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体系结构总结

合集下载

软件体系结构知识总结

软件体系结构知识总结

第一部分-------填空,选择,判断1.软件工程三个要素:方法、工具和过程2.软件元素:程序代码、测试用例、设计文档、设计过程、需求分析文档3.构件分类:关键字分类刻画分类法和超文本组织法4.软件体系结构技术反战经历四个阶段(1)无体系结构设计阶段----以汇编语言进行小规模应用程序开发(2)萌芽阶段-----以控制流图和数据流图构成软件结构为特征(3)初期阶段-----出现了从不同侧面描述系统的结构模型,UML(4)高级阶段-----描述系统的高层抽象结构,出现“4+1”模型5.软件体系结构模型:结构模型、框架模型、动态模型、过程模型和功能模型。

6.“4+1”视图模型从五个不同的视角,包括逻辑试图,进程试图,物理视图,开发视图和场景视图来描述软件体系结构。

逻辑视图主要支持系统的功能需求,是系统提供给最终用户的服务。

通过抽象,封装和继承,可以用对象模型来代表逻辑视图,用类图来描述逻辑视图;开发视图也称模块视图,主要侧重于软件模块的组织和管理,主要考虑软件内部的需求,如软件开发的容易性、软件的重用等,通过系统输入输出关系的模型图和子系统图来描述,提供给编程人员的;进程视图侧重于系统的运行特性,主要关注非功能性的需求,如系统的性能和可用性。

进程视图强调并发性、分布性、系统集成性和容错能力管道和过滤器风格、客户/服务器风格等适合进程视图,提供给系统集成人员的;物理视图主要考虑如何把软件映射到硬件上,它通常考虑系统性能、规模、可靠性等,解决系统拓扑结构、系统安装、通信问题,提供给系统工程人员的。

而场景是那些重要系统活动的抽象,它使四个视图有机联系起来,是最重要的需求抽象,它可以帮助设计者找到系统结构的构件和他们之间的作用关系。

总之,逻辑视图和开发视图描述系统的静态结构,而进程视图和物理视图描述系统的动态结构。

软件体系结构的核心模型由五中元素组成:构件、连接件、配置、端口和角色。

7. 软件体系结构的核心模型由五中元素组成:构件、连接件、配置、端口和角色。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体系结构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体系结构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体系结构在数字化时代,软件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软件开发的规模和复杂度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软件工程师们不断探索各种技术,其中之一就是软件体系结构。

软件体系结构是一个抽象的框架,描述了一个软件系统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和通信方式,以及系统的行为。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软件体系结构的概念、类型、优缺点和设计原则等重要内容。

软件体系结构的概念软件体系结构是软件系统的架构,它是一个抽象的、高级别的视角,描述了系统的组成部分、相互关系和行为模式。

一般来说,软件体系结构由以下元素组成:1. 模块:代码的意义单位,通常包含一组相关的操作和数据结构。

2. 组件:带有接口的模块,可以与其他组件进行交互和通讯。

3. 连接器:支持组件之间通讯和合作的构建块。

4. 数据:系统中的各种信息,包括文本、图像、声音等。

5. 环境:软件系统运行所依赖的硬件、操作系统和其他外部条件等。

软件体系结构需要注意的重点包括:1. 模块细分:将系统拆分成若干个小模块,每个模块都有自己的职责和功能。

2. 接口设计:设计良好的接口可以提供高效、可靠的组件通讯。

3. 模块复用:通过复用现有组件和模块,可以降低开发成本和时间。

软件体系结构的类型软件体系结构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

1. 分层式结构分层式结构是将系统分为若干层次的结构,每个层次都具有特定的功能和职责。

分层式结构最大的特点是分离了应用程序逻辑和界面,将系统的不同部分独立起来,使得开发更容易和灵活。

2. 客户端/服务器结构客户端/服务器结构是一种典型的分布式系统结构,它将应用逻辑和数据存储划分为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两个部分。

客户端通过网络连接到服务器获取或存储数据,并在本地计算机上运行应用逻辑。

3. MVC结构MVC(模型-视图-控制器)是一种用于用户界面设计的软件体系结构。

在MVC结构中,模型是应用程序的核心组成部分,处理数据和业务逻辑,视图负责渲染用户界面,控制器负责协调视图和模型之间的通讯。

软件体系结构知识点复习

软件体系结构知识点复习

一、什么是软件系统结构软件体系结构也称为软件构架(有时简称构架),是系统的一个或多个结构,它包括:软件的组成元素(组件),这些元素(组件)的外部可见特性,以及这些元素(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含义:(1)系统由一个或多个结构组成,其中任何一个结构并不能与构架等同。

(2)每个系统都有一个体系结构。

(3)软件体系结构是系统的抽象。

(4) 构架定义了软件元素以及各元素间的交互关系。

(5) 以往作为体系结构传递的线框图,事实上并等同于体系结构。

二、构架商业周期(ABC)1.构架由什么决定?构架是否由系统需求决定?×软件构架是技术、商业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 构架从哪里来?(影响构架的因素)影响构架的因素主要包括:❑系统涉众(stakeholder)、主要有:管理者:成本要低,人人都得干活营销人员:特性突出、投放市场快、成本低、可与同类产品相匹敌。终端用户:行为、性能、安全性、可靠性、易用性。维护人员:可修改性强。客户:成本低、及时交付、不要频繁修改。❑开发组织・组织内对现存构架的重用・对某个基础设施进行长期的商业投资以实现某些战略目标・开发组织本身的机构也会影响构架的形成❑构架师的素质和经验构架师先前的一些经验、教育、培训以及所接触到过的成功构架模式都会影响到他们对某种构架的选择。

