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的复习资料讲解学习
社会保障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复习资料一、现代社会救济制度的形成(课本11页)1、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阶段产生于工业革命最先兴起的英国,其标志是19世纪上半叶颁布的《新济贫法》,它使社会保障体系的最低层次的措施—社会救助,首次以立法方式公之于世。
2、《新济贫法》的“新”:(1)承认权利责任(公民在无法生存的情况下有权获得救济,国家有责任保障居民生存);(2)具有积极意义,《新济贫法》的制度上的示范效应大于实践意义,转变了人们对社会救济的认识。
二、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形成(课本12页)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在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这个时期内逐渐形成的,其形成标志是德国的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
19世纪80年代德国以俾斯麦为代表的政府推出:1883年世界上第一部《疾病社会保险法》、1884年世界上第一部《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老年和伤残保险法》。
三、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成熟(课本14页)—标志:美国1935年颁布《社会保障法》四、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中国特色专项救助自然灾害救助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助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社会贫困者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社会福利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妇女福利儿童福利住房福利教育福利社会优抚退伍军人安置军人家属优待烈属优抚工资劳动者全体居民军人及家属五、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的比较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对象生产人口(劳动人口)消费人口(贫困人口)全体功能防贫济贫资金来源与给付三方:国家、社会、劳动者(选择性)财政收入、社会捐赠、经过资产调查的人财政收入、部分社会捐赠权利与义务关系基本对等不强调权利义务关系不强调权利义务关系保障水平与给付标准基本生活水平;不同险种有不同的给付标准最低生活水平较高层次的保障保障期限有无应对风险时是否主动主动被动保障手段保险金为主,服务为辅设施、服务为主,资金为辅六、社会保险基金的性质1、是劳动者创造价值的一部分2、是用于社会保险事业的后备金3、是一种延期的个人消费金七、社会保险基金的缴费率类型基金总缴费率=个人缴费率+用人单位缴费率个人缴费率=个人缴费额个÷人月工资用人单位缴费率=用人单位缴费额÷当月职工月工资总额1、等比制(美国)2、级差制个人少,单位多(瑞典);个人多,单位少(新西兰)3、均一制不合理,不利于社会公平实现八、社会保险基金筹集模式(课本104页)(选择题)1、现收现付制(统筹分摊制)含义:现收现付式是以近期横向收支平衡为原则的筹资模式,该模式不考虑资金储备,只从当年或近两三年的社会保险收支平衡角度出发,确定一个适当的费率标准,向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社会保险费(税),其特点是以支定收,争取略有结余。
社会保障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复习资料一.名词:1社会保障:是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生活发生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和社会从已有的社会财富中提存、积累并用以援助或补偿社会保障对象的资金,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确立并能够解决特定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
3社会保障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
4社会保障法是指调整社会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具体是指调整国家、社会和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在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要并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5失业:是指劳动者在有劳动能力并确实在寻找工作的情况下不能得到适当职业而失去收入的状态。
6低生活保障:法律赋予每一个公民在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援助的制度安排。
二.思考题1社会保障的功能有以下几方面:(1)人民生活的安全网。
直接的目的是保障国民的基本生活。
(2)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其实是市场经济正常运作的必要条件。
(3)社会矛盾的调节器。
起具有收入再分配的功能,能促进社会关系和谐。
(4)社会政治的稳定剂。
其通过各种措施减少社会动荡。
2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联系:都是通过共同集资,共担风险,起到了稳定社会作用。
区别:(1)目的不同。
社会保险是国家强制实行的以保证社会安全为目的的保险制度;商业保险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经营活动。
(2)保障对象不同。
社会保险以劳动者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为对象;商业保险是以全体国民为对象。
(3)权利与义务对等内涵不同。
社会保险首先强调劳动者必须履行为社会贡献劳动的义务,并由此获得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权利。
商业人身保险强调投保人员所缴保险费的多少决定保险金的多少。
(4)管理体制不同。
社会保险由中央或地方政府集中领导,由社会保险专门机构负责组织管理,保险待遇标准基本一致,实行保险业务工作和管理服务工作一体化,属于行政领导体制。
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一、社会风险及其种类(一)风险:现代意义上的风险概念与工业社会密切相关,源于市场经济及工业社会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风险指可能发生的危险与威胁。
