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湿利水方之实脾散(又名实脾饮)
实脾饮减肥按
实脾饮减肥按减肥一直是很多人关注的话题,而实脾饮作为一种传统中医药材,被认为具有减肥的功效。
那么,实脾饮到底能不能减肥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实脾饮对减肥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实脾饮。
实脾饮是一种中药制剂,主要由茯苓、白术、甘草、炙甘草、熟地黄、山药、泽泻等药材组成。
它具有健脾益气、祛湿利水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水肿等症状。
而且,实脾饮还被认为可以帮助减肥,因为它能够调理身体内部的湿气,促进新陈代谢,改善消化系统功能,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
其次,实脾饮减肥的原理是什么呢?实脾饮中的茯苓、白术等药材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可以帮助消化系统更好地吸收营养,提高身体的代谢能力,减少脂肪堆积。
而且,实脾饮中的泽泻等药材具有利水的作用,可以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的水分和毒素,减轻水肿和体重。
因此,通过长期饮用实脾饮,可以达到减肥的效果。
那么,如何正确饮用实脾饮来达到减肥的效果呢?首先,需要选择正规的中药店购买正宗的实脾饮,避免购买假冒伪劣产品。
其次,需要按照医生或药师的建议来饮用实脾饮,不能随意增减剂量,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同时,饮用实脾饮的同时,还需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够更好地达到减肥的效果。
当然,饮用实脾饮减肥也并非适合所有人。
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患有重大疾病的人群,以及过敏实脾饮成分的人群,都不适宜饮用实脾饮。
因此,在饮用实脾饮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的意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饮用实脾饮。
综上所述,实脾饮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制剂,具有一定的减肥功效。
通过调理身体内部的湿气,促进新陈代谢,改善消化系统功能,实脾饮可以帮助减肥。
但是,在饮用实脾饮前,需要选择正规的产品,遵循医生或药师的建议,同时配合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够更好地达到减肥的效果。
希望大家在追求健康的同时,也能够拥有理想的体型。
邓中甲,实脾散,治下半身水肿,阴水。阳水,上半身先肿,以上半身为主,阴水下半身为主
邓中甲,实脾散,治下半身水肿,阴水。
阳水,上半身先肿,以上半身为主,阴水下半身为主邓中甲讲方剂学实脾散一类方《济生方》实脾散是常用方。
临床使用频率较高。
而且现在运用,历来报导病案这些也相当多。
是张行之有效,疗效确凿的方。
实脾散当然也有叫做实脾饮。
主证分析脾肾阳虚,水湿内停的阴水。
我们知道水肿中医辨证,分为阴水、阳水两类。
这里强调它是治疗阴水证的一个常用方。
阴水证就是阳气不足,这种寒湿引起的。
阳气不足,水不化气,造成水湿内停,泛滥体表造成的水肿,从这一点来看,好像主症跟前面讲的真武汤很类似。
但是它有区别。
1.实脾散的脾肾阳虚,它侧重是在脾,它强调脾,脾阳虚了,影响到肾阳也虚,脾肾阳虚,一般病程长都相互影响,但是它的主治范围有一定限定,它主要侧重脾阳虚为主的,以水肿为主,阴水。
虽然说脾肾阳虚,阳不化水,水湿内停,能够泛滥体表水肿,如果水湿浸渍肠道也可以泄泻。
所以我们主治证候分析表上也有泄泻,但是侧重点历来是认为治疗寒湿阴水的一张首选方,常用方。
所以水肿为主。
第一个实脾散主治证候,脾肾阳虚,脾阳虚为主。
2.主治范围不像真武汤那样宽,以水肿为主。
从它主治证候表现来讲,阳虚失温以后手足不温,这不是类似于理中丸这些,提到中焦虚寒,脾主四肢。
阳气不能温养四肢,就手足不温。
这个和肾阳虚以后四肢厥逆,它有程度的不同。
这个强调,还是中焦脾胃阳气不足为主。
涉及到肾阳。
水阻气机,水湿停滞中焦,阻滞气机,胸腹胀满是这个方的一个证候特点。
很重要的一个证候特点。
实脾散治疗水肿,和真武汤治疗作为基础方治疗不同的,很大一方面,这个也反映出来,胸腹胀满,这是气机阻滞,水湿内停,阻滞气机。
当然阳虚不化以后,比如口不渴,苔白腻,脉沉弦而迟这些,都是一般的阳虚病的舌脉表现,舌脉,或者佐证的一种表现。
通过实脾散的方义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它病位,脾肾同病,以脾为主。
水湿内停泛滥以水肿为主要表现。
同时它的证候特点有水邪阻滞气机,非常突出。
胸腹胀满是它的重要兼证。
方剂比较-真武汤和实脾散
真武汤同学们,我们现在开始上课。
上节课讲到苓桂术甘汤,温化寒湿的第一张方,是个基础方。
我们下一个方是真武汤,真武汤是《伤寒论》上的一个方,经方。
而且这个方,也是从历史上到现代都很有名的一个名方,所以肯定是Ⅰ类方、重点方了。
这个真武汤,从《伤寒论》的方剂命名来看,有用一组君药命名的,有用功效命名的,或者结合主治证命名的。
但这个方和前面的青龙汤、白虎汤这些一样,它是用的天上当时命名的五颗星来命名的。
因为在汉代阴阳五行学说比较盛行,所以各行各业都是用五个星来统率,五行来统率。
真武是北方的,在汉以前呢,这五颗星,真武是镇星,北方的镇星,西方的太白星,东方的辰星,中央的穗星,南方的寅惑星。
到汉代名称改了,就北方改为真武,当时叫玄武,到清代以后和康熙皇帝的玄烨那个玄,为了避讳就要叫真武,南方朱雀,中央黄龙,东方青龙,西方白虎,这样五个星命名的。
从此也看出,《伤寒论》里整个三阴三阳,这个阴阳和五行是有机的结合套起来的。
当然现在《伤寒论》里找不到朱雀汤、黄龙汤,是由于汉代以后长久散失,到最后收集整理肯定是不全了。
那从这个命名也看(出来)真武汤在《伤寒论》当中,布局当中是非常重要的。