❑技术环境当前技术发展水平代表了某个时代的构架师的普遍素质和经验,对架构有很大的影响力。

❑其它因素其它如社会、法律、人文环境等都会对构架产生影响。

3.构架的反影响力・构架会影响开发组织的结构・构架会影响开发组织的目标・构架会影响客户对下一个系统的要求・构建系统的过程丰富了整个开发团队的经验,从而将影响设计师对后继系统的设计・一些系统会影响并实际改变软件工程的环境,也就是系统开发人员学习或实践的技术环境。

4.构架的商业周期软件构架是技术、商业和社会等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而软件构架的存在反过来又会影响技术、商业和社会环境,从而影响未来的软件构架。

软件体系结构概述

软件体系结构概述

软件体系结构概述软件体系结构是指软件系统的组织方式和结构框架,包括系统的组件、模块、连接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软件体系结构定义了系统的主要构成和交互方式,以及系统的整体特性和行为。

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和选择对于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可靠性和性能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软件体系结构可以理解为一个软件系统的蓝图或者设计模板,它指导和限制了系统在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并对系统的演化和重用性提供支持。

常见的软件体系结构包括客户端-服务器体系结构、分层体系结构、面向对象体系结构、面向服务体系结构等。

客户端-服务器体系结构是最常见的软件体系结构之一,它将软件系统划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两部分。

客户端负责用户界面和用户交互,服务器负责处理业务逻辑和数据存储。

这种体系结构可以提高系统的可伸缩性和可靠性,同时也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和通信开销。

分层体系结构将软件系统划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具有特定的功能。

常见的层次包括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

表示层负责用户界面的展示和交互,业务逻辑层负责系统的业务逻辑处理,数据访问层负责数据的存储和访问。

分层体系结构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重用性和可维护性,同时也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和通信开销。

面向对象体系结构利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和技术进行软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它将软件系统划分为多个对象,每个对象具有特定的属性和方法,并通过消息传递进行交互。

面向对象体系结构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重用性和可维护性,同时也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和内存开销。

面向服务体系结构将软件系统划分为多个服务,每个服务具有特定的功能和接口。

这些服务通过网络进行通信和交互,从而实现系统的功能需求。

面向服务体系结构可以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跨平台性,同时也增加了系统的通信开销和服务管理的复杂性。

除了以上常见的软件体系结构外,还有其他一些特定领域的体系结构,如实时系统体系结构、并行系统体系结构等。

实时系统体系结构适用于对响应时间有严格要求的系统,它需要快速的响应和高可靠性。

软件体系结构知识点完整

软件体系结构知识点完整

软件体系结构知识点完整首先,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目标是确保软件系统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可重用性和可演化性。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重要的知识点:1.架构风格和模式:软件体系结构可以采用不同的架构风格和模式,如客户/服务器架构、分层架构、微服务架构等。

每种架构风格和模式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缺点,开发人员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合的架构。

2.组件和接口:软件系统通常由多个组件构成,每个组件负责特定的功能。

组件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和交互。

设计良好的组件和接口可以提高系统的模块化程度,便于测试、维护和重用。

3.数据管理:软件系统通常需要对一定量的数据进行管理和存储。

在软件体系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数据的组织方式、访问方式和持久化方式。

常见的数据管理技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和缓存等。

4.并发和分布式处理:现代软件系统通常需要处理大量的并发请求,并且可能分布在不同的机器上。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如何有效地处理并发请求和如何进行分布式部署,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扩展性。

5.安全和可靠性:软件系统面临各种安全和可靠性风险,如数据丢失、数据泄露和系统故障等。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如何采取措施保障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如进行数据备份、访问控制和错误处理等。

6.软件系统的分层:软件体系结构通常采用分层的结构,将系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功能。

常见的分层结构有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等。

分层结构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7.影响因素和约束:软件体系结构设计还需要考虑相关的影响因素和约束,如成本、时间、技术限制等。

这些因素和约束将直接影响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和实施。

总结起来,软件体系结构是软件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架构风格和模式的选择、组件和接口的设计、数据管理、并发和分布式处理、安全和可靠性等多个方面。

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设计出高质量、可维护和可扩展的软件系统至关重要。

软件体系结构知识点完整

软件体系结构知识点完整

1、构件就是核心与基础,重用就是必需得手段。

2、软件重用就是指在两次或多次不同得软件软件开发过程中重复使用相同或相近软件元素得过程。

3、软件元素包括程序代码、设计文档、设计过程、需求分析文档甚至领域知识。

4、把可重用得元素称作软构件,简称为软构件。

5、可重用软件元素越大,就说重用得粒度越大。

6、构件就是指语义完整、语法正确与有可重用价值得单位软件,就是软件重用过程中可以明确辨识得系统;结构上,它就是语义描述、通信接口与代码实现得复合体。

7、面向对象技术达到类级重用,以类为封装得单位。

8、构件模型就是对构件本质特征得抽象描述。

三个主要流派,分别就是OMG(对象管理组织)得CORBA(通用对象请求代理结构)、Sun得EJB与Microsoft得DOM(分布式构件对象模型)。

9、获取构件得四个途径:(1)从现有构件中获得符合要求得构件,直接使用或作适应性修改,得到可重用构件。

(2)通过遗留工程,将具有潜在重用价值得构件提取出来,得到可重用构件。

(3)从市场上购买现成得商业构件,即COTS构件。

(4)开发符合要求得构件。

10、构件分类方法三大类:关键字分类、刻面分类法、超文本组织方法11、构件检索方法:基于关键字得检索、刻面检索法、超文本检索法与其她检索方法。

12、减少构件修改得工作量,要求工作人员尽量使构件得功能、行为与接口设计更为抽象画、通用化与参数化。

13、构件组装技术:基于功能得组装技术、基于数据得组装技术与面向对象得组装技术。

14、软件体系结构得定义:软件体系结构为软件系统提供了一个结构、行为与属性得高级抽象,由构成系统得元素得描述、这些元素得相互作用、指导元素集成得模式以及这些模式得约束组成。