(二)社会风险:社会风险,即工业经济的不确定性事件导致人人可能遇到且危及基本生活和社会稳定的可能(三)社会风险的类型国际劳工组织对社会风险的界定:生育;疾病;伤残;失业;养老;住房;灾害本课程对社会风险的界定:生存发展风险;健康风险;职业风险;老残风险二、风险的基本特征(一)不确定性1)发生的时间地点不确定2)发生的概率不确定3)损害程度不确定(二)客观性:人人都可能遇到(三)突发性(四)损害性:危及基本生活安全三、社会风险管理中的社会保障(一)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保障制度指的是国家依法通过强制手段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或因各种原因导致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体系,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帮助社会成员分散并抵御各种社会风险。
(二)界定“社会保障”的基本要素1)首要责任主体:国家/政府2)实施依据:立法3)保障对象:社会成员4)保障形式/手段:国民收入再分配5)保障水平/标准:基本生活水平6)目的:分散并抵御社会风险四、社会保障的本质特征(一)公共性与准公共性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有不同程度的公共性1)非排他性与排他性兼有非排他性,是公共产品的特征之一,即指不排斥任何社会成员享有这种产品和服务的可能性。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项目是非排他性的)社会保险则因为拒绝未缴费参保的人享有而具有一定的排他性2)非竞争性与竞争性同在非竞争性是指在给定的公共产品产出水平下,增加一个人的消费该产品不会引起产品成本的任何增加,即消费者人数增加引起的产品边际成本等于零。
3)非拒绝性与拒绝性并存社会保险作为国家基本保障计划,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公民和外籍就业人员都必须参保和履行缴纳保险税的义务,即典型的非拒绝性。
社会福利、社会救助金及参加补充保障计划,个人则有充分的选择权利。
07484社会保障学 自考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学》复习论述题:(一).为什么说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一. 市场经济是生产社会化的大规模经济,人们的生活保障也随之要由社会通过行使社会职责的政府来解决。
二. 市场经济是竟争经济,在竟争中,优胜劣汰,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两极分化,强者愈强,产生社会不公,导致社会矛盾,甚至发生社会骚动。
三. 市场经济发展呈现周期性,在经济膨胀时期,生产规模扩大,会吸纳大批劳动力。
四. .市场经济是以在生产中应用科学技术并且不断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为特点的。
此外,在任何社会,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由于灾害造成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的人群,以及无依无靠的人们。
因此,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社会保障也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社会保障就是作为市场经济的一种稳定机制,作为社会的“减震器”和“安全网”应运而生的。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在于,为整个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增加社会经济的有序性,使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有机体得以持续、稳定、均衡、协调地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社会稳定机制是社会保障的主要功能。
社会有机体是一个组织系统,是由许多要素按一定结构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它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反应的功能。
二. 保障功能。
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直接结果,就是使用各种原因导致的收入中断或减少的社会成员得到基本生活保障,消除赤贫,使每个公民都能生有所食、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使每个公民都能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利益。
三. 保证劳动力再生产,从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社会保障除满足劳动者本人的基本生活需要,还通过建立生育、抚育子女和教育等津贴对劳动力再生产给予资助,并且与国家的人口政策结合,共同影响劳动力的再生产。
四. 调节积累与消费的功能。
可以对国民收入在积累投资与消费资金方面进行自动调节分配,保证国民经济的正常平稳发展。
五. 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
从整体上讲,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但就受保人个体而言,则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劳动成果的缴纳形成的共同基金。
社会保障复习资料 -
社会保障复习资料第一章社会保险概述1、社会保障必备要素:1.依法建立2.突出以人为本3.具有经济福利性4.属于社会化行为2、社保的互助功能:以互助为基石,在互助中化解风险。
资金的互助、物的互助、劳务的互助。
3、社保的社会化特征:1.制度的开放性2.筹资的社会化3.服务的社会化4.管理与监督社会化4、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创造并维护社会公平,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出发点,也是社会保障实践的归宿。
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1、旧福利经济学认为:国民收入的形成与使用是影响经济福利的主要因素。
2、慈善事业型阶段——社会救助型时代。
3、为什么以社会保险制度的出现作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①社会保险属于制度化的社会保险机制。
②雇员、雇主共同供款和国家资助,实现了社会责任和风险的共担机制。
③将保险作为受保者的一项法定权利。
4、我国社保改革中的失误:①在价值取向上:过分注重效率。
②在改革观念上:过分注重国企配套。
③在改革方式上:统放不分。
④在制度安排上:城乡二元化,忽略农村社保建设。
第三章社会保障体系与模式1、社会保险是社保体系的主题和核心。
2、社会保险的内容包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遗属保险、残障、护理保险。
3、社会福利的特点:1.保障对象全员化。
2.保障项目广泛。
3.资金来源多渠道。
4.保障水平弹性化。
4、军人保障系统包括军人保险、军人抚恤优待、军人福利、军人复员转业的就业安置或补偿等项目。
5、慈善事业发展的基础:①道德基础:善爱之心②经济基础:自愿捐献③组织基础:民间公益事业团体④发展基础:大众参与6、社区服务的概念:指在政府指导下,以社区组织为依托,在城乡一定层次的社区内以全体社区居民为对象,以特殊群体为重点,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向他们提供福利性服务的一种社会化保障机制。
