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期末考试卷与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期末考试卷与答案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20分)1、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 稳定性 、快速性和 准确性 。
2、控制系统的 输出拉氏变换与输入拉氏变换在零初始条件下的比值 称为传递函数。
3、在经典控制理论中,可采用 劳斯判据(或: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或奈奎斯特判据(或:频域分析法) 等方法判断线性控制系统稳定性。
4、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取决于系统 结构 和 参数, 与外作用及初始条件无关。
5、线性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纵坐标取值为20lg ()A ω(或:()L ω),横坐标为lg ω 。
6、奈奎斯特稳定判据中,Z = P - R ,其中P 是指 开环传函中具有正实部的极点的个数,Z 是指 闭环传函中具有正实部的极点的个数,R 指 奈氏曲线逆时针方向包围 (-1, j0 )整圈数。
7、在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图中,s t 定义为 调整时间 。
%σ是超调量 。
8、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2(1)(1)K s T s T s ++,则其开环幅频特性为2212()()1()1KA T T ωωωω=+⋅+,相频特性为01112()90()()tg T tg T ϕωωω--=---。
9、反馈控制又称偏差控制,其控制作用是通过 给定值 与反馈量的差值进行的。
10、若某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为0.20.5()105t t g t e e --=+,则该系统的传递函数G(s)为1050.20.5s s s s+++。
11、自动控制系统有两种基本控制方式,当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向联系时,称为 开环控制系统;当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不但有顺向作用而且还有反向联系时,称为 闭环控制系统;含有测速发电机的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属于 闭环控制系统。
12、根轨迹起始于开环极点,终止于开环零点。
13、稳定是对控制系统最基本的要求,若一个控制系统的响应曲线为衰减振荡,则该系统 稳定。
期末考试试题集-自动控制原理(含完整答案)

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自动控制原理1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 系统和输入已知,求输出并对动态特性进行研究,称为( )A.系统综合B.系统辨识C.系统分析D.系统设计2. 惯性环节和积分环节的频率特性在( )上相等。
A.幅频特性的斜率B.最小幅值C.相位变化率D.穿越频率3. 通过测量输出量,产生一个与输出信号存在确定函数比例关系值的元件称为( )A.比较元件B.给定元件C.反馈元件D.放大元件4. ω从0变化到+∞时,延迟环节频率特性极坐标图为( )A.圆B.半圆C.椭圆D.双曲线5. 当忽略电动机的电枢电感后,以电动机的转速为输出变量,电枢电压为输入变量时,电动机可看作一个( )A.比例环节B.微分环节C.积分环节D.惯性环节6. 若系统的开环传 递函数为2)(5 10+s s ,则它的开环增益为( ) A.1 B.2 C.5 D.107. 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52 5)(2++=s s s G ,则该系统是( ) A.临界阻尼系统 B.欠阻尼系统 C.过阻尼系统 D.零阻尼系统8. 若保持二阶系统的ζ不变,提高ωn ,则可以( )A.提高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B.减少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C.提高上升时间和调整时间D.减少上升时间和超调量9. 一阶微分环节Ts s G +=1)(,当频率T1=ω时,则相频特性)(ωj G ∠为( )A.45°B.-45°C.90°D.-90°10.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增益越大,其( )A.振荡次数越多B.稳定裕量越大C.相位变化越小D.稳态误差越小11.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0516178234=++++=s s s s s D ,则此系统 ( )A.稳定B.临界稳定C.不稳定D.稳定性不确定。
12.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5)(1(++=s s s k s G ,当k =( )时,闭环系统临界稳定。
A.10 B.20 C.30 D.4013.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025103234=++++=s s s s s D ,则此系统中包含正实部特征的个数有( )A.0B.1C.2D.314.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ss s s G ++=652,当输入为单位阶跃时,则其位置误差为( ) A.2 B.0.2 C.0.5 D.0.0515.若已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1101)(++=s s s G c ,则它是一种( ) A.反馈校正 B.相位超前校正C.相位滞后—超前校正D.相位滞后校正16.稳态误差e ss 与误差信号E (s )的函数关系为( )A.)(lim 0s E e s ss →=B.)(lim 0s sE e s ss →= C.)(lim s E e s ss ∞→= D.)(lim s sE e s ss ∞→= 17.在对控制系统稳态精度无明确要求时,为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最方便的是( )A.减小增益B.超前校正C.滞后校正D.滞后-超前18.相位超前校正装置的奈氏曲线为( )A.圆B.上半圆C.下半圆D.45°弧线19.开环传递函数为G (s )H (s )=)3(3 s s K ,则实轴上的根轨迹为( ) A.(-3,∞) B.(0,∞) C.(-∞,-3) D.(-3,0)20.在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中,霍尔传感器是用作( )反馈的传感器。
自动控制原理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期末考试卷与答案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20分〕1、对自动控制系统的根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 稳定性 、快速性和 准确性 。
2、控制系统的 输出拉氏变换与输入拉氏变换在零初始条件下的比值 称为传递函数。
