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青山不老》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三套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
《青山不老》课后作业及答案
一、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画“√”。

归宿.(shùsù) 霜.冻(shuānɡsuānɡ)
享.福(xiǎnɡxiánɡ) 荡漾.(yànɡyàn)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①( )( )同舟②三( )五( )
③与( )( )共存④与( )( )同辉
1.与词语①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A.木已成舟B.同舟共济C.顺水推舟
2.和词语②一样带有数字的四字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按要求补充句子。

1.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为拟人句)
2.满山的杨柳浓密葱郁,风一吹,高低起伏,犹如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为比喻句)
四、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1.作者运用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把漫山遍野的________比作__________,喻示老人______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___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2.用上面的修辞方法写一个句子:我们荡舟漓江,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外阅读。

①森林对人类的贡献是很大的。

②当你走进森林,会感到这里的空气清新,使你忘记忧愁,精神振奋。

为什么在森林里会有这种感觉呢?原来森林是一座氧气制造工厂,也是二氧化碳的巨大消耗者。

人们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来到这座工厂自然就会感到舒心、惬意。

据测算,二百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只要一公顷的森林就用掉了,而一公顷的森林一天可造六七百千克的氧气,足够七八百人一天吸用。

③随着工业发展,城市人口猛增,人们感到城市里的噪音越来越大。

森林具有吸收噪音、消除污染的作用,所以它又是净化城市的功臣。

还有组成森林大家庭的兄弟姐妹们,也有一技之长,它们都能放出植物杀菌素,杀死有害细菌和害虫。

有人测验,一公顷柏树林一昼夜内可以放出五十千克植物杀菌素,所以森林内的细菌就很少,一立方米空气的细菌含量多则三四百个,少则五六十个,而空旷地方每立方米空气就有细菌三四万个。

1.短文主要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写了
森林的作用。

2.“二百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只要一公顷的森林就用掉了”具体说明了森林替人类________________的贡献。

3.请你用“”画出写森林是净化城市的功臣的句子。

4.根据短文给森林补充美称。

(1)天然的______器(2)生物的______机
(3)防______的卫生员(4)______的消声仪
(5)二氧化碳的________者
5.请你设计一条保护森林的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sùshuānɡxiǎnɡyànɡ
二、①风雨②番次③山川④日月 1.B 2.五湖四海三言两语
三、1.勇敢地顶住了山洪的凶猛 2.绿色的波浪
四、1.比喻树木绿色的波浪投身山林改造山沟 2.荡舟在一条明亮的玻璃带上
五、1.森林对人类的贡献是很大的
2.消耗二氧化碳
3.森林具有吸收噪音、消除污染的作用,所以它又是净化城市的功臣。

4.(1)灭菌(2)制氧 (3)污染(4)噪音(5)消耗
5.【示例】保护森林,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
《青山不老》课后作业及答案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是()。

A.盘踞.(jù)
B.肆虐.(nuè)
C.擎.天(qíng)
D.铁锹.(qiāo)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环境()的波光()的奇迹
()的设想()的归宿()的地方
3.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青山是不会老的。

(1)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承上启下)
(2)下面是三位同学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A.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创造了这片绿洲,其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延续,而且伴随着青山万古长青
B.青山因为有老人的不断看护、绿化,所以永远不会荒芜老去
C.这句话主要描写了青山的苍翠,富有生命力
4.阅读课外片段,完成练习
①要把大亮山变成林海,需要大量的树苗,可没有资金去哪儿弄树苗呢?杨善洲不得不把平时种下的几十盆盆景也全部移种到大亮山上。

如今这些庭院花木都已经成为挺拔的大树,成为装点大亮山的
一抹别致的色彩。

②最让人震撼的还不是这些巨型盆景,而是20年前杨善洲从街上捡回来的果核,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大片繁茂的树林。

③“当时没钱买苗木,怎么办呢?只好去街上捡果核。

”拄着拐杖站在大亮山上最初种树的地方,杨善洲指着一大片林子说。

在资金极其短缺的创业之初,捡果核育苗栽种成为杨善洲破解苗木困局的主要途径。

每次回到城里,他就到马路上捡别人随意扔掉的果核,然后放到家里用麻袋装好,积少成多后便用马驮到山上。

(1)从片段中找出两个修饰树木的词语:和。

(2)“一抹别致的色彩”中“一抹”的意思是,它还可以这样搭配:一抹、一抹。

(3)杨善洲为了解决树苗短缺的问题,想的两个办法是:
和。

(4)第②段提到繁茂的树林“最让人震撼”,其原因是()。

A.树木的数量多
B.树林的面积大
C.这是由一枚枚小小的果核变成的(5)从片段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杨善洲的高贵品质。

参考答案
1.B
2.示例:幽雅粼粼了不起宏伟梦想美丽
3.(1)点明中心
(2)C
4.(1)挺拔繁茂
(2)一片示例:亮色柔情
(3)把家中的盆景移植到山上捡果核育苗栽种
(4)C
(5)坚守信念、无私奉献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
《青山不老》课后作业及答案
一、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肆虐.(yuè)归宿.(sù)
B.盘踞.(jù)擎.(jìng)着
C.险恶.(wù)栽.(zāi)树
D.铁锹.(qiāo)卷.(juǎn)起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同舟()番()次
不()不()()()同辉
1.画“”词语的意思:。

2.像画“”这样的ABAC式词语,请再写出三个:、
、 .
3.形容“很多次”的词语是,请用这个词语一个句子: .
三、写出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

A.解释说明
B.转折
C.递进
1.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
2.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
3.他不喜欢乘马车游公园——除非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黄土为绿树提供了,而绿树,它们的关系是的,正如老人和的关系一样。

2.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
,实际上还包含着。

3.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青山是不会老的”是全文的中心句,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五、实践活动。

如果班长请你出一期关于文中这位种树老人的板报,你会怎样介绍老人的事迹?配上怎样的插图?(提示:介绍时可以从“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等角度入手)
参考答案
一、D
二、风雨三五紧慢日月
1.比喻互相支持、帮助,共度危难
2.示例:自由自在无边无际十全十美
3.三番五次示例:妈妈三番五次地叮嘱我,过马路要注意安全
三、1.C 2.A 3.B
四、1.成长所需的养料扎根黄土,使黄土不再流失互相依存,不可分割青山
2.老人创造的这片绿洲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3.老人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恶劣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子孙后代的精神,所以说“青山不老”。

五、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