7、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是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组成部分,由国家宏观指导、企业内部决策执行。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社会保障学是一门研究社会保障制度的学科,它涉及到人们的生活、健康、福利等方面。
在当今社会,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和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社会保障的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复习资料的整理。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为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维护社会稳定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它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内容。
社会保障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公正和可持续发展。
二、社会保障的发展历程社会保障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社会,人们通过家族、宗族等形式互助相助,形成了一种最初的社会保障。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逐渐完善。
在现代社会,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策,各国都在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社会保障制度。
三、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1. 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法律规定,由公民和单位按照一定的比例缴纳保险费,以应对各种风险和困境。
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
2. 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指国家为那些无法参加社会保险或者社会保险无法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的人提供的临时救助。
社会救助包括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和灾害救助等。
3. 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为提高公民的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而提供的各种福利措施。
社会福利包括住房保障、教育补贴、就业援助和文化娱乐等。
4. 社会服务:社会服务是指国家为满足公民的社会需求和提高其生活质量而提供的各种服务。
社会服务包括医疗服务、养老服务、托幼服务和残疾人服务等。
四、社会保障的重要性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和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减少社会不平等和贫困现象,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最后,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增强人民的社会安全感,提高社会稳定性。
社会保障概论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资料第1章社会保障的历史与发展一、社会保障的内涵:(4)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强制规定的、由国家和社会出面举办,对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死亡、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旨在保障公民个人和家庭基本生活需要并提高生活水平,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的制度。
几层含义:1. 社会保障的首要责任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2. 社会保障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
3. 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从而实现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
4. 社会保障的手段是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它是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杠杆之一。
5. 社会保障的实施依据是国家立法。
二、社会保险(13)社会保险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立法手段,设立保险基金,当劳动者在年老、患病、生育、伤残、死亡等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失业中断劳动而失去收入来源时,由社会给予物质帮助和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险是以劳动者、雇主以及国家三方共同筹资、以建立保险基金为基础、以国家立法为依据、以劳动者为保障对象的一种社会保障项目,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
它主要包括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社会保险等。
三、社会救助(13)社会救助是在公民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遭受自然灾害和其他不幸事故的受害者,不是由主观原因引起贫困)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满足其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保体系中的最后一道保障线。
四、社会福利(14)社会福利是以国家或社会为主体,向全体社会成员或社会弱者提供旨在保证一定的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五、优抚安置(14)社会优抚是由国家和社会对法定的优抚对象,按照规定提供保证一定生活水平的资金和服务,带有褒扬和优待抚恤性质的特殊的社会保障制度。
六、社会保障的特点(6)(一)强制性。
社会保障制度是由国家立法建立的,并依法强制实施,因而具有强制性。
(二)社会性。
社会保障复习资料
