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学习中国历史名人短篇故事
古代爱国名人故事7篇
古代爱国名人故事7篇古代爱国名人故事7篇>古代爱国名人故事古代爱国名人故事(篇1)明朝的时候,从日本过来的海盗不断从海上入侵我国的东南海疆,杀人放火,抢夺财物,甚至把大批男女抓走当奴隶。
人们痛恨这些日本海盗,叫他们是“倭寇”。
明朝派了许多优秀将领到沿海平倭,戚继光是最杰出的一个。
戚继光17岁就继承父业,成为一个能文能武的青年将领,立志为保卫祖国献身。
刚到前线的时候,有一次他率军去迎击倭寇,有些士兵竟不敢迎敌,见倭寇来了,回头就跑。
戚继光大喝一声:“站住!”随后跳上一块大石头,连发三箭,射倒了三个倭寇头目,又带头冲上去杀敌,终于取得了胜利。
从此,他的声威大振,倭寇都叫他“戚老虎”。
为了扭转被动局面,他重新组建了由矿工和贫苦农民组成的能征善战的新军,严格训练、严明军纪,人称戚家军。
戚家军连战连胜,把入侵浙江的倭寇消灭了。
戚继光又率军到了福建。
他决定先拔除倭寇在海上的最大据点横屿岛。
为了接近横屿岛,戚家军将士冒着巨大的危险,赤膊匍匐前进在海滩上。
戚继光亲自擂响战鼓。
经过一场激烈的厮杀,盘踞在岛上的大批倭寇被歼灭。
戚家军又乘胜前进,把福建沿海的倭寇一一扫平。
在戚继光和其他将领的共同努力下,危害我国沿海达300年之久的倭寇被彻底平定了。
伟大的统帅、民族英雄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为祖国立下了不朽功勋。
古代爱国名人故事(篇2)清朝的后期,西方的英、法、美等国的殖民主义者和投机商人,纷纷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他们的目的,一是掠夺中国的财富;二是用毒品残害中国人的身体,便於他们侵略。
当时,很多正直的官员看透了英国人的险恶目的,坚决主张查禁鸦片.林则徐的态度最坚决.他说:再不禁烟,中国就不会有白银当军饷,就不会有强壮的士兵抵抗侵略了。
为了国家的尊严,必须禁烟.皇帝就让他去广州查禁鸦片.林则徐到了广州,命令外国商人把全部鸦片缴出来并保证不再私运鸦片到中国来,否则给予严惩.有些外国商人照办了,可英国商人不肯缴,英国政府的代表义律还策划阴谋,企图顽抗.林则徐当机立断,坚决行使主权,中断与英方的贸易并不再供应食物和水.英国人没办法,只好缴出了鸦片。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10篇
【导语】中华⽂化历史久远,有⽂字记载的历史就有2000年以上,华夏民族在中华⼤地上演绎出了⼀幕幕激动⼈⼼的故事,出现⼀个个叱咤风云的⼈物,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下⾯是®⽆忧考⽹分享的中国历史⼈物故事10篇。
欢迎阅读参考!1.中国历史⼈物故事 孔融 孔融(公元153~208),东汉⽂学家,字⽂举。
鲁国(今⼭东曲⾩)⼈,家学渊源,是孔⼦的⼆⼗世孙。
为当时着名的建安七⼦之⾸,⽂才甚丰。
孔融是当时⽐较正直的⼠族代表⼈物之⼀,他刚直耿介,⼀⽣傲岸。
最终为曹操所忌,枉状构罪,下狱弃市。
孔融⼩时候家⾥有五个哥哥,⼀个弟弟。
有⼀天,家⾥吃梨。
⼀盘梨⼦放在⼤家⾯前,哥哥让弟弟先拿。
你猜,孔融拿了⼀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的,只拿了⼀个最⼩的。
爸爸看见了,⼼⾥很⾼兴:别看这孩⼦才四岁,还真懂事哩。
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的,只拿⼀个最⼩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应该拿个最⼩的;⼤的留给哥哥吃。
” ⽗亲⼜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你还要⼩吗?” 孔融说:“我⽐弟弟⼤,我是哥哥,我应该把⼤的留给弟弟吃。
” 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
他⽗亲听了,哈哈⼤笑:“好孩⼦,好孩⼦,真是⼀个好孩⼦。
” 孔融四岁,知道让梨。
上让哥哥,下让弟弟。
⼤家都很称赞他。
2.中国历史⼈物故事 范仲淹 宋朝的时候,有个品德⼗分⾼尚的政治家叫范仲淹。
他从⼩⼼怀⼤志,希望将来能做治国安民的宰相,为国家出⼒;或者做⼀个医⽣,为百姓治病救命。
他对⼈说:“只要是能造福百姓,有益于国家的事,我就愿意做。
”后来,范仲淹做了官,还真当了⼀段时间的宰相。
他为官清正廉洁,很受好评。
有⼀年,他到泰州做管盐仓的⼩官,见海⽔泛滥上岸,百姓受难,就提议修海堤,还亲⾃参加运⼟、夯⼟。
不料母亲去世,他按规定回家服丧。
可⾝在家中,⼼在海堤,他不断写信去帮助出主意。
海堤修成了,当地⼈们感激他,把堤叫范公堤。
⼏年以后,范仲淹进京城做官。
中国历史的名人故事
中国历史的名人故事中国历史的名人故事(精选31篇)在我们学习工作之余,找一些关于名人简短的励志故事来看看还是很不错的,有哪些的名人故事是你知道的?这些名人故事都有激励人心的作用。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关于名人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国历史的名人故事篇1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痛哭这样的事。
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
”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闹市处,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又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
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
”又将家搬到学校旁边。
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
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
”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原文: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遂迁居市旁。