软件体系结构不仅指定了系统得组织结构与拓扑结构,并且显示了系统需求与构成系统得元素之间得对应关系,提供了一些设计决策得基本原理。

软件体系结构得意义:(1)体系结构就是风险承担者进行交流得手段;(2)体系结构就是早期设计决策得体现--①软件体系结构明确了对系统实现得约束条件②软件体系结构决定了开发与维护组织得组织结构③软件体系结构制约着系统得质量属性④通过研究软件体系结构可能预测软件得质量⑤软件体系结构使推理与控制更改更简单⑥软件体系结构有助于循序渐进得原型设计⑦软件体系结构可以作为培训得基础;(3)软件体系结构就是可传递与可重用得模型。

软件体系结构

软件体系结构
3、软件体系结构的定义 软件体系结构为软件系统提供了一个结构、行为和属性的高级抽象,由构成系统的元素的描 述、这些元素的相互作用、指导元素集成的模式以及这些模式的约束组成。软件体系结构不 仅指定了系统的组织结构和拓扑结构,并且显示系统需求和构成系统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 提供了一些设计决策的基本原理。
1、MVC(模型-视图-控制):针对用户界面 模型:核心数据封装、逻辑和功能的计算,它独立于具体的界面表达和输入/输出操作。 视图:把模型数据等信息以特定形式展示给用户。 控制:处理用户与软件的交互操作。它接受用户的输入,将输入反馈给模型,进而实现对模 型的计算控制,是使模型和视图协调工作的部件。
2、软件重用的定义 软件重用是指在两次或多次不同的软件开发过程中重复使用相同或相近软件元素的过程。 可重用软件元素越大,重用粒度越大。
7、基于事件的隐式调用的定义 基于事件的隐式调用风格的思想是构件不直接调用一个过程,而是触发或广播一个或多个事 件。系统中的其它构件中的过程在一个或多个事件中注册,当一个事件被触发,系统自动调 用在这个事件中注册的所有过程,这样,一个事件的触发就导致了另一个模块中过程的调用。
8、基于事件的隐式调用的优缺点 优点: (1)为软件重用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2)为系统带来了方便。
end Attend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e;
16、C2 对体系结构的描述 architecture MeetingScheduler is
conceptual_components Attendee;ImportantAttendee;MeetingInitiator;
connector connector MainConn is message_filter no_filtering; connector AttConn is message_filter no filtering; connector ImportantAttConn is message_filter no filtering;

软件体系结构

软件体系结构

软件体系结构软件体系结构是指软件系统中各个组件之间的关系和结构的抽象描述。

它是构建软件系统的基础,对软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软件体系结构的定义、目标和应用领域等方面对其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软件体系结构的定义软件体系结构是指软件系统中各个组件之间的关系和结构的抽象描述,它包括软件系统的静态结构和动态行为。

静态结构是指软件系统中组件的组织方式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动态行为是指软件系统中组件的交互方式和相互之间的通信方式。

二、软件体系结构的目标软件体系结构的目标是实现软件系统的可重用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伸缩性。

可重用性是指软件系统中的组件能够被多次使用,可维护性是指软件系统中的组件能够被轻松地修改和维护,可扩展性是指软件系统能够根据需求进行功能的扩展,可伸缩性是指软件系统能够根据需求进行性能的扩展。

三、软件体系结构的应用领域软件体系结构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软件系统开发,特别是大型跨平台和分布式系统的开发。

在金融领域,软件体系结构被应用于交易系统和风险管理系统的开发;在电子商务领域,软件体系结构被应用于在线购物系统和支付系统的开发;在物流领域,软件体系结构被应用于供应链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的开发。

四、软件体系结构的基本原则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模块化:将软件系统分为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只负责特定的功能,通过接口进行通信和交互。

2. 松耦合:各个模块之间的依赖应尽量降低,避免模块之间的紧密耦合,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3. 高内聚:模块内部的各个元素之间应紧密关联,功能相关的元素应放在同一个模块中,以提高系统的内聚性。

4. 分层:将软件系统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功能,上层层次通过接口调用下层层次的功能。

5. 可伸缩性:系统的设计应考虑未来的扩展需求,能够根据需求进行功能和性能的扩展。

六、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方法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有面向对象的体系结构设计方法、服务导向的体系结构设计方法和领域驱动设计方法。

软件体系结构研究报告

软件体系结构研究报告

软件体系结构研究报告软件体系结构是指软件系统中各个组件之间的关系和交互方式,它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对软件体系结构的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

软件体系结构的研究旨在设计一个符合系统需求的结构框架,以便于软件系统的开发和维护。

软件体系结构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系统需求分析、软件架构设计、模块划分和数据流程等。