一、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一)建立的必要性:1.刺激消费扩大内需2.加快解决“三农”问题3.降低社会风险维护社会稳定4.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5.落实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二)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现状1.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建立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建立3.探索建立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4.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扎实推进5.其他社会保障(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1.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社会化程度不高,水平低2.农村社会保障筹集资金困难3.资金的管理运行工作不尽人意4、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认识仍不足5、农村社会保障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四)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探讨1、扩大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2、完善和规范农村社会保障管理,强化监督3、强化人们的社会保障意识4、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保障的整体水平二、建立统一社会保障体系是短视国策观点:no社会保障制度是政府行使社会管理职能,通过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形式,确保社会成员基本生活和医疗水平,以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改革深化的社会制度。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期,虽然整体经济运行效率得以提高,但社会就业、养老等问题也日益突出,社会不稳定风险在增加。
因此,构建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现行社会保障政策已成为当务之急。
原因:1.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国际人权公约的根本要求。
2.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3.是改变政府职能的迫切需要,也是实践“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
三、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的影响—以养老保险为主(一)人口老龄化现状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老年人口占我国人口比重13.32%,我国已经迈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二)三种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现收现付制、完全积累制、部分积累制。
我国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这种部分积累制。
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社会保障是指国家或社会为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和提供社会福利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它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制度之一,旨在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
社会保障的内容涵盖了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社会保障的概念、类型、功能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和目标社会保障是指国家或社会为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和提供社会福利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其目标是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社会保障的核心理念是人的尊严和价值,通过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福利,确保每个公民都能享受到基本的权利和福利。
二、社会保障的类型社会保障可以分为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两大类型。
社会保险是指通过缴纳保险费,获得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
社会救助是指向那些无法通过社会保险获得保障的人群提供帮助,如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
社会保障的类型多样化,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情况进行选择和组合。
三、社会保障的功能社会保障具有多重功能。
首先,它是一种风险分担机制,通过社会保险的方式,将个人的风险转移给整个社会,减轻了个人的经济负担。
其次,社会保障是一种社会调节机制,通过提供社会福利和服务,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
再次,社会保障是一种社会发展机制,通过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福利,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四、社会保障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社会保障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首先,社会保障的范围和内容不断扩大,从最初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逐渐扩展到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多个领域。
其次,社会保障的制度和机制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变化。
再次,社会保障的运作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如推行电子社保卡、建立社会保障大数据平台等,提高了社会保障的效率和便捷性。
综上所述,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制度之一,旨在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
它涵盖了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多个方面,具有风险分担、社会调节和社会发展等多重功能。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汇总:1、社会优抚:社会优抚作为特种社会保障制度,是针对社会成员中受人尊敬和爱戴而又有光荣身份的退伍军人、伤残军人、现役军人家属、为国捐躯军人家属等人口群体而举办的,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规定对特定对象通过抚恤、优待和安置,确保他们的生活不低于当地群众平均水平并带有褒扬性质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