真武是北方镇水之神,你看很多县城里修的庙,城北修了个真武庙,都是真武大帝,管水了。
北方气候比较寒冷,所以从真武汤这个名称来说,它是治寒的,用温热药,温热药治寒。
有镇水作用,能治水的,所以从名称可以推导它一个功能。
这个方主治证候的病机是阳虚水泛证。
阳虚指的是脾肾阳虚,而且脾肾阳虚以肾阳虚为主。
那肾阳虚的表现,简要的讲,畏寒肢厥,也就是说畏寒怕冷,平素就比一般人怕冷,肢厥,容易四肢厥逆。
在临床上看这类病人很多在冬天的时候,睡觉一晚上膝盖都睡不热。
脾肾阳虚,畏寒肢厥。
水湿泛滥呢,它的阳虚水泛,水湿泛滥,它的前提是水湿内停。
水湿内停表现呢,小便不利,膀胱气化受阳虚的影响,小便不利,阖而不开。
小便不利,它水湿就要泛滥。
所以从它的共同特点来讲,真武汤证,阳虚水泛证可以有畏寒肢厥,小便不利这个特点。
实脾饮的标准配方
实脾饮的标准配方实脾饮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汤剂,主要用于调理脾胃功能,帮助消化吸收。
实脾饮的配方主要包括黄芪、茯苓、白术、甘草等药材,具有健脾益气、祛湿化痰的功效。
下面将介绍实脾饮的标准配方及其制作方法。
一、配方。
1. 黄芪。
黄芪性味甘平,归脾肺经,具有益气补中、固表止汗、利水除湿等功效。
在实脾饮中,黄芪主要起到益气健脾的作用。
2. 茯苓。
茯苓性味甘淡,归心脾经,具有健脾益胃、利水渗湿、安神安眠的功效。
在实脾饮中,茯苓主要起到祛湿化痰的作用。
3. 白术。
白术性味甘苦,归脾胃经,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化痰、止泻固脱的功效。
在实脾饮中,白术主要起到健脾益气、燥湿化痰的作用。
4.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归心肺脾经,具有益气补中、和中止痛、解毒润肠的功效。
在实脾饮中,甘草主要起到和中止痛、解毒润肠的作用。
二、制作方法。
1. 取黄芪、茯苓、白术、甘草各30克,共120克。
2. 将药材清洗干净,放入煮沸的水中,煮沸后改用文火煎煮30分钟。
3. 待药汁煎煮至100毫升左右时,即可离火,滤去渣滓,得实脾饮药液。
4. 每次取药液50毫升,分2次温服,连服7天为一疗程。
三、注意事项。
1. 孕妇、哺乳期妇女、小儿、体弱者慎用。
2.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油腻食物。
3. 忌饮酒,忌烟。
4.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宜长期大量服用。
综上所述,实脾饮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汤剂,具有健脾益气、祛湿化痰的功效。
其标准配方包括黄芪、茯苓、白术、甘草,制作方法简单易行。
在使用实脾饮时,需要注意慎用人群和注意事项,遵医嘱使用,不宜长期大量服用。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祝您身体健康!。
实脾饮的功效与作用
实脾饮的功效与作用实脾饮是中医传统草药制剂中的一种,由多种中药组成,主要用于调理脾胃功能。
实脾饮的功效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健脾益气:实脾饮中的药材有党参、白术、茯苓等,这些药材具有补气健脾的作用。
党参是一味滋补药材,能够补气益精,健脾开胃。
白术有健脾益胃、强化脾胃消化功能的作用。
茯苓是一味具有利水渗湿的作用,能够改善脾胃湿困的症状。
2. 调理脾胃功能:实脾饮中还含有炙甘草、山药等药材。
炙甘草是一味具有调理脾胃、缓解胃肠不适的草药,能够增加脾胃的消化能力。
山药是一味滋补健脾的药材,能够帮助调理脾胃功能,增加食欲。
3. 缓解脾胃虚弱引起的症状:实脾饮中的黄精、当归等药材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可以缓解脾胃虚弱引起的症状。
黄精是一味补益药材,能够滋养脏腑,强化身体的免疫力。
当归是一味滋补良药,能够调理气血,促进血液循环。
4. 调节肠胃功能:实脾饮中的乌鸡白凤丸等药材有助于调节肠胃功能。
乌鸡白凤丸是一味具有滋阴补气的药材,能够调节肠胃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减少腹泻和便秘。
5. 提高免疫力:实脾饮中的橘红、金银花等药材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橘红是一味具有抗病毒、抗菌作用的草药,能够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金银花是一味清热解毒的草药,有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对于感冒、咳嗽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总之,实脾饮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制剂,主要通过调理脾胃功能,提高免疫力,缓解脾胃虚弱引起的症状等方式发挥作用。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人体脾胃功能,增加食欲,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并且适用于脾胃虚弱、腹泻便溏等症状的辅助治疗。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使用实脾饮时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以及药物配方来选择,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期发挥最佳的功效与作用。
实脾饮的标准配方
实脾饮的标准配方
首先,实脾饮的主要成分包括茯苓、白术、苍术、炙甘草、陈皮等中药材。
茯
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的功效,能够帮助人体消除湿气,增强脾胃功能。
白术和苍术同样具有健脾化湿的作用,有助于调理脾胃功能,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状。