孟子又嬉为贾人衒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中国历史的名人故事篇2曾子的妻子上街去,他的儿子跟在后面哭着要去。
曾子的妻子没有办法,对儿子说:“你回去吧,我从街上回来了杀猪给你吃。
” 曾子的妻子刚从街上回来,曾子便准备把猪抓来杀了,他的妻子劝阻他说:“我只是哄小孩才说要杀猪的,不过是玩笑罢了。
”曾子说:“小孩不可以哄他玩的。
小孩子并不懂事,什么知识都需要从父母那里学来,需要父母的教导。
现在你如果哄骗他,这就是教导小孩去哄骗他人。
母亲哄骗小孩,小孩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的办法。
”说完,曾子便杀了猪给孩子吃。
原文: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中国历史的名人故事篇3子路拜见孔子,孔子对子路说:“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
古代名人励志的故事(通用19篇)
古代名人励志的故事(通用19篇)古代名人励志的故事篇1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
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古代名人励志的故事篇2五代画虎名家厉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
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古代名人励志的故事篇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
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古代名人励志的故事篇4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
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这对他的刺激很大。
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古代名人励志的故事篇5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中国名人故事
中国名人故事(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条据书信、合同协议、评语大全、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such as work repor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policy letters, contract agreements, comprehensive reviews, speeche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名人故事中国名人故事(通用20篇)中国历史长河川流不息,从古至今名人成千上万,他们的故事源远流长,想必每个人都听过一些名人事迹,以下是给大家分享的中国名人故事,欢迎阅读。
优秀中国名人故事5篇
优秀中国名人故事5篇中华文化历史久远,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2000年以上。
华夏民族在中华大地上演绎出了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故事,出现一个个叱咤风云的人物,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中国名人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国名人故事1范仲淹的母亲谢氏,身世坎坷,吃尽许多苦头,饱尝过多酸辛,因此把太多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谢氏以孟母自励,悉心教子;范仲淹以颜回自律,发愤成才。
举凡古代刻苦攻读学有所成的故事,母亲和继父都对范仲淹一一讲过。
范仲淹心里明白:要想干一番大事业,就得自律严刻,自觉吃苦,自强不息。
在醴泉寺读书期间,继父的家境已经比较窘迫,仲淹心知肚明。
每次离家去寺院,母亲总劝他多带些粮米,一来担心儿子吃不饱累坏身体,二来怕给寺院的师父增加负担。
可每次范仲淹都不多带,而且带的数量,出人意料的少。
母亲絮叨规劝,仲淹总是胸有成竹地说:“我有数,不少。
”初到寺院时,粮米交给厨房,代为制作,随寺院的钟声与和尚们一道用饭。
可范仲淹,从早到晚一个心思地读书思考,经常充耳不闻钟声,忘记了吃饭,再去打饭时,又过了时辰。
好心的厨僧或小和尚眼看着范仲淹如此废寝忘食地读书,便主动给他送饭来,仲淹很过意不去,给别人添了麻烦。
为了读书方便,他自己备了小锅小灶,自炊起来。
范仲淹按自己既定的主意,每天夜晚,量好米,添好水,在小灶里点燃自己拾的木柴,煮米粥。
一边读书,一边续柴煮粥。
一锅米粥煮好了,时间也已过了子夜,他便和衣睡去。
第二天清早起来,锅里的米粥凉透了,已经凝固成圆圆的一整个。
他拿出小刀,在凝固的粥块上面,划上一个十字,完整的一锅粥分成了四块。
早晨吃两块,傍晚吃两块,一日两餐,这便是“划粥”。
用什么菜蔬佐餐呢?菜蔬就在寺院周围的大山之中。
坡坡岭岭,沟沟坎坎,自然生长着野韭菜、野葱、野蒜、野山芹,还有苋菜、苦菜、荠荠菜、蒲公英、王不留、茵陈等十几种可食的野菜。
白天去山洞读书时,顺便拔几种野菜回来。
吃饭时,把十几根野韭菜,或野葱、或野蒜,切成细碎末,加入一点盐拌和拌和,一顿佐餐的菜便成了。
有关古代杰出人物的故事
有关古代杰出人物的故事中国古代著名历史人物的故事1:三顾茅庐刘备屯住新野时,自知蹉跎半生之缘由是身边虽有关羽,张飞等猛将,而无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谋士,便礼仪贤下士,寻求良辅。
在司马徽和徐庶的荐举下,刘备与关羽,张飞便来到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
第一次来到茅庐时,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见亮好友崔州平;数日后,刘、关、张顶风冒雪,二顾茅庐。
途中,遇亮好友石广元,孟公威。
到达茅庐,只见亮弟诸葛均,方知亮已出游,备留下一笺,表达倾慕之意。
返回时,在隆中山下小桥边遇见亮岳父黄承彦;过了一段时间,刘备与关羽、张飞三顾茅庐,适逢亮在家,但昼寝未醒。
