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深圳高三一模作文题解析及下水文
广东省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绝密太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省语文模拟试卷(一)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将自己所在的县(市、区)、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十和试卷的指定位置,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的“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字在条车笔将答案写在条题十上写在来品数正无爱。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有情感、想象、超越三种。
与之相应,审美活动所产生的美有三种存在的形态:情象、意象、境界。
审美活动最基本的动力是情感。
从本质上来说,美是情感的对象化。
这里说的情感是审美主体的情感,而不是审美对象的情感。
这里说的对象,有两种形态:一是原生形态。
即原本有一个对象,但不是审美对象,是审美主体将其情感赋予给它,使对象成为主体情感的我体,从而成为审美对象。
二是自创形态。
即原本无对象,因为有情,需要外化,于是就创造一个形象,让其成为情感的载体。
这种情况在艺术创作中居多。
以上两种情况都可以说是情感造形。
情感造形的产物就是情象。
情象是美的基础形态。
凡审美都有情感造形存在,只是审美中的情感造形,除艺术创作外,都是不自觉的,而是直觉的。
刘勰说诗人创作时“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这种情况不只是艺术创作时有,只要是进入审美形态的人都有。
情象是审美主体的创造,只是这创造主要表现在情感的赋予上,而当想象参与后,则就有很大的不同。
想象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创造新事物,这新事物是现实中不存在的。
想象的创造,不只有情感在起作用,还有人的意识、文化修养在起作用。
于是,这新创造的形象就具有丰富的意蕴,这具有丰富意蕴的形象我们叫它“意象”。
深圳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课件(共42张)
文言文阅读
(2)“卿兄弟孝友,足厉风俗。肃之亦当迁也。”即并 命焉。
答案:你们兄弟孝敬友爱,足可以激 励世俗。肃之也应该升职了。”就一 起任命了他们。(“孝 友”“厉”“迁”“并”各1分,句意 1分。这里并的本字是“併”,译为 “一併;一起”。)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熙宁初年,因为给条例司检查校对法律条文,得 以被皇帝召见。神宗对掌握实权的官员说:“承 之谈论制置司的事情很详尽,不是别人能比得上 的。”改任他为京官。另一天,皇帝对他说: “我即位以来,不轻易改变别人的官职,现在任 命你,是不同寻常的恩德啊。”担任检正中书刑 房,察访淮河、浙江地区常平仓事务、农田水利、 差役等事情,回京后上奏朝廷《役书》二十篇。 升任集贤校理,又察访陕西,当时郡县对于执行 法律不严格,搞蒙混,乱收费超过制度规定。承 之说:“这难道是朝廷的旨意吗?”都裁断改正 了那些不正确的数额。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 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 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 B.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 /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 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 C.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 /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 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 D.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 /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 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
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
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
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
(答案评分细则)深圳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
深圳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答案及评分细则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文阅读1.B【解析】A项,文化软实力源于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但这并不能证明约瑟夫·奈的理论就由四个部分构成,也不能表明文化是核心;C项,“吸收国外的先进文化”和“改造本国文化中的落后成分”二者是并列关系,不是目的关系;D项,最末一段指出“不意味着硬实力提升之后,文化软实力就会自然提升”。
2.B【解析】文章没有对软实力和硬实力的价值进行比较。
3.D【解析】原文强调“兼收并蓄、富有活力的本国文化……”“兼收并蓄”不仅限于吸收国外文化,且吸收国外文化不一定就能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二)文学类阅读4.C【解析】认为母亲的心情“痛苦与无奈”分析不恰当。
