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现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启示
转基因技术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分析与建议
转基因技术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分析与建议转基因技术是一种将外源基因导入作物、动物等生物体中的技术,能够改良物种基因,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抗病虫害能力,对节水、防治土壤侵蚀等方面也具有潜在的益处。
转基因技术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担忧,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本文将分析转基因技术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建议。
影响分析: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的风险。
这对于中国这个农业大国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转基因作物可以通过抗虫基因的导入来提高抗虫能力,减少对农药的依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的收入。
对于环境保护来说,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有利于减少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缓解粮食短缺的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安全一直是中国政府非常关注的问题。
转基因技术可以通过导入抗病、抗旱、抗逆性等基因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耐受能力,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的挑战。
转基因技术还可以改良作物的质量,提高营养价值,满足人们对食品的多样化需求。
转基因技术也引发了一些负面影响和担忧。
转基因技术可能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
由于转基因作物具有高强度的抗性和高产性,可能会占据生态系统中其他物种的生存资源,对生物多样性造成负面影响。
转基因技术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引发了广泛担忧,如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导致变异、过敏、毒性或耐药性等不良反应。
转基因技术对农民的依赖性也是一个问题,转基因作物的种子由少数跨国公司垄断,可能加剧农民的贫困问题。
建议:针对以上影响,我认为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来引导和规范转基因技术在中国农业发展中的应用。
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评估,确保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政府应加大对转基因技术研发的投入,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加强转基因技术的科学评估和监管能力。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普及,提高他们对转基因技术的认知和理解,使其能够正确使用和管理转基因作物。
转基因技术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转基因技术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和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粮食供给一直是全球关注的话题之一。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转基因技术被视作是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该技术在提高粮食产量、抗病、耐旱、耐盐碱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本文将从转基因技术的特点、应用及局限性等方面来探讨这项技术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转基因技术的特点转基因技术是指将外源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的手段引入到某一生物体的染色体中,从而使其获得新的性状和功能。
通过这种方式,科学家们可以将某些耐旱、抗寒、抗虫害等特性转移到目标作物中,从而提高其产量和质量。
转基因技术可以快速地获得所需性状,使得培育新品种的周期大大缩短,同时也有利于对目标品种进行基因优化和改良。
目前,转基因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作为提高粮食产量的一项重要手段。
例如,基因工程技术已成功地将某些具有抗病、耐旱、耐盐碱等性状的基因转移到水稻、玉米等作物中,从而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此外,转基因技术还可以用于培育能够适应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新品种,从而使得农业生产更加可持续和环保。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及局限性虽然转基因技术有着一定的优势,但其应用在农业领域中还面临诸多的挑战。
首先,由于转基因技术需要将外源基因引入到目标作物的染色体中,这就可能会造成新的基因突变或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效应,从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风险。
其次,在转基因作物的生产和营销过程中,还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来确保其安全性,如监测和评估食品的安全性、遵守生产标准等。
除了上述局限性之外,转基因技术还可能引起社会的争议。
一方面,由于转基因作物具有显著的优势和高产性,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受到了许多人的欢迎。
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也有一些人对其表示反对意见。
针对这些争议和疑虑,科学家们正在致力于开展更多的相关研究和实验,以期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
转基因技术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分析与建议
转基因技术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分析与建议转基因技术是一种通过改变生物体的基因组来改善其性状和品质的高新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转基因技术已经成为了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中国,转基因技术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也日益显现。
本文将就转基因技术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影响分析1. 提高农产品产量转基因技术能够改善植物的抗病性和抗逆性,提高作物的产量。
转基因水稻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光合产物,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
而转基因玉米可以抵抗玉米螟等害虫,减少灭虫剂的使用,保障作物产量。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善农产品的品质,提高其营养价值和食用品质。
转基因大豆可以增加植物蛋白含量,转基因水果可以提高果实的甜度和口感,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转基因技术可以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减少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转基因作物还可以增加对土壤的营养吸收和利用效率,有助于改善土壤质量。
4. 解决部分粮食安全问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但也正面临着粮食安全的挑战。
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有助于提高中国的粮食供应能力,缓解粮食安全压力。
二、建议1. 加大转基因技术研发力度当前,中国的转基因技术研发力度相对较弱,需要加大对转基因技术的投入。
政府可以增加对转基因技术研究的资金支持,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相关研究,提高转基因技术的研发水平。
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中国对转基因技术的管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转基因技术管理体系。
通过相关法规的制定,规范和统一转基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制度保障。
