程度才是最重要的资源基础,历史文化不是最重要的资源基础。
文化产业属于现代高端服务业的范畴,依靠历史文化资源或者历史文化遗存来发展旅游,不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组成部分,而是传统的旅游业的范畴。
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开发,也仅仅是文化产业的辅助部分,不是其主体内容。
4、“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从消费的角度来看,文化可以分为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两个类别,后者与文化产业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
但是,在传统上,学术界比较重视精英文化,并且自觉不自觉地对大众文化采取鄙视甚至排斥的态度。
因此,推动和提升现代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必然伴随着观念的转变和文化意识的转变,尤其是要重视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改变精英文化的意识。
5、发展文化产业的利弊我们应当清醒地意识到,从文化的整体结构来说,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意义和消极面是并存的。
文化创意产业的商业模式和管理
文化创意产业的商业模式和管理一、引言文化创意产业是新兴的经济领域,其包括影视、音乐、游戏、动漫等多个行业。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具有竞争力,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文将就文化创意产业的商业模式和管理进行深入研究。
二、商业模式文化创意产业的商业模式包括内容生产、渠道分发、消费者服务和衍生品开发四个环节。
1.内容生产内容生产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环节,它关乎到文化创意产品的核心价值。
在内容生产环节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时间和人力物力,以确保创作出有创意、有内涵的文化产品。
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产品本身的创新性,也在于产品的品质和市场适应性。
随着消费者利益需求的不断变化,内容生产环节要不断寻求新的创意和产品形态,以满足市场需求。
2.渠道分发渠道分发是确保文化创意产品进入市场、并广泛传播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需要建立多种不同的销售渠道和分发渠道,例如:线上商城、线下实体店、社交媒体和网络直播等。
渠道分发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文化创意产品的销售量和品牌知名度。
因此,在这个环节中,需要掌握不同市场渠道的特点和规律,以制定相应的销售策略和推广计划。
3.消费者服务消费者服务是确保消费者满意度的重要环节。
在文化创意产业中,消费者对产品的品质和可信赖性要求较高。
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和客户关系管理。
在销售过程中,需要考虑产品包装、售后服务、质量保证等多个方面,以确保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和归属感。
4.衍生品开发衍生品开发是一种利用文化创意产品进行二次开发的商业模式。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优质名作被赋予更多的可能性,例如:基于影视、游戏等产品的周边衍生品。
在这个环节中,需要充分发掘文化产品的内涵和价值观,并将其转化成消费品。
随着消费者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不断提高,衍生品的市场前景也变得越来越广阔。
三、管理文化创意产业在商业模式的支撑下不断发展,良好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是确保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互联网文化产业的盈利模式与商业价值
互联网文化产业的盈利模式与商业价值互联网文化产业一直是一个备受瞩目的行业,它的迅猛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方式,也涌现出了很多新的商业机会。
然而要想在这个行业中取得成功,需要深入了解互联网文化产业的盈利模式和商业价值。
本文将系统地分析互联网文化产业的这些方面,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行业。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互联网文化产业的盈利模式。
互联网文化产业的盈利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 广告收入广告是互联网文化产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大部分的消费行为都离不开网络,特别是年轻人,比如他们在看电视节目的同时,还会不停地刷着手机或平板电脑。
这些广告收入既可以是固定收入(如悬浮窗、弹窗广告和固定广告等),也可以是竞价广告(如搜索引擎的广告、论坛帖子广告等)。
随着广告转化率的提升,广告收入也不断攀升。
2. 付费会员服务除了广告收入,互联网文化产业还可以通过提供一些特殊的服务、内容来获得付费会员收入。
例如一些网络游戏,会员可以获得更好的游戏体验和高级道具等,而这些需要花费一定的费用。
而这种付费服务是随着互联网用户消费能力的提高而越来越普及。
3. 品牌合作目前,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意识到与互联网文化产业进行合作的价值。
