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调查概述

合集下载

海洋调查的基本内容

海洋调查的基本内容

海洋调查的基本内容
海洋调查是对海洋领域的系统观察、研究和评估,以了解海洋资源和环境的状况和变化。

其基本内容包括:
1.海洋生物调查:对海洋生物种类、分布、数量、生长发育、生境、生态关系以及影响其发展的环境因素等进行调查研究。

2.海洋地理调查:对海底地形、海洋流、海洋气象、海洋岛屿、大陆架、海峡海湾等特定地区进行详细调查。

3.海洋气象调查:对海洋风、波浪、气压、海水温度、盐度、海况、海冰等进行详细的调查。

4.海洋资源调查:对海洋资源的种类、分布、规模、质量以及开发利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5.海洋环境调查:对海洋环境因素如污染、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海水酸化等因素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6.海洋法律调查:对海洋法律法规、国际海洋公约等进行调查研究,为海洋保护和利用提供法律支持。

7.海洋技术研发:研发和应用海洋技术装备,实现海洋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的高效、准确和安全。

海洋生态环境调查实验报告

海洋生态环境调查实验报告

海洋生态环境调查实验报告在进行海洋生态环境调查实验时,我们主要针对海洋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

通过对海洋生态环境的调查,我们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这些结论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促进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是非常丰富的。

海洋中分布着大量不同种类的海洋生物,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中层生物等。

这些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构成了复杂而精密的海洋生态系统。

通过对各种海洋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其次,我们还发现海洋生物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不同种类的海洋生物在海洋中有着不同的分布特点,一些生物主要生活在浅海区域,而另一些生物则主要分布在深海区域。

此外,一些海洋生物会根据季节、水温、盐度等因素发生迁徙,从而影响它们的分布范围和数量。

通过对海洋生物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

最后,调查实验的结果还显示,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加剧,海洋生态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一些海洋生物的数量逐渐减少,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受到破坏。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推动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通过对海洋生态环境的调查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分布规律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的情况。

这些调查结果对于我们更好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促进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希望我们的实验报告能够为相关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取得更大的进展。

感谢您的阅读与支持!。

海洋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海洋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海洋生态环境现状调查1 海洋生态环境调查内容及方法现状调查内容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包括鱼卵及仔稚鱼)、底栖生物和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群体组成、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特征等各项目调查方法均按《海洋监测规范》进行。

①浮游植物调查:采用浅水III型浮游生物网从底至表层垂直拖网获取和采水器采集表、底层水样500ml(水深>10m时,采表层和底层;水深≤10m时,只采表层样),现场用5%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在实验室进行种类鉴定及按个体计数法进行计数、统计和分析,浮游植物丰度,网样单位:个/m3,水样单位:个/L。

②浮游动物调查:采用浅水Ⅰ型和Ⅱ型浮游生物网从底至表层垂直拖网获取,所获标本均经5%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带回实验室进行称重、分类、鉴定和计数。

浮游动物生物量为湿重,单位:mg/m3,密度单位:个/m3。

③底栖生物调查:用采泥器(0.025 m2)进行采集,每站采集4次,取4次平均值为该站的生物量和栖息密度。

底栖动物样品在船上用5%福尔马林溶液固定保存后带回实验室称重(软体动物带壳称重)、分析,计数,鉴定到种,并换算成单位面积的生物量(mg/m2)和栖息密度(个/m2)。

依据《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调查简明规程》,用网口宽度为1.5米的阿氏拖网(Agassis trawl)进行拖曳,拖速为1.00 nmi-1,拖网时间为10分钟,采集底栖生物定性样品。

④游泳动物调查:用底层拖网和变水层拖网,每站拖网时间为1小时,拖网速度1kn。

采集后进行分类、计数、称重和群体组成分析。

2 海洋生态环境评价方法2.1优势度(Y)及计算优势种的概念有两个方面,即一方面占有广泛的生态环境,可以利用较高的资源,有着广泛的适应性,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空间出现频率(f i)较高,另一方面,表现为个体数量(n i)庞大,密度n i/N较高。

设:f i为第i个种在各样方中出现频率;n i为群落中第i个种在空间中的个体数量;N为群落中所有种的个体数总和。

海洋调查规范第9部分海洋生态调查指南

海洋调查规范第9部分海洋生态调查指南

海洋调查规范第9部分海洋生态调查指南海洋是个神奇的地方,里面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奥秘啊!从水面下的五光十色,到深海中的暗黑世界,每一寸海水都充满了生命和故事。

你知道吗?每年都有大量的海洋调查在进行,其中海洋生态调查是最关键的一部分。

想象一下,那些不为人知的海洋生物,靠着科学家的辛勤调查,才能一点一点地被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一份详细的海洋生态调查指南了,嗯,尤其是那些“海洋调查规范第9部分海洋生态调查指南”。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份指南的那些事儿,顺便带你走进海洋调查的奇妙世界。

海洋生态调查的目的其实挺简单的,就是想搞清楚海洋生物和它们的环境是怎么互动的。

你可能会想,海洋这么大,怎么调查得过来?其实呢,调查海洋生态就像是侦探破案,每一步都需要精准细致。

海洋调查人员得收集水样、沉积物样本,甚至是海洋生物的基因信息,放到实验室里分析。

调查得越细,了解得就越透彻,最终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海洋环境,也让大家知道这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海洋生物其实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呢。