3、在经典控制理论中,可采用 劳斯判据(或: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或奈奎斯特判据(或:频域分析法) 等方法判断线性控制系统稳定性。
4、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取决于系统 结构 和 参数, 与外作用及初始条件无关。
5、线性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纵坐标取值为20lg ()A ω(或:()L ω),横坐标为lg ω 。
6、奈奎斯特稳定判据中,Z = P - R ,其中P 是指 开环传函中具有正实部的极点的个数,Z 是指 闭环传函中具有正实部的极点的个数,R 指 奈氏曲线逆时针方向包围 (-1, j0 )整圈数。
7、在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图中,s t 定义为 调整时间 。
%σ是超调量 。
8、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2(1)(1)Ks T s T s ++,那么其开环幅频特性为2212()()1()1KA T T ωωωω=+⋅+,相频特性为01112()90()()tg T tg T ϕωωω--=---。
9、反应控制又称偏差控制,其控制作用是通过 给定值 与反应量的差值进行的。
10、假设某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为0.20.5()105t t g t e e --=+,那么该系统的传递函数G(s)为1050.20.5s s s s+++。
11、自动控制系统有两种根本控制方式,当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向联系时,称为 开环控制系统;当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不但有顺向作用而且还有反向联系时,称为 闭环控制系统;含有测速发电机的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属于 闭环控制系统。
12、根轨迹起始于开环极点,终止于开环零点。
13、稳定是对控制系统最根本的要求,假设一个控制系统的响应曲线为衰减振荡,那么该系统 稳定。
自动控制原理期末考试卷与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期末考试卷与答案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20分)1、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 稳定性 、快速性和 准确性 。
2、控制系统的 输出拉氏变换与输入拉氏变换在零初始条件下的比值 称为传递函数。
3、在经典控制理论中,可采用 劳斯判据(或: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或奈奎斯特判据(或:频域分析法) 等方法判断线性控制系统稳定性。
4、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取决于系统 结构 和 参数, 与外作用及初始条件无关。
5、线性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纵坐标取值为20lg ()A ω(或:()L ω),横坐标为lg ω. 6、奈奎斯特稳定判据中,Z = P — R ,其中P 是指 开环传函中具有正实部的极点的个数,Z 是指 闭环传函中具有正实部的极点的个数,R 指 奈氏曲线逆时针方向包围 (-1, j0 )整圈数。
7、在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图中,定义为 调整时间 。
%σ是超调量 。
8、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2(1)(1)Ks T s T s ++,则其开环幅频特性为2212()()1()1KA T T ωωωω=+⋅+,相频特性为01112()90()()tg T tg T ϕωωω--=---。
9、反馈控制又称偏差控制,其控制作用是通过给定值 与反馈量的差值进行的。
10、若某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为0.20.5()105t t g t e e --=+,则该系统的传递函数G(s )为1050.20.5s s s s+++。
11、自动控制系统有两种基本控制方式,当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向联系时,称为 开环控制系统;当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不但有顺向作用而且还有反向联系时,称为 闭环控制系统;含有测速发电机的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属于 闭环控制系统。
12、根轨迹起始于开环极点,终止于开环零点。
13、稳定是对控制系统最基本的要求,若一个控制系统的响应曲线为衰减振荡,则该系统 稳定。
自动控制原理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期末考试卷与答案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1、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稳定性 、快速性和 准确性 。
2、控制系统的 输出拉氏变换与输入拉氏变换在零初始条件下的比值 称为传递函数。
3、在经典控制理论中,可采用 劳斯判据 (或:时域分析法 )、根轨迹法或奈奎斯特判据 (或:频域分析法 ) 等方法判断线性控制系统 稳定性。
4、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取决于系统结构 和 参数 , 与外作用及初始条件无关。
线性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纵坐标取值为 20lg A( )(或: L( )) ,横坐标为 lg。
0 1 1( ) 900 tg 1(T 1 ) tg 1(T 2 )。
9、反馈控制又称偏差控制,其控制作用是通过 给定值 与反馈量的差值进行的。
10 10、若某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为 g(t) 10e 0.2t 5e 0.5t,则该系统的传递函数 G(s)为 。
s 0.2s s 0.5s 11、自动控制系统有两种基本控制方式,当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向联系时,称为 开环控制系统;当控制 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不但有顺向作用而且还有反向联系时,称为 闭环控制系统;含有测速发电机的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属于 闭 环控制系统。
12、根轨迹起始于开环极点,终止于开环零点。
13、稳定是对控制系统最基本的要求,若一个控制系统的响应曲线为衰减振荡,则该系统 稳定。
判断一个闭环线性控制系统是否 稳定,在时域分析中采用劳斯判据;在频域分析中采用奈奎斯特判据。
14、频域性能指标与时域性能指标有着对应关系,开环频域性能指标中的幅值越频率 c对应时域性能指标 调整时间 t s ,它们反映了系统动态过程的快速性 二、(8 分)试建立如图 3 所示电路的动态微分方程,并求传递函数。
