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质量管理

合集下载

围手术期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一、引言在医院手术中,围手术期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手术治疗效果。

围手术期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是指在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通过一系列措施和规范,确保手术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围手术期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的目的、重点和具体措施。

二、目的围手术期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手术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手术治疗效果。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可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质量。

三、重点内容围手术期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的重点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手术术前准备在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患者评估和准备工作。

具体包括:•患者的病情评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等重要信息,并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

•手术风险评估:评估手术的风险等级,根据手术的复杂程度和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相应的手术措施和安全预案。

•手术前准备:准备手术所需的器械、药物等物资,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3.2 手术操作规范在手术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操作规范和标准,以确保手术的质量和安全。

具体包括:•术前术后手卫生:医护人员需要进行规范的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手术区域消毒:对手术区域进行消毒,减少手术感染的风险。

•患者体位:根据手术的需要,对患者进行合适的体位固定。

•手术保护措施: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手术部位和周围结构。

•手术操作流程:按照手术操作的流程,进行术中护理和手术技术操作。

3.3 麻醉管理在手术过程中,麻醉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具体包括:•麻醉监测:对患者进行全程麻醉监测,包括血压、心电、呼吸等参数的监测,及时掌握患者的生命体征。

•麻醉药物使用:合理使用麻醉药物,避免过度使用或使用不当的情况。

•麻醉并发症预防:采取预防措施,降低麻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3.4 术后护理和巡回护理手术后的护理工作同样重要,包括术后护理和巡回护理。

•术后护理:对手术后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包括疼痛控制、伤口护理等。

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管理

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管理
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管理
目录
• 围手术期护理概述 • 术前护理质量管理 • 术中护理质量管理 • 术后护理质量管理 • 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 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01 围手术期护理概述
围手术期定义
01
围手术期是指患者从决定接受手 术治疗开始,到手术结束并基本 康复的一段时间,包括手术前、 手术中和手术后三个阶段。
信任度和满意度。
围手术期护理的目标和原则
围手术期护理的目标是确保患 者的安全和舒适,促进患者的 生理和心理康复。
围手术期护理的原则包括:全 面评估、个性化护理、预防为 主、动态调整和团队协作。
全面评估是指对患者进行全面 的身体和心理评估,了解患者 的病情和需求。
围手术期护理的目标和原则
01
02
03
05 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持续改 进
定期质量评估与反馈
定期评估
医院应定期对围手术期护 理质量进行评估,包括手 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 护理过程。
反馈机制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将 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 护理人员,以便及时调整 和改进护理措施。
数据分析与改进
对评估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找出护理过程中的不足和 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改进 措施。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并发症发生率
并发症发生率是衡量围手术期护理质 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手术和 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和并发症 的情况。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需要加强手术室管 理和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同时还 需要提高护理人员的观察和应对能力, 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感染、出血、血栓 形成、呼吸系统并发症和心血管系统 并发症等。
指导患者配合

围手术期患者管理质量考核标准

围手术期患者管理质量考核标准

术后 2.3护理人员未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 病情 2.4护理人员未观察病人作品敷料情况
2.5护理人员未观察病人引流是否通畅
术后 2 护理
5.0
2.6护理人员搬动患者动作粗暴 2.7护理人员未填写手术对接单 2.8未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
2.9未安置患者合理体位
护 2.10未妥善固定尿管等引流管 理 2.11未贴标识
术前 1.9未落实术前适应性训练 准备 1.10未落实呼吸道相关准备
1.11责任护士未准备手术所需药品
1.12责任护士未准备手术需要的病历
1.13责任护士未与手术室人员共同核对病例及填写手术交接单1护理人员未观察患者皮肤情况
2.2护理人员未观察病人意识状态
围手术期患者管理质量考核标准
序号
检查 内容
存在问题
1.1手术当日晨未测血压、体温、脉搏
术前 1.2手术当日晨未按医嘱给予手术前用药 操作 1.3手术当日晨未按医嘱灌肠
1.4责任护士未做好皮肤准备
1.5术前病人未戴腕带标识、腕带颜色错误
术前 1 护理
5.0
1.6护士未讲述术前用药目的 1.7护士未进行术前健康宣教(患者不知晓病情,有心理压力) 1.8未通知病人禁食水
2.12未妥善固定静脉留置针
2.13未合理安排静脉补液顺序
2.14未根据病情做好术后康复教育指导
分值
0.5 0.5 0.5 0.5 0.3 0.3 0.3 0.3 0.3 0.3 0.3 0.3 0.3 0.3 0.4 0.4 0.4 0.4 0.4 0.4 0.4 0.4 0.3 0.3 0.3 0.3 0.3 0.3

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范及制度

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范及制度

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范及制度一、引言围手术期是指从患者入院接受手术治疗到出院恢复的整个过程。

为了确保患者在围手术期的安全,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围手术期安全管理规范及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阐述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范及制度的内容,以期为医疗机构提供参考。

二、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范1. 术前安全管理(1)手术医生必须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及时完善术前相关辅助检查。

(2)病房护士按医嘱作好术前准备,如备皮、导尿、灌肠、术前用药等,并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人情况,进行术前健康指导,并做好记录。

(3)术前访视:除急诊急救手术外,手术室麻醉师及护士应按手术通知单提前到病区作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病情及辅助检查结果,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和参加手术的人员、进行麻醉风险及安全告知等,并认真填写麻醉术前访视记录和手术室护理访视记录。

2. 术中安全管理(1)手术室护士须按照手术通知单和手术医生要求,提前做好手术间及设备的准备工作,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2)手术医生、麻醉师、护士等手术团队成员应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3)术中严格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3. 术后安全管理(1)术后患者应送至恢复室进行观察,确保生命体征平稳后再送回病房。

(2)病房护士应根据患者术后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如疼痛管理、饮食指导、活动指导等,并做好记录。

(3)术后定期进行床旁查房,了解患者恢复情况,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

三、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制度1. 人员管理制度(1)手术科室、麻醉科、护理部等相关部门应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服务水平。

(2)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执业资格制度,确保手术团队成员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

2. 设备管理制度(1)定期对手术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2)制定设备使用和操作规程,确保设备安全、规范使用。