炙甘草具有和中健脾的作用,能够缓解脾胃不适,增强消化功能。
陈皮则能行气化湿,有助于改善湿气引起的胃肠不适。
其次,实脾饮的配方比例为茯苓10克,白术10克,苍术10克,炙甘草5克,陈皮5克。
将这些中药材按照比例配制好后,可以煎煮成药汤,或者研磨成粉末,冲泡成中药饮品。
在煎煮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加入适量的水,煎煮时间也需要掌握好,以充分提取药材的有效成分。
最后,实脾饮的服用方法为每日1剂,分2次服用。
可以在早晚空腹时服用,
每次服用量为半剂。
如果是煎煮成药汤的话,可以加入适量的蜂蜜或者红糖进行调味,以增加口感。
在服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易于消化的清淡食物,有助于提高药物的吸收效果。
总之,实脾饮是一种具有良好药用价值的中药饮品,其标准配方的制作方法简
单易行,服用方法也相对简便。
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谨慎遵医嘱,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
实脾饮的标准配方
实脾饮的标准配方
实脾饮是一种中药配方,主要用于调理脾胃功能失调所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腹痛等症状。
它由多种中药材组成,具有健脾益胃、消食化湿的功效。
下面将介绍实脾饮的标准配方,希望对需要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实脾饮的标准配方:
1. 苍术(30克),苍术能健脾胃,行气化湿,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胀腹痛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2. 白术(30克),白术同样具有健脾益胃、祛湿化痰的功效,能够帮助消化,改善脾胃功能。
3. 茯苓(15克),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益胃的作用,对于脾胃湿滞引起的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4. 陈皮(10克),陈皮能燥湿健脾、理气化痰,对于脾胃湿滞、食欲不振、胃脘胀满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5. 泽泻(15克),泽泻能利水渗湿、健脾利湿,对于脾胃湿滞引起的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6. 炙甘草(6克),炙甘草能健脾益胃、调和药性,有助于增加药方的整体效果。
以上就是实脾饮的标准配方,每味药材的用量都是经过临床验证的最佳搭配。
在使用时,可以将以上药材按照比例混合后煎煮,每日分2次服用,连续服用7-10天为一个疗程。
需要注意的是,在服用实脾饮的同时,应避免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疗效。
总之,实脾饮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对于脾胃功能失调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在使用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早日恢复健康!。
祛湿剂之实脾散
祛湿剂之实脾散出自《重订严氏济生方》[组成]厚朴去皮,姜制,炒白术木瓜去瓤木香不见火草果仁大腹子附子炮,去皮脐白茯苓去皮干姜炮,各一两(各6g) 甘草炙,半两(3g)[用法] 上吹咀,每服四钱,水-盏半,生姜五片,枣子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加人生姜五片,大枣一枚,水煎服)。
[功用] 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主治]阳虚水肿。
身半以下肿甚,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胸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苔厚腻.脉沉迟者。
[方解]本方所治之证,是谓阴水,缘于脾肾阳虚,阳不化水,水气内停所致。
水为阴邪.其性下趋,故其水肿身半以下为甚:脾主四肢,阳气不能温照,故手足不温:水湿内阻,气机不畅,故胸腹胀满;口不渴,大便清,苔厚腻,脉沉迟,皆为脾肾阳虚,水湿重盛之象。
治宜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方中以附子、干姜为君,其中附子温脾肾,助气化,行阴水之停滞:干姜温脾阳,助运化,散寒水之迈凝:二者合用,温养脾肾,扶阳抑阴。
茯苓、白术健脾燥湿,淡渗利水,使水湿从小便而利;木瓜芳香醒脾,化湿利水,以兴脾主运化之功;厚朴、木香、大腹子、草果下气导滞,化湿行水,使气行则湿邪得化。
使以甘草生姜、大枣调和诸药,益脾和中。
群药相伍,共奏温暖脾肾行气利水之效。
然本方温补脾土之功偏胜,确有脾实则水治之功,故以“实牌"名之。
本方与真武汤功效相近,其组成即真武汤去芍药,加干姜、厚朴、木香、草果仁、大腹子、木瓜、甘草、大枣,加生姜之用量。
二方均能温暖脾肾,助阳行水,真武汤偏于温肾,实牌散偏于暖脾。
真武汤温阳利水,兼能敛阴缓急,故主治阳虚停水,兼有腹痛或阴随阳伤之身响动;本方助阳散寒之力略胜,且能行气化滞,故主治阳虚水肿,兼有胸腹胀满者。
[文献摘录]方论张秉成:“阴水者,纯是阳虚土败,上不制水面然。
(经》云,覆胜则地泥,故脾旺则运化行而清浊分,其清者,为气为血,为津为液:油者,则为汗为溺,而分消矣则知治水当以实牌为首务也。
白术、甘草、补牌之正药,然非姜附之大辛大热助火生土,何以建其温补健运之功?而后腹皮、获苓之行水,厚朴、木香之快气。
实脾散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实脾散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者:黄雨欣杨帆陈奇祺廖佳颖李潇杰黎祖鸣陈慧聪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2024年第02期【摘要】实脾散为《严氏济生方·水肿论治》第一方,具有温阳健脾,行气利水的功效,原方主治水肿。
