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18篇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18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评课稿,评课的类型很多,有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有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有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评课等。
那么评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1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知识之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我所执教的这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一、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数的概念有着很丰富的内涵,是学习计算其它知识及发展数感的重要基础,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不可能的。
因此,要重视数的概念的培养,在本节课中我花了10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数小棒,从1根数到1000根,其中有的学生是按20根捆成1小捆,10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
有的学生是按50根捆成1小捆,10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
有的学生是按8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有的学生是按20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学生们数的方式很多,学生经历了数1000以内数的全部过程,初步体会了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认识了计数单位“千”,学生对1000以内数的有关概念掌握得比较好。
二、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
贯彻课程标准,关于转变学习方式的理念,运用了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数1000根小棒,在合作之前我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在合作时进行巡视指导,数完后进行全班交流,每个小组交流自己小组的方法,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然后我和学生一起分析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有关概念。
三、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注意利用各种素材发展学生的数感,在数小棒之前,我先让学生估计有多少根小棒,学生估计了很多不同的数,初步培养了学生的估数能力,然后每个小组用小棒数1000以内的数,这样学生操作起来方便,容易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千米的认识 评课稿
篇一:千米的认识评课稿《千米的认识》评课付老师执教的《千米的认识》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1、引入课题新:用手指代表五指山,将原本枯燥的旧知复习变得生动、有趣,既能有效唤起学生对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的回忆,同时又形象地体现了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从而很自然地引入到新知——千米的认识。
2、课前准备足:课前让学生做好调查,留心生活中有关千米的知识,并且让学生在操场上走1000米的距离,为新课中很好地感知千米的长度做下了良好的铺垫。
3、联系生活紧: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这一堂课着重体现新课程的这一理念:在感受一千米的长度时,问学生,在你熟悉的路段中,你觉得从哪里到哪里大约1千米,学生知道了从学校到板摄路口大约是1千米,在学生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后,让学生了解千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
如课件屏幕显示:汽车里程表、公路边的标志牌,这样让学生再次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后面的练习题也是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4、教学方法佳: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教师精练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以及教师对某个知识点处理的巧妙(例如:巧妙运用停顿,读出1千米和1000米的不同之处),无一不体现了教师自身的素质,同时也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5、教学习惯好:从老师的每个教学环节的安排,到对学生的各种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对学生能力的锻炼,(包括学生回答问题,作题,审题的习惯等等)都体现了米来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是做的相当扎实的,这点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6、教学效果棒:这节课通过学习后完成了对千米的概念、进率的认识。
如学生从1米、200米和250米的实际长度推出1000米的具体长度,从1000米=1千米推出2000米=2千米甚至更多。
《数数和千以内数的认识》课堂观察报告
《数数和千以内数的认识》课堂观察报告一、活动目的本次观察的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数数和千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生对这一主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活动内容课堂上,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了数数和千以内数的概念,然后逐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数数和表达千以内数。
具体内容包括数的读法、数的大小比较、数的组成等。
三、活动过程1. 数的读法:教师通过视频和图片的展示,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的数字,并教导他们正确地读出每个数字。
随后,学生们积极举手参与到这一过程中,纷纷用自己的声音读出了不同的数字。
2. 数的大小比较:教师出示了几个不同的数字,要求学生按大小顺序排列这些数字。
学生们敏锐地观察、比较和思考,迅速找出解决方法,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3. 数的组成:教师让学生用小木棍和计数器进行操作,逐步组成不同的数,并通过手法展示数的构成。
随后,学生们自己动手进行练习,积极思考和操作。
四、活动效果通过观察和记录,在本次活动中,学生们表现出了对数数和千以内数的基本认识与掌握。
他们在数的读法、大小比较和数的组成等方面都表现得相当积极和主动。
在学生的参与中,教师及时给予了认可和鼓励,增强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主动性。
五、改进建议尽管本次课堂观察的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有些学生在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组成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未能完全理解和掌握。
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适当增加针对这些内容的训练和辅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活动总结本次课堂观察的活动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数数和千以内数的认识。
学生们在体验中获得了乐趣,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学习成果。
观察发现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些借鉴和改进的方向。