首先,系统需求分析是软件体系结构研究的基础。

通过对系统需求的分析,可以确定系统的功能、性能、安全等要求,从而为软件架构设计提供指导。

其次,软件架构设计是软件体系结构研究的核心。

软件架构设计是指在系统需求的基础上,根据系统性能、可靠性等因素,设计出系统的组件、接口和关系。

常见的软件架构设计模式有层次结构、管道-过滤器、客户端-服务器等。

接着,模块划分是软件体系结构研究的关键。

模块划分是将系统拆解成多个模块,每个模块负责特定的功能。

模块划分可以按照功能划分、数据划分等多种方式进行。

合理的模块划分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复用性。

最后,数据流程是软件体系结构研究的重要内容。

数据流程是指系统中数据的流动方式和路径。

合理的数据流程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响应速度。

在软件体系结构的研究中,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可移植性和安全性等因素。

可扩展性是指系统的容量和性能可以随着需求的增加而增加。

可移植性是指系统可以在不同的平台和环境下运行。

安全性是指系统能够保护用户的隐私信息,防止数据泄露和攻击。

综上所述,软件体系结构研究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系统设计者设计出符合需求的软件系统。

通过对系统需求的分析、软件架构的设计、模块的划分和数据流程的设计,可以提高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可复用性和可靠性。

软件体系结构研究还需要关注系统的可扩展性、可移植性和安全性等因素,以提高软件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

总之,软件体系结构研究对于软件开发和系统维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知识点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知识点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知识点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是软件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

设计是指通过分析需求,确定软件系统所需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以及确定各个组成部分的详细设计方案的过程。

体系结构是指软件系统的整体架构,包括各个组件之间的关系,以及软件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交互方式。

软件设计的主要知识点包括:1.需求分析:分析用户需求,明确软件系统的功能、性能、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

2.设计原则:包括开放封闭原则、单一职责原则、里氏替换原则、接口分离原则等。

3.设计模式:是一套被反复使用的、经过验证的、用来解决在软件设计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

常见的设计模式有工厂模式、单例模式、观察者模式、策略模式等。

4.UML(统一建模语言):是一种用于软件系统建模的标准化语言。

包括用例图、类图、时序图、状态图等。

5.架构模式:是一种包含一组满足特定需求的技术决策,指导解决软件系统中基本设计问题的模式。

常见的架构模式有分层架构、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发布-订阅架构等。

软件体系结构的主要知识点包括:1.分层架构:将软件系统分为若干层,每一层负责处理特定的功能或任务,层与层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

2.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将软件系统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两部分,客户端向用户提供界面和交互功能,服务器处理客户端发送的请求并返回相应结果。

3.分布式架构:将软件系统的各个组件分布在不同的物理节点上,通过网络进行通信。

4.微服务架构:将软件系统拆分为若干个小型服务,每个服务负责一个特定的功能,通过接口和消息进行通信。

5.事件驱动架构:系统中的各个组件通过发布-订阅模式进行通信,一个组件发生变化时通知其他相关组件。

在实际应用中,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的知识点通常会结合起来使用,以满足软件系统的需求。

同时,不同的项目可能有不同的设计与体系结构要求,开发人员需要根据具体项目的需求来选择适合的设计和架构模式。

软件体系结构范文

软件体系结构范文

软件体系结构范文1.分层结构:将软件系统分成多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自己的功能和责任。

每一层都建立在下一层的基础上,并提供给上一层一种简单的接口。

这种分层结构使软件系统的各个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变得清晰明了,易于管理和维护。

2.模块化设计:将软件系统划分为多个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有明确的功能和职责。

每个模块可以独立开发和测试,可以通过定义清晰的接口实现模块之间的通信和协作。

3.数据流控制:确定数据在软件系统中的流向和控制方式。

通过合理地组织数据流,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响应速度。

4.容错处理:考虑系统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和异常情况,设计相应的容错机制。

例如,通过添加冗余系统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5.并发控制:考虑软件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并发操作,设计相应的并发控制机制。

例如,通过加锁和事务处理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正确性。

6.性能优化:通过合理地组织软件系统的组件和模块,优化系统的性能和资源利用率。

例如,通过缓存、异步处理和并行计算来提高系统的运行速度和吞吐量。

7.可扩展性设计:考虑软件系统在未来可能的扩展需求,设计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例如,通过使用插件式架构和松耦合设计来支持系统的功能扩展和组件替换。

8.可重用性设计:将软件系统的一些组件设计成可重用的模块,方便在其他系统中进行复用。

例如,通过使用设计模式和软件工程方法来提高组件的可重用性。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的目标是提供一个模块化、可维护、可扩展、高性能和可重用的软件系统。

它在软件系统的开发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决定了软件系统的质量和成功与否。

一个好的软件体系结构可以使软件系统更加容易理解、开发、测试和维护,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谈谈对软件体系结构的认识_范文模板及概述

谈谈对软件体系结构的认识_范文模板及概述

谈谈对软件体系结构的认识范文模板及概述1. 引言概述:在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软件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软件体系结构作为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确保软件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软件体系结构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软件体系结构的相关概念。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主要部分。

首先,引言部分将对文章内容进行简单介绍。

接下来,第二部分将介绍软件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其定义、作用、组成要素以及设计原则和模式。

第三部分会详细探讨常见的软件体系结构类型,如分层架构、客户-服务器架构和面向服务架构(SOA)。

然后,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强调软件体系结构的重要性和优势,包括提供可扩展性和灵活性、改善可维护性和可测试性以及促进团队合作和开发效率提高等方面。

最后,在总结与展望部分,我们将回顾软件体系结构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软件体系结构的相关概念和应用价值,帮助读者加深对软件体系结构的认识,并提供一些实践经验和指导原则供读者参考。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软件体系结构,并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应用合适的架构类型,从而提高软件系统的质量和性能。