联合推广、定制内容等,品牌整合在互联网层面上的合作越来越有价值,对于一些文化类品牌或文化类号来说,品牌合作不仅可以帮助推广自己,还可以改善品牌形象。
4. 商品销售对于一些成功的互联网文化产品来说,商品销售也是一种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例如在直播行业中,主播可以销售相应的周边产品、礼物卡等,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商城进行售卖。
而在某些网络小说类应用中,作者也可以通过售卖自己的小说和相关的衍生品来获得收入。
通过以上四种盈利模式,可以看出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商城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随着技术不断升级和普及,这些盈利模式也会随之不断完善和变化。
当然,商业价值随之就显现出来了。
其次,我们来聊聊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商业价值。
文化创意产业的商业模式
文化创意产业的商业模式随着文化产业的崛起,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追求知识性、创造性、艺术性和文化性的产业,其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带来非经济类的价值。
而文化创意产业的商业模式,其本质是以文化与商业的有机结合为基础,以最大化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市场化程度为目标。
文化创意产业是由文化和创意两个核心成分组合而成的。
文化是人类智慧和智识的结晶,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而创意则是充满创造力和创新性的能力,是对现实和未来的追求与探索。
因此,文化创意产业的商业模式要注意一方面继承和传承好文化遗产,另一方面积极创新,同时保持一定特色和品质。
文化创意产业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古迹、文化遗产、旅游产业以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为主要资源,实现景区旅游开发,同时通过旅游商品、文化创意周边产品等渠道增加收入和推广品牌。
例如丽江古城、西递、黄山等景区,通过景区门票、旅游纪念品等产生的收益,不仅保护了当地的文化遗产,还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传媒文化、娱乐产业以传媒文化、娱乐等为核心,以影视剧、音乐、游戏、动漫等作品为产品,通过版权、演出、广告等多种方式实现商业价值。
例如近年来备受瞩目的电视剧《红楼梦》、电影《流浪地球》,以及动漫游戏《全职高手》等,都是以特定文化或者知名IP为基础,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实现商业化运营。
三、创意设计、文化艺术以创意设计、文化艺术为核心,以设计师、艺术家、文化创意企业等为主体,将产品设计、文化艺术作品等的特殊性与生产制造节点相结合,通过保证原创性、品质和独特性等方面实现品牌溢价和商业化价值。
例如红星美凯龙和蜜佳乐等家居建材品牌,通过自己的设计师团队和文化艺术项目,成功地将家居生活与文化艺术相融合,使得他们的产品在市场上有了更高的认可度和销售价格。
四、数字文化、智能文化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核心,通过数字化技术、智能化设备、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将文化创意产品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实现新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和影响力
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和影响力引言:随着科技和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逐渐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
文化产业不仅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还提升了国家的软实力和影响力。
本文将探讨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和影响力,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展望。
一、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1.1文化创意设计和制造模式传统的文化产业主要通过手工制作和个体经营的方式运作,而现今的文化产业已经转向市场化生产和创意设计。
通过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和创新设计,可以为产品赋予更高的附加值。
例如,服装和家居用品设计可以融入传统的图案和元素,从而吸引更多消费者。
1.2文化节目和娱乐活动模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文化消费的需求不断增加,文化节目和娱乐活动也成为了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活动包括音乐会、戏剧演出、电影放映等,通过门票销售和赞助商的支持来获取利润。
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也为文化节目和娱乐活动提供了新的传播和推广渠道。
1.3文化旅游和主题公园模式文化旅游和主题公园是文化产业中的新兴模式,通过将历史文化和娱乐元素相结合,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旅游体验。