海洋生态调查并不是单纯的观察海洋生物这么简单。

你得了解它们的栖息地,研究它们的食物链,甚至有时候还要搞清楚它们对环境变化的反应。

你可能会觉得这些调查工作好像有点枯燥,实际上,做这些调查的科学家们可忙得很。

每次出海,他们就像是带着任务的“海洋侦探”,去寻找线索,解开自然界的谜团。

调查人员还要应对各种意外情况,比如天气突变、海浪太大,甚至是设备故障,真是“风雨无阻”,一点也不容易。

让我们来聊聊调查中的一些具体内容吧。

调查人员会先通过水质检测来了解海水的基本情况,比如温度、盐度、pH值等。

通过这些数据,科学家能判断海洋生物是否适应这些环境。

然后,他们会深入海底进行沉积物采样。

你要知道,海底可不像水面那样明亮,那里黑漆漆的,什么都看不见。

科学家们得靠一些特殊的设备,像是沉积物取样器,把海底的“秘密”一一带回实验室。

看到这些样本,科学家们就能知道海底的土壤是怎样的,它里头有什么微生物,甚至是那些可能正在发生变化的环境条件。

海洋污染调查报告

海洋污染调查报告

海洋污染调查报告引言海洋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海洋污染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破坏海洋生态系统,还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海洋污染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规范,本文对海洋污染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总结了相关的调查结果和建议。

调查背景海洋污染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包括工业废水、农业非点源污染、城市污水等。

这些污染物通过排放或直接倾倒进入海洋,导致海水的污染。

海洋污染不仅破坏了海洋生态环境,还会影响到海洋生物的繁衍和人类的健康。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不同的受访者对象进行了调查。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对海洋污染的了解程度、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认识、对相关政策措施的了解以及个人的环境保护行为等方面。

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海洋污染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人对海洋污染的了解程度较低,只有10%的人对海洋污染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这表明公众对海洋污染问题的关注度仍然不足,需要加强相关的宣传教育。

调查对象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认识根据调查结果,只有不到20%的受访者对海洋生态系统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这意味着人们对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脆弱性缺乏足够的认识,需要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认识。

调查对象对相关政策措施的了解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相关政策措施的了解程度不高,只有少数人能够提供相关信息。

这表明政府需要加大对海洋污染防控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

调查对象的环境保护行为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在日常生活中没有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行为,如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垃圾分类等。

这说明公众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建议和措施根据调查结果,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以减少海洋污染的程度:1.加强环境教育:通过加大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海洋污染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加强政策宣传:政府应加大对海洋污染防控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

海洋环境调查报告

海洋环境调查报告

海洋环境调查报告一、引言海洋环境是地球上极为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人类和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本报告旨在对某海域的环境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为保护海洋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地点本次调查地点为某某海域,该海域位于XX度北纬,XX度东经,属于某某国家的领海范围。

三、调查内容及方法1. 海水质量调查:对水质进行采样并进行化验分析,包括水体的PH值、COD、氨氮、硝态氮等关键指标;2. 海底底质调查:采集海底沉积物样品,进行颗粒度分析和微生物含量检测;3. 海洋生物调查:通过水下摄像机和捕捞工具对海洋生物进行观察和记录,对鱼类、贝类、海草等进行种类和数量统计;4. 海洋垃圾调查:对海域内的垃圾进行清点和分类,了解海洋垃圾来源和分布情况。

四、调查结果1. 海水质量:调查结果显示,该海域水质总体较好,PH值在7.8-8.2之间,COD、氨氮、硝态氮等指标均处于国家限定标准范围内;2. 海底底质:海底底质颗粒度均匀,微生物含量适中,生态环境相对稳定;3. 海洋生物:该海域生物种类繁多,包括适应海水环境的各类鱼类和贝类,以及一定数量的海草,表明海洋生物多样性丰富;4. 海洋垃圾:海域内发现大量塑料垃圾和金属垃圾,尤其是塑料垃圾对海洋生物造成潜在威胁。

五、调查结论1. 该海域海水质量较好,生物多样性丰富,但存在海洋垃圾污染问题;2. 建议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力度,限制塑料制品的使用和排放,加强海洋垃圾清理工作,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

六、致谢在本次调查过程中,感谢相关部门和同事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使得调查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七、参考文献1. XX. XXXX. 海洋环境调查技术指南. 海洋出版社, 20XX;2. XXXX, XXXX. 海洋生态学导论. 科学出版社, 20XX.(以上为海洋环境调查报告的内容,仅供参考)。

中国海洋生态保护与恢复调查报告

中国海洋生态保护与恢复调查报告

中国海洋生态保护与恢复调查报告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海洋资源的国家,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对于维护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解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的现状、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我们进行了一项综合性的海洋生态保护与恢复调查。

一、调查目的和方法本次调查的目的是全面了解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的状况,并据此提出相应的保护与恢复措施。

我们采用了多种调查方法,包括实地考察、专家访谈、文献综述等,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海洋生态环境现状1. 水质污染: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沿海地区存在水质污染问题。

