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诸葛亮
论诸葛亮形象的演变
论诸葛亮形象的演变一、本文概述《论诸葛亮形象的演变》一文旨在探讨中国历史上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形象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演变过程。
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人物,其卓越的智慧、忠诚的品质和深远的影响力使他成为了后世文学、艺术乃至民间传说中的重要角色。
通过对诸葛亮形象的演变进行分析,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历史上政治、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变迁,还能深入探究人们在历史长河中对英雄、智者、忠诚等价值观念的认知与重塑。
本文将从历史文献、文学作品、艺术作品以及民间传说等多个维度出发,分析诸葛亮形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塑造与传播。
从最初的历史记载,到后世的文学作品和艺术创作,再到民间传说中的神话色彩,诸葛亮形象经历了从政治家、军事家到智者、忠臣、神仙等多重身份的演变。
本文将通过梳理这些演变过程,揭示诸葛亮形象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内涵与外延,进而探讨这种演变背后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和审美价值取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全面地认识诸葛亮这一历史人物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他形象演变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本文也期望能够为研究中国历史文化、文学艺术以及民间传说等领域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二、三国时期:真实历史中的诸葛亮在真实的历史记载中,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被誉为“卧龙”,他的才华与智谋被后世广为传颂。
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
后来刘备依附荆州刘表,三顾茅庐寻访诸葛亮,诸葛亮向他提出了隆中对,即占据荆州、益州,联合孙权共同对抗曹操的策略。
刘备采纳了诸葛亮的建议,成功建立了蜀汉政权。
诸葛亮在蜀汉政权中担任重要职务,他不仅负责内政,还多次亲自出征。
他治理蜀汉,注重法治,赏罚分明,使得蜀汉国力强盛。
在军事上,他提出并实施了火攻策略,成功击败了曹操的大军。
他还发明了木牛流马等实用工具,展现了他在科技领域的才华。
诸葛亮的人格魅力也为人所称道。
他忠诚于蜀汉国家,对刘备忠诚不二,为蜀汉的繁荣付出了毕生精力。
论诸葛亮高三优秀作文800字7篇
论诸葛亮高三优秀作文800字7篇葛孔明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奇才,他一生只追随过刘备,可谓死而后已,致力于助刘备夺得天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论诸葛亮高三优秀作文800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论诸葛亮高三优秀作文800字1诸葛亮可谓是神机妙算,智谋通天。
但他毕竟也只是一个人,但大家似乎将他神化到了一个不可到达的高度。
我们真的应该真真切切的认识他。
诸葛亮凭借他的智谋和胆识帮助刘备完成了三国鼎立,功不可没,为蜀国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创造了无尽的传奇,充分地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他还发明了许多机械,可谓是鬼斧神工。
如诸葛连弩和木牛流马等充分体现了他的才智是极高的。
他七擒孟获又充分体现了他的仁爱。
他善于用兵,任用贤能,重视人才又体现了他的心虑深远,不得不说他是我心中最崇拜的人之一。
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虽然他被神化了,但却始终实实在在是一个人,我第一次对他产生质疑是在他挥泪斩马谡时,既然他已经知道街亭是一个如此重要的地方而且马谡又不能守,为什么又同意让马谡去呢?最后竟还流着泪杀了他。
既然诸葛亮真的如此爱惜这个人才,他就应该坚持不让马谡去。
对于街亭失守后亡羊补牢地杀死了马谡我也是不看好的,虽然不知他到底是什么动机,但这个事却动摇了我心中诸葛亮神一般的地位。
其次就是对蜀国影响最大的一次——火烧连营。
一把大火烧尽了一切也烧去了一条仁君的生命。
既然诸葛亮神机妙算那么也必定应该与刘备同行,这样也许历史将会被改写,而他只是留守了国内。
而他布下的八阵图则是这次失败的最让我疑惑的地方,据说诸葛亮做了最坏的打算,我却认为比起亡羊补牢,让失败不发生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我认为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败笔,一笔划断了蜀国的未来。