★2、生育保险:生育保险,是在妇女劳动者因生育子女而暂时失去劳动能力时,社会给予必要的经济和物质帮助的制度。
★3、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是指劳动者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工作,但由于经济发展的周期性经济衰退或萧条时期对劳动力需求量减少,导致劳动力供过于求而引起的失业。
★4、失业保险中的工资比例制:即按失业保险给付金额占以被保险人在失业前一定时期平均工资收入的比率给付失业保险金的方式,通常依据工龄、受保期限、工资水平和缴费年限等因素确定。
5、致伤:致伤是指职工或劳动者在生产劳动或工作中,遭遇不测事故,致使身体器官或正常生理功能受到损伤,并因此造成暂时、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后果。
6、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是国家根据劳动者的体质和劳动资源情况,规定一个年龄界限,允许劳动者达到这个年龄时,作为因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解除劳动义务,由国家、社会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和服务,保障其晚年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险形式。
★7、合作医疗:合作医疗,主要是指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在自愿互利基础上组织起来的一种医疗保险制度。
这种制度服务的对象主要广大农民,其经费由参加者和所在乡村共同筹集。
8、工伤保险中的“无责任补偿”原则:这主要是考虑到职工在工作中受到事故伤害,不仅身体受到伤害和痛苦,而且会因此而暂时或永久失去工作能力,中断正常收入来源,实行“无责任补偿”,即受伤害者不承担任何费用,而给遭受伤害的职工及时的物质帮助和经济补偿是工伤保险的首要原则。
9、失业给付:被保险人本人所不能控制的社会或经济因素影响而造成失业时,由保险人给付失业保险金以维持被保险人基本生活水平。
社会保障基础知识
社会保障基础知识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1.1 社会保障的定义1.2 社会保障的目的1.3 社会保障的分类1.4 社会保障的发展历程1.5 国际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第二章:社会保障项目2.1 养老保险2.1.1 养老保险的定义与目的2.1.2 养老保险的参保条件2.1.3 养老保险的缴费方式与计算方法 2.1.4 养老保险的领取条件与金额计算 2.2 医疗保险2.2.1 医疗保险的定义与目的2.2.2 医疗保险的参保条件2.2.3 医疗保险的报销范围与费用比例 2.2.4 医疗保险的报销流程与规定2.3 失业保险2.3.1 失业保险的定义与目的2.3.2 失业保险的参保条件2.3.3 失业保险的领取条件与金额计算 2.4 工伤保险2.4.1 工伤保险的定义与目的2.4.2 工伤保险的参保条件2.4.3 工伤保险的事故认定与待遇计算 2.5 生育保险2.5.1 生育保险的定义与目的2.5.2 生育保险的参保条件2.5.3 生育保险的待遇计算与领取条件第三章:社会保障体系3.1 社会保障基金3.1.1 社会保障基金的定义与作用3.1.2 社会保障基金的收入来源与管理机构 3.1.3 社会保障基金的使用与监管3.2 社会保障机构3.2.1 社会保障机构的职责与组织架构3.2.2 社会保障机构的服务内容与流程3.3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3.3.1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背景与动因3.3.2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与措施3.3.3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的挑战与问题第四章:法律法规及注释4.1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4.2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救助法》4.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4.4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1:社会保障登记申请表格附件2:社会保障待遇申请表格附件3:社会保障相关政策解读材料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社会保险:指国家为保障劳动者及其家属在生老病死等特殊情况下的经济权益,建立的经济互助和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一词最早出现于1935年美国颁布的《社会保障法》中。
美国社会保障总署编写的《全球社会保障》一书中,社会保障被界定为:“系指根据政府法规而建立的项目,给个人谋生能力中断或丧失以保险,还为结婚、生育或死亡而需要某些特殊开支时提供保障。
为抚养子女而发给的家属津贴也包括在这个定义中。
”2.福利性:受益者的所得大于缴费,或不缴费而受益。
基于此,秦晖提出福利国家、零福利国家、负福利国家的分类。
福利性是社会保障的特征之一,即相对于社会成员个人而言,其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要小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收入。
换言之,凡所得大于所费即具有了福利性。
社会保障的福利性特征,体现的是社会成员在社会保障方面的交易成本低于所获得的保障待遇。
这一特征的形成主要因为社会保障参与或收益群体外,政府、雇主及社会各界还在一定程度上分担着个人的生活保障责任。
3.五险一金:“五险”指的是五种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一金”指的是住房公积金。
其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这三种险是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的保费,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完全是由企业承担的,个人不需要缴纳。
这里要注意的是“五险”是法定的,而“一金”不是法定的。
4.济贫院:“济贫院”。
也就是,院内救济,即成立“济贫院”救济穷人。
这种济贫制度的资金主要来自以“教区”为单位的地方税收,也就是说,中央政府没有财政责任。
1949年之后的农村“敬老院”制度,就是一种院内救济,中央政府没有专门预算,相关支出由乡政府、村委会或县政府承担。
5.俾斯麦社会保险体制:“俾斯麦社会保险体制”:俾斯麦时期,最早建立基于“雇主”和“雇员”共同缴费的“社会保险”制度。
具体为:1883-1889,建立三项立法:疾病保险法;工伤保险法;老年与残疾保险法。
1911,与《孤儿寡妇保险法》,合称《社会保险法典》。