大量的工业废水、农田排水和城市生活废水直接排放到海洋中,导致海洋水质的恶化。

2. 海洋生物多样性: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丰富,但调查发现,过度捕捞和不合理的渔业管理措施导致了一些重要渔业资源的衰退。

3. 沿海湿地退化:调查显示,中国沿海湿地遭受了严重的退化。

城市化进程加快、固体废弃物排放和涉海工程建设都对沿海湿地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害。

4. 水生态系统破坏:过量的渔业资源开发、不合理的陆源污染排放和沿海开发建设,破坏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了一系列生态灾害的发生。

三、海洋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针对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的问题,提出了以下保护与恢复措施:1. 加强水质治理:制定更为严格的水质排放标准,严禁工业废水、农田排水和城市生活废水直接排入海洋。

同时,加大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营管理力度,确保排放的废水经过处理后才能排入海洋。

2. 实施渔业资源合理管理:建立健全渔业资源保护与管理机制,限制捕捞量,采取科学的捕捞方式,保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加强沿海湿地保护:加强湿地保护区的划定和管理,限制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防止涉海工程建设对湿地造成的破坏。

恢复和修复已经受损的沿海湿地,并加强监测和保护。

4. 推行可持续的海洋开发方式:注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鼓励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加强沿海开发项目的生态环境评估和监测,确保开发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海洋环境监测概述

海洋环境监测概述

海洋环境监测概述海洋环境监测是指对海洋环境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进行长期、连续、系统监测和调查的科学方法和技术体系。

海洋环境监测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和维护海洋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下面将从海洋环境监测的意义、内容和方法、现状和问题等方面进行概述。

首先,海洋环境监测可以了解海洋环境的变化和演化趋势,为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监测可以获得大量的海洋环境数据,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了解海洋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等,为科学家研究海洋生态环境变化的原因和机理提供依据。

其次,海洋环境监测对于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环境监测可以掌握海洋资源的分布情况、数量和质量等信息,可以通过监测数据指导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为渔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海洋环境监测对于减少海洋污染和环境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排查各类海洋污染源,提供数据支持对海洋污染进行源头控制和事故应急处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最后,海洋环境监测对于海洋安全具有关键意义。

海洋环境数据可以用于海上交通安全、海洋天气预报和灾害监测等方面,对保障海洋交通安全、减少船舶事故和灾害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物理环境监测。

这包括海洋水温、盐度、流速、波浪和海洋气象等方面的监测,通过对这些物理因素的监测可以了解海洋环流、海洋气象变化以及物理过程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其次,化学环境监测。

这包括海洋水质监测和污染物监测,通过监测海洋水体中的盐度、营养盐、溶解氧、pH值等参数,可以了解海洋水体的养分状况、酸碱度变化以及富营养化和酸化等问题。

同时,还需要对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进行监测,了解海洋环境中的污染物分布和浓度。

再次,生物环境监测。

这包括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海洋生物数量和分布等方面的监测。

通过对海洋生物的监测,可以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状况,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开展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海洋污染调查报告

海洋污染调查报告

海洋污染调查报告近年来,全球海洋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担忧。

为了深入了解海洋污染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

1. 背景介绍海洋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的污染物排放到海洋中,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的现象。

主要来源包括城市污水、工业排放、农业污染和海洋运输等。

调查显示,人类活动中,工业排放是最主要的海洋污染源。

2. 污染物种类与影响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海洋中存在各种类型的污染物,包括塑料垃圾、石油、废水、化学物质等。

这些污染物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

例如,塑料垃圾不断积累,对鱼类、海鸟等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衍造成威胁;石油泄漏会导致海洋生物毒性和窒息;废水和化学物质的排放则会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能力。

3. 影响人类健康的风险海洋污染不仅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威胁,还对人类健康构成一定风险。

通过食用受污染的海产品,人体可能摄入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和毒性化学物质。

这些物质可能对人体的神经、呼吸和消化系统造成损害,并增加患上癌症等疾病的风险。

4. 污染治理与应对措施对于海洋污染问题,国际社会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与应对措施。

例如,加强环境监管,实施废水处理,限制工业排放和塑料制品的使用等。

同时,通过国际合作,建立海洋保护区和海洋垃圾清除行动,也是应对海洋污染的关键举措。

5. 个人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尽管国际社会在推动治理与应对海洋污染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每个人都应当意识到自己在海洋污染中的个人责任。

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正确处理废弃物并推动可持续发展,都是我们每个人可以为海洋环境做出的贡献。

6.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只是对海洋污染问题进行了初步的了解和总结,还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例如,大规模塑料垃圾的来源、污染物在海洋生物体内的累积和影响等。

未来,我们可以继续深入研究,并提出更具体的解决方案,以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的健康。

总结起来,本次海洋污染调查报告旨在提醒人们关注和重视海洋环境的污染问题,并倡导个人和社会共同努力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

海洋污染调查报告

海洋污染调查报告

海洋污染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海洋环境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污染。

海洋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给海洋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本报告旨在对海洋污染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其影响和成因,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以期为改善海洋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首先,我们对海洋污染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海洋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城市污水、船舶排放、石油泄漏等多种渠道。