图3 解: 1、建立电路的动态微分方程 根据 KCL 有 u i (t) u 0(t) C d[u i (t) u 0(t)] u 0(t) R 1 dt R 2(2分)R 1R 2C du 0(t) (R 1 R 2)u 0(t) R 1R 2C du i (t) R 2u i (t) 1 2 dt 1 2 0 1 2 dt 2 i (2分)2、求传递函数 对微分方程进行拉氏变换得5、奈奎斯特稳定判据中, Z = P - R ,其中 P 是指 开环传函中具有正实部的极点的个数, 的个数, R 指 奈氏曲线逆时针方向包围 (-1, j0 )6、 整圈数。
自动控制原理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期末考试卷与答案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20分〕1、对自动控制系统的根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 稳定性 、快速性和 准确性 。
2、控制系统的 输出拉氏变换与输入拉氏变换在零初始条件下的比值 称为传递函数。
3、在经典控制理论中,可采用 劳斯判据(或: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或奈奎斯特判据(或:频域分析法) 等方法判断线性控制系统稳定性。
4、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取决于系统 结构 和 参数, 与外作用及初始条件无关。
5、线性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纵坐标取值为20lg ()A ω(或:()L ω),横坐标为lg ω 。
6、奈奎斯特稳定判据中,Z = P - R ,其中P 是指 开环传函中具有正实部的极点的个数,Z 是指 闭环传函中具有正实部的极点的个数,R 指 奈氏曲线逆时针方向包围 (-1, j0 )整圈数。
7、在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图中,s t 定义为 调整时间 。
%σ是超调量 。
8、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2(1)(1)Ks T s T s ++,那么其开环幅频特性为2212()()1()1KA T T ωωωω=+⋅+,相频特性为01112()90()()tg T tg T ϕωωω--=---。
9、反应控制又称偏差控制,其控制作用是通过 给定值 与反应量的差值进行的。
10、假设某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为0.20.5()105tt g t ee --=+,那么该系统的传递函数G(s)为1050.20.5s s s s+++。
11、自动控制系统有两种根本控制方式,当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向联系时,称为 开环控制系统;当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不但有顺向作用而且还有反向联系时,称为 闭环控制系统;含有测速发电机的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属于 闭环控制系统。
12、根轨迹起始于开环极点,终止于开环零点。
13、稳定是对控制系统最根本的要求,假设一个控制系统的响应曲线为衰减振荡,那么该系统 稳定。
自动控制原理期末试卷及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期末试卷一、简答:(共30分,每小题10分)1、说明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并画出其典型结构方框图。
2、什么叫稳定裕量,在如下所示的图中标出相角稳定裕量和增益稳定裕量。
3、说明非线性控制系统中具有哪些运动特征(与线性控制系统相比较)。
二、已知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试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
(共10分)三、已知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6)(3()1()(2+++=s s s s K s G 。
(共10分) (1)试确定使系统稳定的K 的取值范围。
(5分)(2)若要求系统对于输入r(t)= t 2作用下的静态误差e SS ≤0.5,试确定K 的取值范围。
(5分)四、已知最小相位系统开环对数幅頻特性图如图所示,写出相应的传递函数。
(共10分)五、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1()(21++=s T s T s Ks G 。
(共10分)(1)试概略画出G (s )对应的Nyquist 图。
(5分) (2)由Nyquist 稳定判据给出闭环系统稳定的条件。
(5分) 六、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3(2)(+++=s s s s K s G )(绘制负反馈的根轨迹图,并确定使系统处于欠阻尼的K 值范围。
(共15分) 七、某采样控制系统的结构如图所示,已知τ=1,求: (1)求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
(10分) (2)求系统稳定的K 值范围。
(5分)答案一、 简答:(共30分,每小题10分)1、答案: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检测元件、比较元件、放大元件、执行元件、给定元件、校正元件及被控对象。
(共6分,除被控对象外,每一个元件给1分)典型结构方框图(4分,可以没有局部反馈)2、答案:稳定裕量是系统距离稳定 的边界所具有的余量(5分)。
相角稳定裕量(3分)。
增益稳定裕量(2分)。
3、答案:与线性控制系统相比非线性控制系统表现出如下的特征: (1)非线性控制系统的运动不满足态的迭加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期末考试试卷六套+(答案详解)

自动控制原理1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 系统和输入已知,求输出并对动态特性进行研究,称为( c )C.系统分析2. 惯性环节和积分环节的频率特性在( d )上相等。
D.穿越频率3. 通过测量输出量,产生一个与输出信号存在确定函数比例关系值的元件称为( d )D.放大元件4. ω从0变化到+∞时,延迟环节频率特性极坐标图为(a )A.圆5. 当忽略电动机的电枢电感后,以电动机的转速为输出变量,电枢电压为输入变量时,电动机可看作一个( d )D.惯性环节6. 若系统的开环传 递函数为2)(5 10+s s ,则它的开环增益为(c ) C.57. 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52 5)(2++=s s s G ,则该系统是(b ) B.欠阻尼系统8. 若保持二阶系统的ζ不变,提高ωn ,则可以(b )B.减少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9. 一阶微分环节Ts s G +=1)(,当频率T1=ω时,则相频特性)(ωj G ∠为( a ) A.45°10.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增益越大,其( d )D.稳态误差越小11.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0516178234=++++=s s s s s D ,则此系统 ( )A.稳定12.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5)(1(++=s s s k s G ,当k =( )时,闭环系统临界稳定。