围手术期患者护理质量管理

围手术期患者护理质量管理

围手术期患者护理质量管理手术期是患者最为关键和脆弱的时候,护理质量的管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和手术效果至关重要。

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管理是综合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提高围手术期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首先,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管理需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护理操作和流程。

通过制定详细的护理操作规范和流程,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和任务,规范护士的行为和操作,减少人为错误和差错的发生。

同时,要注重护士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护士对于围手术期护理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确保护理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其次,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管理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评价体系。

通过建立质量评价指标和评估工具,定期对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和分析,发现问题和不足,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同时,要建立患者满意度评价体系,定期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和反馈患者对于护理质量的评价和需求,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护理质量。

第三,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管理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措施和风险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是患者最为脆弱的时候,护理工作必须注重患者的安全。

通过建立和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室感染防控制度、手术用药管理制度等,减少和预防手术相关的意外事件和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要建立术中术后的监测和观察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患者手术期的问题和安全隐患。

最后,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管理需要强调团队合作和沟通协作。

手术是一个复杂的工作,需要多个专业人员的协同合作才能顺利完成。

护士是围手术期患者护理中的重要一环,需要与医生、麻醉师、手术助理等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护理计划,及时沟通和分享信息,确保患者的手术期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管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建立科学规范的护理操作和流程,建立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安全措施和风险管理,强调团队合作和沟通协作。

通过不断改进和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和康复水平,达到最佳的医疗和护理效果。

围手术期管理质量评价标准

围手术期管理质量评价标准

围手术期管理质量评价标准概述围手术期是指患者从手术准备开始到手术结束和术后恢复阶段整个过程,围手术期管理是一项关键性、综合性、系统性获得手术成功的保障,其目的是尽可能减少手术风险,提供优质的手术保障,保证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本文将介绍围手术期管理的质量评价标准,以便医疗机构全面评估自身围手术期管理行为的质量。

标准体系围手术期管理质量评价标准是由国际卫生组织指南和国家卫生部门的相关规范、法律以及行业协会的标准组成的。

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术前准备术前准备是围手术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手术前,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了解患者的病史、用药情况、过敏史等重要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术前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标准要求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术前资料和术前准备情况进行规范记录和归档,确保患者在手术前获得最佳的准备,以确保术后康复。

2.手术技能手术技能是围手术期管理的核心内容,手术医生必须具备丰富的手术经验和精湛的手术技艺。

医护人员必须确保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操作、手术器械的使用、手术床位的调整、手术过程的安全和纪律。

标准要求医护人员在手术过程的记录和归档上做到规范,确保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3.术后恢复在手术过程结束后,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和恢复。

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对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疼痛的管理、选择合适的床位和护理方案进行规范,以便及时识别和解决患者的问题。

标准要求医护人员在术后恢复的记录和归档上做到规范,确保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评价方法围手术期管理质量评价可以采用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定量评价是通过使用各类指标进行评价,并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定性评价则更加关注围手术期管理的过程和效果,重视评价结果的详实与评估者的主观意见。

另外,围手术期管理质量评价应该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医疗机构在实际运用中应该建立和完善评价体系,通过多方面的评估,不断提高围手术期管理的质量水平,为患者提供高效、安全和可靠的围手术期服务。

围手术期质量及安全管理制度汇编

围手术期质量及安全管理制度汇编

围手术期质量及安全管理制度汇编围手术期质量及安全管理制度是医院手术室的重要管理制度之一,其目的在于规范手术室工作流程,提高手术质量和安全性,减少手术风险。

下面是一份围手术期质量及安全管理制度的汇编,共。

一、制度概述1. 本制度的基本原则本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安全第一,质量至上,规范有序,科学管理,全员参与,不断改进。

2. 本制度的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手术室的管理。

二、手术室准备工作1. 手术室准备前的工作手术室负责人应在术前一小时检查手术室设备、药品、器械、手术床等情况,并清除现场垃圾和卫生污染,确保手术室空气的净化与消毒。

2. 术前准备工作所有手术人员应在手术前进行消毒手术鞋、局部皮肤和手部洗手,并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戴手套,穿手术衣,做好准备手术的各项工作。

手术室负责人应督促所有人员进行操作规程,保证操作规程的严格执行。

三、手术室工作流程1.手术室的开放与关闭手术室应在规定时间开放,将病人转送到手术室所在区域,完成病人的相关手续,并在规定时间关闭手术室。

并严格遵守手术间电子盘快门开启的规定时间进行手术室开启与关闭。

2.病人的手术准备手术前应对病人进行全面的体检,做好病情评估和手术方案。

必要时,应针对病人的特殊情况制定特别的手术管理方案。

同时在病人接受手术前,应告知其手术的危险和后果。

3.手术的进行手术前应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和手术流程,并安排好手术人员的工作任务。

在手术进行过程中应遵守规范作业流程,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好交接班工作,确保手术的质量与安全。

4.手术后的处理手术后,手术室负责人应对手术室进行清洁消毒,做好现场卫生的工作。

同时,应对病人进行全面的观察和护理,及时处理手术期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四、手术室质量与安全管理1. 手术室质量管理手术室应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手术质量管理法规和规范,并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院的实施细则,建立质量评价体系,开展全面的质量管理工作。

2. 手术室安全管理手术室应建立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制定安全管理规定和预案,落实重大安全事件报告制度。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5篇)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5篇)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围手术期即从病人决定需要手术开始至术后基本恢复生理功能的一段时期。

术前期可能数分钟至数周不等术后期的长短可因不同疾病及术式而有所不同。

围手术期处理的目的是为病人手术作好充分准备和促进术后康复。

制定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的目的是更好地落实术前准备内容及术后康复措施,是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手段。

一、术前管理1、各经治医生必须非常熟悉手术病人的病情,包括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心态、经济状态等等。

2、经治医生必须请科主任或上级医生查房,共同讨论决定病人是否手术及手术时机,总住院要严格按照手术分级管理原则根据各级医生手术权限安排手术。

3、所有择期手术及部分病情严重的急诊手术均应经科主任审批,四类手术需填手术审批表,疑难重症大手术、高风险手术、多科联合手术,由主任医生或科主任审批并报医务科备案,致残手术、科研手术、新开展手术由科主任报医务科,由主管院长审批后进行。