其中,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是主要的污染源之一,其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和重金属,对海洋生物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同时,船舶排放和石油泄漏也对海洋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其次,我们对海洋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海洋污染不仅对海洋生物造成了直接的危害,还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量的污染物质进入海洋后,会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破坏海洋食物链的平衡,导致海洋生物种群的减少和生态系统的恶化。

同时,海洋污染还会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威胁,因为人类通过海洋食物链摄入了大量的污染物质。

针对海洋污染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对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的治理,建立健全的污水处理系统,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

同时,加强对船舶和石油企业的监管,严格控制排放标准,减少石油泄漏事件的发生。

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海洋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意识,共同参与到海洋环境保护中来。

综上所述,海洋污染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通过加强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才能有效地改善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

希望通过本报告的调查研究,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共同为海洋环境的改善贡献一份力量。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守护我们共同的海洋家园。

海水调查报告

海水调查报告

海水调查报告近几十年来,人们对海洋环境的关注度与日俱增。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全球变暖问题的凸显,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海洋的状况以及寻找可行的保护和治理方案,本次调查对海水进行了全面的采样分析。

一、海水中的盐度与温度盐度与温度是海水中最基本的物理性质,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物种多样性的维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我们在不同海域采集到的数据分析显示,大部分海洋地区的盐度处于正常水平范围内,平均值约为3.5%左右。

然而,某些地区如地中海和红海的盐度明显高于这个平均值,这可能是由于盐度的淡化与实际蒸发量的不匹配所致。

另外,随着全球变暖的进一步发展,部分地区的盐度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与盐度类似,海洋中的温度也呈现出一定的变化和分布规律。

通过对不同海域的温度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了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以及水深上的温度梯度。

通常情况下,海水温度会随着海洋深度的增加而下降,这与自然界中的热传导规律相一致。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地区如热带海域,由于地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海水温度升高的趋势较为明显。

二、海水中的盐度与环境问题盐度的变化除了反映了海洋的物理性质外,也与环境问题密切相关。

过去几年来,全球范围内的海洋污染问题不容忽视。

通过分析海水中盐度的数据,我们可以初步了解一些污染源的存在及其影响。

首先,大气降水是海水中盐度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气中的气溶胶和颗粒物与降水结合后会在海洋表面溶解,从而导致海水的盐度升高。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大气中的气溶胶和颗粒物浓度上升,进一步增加了海水盐度的风险。

其次,近岸地区的盐度变化往往与陆地面源性污染物的排放有关。

陆地上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化进程不断给海洋生态系统带来负面影响,其中包括有机污染物、无机盐类和营养盐的流入。

这些污染物的累积可能导致海洋中微生物的变化、退化和物种多样性的降低。

三、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保护和管理海洋生态系统是当前全球面临的挑战之一。

海洋调查报告

海洋调查报告

海洋调查报告海洋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海洋调查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从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污染、海洋气候变化等方面,对最新的海洋调查结果进行介绍和分析。

海洋生物多样性是维持海洋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

根据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

过度捕捞、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了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物种灭绝的加剧。

例如,某些重要的渔业资源,如大西洋鳕鱼和金枪鱼,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减少。

同时,珊瑚礁的白化现象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给海洋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海洋污染是另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调查数据表明,塑料垃圾是当前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每年全球约有800万吨塑料垃圾进入海洋,对海洋生物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海洋生物误食塑料垃圾,导致消化道堵塞和内脏损伤,甚至死亡。

此外,化学物质的排放和石油泄漏等也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这些污染物不仅对海洋生物产生毒性影响,还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类身上,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海洋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

最新的海洋调查结果显示,海洋温度的上升和海平面的上升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明显迹象。

海洋温度上升导致了珊瑚白化、鱼类迁徙和海洋生物栖息地的改变。

此外,海洋温度上升还加剧了飓风和台风等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

海平面上升则对沿海城市和岛屿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威胁到数以亿计的人口的安全和生计。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加强海洋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限制捕捞量和方式,加强海洋污染治理等。

然而,这些措施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国际合作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关键。

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海洋保护政策,共同应对海洋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

此外,公众的意识和参与也至关重要。

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海洋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鼓励公众采取积极的行动,减少塑料垃圾的使用,支持可持续的渔业和海洋保护项目。

海洋环境污染调研报告

海洋环境污染调研报告

海洋环境污染调研报告海洋环境污染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海洋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凸显。

为了解海洋环境的实际状况,本调研报告旨在调查海洋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影响以及解决方案,以期为保护海洋环境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1. 网络调查:通过各大媒体和官方网站了解相关数据和信息;2. 实地调查:参观海洋环境受污染较严重的地区,进行现场观察和采集样本;3. 问卷调查:设计调查问卷,采集公众和相关企业的反馈意见。

三、调研结果1. 主要污染来源(1)工业废水排放:工业生产中因为工艺不合理或设备老化导致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2)农业非点源污染:化肥、农药和畜禽养殖废弃物通过农田流入海洋,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3)城市生活垃圾:由于不合理的垃圾分类和处理措施,城市垃圾可被雨水冲洗入海洋中,造成海水的富营养化和塑料垃圾的积累;(4)石油泄漏事故:石油开采和运输过程中的泄漏事故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长期存在。