(德国是第一个社会保障法制“法典化”的国家)6.碎片化:郑秉文:社会保障制度的“碎片化”:城乡的巨大差距;不同地区间的待遇不同;同一地区,不同行业(职业)的巨大不同。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汇总:1、社会优抚:社会优抚作为特种社会保障制度,是针对社会成员中受人尊敬和爱戴而又有光荣身份的退伍军人、伤残军人、现役军人家属、为国捐躯军人家属等人口群体而举办的,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规定对特定对象通过抚恤、优待和安置,确保他们的生活不低于当地群众平均水平并带有褒扬性质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
★2、生育保险:生育保险,是在妇女劳动者因生育子女而暂时失去劳动能力时,社会给予必要的经济和物质帮助的制度。
★3、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是指劳动者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工作,但由于经济发展的周期性经济衰退或萧条时期对劳动力需求量减少,导致劳动力供过于求而引起的失业。
★4、失业保险中的工资比例制:即按失业保险给付金额占以被保险人在失业前一定时期平均工资收入的比率给付失业保险金的方式,通常依据工龄、受保期限、工资水平和缴费年限等因素确定。
5、致伤:致伤是指职工或劳动者在生产劳动或工作中,遭遇不测事故,致使身体器官或正常生理功能受到损伤,并因此造成暂时、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后果。
6、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是国家根据劳动者的体质和劳动资源情况,规定一个年龄界限,允许劳动者达到这个年龄时,作为因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解除劳动义务,由国家、社会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和服务,保障其晚年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险形式。
★9、失业给付:被保险人本人所不能控制的社会或经济因素影响而造成失业时,由保险人给付失业保险金以维持被保险人基本生活水平。
10、“福利国家”:在“混合经济”的条件下,由政府采取大规模行动来强调社会利益,实行国民“从摇篮到坟墓”的门类齐全的社会保险和福利项目,以保障公民在其生存期间能享受到最低生活水准的国家。
★11、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的安全性原则:社会保险基金投资必须坚持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指保证投资本金及时、足额地收回,并取得预期的投资收益。
对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来说,安全原则是根本原则。
12、优待:优待是指从政治上和物质上给予良好的待遇,它可分为广义和狭义的内容。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概论第一章概论第一节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一、定义:【童星】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和采取行政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以社会消费基金的形式,向由年老、疾病、伤残、死亡、失业及其他不幸遭遇发生而是生存出现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一定的物质上的帮助,以保证其基本生活权利的措施、制度和活动的总称。
【郑功成】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
在中国,社会保障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医疗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措施的总称。
二、特征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2、社会保障的对象(客体)是全体社会成员;3、社会保障的实施以立法为基本依据,其效力是靠最具有强制性的法律来保证的;4、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方式实施;5、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水平)。
三、考察社会保障的几个不同视角运用经济学手段,通过社会管理,解决社会问题,实现政治目标。
1、经济学视角:经济范畴;2、社会学视角:解决社会问题;3、政治学视角:国家和社会的责任;4、管理学视角第二节社会保障的学科与理论框架社会保障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即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交叉的、处于应用层次的社会学科。
第三节社会保障的目标和功能一、社会保障的目标【童星老师】直接目标是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通过改善民生,扩大执政基础化解社会问题,预防社会风险和公共危机,确保社会长治久安【郑功成老师】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满足国民生活保障需求,改善和推进国民的福利;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二、社会保障的功能1、社会功能社会稳定功能:从社会保障的起源和发展过程看,社会保障的直接政治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减少社会冲突;社会公平功能:就社会公平本身而言,一是起点公平,二是过程公平,三是结果公平。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这三个层次的社会公平。
社会保障 复习 资料
社会保障复习资料一、社会保障的概念 P5社会保障是为保障民生以及促进社会进步,由国家和社会以立法为依据出面举办,由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组织实施,对因各种经济和社会风险事故陷入困境的人群以及有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全体公民提供的、福利性的物质援助和专业服务的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二、社会保障的特征 P6--71.社会性。
其社会特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其一,社会保障应对的是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其二,社会保障的对象不是社会中的少数人,而是覆盖社会全体公民;其三,社会保障基金来源于全社会。
2.福利性。
从社会角度讲,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经由制度的功能,为促进国民个人的发展和全社会的平等、安定、进步、繁荣而推行的福利措施。
3.互济性。
由于社会成员遭受经济和社会风险事故的情况不同,通过社会保障的互济互助,能够解决不同社会成员的特殊需要,使他们渡过难关,维持正常的生活。
4.强制性。
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强制参加,其二是强制缴费。
三、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 P131.社会保险2.社会救助3.社会福利4.优质安抚四、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 P61—621.政府财政拨款; 4.社会及居民个人捐助;2.企业(雇主)缴费; 5.国际捐助;3.社会成员个人缴纳 6.社会保障基金的分类。