C.3013.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025103234=++++=s s s s s D ,则此系统中包含正实部特征的个数有( )C.214.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ss s s G ++=652,当输入为单位阶跃时,则其位置误差为( )D.0.0515.若已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1101)(++=s s s G c ,则它是一种( ) D.相位滞后校正16.稳态误差e ss 与误差信号E (s )的函数关系为( )B.)(lim 0s sE e s ss →=17.在对控制系统稳态精度无明确要求时,为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最方便的是( )A.减小增益18.相位超前校正装置的奈氏曲线为( )B.上半圆19.开环传递函数为G (s )H (s )=)3(3+s s K ,则实轴上的根轨迹为( ) C.(-∞,-3)20.在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中,霍尔传感器是用作( )反馈的传感器。
大学期末考试自动控制原理题集附带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1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 系统和输入已知,求输出并对动态特性进行研究,称为( C )A.系统综合B.系统辨识C.系统分析D.系统设计2. 惯性环节和积分环节的频率特性在(A )上相等。
A.幅频特性的斜率B.最小幅值C.相位变化率D.穿越频率3. 通过测量输出量,产生一个与输出信号存在确定函数比例关系值的元件称为( C )A.比较元件B.给定元件C.反馈元件D.放大元件4. ω从0变化到+∞时,延迟环节频率特性极坐标图为(A )A.圆B.半圆C.椭圆D.双曲线5. 当忽略电动机的电枢电感后,以电动机的转速为输出变量,电枢电压为输入变量时,电动机可看作一个( B )A.比例环节B.微分环节C.积分环节D.惯性环节6. 若系统的开环传 递函数为2)(5 10+s s ,则它的开环增益为(C ) A.1 B.2 C.5 D.107. 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52 5)(2++=s s s G ,则该系统是(B ) A.临界阻尼系统 B.欠阻尼系统 C.过阻尼系统 D.零阻尼系统8. 若保持二阶系统的ζ不变,提高ωn ,则可以(B )A.提高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B.减少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C.提高上升时间和调整时间D.减少上升时间和超调量9. 一阶微分环节Ts s G +=1)(,当频率T1=ω时,则相频特性)(ωj G ∠为(A ) A.45° B.-45° C.90° D.-90°10.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增益越大,其( D )A.振荡次数越多B.稳定裕量越大C.相位变化越小D.稳态误差越小11.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0516178234=++++=s s s s s D ,则此系统 ( A )A.稳定B.临界稳定C.不稳定D.稳定性不确定。
12.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5)(1(++=s s s k s G ,当k =( C )时,闭环系统临界稳定。
自动控制原理期末试卷与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期末试卷与答案自动控制原理1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 系统和输入已知,求输出并对动态特性进行研究,称为(c )A.系统综合B.系统辨识C.系统分析D.系统设计2. 惯性环节和积分环节的频率特性在(d)上相等。
A.幅频特性的斜率B.最小幅值C.相位变化率D.穿越频率3. 通过测量输出量,产生一个与输出信号存在确定函数比例关系值的元件称为(d )A.比较元件B.给定元件C.反馈元件D.放大元件4. ω从0变化到+∞时,延迟环节频率特性极坐标图为(a )A.圆B.半圆C.椭圆D.双曲线5. 当忽略电动机的电枢电感后,以电动机的转速为输出变量,电枢电压为输入变量时,电动机可看作一个( d )A.比例环节B.微分环节C.积分环节D.惯性环节6. 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0,则它的开环增益为(c )s(5s?2)A.1B.2C.5D.107. 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G(s)?5,则该系统是(b )2 s?2s?5A.临界阻尼系统B.欠阻尼系统C.过阻尼系统D.零阻尼系统8. 若保持二阶系统的ζ不变,提高ωn,则可以(b )A.提高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B.减少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C.提高上升时间和调整时间D.减少上升时间和超调量9. 一阶微分环节G(s)?1?Ts,当频率??1时,则相频特性?G(j?)为(a )TA.45°B.-45°C.90°D.-90°10.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增益越大,其(d )A.振荡次数越多B.稳定裕量越大C.相位变化越小D.稳态误差越小11.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D?s??s4?8s3?17s2?16s?5?0,则此系统()A.稳定B.临界稳定C.不稳定D.稳定性不确定。
12.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k,当k=()时,闭环系统s(s?1)(s?5)临界稳定。
A.10B.20C.30D.4013.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D?s??3s4?10s3?5s2?s?2?0,则此系统中包含正实部特征的个数有()A.0B.1C.2D.314.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G?s??差为()5,当输入为单位阶跃时,则其位置误2s?6s?sA.2B.0.2C.0.5D.0.0515.若已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Gc(s)?s?1,则它是一种()10s?1A.反馈校正B.相位超前校正C.相位滞后—超前校正D.相位滞后校正16.稳态误差ess与误差信号E(s)的函数关系为()A.ess?limE(s)B.ess?limsE(s) s?0s?0C.ess?limE(s)D.ess?limsE(s) s??s??17.在对控制系统稳态精度无明确要求时,为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最方便的是()A.减小增益B.超前校正C.滞后校正D.滞后-超前18.相位超前校正装置的奈氏曲线为()A.圆B.上半圆C.下半圆D.45°弧线19.开环传递函数为G(s)H(s)=K,则实轴上的根轨迹为()3s(s?3)A.(-3,∞)B.(0,∞)C.(-∞,-3)D.(-3,0)20.在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中,霍尔传感器是用作()反馈的传感器。