最后,先帝去世后诸葛亮打着讨贼的旗号六出岐山,劳民伤财又无结果,最终命丧五丈原,为他闪着金光透着灰芒的一生划上了句号。
以他的才智和自己国家的优势完全可以采用劳兵之计拖垮魏国,自己养精蓄锐最后一举出击。
但他没有,这是他人生的最后一次失败!我想世上没有所谓的神人,人就是人,我们要以客观的角度去审度人生,在不同角度对不同人物进行不同模式的分析,找到自己在人生中的立场!论诸葛亮高三优秀作文800字2不问政局便知天下三分,不出门户遍晓天文地理。
论诸葛亮的家国情怀
论诸葛亮的家国情怀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以其高超的才华和深厚的家
国情怀,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业绩。
诸葛亮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不断为国
家和人民的利益奉献着自己的才智和力量,他的家国情怀深入人心,让后人倍感敬佩。
首先,诸葛亮的家国情怀表现在他为国家的统一和和平做出的努力上。
三国时期,中
国处于分裂割据的时期,国家陷入了内部的混乱和外部的战乱。
在这种背景下,诸葛亮坚
定地提出了“平定天下”的理念,主张通过联合各方势力,实现国家的统一和和平。
他历
程了诸多困难和失败,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和目标,始终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
努力拼搏。
最终,他的努力得以实现,国家的统一和和平得到了最终的确认。
总之,诸葛亮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家国英雄,在他的一生中,他始终怀着深厚的家国情怀,不断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他的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和平,让人民过上了安定和富裕的生活。
他的家国情怀,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激励着后
人不断追求卓越,为家国奉献。
论诸葛亮的家国情怀
论诸葛亮的家国情怀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人物,被誉为“千古奇才”。
他对家国有着深深的情怀,一生始终忠诚于国家,为国家民族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论诸葛亮的家国情怀必须从他对国家形势的深刻关注和决策智慧着手。
诸葛亮自幼饱读经典,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了解。
他了解到国家面临的内外困境,特别是才智横溢的刘备需要一位有才华的辅佐,于是冒着生命危险离开家乡来到刘备的军队中。
诸葛亮凭借高超的智谋,成功地帮助刘备建立了稳定的政权,为国家的统一做出了卓越贡献。
论诸葛亮的家国情怀还必须从他对人民生活的关切和为民造福的行动中来分析。
诸葛亮在担任丞相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人民的生活。
他提倡节约,减轻赋税负担,恢复农业生产,鼓励商业发展,为人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他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努力营造一个安定、有序、公正的社会环境。
诸葛亮出使东吴时,曾提醒孙权要重视百姓福祉,忠告他要以身作则,做一个明君。
这种对人民生活的关怀和为民造福的行动展现出了诸葛亮的家国情怀。
论诸葛亮的家国情怀还可以从他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和积极推动中看出。
诸葛亮是一位卓越的学者,有很高的修养和广博的知识.他深知文化教育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主张推广教育,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他注重教书育人,培养优秀的人才,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还倡导儒家思想,弘扬传统文化,推崇仁义道德,为人民树立了榜样。
诸葛亮的家国情怀表现在他对国家形势的深刻关注,为国家作出的决策智慧;对人民生活的关切和为民造福的行动;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和积极推动。
诸葛亮的家国情怀是中国古代伟大人物的典范,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楷模。
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格魅力