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会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更多的知识。
人教新课标版四年级数学上全册评课稿(含教材目录)
人教新课标版四年级数学上全册评课稿1大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杜老师上完这堂课后,总体感觉学生对亿以内数的认识,掌握较好,由于亿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对大数的认识和学习。
因此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和认识规律,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学理念再进行教学,可能效果比较好,在教学后,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知识迁移,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在前面所学的100以内数的认识、1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等知识和经验,都可以在这节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促进知识的迁移,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2、注意建立数感,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现实情境。
数学来源与生活,大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与大数的这种联系,我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了解我国第五次进行人口普查的数据,并且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过的大数,使学生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建立数感。
3、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本课的难点是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在教学时,我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讨论、实践、交流获得。
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出读法,学得扎实,印象也深刻,这一教学效果比教师直接给出要好得多。
需要改进之处:在备课时,应做到备学生,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我更多得关注老师采用何种手段去教,忽视了学生应该采用什么方式在学的问题,导致课堂气氛,学生放得不够。
告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多学习、多探讨、多请教。
真正做到用新的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
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做到自如驾驭教材,做好学生求知的引导者、点拨者。
放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数的产生评课稿听了张老师的这节课,收益多多。
优秀范文:以内数的认识评课
优秀范文: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课题名称: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评课人:评课人姓名课程名称:数学主讲教师:主讲教师姓名评课时间:评课时间评课地点:评课地点评课内容:本课以1000以内数的认识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以前学习的百十个位数的概念,并引导学生了解千位数的概念和数的分解组合。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形式,提高学生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评课结构:1. 教学目标分析:评估主题和课程的目标是否明确,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师生活动评估:评估教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参与机会。
3. 教学方法评估:评估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是否符合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
4. 学生学习评估:评估学生对1000以内数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是否能够灵活应用概念解决问题。
5. 教学资源评估:评估教师所使用的教具和辅助资源是否充分利用,是否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评课结论:根据对本节课的评估,主题明确,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既重视概念的理解,又注重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予学生足够的参与机会,教学方法多样化,有助于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
学生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和掌握水平良好,能够灵活应用概念解决问题。
教师所使用的教具和辅助资源充分利用,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评课建议:1. 考虑增加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和活动,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应用所学概念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2. 加强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深入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4. 继续寻找和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以提供更丰富的学习材料和活动。
评课人签名:评课时间:备注:此为示例评课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二年级数学上《数字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二年级数学上《数字的初步认识》评课稿1. 课程概述本节课是二年级数学课程中的一节课,主题是《数字的初步认识》。
通过本课的研究和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数字,掌握数字的读写和排序,并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概念和运用能力。
2. 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能够正确读写数字1-10;- 能够将数字1-10按大小进行排列;- 能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数字。
3. 教学内容和方法3.1 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数字1-10的正确读写;- 数字1-10的大小排序;- 数字与实际情境的联系。
3.2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本课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研究兴趣,通过图片、游戏等方式引入数字的初步认识;- 利用教学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数字的读写和排列;- 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培养数字运用能力。
4. 教学步骤4.1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数字卡片或有趣的数字图片,引起学生对数字的兴趣,并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数字的作用和意义。
4.2 数字的认识和读写通过幼儿园童谣、数字卡片等方式,帮助学生迅速认识并正确读写数字1-10。
4.3 数字的排序通过游戏形式,让学生按照给定的数字卡片对数字进行排序,提高学生对数字大小的认识。