例如,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民俗村已经成为了吸引游客的热门景点。
这些模式不仅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还能够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
二、文化产业的影响力2.1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文化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从设计师、演员到摄影师,文化产业给予了众多从业者就业和创业的机会。
例如,在中国,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了巨大的贡献。
2.2增强国家软实力文化产业不仅可以为国家创造经济效益,还能够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和影响力。
通过文化产品的输出和传播,国家能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和创意能力。
例如,好莱坞电影的全球影响力让美国文化成为了全球认可的标志。
2.3文化多样性和民族认同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各种文化遗产和民族特色。
通过将传统和创新相结合,文化产业能够推动文化多样性和民族认同。
文化产业的十个商业模式
文化产业十五个基本的商业模式陈少峰商业模式是一种可盈利的方法,它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源泉。
文化企业经营需要重视商业模式的发现和改进。
商业模式需要以项目经营为基础,但是,商业模式不等于具体项目的盈利。
商业模式中的盈利有时候是单一的,有时候是组合的。
第一种商业模式是以企业为主体,把企业作为整体价值的商业模式。
例如,现在某个公司投资一部电影,明天搞一项什么活动,整个都是在经营一个个项目,并没有经营企业,所以企业整体价值的商业模式并没有体现出来。
我把项目型经营的企业成为项目型企业。
有好多商业电影,人们都知道明星的名字,但是都不知道公司叫什么名字,所以这个时候就没有整体经营企业。
第二种是产业链经营的商业模式。
我们中国的主题公园主要是卖门票,卖硬件,迪斯尼的主题公园是整个产业链搞旅游,搞影视,搞娱乐,搞餐饮,搞衍生产品,就是一个产业链,比如说我们现在动漫,国外的动漫是产业链条非常多,包括到现在为止小熊维尼每年还卖出将近60亿美元的衍生产品,但是我们的一些动漫企业仅仅卖原创作品。
第三种商业模式就是产业链形态的产业集聚。
我们现在很多地方做产业聚集园,必须有两个条件才能把它做成功,第一个是企业总部集聚,第二个要有产业链形态的集聚。
第四种叫资本运作与企业并购成长的商业模式。
世界上大的文化公司全部通过上市融资,然后去收购别的企业;没有一个是完全靠自己的积累成长起来的。
第五种是项目能够做大型化、持续化、品牌化的商业模式。
我们现在很多的品牌活动,但是有些活动今年在这里明年在别的地方,不是每年都做得好,有积累,甚至一年比一年好。
项目必须持续化、品牌化经营,才能体现大型项目商业模式的本质。
国家应当允许选秀节目做下去,因为这样才能有规模效益。
第六种商业模式,是以挖掘顾客商业价值为核心的商业模式。
以凤凰卫视和阳光卫视相比较就可以看出,前者的受众有很高的商业价值,后者则没有,主要是一些没有钱消费的观众,因而广告也上不去。
第七种商业模式是组合的商业模式,是文化产业跟其他产业融合的商业模式。
文化产业的商业属性及商业模式之我见
文化产品是一种 文化价值 的再创造过程 ,是将文化作 品通 过一定 的 商业化处理变成一种实质性 商业经济 的过程 ,文化产品是一种 相当抽象 的经济产品 ,通过 文化作品 自身 的原创性 与创作者 自身 的精 神融人形成 文化作品 ,之后再经过一定的商业模式进行包装 与转变 , 最 终形成一种
1 .1 作 为 商 品 的 文化 产品
所谓 的价值主张就是文化企业通过其产品和服务 所能向消费者 提供 的价值 。这种价值 主张实 际上是对 于商业 模式 的发 展提 供了新 的价 值 点,有 的时候会促使一个商 品与独特的服务模式进行组合 ,形成一 种新 的价值 亮点 。这样 的组合可 以向客户传达 出一种新的价值观念 ,让消费
者们用最低 的价格享受到相对较高 的消费服务 。一个企业想要将 自身的 价值 观念很好 的传达 给消费者 ,就要 以价值主张为 中心 ,企业 在运转过 程中一切的策划 与活动都要 围绕着这个 中心点 。只有抓住价值 主张这样 的一个中心 ,才能够更好 的进行企业相关活动 的安排 ,才能 够将 自身 的 种价值观念更加 完善的传递给客户 ,不断的促进 自身企业的发展。 2 .2消费者 目标群 体 所谓的消费者 目标群体就是文 化产 品的消费者划 分,文 化企业对 于 目标群体的划分上是遵守着一定的共性 的,在进行文化 消费的时候一个 方 向文化产品总是对应着一种消费的群体,在这个群体 之中就有着 自 身 的消费共性 。企业在进行消费者划分的时候也就是利用 了这样的一种共 性特征 ,实 际上消费者 目标群体的确认也就是一种市 场的划分 ,依 据 自 身 的文化产 品特有属性 ,来对于市场进行一个较 为精 准的定位 ,从 而制 定 出最为适宜 的战略 目标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想着 占领所有 的消费 市场 ,也不能想着 自 身的文化产品生产可以满 足所有 的消费者 ,这 种 目 标制定往往会得不偿失 。 2 . 3分 销 渠道 与 合 作 伙 伴 网络 分销渠道是企业公 司在进行市场定位的过程中接触到消费者 的各种 途径 , 其 中就包括 了公司 自 身的营销方式与市场竞争力。合作伙伴 网络 是指公司与其他 的企业进行合作 ,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的形成一 种合作 关系网 , 这种合作关 系 网在 之后 的营销发 展过 程 中有着极 为 重要 的作 用。在市场经济 的发展过程 中,分销渠道与关系网络的形成 与建立是适 应于市场 经济的必要 手段 ,发达 国家在合作伙伴网络的建立 上已经形成 种相当严密的运作模式 , 在适应于经济发展 的过程 中还对 于一些文化 产品的经营公司进 行了控制。 3 . 结 语 综上所述 ,文化产业是一 种较为特殊 的经济产业模式 ,其产 品有着 自身的特殊属性 ,与消 费者产 生精 神上 的联系 。在产业 发展 实践 过程 中,在某些环节的运转过 程 中会 因为 市场环 境 的原 因出现 一些 障碍 问 题 ,在出现问题之后就要及时的进行整体结构 的重新排列 ,再次形成一 个循环的系统。而商业模式则是以一 种绝对盈利 的思维来 进行一定 的商 业运转 ,在这个过程中商业模式会有很 多个不 同的形式 ,各 个企业 的发 展可 以通过 自身的具体特性与条件去选择不 同的形式 ,找出最为适 合 自 己发展的模式 ,顺应于社会市场的发展发挥商业模 式的最 大效应 。 ( 作 者 单位 :河 南 艺 术 职 业 学 院 )