2. 影响(1)海洋生物灭绝:污染物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使得海洋生物灭绝的现象日益增多;(2)人类健康影响:污染物积累在水产品中,人类食用后可能引起健康问题,如重金属中毒等;(3)水质恶化:海洋环境污染导致海水富营养化,水质恶化,影响沿海地区的渔业、旅游业发展;(4)破坏生态平衡:污染物的累积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崩溃,破坏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 解决方案(1)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强环境监管机构的建设,加大对企业污染行为的打击力度;(2)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排放;(3)加强环境教育:开展海洋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4)合理利用资源: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减少资源浪费和污染排放;(5)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的环境保护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海洋环境污染问题。

四、结论与建议海洋环境污染已经成为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

海洋环境调查报告

海洋环境调查报告

海洋环境调查报告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海洋环境逐渐受到威胁。

本次调查以调查海洋污染情况为主题,旨在了解目前海洋环境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海洋污染的现状和原因,分析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以促进海洋环境的健康发展。

二、调查方法1. 实地调查:选择了几个典型的沿海城市,对其海岸线及周边海域进行观察和采样,包括海水、海底沉积物、生物等。

2. 文献研究:搜集相关的科研论文、报告和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三、调查结果1. 海洋污染源通过调查发现,海洋污染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陆源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排泄物等直接或间接进入海洋,导致海洋水质恶化。

(2)海上活动:船舶排放废气和废水,油污和其他化学物质的泄漏等,对海洋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3)海洋塑料垃圾:大量的塑料垃圾被丢弃到海洋中,给海洋生物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2. 海洋环境影响(1)海洋生物多样性下降:海洋污染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导致许多物种数量减少。

(2)海洋食物链受损:污染物进入海洋,被各种生物摄取,逐渐积累,对海洋食物链产生负面影响,最终影响人类的食物安全。

(3)海洋生态系统移位:由于污染物的进入,海洋生态系统不断发生变化,某些物种数量增加,而其他物种数量减少,导致生态系统的平衡被破坏。

4. 解决方案针对海洋污染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环境监管:加强对陆源污染的监控和管理,建立健全的污染防控体系,严厉打击违法排放行为。

(2)开展科学研究:加大对海洋污染及其影响的科学研究力度,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政策提供支持。

(3)推广清洁能源: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利用,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船舶排放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4)加强公众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意识,强化环保意识。

五、总结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海洋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并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影响。

海洋生态资源调查方案

海洋生态资源调查方案

海洋生态资源调查方案一、目的和意义海洋生态资源调查是为了了解和评估海洋生态系统的状况,明确海洋生态资源的分布、数量和质量,为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海洋生态资源调查,可以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现珍稀和濒危物种,评估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二、调查区域选取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海域作为调查区域。

首先,应考虑到调查区域的独特性和代表性,以确保所得到的调查结果具有普遍适用性。

其次,应考虑到海洋生态资源的分布和优先保护区的需求,选择区域内的重点海洋保护区进行调查。

三、调查内容和方法(一)调查内容1.海洋生态系统结构:调查区域内各类生物的分布、数量和密度。

2.珍稀和濒危物种:调查区域内的重点物种的数量和状况。

3.生态系统功能:包括物种间的相互关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内容。

4.污染和破坏状况:调查区域内的污染源和破坏行为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二)调查方法1.野外考察:通过实地考察收集样本和观察各种生物的行为,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取样和标本:采取合适的方法和工具,采集水样、底泥样和生物样本,作为后续实验和分析的基础。

3.数据采集和分析:通过测量和记录各种指标数据,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和建议。

四、调查人员和装备(一)调查人员1.生物学家、生态学家和环境科学家:负责样本采集、数据记录和分析,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2.海洋工程师和船员:负责海上工作,保证调查顺利进行。

3.专家和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二)调查装备1.科学考察船:具备航行能力和科学调查设备,满足海洋调查的需要。