4.4 数字的运用设计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字,如购物、计数等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字的运用能力。
4.5 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单回顾,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激励。
5. 教学评价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研究了数字的初步认识。
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可以对学生的研究状况进行评价和总结,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提高。
6. 参考资料-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手册》-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指导纲要》以上为《二年级数学上《数字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的内容,希望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千米的认识评课稿完整版
千米的认识评课稿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篇一:千米的认识评课稿《千米的认识》评课付老师执教的《千米的认识》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1、引入课题新:用手指代表五指山,将原本枯燥的旧知复习变得生动、有趣,既能有效唤起学生对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的回忆,同时又形象地体现了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从而很自然地引入到新知——千米的认识。
2、课前准备足:课前让学生做好调查,留心生活中有关千米的知识,并且让学生在操场上走1000米的距离,为新课中很好地感知千米的长度做下了良好的铺垫。
3、联系生活紧: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这一堂课着重体现新课程的这一理念:在感受一千米的长度时,问学生,在你熟悉的路段中,你觉得从哪里到哪里大约1千米,学生知道了从学校到板摄路口大约是1千米,在学生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后,让学生了解千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
如课件屏幕显示:汽车里程表、公路边的标志牌,这样让学生再次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后面的练习题也是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4、教学方法佳: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教师精练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以及教师对某个知识点处理的巧妙(例如:巧妙运用停顿,读出1千米和1000米的不同之处),无一不体现了教师自身的素质,同时也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5、教学习惯好:从老师的每个教学环节的安排,到对学生的各种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对学生能力的锻炼,(包括学生回答问题,作题,审题的习惯等等)都体现了米来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是做的相当扎实的,这点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6、教学效果棒:这节课通过学习后完成了对千米的概念、进率的认识。
《认识100以内的数字》评课稿
《认识100以内的数字》评课稿认识100以内的数字评课稿简介本次课程主要介绍了认识100以内的数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和互动实践,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数字的概念,掌握数字的读写和排序方法,并培养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字的能力。
教学目标1. 认识100以内的数字,并能够正确地读写数字。
2. 掌握数字的大小比较和排序方法。
3.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字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数字的认识:通过观察数字卡片、数数游戏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字并了解数字的概念。
2. 数字的读写:引导学生正确地读写数字,通过练字母和数字的对应关系,培养他们的字母和数字识别能力。
3. 数字的排序:通过数字卡片排序、数字串联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数字的大小比较和排序方法。
4. 数字的应用: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设计一些数字应用练,如购物计算、交通标志辨认等,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字的能力。
教学方法1. 多媒体展示:通过多媒体展示数字图片和相关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分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共同讨论和解决数字问题,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3.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数字卡片、参与游戏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应用数字知识。
4. 讲解示范:精心设计教学示范,清晰地演示数字的读写和排序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活动,记录他们对数字认识和应用的情况。
2. 作品展示:鼓励学生设计和展示数字相关的作品,如数字海报、拼图等,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创造力。
3. 个别辅导:针对学生中存在困难的个体,进行个别辅导和帮助,促进他们的研究进步。
反思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评价和反思,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数字认识和应用方面的进步和不足之处。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针对学生的需求和问题,继续优化教学策略和活动设计,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提升数字素养。
同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研究情况,为他们搭建更好的研究环境。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观看了XXX的《1000以内数的认识》课程,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2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将认识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数的认识。
XXX从学生的发展和研究需求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整体设计上注重了数数和数感的培养。
XXX的教态自然、教学语言表述准确,与学生真诚对话,和谐互动。
在课堂上,我获得了一些鲜活的教学经验和启发。
主要有以下的特点:一)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发展学生数感。
数感是人的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加强学生数感的培养是当前数学与计算教学领域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
数的认识由100以内扩展到1000以内,数目增多了、增大了,内涵更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
在这节课中,XXX注重利用各种素材发展学生数感。