全球文化产业的发展经历的商业模式
全球文化产业的发展经历的商业模式全球文化产业是指以创造、传播和消费各种文化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的的产业。
它涵盖了传媒、艺术、娱乐、旅游、创意产业等多个领域。
全球文化产业的发展经历了多种商业模式的演变,其中一些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模式包括传统模式、数字化模式和平台化模式。
首先,传统模式是全球文化产业最早的商业模式之一。
在互联网技术还没有普及的时代,各种文化产品和服务主要通过实体渠道来生产、分发和消费。
例如,电影需要通过电影院放映、音乐需要通过唱片公司发行、书籍需要通过印刷出版等。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由少数大型企业垄断市场,它们拥有制作和分发的渠道,并通过控制资源和渠道实现商业利润。
然而,这种模式的局限性在于资源和渠道的垄断导致了创作和传播的单一性,缺乏个性化的内容以及创新的机会。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数字化媒体的崛起,全球文化产业逐渐进入了数字化模式。
数字化模式的核心是使用数字技术来创造、分发和消费文化产品和服务。
例如,电影可以通过网络点播,音乐可以通过在线音乐平台或音频流媒体服务进行收听,书籍可以通过电子书阅读器或在线书店进行阅读。
数字化模式的特点是内容的多样性和个性化,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和定制内容。
另外,数字化模式还打破了传统模式的地理限制,使文化产品和服务可以跨越国界流通和传播。
最近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全球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为平台化模式。
平台化模式是指以互联网为基础,通过建立开放的平台来连接创作者和用户,实现内容的交流、共享和传播。
例如,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短视频平台抖音和音频分享平台SoundCloud等。
平台化模式的特点是用户参与度高,用户可以成为平台的创作者和传播者。
此外,平台也通过广告和会员服务等实现商业盈利,为创作者提供了收入来源。
平台化模式不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还促进了创新和创作能力的发展。
除了以上提到的商业模式,全球文化产业还有其他一些商业模式的实践和探索,如共享经济模式、跨界合作模式和虚拟现实模式等。
文化产业商业模式pdf
文化产业商业模式探究与实践
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商业模式也成为了文化企业发展的关键。
而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独特的属性,决定了它的商业模式必须更为
灵活与创新,才能真正发挥文化产业的价值。
具体而言,文化产业的
商业模式可以分为内容生产销售型、线上线下互动型、产品与服务兼
备型三种模式。
内容生产销售型商业模式是指企业主要通过自主研发、生产和销
售各类文化产品来获取收益,同时积极开发和提升文化创意水平和创
作能力。
这种商业模式尤其适合于文化企业的起步阶段,在规模、品
质上不断提升的同时,为企业赢得经济利益。
线上线下互动型商业模式,是指企业主要通过线上和线下各种方式,将文化产品与消费者进行互动,以增强消费者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如文化主题展览、文艺演出、互动游戏等,这种模式更能在市场中创
造出更多的附加值和文化价值,提升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和创新能力。
产品与服务兼备型商业模式,是指企业在产品开发和销售基础上,积极拓展与文化产品相关的增值服务。
如旅游、教育、演出策划、创
意策划等,这种商业模式更加强调文化产业与社会和公众的关联,可
以通过提供更多的共建共享平台,进一步拓宽企业的收益方式和文化
价值。
总体而言,不同的文化企业在商业模式上需要根据自身的资源、
定位和发展阶段,选择最为适合的商业模式,并不断进行创新和调整。
只有这样,才能使文化产业在市场中不断发展壮大,为国家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商业模式
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商业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产业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商业模式的探索对于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商业模式,并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创新的重要性文化产业的创新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创新是源泉,是推动文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只有不断探索新的理念、新的产品和新的技术,文化产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创新可以带来行业的变革和突破,从而开拓新的市场和创造新的价值。