文章简述了实脾散用于肝硬化腹水、腹泻、水肿、慢性肾炎、慢性心力衰竭等临床应用方面的新进展。
本文主要从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对实脾散展开讨论,深化对实脾散的认识,总结其临床应用规律特点,以期为临床诊疗运用实脾散提供更加广阔的思路。
【关键词】实脾散;理论基础;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中圖分类号】R28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24)03-0076-05DOI:10.3969/j.issn.1007-8517.2024.03.zgmzmjyyzz202403017Research Progress o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hipi PowderHUANG Yuxin1YANG Fan2CHEN Qiqi3LIAO Jiaying4LI Xiaojie5LI Zuming3CHEN Huicong21.The Fifth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405,China;2.The Fourth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Shenzhen 518033,China;3.The Second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405,China;4.Shenzhen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Shenzhen 518116,China;5.The First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405,ChinaAbstract:Shipi Powder is the first prescription of Yans Jisheng prescription on the treatment of edema,which has the effect of warming yang and invigorating the spleen,promoting qi and diuresis,and the original prescription is mainly for edema.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new progress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hipi Powder in the treatment of cirrhotic ascites,diarrhea,edema,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and chronic heart failure,as well as the reduction of urinary protein and inhibition of heart failure.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Shipi Powder from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deepens the understanding of Shipi Powder,and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in order to provide a broader train of thought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Keywords:Shipi Powder;Theoretical Basis;Clinical Application;Research Progress实脾散源于严用和的《济生方》,又名实脾饮。
实脾饮的功效与作用,副作用说明书
实脾饮的功效与作用,副作用说明书来源:《济生方》。
【组成】厚朴(去皮,姜制,炒)6克,白术6克,木瓜(去瓤)6 克,木香(不见火)6克,草果仁6克,大腹皮6克,附子(炮,去皮脐)6克,白茯苓(去皮)6克,干姜(炮)6克,甘草(炙)3克。
【用法】加入生姜5片,大枣1枚,水煎服。
【功用】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主治】阳虚水肿,身半以下肿甚,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胸腹胀满,舌苔厚腻,脉沉迟。
【方解】脾肾阳虚,阳气不能化水,水气内停,水为阴邪,其性下趋,故身半以下肿甚;脾主四肢,阳气不能温煦,故手足不温;水湿内阻,气机不畅,故胸腹胀满;口中不渴,舌苔厚腻,脉沉迟为脾肾阳虚、水湿壅盛之象。
方中以附子、干姜为君,其中附子温脾肾,助气化,行阴水之停滞;干姜温脾阳,助运化,散寒水,两者合用,温养脾肾,扶阳抑阴;茯苓、白术健脾燥湿,淡渗利水,使水湿从小便而利;木瓜芳香醒脾,化湿利水,以兴脾主运化之功;厚朴、木香、大腹皮、草果下气导滞,化湿行水,使气行则湿邪得化。
甘草、生姜、大枣为使调和诸药,益脾和中。
诸药合用,共奏温暖脾肾,行气利水之效。
【临床运用】1.肝硬化腹水用于脾胃虚寒证,腹胀如鼓,脐突,腹部青筋显露,倦怠乏力,尿少便溏,四肢消瘦,面色苍黄,舌淡胖、边有齿印、苔白厚腻,脉沉细弦。
2.慢性肾炎腹水用于阴水证,腹大如鼓,有移动性浊音,纳差,腹胀,嗳气,便溏,舌淡、苔白厚,脉沉紧。
3.结核性腹膜炎腹水用于脾肾阳虚,寒水凝结证,腹痛、腹胀而大,按之痛剧,如囊裹水,倦怠乏力,口淡无味,小便清,大便溏,舌淡、苔白厚腻,脉沉弦。
4.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用于脾肾两虚证,喘促不能平卧,咳吐白色清稀泡沫痰,面白神疲,畏寒乏力,眼睑及双下肢浮肿,小便不利,舌质淡暗,苔白,脉沉细无力。