应该是对儿子在极为紧张的情况下,还用这种方法表达孝心感到十分欣慰。
5.答案要点:(1)在结构上:设置悬念,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做铺垫;(2)在人物塑造上:表达母亲对儿子的深情,侧面表现了军人在家也是一个好儿子;(3)从主题表达上:通过母亲在风雪中的焦灼与失望,表现军人付出的巨大牺牲,赞美了军人的无私奉献。
(答一点给2分,答两点得4分,答出三点得5分。
其他答案如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6.答案要点:①从内容上讲是合理的:“回家过年”的故事的主体,主体部分写母亲盼儿回家过年,结尾部分写儿子的照片“回家过年”。
②从结构上讲是合理的:“回家过年”的情节贯穿全文,使叙事结构严谨。
③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讲是合理的:母亲盼儿回家过年,表现的是浓浓的母爱;儿子只有照片回家过年,表现的是军人为国奉献的精神。
④从主题上讲是合理的:“回家过年”的愿望与最终未能回家的结局,形成矛盾,突出了军人为了国家舍小家的精神之伟大。
(每点2分,共6分。
其他答案如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三)实用类阅读7.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C项中“还不能够为有机食品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理解错误。
深圳市2018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
深圳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2018.3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的说法源自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
一般来说,软实力是一种隐形的力量,蕴含在文化、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和国际形象四个载体中。
在这四个载体中,文化是核心,其他三个组成部分也都深深地烙上了文化的影子。
甚至有人直接把软实力解释成文化力。
基于此,文化软实力就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软实力就是指“软实力”;狭义的文化软实力,则是构成软实力的文化要素。
文化软实力的形成必须依赖先进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相应的时代和社会,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才能体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
在国内,它通过文化建设不断增强本国文化的认同感,抵御国外一些敌对文化理念的侵袭,大大增强国内民众的凝聚力。
通过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元素和不断改造本国文化中落后的成分,使本国文化更加适应当前形势,更好地指导经济建设,更好地彰显本国文化的强劲生命力。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兼容并蓄、富有活力的本国文化必将为国外受众所认可,使本国所奉行的理念得到传播,从而大大提升国家形象和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产生于一定的文化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国家价值追求、社会理念、宗教信仰、道德规范,还包括风俗习惯、民族精神、国民素质、文学艺术等,还与教育、科技、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2018年各地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解析与例文导写
2018年各地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解析与例文导写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一位同学在本班墙报提到,课本里的有些内容是存在问题的。
比如《劝说》中说“蟹六跪而二螯”,而实际上,正常蟹有一对像钳子一样的足来掘洞、防御和进攻,叫做螯足;还有四对足是用来步行或划水的,叫做步足。
说“六跪”不对,应该说“八跪”。
又比如《孔雀东南飞》里说“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古今其他诗歌中也往往用“鸳鸯”比喻夫妻恩爱,忠贞厮守。
但研究发现,鸳鸯不一定有固定的“夫妻”关系。
这位同学发问道:对这类出现在经典文章中、习惯认知和说法里的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内容,应该怎么对待?请你写一篇文章,对他的发问作出回应。
要求:800字以上,题目自拟。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题目明确要求考生对材料中那位同学的发文作出回应,这是写作任务的核心。
那么,那位同学的问的是什么问题呢?“对这类出现在经典文章中、习惯认知和说法里的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内容,应该怎么对待?”首先,我们必须搞清问题的对象是“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内容”,而不是“经典文章、习惯认知和说法”这个修饰成分。
有不少同学看了一遍题目提笔就写出“对于经典我们要批判的继承”,这实际上是不符合作文任务要求,是偏离题意的。