二、商业模式的演变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在不断演变和适应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
以前的文化产业主要以实体经营为主,如书店、画廊等。
而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文化产业也逐渐向线上转型,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销售和服务。
这种商业模式的转变使得文化产品更加方便、快捷地传播和消费,同时也为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三、数字化技术的应用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文化产业正迎来一次全新的变革。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文化产业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例如,音乐产业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了音乐内容的传播和数字音乐的销售,为音乐人创造了更多的收入来源。
电影产业则通过数字技术实现了电影制作的技术创新,不仅提高了制作效率,同时也提升了观众的观影体验。
这些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变了传统文化产业的经营模式,也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四、跨界合作与整合文化产业的创新除了依靠自身的内在力量外,还需要通过跨界合作与整合来实现。
文化产业与科技、旅游、教育等产业的跨界合作可以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和价值。
以文化和旅游产业为例,当两个产业相互融合时,既可以提升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可以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
这种跨界合作与整合不仅有利于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推动相关产业的提升与进步。
五、文化旅游的兴盛文化旅游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分支之一,也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创新的重要动力。
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
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文化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也成为了国际上竞争力的重要表现之一。
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的创新不仅能够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还能够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字化转型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文化产业也必须进行数字化转型,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
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将传统的文化产品数字化,还需要通过数字技术为文化产业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和创新的商业模式。
例如,数字出版和数字音乐平台的出现,为文化产业带来了全新的商业模式,通过数字技术对文化产品进行重新包装和再创造,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
二、跨界合作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还需要实现与其他领域的跨界合作,打破传统行业的壁垒,将文化产业与互联网、科技、金融等行业进行深度融合。
这种融合不仅能够为文化产业带来新的商业模式,还能够推动其他行业的升级转型。
例如,音乐产业与游戏产业的深度融合,可以为两个产业带来双赢的商业模式。
三、文创品牌化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还需要将文化产品打造成具有品牌价值的文创产品。
通过品牌化,文化产品能够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更高的溢价和更好的投资回报。
品牌化也能够促进文化产业的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例如,一些国内文创品牌,如三只松鼠和淘票票,通过品牌化成功地实现了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双重提升。
四、文化贸易文化贸易是文化产业的一种商业模式,通过跨国文化交流和文化产品出口,吸引外资,扩大市场。
文化贸易能够为文化产业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和更广阔的市场。