4、主刀医师亲自与病人或家属术前谈话,谈话内容要真实、客观、通俗、易懂,并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完成手术同意书签字。

5、手术通知单应由总住院或科主任统一填写,各项目(包括参观人员)均需详细、准确填写到位,如手术室要求接台,科室需配合手术室,自行将接台顺序排好。

6、择期手术,手术通知单需10∶30前送至手术室,急诊需术前____分钟电话通知手术室,随后送手术通知单,并标明“急”字。

7、麻醉医生须于手术前日亲临病房查看二、三、四类手术病人,了解病情:患者身体状况、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再决定麻醉方式,同时了解术前准备情况,如准备不充分有权暂停手术并在病历中写出麻醉评估意见。

8、手术当日病人作好术前准备后,由手术室7∶30带病历将病人接往手术室,手术室护士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历、手术安排表后方可推入手术间。

9、患者入手术间前,手术室护士应在准备间为患者脱去自身衣服,换上手术服。

二、术中管理1、手术医师须9∶00前进入手术室,进手术室后必须遵循手术室管理规章制度并协同麻醉医师再次确认手术病人姓名、手术部位。

围手术期质量安全管理保障措施

围手术期质量安全管理保障措施
2.工作严肃认真,不得讨论及手术无关的话题。
医务科护理部定期不定期抽查,
每周随访手术病人一次,及时反
馈有关问题。
3.术中请
示报告
1、手术过程中,若需更改原手术方案,应再次向患者家属谈话, 说明更改原因,经患者家属同意签字后方可实施。
2、如术中出现手术、麻醉意外等情况时,在现场最高职称医师和 麻醉师指挥下立即进行抢救,同时,向上级医师和医务科或院领 导报告情况。医院医疗负责人应尽快赶赴现场,协调秩序,提 供外围供应、联系、会诊、转运等保障支持,确保现场抢救的 顺利有效。并将了解的抢救情况如实向患者家属交代,取得谅解 和配合。
2.根据病情的评估和手术要求,决定麻醉方式和麻醉用药,并及 时及术者协调、沟通。
3.按麻醉规范准备好麻醉器械及急救设备,并检查使用状态良好。
4..高难度麻醉时,麻醉科要进行科内专题讨论或报医务科,申请 外援协助麻醉。
5.对于术前病人准备不符合麻醉要求或病情为麻醉禁忌症患者, 麻醉师有权暂停手术。
1.麻醉科认真落实有关规范要
求,及时核查术前有关准备。
2.医务科定期检查反馈,有整改
措施。
5病房护
理准备
1.落实术前医嘱,术前指导:备皮、灌肠、饮食指导、健康宣教;
2.术日晨护理:测量生命体征、保管好病人的贵重物品;
3.病房护士及手术室护士认真交接(病情交接、留置管道交接、 治疗交接),填写病人交接记录。
1.查看护士长、责任护士对每一
2.特殊手术审批规定重点对年龄在12岁以下,60岁以上,已经 术前检查发现有心肺脑等合并症病人,请外院手术,新开展手术, 3, 4级手术,再次手术,有纠纷手术,特殊人群如外宾,社会之 名人士等,摧毁行手术等10种情况报请医务科审核,院长审批匕

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管理

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管理

案例二:围手术期疼痛管理
总结词: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是提高患者满意度和舒适度 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的关键环节。
1. 疼痛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疼痛评估,包括疼痛性 质、程度、持续时间等,以及时发现并处理疼痛问题。
3. 术后随访:对患者进行定期的术后随访,了解患者的 疼痛情况,及时调整镇痛方案。
特点
围手术期护理以病人为中心,强 调个体化、全面性、预见性和协 同性,旨在提高手术效果、促进 患者康复和减少并发症。
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性
01
02
03
提高手术疗效
通过围手术期护理,可有 效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术 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
促进患者康复
围手术期护理关注患者的 身心需求,通过全面的护 理措施,促进患者康复, 提高生活质量。
针对监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整改措施,并进行跟踪和评估。
定期向上级管理部门汇报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改进成果,以确保信息的透明度和可追 溯性。
质量改进成果评估与总结
定期对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改进成 果进行评估,以了解改进措施是
否达到预期目标。
分析改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 难,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质
量改进提供参考。
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 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 、血压、呼吸等,确保手 术顺利进行。
协助医生操作
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操作, 确保手术步骤准确、迅速 地完成。
应对突发情况
在手术过程中,如出现突 发情况,如大出血、心脏 骤停等,要及时采取措施 ,确保患者安全。
术后康复
疼痛管理
术后疼痛是常见的并发症,需要 进行有效的疼痛管理,包括药物
详细描述
2. 多模式镇痛:采用多种镇痛方式,如药物镇痛、物 理治疗、镇痛泵等,以实现镇痛效果的最大化。

围手术期质量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质量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质量管理制度一、医疗部分(一)术前管理1.经治医师必须认真询问病史,主刀医师应亲自对病人进行全面体格检查,经治医师在完成相关医疗文书及常规检查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特殊检查,常规检查包括胸部X光、心电图、肝肾功能、乙肝五项、凝血四项、血尿常规;特殊检查是指各个科室专科疾病手术病种所需要的检查,尽可能掌握较完备的客观资料,得出正确的术前诊断。

2.经管医师必须及时完成术前小结,术前谈话由主治医师负责,对危重、疑难、风险较大的手术,主刀医师应亲自向患者或其近亲属或其关系人说明手术必要性,手术方案、手术风险、术后并发症等,并请患者本人或近亲属或其关系人签名。

3.中等及以上择期手术病人均要有术前讨论记录,对疑难重症手术或危险性较大的手术,科主任应组织术前讨论,必要时邀请麻醉、护理等相关科室人员参加,拟定手术方案;做好必要的术前准备,如备血和输血前检验,纠正高血压、血糖等。