自动控制原理期末试卷(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期末试卷及答案一、填空题(15分,每空0.5分)1、自动控制系统是指为了实现某种控制目的,将(被控对象)和(控制装置)按照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组成的有机整体。
2、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方式包括(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和(复合控制)。
3、线性连续定常系统按照输入量的变化规律不同可以划分为(恒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
4、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包括(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
5、根据线性系统的(叠加)特性,当两个外作用同时加于系统所产生的总输出,等于各个外作用单独作用时分别产生的输出之和;为了简化研究工作,对控制系统的研究时其输入作用常取单位信号,这是利用线性系统(齐次)特性。
6、关于系统传递函数的零点和极点对输出的影响而言,(极点)决定了描述系统自由模态,(零点)只影响各模态响应所占的比重系数,因而也影响响应曲线的形状。
7、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其输出响应的超调量只与(阻尼比ζ)有关,而与ω)无关。
(自然振荡频率n8、控制系统的根轨迹是关于(实轴)对称的,根轨迹曲线起始于(开环极点),终止于(闭环零点)。
9、系统的幅相特性曲线,是关于(实轴)对称的,故一般只绘制ω从0变化到∞的幅相曲线;系统对数频率特性曲线的横坐标是按照(logω)的线性刻度划分的,其1个单位长度对应频率变化(10)倍。
10、常用的系统校正方式包括(串联校正)、(并联校正)和(复合校正)。
11、计算机离散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采用的主要数学模型是(Z脉冲传递函数),采样功能是由其内部的(A/D和D/A转换器)完成的;12、非线性控制系统的主要分析方法包括(线性化)、(相平面)和(描述函数法)。
二、(10分)一个控制系统结构如图,求传递函数)()(s R s C解:采用梅逊公式计算 有3个回路,111H G L -=,222H G L -=,333H G L -= 【得2分】其中,31,L L 两个回路不相交,有313131H H G G L L = 【得1分】 所有,特征式为3131332211313211)(1H H G G H G H G H G L L L L L ++++=+++-=∆ 【得2分】 前向通道只有一个,且与三个回路都相交1,13211=∆=G G G P 【得2分】 所以,传递函数为3131332211321111)()(H H G G H G H G H G G G G P s R s C ++++=∆∆= 【得3分】三、(15分)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25.0)(11.0()(++=s s s Ks G K ,试利用劳斯判据确定使系统闭环稳定的K 的取值范围。
大学期末考试自动控制原理题集(附带答案)

⼤学期末考试⾃动控制原理题集(附带答案)⾃动控制原理1⼀、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系统和输⼊已知,求输出并对动态特性进⾏研究,称为( C )A.系统综合B.系统辨识C.系统分析D.系统设计2. 惯性环节和积分环节的频率特性在(A )上相等。
A.幅频特性的斜率B.最⼩幅值C.相位变化率D.穿越频率3. 通过测量输出量,产⽣⼀个与输出信号存在确定函数⽐例关系值的元件称为( C )A.⽐较元件B.给定元件C.反馈元件D.放⼤元件4. ω从0变化到+∞时,延迟环节频率特性极坐标图为(A )A.圆B.半圆C.椭圆D.双曲线5. 当忽略电动机的电枢电感后,以电动机的转速为输出变量,电枢电压为输⼊变量时,电动机可看作⼀个( B )A.⽐例环节B.微分环节C.积分环节D.惯性环节6. 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2)(5 10+s s ,则它的开环增益为(C )7. ⼆阶系统的传递函数52 5)(2++=s s s G ,则该系统是(B ) A.临界阻尼系统 B.⽋阻尼系统 C.过阻尼系统 D.零阻尼系统8. 若保持⼆阶系统的ζ不变,提⾼ωn ,则可以(B )A.提⾼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B.减少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C.提⾼上升时间和调整时间D.减少上升时间和超调量9. ⼀阶微分环节Ts s G +=1)(,当频率T1=ω时,则相频特性)(ωj G ∠为(A ) ° ° ° °10.最⼩相位系统的开环增益越⼤,其( D )A.振荡次数越多B.稳定裕量越⼤C.相位变化越⼩D.稳态误差越⼩11.设系统的特征⽅程为()0516178234=++++=s s s s s D ,则此系统( A )A.稳定B.临界稳定C.不稳定D.稳定性不确定。
12.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5)(1(++=s s s k s G ,当k =( C )时,闭环系统临界稳定。
13.设系统的特征⽅程为()025103234=++++=s s s s s D ,则此系统中包含正实部特征的个数有(C )14.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ss s s G ++=652,当输⼊为单位阶跃时,则其位置误差为( C )若已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1101)(++=s s s G c ,则它是⼀种( D ) A.反馈校正 B.相位超前校正C.相位滞后—超前校正D.相位滞后校正16.稳态误差e ss 与误差信号E (s )的函数关系为( B )A.)(lim 0s E e s ss →=B.)(lim 0s sE e s ss →= C.)(lim s E e s ss ∞→= D.)(lim s sE e s ss ∞→= 17.在对控制系统稳态精度⽆明确要求时,为提⾼系统的稳定性,最⽅便的是(A )A.减⼩增益B.超前校正C.滞后校正D.滞后-超前18.相位超前校正装置的奈⽒曲线为(B )A.圆B.上半圆C.下半圆 °弧线19.开环传递函数为G (s )H (s )=)3(3+s s K ,则实轴上的根轨迹为( C ) A.(-3,∞) B.(0,∞) C.(-∞,-3) D.(-3,0)20.在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中,霍尔传感器是⽤作( B )反馈的传感器。
(完整版)自动控制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一、 填空题1、线性定常连续控制系统按其输入量的变化规律特性可分为_恒值控制_系统、随动系统和_程序控制_系统。
2、传递函数为 [12(s+10)] / {(s+2)[(s/3)+1](s+30)} 的系统的零点为_-10_, 极点为_-2__, 增益为_____2_______。
3、构成方框图的四种基本符号是: 信号线、比较点、传递环节的方框和引出点 。
4、我们将 一对靠得很近的闭环零、极点 称为偶极子。