例如,上海合作组织文化贸易产业网是中国政府推动文化产业与上海合作组织基地国合作的平台,有效地促进了文化贸易的发展,为文化产业提供了更多的商业机会。
五、文化旅游文化旅游是将文化资源与旅游业进行结合的商业模式。
文化旅游能够为文化产业带来更多的消费者和更多的收入。
通过将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有机结合,可以为旅游业带来更好的文化体验,也可以为文化产业带来更好的市场回报。
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与商业模式
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与商业模式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与商业模式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王齐国一、定义文化产业一)文化产业的官方解释二)什么是文化产业三)文化产业相关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文化产业定义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指出:文化产业是指文化部门所管理和指导的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2004年4月,国家统计局与其他几个部委联合完成了《文化及相关产业指标体系框架》的制定,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定义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图示首先,文化产业不是由“文化部门所管理和指导的”。
众所周知,文化部门没有这种权限。
中共中央宣传部才是协调和指导单位;其次,联合国有关部门将“文化产业”生产完全等同与工业产品的生产,彻底背离“文化产业”精神消费商品的特质。
同时,“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混淆了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概念,过分强调了工业产品的属性;再次,“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不仅是文化产业的责任,同样是文化事业的责任。
将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混为一谈,掩盖文化产业的基本特征,导致文化产业无法走出文化事业的范式(地方尤其如此),使文化产业始终无法走出困境。
而文化产业的分类法也是不科学的,至少分得不规范。
它设计了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包括新闻、书报刊、音像制品,这些业态作为核心产业去发展,有悖产业经济发展规律,它们大多是<a name=baidusnap0></a>夕阳</B>产业,如果作为核心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朝阳产业、黄金产业的先进理念是相违背的,发展的后劲和潜力不足,从趋势来讲,发展前景和盈利能力都不好――即使它们有一条长尾也构成不了核心产业。
――长尾理论,意思是说在IT等新技术条件下,传统产业还可以获取利益。
文化产业商业模式案例形考作业一
文化产业商业模式案例形考作业一文化项目的创新性文化项目所开发与生产的是以精神内容要素为核心的文化产品,其投入资源,除了资金和实物资本之外,更重要的是大量的创意、版权和人力资本等无形的要素。
文化项目的生产必须具有相当的创新度。
精神内容要素的需同无法吸引消费者的兴趣。
也不能在市场中立足。
例如,超级女生,关键在于一个好的创意和商业模式,能够将各种资源有效地组合起来。
文化项目的风险性一般文化项目一经确定,一旦举办或者发行,其结果就具有不可修改性。
不像IT项目中软件开发,可以一次一次地模拟运行检验,所以其风险性比较大,一个疏忽可能就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比如一个展览、一台演出,即使不是现场直播,可是对于直接现场的观众来说,其结果具有不可修改性。
特别是有的大型活动不可能有预演。
文化项目的复杂性文化产品生产存在内容的创新,以及从创新到产品化生产的两个过程。
一个项目要想获得成功,不但要在相应的领域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而目需要考虑到日标受众的需求、赞助企业的需求、国家的法规政策及导向,以及本企业的优劣势等。
一个文化项目的目标确定难度较大,需要经过各个利益相关方的目标整合才可以明确,可能要经过几个回合才能最终确定下来。
不像建筑项目、工业制造项目,需求明显,较易识别。
特别在我国,文化需求的增长在与日俱增,瞬息万变,项目发起的难度增加。
需要考虑更多的市场因素,比其他行业,对产品的独特性要求更高。
不但要对项目运行过程中资金、成本、进度和风险进行管理,同时还要建立起完善的内容信息管理、版权管理与开发系统。
比如,文化产品会产生大量的知识产权,如哈里波特、迪斯尼等,可以通过形象许可和版权经营,形成玩具、图书、文具等。
文化项目的双重属性文化产品具有意识形态和商品的双重属性,因而存在社会效益与经济利益两个方面的目标。
因此,文化项目都有严格的审批程序,不但其立项、活动名称、场所、渠道等需要审批。
甚至具体的内容都要进行有关的审批或备案。
”完整版”在文化产业中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完整版”在文化产业中的商业模式是什么?一、背景介绍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文化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而在文化产业中,"完整版"作为商业模式的一种,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完整版"在文化产业中的商业模式,并探讨其价值和未来发展前景。