3. 加强转基因技术的宣传和教育转基因技术在中国还存在一定的争议,需要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宣传和教育。
政府可以加大对转基因技术的科普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了解和认可,消除对转基因技术的误解和偏见。
转基因技术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分析与建议
转基因技术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分析与建议转基因技术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更是备受关注。
转基因技术已经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也为这些国家的农业增产降耗、保障粮食安全、改善环境等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对于中国农业来说,转基因技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1. 提高农业产量和质量转基因技术可以帮助解决传统农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害虫、草害、病害等造成的损失。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研发出对病虫害抗性更强,更具有生长潜力的植物品种,提高农业的产量和质量,从而更好地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2. 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转基因作物种植比传统农作物少用化学农药和针对性更强的杀虫剂,可以有效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转基因技术让农作物拥有抗病性和抗虫性,在避免使用化学农药的同时,也能够降低土壤和空气中的污染物含量,保护了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3. 推动粮食供应的多样化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研发出更加适应不同气候和生境的农作物,从而丰富了中国的种植品种,增加了农业资源的多样性,推动了粮食供应的多样化发展。
二、中国转基因技术的挑战1. 公众认知度和风险意识不足当前,中国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了解还比较少,认知度和风险意识不足。
一些反对转基因的舆论对转基因技术的误解,甚至有人将其与核辐射和化学污染相提并论,导致消费者对转基因技术存在强烈的负面情绪。
2. 农业种植生态系统的影响与风险农业作物的种植可以对生态系统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
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可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预测的风险。
“超级杂草”的产生、“杂草抗性”等问题也给农业种植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3. 未来食品安全问题尽管转基因技术在很多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一些人对未来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是可以理解的。
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大国,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的确保障是成问题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问题仍然有待解决。
1. 加大公众宣传和教育应该加强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知识、科学原理和风险评估的宣传,提高公众的风险意识和判断能力,避免消费者因为对转基因技术的误解而形成负面的品牌认知。
转基因技术与粮食安全的关联
转基因技术与粮食安全的关联转基因技术是一种在生物基因水平上改变生物体遗传物质的技术手段。
近年来,转基因技术在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旨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抗性,以应对人口增长和全球气候变化等挑战。
然而,转基因技术与粮食安全之间的关联却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转基因技术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一、转基因技术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抗性转基因技术可以向农作物中导入抗虫、抗草药、耐干旱等基因,从而提高其产量和抗性。
例如,转基因水稻具有抗虫特性,可以减少虫害损失,并且能够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生长。
同样地,转基因玉米通过导入转基因抗草药基因,可以抵抗常见的杂草侵害。
这些改良的农作物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供应。
二、转基因技术可能导致环境问题尽管转基因技术在提高农作物产量方面具有潜力,但其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转基因作物引入的外来基因可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未知的影响。
例如,转基因作物的花粉可能对蜜蜂等传粉昆虫造成影响,进而影响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
因此,在推广转基因技术时需要谨慎评估其对环境的潜在影响,以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转基因技术对人类健康的风险与转基因技术相关的另一个关注点是其对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
一些研究表明,转基因作物可能引起过敏反应、毒性效应或导致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
因此,确保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和食用价值对于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在推广转基因技术时,应加强对产品的安全检测和风险评估,保障公众健康。
四、转基因技术面临的社会、经济挑战转基因技术的推广还面临着一系列的社会和经济挑战。
首先,转基因技术涉及到知识产权和专利问题,这可能限制了小农户和发展中国家的使用和发展。
此外,大规模种植转基因作物可能导致农业的单一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这些挑战需要政府、科学家和农民之间的合作与平衡,以确保转基因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
总结起来,转基因技术对粮食安全具有一定的影响,但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争议。
转基因作物的市场前景与商业化挑战
转基因作物的市场前景与商业化挑战转基因作物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作物中,以改变其遗传特性。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和产量增加的需求,转基因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转基因作物的市场前景以及商业化面临的挑战。
一、市场前景1.1 作物品质的改良转基因作物通过调整其基因结构,可以改良作物品质。
例如,改善水稻的耐旱性和抗病能力,提高玉米的产量和抗虫能力等。
这些改良使得农作物更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提高了作物的生长能力和产量,从而有望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对食品的需求。
1.2 农业可持续发展转基因作物的广泛应用有助于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转基因作物可以减少农业生产中对农药和化肥的依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同时,转基因作物还可以提高作物对逆境条件的耐受性,降低农作物受灾损失,从而减少对农民的经济损失,提高农民的收益。
1.3 丰富的市场需求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转基因作物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转基因作物可以提供更加健康、营养丰富和抗病虫害的农产品,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食品的需求。
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转基因作物可以帮助解决粮食短缺问题,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二、商业化挑战2.1 公众的担忧和反对转基因作物在商业化过程中面临来自公众的担忧和反对。