在弄清楚了所要回答的问题的对象之后,接下来就是回答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如果仅仅是回答如何对待“不科学的内容”这个问题,那么很简单:既然不科学,那我们就更正它,让它成为科学的内容不就可以了吗?然而,这个问题的对象还有一个修饰成分,我们在审题的时候也不能忽视:“经典文章中、习惯认知和说法里的”这个关键性的限定条件。
那么,我们如何去思考这个限定条件呢?我认为,我们可以从方法论的角度出发,思考“经典文章、习惯认知和说法”对我们人类的价值意义,从而明确立意的方向。
显然,人们阅读经典文章,认可习惯认知和说法,是因为它们对我们有价值,而这个价值应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针对客观世界,另一个层次是针对主观世界。
深圳市高考一模作文题解析及下水作文
深圳市高考一模作文题解析及下水作文一、题目回放: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不少于800字。
(1)以“君子爱名,取之有道”为题写一篇文章。
(2)传统书信是一种非常诗意的文体,鸿雁传书本身也可以说是一种诗意的存在,但是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这种诗意渐渐成为远去的风景,令人惋惜。
请你就传统书信逐渐消失这一文化问题,给全社会写一封公开信,以表明你的态度和观点。
二、命题意图:第一题主要是针对社会上有人为了出名不顾道德、不择手段之现象而命制,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社会上出现的重要现象并深入分析其本质,意在引导教师培养学生认识思辨能力;爱名无错更无罪,其喜欢好的名声是一个人有进取心之表现,只要取之有道则可;而取之无“道”,用损害道德甚至丧尽人间天良以谋取名声来欺世盗者应是鞭挞的重点。
另外,何谓君子?就是有道之人,那些伪君子则不顾道德、不择手段以获取“好名声”,其真正目的是什么,其本质是什么,学生如能看清其欺世盗名之本质,认识思维能力自是不凡,例如,“诈捐门”“抄袭门”的本质是什么等等;当然,明目张胆的获取恶名也是应该批判的,其庸俗恶劣丑恶的目的也应揭穿;故“君子”、“名”“道”三个关键概念及其关系的分析揭示,很能看出学生认识思维能力的高下。
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更换一字,作为考题,可正面阐述也可针砭时弊,匠心独运。
第二题用书信这一文化现象来考察学生对当今文化问题的关注。
有些好的有意义的文化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渐行渐远了,但并不等于说即将消失的东西就是毫无价值和意义了,他们只是暂时被更方便的文化形式与手段所取代,面对书信这种极有诗意的文体渐渐成为远去的风景的文化现象,学生能够把道理讲清,再写出情感,难道不是一种绝好的思辨能力的诗意的考查吗?当然,这一命题还有让考生注意熟悉把握书信以及一些常见应用文体的意图,用书信写对书信行将消失的这种文化现象的认识,谁说不是一种很好的创意呢?三、评分细则:(一)审题1.离题36分以下给分,如第一道作文题将“名”理解为“姓名”,将“道”理解为“道理”;第二道作文题写对传统文化的看法。
2018年各地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解析与例文导写
2018年各地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解析与例文导写2018年各地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解析与例文导写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一位同学在本班墙报提到,课本里的有些内容是存在问题的。
比如《劝说》中说“蟹六跪而二螯”,而实际上,正常蟹有一对像钳子一样的足来掘洞、防御和进攻,叫做螯足;还有四对足是用来步行或划水的,叫做步足。
说“六跪”不对,应该说“八跪”。
又比如《孔雀东南飞》里说“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古今其他诗歌中也往往用“鸳鸯”比喻夫妻恩爱,忠贞厮守。
但研究发现,鸳鸯不一定有固定的“夫妻”关系。
这位同学发问道:对这类出现在经典文章中、习惯认知和说法里的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内容,应该怎么对待?请你写一篇文章,对他的发问作出回应。
要求:800字以上,题目自拟。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题目明确要求考生对材料中那位同学的发文作出回应,这是写作任务的核心。
那么,那位同学的问的是什么问题呢?“对这类出现在经典文章中、习惯认知和说法里的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内容,应该怎么对待?”首先,我们必须搞清问题的对象是“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内容”,而不是“经典文章、习惯认知和说法”这个修饰成分。
有不少同学看了一遍题目提笔就写出“对于经典我们要批判的继承”,这实际上是不符合作文任务要求,是偏离题意的。
王尔德曾写到:“我能抵抗一切,除了诱惑”。
可见,人们在面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时,所采用的价值标准是不同的。
因此,针对这位同学的发问,我的回应是:区别对待!面对客观世界,人们往往运用经典文章、习惯认知的内容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指导实践。
然而,当这些内容是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时候,那我们就应该勇敢的站出来,挑战权威,捍卫真理。
亚里士多德曾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正是因为他敢于挑战柏拉图的理念说,才为西方的科学大厦打下了坚实的地基。
如果哥白尼不质疑地心说,就不可能提出日心说;如果伽利略不质疑亚里士多德的落体假说,就不能为现代物理打开枷锁;如果达尔文不质疑神创论,就不会有进化论;如果爱因斯坦不质疑牛顿力学,就不会有相对论,如果……而他们所质疑的,都是几百年来甚至是上千年来的经典文章、习惯认知。