刘备吩咐关、张在门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于阶下,直到亮醒后,方才相见中国古代著名历史人物的故事2:五丈原五丈原位于宝鸡市岐山县境内,东距西安130公里,西距宝鸡56公里,北距岐山县城25公里。
高20余米,面积约12平方公里,五丈原南依棋盘山,北临渭河,东西两面为河流冲的.深沟,形势险要。
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对阵,后因积劳成疾病死五丈原,五丈原由此闻名于世。
是三国时诸葛亮最后一个战场。
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兵由汉中出发,穿过秦岭,进驻五丈原。
初来乍到,粮草不济,先屯田练兵,待机伐魏。
魏将司马懿深知诸葛亮神机妙算,在渭河北岸固守,不敢贸然出兵。
双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战,诸葛亮不得不引诱魏兵入葫芦沟作战,并放火烧断谷口,欲大败魏将司马懿未料一场大雨,魏军死里逃生。
同年秋天,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军败退。
当司马懿进兵诸葛亮指挥作战的地方时,看到蜀军阵地之险要,惊叹道:“天下奇才也。
”后人为了纪念诸葛亮,在这里修建了寺庙。
据当地民间传说,诸葛亮去世时,一颗明星从天而降,所以才起这个名字。
当年诸葛亮屯田的地方,人“诸葛田”。
当年诸葛亮设军帐指挥作战的地方还留有半米高的城墙残迹,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近100米。
当地群众给这个小城堡起名“豁落城”。
在豁落城南边的秦岭山坡,有一块平展的石头,上面似有棋盘线条。
中国历史人物小故事【十篇】
中国历史人物小故事【十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以前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以前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理应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不过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很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正能量,历史名人励志故事
正能量,历史名人励志故事1.诸葛亮勤奋好学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徽赏识,连司马徽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
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
时间就不好掌握了。
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
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诸葛亮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鸣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
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2.苏秦刺股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
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这对他的刺激很大。
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3.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4.岳飞学艺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
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5.华佗拜师学艺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沛国(今安徽亳县)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
名人少年故事
1、凿壁偷光汉朝元帝时的匡衡,从小喜好读书。
可是家里很穷,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上学读书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学习。
家里没有钱买灯油,怎么办呢?匡衡没有向困难屈服,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墙壁上凿了个小洞,借邻居家照射过来的微弱灯光看书学习。
他勤奋刻苦,学到了许多知识,后来做了宰相。
2、悬梁刺股汉朝的孙敬刻苦好学,每天一早就起来就读书,直至深夜。
因为疲劳瞌睡,常会不知不觉打起盹来。
他就把绳子的一头悬在屋梁上,一头系着头发。
这样,一打盹,头皮就会被扯痛。
后来,他终于成为儒学大师。
3、李白的故事李白小时候很贪玩,经常逃学。
一次,他从学堂跑出来,到河边玩,看到一位老婆婆正拿着一根铁棒在石头上磨来磨去,李白很惊讶,就问老婆婆磨铁棒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
”李白又问“这么粗的铁棒何时能磨成针呢?”老婆婆说:“只要有恒心,铁棒一定能磨成针。
”李白听完很惭愧,从此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伟大的诗人。
4、映雪夜读孙康,晋代京兆(今河南洛阳)人,官至御史大夫。
孙康幼时酷爱学习,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
他想夜以继日攻读,可家中贫穷,没钱购买灯油。
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
特别到了冬天,长夜漫漫,他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睡。