二、商业模式的定义和演变商业模式是指企业或机构用来获取利润和价值的方式和方法。
随着时代的变迁,商业模式也在不断演变。
原先的文化产业商业模式主要是传统的销售和广告模式,即通过销售文化作品和依靠广告收入获利。
然而,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传统商业模式逐渐无法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三、"完整版"商业模式的优势"完整版"商业模式是一种以授权和内容创作为核心驱动的商业模式。
其主要特点包括:1. 多元化的平台,多角度的内容展示。
"完整版"商业模式不仅仅局限于单一媒体平台,而是涵盖了电视、电影、音乐、出版、游戏等多个领域,使得文化内容能够以多角度、多媒体方式呈现。
2. 强大的内容创作和故事背后的授权。
"完整版"商业模式注重内容的独创性和高质量,强调故事背后的授权和版权保护。
通过与作家、导演、音乐人等进行合作,确保内容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3. 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提供高端消费体验。
"完整版"商业模式注重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通过讲述深度故事、传达深度情感,给消费者带来高品质的文化体验。
四、"完整版"商业模式的应用领域"完整版"商业模式的应用领域广泛,囊括了电影、电视剧、音乐、出版等多个文化产业领域。
下面将具体介绍其中几个领域的应用情况。
1. 电影领域:"完整版"商业模式在电影领域的应用非常成功。
通过打造有故事、有内涵的电影作品,吸引观众的共鸣,实现票房的突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产业的商业属性及商业模式(一)
摘要:文化产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文化对经济的介入。
文化不仅具有要素的特性,其作为综合国力更具有软实力的特性。
文化对于产业的介入方式一方面体现为文化与创意之间的辨证互动,另一方面体现为文化是文化产业的目的和手段以及价值评估的核心维度。
文化产业的发展应逐步提高文化在产业中的比重,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国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文化产业;商业模式;文化资本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结构形态具有一般产业所具备的商业属性,文化产业核心要素包括生产者、生产过程和产品。
就其所提供产品的性质而言,文化产业可以被理解为向消费者提供精神产品或服务的行业;就其生产过程的性质而言,文化产业可以被定义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作为文化产业创造价值的核心逻辑,商业模式重要作用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
就其最普通的意义来讲,商业模式是一种系统的设计,它是指一个企业在明确外部假设条件、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前提下,用于整合企业自身、客户、合作伙伴或利益相关者以及资源、流程、渠道和能力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战略意图,同时也是实现价值的结构体系以及制度安排的总体构造。
由于文化产业兼具文化和商业双重属性,它所涉及的行业领域非常庞杂,再加上它所处的宏观和微观经济环境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中,不能简单地将单一的特定商业模式应用于文化产业的所有行业,也不能保证某一特定的模式在各种条件下都能产生优异的价值结果。
一、文化产业的商业属性
文化是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这既指明了文化的精神、观念属性,又指明了其客观的物质本原;既分析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区别,又阐明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经济是文化的基础和源泉,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保证。
随着文化与经济的相互融合日趋深入,经济中的文化含量、文化中的经济穿透力也在不断提高。
文化与经济的互动,一方面是经济结构和利益关系对文化价值观念、人的行为方式、社会生活方式、文化管理制度和文化运行机制的影响越来越大,文化必须运用经济手段、引入经济要素,不断增强其自身实力;另一方面是人文精神和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目标、经济结构、生产管理方式及经济制度市场机制的导向作用越来越强,经济必须通过增加文化含量及发挥文化作用而不断提升内在价值。
文化与经济互动,构成了新时代全新的生产形态和发展模式。
(一)作为商品的文化产品
文化产品是一种将抽象的文化转化为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产品,这需要将内容的原创性与形式的变化性融入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之中,并依据经济规律,通过一定的商业模式的运行,最终作为商品提供给消费者。
显然,这是一种利用文化资源和个人智能创造产值的过程。
商品经济的发展从生产方面表现为物质产品的丰富,它直接的后果就是带来了需求结构的变化,表现为物质产品效用的下降和文化产品效用的提高;物质产品的重要性相对降低,在消费方面表现为更加注重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进而成为拉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人们总是优先满足生理需求,而自我实现的需求则是最难以满足的。