一些人担心转基因作物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或者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这种担忧导致了对转基因作物的公众舆论压力和法规限制,阻碍了其商业化进程。
2.2 法规的限制和标准的制定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转基因作物的法规限制不尽相同,这给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带来了挑战。
对转基因作物的标准和安全评估程序的制定、执行和监督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此外,不同国家和地区对转基因作物的法律法规要求也使得企业在市场开拓和产品推广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的困难。
2.3 技术和市场竞争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过程需要高超的技术和市场竞争力。
转基因技术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分析与建议
转基因技术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分析与建议转基因技术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变生物体的遗传信息,使其具有某种特定的性状或功能。
转基因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可以提高作物的抗病性、耐逆性和产量,从而对农业生产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就转基因技术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 提高作物产量:转基因技术可以使作物具备抗虫、抗病、耐旱等特性,从而提高作物产量。
这对于解决中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粮食紧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 减少化肥农药使用:转基因作物具有抗虫、抗病的特性,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一些转基因作物还可以通过固氮菌的共生作用,减少对化肥的依赖,降低了农产品的生产成本。
3. 改善作物品质: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使作物的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如改良稻谷的黏性、增加水果的甜度等,使农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
4. 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转基因作物的种植会带动相关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刺激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二、转基因技术对中国农业发展的负面影响1. 生态环境风险:转基因作物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转基因作物的入侵性、对非靶生物的影响等,可能会破坏生态平衡。
2. 食品安全风险:一些人担心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尽管目前并没有充分的科学证据证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有害,但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3. 农业生产结构失衡: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可能会导致传统农作物的减产,从而造成农业生产结构失衡,影响农民的经济利益。
三、建议1. 加强监管:加强对转基因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的监管,确保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和食品安全。
2. 加强科研支持:支持科学研究机构加大对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力度,提高我国的转基因技术水平,推动我国在转基因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
3. 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的食品安全宣传,消除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疑虑,增强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认可度。
4. 完善政策法规:制定完善的转基因技术相关政策法规,包括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准则、管理办法等,为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规范和指导。
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现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启示
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现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启示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现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启示2008年的粮食危机使转基因生物技术再次成为争论的焦点,关于转基因作物的争论己从生物安全、生态和健康等领域转移到粮食安全、知识产权等领域的讨论。
部分转基因作物支持者认为,转基因作物对全球粮食安全将发挥重要作用,而反对者认为,对于解决未来的粮食安全问题,目前的转基因作物意义不大。
转基因作物发端于美国的私人部门,目前,发达国家主导着全球的转基因生物技术和知识产业格局,拥有这个领域众多的知识产权,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研发和商业化将不可避免涉及到众多知识产权问题,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可能加速外资对我国种业的控制,进而危及我国的粮食安全。
目前,跨国种业渗透、控制包括我国在内的海外种业的态势日益严峻。
2008年的“粮食危机”从一定程度上为跨国种业巨头向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销售转基因作物品种提供了机遇。
一、全球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态势卜)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的面积、市场份额快速扩张,农业生产市场化程度提高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qSAAA)2009年的报告显示,2008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1.25亿公顷,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达到25个。
从地域分布来看,转基因作物主要分布在美国、阿根廷和巴西三个国家,欧洲的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很少。
ISAAAQ009)报告显示,2008年美国、阿根廷、巴西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分别为6250、2100、1580万公顷,分别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50%、16.8%、12.6%,合计起来三个国家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占全球的79.4%。
2008年,欧盟27国中有7个国家种植了很少量的转基因Bt玉米。
从转基因作物品种来看,自1996年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以来,全球主要转基因作物品种为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四种作物。
2008年全球转基因大豆(HT大豆)种植面积为6580万公顷(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53%)、转基因玉米Bt玉米、HT玉米、Bt/HT玉米),种植面积为3730万公顷(占30%)、转基因棉花Bt棉花、HT 棉花、Bt /HT棉花)种植面积为1550万公顷(占12%)、转基因油菜qT油菜)种植面积为590万公顷(占5%)。
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发展趋势及其利弊分析
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发展趋势及其利弊分析摘要转基因技术是人类科技发展的一项重要进步,转基因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近年来在全球引起了广泛关注,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也随之成为国内外争论的热点问题,显然,这一问题其所涉及的生态、人类健康、经济安全、国际贸易乃至政治领域的敏感话题,已远远超越了科学技术本身的范畴,成为了重要的战略研究课题。