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睡在床上默诵。
一天夜里,他一觉醒来,忽然发现从窗外透进几丝白光。
开门一看,原来下了一场大雪。
屋顶白了,地上白了,树上也白了。
整个大地披上一层银装,闪闪发光,使他眼花缭乱。
他站在院子里欣赏银装素裹的雪后美景,忽然心中一动: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他急急忙忙跑回到屋里,拿出书来对着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迹清楚,比一盏昏黄的小油灯要亮堂得多呢!从此孙康不再为没有灯油而发愁。
整个冬天,他夜以继日地读书,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读到鸡叫。
即使是北风呼号,滴水成冰,他也从来没中断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孙康砥砺求进,学有大成,终于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
5、嚼辣椒驱寒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
中国历史的名人励志故事
中国历史的名人励志故事中国历史的名人励志故事(通用13篇)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完备的国家之一,其对历史的记录不仅时间长,而且内容精确详细。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历史的名人励志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历史的名人励志故事篇1草庐三顾不容辞,何况雕虫老画师,海上清风明月满,杖藤扶梦访徐熙。
这是齐白石为赠与徐悲鸿的《月下寻归图》的题诗,由衷感激徐悲鸿“草庐三顾”的识拔之恩。
久慕其名一九二九年秋,近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出任北京艺术学院院长。
他深信只有优秀的师资,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为此用心物色遴选教授,意向聘请的第一人,便是齐白石。
齐白石少年习画,经半个世纪刻苦精勤不懈努力,终于跻身画坛大家之列,于一九二零年定居北京,专业卖画刻印。
徐悲鸿一向十分赞赏齐白石的人品画技,称齐白石是真正的艺术大师。
两顾草庐不果九月初的一天,徐悲鸿来到西单跨车胡同齐白石的寓所。
问候过后,道明来意:“先生是扬名遐迩的画坛大师,想请您来艺术学院任教。
”齐白石婉言辞谢:“承蒙徐院长看重,只是老朽年逾花甲,耳欠聪,目欠明,恕难应命,但只心领了。
”“高等院校的教授中,古稀之年还不少呢,齐先生老马识途,点拨指导,谁能及得上?正是大有用武之时。
”徐悲鸿挽请说。
齐白石还是不答应:“教授责任重大,还是另请高明的为好,以免误人子弟。
”两天以后,徐悲鸿再次登门拜访,又是盛情邀请,齐白石又以年老为由推辞。
冒雨三顾金石开求贤若渴的徐悲鸿不愿就此放弃。
百忙中三顾齐宅,而且是顶风冒雨而来,再次表敬爱之心,诚恳迫切相邀。
齐白石感动之余,解释了“恕难应命”的真实原因:“年老体衰而外,是因为老朽木工出身,并未进过学堂,登台教授缺少经验,恐引教师非议,又恐顽皮学生捣蛋,连课都上不成。
”“齐先生的顾虑不无道理,但似可不必。
”徐悲鸿情真意切道:“教授的资格,在于真才实学,不计出身如何。
有些留过洋的不也是徒有虚名?齐先生融合传统写意和民间绘画的表现技巧,艺术风格独特。
历史名人励志小故事
历史名人励志小故事历史名人励志小故事7篇历史名人励志小故事1万卷书明代,安徽亳州有书生,名叫欧阳搏云,字苦书。
本是出生在宦官之家,后因家境日下,渐渐败落,十分贫寒。
但是,书生不甘命运的安排,更不愿寄人篱下,决心考取“功名”,光耀列祖,哪知连年落榜。
有位好心肠的先生告诉他:“后生功底太差,还需读万卷书,方能感动天地之神。
” 于是他终日抄书习文为止。
可是家中贫寒,纸又太贵,只得将一篇篇文章抄写在墙壁上和门板上。
一日他在室中感到闷倦,便来到后院散心。
只见后院那株多年未开花的牡丹丛,花繁叶茂,感到惊喜,于是突然心血来潮,返回室内,取来笔砚,将文章抄写在牡丹花瓣上,以花代纸。
那位好心的先生路过主这里看到此景,称此牡丹为“万卷书”。
这也许感动了“花神”,翌年,欧阳搏云果真中了“举人”。
历史名人励志小故事2孔融,字文举,孔子的后代,汉末山东曲阜人,汉献帝时曾任北海相,人称"孔北海"。
他为人刚直敢言,后应触怒丞相曹操而被杀。
相传,孔融四岁的时候,父亲带回一些梨让他们弟兄分吃。
因孔融最小,全家人都让他先挑。
孔融拿了一个最小的梨。
大家都很奇怪,父亲问他为什么要拣最小的拿,他回答说: "我年龄最小,应当吃最小的梨。
"从此,幼年孔融这种懂礼谦让的美德,受到人们的称颂。
后代教育家们又把"孔融让梨"的故事写进启蒙课本《三字经》中,以此教育儿童学会礼貌让人,使这个故事得到广泛流传。
孔融长大后,成了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是"建安七子"之一,并步入仕途,做过北海相。
虽权重位高,但仍保持着谦虚礼让乐于助人的美德。
他在北海做官时,有一次被敌兵围困城中。
正当危急之时,忽见城外一人挺枪跃马,杀入敌阵,左突右冲,解了重围,前来拜见孔融,说道: "我叫太史慈,刚从辽东回家探亲,闻知敌寇围城,家母平日蒙君恩顾,特地命我前来相救。
"原来,太史慈有一老母住在城外,孔融听说老人孤独无靠,常派人送去粟、帛之类,逢年过节,还亲往探望。
2021年学习历史名人故事短篇
学习历史名人故事短篇历史可以让我们了解历史人物的伟大成就,帮助我们 ___成才。
下面有的历史名人故事短篇,欢迎阅读!东晋时,祖狄是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他青年时代就胸怀为国立功的大志。
他有个好朋友刘琨,也是一位抱负不凡的人。
他们两个同做"司州主簿" (司州,今河南洛阳一带,主簿,掌管文书簿籍的官吏)时,对当时内忧外患的国家危局看法相同,共同怀着光复河山的报国之志,两个人夜间同睡一床,经常谈论国家大事到深夜。
有一天半夜,忽然听得鸡啼。
祖狄使用脚踢刘琨说: "你听听,这鸡啼的'声音是多么激越昂扬,它是在叫人奋发图强啊!"于是,俩人便披衣起床抽出宝剑,在鸡啼声中舞起剑来。
"闻鸡起舞"的,就是由这个故事而来的。
后来,祖狄果然领兵北伐,为晋朝收复了许多失地。
据《三国志》记载,曹操在官渡之战后,从缴获袁绍的文件堆中,发现许昌守城官兵和前线军中将士都有一些人私下给袁绍写信,准备投降袁绍。