5.支气管哮喘用于肺肾两虚证,喉中痰鸣,不能平卧,痰少而黏,难以咯出,腰膝酸软无力,小便少,双下肢肿,舌淡胖有齿印,苔薄白,脉沉数。
6.慢性支气管炎用于肺肾两虚证,咳嗽频繁,痰白而稀,手足不温,身重懒食,舌质淡胖有齿印,苔薄白,脉沉迟。
实脾饮的应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3, 13(6), 9838-9843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cm https:///10.12677/acm.2023.1361376实脾饮的应用及机制研究进展金春香,胡晓阳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收稿日期:2023年5月21日;录用日期:2023年6月14日;发布日期:2023年6月21日摘要实脾饮出自《济生方》,具有温阳健脾,行气利水的功能。
随着对实脾饮的临床加减化裁和不断研究,已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多学科疾病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文章通过总结近年来其临床应用现状和机制研究进展,为其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实脾饮,临床应用,机制研究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Application and Mechanism of Shi Pi YinChunxiang Jin, Xiaoyang HuFirst 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Heilongjiang Received: May 21st , 2023; accepted: Jun. 14th , 2023; published: Jun. 21st , 2023AbstractShi Pi Yin comes from Ji Sheng Fang , which has the functions of warming Yang and invigorating spleen, activating qi to excrete water. With the further study on the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of Shi Pi Yin, it has been applied in the treatment of many clinical diseases and has achieved good clinical effect.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urrent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mechanism research progress in recent year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application. KeywordsShi Pi Yin, Clinical Application, Mechanism Study金春香,胡晓阳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实脾饮又名实脾散,出自宋·严用和《济生方》,书中提出“治阴水,先实脾土”,故实脾饮是治疗“阴水”的代表方剂。
经方补:实脾饮(甘淡渗利,健脾利湿)
经⽅补:实脾饮(⽢淡渗利,健脾利湿)实脾饮【原⽂】1、倪海厦:实症,临床上看多为肝硬化,治肝先实脾,⽤分消汤,西医没有碰过的效果都⾮常好:(⽐例)苍术3、⽩术3、茯苓3、陈⽪2、厚朴2,⾹附⼦2,猪苓2,泽泻2,枳实1,⼤腹⽪1,西沙仁1,⽊⾹1,灯⼼草⼀把(不到⼀钱),⼲姜1,⽣姜1。
分消汤中枳实换成枳壳就是《万病回春》的实脾饮。
案例使⽤:⽩术三钱茯苓五钱泽泻五钱陈⽪三钱厚朴三钱苍术三钱半夏三钱2、⼤冢敬节:苍术、茯苓、⽩术各2.5 ,陈⽪、厚朴、⾹附⼦、猪苓、泽泻各2.0,枳实,⼤腹⽪、缩砂、⽊⾹、⽣姜、灯⼼草1.0【⼜名】实脾饮【出⾃】《万病回春》【时机】1、治肝先实脾;2、脾肿⼤、肝癌、肝炎造成虚证时⽤补中益⽓汤。
如果实证⽤分消汤。
3、临床上肝癌、肝硬化,西医没有碰过,腹积⽔,没有胃⼝,⼩便排不出来,打嗝,⼀个实证,⼀个虚证。
(1)实证是分消汤,肝硬化多为实证,肚⼦胀的很⼤,下焦肿起来,如被西医化疗、开⼑,唯⼀办法就是加重剂量,效果不好。
处⽅:苍术3,⽩术3,茯苓3,陈⽪2,厚朴2,⾹附⼦2,猪苓2,泽泻2,枳实1,⼤腹⽪1,西砂仁1,⽊⾹1,灯芯草⼀把(不到⼀钱),⼲姜1,⽣姜1,⽢淡渗利,健脾利湿。
(2)上⽅把枳实改成枳壳就是《万病回春》的实脾饮,淮河以北就枳实,淮河以南叫橘⼦,先采摘青⾊硬硬的是枳实,⽊之实,开胃,味酸;后采摘的,⾥⾯都⼲掉是枳壳,(3)虚证时使⽤补⽓建中汤,⼈⼲⼲瘦瘦的,⽪肤黄黄的,治肝先实脾,难在实脾,虚证也是苍术3,⽩术3,茯苓3,陈⽪2,厚朴2,⼈参4,泽泻3,麦冬3,黄芩2,来⾃《济⽣⽅》,脾肿⼤,肝癌、肝炎的虚证。
(4)若⾝冷,四肢冷,加⽣附⼦5,壮⾥阳;⽣硫磺6(排⽔,全⾝⽔肿,补命门⽕,脚⽆⼒,⼊三焦),(5)针灸下期门、章门,肝⼀肝⼆肝三,三皇⽳,肝关。
【应⽤集锦】1、腹⽔:虚症⽤补中益⽓汤,实为分消汤。
⼝渴为实,不渴为虚。
实脾饮《中医治法与方剂》
实脾饮《中医治法与⽅剂》实脾饮(《世医得效⽅》)【组成】制附⼦15g ⼲姜10g ⽢草3g ⽩术10g 茯苓15g 草果仁10g 厚朴12g ⼤腹⼦15g ⽊⾹6g ⽊⽠12g【⽤法】⽔煎服。
【主治】脾肾阳虚,⽔邪为患,肢体浮肿,半⾝以下更其,胸腹胀满,⾝重懒⾷,⼿⾜不温,⼝不渴,⼤便溏,⼩便清,⾆苔厚腻⽽润,脉象沉迟者。
【证析】肢体浮肿,胸腹胀满,是本⽅主证;脾肾阳虚,⽔湿停滞,是此证病机;其余⾆脉证象,是脾肾阳虚的辨证依据。
脾主运化⽔湿,肾主化⽓⾏⽔。
脾虚不能运化⽔湿,肾虚不能化⽓⾏⽔,于是⽔液停滞体内⽽胸腹胀满;外泛体表⽽肢体浮肿;流于下焦⽽半⾝以下更甚。
何以知为脾肾阳虚?从⼿⾜不温,⼝不渴,⼤便溏,⼩便清,苔⽩脉迟知之。