语文-广东省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有情感、想象、超越三种。
与之相应,审美活动所产生的美有三种存在的形态:情象、意象、境界。
审美活动最基本的动力是情感。
从本质上来说,美是情感的对象化。
这里说的情感是审美主体的情感,而不是审美对象的情感。
这里说的对象,有两种形态:一是原生形态。
即原本有一个对象,但不是审美对象,是审美主体将其情感赋予给它,使对象成为主体情感的我体,从而成为审美对象。
二是自创形态。
即原本无对象,因为有情,需要外化,于是就创造一个形象,让其成为情感的载体。
这种情况在艺术创作中居多。
以上两种情况都可以说是情感造形。
情感造形的产物就是情象。
情象是美的基础形态。
凡审美都有情感造形存在,只是审美中的情感造形,除艺术创作外,都是不自觉的,而是直觉的。
刘勰说诗人创作时“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这种情况不只是艺术创作时有,只要是进入审美形态的人都有。
情象是审美主体的创造,只是这创造主要表现在情感的赋予上,而当想象参与后,则就有很大的不同。
想象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创造新事物,这新事物是现实中不存在的。
想象的创造,不只有情感在起作用,还有人的意识、文化修养在起作用。
于是,这新创造的形象就具有丰富的意蕴,这具有丰富意蕴的形象我们叫它“意象”。
意象虽然通常用在艺术创作中,其实,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也有,而且只有首先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产生了意象才有可能将其表现为作品中的意象。
陆游咏梅云:“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这梅就不是自然物象,也不只是情象,而是意象了,因为这中间寄富着陆游对自身经历的独特思考。
美的最高存在形态是境界。
境界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
它较多地出现在佛教典籍中,成为佛教的最高层次。
宋明理学家将境界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清代王国维将其作为古典词美的最高层次,将其转化为美学范畴。
深圳一模语文作文解读及
深圳一模语文作文解读及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原题呈现】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在某景点,一对外国夫妇和一对中国夫妇在长椅上坐着休息,他们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在一边玩耍,一不小心两个小孩都摔倒哭了起来。
外国父母仍然在一旁聊天,好像没有听到看到;中国父母忙上前把两个孩子都扶起来并轻言安慰。
这对外国父母对中国父母很不满地说:“就应该让孩子自己爬起来。
你们把他扶起来,只会造成孩子对周围人的依赖!”中国父母也非常生气,回答说:“你们这样的父母太冷漠,孩子心里会很受伤,他会怎么看这个世界!”他们的争执引来很多人围观,大家议论纷纷。
这场育儿理念冲突的背后,却有着深层文化因素。
对这种冲突,你会有怎样的理解或感悟?产生了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评析】语文学科尤其是作文题最能体现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的要求。
2018高考深圳一模作文题与高考的这一要求高度契合。
本题是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事实类材料的任务指令型作文,对中外父母在育儿理念上的差异与冲突的思考,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中外文化差异,思考自身的成长。
一、体现“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近年来,中国在各方面迅速发展,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中外文化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就教育领域来看,中国的基础教育一直为国际叫好,英国已经引进中国小学的数学教材。
因此中外文化的差异、交流、碰撞与融合是时下的的聚焦点之一。
试题所关注的中外父母的育儿理念冲突,更切合着家风、家教的时代热点,倾注了对民族未来的关心。
二、契合高考作文命题的发展方向2015年开始高考全国卷作文题发生巨大变化,由材料作文变为任务驱动型作文。
2016年高考让任务驱动型作文朝着更宽广和纵深发展。
2017年高考全国卷,在“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础上发展,强调几个对象(或概念)之间的有机关联,强化逻辑和理性思考,呈现为“任务指令性作文”。
网络:省一模部分下水作文.docx
省一模部分下水作文2018年3月26 tl来源于网络【原题】2018年广东省模拟试卷一(2018广东一模)作文题: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哥伦比亚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字奖获得者马尔克斯在(告别信)中说,永远有一个明天, 生活给我我们另一个机会将事情做好,要是如果我搞错了,今天就是我们的把剩下的全部。
人们都想伫立在巅峰上,殊不知,真正的幸福恰恰就在于攀登险阻的过程。
阅读材料后,你对“今天与明天”的关系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今乃明基明为今希湛江市第二中学李浩读罢《告别信》,掩“卷”遐思,不禁唏嘘。
今天消逝,明日则至,今明流转,沧海桑田。
马尔克斯之言岂非昭示:今乃明之基,明为今之希?“今天很残酷,明天很残酷,后天很美好,很多人死在了明天的夜里。
”马云此言让多少人沉默不语?今天,明天,明天的明天,它们如何编织成我们生命里最明媚的春天?今乃明之基,明天的硕果累累要用今天的涔涔汗水來浇灌。