4.择期手术应由科主任安排专人开具手术通知单,按手术大小、类别合理安排相应人员手术并在术前一天上午将手术通知单送医务科、麻醉科、手术室。

5.手术前一天的病程记录上要有主刀医师和麻醉师查看病人的病程记录。

执行麻醉的医师应亲自履行告知义务,向患者或近亲属说明麻醉方式选择、可能发生并发症、手术中特殊用药、特殊操作等,并由患方同意签字。

6.择期手术应完成术前检查与评估工作后,经治医师方可下达手术医嘱。

7.手术医师应按通知单上的时间准时开始手术,施术前应再次核对病人姓名、床号、诊断和手术部位。

8.凡是新开展的手术,手术科室应拟订详细的手术方案、操作步骤、可能发生的意外及处理办法,并向医务科书面报告,需报行政部门批准的,应按规定批准后,才能实施。

9.严防手术患者、部位及术式错误的发生。

(1)建立与实施术前确认制度与程序,有交接核查表,以确认手术必需的文件资料与物品(如病历、影像资料、术中特殊用药等)均已备妥;(2)建立术前由手术医师在手术部位作标示的制度与规范,避免错误的病人、实施错误的手术。

围手术期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围手术期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为了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和手术质量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

通过围手术期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首先,围手术期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应包括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所有环节。

在手术前,应对患者进行严格的术前评估和准备工作。

包括患者疾病情况的评估、手术适应性的评估和患者术前准备工作等。

同时,要确保手术室环境的卫生和无菌,手术设备和器械的完好无损,并进行必要的检验和试验,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

在手术中,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手术操作规范。

包括手术部位标识、手术护理操作规程、感染控制规范等。

同时,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也是重要的一环。

医疗机构应具备专业的麻醉医生和麻醉技术人员,按照规范的麻醉操作程序进行操作,并配备麻醉设备和药物,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

手术后,医疗机构应进行患者术后的疼痛管理、病情观察和护理等。

对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和处理也应有明确的处理措施。

在手术后的随访工作中,医疗机构应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术后情况,以便及时处理并发症和问题。

另外,围手术期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还应包括相关的人员培训和考核机制。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手术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手术操作技术和安全意识。

同时,还应建立相关的考核机制,对医务人员的手术操作进行定期考核和审查,确保其手术质量和安全水平。

围手术期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还需要相关信息化系统的支持。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手术管理系统,包括手术病历和手术记录的电子化,手术设备和药物的自动化管理等。

这样可以提高手术信息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便于对手术过程进行监控和追踪,提高手术质量和安全。

总之,围手术期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是保证手术患者安全和手术质量的重要保障措施。

通过合理的制度和管理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医院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医院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2)定期对手术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性能和安全。
(3)引进先进的医疗技术设备,提升手术质量和效率。
3.环境布局
(1)优化手术室环境布局,确保手术流程的合理性和高效性。
(2)提供良好的术后恢复环境,促进患者舒适康复。
(3)确保手术区域的安全性和隐私性,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
十六、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3)指导患者进行术前适应性训练,如呼吸功能锻炼、床上排便等。
3.术前讨论
(1)手术团队应进行术前讨论,明确手术方案、麻醉方式和术中注意事项。
(2)讨论患者的特殊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预案。
(3)记录术前讨论内容,由参与讨论的医护人员签名确认。
九、术中管理
1.手术安全
(1)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确保手术部位、术式和患者身份无误。
2.各临床科室设立围手术期管理工作小组,负责本科室围手术期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四、管理制度
1.手术前期管理
(1)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确保患者安全。
(2)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制定合理的术前准备方案。
(3)加强术前医患沟通,充分告知手术风险,签署知情同意书。
(4)做好术前各项检查,确保手术安全。
十四、患者安全与满意度
1.患者安全管理
(1)制定患者安全管理制度,预防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2)加强对患者身份识别、用药安全、防跌倒等环节的管理。
(3)建立不良事件上报和患者投诉处理机制,保障患者权益。
2.患者满意度调查
(1)定期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围手术期服务的评价。
(2)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2.将围手术期管理纳入科室质量控制和绩效评价体系,对优秀个人和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

围手术期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手术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防范医疗风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医疗机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围手术期质量安全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所有手术患者,包括术前、术中、术后全过程。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规范围手术期各项医疗行为,确保手术安全,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第二章手术医师资格准入管理第四条手术医师必须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通过专业技术考核,取得手术医师资格。

第五条手术医师应定期接受继续教育和能力评价,确保其技术水平与手术资格相匹配。

第六条重大手术(三级及以上手术)及各类探查性质的手术,必须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副主任医师或以上职称的医师或科主任担任术者。

第三章手术前管理第七条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1. 患者入院后,医师应全面评估病情,制定手术方案,并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签署知情同意书。

2. 术前讨论应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士等相关专业人员参加,讨论内容包括患者病情、手术方案、风险防范措施等。

第八条术前准备1. 完成必要的术前检查,确保手术安全。

2. 手术器械、药品、耗材等物品准备齐全,确保术中使用。

3. 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焦虑情绪。

第四章术中管理第九条手术安全核查1. 手术开始前,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士等应共同进行手术安全核查,确保患者信息、手术部位、麻醉方式、手术方案等准确无误。

2. 术中如有变更,应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并做好记录。

第十条手术操作规范1. 手术医师应严格按照手术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手术质量。

2. 麻醉医师应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确保患者术中安全。

第十一条术中用药管理1. 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合理使用药物。

2. 术中用药应做好记录,确保用药安全。

第五章术后管理第十二条术后访视1. 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应在术后第一时间对手术患者进行访视,了解患者病情变化。

2. 护士应做好术后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2024年度-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管理

2024年度-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管理

关注患者心理需求
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提供个性 化的心理护理措施,如心理疏导 、放松训练等。
32
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监控体系,持续改进
制定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需求,制定相应的护理质 量评价标准。
定期检查和评估
定期对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持续改进和优化
根据检查和评估结果以及患者反馈意见,持续改进和优化护理措施和流程。
16
04
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管理流程
17
制定护理计划
评估患者情况
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手术类型、麻醉方 式等,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明确护理目标
根据评估结果,设定合理的护理目标,如 预防感染、减轻疼痛、促进康复等。
制定护理措施
针对护理目标,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如 术前准备、术后观察、疼痛管理等。
18
实施护理措施
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管理
1
CONTENTS
• 引言 • 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管理概述 • 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管理核心内
容 • 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管理流程 • 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管理工具与
技术 • 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管理挑战与
2
01
引言
3
目的和背景
提高手术患者安全性
通过加强围手术期护理质 量管理,降低手术并发症 和死亡率,保障患者安全
评价护理质量综合指标
综合评估护理人员素质、护理操作规范、患者安全等方面的指标, 全面评价围手术期护理质量。
24
护理质量监测方法
1
定期巡查
定期对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工作进行巡查,了解 护理人员的操作规范、患者安全等方面的情况。
2
专项检查