【病机】脾肾阳虚,⽔湿为患。
【治法】温阳实脾,利⽓⾏⽔法。
【⽅义】脾肾虚寒,⽔邪为患,理宜温阳实脾,恢复脾肾制⽔⾏⽔功能;⽔液停留,妨碍⽓机通畅,法当利⽓⾏⽔。
⽅⽤⽩术、茯苓、⽢草补⽓健脾,⼲姜、草果温运脾阳,令中焦健运,脾阳振奋,才能运化⽔湿;附⼦温肾助阳,使肾阳得温,才能化⽓⾏⽔,这是治本主药。
⽊⾹、厚朴、草果、⼤腹⼦醒脾利⽓,疏畅三焦,以此为辅,有⽓⾏则⽔⾏,⽓化则湿化之意。
⽊⽠与茯苓除湿利⽔,且合⽢草以舒经隧之挛,利于⽔湿下⾏。
全⽅着重调理脾肾功能,体现了治病求本的配⽅法度,故名实脾饮。
研究此⽅,应注意以下四点:①胸腹胀满是否纯属⽓滞?须知胸腹胀满并⾮纯属⽓滞,部分患者是因腹内积⽔使然。
欲知是否腹内积⽔,可令病⼈侧卧,以⼿扣腹,卧侧呈浊⾳即是。
②此⽅以⽔肿为主证,何以利⽔药物甚少?此⽅配伍姜附温补脾肾阳⽓,恢复两脏功能,不仅⽔肿可以渐消,亦可避免复肿,反映治病求本精神。
③⽅中配伍厚朴、草果、槟榔有何⽤意?此⽅配伍三药有疏畅⽓机,宣泄膜原之意。
膜原为三焦的门户,⼀⾝的半表半⾥,乃是津⽓并⾏的通路。
脾肾功能不⾜,三焦⽔道不通,外泛作肿,内停作胀,⽤三药宣透膜原则⽔道通调,有⽓⾏则⽔⾏之意。
中药方剂实脾散的配方组成及其功效与用药禁忌!
中药方剂实脾散的配方组成及其功效与用药禁忌!实脾散,中医方剂名,为祛湿剂,出自《重订严氏济生书》。
具有温阳健脾,行气利水的功效,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阴水。
【方剂方歌】实脾苓术与木瓜,甘草木香大腹加,草果姜附兼厚朴,虚寒阴水效堪夸。
【方剂组成】厚朴(去皮,姜制,炒)、白术、木瓜(去瓤)、木香、草果仁、大腹子、附子(炮)、白茯苓(去皮)、干姜(炮)各30g,炙甘草15g。
【功效主治】实脾散具有温阳健脾,行气利水的功效,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阴水。
症见身半以下肿甚,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胸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沉弦而迟者。
【用法用量】共为粗末,每服12-15g,加生姜5片.大枣1枚,水煎去渣温服;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方剂方解】实脾散中以附子、干姜为君,附子善于温肾阳而助气化以行水;干姜偏于温脾阳而助运化以制水,二药相合,温肾暖脾,扶阳抑阴。
臣以茯苓、白术渗湿健脾,使水湿从小便去。
佐以木瓜除湿醒脾和中;厚朴、木香、大腹子(槟榔)、草果行气导滞,令气化则湿化,气顺则胀消;且草果、厚朴兼可燥湿,槟榔且能利水。
甘草、生姜、大枣益脾和中,生姜兼能温散水气,甘草还可调和诸药,同为佐使之用。
【配伍特点】诸药相伍,脾肾同治,而以温脾阳为主;寓行气于温利之中,令气行则湿化。
【方剂药材介绍】厚朴:树皮、根皮、花、种子及芽皆可入药,以树皮为主,为著名中药,有化湿导滞、行气平喘、化食消痰、驱风镇痛之效。
白术: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附子:附子味辛,性大热,有毒,温里散寒、助阳行水、补火、止痛和局麻等功效。
白茯苓: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
【临床应用】实脾散为治疗脾肾阳虚水肿之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身半以下肿甚,胸腹胀满,舌淡苔腻,脉沉迟为辨证要点。
实脾饮
组成
组成
白术12克、厚朴6克、木瓜6克、木香3克、草果3克、大腹子(即槟榔)6克、茯苓15克、干姜6克、制附子6克、 炙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3枚。
主治
主治
阴水。症见肢体浮肿,色悴声短,口中不渴,身重纳呆,便溏溲清,四肢不温。舌苔厚腻而润,脉象沉细者。
功用
功用
温阳健脾,行气利水:用于脾阳不足,水湿内停,而见尿少浮肿下半身尤著、腹泻便溏、胸腹胀满,或身重 肢冷。舌苔白腻而润,脉沉迟者。本方与五苓散合用也可治疗慢性肾炎水肿、心脏病水肿或肝硬变腹水之轻症而 属于脾阳虚者。
记忆
记忆
实脾苓术与木瓜,甘草木香大腹加,草果附姜兼厚朴,虚寒阴水效堪夸。
谢谢观看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64例,男5l例,女13例;其中肝癌腹水7例;年龄23-71岁;腹水时间2周至4个月以 上;腹围78-122cm。诊断标准:有病毒性肝炎和长期酗酒史;肝脾肿大,质地坚硬;肝功能减退;临床多有门静 脉高压之表现;“B”超提示均有腹暗区等。疗效观察:腹水控制消退:腹水消退,症状明显好转,“B”超腹水 暗区消失;显效:腹围减小,尿量增多,症状明显改善;好转:尿量增多,腹围缩小不明显,其它症状有所好转; 无效:尿量不见增多,腹围不缩小,症状无改善。结果:腹水全部消退36例;好转13例;显效8例;无效7例。总 有1)脾湿,故以大腹、茯苓利之;(2)脾虚,故以白术、苓、草补之;(3)脾寒,故以姜、附、 草蔻温之;(4)脾满,故以木香、厚朴导之;(5)然土之不足,由于木之有余,木瓜酸温,能于土中泻木,兼能行 水,与木香同为平肝之品,使木不克土而肝和,则土能制水而脾实矣。经曰:「湿胜则地泥,泻水正所以实土 也。」
实脾饮
中药
01 组成
治疗胃酸使用效方实脾散
治疗胃酸使用效方实脾散胃酸是一种胃液分泌物,它主要由胃黏膜上皮细胞分泌的盐酸和胰蛋白酶等消化酶组成,其作用是帮助消化食物。
然而,过多的胃酸分泌会导致胃酸反流,引起胃酸过多的症状,如胃灼热、胃口不适、胃胀等。
治疗胃酸过多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使用效方实脾散。
实脾散是一种中草药方剂,由生苡仁、白茅根、泽泻、泽兰、白术、法半夏、陈皮组成。
它有清热解毒、健脾消食、祛湿舒筋的作用,可以减少胃酸的分泌,改善胃酸过多的症状。
具体使用实脾散治疗胃酸过多的方法如下:1.剂量:每次3克,每天2-3次,用开水冲服。
2.饮食调节: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增加高纤维食物的摄入,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
此外,要注意三餐定时定量,避免过饥或饱。