注意事项:文章中将结合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对每个部分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和阐述。

为了使文章内容更加清晰易懂,将尽量避免使用过多技术术语或专业名词,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同时,在引言部分结束后,将逐步深入介绍软件体系结构的各个方面,使读者能够系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该主题。

2. 软件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2.1 定义与作用软件体系结构指的是一个软件系统在高层次上的组织方式和结构布局。

它描述了软件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部分如何协同工作来实现系统的功能和属性。

软件体系结构主要通过定义元素、组件、连接和约束等来描述系统的架构。

软件体系结构有助于对复杂系统进行抽象和理解,并提供了一种高级别视角来管理软件开发过程。

软件体系结构

软件体系结构

软件体系结构软件体系结构是软件系统的一种高级结构,它涉及到软件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以及这些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提供了一个框架,用于指导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以确保系统能够满足其需求。

软件体系结构由三个主要元素组成:构件、连接件和约束。

1.构件:这是软件体系结构的基础元素,包括处理构件、数据构件和连接构件。

处理构件负责执行数据的操作或计算,数据构件是操作或计算所处理的信息,而连接构件则负责将这些不同的部分组合在一起。

2.连接件:连接件是负责将体系结构的不同部分组合连接起来的元素。

它们定义了构件之间的交互方式和关系,包括数据流、控制流和消息传递等。

3.约束:约束是软件体系结构中的规则和限制,它们定义了系统的行为和属性。

约束可以包括性能要求、可靠性要求、可维护性要求等。

此外,软件体系结构还涉及到一些重要的问题,如全局组织和全局控制结构、通信、同步与数据存取的协议、设计构件的功能定义、物理分布与合成、设计方案的选择、评估与实现等。

这些问题都是软件体系结构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Kruchten提出了软件体系结构的四个角度,这些角度从不同方面对系统进行描述:1.概念角度:描述系统的主要构件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模块角度:包含功能分解与层次结构,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结构。

3.运行角度:描述了一个系统的动态结构,包括系统的行为、交互和并发性等方面。

4.代码角度:描述了各种代码和库函数在开发环境中的组织,涉及到系统的实现细节。

总的来说,软件体系结构是软件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为软件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一个高层次的结构和指导。

通过对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系统的需求和功能,提高系统的质量和可维护性。

软件架构设计中的五层体系结构

软件架构设计中的五层体系结构

软件架构设计中的五层体系结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复杂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在软件系统的开发过程中,软件架构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软件架构定义了软件系统的组织结构,包括软件系统的组件、模块、接口、数据流等等,是指导软件系统设计和开发的基石。

软件架构设计中的五层体系结构是一种基于分层思想的软件架构设计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大型软件系统。

该体系结构分为五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处理不同的任务和功能,各层之间协同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软件系统。

下面将详细解释五个层次及其功能。

第一层:用户界面层用户界面层是软件系统与用户之间的接口,负责接收用户的输入请求,并向用户展示软件系统的输出信息。

用户界面层通常包括下面两个部分:1.1 用户界面管理器用户界面管理器是负责响应用户界面的请求,生成和显示用户界面的用户界面组件,如按钮、文本框等。

用户界面管理器还可以帮助用户进行数据输入验证,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1.2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是用户界面层与下一层——业务逻辑层之间的桥梁,将用户界面的请求传递给业务逻辑层。

API还可以将业务逻辑层返回的数据展示给用户界面层。

第二层: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是软件系统的核心,负责处理软件系统的业务逻辑,即实现软件系统的功能。

业务逻辑层通常包括下面两个部分:2.1 业务逻辑模型业务逻辑模型是软件系统中实现业务逻辑的代码和算法集合,是业务逻辑层的核心。

业务逻辑模型需要和其他模块进行交互,因此需要和数据库模型进行配合。

2.2 数据访问模型数据访问模型负责与数据库进行通信,将业务逻辑层操作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并从数据库中读取数据。

数据访问模型还需要对数据库进行管理和维护,保证数据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第三层:数据访问层数据访问层是负责管理和维护数据库的模块,其功能是通过数据访问接口向上层提供一定的数据访问功能,同时向下层提供对数据库的操作。

数据访问层通常包括下面两个部分:3.1 数据库访问接口数据库访问接口提供对外的数据访问API,向上层提供数据库的访问功能。

现代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层次结构

现代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层次结构

现代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层次结构
现代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层次结构主要分为四个层次:应用层、服务层、操作系统层和硬件层。

应用层是软件系统的最顶层,它包括了各种应用软件,如办公软件、娱乐软件和数据库软件等。

应用层的主要功能是为用户提供各种实用的功能。

应用层的开发需要了解用户需求,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软件功能,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服务层位于应用层之下,它提供了一系列的服务和功能给应用层使用。

其中最重要的服务是网络服务,通过网络服务,应用层可以与其他计算机进行通信,实现各种功能。

此外,服务层还包括数据存储、安全性、身份验证和事务管理等功能。

服务层的开发需要管理各种服务和实现服务与应用层的接口。

操作系统层位于服务层之下,它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

操作系统层负责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和提供基本的服务,如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和设备驱动程序等。

操作系统层的开发需要深入了解计算机体系结构和硬件资源的管理方式,以保证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硬件层是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最底层,它包括了计算机的物理硬件,如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和输入输出设备等。

硬件层提供了计算和存储的基本能力,为上层软件提供必要的支持。

总结来说,现代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层次结构包括应用层、服务层、操作系统层和硬件层。