例如,让学生通过数1000个小正方体,让学生从一个一个数到十个十个数,再到百个百个地数,最终引出10个一百是1000.在整个过程中,针对二年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时对其进行强化,在学生脑中所建立的1000这个概念。
同时,XXX还利用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感受数个数比较少的物体的个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当数个数比较多的物体的个数时,可以一十一十的数;当数更多的物体的个数时,可以一百一百的数,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数、数数。
二)课堂上运用动态演示和计数器突破数数难点。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为了更有效地夯实这一教学重点,XXX运用动画进行操作演示。
相比学生自主操作,动态演示更具体、更快捷、更有实效,并且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反复播放。
而且,拐弯处的数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XXX通过计数器向学生直观地展示1000以内数的组成,帮助学生明白对于不同的计数单位,所表示的数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三)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
在教学中,XXX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例如,让学生自己在数小正方体的操作活动中自己去体验和感悟,从而发现数数的方法。
数的认识评课稿
《1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今天听了郝老师上的100以内数的认识的一节课,我认为针对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让学生建立数感,留下表象,理解计数单位“一”、“十”、“百”。
这样的概念课比较抽象,比较难教。
可是听了之后我感到郝老师处理教材独辟蹊径,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理解了概念。
不愧是一节值的学习的好课。
1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重视创情境教学。
在这节课中,郝老师利用的小棒等现实素材,创设一些培养学生建立数感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并亲身体验出它比以前学过的数20大得多。
2 、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引导探究,使学生乐学。
郝老师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做到充分信任学生,保护学生的参与意识,有意识的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在让学生整体感知100有多少时,设让学生数数、估数、建立数感的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自己的方法,动手、动口、动脑去数数,从直观到抽象,逐步感知十进制计数方法,加深对计数单位“一”和“十”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自主构建知识的良好学习态度和习惯。
做到通过让学生估一估,猜一猜,再数数,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锻炼提高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在让学生自主探索、经历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向学生提供多种有趣的数学活动机会,让学生在估数和数数的活动过程中加深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3、练习达标训练到位。
在学生练习这个环节中,郝老师展示不同的数数方法。
这样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强调学生10个10个地数,从而在数数过程中让学生理解了计数单位“一”和“十”。
随后再次解决了数到几十九接着数几的难点,从而导出10个十是100,再次让学生理解计数单位。
4、巩固提高,强调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评课稿(15篇)
小学数学评课稿(15篇)小学数学评课稿1亿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认识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大数的认识和学习,怎样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和认知规律,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设计教学,是这节课的着重研究的内容。
教学中,吕波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自然亲切的教态、清晰的教学流程与层次、有效的教学策略均令参与教研的老师们印象深刻,特别总结几处亮点,与大家交流:1、注重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进一步建立数感。
大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既熟悉又相当的陌生,他们最缺乏的是对大数的感性认识。
为了让孩子们感受日常生活与大数的联系,导入部分引用孩子们生活中丰富的大数实例,这样的导入贴近生活又直奔课题,简洁又富有实效,一开始就把孩子们的眼球牢牢地吸引住,同时让孩子们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知识的信心与决心。
课尾阶段,吕老师又列举了宁波各县、市、区的人口分布情况,特别是用线段图的方法,通过数形结合和孩子们的猜一猜、估一估的活动,进一步建立数感。
通过感受一亿有多大,进一步使孩子们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注重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促进知识迁移。
学生在前面所学的100以内的数的认识,1000以内的数的认识,10000以内的数的认识,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的关系等知识和经验,都可以在本课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吕老师充分利用了这些有利条件进行教学。
譬如,引导孩子读数时先读后四位再读前四位;从记数器读数到数位顺序表引入等等策略都激活了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促进知识的迁移。
3、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与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借助记数器探究十进制计数法,进而自然地引出数位顺序表;通过倒着数、顺着数,一万一万地数、十万十万地数、百万百万地数……,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数把数位、计数单位、数级、进率等重要概念掌握、理解得十分清晰、透彻。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15篇)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1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评课稿,所谓评课,是指对课堂教学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评估,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课堂上的教育行为作出正确的解释。
那么什么样的评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1今天听了范老师的《认识1000以内的数》一课,从中我也看到了范老师的进步是很大的,不论从课的设计上还是在课堂的调控上,都有了那种老练的身影。
下面就我听课的几点感受说一下。
1 、联系生活实际引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上课伊始,老师以学生熟悉的电子表引入,然后让学生知道电子表使靠纽扣电池运转的,出示电池,然后说了一段关于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的严重性,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同时渗透了环保意识,还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 、问题开放,思维开阔。