在现今的社会环境下,转基因作物正处于迅猛发展阶段,已取得了可观的成就,转基因的商业化种植已渗透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育种技术更是日新月异,然而,就在这些给我们带来美好的前景的同时,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
关键词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育种安全性Commercialization of GM crops cultivation, development trendsand their pros and consMao YouzhiAbstract GM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human development advances, the field of transgenic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in agriculture in recent years has caused wide concern in the world,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GM crops will become a hot issue of debate at home and abroad, it is clear that the issue of its involved in ecological, human health, economic security,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ven the sensitive political topic, far beyond the scop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self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trategic research topic. In the current social environment,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is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stage, has made considerable achievements, GM's commercial cultivation has penetrated into the world in every corner of the breeding technology is changing, however, in these bring us to a bright future at the same time, various problems will follow.Key words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commercial cultivation ,breeding, security转基因作物就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外源基因导入到农作物中,使之表达且稳定遗传,并赋予作物新的性状,如抗虫、抗病、抗逆、高产和优质等,从而达到改造生物的目的。
农业转基因技术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与评估
农业转基因技术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与评估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资源的有限性,农业领域一直在寻求新的解决方案来满足全球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
转基因技术被视为一种有潜力的方法,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但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一直备受争议。
本文将探讨农业转基因技术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并对其进行评估。
一、农业转基因技术概述农业转基因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向植物或动物基因中插入来自其他物种的基因,以改良其性状或增加其抗病虫害的能力。
这一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抗病能力和营养价值,同时减少对农药的需求。
二、转基因技术对食品安全的影响1. 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转基因作物可用于生产食品的各个环节,包括饲料、食用油、加工食品等。
这些食品中可能含有转基因成分,如转基因玉米、大豆等。
2.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估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估是确保其对人体健康无害的关键步骤。
这一评估过程通常包括确定潜在风险、比较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的差异、评估毒性和过敏原性等。
3. 食品安全标签的重要性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转基因食品需要标记,以便消费者能够自主选择是否购买或食用这些产品。
这可以提供透明度和信息透明度,使消费者能够作出明智的选择。
三、农业转基因技术的风险评估尽管转基因食品经过严格的安全性评估,但仍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需要关注。
以下是一些与农业转基因技术相关的风险评估因素:1. 基因漂移:转基因植物与传统植物的杂交可能导致基因漂移,即转基因基因在自然界中传播。
这可能会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产生潜在影响。
2. 耐药性和农药残留:一些转基因作物具有抗病虫害的能力,导致农民过度依赖某种农药。
这可能导致病虫害产生耐药性,并增加农药残留的风险。
3. 不可预见的效应:尽管转基因植物经过广泛的安全性评估,但某些效应可能无法预测。
这可能导致意想不到的健康或环境问题。
四、农业转基因技术的监管与管理为了确保农业转基因技术的安全应用,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监管与管理体系。
以下是一些监管和管理应考虑的因素:1. 安全性评估:确保转基因食品经过全面的安全性评估,并建立标准的评估程序。
转基因农作物技术在粮食安全中的应用
转基因农作物技术在粮食安全中的应用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资源的日益紧缺,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转基因农作物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和医疗技术,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本文将探讨转基因农作物技术在粮食安全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农业和环境的影响。
转基因农作物技术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外源基因导入农作物中,使其具备特定的性状或功能。
这项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抗性,改善其营养价值,增加抗虫害、抗病害和抗逆境能力,从而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首先,转基因农作物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通过导入特定的基因,转基因农作物可以表现出更强的生长能力和抗逆性,能够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并获得较高的产量。
例如,转基因玉米和大豆可以耐受除草剂,减少杂草对作物的竞争,提高产量。
此外,转基因水稻还可以抵抗虫害和病害,减少农药的使用,进一步提高产量。
其次,转基因农作物技术可以改善农作物的营养价值。
通过导入特定的基因,转基因农作物可以增加其营养成分的含量,提高其营养价值。
例如,转基因黄金大米富含β-胡萝卜素,可以为缺乏维生素A的人群提供重要的营养补充。
此外,转基因农作物还可以增加抗氧化物的含量,提高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然而,转基因农作物技术也存在一些争议和风险。
首先,转基因农作物可能对环境产生潜在影响。
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可能导致转基因基因扩散到野生植物中,从而对生态系统造成潜在威胁。
此外,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还可能导致农药的过度使用,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转基因农作物可能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尽管已经进行了多项研究和监管,但一些人担心转基因农作物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因此,对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性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转基因农作物技术在粮食安全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提高产量和改善营养价值,转基因农作物可以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提供有效的手段。