5、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方式有反馈控制方式、_开环控制方式和_复合控制方式_。
6、已知一系统单位脉冲响应为t e t g 5.16)(-=,则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7、自动控制系统包含_被控对象_和自动控制装置两大部分。
8、线性系统数学模型的其中五种形式是微分方程、传递函数、__差分方程_、脉冲传递函数_、__方框图和信号流图_。
9、_相角条件_是确定平面上根轨迹的充分必要条件,而用_幅值条件__确定根轨迹上各点的根轨迹增益k*的值。
当n-m ≥_2_时, 开环n 个极点之和等于闭环n 个极点之和。
10、已知一系统单位脉冲响应为te t g 25.13)(-=,则系统的传递函数为__。
11、当∞→ω时比例微分环节的相位是: A.90 A.90 B.90- C. 45 D.45-12、对自动控制的性能要求可归纳为_稳定性__、_快速性_和准确性三个方面, 在阶跃响应性能指标中,调节时间体现的是这三个方面中的_快速性___,而稳态误差体现的是_稳定性和准确性_。
13、当且仅当离散特征方程的全部特征根均分布在Z 平面上的_单位圆 _内,即所有特征根的模均小于___1____,相应的线性定常离散系统才是稳定的。
14、下列系统中属于开环控制系统的是 D.普通数控加工系统A.电炉箱恒温控制系统B.雷达跟踪系统C.水位控制系统D.普通数控加工系统15、某单位负反馈系统在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的系统稳态误差0=ss e ,则: B.意味着该系统的输出信号的稳态值为1 A.意味着该系统是一个0型系统 B.意味着该系统的输出信号的稳态值为1 C.意味着该系统没有输出信号 D.意味着该系统具有比较高的开环增益16、一阶系统11)(+=Ts s G 在单位斜坡信号作用下,系统的稳态误差为 T 。
期末考试试题集-自动控制原理(含完整答案)

.期末考试 -复习重点自动控制原理1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1.系统和输入已知,求输出并对动态特性进行研究,称为()A. 系统综合B. 系统辨识C. 系统分析D. 系统设计2.惯性环节和积分环节的频率特性在()上相等。
A. 幅频特性的斜率B. 最小幅值C. 相位变化率D. 穿越频率3.通过测量输出量,产生一个与输出信号存在确定函数比例关系值的元件称为()A. 比较元件B. 给定元件C. 反馈元件D. 放大元件4.ω从 0 变化到 +∞时,延迟环节频率特性极坐标图为()A. 圆B. 半圆C. 椭圆D. 双曲线5.当忽略电动机的电枢电感后,以电动机的转速为输出变量,电枢电压为输入变量时,电动机可看作一个()A. 比例环节B. 微分环节C. 积分环节D. 惯性环节6.若系统的开环传10,则它的开环增益为()递函数为s(5s2)A.1B.2C.5D.107.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 G ( s)5),则该系统是(s22s 5A. 临界阻尼系统B. 欠阻尼系统C. 过阻尼系统D. 零阻尼系统8.若保持二阶系统的ζ不变,提高ωn,则可以()A. 提高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B. 减少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C. 提高上升时间和调整时间D.减少上升时间和超调量9. 一阶微分环节G (s) 1 Ts ,当频率1) 为()时,则相频特性G ( jT.10. 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增益越大,其()A. 振荡次数越多B. 稳定裕量越大C. 相位变化越小D. 稳态误差越小11. 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D s s48s317s 216 s50 ,则此系统()A. 稳定B. 临界稳定C. 不稳定D. 稳定性不确定。
12. 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 s k,当 k=()时,闭环系统临界稳定。
s( s1)( s 5)A.10B.20C.30D.4013. 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D s3s410s35s2s 2 0,则此系统中包含正实部特征的个数有()A.0B.1C.2D.314. 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G s5,当输入为单位阶跃时,则其位置误差为()s 2 6 s sA.2B.0.2C.0.5D.0.0515. 若已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G c (s)s1,则它是一种()10s1A. 反馈校正B. 相位超前校正C. 相位滞后—超前校正D. 相位滞后校正16.稳态误差 e ss与误差信号 E( s)的函数关系为()A. e ss lim E(s)B. e ss lim sE(s)s 0s 0C. e ss lim E(s)D. e ss lim sE(s)s s17. 在对控制系统稳态精度无明确要求时,为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最方便的是()A. 减小增益B. 超前校正C. 滞后校正D. 滞后 -超前18. 相位超前校正装置的奈氏曲线为()A. 圆B. 上半圆C. 下半圆D.45 °弧线K,则实轴上的根轨迹为()19. 开环传递函数为G(s)H( s)=s3 (s3).A.(-3 ,∞)B.(0 ,∞)C.(- ∞,-3)D.(-3 ,0)20.在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中,霍尔传感器是用作()反馈的传感器。
(完整)自动控制原理复习题20套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试卷1答案一.填空 1. 微分方程、传递函数、频率特性、结构图。
2. 闭环极点都位于S 平面左侧;系统的特性方程的根都在Z 平面上以原点为圆心的单位圆内.3. 5.02+S ;0;8。
4. 4,Ⅱ;62.5.5. 110100+S ;10。
6. P-I;利用G(s )的负斜率使ωC 减小,改善静态性能。
7. 将连续信号变为离散信号;0。
二.(14分) 解:(1)(2)C (Z)=)()(1)()(1232321Z H Z H G G Z G G Z RG •+•三.(20分)解:(1)F (s)=[]T s st f 111)(+-=(2)F (s )=525125151)5(122++-=+s s ss s(3)G 1(s )=s s s s s s s s s s 321030)2(10)2(3101)2(102+=++=+⨯++G 2(s )=ss s a s )32(10)(2+⨯+sa s s a s s s s a s a s s R s C 1010321010)32(10)(10)()()(232++++=++⨯+⨯+=∴ a s s s s A 101032)(23+++=∴ 要使系统稳定,则必须满足{{032010101032><>>⨯⇒a a a a320<<∴a (两内项系数乘积>两外项系数乘积)521634432125152125143321521251243213211352126346321251132122111)1()()(1001)()(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s R s C G G G G G G G G P G G G P L G G G L G G G G G G G G G G L L L L P P s R s C +-+++++++=∴+++=∆==∆==∑=∑+---=∑∑-∑+∑-=∆∆∆+∆= t e t s F 5125125151)]([f(t)--+-== (1分) (1分) (1分) (1分) (1分) (1分) (1分) (1分) (1分)(1分)(4分) (4分)(3分) (3分)(3分)(1分)(2分) (1分)(1分) (2分)(每空1分。