这种层次结构的设计能够使不同层次的软件模块分开开发和维护,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不同层次之间的协作和交互也使得软件系统能够高效地运行和提供各种功能。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体系结构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体系结构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体系结构软件体系结构是软件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描述和组织软件系统的架构和结构。

在软件工程领域,软件体系结构是实现软件功能和满足软件质量要求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软件体系结构的定义、重要性和常见的体系结构模式。

一、软件体系结构的定义软件体系结构是软件系统的总体结构和组织方式,用于描述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交互和功能。

它包括系统中的各个模块(或组件)以及它们之间的接口和依赖关系。

软件体系结构还定义了系统的整体框架、分层结构、数据流和控制流。

软件体系结构的目标是将复杂的软件系统分解成可管理的模块,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

它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决策,能够影响到系统的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软件体系结构的重要性1. 提高软件开发效率:软件体系结构将系统分解成各个模块,使开发团队能够并行开发、测试和集成各个模块,从而提高开发效率。

2. 促进软件重用:通过定义模块和接口,软件体系结构能够促进软件的重用,减少开发时间和成本。

3. 支持系统演化:软件系统需要不断演化,软件体系结构能够提供系统框架和接口,使系统能够方便地进行修改和扩展。

4. 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良好的软件体系结构能够降低系统维护的难度,使开发人员能够快速定位和修复问题。

三、常见的软件体系结构模式1. 分层体系结构:将系统分成若干层层叠加的模块,每一层只和相邻的层进行交互。

这种模式可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但同时也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

2. 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将系统分成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客户端发送请求给服务器端,服务器端提供相应的服务并返回结果。

这种模式适用于分布式系统和网络应用开发。

3. 主从体系结构:将系统分成一个主节点和多个从节点,主节点负责协调和管理从节点的工作。

这种模式适用于负载均衡和并行计算等场景。

4. 流水线体系结构:将系统分成多个阶段,每个阶段负责完成一部分工作并将结果传递给下一个阶段。

软件体系结构汇总

软件体系结构汇总

软件体系结构汇总软件体系结构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通过分析和设计将软件系统拆分成不同的模块,确定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和通信方式的过程。

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对于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软件体系结构进行汇总介绍。

1. 分层体系结构(Layered Architecture)分层体系结构是将软件系统划分为若干层,每一层都具有特定的功能和对上下层的依赖关系。

常见的分层包括用户界面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等。

分层体系结构的优点是模块化、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较好,不同层之间的耦合度较低,但也存在性能问题和复杂度较高的缺点。

2. 客户端-服务器体系结构(Client-Server Architecture)客户端-服务器体系结构将软件系统划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两部分,客户端负责与用户交互,服务器负责处理和存储数据。

客户端-服务器体系结构的优点是系统的可伸缩性和灵活性较好,但也存在服务器压力过大、网络延迟等问题。

3. MVC体系结构(Model-View-Controller Architecture)MVC体系结构将软件系统划分为模型、视图和控制器三个部分,模型负责业务逻辑和数据存储,视图负责用户界面显示,控制器负责协调模型和视图之间的交互。

MVC体系结构的优点是模块化和分工明确,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4. Pipe and Filter体系结构Pipe and Filter体系结构将软件系统划分为一系列的处理器(Filter)和数据通道(Pipe),每个处理器负责执行一些特定的功能,通过数据通道进行输入和输出。

Pipe and Filter体系结构的优点是模块化和可重用性较好,但也存在处理器之间的依赖性和性能问题。

5. Blackboard体系结构Blackboard体系结构将软件系统划分为一个共享数据结构(Blackboard)和一组独立的处理器(Knowledge Sources),数据结构用于共享问题描述和部分解决方案,处理器根据问题描述和解决方案进行并行计算和协作。

解释软件体系结构的概念

解释软件体系结构的概念

解释软件体系结构的概念
软件体系结构是指一个软件系统的整体结构,包括系统的组成部分、
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行为。

它描述了一个软件系统的高层次抽象,为开发人员提供了指导和规范,有助于实现系统的可靠性、可维
护性和可扩展性。

软件体系结构通常由以下四个方面组成:
1. 组件:组成软件系统的独立模块或单元,如用户界面、数据库管理、业务逻辑等。

2. 连接器:用于连接组件之间的接口或协议,包括数据传输、调用方
法等。

3. 配置:描述了组件和连接器之间的物理安排和部署方式,如分布式
部署、集中式部署等。

4. 限制条件:对软件系统进行限制或约束,以确保满足特定需求或标准,如安全性、性能等。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根据需求和目标选择合适的体系结
构,并将其分解为更小的子问题进行设计和实现。

这样可以降低开发难度和风险,并且提高整个项目的质量。

总之,软件体系结构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概念,在软件开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组织和管理软件系统,从而实现高效、可靠、可维护和可扩展的软件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软件体系结构的定义国内普遍看法:体系结构=构件+连接件+约束2、软件体系结构涉及哪几种结构:1、模块结构(Module)系统如何被构造为一组代码或数据单元的决策2、构件和连接件结构(Component-And-Connector,C&C)系统如何被设计为一组具有运行时行为(构件)和交互(连接件)的元素3、分配结构(Allocation)展示如何将来自于模块结构或C&C结构的单元映射到非软件结构(硬件、开发组和文件系统)3、视图视点模型视点(View point)ISO/IEC 42010:2007 (IEEE-Std-1471-2000)中规定:视点是一个有关单个视图的规格说明。