围手术期质量管理护理课件

围手术期质量管理护理课件
鼓励患者在术后早期进行适当的活动 和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和身体恢复。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 穿衣、洗漱、进食等,提高生活质量

功能锻炼
根据手术部位和恢复情况,指导患者 进行针对性的功能锻炼,促进功能恢 复。
营养与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饮食习惯,提 供个性化的营养与饮食指导,促进术 后康复。
培训计划
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包括岗前培训、在职培训 和进修学习等,确保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 识和技能。
教育内容
培训和教育内容应涵盖围手术期护理的理论知识 、操作技能、沟通技巧等方面,以提高护理人员 的综合素质。
护理质量改进项目与案例分享
改进项目
针对围手术期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开展针对性的质量改进项目,如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 者满意度等。
关注围手术期患者的 心理状态,提供有效 的心理支持和干预。
快速康复
加速围手术期患者的 康复进程,减少术后 并发症和缩短住院时 间。
个性化护理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 ,提供定制化的围手 术期护理方案。
国内外围手术期护理发展动态
国际上,围手术期护理逐渐向精细化、专业化发 01 展,注重多学科协作和患者教育。
心理疏导
针对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情 绪,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慰 ,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和安 全感。
03
术中护理与质量管理
术中护理常规
患者核对
在手术开始前,核对 患者的身份、手术部 位等信息,确保手术
对象正确。
手术物品核对
对手术所需的器械、 敷料等进行核对,确 保数量和完整性。
手术体位管理
根据手术需要,合理 安置患者的体位,确 保舒适且不影响手术