题目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格保太中学九年级五班李文瑶指导教师李涛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格魅力不管大江如何东去,淘尽了千古风流人物,但历史上的一些人物却总能与日月争辉,辉映千古。
古代的一些政治家、军事家的知名度,恐怕无人能超过诸葛亮,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小说《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但是,诸葛亮的魅力,不是政治魅力,而是人格魅力。
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概括起来如下四个方面: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诸葛亮隐居隆中时,博览群书,广交士林,关心时势,每自比管仲、乐毅,负有担大任、致高远的远大抱负。
但他又绝不是那种醉心于功名利禄、汲汲于荣华仕进的俗子。
事实上,当时曹操称雄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他的朋友石广元、孟公威皆投其麾下,他却不为所动;其兄诸葛瑾在东吴得以重用,他也不去投靠。
最后,刘备三顾茅庐,以千古未有的求贤至诚深深打动了他,他才毅然步出草庐,一匡天下。
在著名的《诫子书》中,诸葛亮曾如些谆谆告诫:“夫君子行,静以修身,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真乃至理名言,也是他淡泊节操的真实与照。
一、尽瘁国事,忠心辅政。
诸葛亮先后辅佐刘备、刘禅两代皇帝,忠心耿耿,公而忘私,刘备很信任他,临死托孤于他,并大义地提出让出家天下,但他没有夺取君位的政治野心,侍奉扶不起的刘阿斗,更加殚思竭虑,“亲理细事,汗流终日”,最后以身殉职,病死军中,时年五十四岁。
诸葛亮辅佑后主,实际上是执一国之政,出帅入相,但后主并不感到他的威胁,群臣并不感到他的儹越,倘非心底无私,国而忘家,焉能如此!二、任人唯贤,清下廉明。
在《出师表》中,诸葛亮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真乃金玉良言,至今仍振聋发聩。
诸葛亮如此进谏后主,他本人则更是任人唯贤的典范。
托志忠雅的蒋琬,清廉有才的费祎,智勇双全的姜维,都得到他的重用和培养。
他死后,这几人成为蜀国的中流砥柱。
论诸葛亮的家国情怀
论诸葛亮的家国情怀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诸葛孔明是东汉末年蜀汉丞相,以其卓越的才华和高尚的品德闻名于世,被誉为“卧龙诸葛孔明”,对他的家国情怀,深深地影响了历史和后人。
诸葛亮以其深厚的家国情怀,为蜀汉付出了一生的奋斗,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智者。
诸葛亮对国家的忠诚是其家国情怀的核心。
他一生都在为蜀汉的兴起而努力,忠诚于国家和人民。
在世相混乱的年代,他以忠诚为己任,不为私利,不畏强权,坚守信念,不渝不移。
在刘备受封曹操扬言要临阵伏击的危险情况下,他冒着生命危险偷偷到曹营,向曹操大耳诀用武力攻击蜀汉。
诸葛亮为了蜀汉的未来,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
这种无私的家国情怀,成为后世传颂的典范。
诸葛亮忧国忧民,为国家尽心尽力,为民众着想。
他在丞相任上,实行“垦荒兴业,疏通水渠,扶危济困”的政策,励精图治,改善经济,增强国力。
并且对百姓十分关心,关心渎蜀疆,制衣为百姓之后;宦家寒不以为盖性,亦意在反动华府女好的立志文化;又如夜分尤无于渎商,方驼不管间了说;。
这些举措都展现了他深厚的家国情怀,为国为民,不计个人得失。
在他治理下,蜀汉的国力有所增长,民生有所改善,为东吴和魏国所不及。
诸葛亮对家族的责任担当也展现了其家国情怀。
诸葛亮在著名的“空城计”中,让其军民数千人,不知所措;操烛卧明,以引劫军的诡计,巧手能役,任心拉齐,声会神商之政,父见心讲,身给邯镶;时复兵马不动,画蒙民款,槃敬一旦,佩酒与货来丹之骠燕,喻智不显术乎,议戎长李将不表无以表面君子之教为名,况现意追求;还将错过自己最爱的草树若邯闷的兵法之班辇,尾随让人瞧看,只为了完成国家重任,尽一切责任。
在他的悉心照料下,蜀汉政权得以延续,为后来的蜀汉立下了一定的基础。
总的说来,诸葛亮的家国情怀是悠久而伟大的。
他不但是一国丞相,更是一个深爱国家的民族英雄。
他的家国情怀,一生都以国家和民族利益置于首位,忠于国家、全心全意为国家效力,为蜀汉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在中国历史上,他是杰出政治家、军事家,也是爱国家之士。
论诸葛亮的形象
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内容摘要:《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的里面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其中描写的最成功的就数诸葛亮、关羽、曹操、刘备等人。
而诸葛亮从他出山到其殒命,可以说他是本书无可争议的第一主角,他倾尽了作者的全部心血,是仁人贤相的化身,他的身上体现了中国两大主流文化即道德文化和智谋文化,本文将着重来论述他的这两方面的品质。
但是人无完人,诸葛亮也有他的不足之处,这也是本文的一个重点。