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转基因农作物技术存在一些争议和风险,需要进行科学的评估和监管。
转基因作物与粮食安全挑战与机遇
转基因作物与粮食安全挑战与机遇转基因作物(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简称GM作物)是通过人工方式将外源基因导入农作物中,以增强其抗病虫害、提高产量和品质等性状的一种农作物品种。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粮食需求的日益紧迫,转基因作物也逐渐成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一种选择。
然而,转基因作物所引发的争议和挑战不容忽视,我们需要全面了解其挑战和机遇,以求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其潜在风险。
一、挑战1. 生态环境风险:转基因作物的大面积种植可能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潜在风险。
例如,转基因作物的抗虫基因可能在自然界中传播到非目标物种,从而扰乱生态平衡。
2. 长期食用安全性:虽然转基因作物在短期内经过严格审查一般认为是安全的,但对于长期食用的安全性,仍缺乏充分的资料支持。
因此,对于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健康的长期影响仍需谨慎评估。
3. 种植农民利益: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通常需要购买种子,并且其技术约束使得农民更加依赖掌握该技术的跨国生物科技公司。
这可能导致农民的利益受损和种植策略的局限。
二、机遇1. 高产抗虫作物:转基因作物通过导入抗虫基因等方式,能够在减少农药使用的同时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这对于解决全球粮食短缺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抗逆转基因作物:在气候变化等极端环境条件下,引入抗逆基因有助于提高作物的生存能力和适应性,从而增强农作物的抗灾能力。
3. 营养强化作物: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在作物中导入具有增加营养价值的基因,从而提高人们摄入的营养物质水平,对于缓解全球营养不良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三、控制和管理为了更好地应对转基因作物的挑战与机遇,我们需要建立严格的监管体系和有效的管理措施:1. 加强监管:建立和完善转基因作物的审查和批准制度,确保其在种植、交流、销售和消费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监管,以保障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
2. 加强风险评估:加大对转基因作物长期食用安全性和生态环境风险的研究,完善风险评估体系,以科学决策为转基因作物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转基因技术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转基因技术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对策国以民为本。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
粮食安全关系着国民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是判断国家经济安全与否的最低标准。
我国粮食安全面临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多重压力,在依靠传统技术难以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总量与质量的挑战下,发展转基因技术保障粮食安全成为我国政府的重大议案,并引起广泛关注。
实践证明,转基因技术作为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核心,在降低生产损失、增加生产能力、减少农资投入、节约自然资源、提高质量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己显现巨大潜力。
1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形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粮食自给率稳定保持在95%以上,总体呈不断上升趋势。
特别是2004年以来。
由于中央加大了农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我国粮食连续5年丰收,人均占有量稳定在380 kg以上。
和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规定的400 kg安全水平基本持平。
尽管近期我国粮食安全状况良好。
但从长远来看,我国粮食产不足需的态势依然存在。
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
我国粮食安全主要存在下列制约因素和安全隐患。
11粮食需求量呈刚性增长从我国情况来看,人口增长、经济水平提高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是导致粮食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粮食消费结构变化使得间接需求增加是未来很长时期的必然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信息,2008年末我国总人口达1328亿,未来30年,预计人口总量仍将保持每年800万~1000万的增长态势,到21世纪30年代中期我国总人口将达到15亿。
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大。
据历史统计资料。
1978- 2006年间,全国人均直接粮食消费增长了985%,同期人均肉、禽、蛋类消费却增长了155 8。
按FAO年人均占有粮食400kg的阈值计算,我国平均每年需净增产粮食3500万l到2030年粮食消费量将突破6亿 12资源约束日益突出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土地和水资源,在均量层面上,我国粮食生产资源远远低于世界整体水平。
[转基因作物对我国带来的影响及对策]我国批准的转基因作物
[转基因作物对我国带来的影响及对策]我国批准的转基因作物【摘要】面对世界日益严峻的粮食危机以及化肥农药污染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而在今天,我国已经深刻的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利用转基因生物技术来培育现代农业新产品是未来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方法之一。
而在这其中转基因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在其发展、食品安全、道德方面又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在为大众创造便利的同时也在接受着大众的审阅与评价。
而中国在面对转基因作物也对本土的传统农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转基因作物农产品贸易一、现状的分析转基因作物就是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克隆的优良基因或人工合成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组织或对植物内部基因进行修饰,使优良基因在其中得到表达,使之成为具有新的性状的植物。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重要的转基因作物生产国,主要有保铃棉、抗虫棉等作物。
我国种植380万公顷转基因棉花,相当于全部550万公顷棉花中的69%。
产量平均增加了9.6%,每公顷收入增加约为220美元;杀虫剂使用量降低了60%,全年减少使用杀虫剂达14万吨。
转基因大豆主要集中在美国、巴西和阿根廷,转基因油菜主要集中在加拿大,转基因棉花主要集中在中国和印度,从1996年我国开始批准商业化生产以来,已经从种植转基因棉花中获益58亿美元。
二、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人世后,我国消费需求量持续增长,我国的农产品贸易呈现出增长的趋势,转基因作物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有着正反两方面影响,在冲击的方面由于转基因作物具有多种特性使其产品比传统农产品具有更好的品质,由此使得我国的转基因作物的进口在一段时期里出现了急剧增长的态势,2003年我国进口大豆创历年之最,达到2074万吨,超过了国内产量。
大豆仅2022年上半年进口就高达1723.1万吨,其中绝大部分是来自美国等国的转基因产品。
转基因产品的大量进口使得我国本来就是弱势的农产品面临着更加剧烈的震荡,我国农产品贸易出现了明显的逆差,2022年上半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484.8亿美元,贸易逆差就高达94.5亿美元,转基因产品给我国农产品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在某些方面促进了我国的农产品国际贸易,其中我国具有技术优势的转基因农作物种子出口优势明显,出口量将有大幅度增加,种子进出口贸易表现为顺差。