“用今天去点亮明天!”勃朗宁如是说。
此言甚是!如果没有今天的孳孳吃吃,何来明天的甜甜蜜蜜?俞敏洪连续两年高考失败,大学期间因为肺病长期住院,毕业后想出国却被美国大使馆连续三次拒签。
但他却“挺立在孤独、失败与屈辱的废墟上”,开出了绚烂的花。
不如意的今天,是他生命中的失败和苦难,反而成了他日后事业的厚实之基。
“真正的幸福恰恰就在于攀登险阻的过程”,把握今天,活在当下,才是对明天最好的担待。
明为今Z希,今天的艰难困苦定有明天的花好月圆来回馈。
明天是希望,明天有奇迹,明天会功成,再苦再累,还有明天。
“提着昨日总总千辛万苦,向明天换一些美满和幸福”,周华健一曲《风雨无阻》,曾让多少执着追梦者泪眼婆娑?孔子周游列国,“累累若丧家之狗”, 如不是对明天尚存希望,又何來一次次重振旗鼓的勇气?圣地亚哥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对明天的希望让他忘记一次次无功而返的忧伤。
2018年深圳一模作文题
2018年深圳一模作文题“育儿观与文化”题目解析及评分细则【原题呈现】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在某景点,一对外国夫妇和一对中国夫妇在长椅上坐着休息,他们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在一边玩耍,一不小心两个小孩都摔倒哭了起来。
外国父母仍然在一旁聊天,好像没有听到看到;中国父母忙上前把两个孩子都扶起来并轻言安慰。
这对外国父母对中国父母很不满地说:“就应该让孩子自己爬起来。
你们把他扶起来,只会造成孩子对周围人的依赖!”中国父母也非常生气,回答说:“你们这样的父母太冷漠,孩子心里会很受伤,他会怎么看这个世界!”他们的争执引来很多人围观,大家议论纷纷。
这场育儿理念冲突的背后,却有着深层文化因素。
对这种冲突,你会有怎样的理解或感悟?产生了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评析】(翟晓周)语文学科尤其是作文题最能体现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的要求。
2018高考深圳一模作文题与高考的这一要求高度契合。
本题是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事实类材料的任务指令型作文,对中外父母在育儿理念上的差异与冲突的思考,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中外文化差异,思考自身的成长。
一、体现“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近年来,中国在各方面迅速发展,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中外文化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就教育领域来看,中国的基础教育一直为国际叫好,英国已经引进中国小学的数学教材。
因此中外文化的差异、交流、碰撞与融合是时下的的聚焦点之一。
试题所关注的中外父母的育儿理念冲突,更切合着家风、家教的时代热点,倾注了对民族未来的关心。
二、契合高考作文命题的发展方向2015年开始高考全国卷作文题发生巨大变化,由材料作文变为任务驱动型作文。
2016年高考让任务驱动型作文朝着更宽广和纵深发展。
2017年高考全国卷,在“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础上发展,强调几个对象(或概念)之间的有机关联,强化逻辑和理性思考,呈现为“任务指令性作文”。
2018深圳一模作文范文5篇汇总
2018深圳一模作文范文5篇汇总的更新!2018深圳一模作文范文一:包容审慎携手共赢(可评为一类卷56分)深圳市一考生孩子摔倒哭泣,外国父母弃之不顾,期待孩子独立爬起;中国父母悉心安慰,希冀给予慰籍温暖,育儿理念的冲突联系着文化观念的矛盾。
事情的理性解决方式深入地进入公众舆论空间。
(开门见山,直接点出这一事件引起人们的理性思考,入题简洁。
)此时不妨浅析产生差别的背后原因,(衔接自然,析原因)一是历史传统所带来的不同观念的根植蒂固。
西方自达尔文提出进化学说,即信奉丛林法则,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在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逐利观的影响下,弱肉强食成了提升社会竞争力的不二法则。
而中国的儒学思想影响深久,“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使得中国父母处理问题更显中庸,仁爱而平和。
(深刻剖析东西方文化差异和思想的不同。
)二是现实社会的影响。
西方受启蒙思想影响,认为孩子作为独立个体需要有承担责任和后果的义务。
而在高压和竞争下,父母自然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人格独立,独当一面的理性个体。
而中国自古为人情社会,比之是否独立,父母更加关心孩子以和谐、快乐的态度融入社会,心向光明。
而受家庭结构的影响,上一辈人对于子孙的溺爱也影响了父母的教育理念。
(交代了根本的思想差异导致的不同个体期望值)教育理念的不同,潜移默化、持久深远地塑造着价值观。
不难发现,西方的孩子在家庭社会的义务承担上有更好的表现,从小承担部分家务,在学业和社会实践中平衡发展,多元发展,走出象牙塔也能迅速适应社会竞争。
而中国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则造成了许多高分低能的人才现象,进入社会的心理断奶期被延长,神童被退学的新闻层出不穷。
(本段对家庭层面的原因进行了精彩分析——个体期望值不同、教育理念的差异也导致教育结果的不同,并举例说明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
)(这三段分别从文化、社会、家庭三方面分析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由大到小,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西方的抑郁症患者和心理变态者也远高于中国。
【深圳一模】深圳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科综合(含答案)(2018.03)