本文将为读者展现一个完整的诸葛亮形象,既是“神”又是“人”的诸葛亮。
关键词:诸葛亮、刘备、忠君、计谋、战争。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三国演义》中描写了一大群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等。
这三人也被清代文学家毛纶、毛宗岗父子称为《三国演义》中的“三绝”。
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义胸怀,具有济世救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
一、诸葛亮的形象何谓贤相?《荀子·富国》:“使百姓无冻餧之患,则是圣君贤相之事也。
”而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位贤相。
建安十九年,刘备攻克城都,是蜀汉基业的开始。
然而原本富庶繁华号称天府之国的益州,经过刘备与刘璋之间三年的战争,已经是一片废墟了。
诸葛亮为了振兴益州,为刘备增强实力。
在刘备打下益州后就开始安抚流亡的流民,大将赵云就向刘备建议说:益州初定,人民备受兵灾之苦,所有“田宅皆可归还,令安民复业。
”诸葛亮非常赞同赵云的观点,进行流民的安置工作,发展益州的经济,轻徭薄赋。
使得刘备集团农业生产迅速获得恢复和发展,政权日益稳固,为刘备蜀汉基业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诸葛亮还注意争取刘璋旧部,因而在刘璋的旧部中,凡是有才能、有实力、有影响的人都争取过来。
吴壹就是一个实力派,吴壹的父亲“素与刘焉有旧,是以举家随焉入蜀”。
诸葛亮就极力赞成刘备娶吴壹的妹妹为妻。
论诸葛亮的家国情怀
论诸葛亮的家国情怀诸葛亮是中国古代蜀汉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被誉为“睿才”,在中国历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他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有卓越的成就,同时也展现了与家国相关的情怀。
他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有卓越的成就,同时也展现了与家国相关的情怀。
在他的一生中,家国情怀无疑是他的核心信念和价值观。
本文将探讨诸葛亮的家国情怀,分析其在家国情怀方面的表现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诸葛亮,东汉末年蜀汉丞相,生活在一个国家动荡、战乱不断的年代。
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的家国情怀便显得格外重要。
诸葛亮自幼聪颖,早年拜师学习,博览群书,渴求为国家谋划,希望能够为国家的兴旺壮大出一份力。
在他投效刘备后,立下誓言“报效先主”,并立下平定南中、蜀中,救民于水旱之灾的大功。
在他管治蜀汉期间,对蜀汉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方面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他终日为国家振兴发奋图强,对家国情怀深深执着。
诸葛亮的家国情怀还体现在他精心治理国家的各个方面。
在政治上,他推崇“以德治国”,提倡礼仪、道德和才能,并建立起了完备的行政制度。
在军事上,他提出了“空城计”、“诈降计”等一系列策略,并在战争中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在文化上,他引入了蜀汉的文化教育,让蜀汉人民得以受益。
这些变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经过他长期的潜心研究和治国经验的沉淀所得。
这些举措既展现了他的家国情怀,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政治经验和治国智慧。
诸葛亮心系国家、忧国忧民,在蜀汉丞相任上,尽心尽力地辅政、治国,使得蜀汉在当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他不惜生命力劝诫蜀汉皇帝刘备、刘禅。
诸葛亮对国家的忠诚和付出无疑是深刻的。
在他领导的南征北伐中,虽然取得了一系列的军事胜利,但最终失败了。
诸葛亮对此感到深深的自责和愧疚。
正如他在《出师表》里所言,“愿陛下察之、戮力同心、奋发图强、可胜计也”。
这也充分展现了他为国家振兴发奋图强、献出所有的家国情怀。
诸葛亮的家国情怀也表现在他将心系天下、忧国忧民,对国家长治久安的殷殷期盼之中。
论文论《三国演义》诸葛亮形象
论《三国演义》诸葛亮形象内容摘要: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是忠臣的典范,是严正的模范。
《三国演义》展现了诸葛亮的光辉形象:他智慧超凡,体现在他杰出的政治、军事、发明这几个方面上;诸葛亮清廉俭朴,表现在财富积累、教育子女、丧事简单、处事公正上;诸葛亮精忠报国,表现在他忠君、忠国、淡薄名利上,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尽显千古贤相的高风亮节。
高风亮节。