3.生活习惯调整: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精神紧张和熬夜。
不吸烟、不喝酒,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4.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减少压力和焦虑,可以通过运动、听音乐、阅读等方法放松自己。
5.遵医嘱使用药物:如果胃酸过多的症状严重,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抗酸剂或胃酸分泌抑制剂进行辅助治疗,但要遵循医生的用药指导和剂量。
实脾散的使用效果因人而异,对于一些胃酸过多轻度的病例,常常能够缓解症状,在饮食和生活习惯调节的基础上,辅助使用实脾散,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然而,对于严重的胃酸过多病例,仅依靠实脾散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此时应该及早就医,接受更有针对性的治疗。
总而言之,实脾散是一种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中草药方剂,它具有清热解毒、健脾消食的作用,可以帮助减少胃酸的分泌,改善胃酸过多的症状。
然而,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对于胃酸过多的治疗也需要因人而异,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经典名方实脾散古今应用研究
经典名方实脾散古今应用研究华姞安;高学敏;孟靓;贾岚;王蕾蕾;张瑞贤;王景霞【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年(卷),期】2022(17)23【摘要】目的:明确经典名方实脾散方剂组成与应用,为其中医临床应用提供文献证据支撑,复方制剂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实脾散”及别名“实脾饮”为关键词,古籍文献通过中华医典数据库(V5.0)进行检索,现代研究文献通过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进行检索,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0年2月。
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
结果:收集了相关古籍数据89条,涉及中医古籍26本,其中宋代1本、元代1本、明代16本、清代8本;方剂组成与原文一致的共有19条,即由厚朴、白术、茯苓、木瓜、木香、干姜、附子、大腹子、草果及甘草10味药组成,记载散煎煮方法与原文一致的有20条,即煎煮时以姜枣为药引;共26本中医古籍中记载实脾散功效主治,其记载多数与原文一致,即“治阴水,先实脾土”。
现代研究文献共筛选文献168篇,根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最终所得37篇文献,均为实脾散临床应用研究,目前暂未有关于实脾散的药理药效学研究,实脾散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现代临床可用于治疗腹水、心力衰竭、腹泻、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慢性肾炎、结节性红斑、失代偿肝硬变、小儿维生素B 1缺乏症、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等病。
结论:历代医家在使用实脾散时多遵照原方,治疗“阴水”疗效突出,现代临床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但病症总与“水、湿、痰”有关。
实脾散作用机制尚处于空白状态,建议可在网络药理学预测的基础上,开展基础实验研究,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总页数】7页(P3384-3389)【作者】华姞安;高学敏;孟靓;贾岚;王蕾蕾;张瑞贤;王景霞【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9.5【相关文献】1.经典名方泻白散的古今文献综述2.经典名方辛夷散的古今文献分析与考证3.经典名方枇杷清肺饮的古今文献考证4.经典名方济川煎古今文献分析5.经典名方清胃散的古今文献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实脾饮的组方功能主治
实脾饮的组方功能主治介绍实脾饮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由多种草药组成,经过煮煎或研磨后制成。
实脾饮主要通过调理脾胃,增强消化功能,以达到治疗一些与脾胃消化功能相关的疾病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实脾饮的组方、功能和主治情况。
组方实脾饮的组方主要包括以下草药:•白术•山药•牛蒡子•陈皮•炙甘草•枸杞子•熟地黄功能实脾饮具有以下主要功能:1.调理脾胃:实脾饮的组方中的白术和山药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可以促进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改善食欲不振等脾胃虚弱的症状。
2.加强消化功能:实脾饮中的陈皮和炙甘草具有理气消食的作用,可以增强胃肠道的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