;1五、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的原则 P64—661.多渠道筹集原则2.收支平衡原则3.依法筹集原则六、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 P66 了解三种模式即可现收现付式完全积累式部分积累式适用范围适用于大部分保障计划,要求以近期内横向收支平衡原则为指导筹集资金。
比较适用于养老保险计划、住房公积金计划、教育投资计划等,要求以远期纵向收支为原则指导筹集资金。
是一种把近期横向收支平衡原则与远期纵向收支平衡原则结合起来的筹资模式,也适用于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计划。
具体做法先做出一年内某项社会保障计划,然后按照一定比例分摊到参加该项计划所有单位和个人,当年收缴,当年支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保障社会保障的定义:1935年,美国的《社会保障法》首次公开使用了社会保障概念,随之,这一概念又在1938年新西兰通过的一项法案中出现。
1944年第26届国际劳工大会发表《费城宣言》,国际组织开始正式采纳社会保障概念。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而建立的一种安全制度。
各项不同性质、作用和形式的社会保障制度构成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它主要是由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和安置等制度组成。
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大致可以分为救助型、保险型、福利型、国家保障型、自助型等五种模式。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①社会保障支出增长过快,财政不堪重负。
②高福利容易养懒罚勤。
③高赋税影响了企业的竞争活力。
④社会保障的服务管理机构臃肿,效率低下。
西方社会保障理论最为活跃的三大流派:①民主社会主义学派。
②自由主义学派。
③中间道路学派。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保障理论的论述:①揭示了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②阐明保险基金的来源。
③阐述社会保障的分配。
④阐释社会保障的功能。
⑤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质。
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单位及个人统筹而积累起来的专项基金,当受益人出现生、老、病、死、失业等情况时,提供给他们的一定的社会物质帮助。
社会保障基金作用:①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保证社会的安定。
②发挥保险互济的作用,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③发挥基金的经济功能,促进经济发展。
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的类型:①DB型现收现付制。
②DC型完全积累制。
③混合型:如半积累制和名义账户等。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以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国家和社会补偿和帮助的各种制度的总称。
社会保险的特征:①保障性。
②法定性。
③互济性。
④福利性。
⑤普遍性。
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的区别:①实施范围和对象不同。
②职责不同。
③分配原则和保障水平不同。
社会保险五大功能:①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安定社会。
②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增进劳动者体质。
③促进生产发展,保证经济正常运行。
④为社会、为基层服务,方便群众生活。
⑤实行收入再分配,适当调节劳动分配,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社会保险的意义:①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②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有利于推进劳动制度改革;③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有利于启动失业机制,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
社会保险产生的主观条件:社会保险行为产生的主观条件,主要是指人们的社会保险需求意识的产生和不断转变与深化。
①人们对既定社会经济环境依赖心理的转变。
②人们对劳动危险及可能造成的经济收入损失所持的侥幸心理的转变。
③人们对自身利益的比较选择结果的不同。
社会保险产生的客观条件:①劳动危险的客观存在及其造成的经济损失的危害程度。
②社会经济发展是实现保险的经济基础。
养老保险(或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①享受保险的权利与资格条件对应的原则。
②保证基本生活水平的原则。
③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原则。
享受养老保险的资格与条件:①年龄和投保年限。
②年龄和工龄条件。
③年龄、工龄和投保年限条件。
④年龄和居住期限条件。
关于退休条件的规定:根据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规定,企业职工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该退休。
①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的。
②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的。
(本项规定也适用于工作条件与工人相同的基层干部。
)③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④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①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方式提现了社会主义的公平原则。
②养老保障的目标是广度而不是力度。
③在某些情况下职工有可能发生损失。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①扩大养老保险的社会覆盖面。
②扩大养老保险金的来源。
③由传统的现收现付制转变为部分基金积累制,建立新的基金筹集方式。
④建立养老基金增值的机制。
⑤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
失业保险的类型:①按照参加失业保险的意愿是否具有强制性,可将失业保险分为强制性失业保险和非强制性失业保险。
②按照失业者获得失业保险金的不同依据,可将失业保险分为权利型失业保险和调查型失业保险。
③按照失业保险制度层次上的不同安排,可将失业保险分为单层次失业保险和多层次失业保险。
失业保险的基本框架:(一)失业保险基金的筹措方式。