在新授部分,让学生数纽扣电池,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数,在数的过程中,有一个一个的数的,有10个10个数的,还有的学生横着数的,数着数的,出现了多样的数法。
这样培养了学生学法的多样性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3 、活动形式多样,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从120到150的数数过程中,采取了开火车一个一个的数,男女接龙数,这样的操作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课堂气氛很活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 、学法指导很到位,让学生掌握重难点。
在后续的从325到415的数数过程中。
采取小组合作数数的方式,并且在自己数完后,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这时学生出现的方法有5个5个数的,有10个10个数的,有30 、30数的,还有一个20 、20数的,老师这时适时的提出这样的方法合适吗?让学生能根据实际问题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
5 、不足之处。
在练习的处理中,蚂蚁的个数,先估计一下有多少只,然后再数一数?这里学生只是猜了一下,就开始数了,这里比较仓促,应该给孩子指出估计的方法。
数的认识评课稿
《数的认识总复习》评课稿听了王老师的这堂课,让人受益匪浅,下面我了来对本课一些粗浅的看法:1、结构方面:本节课王老师正确把握了复习课的特点与价值,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显得非常有必要。
本节课虽然知识点多,但课的结构依然清晰。
本课一共三大环节,回顾、整理和应用。
回顾,就是唤醒学生原有的知识。
因为学生曾经学过的数学知识在他们大脑皮层留下的痕迹经过一段时间,逐渐模糊,出现了遗忘,所以回顾必不可少。
但是一节课的时间有限,王老师事先布置学生回家回忆整理,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整理是复习课的重点,通过复习和整理,使学生原有分散学习的知识点得以梳理,由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数学认知结构,增进持久记忆.本节课王老师通过沟通数概念之间的联系来编织数概念的知识网络,整理的清晰而又全面。
2、材料用的巧材料是回顾和整理知识的一个载体,复习课上的好与不好.主要还是看你对材料的处理.本节课材料用的巧,巧就巧用数字“2”并有数轴贯穿全课,轴作为整理数概念的材料,简介,有数学味,同时也沟通了数与形之间的关系,使得数的意义更加直观。
也善用用联想、百度和中国移动的广告语,使学生对知识的复习有一定的方法,如要想向联想一样联系知识,能借用百度等工具解答自己不知道的内容。
也告诉学生“沟通”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这些方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
3、集合小组的智慧有别与传统的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的交流形式,王老师采用的任务单一,出示“2”,问学生:“2是什么数?这个数的定义,再举例说说这种数。
学生4人小组,通过交流集合每个人的智慧系统地回顾旧知识.但是我也有几点建议:1、用任务一完成以后,让学生思考,“2"是正数,在数轴上以“0"为界,数轴的左边为什么数?等几个问题,我认为跟任务一想结合比较好。
这样的话整个知识显得就比较系统。
2、任务二环节中,教师的引导还是比较多,可能是任务一之后教师没有做到及时总结。
1000以内的技术认识评课稿
1000以内的技术认识评课稿介绍
本评课稿旨在对1000以内的数学技术认识进行评估和总结。
通过对各个技术认识的描述和分析,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
解数学概念和应用。
技术认识一:数序系统
数序系统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它包含了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和实数等各种类型的数。
通过理解数序系统,学生可以建立
起不同数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进行数学计算和解题。
技术认识二:加减运算
加减运算是数学中常见的运算方式。
它涉及了数的相加和相减
操作。
学生需要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规则,并能够灵活运用于解
决实际问题。
技术认识三:乘除运算
乘除运算是数学中常用的运算方式。
它包括了数的相乘和相除操作。
学生需要掌握乘法和除法的基本原理,并能够运用于解决各类算术问题和应用题。
技术认识四:数的比较和排序
数的比较和排序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
通过比较数的大小和对数进行排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的大小关系,并能够进行合理的排序和排列操作。
技术认识五:数的分解和组合
数的分解和组合是数学中的基本技术。
通过将数进行分解和组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的结构和运算方式,并能够灵活地应用于解决各类数学问题。
总结
通过对1000以内的技术认识进行评估和总结,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这些技术认识是数学研究的基础,对于学生的数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上是对《1000以内的技术认识评课稿》的简要总结。
希望能够对教学活动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认识千米评课稿
[感悟:在新课程理念的烛照下,“生活即课堂”的观念深入人心。
让学生走出教室,在社会、生活这一大课堂中去体验具体的、可感的、鲜活的数学知识,从而达到主动地建构知识,形成概念。
教师在学生实践和身边材料的基础上,让学生走一走,数一数、算一算、估一估,体验、感悟“千米”的概念。
在生活情境中的学习,让学生寻觅到了数学知识的源泉,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和魅力!][感悟:学以致用,数学也不例外。
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探索,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把所学的所有长度单位返回到生活中,从实践中自然而然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
]评析:1、紧密联系生活。
让数学源于生活,归于生活。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因此这一堂课着重体现新课程的这一理念:复习以前所学的长度单位,从学生的日常生活认识中导出千米这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然后引导学生,并结合实际指出这些单位所表示的实际长度。
在学习千米时,也是通过学校的运动场的周长等生活材料来建立千米的概念的。
之后,让学生估计一下,从你家到学校,大概有多少距离?说一说生活中其它大约相隔1000米的地方等。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生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后,让学生了解千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
如课件屏幕显示:汽车里程表、公路边的标志牌,这样让学生再次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最后的综合题则是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深刻体验生活。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学过程中,至始至终体现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本理念。
《总复习数的认识》评课稿
《总复习数的认识》评课稿
《总复习数的认识》评课稿范文
听了刘老师执教的《数的认识》一课,感触很深,这是一节复习课,个人感觉很成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刘老师在处理教材时独辟蹊径,没有完全按照教材设计上,而是复习开门见山,直接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当然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二、整节课的复习内容设计巧妙,比如本节课围绕数字“2”,让孩子们复习了各种数的意义,数位及计数单位等,各个教学环节衔接紧凑,过度自然,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很细,