农业转基因技术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与风险评估
农业转基因技术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与风险评估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农业转基因技术作为一种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被广泛运用于农作物种植领域。
然而,这项技术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争议也不断产生。
本文将探讨农业转基因技术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并对其风险进行评估。
一、农业转基因技术的定义及应用领域农业转基因技术,简称转基因技术,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农作物,使其具备抗病虫害、抗逆境和提高产量等特性的技术。
这项技术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主要的农作物如大豆、玉米、棉花等,以及水果、蔬菜等其他农产品。
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农业转基因技术对食品安全的影响1. 提高产量和抗虫性能力转基因农作物常常具备抗虫性和抗逆性的特点,这使得它们在生长过程中更少受到虫害和自然环境的威胁。
作物的减少病虫害程度,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从而增加食品供给。
然而,这需要对基因工程技术进行严格的安全评估,确保其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得到有效控制。
2. 增强营养价值和品质农业转基因技术还可以用于改善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品质。
通过导入特定基因,可以增加农产品的维生素含量、蛋白质含量等有益成分,提高其营养水平和口感。
这对于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提高人类健康水平起着积极作用。
三、农业转基因技术对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1. 潜在的生态环境风险农业转基因技术作物的种植带来了潜在的生态环境风险。
一方面,转基因作物的杂交传播可能对野生植物和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影响。
另一方面,转基因作物的杂交带来的杂交种子的扩散,可能会对农业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推广转基因作物时,应严格管理转基因作物的生态风险。
2. 长期风险评估的不确定性由于农业转基因技术的长期应用效果尚未完全验证,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还存在不确定性。
一些研究揭示了转基因作物可能对人体造成潜在的毒性和过敏反应。
转基因农作物解决全球粮食危机的希望
转基因农作物解决全球粮食危机的希望随着全球人口的日益增长和资源的有限性,粮食安全问题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挑战。
而转基因农作物作为一种新技术,被认为是解决全球粮食危机的希望之一。
本文将从提高产量、改善耐旱性、抗虫害能力以及提供营养增强等方面阐述转基因农作物在解决全球粮食危机中的潜力。
1. 提高产量一直以来,提高农作物产量是粮食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
而转基因技术可以通过改良农作物的基因,使其具有更高的产量潜力。
例如,转基因水稻“超级稻”通过增加产量相关基因,使其比传统水稻产量提高30%以上。
类似地,转基因玉米、大豆等作物也通过增加产量相关基因,使农民可以在有限的土地上种植更多的作物,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2. 改善耐旱性全球气候变化带来了更加频繁的干旱和极端气候事件,这对农作物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转基因技术可以为作物提供耐旱性,使其能够在干旱条件下生长并产生较高的收成。
例如,转基因玉米和小麦可以通过导入耐旱基因,使其在干旱条件下仍然能够保持较好的生长状态。
这样一来,即使在干旱地区,也能种植适应干旱环境的转基因作物,以被人们作为粮食来源。
3. 抗虫害能力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是造成粮食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转基因技术可以通过导入抗虫害基因,使农作物获得抗虫害能力,减少对农药的依赖。
例如,转基因棉花通过导入杀虫基因,可以抵抗常见的棉花害虫。
类似地,转基因玉米和水稻也可以通过导入抗虫害基因,减少害虫对作物的损害。
这不仅减少了农民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保证了稳定的粮食产量和质量。
4. 提供营养增强除了产量和抗虫害性能的提高,转基因农作物还可以通过改变其营养成分,提高人们的营养水平。
例如,转基因大米可以通过增加维生素A的含量,帮助缺乏维生素A的人们改善健康状况。
同样地,转基因黄色玉米也可以通过增加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来提供更多的营养素。
这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尤为重要,因为这些国家中有很多人都面临着营养不良的问题。
农业转基因技术对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农业转基因技术对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启示近年来,农业转基因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作为一种前沿的生物技术,转基因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旨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抵抗病虫害以及改善耐旱能力。
然而,转基因技术在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方面也带来了一些启示,这些启示将对我们未来的农业生产和食品供应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农业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为食品产业提供了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新途径。
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使得粮食供应面临严峻挑战,而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抗病虫能力,从而增加粮食的产量。
例如,转基因玉米和大豆具有抗虫能力,减少了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同时提高了作物的产量。
通过广泛应用转基因技术,我们有望实现全球粮食供应的可持续发展,有效解决饥饿问题。
其次,农业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为食品的安全性和品质提供了保障。
传统农业生产中,作物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破坏,不得不频繁使用农药来控制害虫,这也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潜在的威胁。
然而,转基因技术通过将抗虫基因导入农作物,使作物本身具备了一定的抗病虫能力,从而减少了对农药的依赖。
通过转基因技术,我们可以获得更加安全、健康和营养丰富的食品,有助于改善人类的饮食结构和健康水平。
此外,农业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从而增强农业系统的抗灾能力。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了频繁的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水和病害暴发等,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
通过转基因技术,我们可以将耐旱、耐盐等基因导入农作物中,提高农作物的抗逆能力,抵御自然灾害的侵袭,从而保障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农业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争议。
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和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一些人担心转基因作物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或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因此,在推广转基因技术的同时,必须加强对转基因作物的风险评估和监管,确保其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另外,转基因技术的专利权和知识产权保护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如何确保转基因技术的普惠性和公平性,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探讨的议题。