2.采样工具:包括水样采集器、底泥采集器和生物采集器等。

3.海洋测量设备:包括声纳、浮标和测深仪等。

4.分析设备:包括显微镜、图像记录仪和电子天平等。

五、调查时间和规模根据调查区域的大小和复杂程度,确定调查的时间和规模。

通常情况下,海洋生态资源调查需要进行多次,以不同季节、时间和环境条件下的数据为基础,准确评估生态系统的状况。

海洋生态环境概述

海洋生态环境概述

亚健康 不健康 亚健康
亚健康 不健康 亚健康 亚健康 亚健康
基本稳定 略有好转 基本稳定
基本稳定 基本稳定 略有好转 略有好转 基本稳定
杭州湾
上海市 浙江省
5 000
海 湾
不健康
基本稳定
乐清湾
闽东沿岸 大亚湾 珠江口 雷州半岛 西南沿岸
浙江省
福建省 广东省 广东省 广东省
464
5 063 1 200 3 980 1 150
近岸生态系统健康状况
2008年,国家海洋局对18个生态监控区进行 了生态监测。监控区总面积达5.2万平方公里,主 要生态类型包括海湾、河口、滨海湿地、珊瑚礁、 红树林和海草床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监测内容 包括环境质量、生物群落结构、产卵场功能以及 开发活动等。
生 态 监 控 区
所在地
面 积 (平方 公里)
据联合国的有关组织统计,每年由于人类活 动而流失入海的石油约 1000万吨;海洋每年还 接收25 000多吨多氯联苯, 25万吨铜,390多 万吨锌,30多万吨铅;留存在海洋中的放射性 物质约7.4×1017贝可。全世界每年生产的 5 600~9 000万吨汞,约有5 000万吨最终要进入 海洋。
由于大量有毒和有害的物质进入海洋,许 多地区的沿岸海域受到严重污染损害。水底动 物大量死亡而成为荒漠 ,有毒物质在动物体 内富集。
近10年来,我国海域还发生了各种溢油 事故20余起,造成大量石油流入海洋。近 年来的调查表明,我国沿岸的许多海区已 受到污染,若干港口水域,河口区,某些 海湾,以及某些工业城市附近海域,已受 到严重污染,特别是大连湾、锦州湾、胶 州湾、杭州湾,以及长江口、珠江口、辽 河口等河口区污染更为严重。
marine pollution:

如何进行海洋环境调查和海洋资源管理

如何进行海洋环境调查和海洋资源管理

如何进行海洋环境调查和海洋资源管理海洋环境调查和海洋资源管理是维护海洋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的重要任务。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和海洋环境的日益恶化,加强海洋环境调查和海洋资源管理变得尤为迫切。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海洋环境调查和海洋资源管理的具体方法和重要性。

首先,进行海洋环境调查是了解海洋生态系统和海洋资源状况的基础。

海洋生态系统是一系列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系统。

只有了解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情况,才能有效地制定相应的海洋资源管理措施。

一般来说,海洋环境调查包括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海洋污染监测、海洋气候变化观测等方面的工作。

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是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组成和结构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不同海区的生物样本采集和分析,可以了解不同区域的海洋生物多样性情况、生物种类的数量和变化趋势。

这对于科学制定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政策和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污染监测是了解海洋环境质量状况的关键。

海洋污染是指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无机和有机物质的输入和积累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

海洋环境污染的监测可以通过采集海水和海洋底质样本,对其中的污染物进行检测和分析。

根据监测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保护海洋环境。

海洋气候变化观测是了解海洋气候变化情况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洋温度上升、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等问题日益突出。

通过对海洋温度、盐度、氧含量等指标的观测,可以了解海洋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影响,为制定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除了海洋环境调查,海洋资源管理也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合理利用海洋资源的重要手段。

海洋资源管理主要包括渔业管理、海洋能源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渔业管理是有效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关键。

由于过度捕捞等原因,许多海洋渔业资源已经受到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海洋渔业资源,需要制定合理的渔业开发限额和保护政策,同时加强对渔业活动的监控和执法。

海洋能源管理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海洋能源包括海洋风能、潮汐能和海洋温差能等多种形式。

四级海洋环境调查

四级海洋环境调查

四级海洋环境调查在人类的生活中,海洋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的环境状况直接影响着地球的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

为了更好地了解海洋环境,四级海洋环境调查成为了必要的工作。

一、海洋环境的重要性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海洋中的水体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地球的气候、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人类的经济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了解海洋环境的状态和变化对于我们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二、海洋环境调查的目的四级海洋环境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海洋环境的状况,包括海洋水质、生物多样性、海洋污染等方面的信息,为海洋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调查海洋环境,可以更好地了解海洋中的生物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分布以及海洋污染状况,从而为制定科学的环境保护政策提供依据。

三、海洋环境调查的方法四级海洋环境调查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技术,包括航空遥感、卫星遥感、水下摄影、声纳测深、水样采集和生物样品采集等。

这些方法和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获取大量的海洋环境数据,从而全面了解海洋环境的状况。

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可以通过遥感图像获取海洋水质、悬浮物浓度、海洋生物分布等信息。

水下摄影可以记录海洋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了解海洋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分布。

声纳测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海洋的地形和海底结构,为海洋资源开发提供基础数据。

水样采集和生物样品采集可以通过分析水质和生物样品中的化学物质,了解海洋污染的程度和类型。

四、海洋环境调查的意义四级海洋环境调查对于海洋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调查海洋环境,可以及时发现和监测海洋污染事件,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同时,调查海洋环境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海洋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状况,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海洋环境调查的挑战四级海洋环境调查面临着许多挑战。

海洋环境的广阔和复杂性使得调查工作变得困难。

海洋环境的状况和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因此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和方法进行调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环境调查》概述绪论一、教学目的:1、了解海洋调查的简单发展历史和全球海洋调查研究计划2、了解海洋调查的重大科学意义,掌握海洋调查的分类及内容二、教学重点:1、海洋调查系统的完整构成2、海洋观测的基本形式及内容三、教学难点:1、阐述什么是大面观测、断面观测和连续观测2、解释什么是点式、面式和线式传感器四、教学方法:本课题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1、讲述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文字结合图片来进行阐述2、设置悬念法:在讲授过程中不断提及以后将要详细讲解的相关内容,引起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3、举例法:利用自身出海调查的经验,多举一些调查科考的实例,便于学生理解并激发学生对学习热情五、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及PPT课件六、教学过程:内容提纲:一、海洋调查简史:1、单船调查时期2、多船联合调查时期3、无人浮标站4、海洋遥感5、海底观测二、全球海洋调查研究计划:1、大尺度气候研究计划2、现有和计划的全球海洋观测系统3、IGBP中有关海洋调查的核心研究计划三、海洋调查的分类及内容:1、海洋调查系统的完整构成:包括被测对象、传感器、平台、施测方法和数据信息处理2、海洋观测基本方式:包括海滨观测与海上观测。