对此,浴血奋战的将军们十分气愤,纷纷要求惩治这些存心叛逆之徒。
曹操却下令把这些信件全部烧毁。
他说; "袁绍当初那么强大,官渡之战我军能不能保全,我自己也怀疑,何况别人呢?"这样一来,原来私通袁绍的人转而感激、忠实于曹操,原来心存观望的人也甘愿效忠曹操。
曹操团结了文武群臣,终于力挫群雄,统一了北方。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司马迁在编写《史记》的时候,朝中最受汉武帝刘彻宠信的将军李广利派人给他送来一件礼物。
司马迁的 ___打开精致的盒子一看,不禁欣喜于色。
原来,盒子里放着一对圆润、光滑的稀世珍宝--玉壁。
于是,她喜盈盈地跑过去告诉了父亲。
这对玉璧使司马迁思绪万千,他想到;我是一个平凡而品位低下的小官,人家是皇上的宠臣, ___要送我这么珍贵的礼物呢?况且,这无瑕玉壁,不正是做人的一个榜样吗?富贵贫贱不由人,而品行则可以追求,使其洁白似玉。
如果收下这对玉璧,我身上就增添了一分瘢痕污点。
中国历史人物简短故事(精选10篇)
中国历史人物简短故事(精选10篇)1.中国历史人物简短故事篇一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
他也因此有些骄傲。
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
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2.中国历史人物简短故事篇二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
他自己也是东晋的书法家。
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
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警聪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
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3.中国历史人物简短故事篇三叶天士自恃医术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
有一次,叶天士的母亲病了,他束手无策,多亏薛雪不计前嫌,治好了他母亲的病。
从此,叶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
于是他寻访天下名医,虚心求教,终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医。
4.中国历史人物简短故事篇四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
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5.中国历史人物简短故事篇五唐伯虎是明朝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
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
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6.中国历史人物简短故事篇六清朝初期的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
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
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
2021年学习中国名人故事短篇
学习中国名人故事短篇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 ___文明古国。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中华大地上曾出现过许多伟大的人物,他们的名字在史册上闪闪发光,他们的事迹被后人铭记在心。
下面有的中国短篇,欢迎阅读!鲁迅先生在教育孩子方面,认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孩子,“如果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更大碍于孩子发达。
”曾经有一次,先生在家中宴客, ___海婴同席。
在吃鱼圆时,客人均说新鲜可口。
唯海婴说:“妈妈,鱼圆是酸的!”以为孩子胡说乱闹的妈妈便责备了几句,孩子老大不高兴。
鲁迅听后,便把海婴咬过的那只鱼圆尝了尝,果然不怎么新鲜,便颇有感慨地说:“孩子说不新鲜,我们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看来我们也得尊重孩子的说的话啊!”五岁的张海迪因患有脊髓病,无论做什么事情她都只能在轮椅上进行。
不久,她做了一次手术,手术后她只能一动不动躺在床上,可她仍然刻苦学习知识,她从镜子里面看书。
就这样,她自学了小学、中学的课本,后来又开始自学英语。
她对自己要求严格,因此进步很快,渐渐地,她开始替有关部门翻译英语资料。
有一次,她翻译了《海边诊所》。
当张海迪捧着厚厚的翻译稿来到出版社时,老被她深深地感动了。
张海迪给自己立下一个规定:每天背熟10个单词,如果背不全,就狠狠地咬几下自己的手指。
古人曰:今日事,今日毕。
这可见古人是多么注重今日的事情今日完成,可是现在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人做事总是拖拖拉拉,今日的事情总是拖到明天去做,甚至托到后天。
有些人遇到一些挫折,就闷闷不乐的,他们不知道,只有经受住严峻的考验,并且对自己充满信心,才能走向成功。
___12岁那年,因家里贫困,只好离开苏北老家,跟伯父到沈阳去读书。
伯父带他下火车时,指着一片繁华的市区说:“没事不要到这里来玩,这里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没处说理啊!” ___奇怪地问:“这是 ___?”伯父沉重地说:“中华不振啊!”___一直想着伯父的话, ___在中国土地上的这块地方,中国人却不能去?他偏要进去看个究竟。
2021年爱国名人故事文字集_简短的名人故事
2021年爱国名⼈故事⽂字集_简短的名⼈故事不辞艰险出夔门,救国图强⼀⽚⼼;莫谓东⽅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2021年爱国名⼈故事⽂字集,供⼤家参考。