围手术期质量控制

围手术期质量控制

围手术期医疗质量管理围手术期是指手术病人从确认手术诊疗开始到治疗基本结束的一个时间段;是手术医疗服务的核心环节;是手术病人医疗质量管理的关键所在;是近年麻醉质量管理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对此,为提高我院围手术期医疗质量管理质量,提升其诊疗水平,确保其医疗安全,各科室应当在认真学习围手术期医疗质量管理的相关规定和“临床路径”管理基础上,结合本专业围手术期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现状,以医院工作制度及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等文件的为具体要求,以严格落实“十三项核心制度、医患沟通制度和围手术期管理制度”为重点,从围手术期医疗质量管理流程入手,严格执行下述围手术期重点环节质量管理,强化临床“证据”和环节质量管理意识,加强医患沟通,规范医疗文件的书写,全面提升围手术期医疗质量;1、所有住院手术病人在办理住院手续时,均应当按要求准确采集并填写病人的基本信息;确保姓名、性别、年龄和身份证等基本信息与“医保文件”相一致;有效填写患者住址、联系方式;确定患者住院诊疗授权人,明晰授权人联系方式及基本信息;提倡手术病人住院前门诊检查和有效地术前准备,以便住院后及早安排择期手术;2、各专业科室统一以中华医学会组织主编的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及近年中华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发布的相关疾病诊疗指南为基础,依照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要求及理念,制订本专业围手术期诊疗规范、技术操作规程和各级医师岗位职责,明确围手术期医疗流程和环节管理细则;3、主管医师应当在手术病人入院2小时内详细咨询病史、身体系统检查,依据本专业诊疗规范确定初步诊疗方案,开具基本辅助检查项目包括三大常规、血糖、电解质、肝肾功能、肝炎5项、心电图和胸透等申请单;诊断明确、手术风险评估为I级的一、二级手术病人,适时进行术前准备,并提请科主任安排择期手术;4、住院患者初步检查后确认合并明显内科合并症如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肝肾功能障碍等;拟行手术为三级、疑难危重和新技术手术等,主管医师应当在4小时内向上级医师汇报;上级医师应当亲自检查病人,提出针对性地辅助检查项目,完善术前检查与准备措施;5、检验科、功能科和影像科等医技专业科室对住院病人常规检测检查项目应当4小时回报科室;针对性的常规检测检查项目也应当争取当日回报科室;依据各临床专业需求进行的特殊检查检测项目也应当全力达标完成;检测检查申报单病情介绍存在质疑情况,应当适时与开单医师沟通,获取诊断所需信息;检测检查报告单应当由检测检查医师和审核医师双签字,且不能打印签名;6、手术主管医师确认手术诊疗病人入院检查确认合并明显内科疾病时,应当适时邀请内科相关专业医师会诊;内科相关专业医师应当在接到会诊通知单4小时内完成会诊任务;内科医师会诊时除从自身专业角度明确相关合并症的诊断,提出治疗建议外,尚应充分考虑围手术期病人病理生理特点与诊疗需求,尽力避免增加围手术期诊疗的风险;7、手术主管医师应当在病人入院病史采集和身体检查时对其进行初步病情评估,以手术安全核查表和风险评估表相关内容为依据,确认手术风险级别在ASA3级及以上时,应当适时通知上级医师;上级医师亲自检查病人后,再次有效评估病情,完善相关检查基础上于24小时内提请科室病例讨论,其中手术风险在ASA3;级以上者须由科主任主持病例讨论;8、手术风险在ASA3;以上、合并严重内科疾病、疑难危重和新技术项目手术等应当在术前2天通知麻醉科会诊;麻醉科值班医师接到术前会诊通知单,应当在6小时内完成会诊;麻醉科医师会诊时须亲自检查病人,参考手术主管医师完成的病历资料,有效评估患者麻醉耐受力及其风险,提出完善术前检查或准备的具体措施,协助手术医师完善术前检查检测、术前治疗及术前准备;9、疑难危重、破坏性手术和新技术手术须按要求适时进行科室、科间和院内会诊及病例讨论,确定手术方案,明确手术麻醉风险基础上适时向医务科备案或审批;10、所有手术病人均应当在术前24小时内完成住院病历、术前病程记录、术前小结、术前讨论和手术知情同意签字等病历资料,按要求整理好完成的检查检测项目;其中术前小结除正确填写病人基本信息、初步诊断与拟行手术、麻醉方案外,须简明扼要地记录术前讨论要点、手术风险因素及其防治措施、上级医师审核讨论意见和医务部审批意见等内容;11、手术风险评估在ASA3;级以上的手术病人,内科合并症异常症征基本纠正、术前生理功能调控基本达标、相关科室会诊并明确合作诊疗方案、患者及其授权人对自身病情及其风险有效知晓并在手术知情同意书签字等必要的术前准备完毕,经科主任审核符合术前准备质量要求后可择期安排手术;12、择期手术通知单应当于术前一日的11时前送达手术室、麻醉科;手术麻醉通知单应当字迹清晰、项目齐全,并有主管医师或科主任审核签字;特殊准备或要求应当明晰注明;必要时,主刀医师应当在术前一日提前到手术室挑选特殊手术器械,以保证满足手术操作的要求;13、麻醉科应当依据手术类别、风险大小及专科特殊需求安排适宜的主管麻醉医师;主管麻醉医师应当在麻醉前须亲自到床旁检查病人、认真阅读手术医师完成的病历资料,有效进行麻醉风险评估,拟定适宜的麻醉方案;有效地与患者及其授权人进行沟通交流,适度地讲解麻醉方法、目的、风险及其可能意外,在患者及其授权人充分理解基础上签属麻醉知情同意书;14、疑难危重、合并有严重内科疾病、及新技术项目的手术等,主管麻醉医师应当提请科主任进行科室麻醉前病例讨论,进一步完善麻醉前准备和麻醉方案;对存在术前病历资料不齐全、缺乏必要的风险评估项目或没有重大手术审批报告记录等危及围手术期医疗安全的情况时,主管麻醉医师应当建议手术暂缓安排,以补齐相关项目;麻醉主管医师须对相关项目有效记录于麻醉前访视单,明确记录暂缓手术的原因与改进措施;15、手术室巡回护士应当术前有效访视病人,认真核实手术病人基本信息、手术部位和术前准备达标项目,相关信息缺项或不齐全应当适时通知手术或麻醉主管医师;同时,应当配合病房护士对手术病人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及围手术期健康教育,使手术病人消除紧张、恐惧心理,有效配合术前准备;16、病房护士应当适时完成主管医师下达的各项术前准备措施,做好手术病人的基础护理,进行有效地健康教育,确保手术病人术前24小时不离院;术前存在内科合并症者应当按内科相关专业护理要求强化围手术期的监测与护理,指导病人有效执行医嘱,确保围手术期诊疗质量与医疗安全;17、手术主管医师应当于术前24小时再次有效核实手术病人基本信息、充分术前病情沟通并再次进行病情评估,检查术前准备措施及病历资料书写质量,与手术病人或授权人共同标记手术部位等;适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术前准备高质量地完成; 18、手术室巡回护士术前病房接手术病人时应当与手术主管医师、病房护士于床旁共同核查手术病人的基本信息、手术部位和术前准备质量;疑难危重、合并有严重内科疾病、肢体功能障碍、重要脏器功能不稳定者须由手术主管医师和授权人共同护送病人到手术室门口;19、主管麻醉医师应当在手术病人入手术室前完善麻醉前准备各项措施、检查检测麻醉机、准备有效地应急抢救药品或设备;手术病人入室第一时间进行多功能监测和面罩吸氧,同时对病人病情再次进行评估;待手术医师入室后,与巡回护士共同核查手术病人基本信息、手术部位,明确手术、麻醉风险与防范措施;20、手术医师应当在巡回护士接走病人后20分钟内到达手术室;与麻醉医师、巡回护士共同核查病人基本信息与手术部位;与麻醉医师、巡回护士共同摆放手术体位;21、手术主刀医师对手术病人手术治疗负全面责任;手术医师与麻醉医师应当加强手术麻醉期间沟通合作,发生手术或麻醉并发症应当适时处理;出现疑难、复杂情况及手术或麻醉意外应当适时向上级医师汇报,以便上级医师及时协助手术、麻醉或抢救;术中更改手术或麻醉方案须获得科主任同意并履行患者授权人再告之手续;22、各专业科室应当依据抗生素临床合理应用实施细则,制订适宜本专业临床需要的围手术期抗生素常规使用品种及剂量;加强与麻醉科的沟通,严格执行医院有关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相关规定;麻醉科在考虑本专业防治院内感染需求同时,应当配合相关专业有效地执行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规定;23、术前合并严重内科疾病且手术麻醉期间风险较大的手术病人,麻醉科应当于术前邀请内科相关专业医师在麻醉期间协助处理;内科相关专业医师应当尽力按手术或麻醉医师的要求,适时进入手术室,配合手术、麻醉医师有效防治手术麻醉期间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发生,提高手术麻醉的医疗质量与安全性;24、手术主管医师和麻醉主管医师术前应当有效评估手术过程中手术病人血流动力学功能状况,依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临床路径实施的相关要求,进行必要的血液传播疾病的检测并完善术前准备措施,纠正术前严重贫血,调配适量的术中术后用血,提高成分输血比例;血库应当配合手术或麻醉医师,适时调配充足的血源;预测或手术意外发生术中大出血超过3000毫升者应当按要求适时上报医务科,由医务科协调,保证手术病人术中术后用血质量与安全;25、各专业科室应当制订适宜本专业需要的急诊手术病人围手术期医疗质量管理预案,明确急诊手术指征和流程,确定必要的术前准备要点;严重创伤手术患者,急诊科应当在相关专业会诊同时开始危及生命病情的救治,有效地呼吸支持和适度容量治疗,进行必要的包扎和术前准备;除危及生命的急诊手术病人,经医院总值班或医务科同意,提前20分钟电话通知手术室、麻醉科,通过“绿色通道”直接进入手术室抢救外,原则上由各专业科室进行适当的术前准备,办理相关手续后,于术前30分钟至2小时以手术麻醉通知单方式通知手术室、麻醉科急诊手术;严禁择期手术病人安排急诊手术;26、手术相关专业科室应当会同麻醉科、ICU,确定适宜本专业围手术期诊疗要求的手术后监测与治疗转送标准;依据其标准,术前即应确定手术病人术后去向,有效与患者及其授权人沟通交流同时,适时通知麻醉科和ICU;手术过程中发生严重并发症或意外,可适时调整术后监测与治疗方案;27、麻醉科和ICU应当综合各专业科室意见,确定麻醉后恢复室、ICU的收治范围、转送交接程序和监测治疗规范;各病区也应当依据本专业特点制订术后病人交接程序与治疗护理规范,确保术后病人适时转送与有效诊疗的质量与安全;28、术后疼痛是所有手术病人必须面对的术后并发症,是手术创伤应激的延续,是术后并发全身炎症综合征乃至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的重要诱因;各专业科室应当从围手术期规范诊疗和人文医疗服务的角度重视术后镇痛治疗;麻醉科应当在总结多年应用病人自控镇痛泵PCA经验基础,进一步规范PCA的使用,加大PCA的管理和病房医护人员的交流合作力度;各科室应当积极推广多模式术后镇痛和镇痛小组管理模式,手术医师和病房护士应当熟悉PCA 的原理与管理,共同提升手术病人术后镇痛质量;29、危重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已经成为近年围手术期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或医疗意外的主要诱因;各专业应当筛选本专业DVT发生的高危致病因素和人群,制订适宜本专业围手术期诊疗要求的DVT防治预案;手术室、麻醉科应当强化手术过程中体位摆放与护理管理;各病区应当强化围手术期病人的功能锻炼与外周静脉的有效保护,有效预防DVT的发生,尤其是全力预防肺栓塞的发生;30、围手术期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及其诱发的心脑血管疾病为当今围手术期最常见的合并症和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各专业医师应当强化相关理论与诊疗技能的学习,明晰本专业病人相关合并症的围手术期诊疗规范,加大手术病人健康教育力度,提升生理功能调控质量,有效防范相关并发症的发生;31、各专业科室应当制订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或意外防范预案;围手术期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意外,第一时间应当上报医务科或医院总值班;科主任组织有效救治同时,应当确定专人与手术病人的授权人进行沟通;科室处理困难时,应当适时邀请相关专业协助救治,必要时由医务科组织院内治疗小组进行抢救,全力降低严重手术并发症或意外对手术病人的损害;32、手术标本病理检查是手术诊疗疾病重要的结果证据,是术后进一步治疗的基础;因而,所有手术切除的组织脏器标本均须适时进行病理检查;原则上,手术切除标本由主刀医师向患者授权人展示、讲解后手术室安排专人关病理科;病理科应当根据各专业病理检查与后续治疗的要求,积极开展相应的病理检查新技术,不断提高病理报告的质量,满足临床诊疗的需要,不断提升我院围手术期诊疗质量;33、各专业科室应当跟踪本专业围手术期医学研究前沿理论与技术,结合自身技术能力与医疗条件,不断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手术,创新围手术期管理理念,提升诊疗质量;围绕我院围手术期诊疗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加大专业间合作力度,联合科研攻关,不断填补我院围手术期诊疗空白,提升区域医疗服务竞争力;34、各专业科室应当每月召开一次围手术期医疗质量管理讲评会或病理讨论会,依据相关文件和本专业疾病诊疗指南的要求,查找围手术期诊疗存在的问题,有效吸取经验教训,提高围手术期诊疗质量;科主任应当适时总结讨论意见,撰写质控汇报材料,每季度上报医务部一次,以便汇总分析医院围手术期医疗质量管理的缺陷,确定改进措施,不断提升整体围手术期医疗管理质量;35、各专业科室应当加大各级医师培养力度,提升整体水平;科主任应当制订并实施本专业各级医师培养方案,针对本专业围手术期诊疗特点,确定各级医师传帮带职责,加大科室理论学习与外出培训的力度,强化“三基三严”教育同时,有效开展区域专业学术交流,加大区域专业医师间的沟通,提升区域专业医疗服务的影响度;36、本规定解释权归医务科;各专业科室执行中发现的问题或改进意见应当适时上报医务科,以不断改进我院围手术期医疗质量管理质量;。