①由于在一国经济发展不出现大波动的情况下,失业保险年度开支一般会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因此,失业保险可以实行现收现付制。
②世界各国在失业保险基金筹集的具体渠道和负担比例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1、由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
如德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均属此筹集方法,但具体三方负担比例又各不相同,视各国的保险政策而定。
2、由企业和个人双方共同负担。
这一筹集办法被法国、希腊等国家所采用。
3、由政府和企业双方共同负担。
意大利、美国(除三个州外)、冰岛等国规定,失业保险费个人不需缴纳。
4、由企业一方全部负担。
采用这种方式的国家,均采取征收保险税的方法,全部由雇主负担。
印度尼西亚、阿根廷等国家实行的是这种方式。
5、由政府全部负担。
澳大利亚、新西兰、匈牙利等国家规定,失业保险费由政府全部负担,企业和个人都无需缴费。
6、由个人全部负担。
前南斯拉夫就实行这种负担方式。
(二)失业保险基金的享受条件。
①失业者必须在法定劳动年龄之内。
②失业者必须是非自愿性的失业。
③失业者必须已参加失业保险。
④失业者必须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
(三)失业保险的给付标准。
(四)失业保险的给付期限。
①给付等待期。
②最长给付期。
对建立社会失业保险制度的紧迫性、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①对社会主义制度下失业现象存在的原因认识不深刻,相当长的时间总想回避失业问题,而不是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根本上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②对解决失业问题的信心不足,面对失业问题多半是采取临时性、过渡性的措施和办法,而未提出系统的特别是制度和法律层面的解决办法。
③对建立失业保险制度的重大意义未形成全社会的共识,计划经济时期国家、企业包下来的观念依然存在,企业、职工的失业保险意识不强,对参加失业保险甚至采取拖延、抵制的做法。
医疗社会保险的概念:是指由国家立法,通过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和方法筹集医疗资金,保障人们平等地获得适当的医疗照顾的一种制度。
医疗社会保险的特征:①强制性。
②社会共同责任和分担风险原则。
③保障性。
补充医疗保险的特点及与医疗社会保险的关系:①参保方可以选择补充医疗保险的具体形式。
②相对的自愿性。
③福利性与非福利性并存。
④保障性。
医疗社会保险有着独特的筹集机制。
其独特之处在于:①法律规定其筹资目的和筹资渠道。
②它按收入而不是按风险筹资,被保险人个人缴纳的保险费只与其支付能力有关,而与其身体健康状况和供养的家庭人口无关。
③它通过筹资实现风险分担,所有被保险人不管缴纳多少保险费,都有权享受同等的医疗待遇。
医疗保险的特点:①医疗社会保险具有普遍性。
②医疗保险属于短期的、经常性的保险。
③医疗社会保险采用医疗给付的补偿形式。
④医疗社会保险涉及面广,更具复杂性。
医疗社会保险费用分担形式:①定额自付。
②按比例自付。
③扣除保险。
④最高自付限额。
工伤保险: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为在生产、工作中遭受意外事故或职业病伤害的劳动者及其家属提供医疗服务、生活保障,经济补偿等物质帮助的制度。
工伤保险的功能:①工伤保险作为社会保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是国家对劳动者履行的社会责任,也是劳动者应该享受的基本权利。
②工伤保险因其保障了工伤职工医疗及其基本生活、伤残抚恤和遗属抚恤,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职工和家属的后顾之忧,从而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职工的尊重,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③建立工伤保险有利于促进安全生产,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工伤社会保险与生产单位改善劳动条件、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医疗健康水平、开展社会服务等工作紧密相连,对于提高企业和职工的安全生产,防治或减少工伤、职业病,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④工伤保险保障了受伤职工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妥善处理事故和恢复生产,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维护社会安定。
工伤社会保险的原则:①补偿不究过失原则。
②差别费率原则。
③完整补偿原则。
工伤预防:是指事先防范职业伤亡事故以及职业病的发生,减少事故及职业病的隐患,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安全的生产环境和工作条件,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工作环境中的安全和健康。
工伤保险存在的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工伤保险无论在覆盖范围、费率机制、补偿水平、资金筹集、管理制度、职业康复、工伤预防等方面均存在不少的差距和问题。
完善工伤保险制度的对策:①建立科学有效的费率机制。
②加强工伤保险的制度管理。
③重视职业康复工作。
④加强工伤保险与工伤预防相结合。
生育保险:是指女职工因怀孕和分娩所造成的暂时丧失劳动能力,中断正常收入来源时,从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生育保险的特点:①生育保险的覆盖面仅限于女性。
②给付项目多。
③标准高。
④生育期间的医疗服务主要以保健、咨询、检查为主,与医疗保险提供的医疗服务以治疗为主有所不同。
⑤生育保险实行“产前与产后都应享受的原则”。
⑥无论女职工妊娠结果如何,均可以按照规定得到补偿。
住房保障制度:是指政府和单位在住房领域实施社会保障职能,对城镇居民中低收入家庭进行扶持和救助的一种住房政策措施的总和,是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而设置的社会保障性住房供给方式。
国外住房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①制定相应的住房保障法规。
②政府应作为构建住房保障体系的主体。
③注意住房保障的层次性。
④大力发展住房金融。
⑤健全、完善其他保障制度。
我国社会福利的概念:是从狭义角度去界定的,被认为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
它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举办各种福利事业和采取各种福利措施,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并不断改善生活状况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思路是:①进一步明确政府的责任和职能。
政府以福利制度建设为重点,制定和完善社会福利目标、规划和政策法规,以及监督评价体系,将大量的机构设施交由社会去办,即使政府办的机构也要转换经营方式。
②将社区作为社会福利的重要载体。
③积极探索农村社会福利的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