爱国名⼈故事1岳飞抗⾦的事迹岳飞是古代著名的反侵略民族英雄,⽣活在北宋南宋交替的年代。
当时北⽅的⾦国出兵攻打宋朝,烧杀抢掠,遭到宋朝的反抗。
从⼩就⽴志报国的岳飞从军⼊伍,决⼼反击侵略,收复被⾦国夺占的⼟地。
他训练出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岳家军,在和⼊侵者的⽃争中,屡建战功。
有⼀年,岳飞率军与⾦军在长江⼀带交战,打得敌⼈望风⽽逃,收复了江南重镇建康(今南京)。
不久,他⼜率军收复了湖北河南⼀部分失地,⼤⼤⿎舞了宋朝军民。
可是皇帝宋⾼宗和奸⾂秦桧⼀⼼想求和,竟答应向⾦国称⼉称⾂,每年进贡,换取可怜的“和平”。
岳飞坚决反对,上书皇帝说:和议不可靠,⾦⼈不可信,我请求率军北伐,收复失地。
不久,⾦国果然撕毁和议,再次南侵。
岳飞率领岳家军进⾏反击,直⼊中原。
在郾城⼀战中,击垮了⾦国的主⼒军,⼜穷追不舍,到达了离故都汴京(今开封)不远的朱仙镇。
⾦军统帅兀术(wūzhu)哀叹说,这是开仗以来,最惨的败仗啊。
他只好率部下渡过黄河,往北逃⾛了。
岳飞也准备渡河北上,彻底打败敌⼈,收复北⽅。
不料宋⾼宗听了秦桧的话,连下12道⾦牌命令岳飞撤军,不准再打。
后来秦桧⼜诬告岳飞谋反,害死了这位⼤英雄。
岳飞抗⾦虽然没有最后成功,可他的⽃争业绩将永载史册,受到⼈民的怀念。
爱国名⼈故事2技术是中国的酆云鹤是我国著名的苎⿇纤维专家。
她本是⼭东利津县⼀个贫苦农民的⼥⼉,后来家乡遭⽔灾,⼀家⼈流落到济南。
她去给⼈家当佣⼈,每天扫地、做饭。
在旧中国,主⼈家⼀般瞧不起佣⼈。
酆云鹤想认字,请求那家⼩姐每天教⾃⼰认⼀个字,竟被那⼩姐斥骂了⼀顿。
她⽣⽓极了,辞了⼯,发誓要上学读书,后来进了⼀所免费的学校。
谁也没想到,这位贫农出⾝的⼥孩⼦学习那么好,不但上了中学、⼤学,还取得了留学美国的资格,成了博⼠。
2021爱国名人故事5篇
2021爱国名人故事5篇历代爱国名人故事数不胜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还记得烟火霄天那些的爱国将领?为了能唤起大家那些的记忆。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2021爱国名人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爱国名人故事1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
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
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
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
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
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
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
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爱国名人故事2为国捐躯,不只是在战场上才有。
那些为使祖国富强起来和恶势力斗争的义士,同样表现了视死如归的精神。
清朝末年,发生过一次不成功的改革运动,叫戊戌变法。
谭嗣同等六君子就是为变法而死的义士。
谭嗣同从小就痛恨外国势力侵略中国,决心为祖国富强而奋斗。
他和康有为等人提出变法的主张,却遭到了封建顽固派的激烈反对。
谭嗣同看出变法的艰难,对朋友们说:“就是杀身灭族,我也不会改变主张。
中国只有闹到新旧两党流血遍地,才有希望。
不然真是要亡国了。
”1898年,光绪皇帝决定变法,谭嗣同成了主要助手。
不料慈禧太后又发动了政变,囚禁了皇帝,下令逮捕维新人士。
康有为等人逃走了。
谭嗣同没有跑,他说:“各国的变法,没有不流血而成功的。
现在中国还没有人为变法而流血,这是国家不能强盛的原因。
如果要有人流血,就从我开始吧!”谭嗣同被捕以后,毫无惧色,在监狱中写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2021年中国名人故事资料大全
中国名人故事资料大全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 ___发展过程的描述。
以下是收集的中国名人故事,欢迎查看!吕蒙是三国时吴国的大将,他曾多次立下大功,却不爱读书。
于是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大将军了,肩上担子很重,一定要多读读书,长点见识。
”吕蒙便开始读书。
慢慢地,他发现书中有很多以前他根本不知道的东西。
一次,他读到孙膑用“减灶计”诱使庞涓轻敌,最后打败庞涓的故事,感到眼界大开。
于是,吕蒙逐渐爱上了读书。
在军务繁忙之余,他便一头钻进书堆里,如饥似渴地阅读古代的兵法和史书。
几年下来,吕蒙的军事才能大有长进。
孙权大为高兴,就让吕蒙担任了大都督,统领全国兵马。
【感悟】不论什么时候,学习都是不可缺少的。
古人说:“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学习之后知道的人,是次一等的人;经历困苦才学习的人,又次一等;经历了困苦还不知道学习的人,就是最下等的人。
”当前,青少年正在经历困苦,在这种环境下,如果还不抓紧时间学习,可能就真的会成为最下等的人了。
所以,青少年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自己的才干,为今后的就业谋生做好充分的准备。
车胤是晋代的名臣,以博学闻名。
他从小勤奋好学,但家里特别穷困,有时甚至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
这样一到晚上,车胤就不能读书,为此,他非常苦恼。
一个夏夜,车胤无聊地坐在屋外纳凉。
这时,在草丛里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引起了他的注意,那些小虫子身上一闪一闪的亮光多像灯光呀!他赶紧找来一个用白纱制成的小口袋,一口气捉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口袋里。
这么多虫子发出的光聚在一起,不就是一盏小小的灯吗?车胤拿着这盏“灯”,高兴地进屋读书去了。