医院围手术期质量管理要点及流程

医院围手术期质量管理要点及流程

医院围手术期质量管理要点及流程【手术前】1.协助医生准确、及时地做好患者的全面检查,如手术前需要做血、尿、便常规,出凝血时间及肝、肾、心、肺功能检查。

2.心理护理:评估患者的身心状况,减轻术前害怕、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增加患者参与治疗和护理意识,建立面对现实、乐观稳定的心理状态,利于机体的康复。

3.皮肤准备:患者应剪指(趾)甲,洗澡,术前一日,手术区域按常规范围剃去毛发,彻底清洁皮肤,防止切口感染。

4.胃肠道准备:根据手术需要进行胃肠道准备,如术前8小时禁食,4-6h禁水。

5.配血及药物过敏试验。

6.保证休息:术前保证良好的睡眠。

7.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8.术晨准备:按要求为患者放置胃管、导尿管,患者应取下假牙、眼镜、手表、发卡、耳环、项链等饰物,术前半小时给予麻醉前用药。

9.手术后用品准备:备好麻醉床,全麻护理盘、氧气、吸引器、引流袋、监护仪等。

【流程】协助医生完善术前检查→术前宣教→心理护理→胃肠道准备→药物过敏试验→备血→皮肤准备→手术前晚保证睡眠→术晨准备→术后用物准备【手术后】1.搬运患者。

2.保证正确体位,全麻后,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腰麻术后平卧6小时,颈、胸、腹部手术患者,麻醉清醒后,可改为半卧位,抬高床头,30~40度,头部手术患者,麻醉清醒可改为半卧位,抬高床头15~30度,脊柱手术后患者需卧硬板床,四肢手术后,患者应抬高患肢。

3.病情观察:3.1监测生命体征:每30分钟测量一次血压、呼吸、脉搏,直至平稳。

3.2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

3.3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

3.4护理记录及时准确。

3.5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滑脱、扭曲,保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

4.术后并发症护理4.1出血: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伤口引流情况,及早发现出血征象。