深圳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科综合2018.3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
这类人,被煤体称为“城归”。
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
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齐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
据此完成1~3题。
1.“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B.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C.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D.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2.“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A.技能与素质的提升B.年龄构成的年轻化C.数量的大幅度提高D.性别结构的均衡化3.“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A.增加家庭收人,改善环境质量B.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C.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D.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温带雨林是地球上由针叶树或阔叶树组成的森林植被类型。
与热带雨林相比,温带雨林也有高大的乔木、茂盛的灌木和众多的附生植物,但生物种类少。
下图示意世界上温带雨林的分布地区。
据此完成4~6题。
4。
温带雨林一般分布在A.受西风影响的中纬度大陆西岸B.多地形雨的高山地带C.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降水丰沛区D.暖流经过的沿海地区5.与热带雨林相比,温带爾林生物种类少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环境单调,自然条件恶劣B.冬季气温偏低,水热组合欠佳C.多云雾降水天气,光照热量不足D.有机质来源少,土壤发育程度低6.南,北美洲温带雨林呈狭长状分布,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洋流流向B.地形格局C.大气环流D.海陆分布南极大陆被称为冰雪大陆,气候酷寒,这与大气环流关系密切。
图2示意某月南极大陆海平西等压线分布。
深圳市2018届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级答案
深圳市2018届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的说法源自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
一般来说,软实力是一种隐形的力量,蕴含在文化、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和国际形象四个载体中。
在这四个载体中,文化是核心,其他三个组成部分也都深深地烙上了文化的影子。
甚至有人直接把软实力解释成文化力。
基于此,文化软实力就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软实力就是指“软实力”;狭义的文化软实力,则是构成软实力的文化要素。
文化软实力的形成必须依赖先进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相应的时代和社会,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才能体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
在国内,它通过文化建设不断增强本国文化的认同感,抵御国外一些敌对文化理念的侵袭,大大增强国内民众的凝聚力。
通过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元素和不断改造本国文化中落后的成分,使本国文化更加适应当前形势,更好地指导经济建设,更好地彰显本国文化的强劲生命力。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兼容并蓄、富有活力的本国文化必将为国外受众所认可,使本国所奉行的理念得到传播,从而大大提升国家形象和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产生于一定的文化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国家价值追求、社会理念、宗教信仰、道德规范,还包括风俗习惯、民族精神、国民素质、文学艺术等,还与教育、科技、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文化软实力产生的根本是人们对本国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接受。
与传统手段相比,非强制手段是文化软实力实现的手段,而国家的综合国力是文化软实力的力量表现形式。
在现实社会中,往往存在重器不重道的现象。
它表现在国家综合实力的建设上,就是重视提升硬实力而不重视提升文化软实力。
重视提升硬实力是对的,文化软实力也一定要以硬实力为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深圳高三一模作文题解析及下水文Llt32100【写在前面】在2018深圳高三一模考试前一天,葛福安老师邀我写深一模作文解析与评分标准。
惴惴之余,不能辜负这番盛情与信任,勉力为之,供参考耳。
后面附上了深圳二位老师与我的下水作文,后续还会有更多更好的下水文与考场作文。