就这样,车胤经历长年累月的苦读,终于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感悟】晋朝一代名臣车胤,小时候家里的条件并不好,甚至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但他为了读书学习,并不气馁,用装了几十只萤火虫的“灯”勤奋读书,最后终于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古人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尚且好学不厌,现在党和 ___为我们提供一个如此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青少年来说,就更应该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不要浪费了求知求学的好时光。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简短七篇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简短七篇中国历史名人故事简短篇1战国末期,秦国实力强盛,攻灭了韩、赵两国后,又向燕国进军。
为此,燕太子丹决定派人去行刺秦王,以期扭转局势。
太子丹物色到一位勇士,名叫荆轲。
他擅长剑术,是行刺秦王的最好人选。
为了使荆轲能接近秦王,特地为他准备了两样秦王急于想获得的东西:一是从秦国叛逃到燕国的将领樊於期的头颅,二是燕国的地图,表示燕国愿将这块地方献给秦国。
这两样东西分别放在匣子里。
行刺秦王的匕首,就放在卷着的地图的最里面。
此外,还为荆轲配了一名助手,此人叫秦舞阳。
临行时,太子丹等身穿丧服,将荆轲送到易水边。
秦王得知燕国派人来献两样他最需要的东西,非常高兴。
在都城咸阳宫内隆重接见。
荆轲捧着装有樊於期头颅的匣子走在前面,秦舞阳捧着装有地图的匣子跟在后面。
秦舞阳在上台阶时,紧张得双手颤抖,脸色变白。
荆轲赶紧作了解释,并按秦王的要求,接过秦舞阳手里装有地图的匣子,当场打开,取出地图,双手捧给秦王。
秦王慢慢展开卷着的地图,细细观看。
快展到尽头时,突然露出一把匕首。
荆轲见匕首露现,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举起匕首便刺。
但是,荆轲并未刺中秦王。
秦王急忙拔剑自卫,却又一时拔不出来。
于是两人绕着柱子转。
卫兵因没有秦王命令,不敢擅自上前。
就在这紧张的时刻,秦王的侍臣突然将医袋抽打荆轲,并提醒秦王把剑推到背后拔出。
秦王顿时醒悟过来,迅速拔出剑来,一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
荆轲倒地后,将匕首投向秦王。
结果未中,被拥上来的卫兵杀死。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简短篇2西汉时,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单于派汉朝叛使、被单于封为丁灵王的卫律前来诱降。
卫律说:"苏先生,我从前背叛汉朝归降匈奴,受到单于大恩,封我为丁灵王,拥有数万奴隶,马匹、牲畜漫山遍野。
你今天投降了,明天也和我一样富贵,若白白地流血牺牲,又有谁知道你呢!"苏武怒斥道:"卫律,你身为汉民,不顾恩义,叛国投敌,你虽然能得逞于一时,最终却逃脱不了天地良心的审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中国历史名人短篇故事
关于学习中国历史名人短篇故事
历史名人是我们的典范,从他们的成长历程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对中学生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下面有的关于学习中国历史名人短篇故事,欢迎阅读!
据宋人赵善璩《自警录》记载:吕蒙正初任参知政事,在上朝时,有人竟然在朝房帘内指着他说: "这个人也配当参政吗?"吕蒙正没有理睬这种轻蔑的挑衅,好象没听见一样走了过去。
随同吕蒙正一同上朝的同僚替他气不过,要派人去查问那人的姓名官职。
吕蒙正连忙制止,说道: "这-德育名人小故事
样的小事何必穷究?不问,也没有什么损害。
反之,若一知道他的姓名,终身不能相忘,而这位朝士也因此心里惴惴不安,彼此心存芥蒂,所以知其姓名,不如不知。
"
吕蒙正博大的胸襟,能够容人让事的精神确实令人称赞。
古人云"量宽得人"。
那朝士隔帘说了几句不满的话,当然是一种不敬的`行为,但吕蒙正宽厚待人,不追不问,自然赢得人们的尊敬。
就是这位朝士知此情景,也会觉得理亏自惭,由不敬而折服。
宋朝有个著名的学者杨时,字中立,号龟山先生,南剑将乐(今属福建)人。
宋神宗时,他中进士第。
当时河南程颢与弟弟程颐讲学很有名望,四方之士争相求教,于是杨时辞官不做,慕名到程颢门下求教。
后来程颢死了,杨时很悲痛,为了进一步深造,他又拜程颐做老师,此时他已经是四十岁的人了。
一天中午,他在学习上碰到疑难问题,便和同学游酢一起去请教老师。
当他们到达程颐家门时,看到程颐正在午睡,为了不影响老师休息,他们就不声不响地站在大门外等候。
刚巧那天下起鹅毛大雪,程颐醒来后,发现学生站在门外,赶快把他们请到屋里,这时门外的积雪已有一尺多厚了。
杨时和游酢立过的地方,留下了两对深深的脚印。
这就是"程门立雪"典故的由来。
宋代范仲淹,年幼时家境贫寒,无法上学,但他读书心切,冲破重重困难,到吴县城郊长白山的一个 ___的门舍中读书。
因米贵,他吃不上饭,每天晚上,用一小筒白米煮一溺稀粥,放到第二天,稀粥凝结成块,他就用一条竹片将块状的粥划成两半,早上吃一半,晚上吃一半,没有菜,就在山上挖野菜,加点盐煮煮,生活很苦,书却读得很甜。
范仲淹的艰苦生活,被当时南京留守的 ___知道后,深为同情,便从家里送来了好菜好饭,范仲淹表示感谢,收下了饭菜。
几天之后,留守的 ___来看范仲淹之时,看见自己送给他的饭菜还在那里,都已坏了。
范仲淹急忙解释说: "您赠我好饭菜,实在感激不尽,但我平时吃稀粥惯了,并不觉得怎样苦。
现在我如果贪食这些东西,吃好的食物惯了,我将来怎么办呢?"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中讲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故事说:某年,春秋时齐国的相国晏婴出使楚国,楚王挖空心思,想了许多诡计想让晏婴出丑,都没有得逞。
这天,楚王设宴招待晏婴。
当宾主酒都喝得有几分醉意的时候,只见两个小吏绑着一名犯人从楚王面前走过。
楚王故作惊奇地站起来问道: "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小吏禀报说: "他是齐国人,作贼的。
"楚王转过头来讥讽地对晏婴说: "哦,齐国人。
你们齐国人都惯于偷东西吗?"