视图是基于某一视点对整个系统的一种表达。

一个视图可由一个或多个架构模型组成架构模型架构意义上的图及其文字描述(如软件架构结构图)视图模型一个视图是关于整个系统某一方面的表达,一个视图模型则是指一组用来构建4、软件体系结构核心原模型1、构件是具有某种功能的可复用的软件结构单元,表示了系统中主要的计算元素和数据存储。

2.连接件(Connector):表示构件之间的交互并实现构件之间的连接特性:1)方向性2)角色3)激发性4)响应特征第二章1、软件功能需求、质量属性需求、约束分别对软件架构产生的影响功能性需求:系统必须实现的功能,以及系统在运行时接收外部激励时所做出的行为或响应。

质量属性需求:这些需求对功能或整个产品的质量描述。

约束:一种零度自由的设计决策,如使用特定的编程语言。

质量原意是指好的程度,与目标吻合的程度,在软件工程领域,目标自然就是需求。

对任何系统而言,能按照功能需求正确执行应是对其最基本的要求。

正确性是指软件按照需求正确执行任务的能力,这无疑是第一重要的软件质量属性。

质量属性的优劣程度反映了设计是否成功以及软件系统的整体质量。

系统或软件架构的相关视图的集合,这样一组从不同视角表达系统的视图组合在一起构成对系统比较完整的表达2、质量属性3、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包括哪些质量属性非功能性需求:用户对软件质量属性、运行环境、资源约束、外部接口等方面的要求或期望,包括:(1) 性能需求:用户在软件响应速度、结果精度、运行时资源消耗量等方面的要求。

(2) 可靠性需求:用户在软件失效的频率、严重程度、易恢复性,以及故障可预测性等方面的要求。

(3) 易用性需求:用户在界面的易用性、美观性,以及对面向用户的文档和培训资料等方面的要求。

(4) 安全性需求:用户在身份认证、授权控制、私密性等方面的要求(5) 外部接口:用户对待开发软件系统与其他软件系统或硬件设备之间的接口的要求。

(6) 可保障性(supportable)需求:用户在软件可配置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等方面的要求。

4. 可靠性可用性区别可靠性通常低于可用性,因为可靠性要求系统在[0,t]的整个时间段内需正常(注意是“连续”!)运行;可用性大于或等于可靠性,对于可用性,要求就没有那么高,系统可以发生故障,然后在时间段[0,t]内修复。

修复以后,只要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它仍然计入系统的可用性。

计算:第三章1、软件架构风格(是一个面向一类给定环境的架构设计决策的集合,这些通用的设计决策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模式,为一族系统提供粗粒度的抽象框架。

每一个软件系统都有其占主导地位的软件架构风格。

“从软件中来,到软件中去”架构风格通过为常见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增强了对问题的分解能力、提升了设计重用的水平。

)1)独立构建风格:(这种风格的主要特点是:事件的触发者并不知道哪些构件会被这些事件影响,相互保持独立。

这样不能假定构件的处理顺序,甚至不知道哪些过程会被调用;各个构件之间彼此无直接的连接关系,各自独立存在,通过对事件的发布和注册实现关联。

)进程通信体系结构风格:构件是独立的进程,连接件是消息传递。

消息传递通常用来实现进程之间的同步和对共享资源的互斥操作典型例子:客户-服务器架构,其中服务器通常用来为一个或多个客户端提供数据服务,客户端则用来向服务器发出请求,针对这些请求服务器通过同步或异步方式进行请求响应。

基于事件的隐式调用风格:构件不直接调用一个过程,而是触发或广播一个或多个事件。

•系统中的其它构件中的过程在一个或多个事件中注册。

•当一个事件被触发/发布,系统自动调用在这个事件中注册的所有过程。

•这样,一个事件的触发就导致了另一模块中的过程的调用。

•这种系统,称为基于事件的系统(Event-based system),采用隐式调用(Implicit invocation)的方式。

2)层次风格优点:通过把逻辑层分布到多个物理层中,可以提高可伸缩性、容错性(fault tolerance)和性能。

可重用性。

每一层提供的功能都是独立的和定义良好的。

不同层之间有明确的接口,在解决一个新的问题时,使开发人员更容易地重用一个已有的层。

可测试性。

由于有了明确定义的接口,以及可以在层接口的不同实现之间实现按需切换,可测试性明显增强了。

标准化。

清晰定义并且广泛接受的抽象层次能够促进实现标准化的任务和接口开发,同样接口的不同实现能够互换使用。

缺点:1)并不是每个系统都可以很容易地划分为分层的模式,甚至即使一个系统的逻辑结构是层次化的,出于对系统性能的考虑,系统设计师不得不把一些低级或高级的功能综合起来;2)效率的降低:由分层风格构成的系统,运行效率往往低于整体结构。

在上层中的服务如果有很多依赖于最底层,则相关的数据必须通过一些中间层的若干次转化,才能传到;3)很难找到合适的、正确的层次抽象方法:层数太少,分层不能完全发挥这种风格的可复用性、可修改性和可移植性上的潜力。

层数过多,则引入不必要的复杂性和层间隔离冗余以及层间传输开销。

3) 虚拟机风格:不管何种类别的虚拟机,本质上都是在高层次抽象的用户与低层次抽象的OS/硬件之间建立一道屏障。

但是,如何把上层应用的请求映射到下层OS/硬件系统的执行?•解释器(Interpreter)•基于规则的系统(Rule-based System)解释器:是一个用来执行其他程序的程序.基本构件:•解释器引擎•存储区连接器:•对存储区的数据访问基于规则的系统:核心思想:将业务逻辑中可能频繁发生变化的代码从源代码中分离出来;基本过程:使用规则定义语言(IF…THEN…的形式,通常基于XML或自然语言,但绝不是程序设计语言),将这些变化部分定义为“规则”;4)客户机/服务器:一个应用系统被分为两个逻辑上分离的部分,每一部分充当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的功能,多台计算机共同完成统一的任务。