恰逢元宵节,以此文作为元宵节的祝福,祝支持“枯叶蝶语文读写堂”各位的朋友佳节快乐!老师们工作顺利!孩子们圆梦学海!【原题呈现】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在某景点,一对外国夫妇与一对中国夫妇在长椅上坐着休息,她们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在一边玩耍,一不小心两个小孩都摔倒哭了起来。
外国父母仍然在一旁聊天,好像没有听到瞧到;中国父母忙上前把两个孩子都扶起来并轻言安慰。
这对外国父母对中国父母很不满地说:“就应该让孩子自己爬起来。
您们把她扶起来,只会造成孩子对周围人的依赖!”中国父母也非常生气,回答说:“您们这样的父母太冷漠,孩子心里会很受伤,她会怎么瞧这个世界!”她们的争执引来很多人围观,大家议论纷纷。
这场育儿理念冲突的背后,却有着深层文化因素。
对这种冲突,您会有怎样的理解或感悟?产生了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评析】语文学科尤其就是作文题最能体现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的要求。
2018高考深圳一模作文题与高考的这一要求高度契合。
本题就是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事实类材料的任务指令型作文,对中外父母在育儿理念上的差异与冲突的思考,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中外文化差异,思考自身的成长。
一、体现“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近年来,中国在各方面迅速发展,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中外文化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就教育领域来瞧,中国的基础教育一直为国际叫好,英国已经引进中国小学的数学教材。
因此中外文化的差异、交流、碰撞与融合就是时下的的聚焦点之一。
试题所关注的中外父母的育儿理念冲突,更切合着家风、家教的时代热点,倾注了对民族未来的关心。
二、契合高考作文命题的发展方向2015年开始高考全国卷作文题发生巨大变化,由材料作文变为任务驱动型作文。
2016年高考让任务驱动型作文朝着更宽广与纵深发展。
2017年高考全国卷,在“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础上发展,强调几个对象(或概念)之间的有机关联,强化逻辑与理性思考,呈现为“任务指令性作文”。
2018年的高考作文题,依然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2018深圳一模作文题,完全契合任务驱动型作文与任务指令性作文的以下几个特点:1、材料就是来自生活的叙述类材料,有真实的情景,要求考生在真实情境中的思考,并且给出了思考的角度或者方向——“育儿理念冲突的背后,却有着深层文化因素”。
2、材料提供的内容有争议,命题者不持立场,需要写作者对材料中的对象做文化因素的思考与挖掘,然后在评析中比较,从而做出自己的判断或者思考。
本题中,中外夫妇对孩子摔倒的事情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反应,而且双方还直接语言对峙,但命题者本身没有表达谁对谁错。
对材料涉及的问题,需要考生自己深入思考文化因素的差异,从而来比较、思考,判断,作出回答。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有话可说,说真话,深入思考,解决问题。
从而防止套作与宿构。
【试题解析】一、题型解析这就是一道任务指令性作文题,具体讲来就就是:情景+叙事(矛盾冲突)+任务指令。
(一)题目明确给出了任务指令:1、“这场育儿理念冲突的背后,却有着深层文化因素”。
——内容方面的任务指令。
这就是作文的方向,必须围绕文化因素去谈,换言之从育儿理念冲突瞧文化差异。
2、“对这种冲突,您会有怎样的理解或感悟?产生了怎样的联想与思考?”——思维方面任务指令。
要求考生有独到的见解,可以由此深入思考,也可以由此横向联想。
3、“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体与立意等方面的任务指令。
要求考生整体解读材料,整体立意,文体明确。
(二)情景旅游景点,一对外国夫妇与中国夫妇在长椅上休息,两家的孩子都刚刚学会走路,同时摔倒。
(三)社会热点现象如何教育孩子,就是扶持与帮助?还就是旁观以期独立?不同的教育方式,会有怎样的结果?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方式?这就是每个家庭都面临的教育问题,切合了时代热点:家风、家教。
(四)主要对象外国夫妇、中国夫妇,年幼的孩子。
二、审题立意简析(一)、解读材料,理解材料基本内容材料由四个部分组成:1、在某景点,一对外国夫妇与一对中国夫妇在长椅上坐着休息,她们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在一边玩耍,一不小心两个小孩都摔倒哭了起来。
——情景。
中外夫妇面对同样的问题:孩子摔倒哭起来了。
2、外国父母仍然在一旁聊天,好像没有听到瞧到;中国父母忙上前把两个孩子都扶起来并轻言安慰。
——差异。
中外夫妇不同的做法:外国夫妇置若罔闻,中国夫妇扶持安慰。
3、外国父母对中国父母很不满地说:“就应该让孩子自己爬起来。
您们把她扶起来,只会造成孩子对周围人的依赖!”这对中国父母也非常生气,回答说:“您们这样的父母太冷漠,孩子心里会很受伤,她会怎么瞧这个世界!”——冲突。
中外夫妇语言冲突:展现不同的育儿观。
4、她们的争执引来很多人围观,大家议论纷纷。
——影响。
众人围观与议论。
一句话概括材料内容:中外夫妇面对年幼的孩子跌倒,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处理并对对方的做法进行批评。
材料展示的就是中外家长不同的育儿理念。
(二)审题,即挖掘材料的含意,探究立意点分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联,找出内在的因果关系。
1、整体解读材料(略)详见“(一)、解读材料,理解材料基本内容”部分。
2、各部分之间关系(1)在某景点,一对外国夫妇与一对中国夫妇在长椅上坐着休息,她们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在一边玩耍,一不小心两个小孩都摔倒哭了起来。