采取了一题多变,一题多问,递进式问题,把所学知识点都串联起来。
三、在复习时,刘老师紧紧抓住数轴这条知识主线,利用数轴这个工具贯穿整节课,充分发挥它的引导性,启发性,根据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全面复习。
当然,最重要的是本节课刘老师一直扮演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
具体表现在:一是注重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回忆,把课堂交给孩子,充分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
在课堂上让孩子多发言,同学之间互相补充,从而形成系统的,明晰的知识网络;二是对学生在整理时被遗漏、重要的知识做到及时补充和强调:三是引导学生对平常掌握较差的内容
进行了重点复习。
最后,刘老师还呈现了“110”这个数字,让知识得以延伸,从而让孩子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在生活中所表达的不同意义。
“窥一斑而见全豹”,复习课并不难上,风光无限在“复习”,这就是我对本节课的感悟,若有不到之处尽请谅解。
1000以内的地理认识评课稿
1000以内的地理认识评课稿简介本评课稿旨在评估一节关于1000以内地理认识的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
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在地理方面建立起扎实的基础知识,并提高他们对1000以内地理概念的理解。
评估内容评估本课程时,我们将重点考察以下几个方面:1. 课程目标:课程是否明确定义了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否能够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学方法: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互动性强,并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3. 内容设计:课程内容是否清晰、有序,层次分明,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对1000以内地理概念的认识。
4. 教具与资源:教师是否合理地利用各种教具和资源,如地图、图片、幻灯片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评估结果根据我们的评估,此课程在以上方面表现出色。
下面是我们的评估结论:1. 本课程明确了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师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互动。
3. 课程内容设计合理,清晰易懂,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对1000以内地理概念的认识。
4. 教具和资源的运用恰当,为教学增添了趣味性和视觉效果。
总体而言,此课程得到了积极的评价,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建立对1000以内地理认识的基础。
然而仍存在一些改进的空间,包括进一步提高教学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
改进建议为进一步提升此课程的质量,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加强学生参与: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见解。
2. 教学内容丰富性:考虑增加一些实际案例和故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
3. 创造性教学:鼓励教师尝试更多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游戏等,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
希望以上评估结果和建议对于进一步优化本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0以内数的认识》观课报告姜老师的《1000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然后将认识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数的认识。
本节课姜老师从学生的发展和学习需求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整体设计上注重了数数和数感的培养。
观看了姜老师的《10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课,课堂上的姜老师教态自然、教学语言表述准确,与学生真诚对话,和谐互动,葱姜老师的课堂上中我获得了一些鲜活的教学经验和启发。
主要有以下的特点:
(一)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发展学生数感。
数感是人的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加强学生数感的培养是当前数学与计算教学领域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
数的认识由100以内扩展到1000以内,数目增多了、增大了,内涵更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
这节课,姜老师注意利用各种素材发展学生数感,让学生通过数1000个小正方体,让学生从一个一个数到十个十个数,再到百个百个地数,最终引出10个一百是1000。
让学生自己在数小正方体的操作活动中自己去体验和感悟,从而发现数数的方法,在整个过程中,针对二年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时对其进行强化,在学生脑中所建立的1000这个概念。
在数数时利用小组合作交流,学生感受数个数比较少的物体的个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当数个数比较多的物体的个数时,可以一十一十的数;当数更多的物体的个数时,可以一
百一百的数,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数、数数。
(二)课堂上运用动态演示和计数器突破数数难点。
这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为了更有效地夯实这一教学重点,姜老师运用动画进行操作演示。
这要比学生自主操作更具体、更快捷、更有实效。
而且它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反复播放。
拐弯处的数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姜老师通过计数器向学生直观地展示1000以内数的组成,帮助学生明白对于不同的计数单位,所表示的数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三)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
姜老师结合多媒体利用大屏幕向学生进行小方块的演示和指导,鼓励学生去发现数数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姜老师还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大胆说。
在学生数数时利用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得出结论:数个数比较少的物体的个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当数个数比较多的物体的个数时,可以一十一十的数;当数更多的物体的个数时,可以一百一百的数,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数、数数。
(四)及时练习巩固新知
姜老师在练习环节的教学设计上,练习形式丰富多彩,一方面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多样的练习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在练习中还应注重教学内容和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注重练习的层次性、开放性。
小游戏和竞赛活动都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姜老师的这节课对基础知识教学比较扎实,学生学习兴趣
浓厚,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较好,使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教学中还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得培养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