《自动控制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题(课程代码392215)根据下图所示的RC 电路原理图,写出该系统以Ui 为输入量,Uo 为输出量的微分方程。
四 控制系统中的性能指标分为动态性能指标与静态性能指标。
动态指标中用评价系统的阻尼程度,用和评价系统的响应速度,用同时反映响应速度和阻尼程度。
静态指标用描述,它反映了系统的。
迹图;②若对该系统增加开环零点,则根轨迹图会如何变化;③若增加该系统的开环极点,则根轨迹图如何变化。
六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一s +1,试画出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图和对数相频特性曲线图。
七简述奈氏稳定判据。
G (S )=五 设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k s(°.2s +1)(0.5s +1),①试绘制相应的闭环根轨 一通过结构图化简,试求下图所示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Ri Uo三通过结构图化简,试求下图所示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八自动控制系统从控制的基本方式看可分为哪三种控制?并分别介绍每种控制。
25九已知一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时,试计算其动态性能指标(°%'、’t r和t s)。
十已知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S4+2S3+3S2+4S+5=0,试用劳斯判据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若系统不稳定,指出不稳定根的个数。
十一简述线性系统的两个重要特性,并利用该特性计算下图所示输出量的拉氏表达式。
(已知R(S)=1/S,N(S)=1/S2)。
十二已知开环传递函数为皿)=,若输入信号为r(t)=4+6t+3t2,求稳态误差。
十三简述控制系统稳态误差的含义,并给出其常有的两种定义方法。
十四试举出在控制系统中,常用的典型输入信号有哪几种。
十五简述系统的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和频率特性的含义。
六简述经典控制论的含义。
十七试写出比例环节、惯性环节、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
十八简述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含义,并分别说出其特点。
十九简述自动控制系统的三大性能要求。
二十设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S(S+1)(S+2),试绘制相应的闭环根轨迹图。
自动控制原理期末考试6套

自动控制原理期末考试6套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系统和输入已知,求输出并对动态特性进行研究,称为(c)C.系统分析2.惯性环节和积分环节的频率特性在(d)上相等。
D.穿越频率3.通过测量输出量,产生一个与输出信号存在确定函数比例关系值的元件称为(d)D.放大元件4.ω从0变化到+∞时,延迟环节频率特性极坐标图为(a)A.圆5.当忽略电动机的电枢电感后,以电动机的转速为输出变量,电枢电压为输入变量时,电动机可看作一个(d)D.惯性环节6.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C.57.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G()10,则它的开环增益为(c)(52)5,则该系统是(b)225B.欠阻尼系统8.若保持二阶系统的ζ不变,提高ωn,则可以(b)B.减少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9.一阶微分环节G()1T,当频率1时,则相频特性G(j)为(a)TA.45°10.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增益越大,其(d)D.稳态误差越小11.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D4831721650,则此系统()A.稳定12.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临界稳定。
C.3013.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D341035220,则此系统中包含正实部特征的个数有()C.214.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G差为()D.0.05k,当k=()时,闭环系统(1)(5)5,当输入为单位阶跃时,则其位置误2615.若已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Gc()1,则它是一种()101D.相位滞后校正16.稳态误差e与误差信号E()的函数关系为()B.elimE()17.在对控制系统稳态精度无明确要求时,为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最方便的是()A.减小增益18.相位超前校正装置的奈氏曲线为()B.上半圆19.开环传递函数为G()H()=K,则实轴上的根轨迹为()3(3)C.(-∞,-3)20.在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中,霍尔传感器是用作()反馈的传感器。
B.电流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21.闭环控制系统又称为反馈控制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填空题
1、线性定常连续控制系统按其输入量的变化规律特性可分为_恒值控制_系统、随动系统和_程序控制_系统。
2、传递函数为 [12(s+10)] / {(s+2)[(s/3)+1](s+30)} 的系统的零点为_-10_, 极点为_-2__, 增益为_____2_______。
3、构成方框图的四种基本符号是: 信号线、比较点、传递环节的方框和引出点 。
4、我们将 一对靠得很近的闭环零、极点 称为偶极子。
5、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方式有反馈控制方式、_开环控制方式和_复合控制方式_。
6、已知一系统单位脉冲响应为t e t g 5.16)(-=,则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7、自动控制系统包含_被控对象_和自动控制装置两大部分。
8、线性系统数学模型的其中五种形式是微分方程、传递函数、__差分方程_、脉冲传递函数_、__方框图和信号流图_。
9、_相角条件_是确定平面上根轨迹的充分必要条件,而用_幅值条件__确定根轨迹上各
点的根轨迹增益k*的值。
当n-m ≥_2_时, 开环n 个极点之和等于闭环n 个极点之和。
10、已知一系统单位脉冲响应为
t
e t g 25.13)(-=,则系统的传递函数为_
_。
11、当∞→ω时比例微分环节的相位是: A.90 A.