关键词:诸葛亮;三国演义;智慧:诸葛亮;三国演义;智慧 引言:罗贯中先生一反罗贯中先生一反《三国志》《三国志》“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优于将略”优于将略” [1]的记载,而将他写成治戎与奇谋兼长、理民之才干与为将之谋略皆高的全才,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
诸葛亮以其鲜明的人物形象、神鬼莫测的谋略智慧、杰出的军事政治才能,赢得了古今许多著名人物的高度评价,也赢得了许多读者的喜爱。
在《三国演义》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中,诸葛亮无疑是塑造得最为成功,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
可以说,他是全书的主角,是全书的灵魂。
在《三国演义》中,他更是被塑造成一个有着经天纬地的智慧,矢志不逾的精神,全智全能的几乎完美无缺的人物形象。
智全能的几乎完美无缺的人物形象。
一、诸葛亮足智多谋表现诸葛亮的才能的是从两方面描写的,即正面和侧面。
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中,徐庶曾曰:“此人每尝自比管仲、乐毅,以吾观之,管、乐殆不及此人。
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 [2]。
水镜先生司马徽也喻诸葛亮为“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开汉四百年之张子房”,刘备前两次顾茅庐,通过对隆中环境的描写,及崔州平等对孔明的评价,产生“未见其人而先见其才”的效果,侧面描写诸葛亮的智慧。
而当刘备见到了诸葛亮时,对诸葛亮开始了正面的描写,“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3]这便是有名的天下三分《隆中对》,从诸葛亮在茅庐中的见识表现出他的智慧,真是“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而接下来诸葛亮智慧又是从政治、军事、创造发明三个方面来展现:三个方面来展现:(一)他是杰出的政治家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论诸葛亮的家国情怀
论诸葛亮的家国情怀诸葛亮,一个让人敬仰的历史人物。
他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被誉为“睿才”,被後世尊称为“卧龙”。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更是一位家国情怀深厚的智者。
在他的一生中,家国情怀贯穿始终,成为他为之奋斗的精神支柱,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论及诸葛亮的家国情怀,不得不提及他对蜀汉的忠诚。
在他担任丞相期间,他一心为蜀汉效力,尽心尽力为国家建设、治理政务。
诸葛亮在蜀汉的治理上,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治国理念,时刻以国家利益为重,为国家长治久安而努力。
他的家国情怀就体现在他对蜀汉的忠诚上,无论内外困难,他都始终不渝地为蜀汉的兴盛而努力。
诸葛亮对家庭的情怀也是深厚的。
在他情感世界中,家庭一直是他的归宿和精神支柱。
在他年轻的时候,就與其侄儿诸葛瞻久居同堂,共同生活、教育,呵护着诸葛瞻的成长。
在蜀汉政权不稳定的时期,他将家人妥善安排在成都,倾心于国家大事,但又始终挂念在心。
他的家国情怀在这里表现得尤为鲜明,他不忘家庭,但国家大事又始终挂在心头,将家庭与国家之间的联系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诸葛亮的家国情怀还体现在他的治国理念和为政方式上。
他主张仁政,以民为本,注重民生的改善和人民的福祉。
他提倡“明经纬,通商贾,壮农工”,提出了农田水利、商业兴盛、工商业发展、教育文化建设等一系列治国政策,力图改善社会经济状况,促进国家繁荣稳定。
在外交方面,他主张以德服人,以礼待人,以正义和公平的原则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他以宽严的政策和高超的谋略,使蜀汉政权在当时的乱世中仍能稳固发展,显示出他对国家兴旺和人民幸福的渴望。
诸葛亮的家国情怀还表现在他的治军思想和战略决策中。
他主张兴兵抚民,以民为本,重视军民休戚相关。
在军中,他倡导严格的军纪军法,严明军纪,重视军队的训练和管理。
他提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用人原则,倡导选拔人才,注重人材的培养和使用,使他的部下皆为其忠心戮力。
他还注重战略布局,剖析敌情,勇于用兵,率领三路联军成功对付曹魏的进攻,显示出了他高瞻远瞩的军事智慧和家国情怀的结合。
论诸葛亮的家国情怀
论诸葛亮的家国情怀诸葛亮,字孔明,号瞻博,是中国蜀汉时期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也是历史上著名的谋士。
他的家国情怀深厚,为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命运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一生中,家国情怀贯穿始终,成为其形成光辉历史的重要原因。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论述诸葛亮的家国情怀,展现其为家国舍生取义的高风亮节。