转基因粮食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24XIANGCUN KEJI 2017年5月(下)转基因粮食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季澜洋徐春峰罗雁(黑龙江省粮油卫生检验监测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摘要]目前我国高度重视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成为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科技专项之一,在科学评估基础上,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和推广应用,是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新品种,进一步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
转基因商业化种植开始于20世纪,目前转基因粮食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世界各国还没有达成共识,转基因粮食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也比较复杂。
基于此,本文介绍转基因粮食的概况,主要分析转基因粮食的概念和种类,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转基因粮食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
[关键词]转基因粮食;粮食安全;影响[中图分类号]F32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17)15-24-2为了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有效保障食物有效供给,必须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
加快育种技术新的突破和创新,培育新品种就显得格外重要。
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应用创造了近代农业科技发展的奇迹,随着科学实践的不断积累,转基因技术会逐步被广大农民所欢迎,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接受。
但与此同时,社会上时起时伏出现了转基因安全问题。
因此,需要积极探讨并研究应对转基因粮食对我国粮食安全不利影响的有效措施。
1转基因粮食概述转基因粮食就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改造生物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
即是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外源性基因转移至某种生物体,将生物体作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1]。
应用转基因方法可以提高农产品营养价值,高效生产食品,使农作物具有高营养、抗病虫的能力。
植物性转基因粮食有很多,比如将高效表达的蛋白基因转入小麦,采用这种材料和方法做出的面包将具有更好的烘焙性能;番茄营养丰富、经济价值很高,但是不耐贮藏,如果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出番茄新品种,能够有效控制植物衰老激素乙烯合成的酶基因,并解决番茄这类果实的贮藏问题,不会容易变软和腐烂,一定程度上减少运输中的浪费。
转基因粮食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Acade mic de gree Agric ultura l Eco no mic Ma na ge me nt Liu Siwe i 090118010 08
Supervis or a nd Professiona l Title Pro fesso r X iao G uoa n Practice M entor a nd Profess iona l Title School Date Scho o l of Ma na ge me nt June 5, 2012
U n i v e r s i t y Huna n U nive rs ity o f Scie nce and Tec hno lo gy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对全球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对中国的启示
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对全球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对中国的启示陈健鹏
【期刊名称】《世界农业》
【年(卷),期】2009(000)006
【摘要】关于转基因作物的争论已从生物安全、生态和健康风险转移到粮食安全和知识产权等领域,本文介绍了目前的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的概况和目前的生物技术产业及知识产权格局,分析了目前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的两种特性,从理论和历史的角度分析了这两种特性对提高单产的局限性,探讨了转基因生物技术在解决全球粮食安全中的作用,最后,本文给出了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对中国的启示.【总页数】2页(P前插1-5)
【作者】陈健鹏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
【相关文献】
1.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现状及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与启示 [J], 周少榕
2.全球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发展态势与启示 [J], 徐若梅
3.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现状及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与启示 [J], 周少榕;
4.全球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概况(1996-2018年) [J], 于滔; 曹士亮; 张建国; 曾兴; 任洪雷; 王成波; 李文跃; 李昕; 曹靖生
5.2011年全球各国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概况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现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启示2008年的粮食危机使转基因生物技术再次成为争论的焦点,关于转基因作物的争论己从生物安全、生态和健康等领域转移到粮食安全、知识产权等领域的讨论。
部分转基因作物支持者认为,转基因作物对全球粮食安全将发挥重要作用,而反对者认为,对于解决未来的粮食安全问题,目前的转基因作物意义不大。
转基因作物发端于美国的私人部门,目前,发达国家主导着全球的转基因生物技术和知识产业格局,拥有这个领域众多的知识产权,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研发和商业化将不可避免涉及到众多知识产权问题,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可能加速外资对我国种业的控制,进而危及我国的粮食安全。
目前,跨国种业渗透、控制包括我国在内的海外种业的态势日益严峻。
2008年的“粮食危机”从一定程度上为跨国种业巨头向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销售转基因作物品种提供了机遇。
一、全球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态势卜)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的面积、市场份额快速扩张,农业生产市场化程度提高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qSAAA)2009年的报告显示,2008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1.25亿公顷,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达到25个。
从地域分布来看,转基因作物主要分布在美国、阿根廷和巴西三个国家,欧洲的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很少。
ISAAAQ009)报告显示,2008年美国、阿根廷、巴西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分别为6250、2100、1580万公顷,分别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50%、16.8%、12.6%,合计起来三个国家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占全球的79.4%。
2008年,欧盟27国中有7个国家种植了很少量的转基因Bt玉米。