90 B.
90- C. 45 D.
45-
12、对自动控制的性能要求可归纳为_稳定性__、_快速性_和准确性三个方面, 在阶跃
响应性能指标中,调节时间体现的是这三个方面中的_快速性___,而稳态误差体现的是_稳定性和准确性_。
13、当且仅当离散特征方程的全部特征根均分布在Z 平面上的_单位圆 _内,即所有特征根的模均小于___1____,相应的线性定常离散系统才是稳定的。
14、下列系统中属于开环控制系统的是 D.普通数控加工系统
A.电炉箱恒温控制系统
B.雷达跟踪系统
C.水位控制系统
D.普通数控加工系统
15、某单位负反馈系统在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的系统稳态误差0=ss e ,则: B.意味着该系统的输出信号的稳态值为1 A.意味着该系统是一个0型系统 B.意味着该系统的输出信号的稳态值为1 C.意味着该系统没有输出信号 D.意味着该系统具有比较高的开环增益
16、一阶系统11)(+=Ts s G 在单位斜坡信号作用下,系统的稳态误差为 T 。
17、惯性环节的特点是 当输入量发生变化时,输出量不能突变,只能按指数规律 逐渐变化 。
18、工程上通常从 稳、准、好 3个方面来衡量自动控制系统。
19、结构不稳定系统是指: 不论如何调整系统参数系统总是稳定的 。
20、根轨迹一定对称于 实轴 ,并且有 支。
21、最小相位传递函数是指。
22、 根轨迹一定开始于 开环极点 ,终止于 开环零点 。
23、工程上一般用 等M 圆和等N 圆 来分析闭环系统的频率特性。
24、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包括: 上升时间、峰值时间、最大超调量、调整时间和震荡次数 。
25、一个反馈系统的特征方程为0522
=++Ks s ,若要系统产生临界振荡,则K 的取值应为 K=0 。
26、表征一阶系统K/(Ts+1)静态特性的参数是____K____,动态特性的参数是___T __。
27、频率特性曲线常采用3种表示形式,即 极坐标图、对数坐标图和对数幅相图 。
28、对自动控制的性能要求可归纳为___稳定性__、__快速性__和准确性三个方面, 在阶跃响应性能指标中,调节时间体现的是这三个方面中的_快速性___,而稳态误差体现的是__稳定性和准确性__。
29、函数st
e
t f --=32)(的拉氏变换式为 A 、
A.
)5(32+-s s B.)
5(32-+s s C.)5(32+-
s D. )
5(3
2++s s
39、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 (S )=1/(S+1),则闭环系统在 r( t )=sin2t 时
的
稳
态
输
出
c( t
)=_
___。
二、 综合题
1、求下图所示电路的传递函数。
2、已知开环零极点分布如图所示,试绘出相应的闭环根轨迹概略图。
j
j
j
图a
图b 图c
3、一最小相位系统传递函数的渐近对数幅频曲线如下图所示。
(1)求其传递函数。
(2)概略绘制系统的奈氏曲线图及用奈氏判据分析该系统的稳定性。
(3)说明能否直接由该渐近对数幅频曲线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4、一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S)H(S)= 100/(10S+1)(2S+1)(0.2S+1)
(1)绘制渐近对数幅频曲线图。
(2)概略绘制系统的奈氏曲线图及用奈氏判据分析该系统的稳定性。
5、闭环控制系统由那些基本环节组成?它们各起什么作用?
6、求下图所示电路的传递函数
7、一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 100/ [s2 (s+5)], 试计算输入r( t )分别为1( t )、t和t2时,及r(t)=1( t )+ t + t2时,系统的稳态误差。
8、一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 8/ [s2 (s+2)], 试计算输入r( t )分别为1( t )、t和t2时,以及r(t)=1( t )+ t + t2时,系统的稳态误差。
9、一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S )H (S )= 100/(10S+1)(2S+1)(0.2S+1) (1) 绘制渐近对数幅频曲线图。
(2) 概略绘制系统的奈氏曲线图及用奈氏判据分析该系统的稳定性。
10、闭环控制系统由那些基本环节组成?它们各起什么作用?
11、写出下图所示的各机械系统的微分方程及传递函数。
图中f 为输入量(外加作用力),x 1、 x 2为位移,其中x 2为输出量。
m 1
k 1
f (t )
x 1(t )
k 2
m 2
x 2(t )
12、已知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如下图所示,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G 1G 4G 2G 3G 5++
++
--R (s )Y s )+
+
-
13、设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试确定使系统稳定的k 值范围。
)
1)(2()(20+++=
s s s s k
s G
14、已知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试绘制系统的根轨迹,并标出渐近线、渐近线与实轴交点。
)
52)(2()(20+++=
s s s s k
s G
15、设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试绘制系统的Bode 图。
其中幅频特性曲线画渐近线,相频特性曲线画草图。
)16)(1(50)(20+++=s s s s s G
16、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0.51)K
G s s s s =++,
1) 绘制该系统的根轨迹;
2) 为保证该系统稳定,试确定K 的取值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