海洋台站可分成临时观测站、单要素观测站和综合观测站三种形式。

常用的海上观测方式有:大面观测和断面观测、连续观测、同步观测以及辅助观测。

水下观测也是重要的海洋观测方式,是实现对海洋进行立体观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四、海洋调查的重大意义组织教学:海洋调查系统的完整构成和海洋观测的基本形式及内容是本章的重点,注意突出这重点。

讲解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际的海洋调查活动,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相关内容。

设置悬念的内容如ARGO浮标、海底观测等,点到为止。

组织学生讨论海洋调查以及海洋强国的重大意义。

七、课程小结:1、本课应尽量生动介绍人类探索海洋的历程,以引起学生注意。

2、各种调查手段较枯燥,需尽量联系实际。

八、作业:复习思考题–1、名词解释:3S技术、IGBP、连续观测–2、海洋调查系统的完整构成有哪些部分?–3、设计海洋调查项目,并讨论如何设置大面观测和断面观测的站位–4、谈谈海洋调查在海洋强国国策中的战略意义课题2:第一章深度测量(1学时)第二章水温观测——温度观测基本要求及各式测温计简介(1学时)一、教学目的:1、了解水深测量的意义、目的、要求以及资料订正方法,熟悉深度测量和绞车操作方法2、了解温度观测的基本要求和温度计分类,掌握玻璃温度计的测温原理和误差来源以及表面温度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二、教学重点:1、深度测量的基本方法,绞车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2、玻璃温度计的测温原理和误差来源3、表面温度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三、教学难点:1、阐述玻璃温度计的测温原理2、解释玻璃温度计误差的来源,辨别哪些是常定误差,哪些是非常定误差。

四、教学方法:本课题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1、讲述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文字结合图片进行阐述。

2、设置悬念法:在讲授过程中不断提及以后将要详细讲解的相关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3、举例法:利用自身出海调查的经验,多举一些调查科考的实例,便于学生理解并激发学生对学习热情。

五、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及PPT课件六、教学过程:内容一:(提纲)第一章深度测量一、水深测量的意义和目的1、水深测量的意义2、水深定义二、水深测量的要求三、深度测量的方法及资料订正1、钢丝绳测深:测深设备、测深方法及注意事项2、回声测深仪测深:3、资料订正组织教学: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文字配合多张彩图来讲解。

讲解过程注意语言要生动,结合科学考察的实践,重点突出对测深设备使用注意事项的说明。

对于资料订正部分只要求学生一般了解。

内容二:(提纲)第二章水温观测一、温度观测的基本要求:1、精度要求2、水温观测的时次与标准层次二、各式测温计简述1、液体和机械式温度计2、电子温度计:热电式、电阻式、电子式和晶体振荡式温度计3、远距离海表温度辐射探测三、玻璃液体温度计1、玻璃液体温度计的测温原理2、玻璃液体温度计的误差(1)常定误差(2)非常定误差四、表面温度计1、仪器的结构2、观测与使用方法组织教学:玻璃液体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本章的重点,但并不难理解,注意激发学生参与讨论。

颠倒温度计内容提到为止,下节内容重点讲解。

玻璃液体温度计的误差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注意突出这部分内容。

通过对一些常见误差的归纳总结,阐明常定误差与非常定误差本质上的区别,并与学生共同讨论如何看待误差的存在。

七、课程小结:在讲述仪器误差产生不能抽象,要注意联系仪器的结构进行引导理解八、作业:复习思考题(第一章深度测量):–1、名词解释:现场水深和海图水深–2、钢丝绳测深的测深设备包括哪些?–3、钢丝绳测深有哪些注意事项?–4、回声测深仪测深原理复习思考题(第二章水温观测):–1、液体和机械式温度计的特点–2、玻璃液体温度计的测温原理?–3、什么是常定误差,什么是非常定误差?–4、常定误差与非常定误差的本质区别?–5、表面温度计的结构特点及使用方法课题3:第二章水温观测(续)(1学时)第三章盐度观测(1学时)一、教学目的:1、了解颠倒采水器及颠倒温度计的结构和原理以及观测与使用方法2、了解遥感测温的局限性,掌握温盐深系统构造、优点及投放规则3、了解盐度观测的基本要求和测量方法,掌握盐度的定义和演变二、教学重点:1、颠倒采水器及颠倒温度计的结构和原理以及使用注意事项2、温盐深系统投放规则3、盐度的定义和演变以及测量方法三、教学难点:1、阐述颠倒温度计的结构和测温原理2、阐述盐度定义的变化和改进。

四、教学方法:本课题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1、演讲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少量文字结合大量现场考察图片进行阐述。

2、举例法:利用自身出海调查的经验,多举一些调查科考的实例,便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的互动性。