1)客户机(前端,front-end):接受用户的输入,并把输入进行适当组织,转换成服务器接受的形式,通过网络传递给服务器,同时,负责接收服务器的回送消息,并表back-end)2)服务器:提供各种服务,通常在高档计算机(服务器)上运行。

服务器软件根据客户机的请求提供相应的服务,如数据库服务、邮件服务、Web服务等。

3)连接件:建立在网络协议上,驻留在服务器和客户机两端,提供透明的网络连接和服务。

5)基于B/S体系结构的软件优点•系统维护成本低:•客户端无任何业务逻辑•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较好的安全性•良好的容错能力和负载平衡能力。

缺点•客户端浏览器一般情况下以同步的请求/响应模式交换数据,每请求一次服务器就要刷新一次页面;•受HTTP协议“基于文本的数据交换”的限制,在数据查询等响应速度上,要远远低于C/S体系结构;•提交一般以页面为单位,数据的动态交互性不强,不利于在线事务处理(OLTP)应用;•受限于HTML的表达能力,难以支持复杂GUI (如报表等)。

6)SOA风格定义: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是一个构件模型,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通过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它应该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

这使得构建在各种这样的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

服务(service)是封装成用于业务流程的可复用构件的应用程序函数。

它提供信息或简化业务数据从一个有效的、一致的状态向另一个状态的转变用于实现特定服务的流程并不重要,只要它响应命令并为请求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就可以了服务特征:可在网际间请求调用具有良好的兼容性粗粒度的操作松散耦合的关联基于接口的设计具有透明的搜索和查询SOA好处:利用现有的资产更快的响应和上市速度减少成本和增加复用更易于集成和管理复杂性说到做到2.Web Services定义部署在Web上的对象从外部使用者的角度来看, Web Services是部署在Web上的对象,具备以下特征:完好的封装性(数据和处理)松散耦合使用协约的规范性标准化高度可集成能力3、Web Service与 SOA区别Web Service是技术规范,而SOA是设计原则。

从本质上来说,SOA是一种架构模式,而Web Service是利用一组标准实现的服务。

Web Service 是实现SOA 的方式之一。

4.为什么Web Services是最佳解决方案?HTTP+XML, 最通用的访问方式基于规范协议的访问接口, 可支持所有平台和应用仅使用Web Service作为访问界面, 使得所有接入模块的编写变得容易开发代价显著降低:程序员无需与多种平台进行交互,只需与Web Service进行交互;其调用接口使用XML及其相关技术,在代码实现上的代价也显著降低部署和集成的费用大大降低,流程的更改也无需更改大量的代码,甚至无需更改代码只有使用Web Services架构, 今后的大规模的面向公众的系统对接才成为可能第四章1、常用SA描述方法线框描述法:优点:灵活能够直观反应系统架构,同时也易于理解缺点:二义性:图形的本质所决定的模糊性,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矛盾性:模型中可能存在相互冲突的陈述;不完备:无法描述所有的细节;异构性:各个建模规范不同,模型也不同,难以支持模型在各个建模工具之交换;无法自动化:只能由人理解,靠软件工具来理解比较困难,因此无法实现自动化的验证与推理。

形式化描述法:优点:表达架构的一个正式方式可做到人机可读在一个比以前更高的水平上描述系统允许在完整性、一致性、歧义性和性能等方面分析和评估架构支持自动生成软件系统ADL的缺点:使用类计算机高级语言的形式描述,表达不够直观,难以理解对于ADLs应该表达什么,没有一个普遍共识,特别是关于架构的行为目前使用表达解析相对比较困难,没有很好的商业工具提供支持UML描述2、4+1视图第五章2、属性驱动的设计方法(Attribute-Driven Design, ADD)是定义软件架构的一种方法,可根据软件质量属性需求实施架构设计过程ADD通过一个分解系统或者系统元素的循环过程,使用架构模式和策略来满足系统质量属性需求,以完成分解操作和模式3、质量属性设计策略4、模块设计评价标准:可分解性可组合型可理解性可持续性(连续性)可保护性模块化五大规则:直接映射、少的接口、小的接口、显示接口、信息隐藏模块化设计的基本原则1.类设计原则:单一责任原则开放-封闭原则里氏替换原则依赖倒置原则接口隔离原则2.(包聚合设计原则)•(REP) The Reuse/Release Equivalency Principle复用/发布等价原则•(CCP) The Common Closure Principle共同封闭原则•(CRP) The Common Reuse Principle共同复用原则3. PRINCIPLES OF PACKAGE COUPLING(包耦合设计原则):•(ADP) The Acyclic Dependencies Principle无圈依赖原则•(SDP) The Stable Dependencies Principle稳定依赖原则•(SAP) The Stable Abstraction Principle稳定抽象原则第八章2、三大产品线的三大基本活动1.核心资产开发:目标是建立产品的生产能力,描述了核心资产开发活动及其输入输出主要输入:产品约束生产约束生产策略现有资产清单主要输出:产品线范围核心资产生产计划2、产品开发主要输入:产品特定需求核心资产开发输出:产品线范围核心资产生产计划主要输出:特定产品对核心资产的反馈增加新的核心资产和产品约束3、核心资产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