晏婴闻言起身,不慌不忙地回答说: "我曾经听说过,桔树生长在淮南,就能结出桔子;移植到淮北,就会长成枳实,叶子虽说相似,但两者的味道却大不相同。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水土不同。
这
个人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成为盗贼,恐怕也是楚国的水土使这人变成这个样子的吧?"
楚王吃了亏,瞪着眼,默不作声,认识到自己不是晏婴的对手了。
这个故事表现了晏婴的机智雄辩,不过,客观环境、条件对人们的道德观念、善恶标准也确实是有一定影响的。
看不到这种影响作用,就不能理解道德观念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度的差异性和善恶标准的相对性。
当然,过分夸大这种影响作用,也是会流于偏颇的。
明朝有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名叫于谦,他在明宣宗、英宗、景宗各朝,都做过不小的官。
当时官场黑暗,营私舞弊贪赃贿赂成风,于谦抱定"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出淤泥而不染,清廉奉公,颇有政绩
据说,于谦当"兵部侍郎"时,有一次巡抚河南。
其时朝中宦官王振专权,骄横跋扈,贪赃纳贿,无所不用其极。
地方官 ___或京官奉差外出回京,都须向他献纳金银珠宝等贡品礼物,如若不然,就会遭到种种非难、打击和排挤。
于谦对王振的不法妄为,早已十分厌恶。
这次回京之时,有人私下劝他带些绢帕、蘑茹、线香之类的
土特产品?送给权贵们作个人情。
于谦听了哈哈一笑,当即展纸挥毫,赋诗一首:
绢帕茹蘑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然后,他果然不带一物,两袖清风地上路了。
由此,"清风两袖" (或曰"两袖清风" )这个便常常被用来形容正直、清廉的品行。
1202年,陆游之子子龙到吉州任司理参军。
吉州在赣西南,
靠近 ___地处偏僻。
当时,曾任任书监的杨万里和益国公周必大当时都告老住在吉州,他们都是陆游的老友。
陆子龙赴任前,希望父亲给杨万里和周必大修书--封,请们对自己多加照顾。
舐犊之情,人皆有之,陆游也不例外。
他希望 ___仕途顺利,又不愿意 ___依靠私人关系向上爬,便冷静地写了一首二百六十字的五言长诗,作为给 ___的临别赠言。
诗中写道: "益公名位重,凛若乔岳峙", "得见已足荣,切勿有所启"; "又若杨诚斋,清介世莫比", "汝但问起居,余事莫挂齿"。
益公指益国公周必大,诚斋是杨万里的别号,陆游的用意是告诉 ___,益国公周必大名高位重,
你见他也就行了,千万不要有所求;杨万里是位清白耿直的老人,你探望之时,莫要让他为你讨人情,以免败坏了他的名声。
孟子的母亲十分注重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影响作用,孟子小时候,孟母为了能使他受到良好的教育,曾先后迁居三次。
据说,孟母起初带着年幼的孟轲,住在一所公墓附近。
孟轲看见人家哭哭哀哀地埋葬死人,他也学着玩。
孟母见了,说: '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不合适!"很快把家搬到了一个集,市的附近。
在新家附近,孟轲看见商人们自吹自夸地卖东西赚钱,觉得很有趣,便又学着玩。
孟母看在眼里,心里想道: '不行,孩子住在这里也不合适。
"于是,她又寻找迁居的合适地方,很快将家搬到了靠近学堂的地方。
在这里,孟轲不久就开始学习礼节,提出上学的请求了。
孟母这才高兴地说:"这里才是适宜我儿居住的地方。
"于是,便在这里住了下来。
后来,孟子果然未负慈母心,成了有名的学者和思想家。
清人李汝珍的小说《镜花缘》中写了一个"君子国",在这个国度里生活的人,相互谦让成风:顾客嫌货优价低,卖主说定价已经过高,进一步要求顾客就低还价,顾客愿意出高价买次货,卖主宁肯把好货用 ___;对此,旁边的人都说这顾客"出大价而买丑货",这是
"欺人不公",付款时,顾客要给头等的银子,而卖主则只收次等的银子……他们 ___相让而"争"。
这里的'士庶人等,无论富贵贫贱,举止言谈,莫不恭而有礼",真正达到了"耕者让畔,行者让路", "好让不争"的境界。
这种"君子国",虽然是理想中的" ___",却真实地反映了古人渴望把诚实、谦礼的美德发扬光大,推而广之,净化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美好心理。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