五、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及PPT课件六、教学过程:内容一:(提纲)第二章水温观测(续)一、颠倒采水器及颠倒温度计1、颠倒采水器及颠倒温度计的结构和原理2、观测与使用方法3、使用或保存颠倒温度计注意事项二、温盐深系统(CTD)1、CTD构造2、CTD优点3、CTD投放规则三、遥感测温组织教学:颠倒温度计的结构和测温原理是教学难点,要注意配合图片来讲解。

颠倒温度计和颠倒采水器的使用方法只要求学生一般了解,但对使用或保存的注意事项要作详细交待。

温盐深系统是教学重点,注意突出这部分内容。

结合科学考察的现场作业图片,说明温盐深系统投放规则。

内容二:(提纲)第三章盐度观测一、盐度的定义和演变1、克纽森盐度公式2、1969年电导盐度定义3、1978年实用盐标二、盐度的测量1、观测的基本要求2、盐度的测量方法三、常用海水盐度计四、海水测定结果整理组织教学:盐度定义的变化和改进是教学难点,要阐明几种定义之间的本质区别。

盐度测量方法要与盐度定义结合,注重测量原理的讲解。

七、课程小结:1、颠倒温度计的结构要点要特别详细说明,以帮助理解其工作原理2、注意介绍目前调查中常用的温度计类型3、在介绍测盐度仪器的同时,应该引导学生考虑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简便地获得海水盐度。

八、作业:复习思考题(第二章水温观测续):–1、颠倒采水器及颠倒温度计的结构和原理–2、颠倒温度计使用或保存有哪些注意事项?–3、什么是CTD?其投放规则有哪些?–4、遥感测温的局限性有哪些?复习思考题(第三章盐度观测):–1、名词解释:绝对盐度、实用盐标–2、简述盐度定义的演变过程–3、盐度测量方法主要有哪几种?课题4:第四章透明度、水色、海发光观测(1学时)第五章海流观测(1学时)一、教学目的:1、熟悉透明度定义以及水色和海发光的成因,了解透明度、水色和海发光的观测方法2、了解海流定义和海流观测的意义,熟悉海流观测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常见海流计的特点和工作原理二、教学重点:1、透明度定义以及水色和海发光的成因2、海流观测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常见海流计的特点和工作原理三、教学难点:1、阐述透明度的定义以及水色的成因2、阐明海流观测方法的特点以及常见海流计的工作原理四、教学方法:本课题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1、讲述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文字结合图片进行阐述2、设置悬念法:在讲授过程中提及以后将要详细讲解的相关内容如直读海流计,引起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五、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及PPT课件六、教学过程:内容一:(提纲)第四章透明度、水色、海发光观测一、透明度的定义和观测方法1、透明度的定义2、透明度观测及注意事项二、水色定义、成因及其观测方法1、水色及其成因2、水色观测及注意事项三、海发光定义、影响因子及其观测方法1、海发光及其影响因子2、海发光观测及注意事项组织教学:这部分内容重点在透明度、水色和海发光的定义,难点在透明度定义和水色成因。

前者着重讲解透明度新定义,后者要注意区别水色与海色。

讲解过程注意语言要生动,结合科学考察的实践。

内容二:(提纲)第五章海流观测一、海流的定义及海流观测的意义1、海流观测相关定义2、海流观测的意义二、海流观测方法1、浮标漂移测流法2、定点观测海流3、走航测流4、海流连续观测准确度要求5、海流观测注意事项三、海流计简介1、机械旋浆式海流计2、电磁海流计3、声学多普勒海流计4、其他测流仪组织教学:海流观测方法以及海流计工作原理既是本章重点,又是难点。

要注意讲解几种观测方法各自的特点及区别。

对于中性浮子,要解释其工作原理,并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其应用前景。

海流计工作原理的讲解要突出各自的特点。

七、课程小结:1、透明度及水色概念简单,测量方法也较简单,要注意强调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

2、海发光现象利用本研究室中培养的甲藻发光来向学生展示,效果会很好。

3、海流观测中仪器原理及结构等较枯燥,要尽量通过图片来说明。

八、作业:复习思考题(第四章透明度、水色、海发光观测):–1、名词解释:透明度和海发光–2、水色成因以及水色与海色的区别–3、钢丝绳测深有哪些注意事项?–4、回声测深仪测深原理复习思考题(第五章海流观测):–1、名词解释:潮流和余流;中性浮子–2、浮标漂移与锚定浮标测流方法有何不同?各自特点是什么?–3、机械旋浆式、电磁和声学多普勒海流计的工作原理各是什么?课题5:第五章海流观测(续)(1学时)第六章海浪观测(1学时)一、教学目的:1、了解海流观测时间选择及误差来源,熟悉直读式海流计和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仪结构及工作原理,了解近岸异重流与近底层海流定义2、了解海浪观测相关定义以及目测海浪的观测方法,熟悉光学式测波仪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二、教学重点:1、直读式海流计和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仪结构及工作原理2、光学式测波仪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三、教学难点:1、分析影响海流观测的误差2、阐述光学式测波仪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四、教学方法:本课题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1、演讲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少量文字结合大量现场考察图片进行阐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