但是,只要环境不妨碍这些较高层次需求的出现,它们就能激励大多数人不断去追求。
消费者较高层次的精神需求的满足需要通过文化产品或者是产品中文化价值的消费来实现。
文化产业与商业利润唇齿相依,这就决定了它不仅要严格地遵循市场逐利的原则,而且在创意上也会刻意迎合接受者的娱乐、消遣、宣泄功能等精神需求。
法国社会学者布什亚说:“人会毫不犹豫地寻求自身幸福,偏爱那些最使他感到满足的物”。
文化产品具有唤起人们联想愉快事物的能力,能够与人们有情感连结,产生心灵层次的共鸣,从而使消费者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文化产品作为商品可以满足消费者对符号价值的追求。
一般而言,人们的消费活动主要是为
了满足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物质需求的满足在消费中表现为注重商品的使用价值和实用性;精神需求的消费更多地注重满足情感需求和自我表现。
随着物质需求的逐渐饱和,商品作为符号的意义越来越得到重视,人们在商品社会会约定俗成地赋予商品某些符号意义,使商品的使用价值越来越淡化,而交换价值或炫耀价值越来越扩展或放大。
文化产品本身兼具有整体性、多元化、个性化的思维象征,其符号意义较之一般商品尤其突出,当文化意象融入商品具体呈现后,造成显著的不可替代性,并透过外在表现的图像或是符号化,强烈地让消费者认知它的存在,产生文化的可辨性自我表达动机,促成消费者运用商品的符号意义去表达社会角色认同,以及表达消费者的自我形象。
消费者也会藉由具有符号、文化象征意义的文化产品建立自我形象,表现自我风格。
根据物品满足需要的性质,可以将物品的效用分为功能效用和体验效用。
功能效用使功利主义动机即实用的动机得到满足;体验效用使消费者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
功能效用的大小是人们根据物品的客观特征和它的自然属性的绩效对物品的实用作用所做出的内省的、理性的、认知上的评价,体验效用的大小决定于人们对物品的情感认同或者体验过程的愉悦性的评价。
文化产品可以向消费者提供在特定社会中作为品味与其所处的生活型态的对立结构或者身份层级差异的象征意义,也就是说消费者在文化产品的消费过程中可以获得与自己的现实身份和生活方式迥然相异的独特体验,这种象征意义从强调物质功能为中心转移到强调人的欲望为中心,又转移到强调个人与小群体生活方式,最后转移到强调在整个社会形态中,物我一体的感觉,体验着物品带来的身份认同和彰显社会等级的快感。
(二)作为资本的文化产品
文化是一种资本形式,作为资本要素投入,通过与其它生产要素的有机配制,将提高产业投入要素的边际效用,从而带来效益的递增。
传统经济学一般不把文化因素作为生产要素纳入到经济发展的模型中,因为文化因素无论从其本质,还是从它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过程都存在一定的非理性。
随着经济文化的一体化程度不断深化,学者们对文化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给出了新的解释,如社会学家科尔曼对文化因素的作用给出了经典的分析,认为文化因素对于有效地转化劳动、资本、自然这些物质资源以服务于人类的需求和欲望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从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的角度看,可以将文化因素视为一种“资本”,纳入经济发展的模型之中。
文化最早被视为资本,始于社会学之父孔德,在他的《社会政体体制》的第二章里提出了这一观点:当人类的产出高于消费时,一部分资本代代积累,并随时空转换为耐用性资本。
孔德继承了人类学宽泛意义上的“文化”概念,将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相互交融,这就是“文化资本”观念的最初萌芽。
1]到了20世纪,经过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的批判理论的复兴,“文化资本”又一次受到人文科学的青睐。
布尔迪厄借用政治经济学术语“资本”,来揭示文化作为一种稀缺财富或资源的实质,在探讨教育再生产、文化消费、趣味和社会等级的多篇论文和著作中多次提出“文化资本”的观念,并不断完善和深化这一概念的批判张力。
他认为文化积累、文化传承和文化的再生产等智性实践,同样被还原为一种具有符号特征和自主逻辑的利益行为,和其他实践类型一样具有“资本”和权力积累的维度。
在布尔迪厄的理论体系中,资本以四种基本形态存在:经济资本(economiccapital)、社会资本(socialcapital)、文化资本(culturalcapital)和符号资本(symboliccapital)。
其中“文化资本”有三种存在形式:(1)主观形态,以精神和身体的“持久性情”的形式存在;(2)客观形态,以文化商品的形态(图片、书籍、词典、工具和仪器等等)存在;(3)体制形态,如教育文凭,以文化资本的形式由权威机构授予,并成为一种具有保证性的资历认证。
2]第一种存在形式指的是文化作为思想资源、智力资源的形式直接渗透、融入到经济活动之中,以增加和体现文化附加值的形式将文化思想和智力智慧转变为经济价值。
第二种指的是作为具体形式的文化产品,通过不断满足文化消费市场的多层次、多样性的需求,使文化产品成为具有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特殊
商品,例如戏剧、影视、绘画、音乐、图书等直接进入市场,运用现代市场经济思想、市场经济运营方式、现代文化生产方式,使传统精神生产方式、体制等发生突破和改革,以实现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变。
第三种指的是作为文化生产者的人才所具有的文化资质,包括他所具备的教育文凭、智力水平、创意才能以及科技手段等。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才层面上的文化资源是所有形式中最具潜质的文化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