3.补充营养:实脾饮中的熟地黄和枸杞子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可以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营养元素,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主治实脾饮主要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1.脾胃虚弱:实脾饮中的白术和山药可以补益脾胃,增强脾胃功能,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2.消化不良:实脾饮中的陈皮和炙甘草具有理气消食的功效,可以加强胃肠道的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3.营养不良:实脾饮中的熟地黄和枸杞子富含各种营养物质,可以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改善营养不良的症状。
使用方法实脾饮的使用方法如下:1.取适量的实脾饮草药组方。
2.将草药放入煮药的容器中。
3.加入适量的清水,用中火煎煮约30分钟。
4.筛除渣滓,取出药液。
5.分2-3次温热服用。
注意事项:•实脾饮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宜自行使用。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应在医生建议下使用。
•使用过程中如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结论实脾饮是一种具有调理脾胃、加强消化功能和补充营养的中医药方。
它是通过调理脾胃,增强消化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以改善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和营养不良等疾病。
但是,使用实脾饮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注意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如有需要,应及时咨询医生。
实脾散的功能主治
实脾散的功能主治简介实脾散,又称为六味地黄散,是一种中医药方剂。
它是由人参、白术、茯苓、山药、泽泻、杞子等药物组成的复方制剂。
实脾散在中医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具有多种功效和主治作用。
功能主治实脾散具有以下的功能主治:1.补益脾气:–可以增强脾脏的功能,提升脾气的运化能力。
–可以加强脾脏对水湿的代谢和排泄,改善体内湿气的积聚。
–可以调节脾脏的运化和升降功能,增强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2.滋润肺阴:–可以滋养肺阴,减少肺部的干燥和炎症。
–可以缓解干咳、咽喉痛和口干等症状,改善肺部状况。
3.补肾益精:–可以滋养肾阴,改善肾脏功能。
–可以增强肾脏的制精和生殖功能,提高男性的精子质量。
4.清热解毒:–可以清热解毒,减少体内湿热的积聚。
–可以解毒副作用,改善皮肤状况,缓解疮疡和湿疹等问题。
5.养阴生津:–可以滋养阴液,改善口干舌燥和口渴的症状。
–可以增加唾液分泌和消化液的分泌,促进消化吸收。
适应症实脾散适用于以下症状和疾病:1.脾虚湿滞型消化不良:–症状包括食欲不振、腹胀、大便稀软等。
–实脾散可以改善脾气功能,促进消化吸收,缓解湿气堆积。
2.肺肾阴虚型咳嗽:–症状包括干咳无痰、咽喉痛等。
–实脾散可以滋润肺阴,缓解咳嗽症状。
3.肝肾阴虚型耳鸣:–症状包括耳鸣、耳聋等。
–实脾散可以滋养肝肾,改善耳鸣症状。
4.阴虚火旺型痘痘:–症状包括面部痘痘、疮疡等。
–实脾散可以清热解毒,改善皮肤状况。
5.阴虚肾精不足型性功能障碍:–症状包括性欲减退、阳痿、早泄等。
–实脾散可以滋养肾阴,增强性功能。
使用方法实脾散一般以口服的方式使用。
具体使用方法如下:1.成人一次服用9-12克,一天分2-3次服用。
2.儿童一次服用3-6克,一天分2-3次服用。
3.可以用适量温开水将药粉冲服,或者用温水煎服。
注意事项在使用实脾散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小儿、体质虚弱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服药期间避免辛辣食物的摄入,多食温补,忌烟酒等刺激性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脾饮
【方源】:《重订严氏济生方》
【组成】:厚朴6克,白术6克,木瓜6克,木香6克,草果仁6克,大腹子6克,腹子6克,白茯苓6克,炮干姜6克,炙甘草3克。
【用法】: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功效】: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主治】:阳虚水肿症。
肢体浮肿,半身以下更甚,胸腹胀闷,口不渴,畏寒肢冷,食少身重,尿少便溏,舌淡苔腻,脉沉迟。
【方解】:本方是治疗阳虚水肿的代表方剂。
方中干姜温运脾运,运化水湿;附子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二味同用,扶阳抑阴,温暖脾肾,为君药。
臣以茯苓淡渗利湿,使水湿从小便而去。
白术健脾燥湿;木瓜祛湿利水,醒脾和胃,又可酸收敛阴,防治渗利伤阴;木香行气止痛,调和脾胃;厚朴行气除满,苦温燥湿;大腹子行气利水;草果辛热燥烈,温中燥湿;生姜、大枣益气和胃,共为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本方温脾补阳之功偏著,实脾则水治,故名以“实脾”。
【按语】:本方以肢体浮肿,腰以下更甚,胸腹胀满,舌淡苔腻,脉沉迟为辩证要点。
现代常用于治疗心源性水肿、慢性肾小球肾炎、肝硬化腹水等属阳虚者。
若水湿壅盛者,宜
重用茯苓,并加猪苓、车前子、泽泻;大便秘者,可加牵牛;大便溏泻者,以大腹皮易大腹子;正气虚甚者,加黄芪、党参。
【同名方】:
1、《证治准绳》实脾散,由人参、白术、茯苓、陈皮、香附、砂仁、青皮、丁香、麦芽、神曲、山药、石莲、高良姜、冬瓜仁、薏苡仁、扁豆、肉豆蔻、陈米、甘草构成。
功能健脾止泻。
主治小儿脾胃虚冷,吐泻不止,乳食不进。
2、《本事方》实脾散、由附子、甘草、炮姜、大腹皮、草果、木瓜构成。
功能温阳利水消肿。
主治周身浮肿,脾阳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