从转基因作物品种来看,自1996年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以来,全球主要转基因作物品种为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四种作物。
2008年全球转基因大豆(HT大豆)种植面积为6580万公顷(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53%)、转基因玉米Bt玉米、HT玉米、Bt/HT玉米),种植面积为3730万公顷(占30%)、转基因棉花Bt棉花、HT棉花、Bt /HT棉花)种植面积为1550万公顷(占12%)、转基因油菜qT油菜)种植面积为590万公顷(占5%)。
从种子市场份额来看,根据国际种子联盟Q008)的报告,全球商品种子的市值规模大约为365亿美元,而全球转基因作物品种销售额为75亿美元,据此粗略测算,转基因种子销售额占全球商品种子销售额的20.5%。
自1996年以来,转基因作物种子销售额呈快速增长态势观表1)。
转基因品种的采用正影响着农民留种的耕作习惯。
转基因品种的采用要求农民每一生产季都从市场上购买种子,农户对种子供应商的依赖将会加剧,农业生产的市场化程度、对技术的依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
同时,种业的集中、作物品种和特性的单一会加剧农业生产的系统性风险,农业生物资源的生物多样性也受到影响。
仁)少数发达国家主导转基因生物技术产业和知识产权格局,种业国际化的趋势加速转基因作物品种发端于美国的私人部门,在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安排下,私人部门对植物育种、转基因作物的研究迅速扩张,农业化工企业纷纷进入种子行业,种子企业的集中和整合的趋势显著,种业市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大的生物技术公司迅速崛起,少数跨国公司在转基因品种的研发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今全球的农业生物技术和知识产权格局是,发达国家少数跨国公司主导着农业生物技术,同时发达国家主导着转基因作物品种、技术的知识产权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
目前,国际种业市场己演进到寡头垄断阶段,根据ETC的数据,1996年全球前十大种子公司销售额占全球商品种子市场的37%,而2006年提高到57%。
其中,孟山都、杜邦一先锋、先正达、拜耳四家公司占全球商品种子的41%。
孟山都是世界第一大种子公司,在大豆、玉米、油菜、蔬菜和其他作物种子市场中占主导地位。
孟山都公司主导了转基因特性技术),自己出售种子品种,还通过许可的方式让其他大公司(如杜邦一先锋、拜耳)销售种子,据估计孟山都公司的转基因特性占全球生物技术作物的86%。
根据国际种子联盟ISF)的数据,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际种子贸易额大幅度增加,种业国际化的趋势日趋明显(见图3)。
种子市场的集中已经引发了人们的担忧,Har-hoff et a1.t2001)指出公众反对转基因食品不仅仅是担心转基因食品的生物风险,经济风险已经被广泛注意:担心世界的食品供应集中于少数几个大的公司手中;担心那些企业会或者已经致力于反竞争行为;担心基因资源的所有权转移到私人部门。
一、目前商业化的转基因作物特性及在农业生产层面、单产的影响分析卜)目前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特性自1996年以来,商业化的转基因作物主要是两种“输入性”特性:除草剂耐受性(Herbicide tolerance,HT)和抗虫性(Insect Resistance,IR,基本都是Bt特性)以及这两种性状的叠加(见图4)。
转基因HT类作物和转基因Bt类作物均属于“远距离转移”类型,均导入了来自土壤细菌的基因,从本质上看这两种特性都属于农药效率改进型技术进步,也是目前最受争议的转基因品种。
这两种转基因特性发端于美国的私人部门,商业利益诉求是转基因品种发展的首要和根本的动因。
Magdalena--KropiwnickaQ005)指出,在现有的框架下,转基因作物、生物技术的革新是利益推动型的,而不是需求导向型的。
最典型的例子是孟山都的“Roundup Ready”大豆是针对其生产的除草剂Roundup的,其目的是增加其除草剂的销售量。
(二)转基因耐除草剂HT)对作物生产层面影响第一,减少了劳动力投入。
种植耐除草剂作物之后,由于作物对于除草剂具有耐受性,并且除草剂都是广谱的除草剂,只需使用一种除草剂(草甘膦或草胺磷)就可杀死大多数杂草,这比起常规的除草方法如人工除草或多种除草剂联合使用效率高,因此减少了除草的劳动投入。
第二,改变除草剂的使用,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
除草剂耐受性作物的采用导致了除草剂成分的改变,即草甘膦(或草胺磷)使用量上升,与其他除草剂相比,草甘膦(或草胺磷)性绪良好(毒性低,留存时间短)。
第三,对单产的可能影响。
从对作物单产的角度来看,改进的杂草控制可以挽回部分杂草导致的作物损失。
耐除草剂棉花、大豆与其相对应的传统品种相比,可以提高单产,而耐除草剂玉米不能提高单产。
第四,有利于免耕法的引入。
农田耕耘的首要目的是除草。
但对于耐草甘膦转基因作物而言,使用草甘膦这种茎叶处理非选择性除草剂可无需受土壤条件及施药时间左右而达到稳定的除草效果。
可减少农户的耕耘次数,有利于少耕或免耕法的实施。
(三)转基因抗虫性Bt)对作物生产层面的影响第一,降低虫害损失,提高单产。
实证研究表明Bt类作物可以有效地控制虫害,从而提高单产。
以Bt玉米为例,对于控制鳞翅类害虫,那些使用Bt技术的农户能够比喷洒农药更具有优势。
Bt玉米中产生的毒素对于欧洲玉米螟@CB)和西南玉米螟SWCB)100%有效,同时能够一定程度上控制棉铃虫(ECW)Ostlie et a1.,1997: Gianessi and Carpenter,1999)。
转基因Bt棉花能有效控制棉铃虫造成的虫害损失。
第二,减少杀虫剂的使用,减少劳动投入。
从对农药的使用来看,使用Bt玉米总体上会降低四类杀虫剂的使用量,如甲基对硫磷、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氯菊酯Gianessi and Carpenter,1999)。
此外,Bt玉米等Bt类作物可以减少农民控制虫害的劳动投入。
使用转基因Bt棉花能显著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及控制虫害的劳动投入。
(四)除草剂耐受性HT)和抗虫性Bt)对单产影响的局限性理论分析目前商业化的转基因作物,HT和Bt类作物均不能提高作物的潜在单产,只能控制部分杂草损失或挽一17m回现有某品种的虫害损失,一定程度上提高实际单产。
转基因特性nT和Bt)要与本土的品种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Robert E.EvensonQ003)指出,目前商业化的转基因特性对单产的提高提供的是一种“静态”的效用控制已有品种的虫害损失、杂草损失),而传统育种如绿色革命品种)对单产的提高提供一种“动态”的效用,提高品种的潜在单产,转基因特性需要与常规育种及其他生物技术相结合。
以玉米为例,杂交玉米品种的不断更新和转基因特性的导入这两种因素共同提高作物的实际单产。
相关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如美国农业部(USDA)资料显示,2004--2008年美国全国范围的玉米平均单产水平比1991--1995年提高了28%;根据Doug Gurian-ShermenQ009)的分析,单产的提高3% -4%归功于转基因Bt特性,而24% - 25%归功于传统的育种。
三、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分析:全球层面和中国层面卜)目前商业化的转基因作物对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作用有限笔者以为,中长期全球粮食安全问题的主要表现是:从总量角度,全球粮食的供求平衡没有问题,部分地区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粮食问题会恶化。
根据粮农组织A0,2004)的研究,从全球范围来看,即便是没有农业生物技术的重大突破,未来粮食的供需平衡很可能实现,但是部分地区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饥饿问题会进一步恶化。
从粮食供给层面来看,从总量上,全球范围的水和土地资源仍然可以满足中长期粮食需求的增加。
单产的提高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是生产增长的最主要因素。
从需求层面看,世界粮食需求的增量将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而这些国家面临的资源与环境约束将更加严峻。
发展中国家如何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条件下实现农业发展、产出增加是未来全球粮食安全问题的核心。
生物技术如何能减少发展中国家的饥饿问题并提高食物安全是主要的话题。
转基因食品争论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转基因技术是不是解决饥饿问题的唯一或者最好途径?笔者以为,生物技术只是解决发展中国家饥饿和食物安全的可能办法之一,且不是关键因素。
部分贫穷地区的粮食问题并不仅仅是技术问题,甚至可以说技术问题不是主要问题。
举例来说,在世界上有8亿人长期处于营养不良,这其中有1/2的五岁以下儿童在南亚地区,1/3的五岁以下儿童在撒哈拉以南非洲。
造成这两个地区饥饿的原因,农业技术只是因素之一,不是主要因素。
目前的转基因作物的应用并不能有效解决这些地区的饥饿问题。
在中长期,在全球范围内“粮食安全”将主要体现为分配问题,即价格和贸易问题,贸易在解决中长期的粮食安全中的作用将更加重要。
仁)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从作物单产、总产的角度分析我国部分粮食作物单产与发达国家有差距,但是差距并不在是否采用了目前商业化的转基因作物。
以玉米为例,我国玉米的单产水平大约为美国的1/2强,生态条件、现实生产力和品种差距是作物单产水平差距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