4.2切口感染:注意保持床铺及衣物整洁,如有污染,及时更换。

如术后3~5天患者仍有剧烈疼痛,应观察切口有无感染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狭义定义:择期手术
围手术期质量管理国内外动态
? WHO报告加拿大10%的患者每年要遭受一 次医疗不良事件。美国每年有9.8万名患者 因医疗过失死于医院。我国医疗风险因技 术失误占35%,据推算, 我国每年有 163~700万起不同程度的风险事件。其中一 大部分死于手术后并发症。越来越多的临 床实践证明,合理而周密的围手术期处理,是 保证手术成功的一项重要环节。 可见控制 手术有关的医疗事故的重点应严格控制围 手术期医疗安全质量管理。
? 第四章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六、手术治疗管 理与持续改进
内容
?
术前管理
?
术中管理
?
术后管理
(治疗和护理)
术前管理
?
术前讨论
?
术前谈话
?
术前小结
术前管理
? 1、术前讨论——核心制度之一 部颁制度:凡需手术治疗的病人,应严
格手术适应症,及时完成手术前的各项准 备、必需的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中等以上手术均需行术前讨论,讨论内容 须写在术前讨论记录单上。
术前管理
? 要求:术前讨论不单纯记录在病历中,更 重要的是要记录在术前讨论记录本上,这 是最关键的一点。
? 术前讨论记录:要有病人姓名、住院号、 诊断、参加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讨论内 容、主持人的小结意见等,记录者签名后, 一定要主持人签字。
? 术前讨论记录应在术前72小时内完成
术前管理
? 2、术前谈话: 手术者及麻醉医师必须亲自查看病人,向 病人及家属或病人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 务,包括:病人病情、手术风险、麻醉风 险、自付费项目、可供选择的诊疗方法等 内容,征得其同意后由病人或病人授权代 理人签《手术知情同意书》。
核心制度:根据手术分级制度规定,大 中手术、新开展的及疑难手术均应开展术 前讨论并书写术前讨论记录。
术前管理
? 术前讨论须由科主任或主(副)任医师主 持,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士长及有关 人员参加,讨论制订手术方案 。 新开展手术应邀请医务科负责人参加。 术前讨论的内容包括:诊断、手术适应症、 手术方案、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意外及防 范处理预案、术前准备、麻醉方式、术后 观察注意事项、护理要点等。
? 全麻病人拔管后待生命体征平稳,完全复 苏后方可送回病房且须有麻醉医生陪同。
? 重大手术结束要进入麻醉后复苏室。
术后管理
首先是对麻醉师的要求:麻醉科医师要对 实施麻醉的所有病人进行麻醉后评估,尤 其对全麻术后病人,麻醉科医师应严格依 照全麻病人恢复标准确定病人去向(术后 去麻醉复室或病房或外科监护室ICU)。并 对重点病人实行术后24 小时随访且有记录。 病人送至病房后,接送双方必须有书面交 接,以病历中签字为准。
围手术期质量管理国内外动态
? 国内比较早的工具书: 《围手术期处理》 是围手术期肠道内营养的处理,发现执行好了, 手术质量提高了、康复快了、并发症下降了、纠 纷少了
——《围手术期管理》 ——《围手术期质量管理》 ——《围手术期质量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质量管理制度
? 卫生部颁布 2011版《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 第50章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试行)
? 制定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的目的是更好地落 实术前准备内容、术中安全及术后康复实 施,是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手段。
? 学习应用围手术期质量管理:执行一个制 度
? 法律依据
围手术期质量管理制度
? 三级医院复审中的主要内容
? 第三章患者安全——三、确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防止手 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术前管理
? 3、术前小结 是主管医师对患者病情所做的总结。 主管医师应做好术前小结记录。 择期手术必须有术前小结,术前24小时内 完成。 急症手术可免写术前小结,但要将相关内 容记录在首次病程记录的治疗计划中。
术中管理
? 三步安全核查(核心条款)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 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
? 手术团队成员(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台上与巡 回护士、其它相关人员)应提前进入手术室,由 手术者讲述重要步骤、可能的意外的对策、严格 按照术前讨论制定的手术方案和手术安全核对的 要求执行。
? 术者对病人负有完全责任,助手须按照术者要求 协助手术。手术中发现疑难问题,必要时须请示 上级医师。
? 麻醉医师应始终监护病人,不得擅自离岗。
术中管理
? 手术中如确需更改原订手术方案、术者或 决定术前未确定的脏器切除,使用贵重耗 材等情况时,要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必要 时向医务处或主管院长报告;并须再次征 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字后实施。
? 术中切除的病理标本须向患者或家属展示 并在病案中记录,由手术医师填写病理检 查申请单 。
? 专人及时送病理科,专人取回病理报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术中管理
? 参加手术的工作人员,要严肃认真地执行 各项医疗技术操作常规,注意执行保护性 医疗制度,术中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情。 术中实施自体血回输时,严格执行《临床 输血技术规范》。
围手术期质量管理
围手术期质量管理小组
2013 、 08
范围 目的
? 围手术期即从病人决定需要手术开始至术 后基本恢复生理功能的一段时期。术前期 可能数分钟至数周不等,术后期的长短可 因不同疾病及术式而有所不同。围手术期 处理的目的是为病人手术作好充分准备和 促进术后康复。
广义定义:择期手术、急症手术、门诊手 术、介入手术等。
术前管理
如遇紧急手术或急救病人不能签字,病人 家属或授权代理人又未在医院不能及时签 字时,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相关规定 执行,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在病历详细记 录。
术前管理
? 要求:谈话内容要真实、客观、通俗、易 懂 。术前谈话有手术医师进行,知情同意 结果记录在病历中,签署同意书有手术医 师、或主管医师执行。
术后管理
交接的内容:麻醉医师应向主管医师交接 术中用药,输血输液量及生命体征变化等 情况。 破坏性较大手术病人,术后生命体征不稳 定或术前评估合并脏器功能不全病人,原 则上术后先送监护病房 ,待生命体征平稳 后转回病房。
术后管理
术后首次病程记录 :由主管医师应在患者术后立 即完成。内容包括:手术时间、术中诊断、麻醉 方式、手术方式、手术简要经过、术后处理措施, 术后应特别注意观察的事项等,并向科内值班医 护人员交班。 手术记录: 应在术后24小时内由手术医师完成。 特殊情况下,可由第一助手书写,但主刀医师必 须审签。手术记录内容:一般项目、手术日期、 术前诊断、术中诊断、手术名称、手术者、麻醉 方法、手术经过、术中出现的情况及处理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