——核心事件,就是起点。
(2)外国父母仍然在一旁聊天,好像没有听到瞧到;中国父母忙上前把两个孩子都扶起来并轻言安慰。
——事件结果,截然不同的结果。
就是(1)的进一步。
(3)外国父母对中国父母很不满地说:“就应该让孩子自己爬起来。
您们把她扶起来,只会造成孩子对周围人的依赖!”这对中国父母也非常生气,回答说:“您们这样的父母太冷漠,孩子心里会很受伤,她会怎么瞧这个世界!”——交流与碰撞。
(4)她们的争执引来很多人围观,大家议论纷纷。
影响,扩大事件的价值,成为作文的情景。
这四方面之间,(1)(2)紧密相连,(2)就是(3)产生的条件,深入思考其实(3)就是(2)的原因。
3、原因挖掘中外父母对年幼的孩子摔倒都不同反应与做法,就是缘于中国与外国父母在孩子教育上的理念的差异,这种理念的差异的根源在于中西文化的差异。
材料既体现了中西文化差异,也展现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冲突。
(三)立意,据材料内容、含义与任务指令确立文章的主题。
根据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对其含义的挖掘,结合任务指令,确立文章的观点或者思考的重要话题,这些观点或者思考在解决材料中的具体问题的基础上,要力争指向对现实中一类问题的思考与解决。
在教学上主张教学生立意追求精准的,在阅卷场主张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多角度多层次的立意。
1、最佳层次(综合的大角度)(1)小切口:关注家庭教育的角度①家庭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中西文化交融的背景下),既要给孩子关怀,又要给孩子独立的锻炼。
②在中西文化交流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瞧家庭教育。
(2)大切口:关注中西文化交流、融合③从育儿理念的冲突瞧中西文化差异与交融④如何在中西文化交流与碰撞中传承与发展我们的文化2、基本层次①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不同的家庭教育理念②中西文化交流与碰撞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3、跑偏层次①在中外父母的育儿理念中否定一方肯定一方②拒绝外来文化,保持文化独立的品格。
③家庭教育要因材施教: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教育……【评分标准】略。
【下水文集锦】育儿观背后的文化密码深圳科学高中牛程如果找一个事例来论证中国父母与外国父母的最大不同,材料中的事例无疑就是最好的注解。
相较于中国父母育儿时的处处呵护,外国父母则就是大胆放手。
育儿观,从来就不就是一个单独存在的观念,而就是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
中外迥异的育儿观背后,文化就是最大的“推手”。
不同民族文化形成的家庭观念,就是破译这种不同的密码。
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孕育出重血缘重集体的文化传统。
就如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到的,“团体就是超于个体的存在”。
家庭就是社会团体最基础的单位,血脉相连的亲人属于人际关系中最亲密的“圈子”,“父慈子孝”的相互扶持,就是最重要的伦理道德。
这样的家庭观念绵延几千年,早已成为中国人重要的文化基因。
且瞧当今的中国,孩子上学工作、结婚生子,哪一个都少不了父母的身影?更何况年幼时摔倒哭泣。
同样,孩子对父母的养老也就是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家人始终就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就是国人无须思考的“集体无意识”。
而西方在文化上重“个人主义”,即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她们将个人的自由与权利瞧得极其重要,主张“自我独立的美德”。
这种文化中,一个人先就是独立的个体,然后才就是某个集体的一分子,家庭也不例外。
纪伯伦在《论孩子》中写到,“您们的孩子,都不就是您们的孩子,乃就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材料中外国父母的做法就很好理解了:哪怕就是一个幼儿,跌倒了爬起来,就是个人的能力范畴,自然无需别人插手。
我认为,两种育儿观都教育出无数优秀的人才,都有属于自己“忧与爱”,不宜简单地肯定一个否定另一个。
西方父母因孩子更独立而负担减轻,但关系稍显疏离;中国父母虽操心多,但能享受到脉脉的亲情。
况且,育儿观从来都不就是固化不变的“非黑即白”。
相信不少中国家庭也都如材料中外国父母一样,鼓励孩子独立;也有很多外国家庭,远比材料中的中国父母更保护孩子。
因此,材料的事例可以作为整体特性的某种写照,但未必能代表各个具体的家庭。
对于父母来说,与其围观议论“中外育儿观大不同”,不如从孩子的自身特性出发,选择最适合孩子的育儿之法。
胆小脆弱的,及时抱起安慰;活泼独立的,笑着瞧她爬起。
除了文化传统,社会环境、家族习惯、父母的性格经历等,都会或多活少地影响着家长的育儿观。
但无论何时,孩子本身的特性,才应就是育儿观形成的决定因素。
无“智爱”不“挚爱”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张俊卿最近,一则新闻引起热议:孩子摔倒了,外国夫妇认为:应该自己爬起来,这样才不会让孩子形成对周围人的依赖;中国夫妇则认为:要及时扶起孩子,让她们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与世界的温暖。
无问西东,皆源于“爱”。
我认为,两者皆有可取之处,真正的爱,就是建立在智慧的前提下。
如何做到“智爱”:正如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
如果我们静下心来思考,就会发现:扶不扶不应该由家长来决定,而应该取决于孩子当时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