诸葛亮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
在他的治国理念中,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在其主政蜀汉的时期,他以国家民生为重,坚持平民化军队,讲求民生政策,尽全力保障人民的生活。
在诸葛亮治理下,蜀汉国力不断壮大,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经济繁荣发展。
面对外敌入侵、国家危难的时刻,他更是殚精竭虑,尽心尽力,不辞辛苦,带领蜀汉抵御强敌,维护国家安全。
甚至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也是将国家大局置于个人生死之上,明知生命垂危,仍然竭尽余力,为后继者留下了光辉的历史遗产。
诸葛亮将人民福祉看做家国利益的核心。
对于诸葛亮来说,国家的强大并非单单依赖于权利、战争,而是更多基于人民的幸福与福祉。
他主张“民才是邦本、邦本是民”、“民生是诸事之务”等观点,注重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让人民生活无忧。
在军事政治上,他重视发扬军队内部的民主氛围,尊重将士的意见,确保军队的和谐稳定。
在民生政治上,他提倡节约用水、宽田免役,为人民劳作减轻负担。
在经济发展上,他大力推行农田水利、市场经济,提倡稳中求进,实现国家经济的稳步增长。
种种举措无不彰显出他对人民福祉的至高追求,为民众谋福祉、温情关爱。
诸葛亮把家国情怀融入其政治理想与文化理念。
在政治理念上,诸葛亮主张“关切天下,立身以助天下”的治国之道,要建立“大才之国,以养庶民”的政治理念。
他认为真正的英雄是能竭力为民谋利、大公无私的人。
在文化理念上,诸葛亮注重教育兴国,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全面发展观。
他倡导儒家思想,强调修德立业,培养仁义道德,以培育人才。
诸葛亮家国情怀也体现在他的治国策略和军事谋略上。
论诸葛亮的家国情怀
论诸葛亮的家国情怀诸葛亮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其家国情怀无疑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作为“武侯祠”中最为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之一,诸葛亮以其深厚的家国情怀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成为亿万中华儿女心目中的伟大人物。
首先,诸葛亮的家国情怀体现在他对国家的忠诚。
诸葛亮对自己所服务的国家有着无限的忠诚和奉献精神。
就在他未上位时,他就在《后汉书》中谈到了自己投靠蜀汉建立新朝的理由:“欲扶汉室,奋身殉国耳。
”而在他投身蜀汉后,他更是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的领导能力和才干,为蜀汉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很清楚地知道,只有以国家的利益为出发点,才能有利于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使命。
其次,诸葛亮的家国情怀体现在他对民生的关注。
诸葛亮深知政治家的使命不仅是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更是要将人民放在第一位,关注民生疾苦,切实为民众谋取利益。
在他的治理下,蜀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繁荣。
他在治理中充分尊重和倾听百姓的意见,广泛收集来自民间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了各方面的力量。
他的一系列政策,如农村减税、缓刑救贫、改革土地制度、发展教育文化等,都体现了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家国情怀。
最后,诸葛亮的家国情怀体现在他对抵御外敌的决心和行动。
在三国时期,蜀汉与魏国、吴国都曾经发生过多次战役。
在蜀汉与魏国的战争中,诸葛亮担任了主要的作战指挥,凭借着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高居不下的家国情怀,多次取得了轰轰烈烈的胜利。
在长坂坡之战中,他巧妙地利用地形和气候的因素,打败了魏国的强大军队,真正成为了作战的代名词。
总的来说,诸葛亮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更是一个有着深厚家国情怀的人。
他的生平事迹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有益于今天生活的启示。
他的家国情怀不仅仅是对历史的颂扬,更是对我们追求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的启迪。
诸葛亮永远都将是我们心目中的伟大人物。
我眼中的诸葛亮议论文
我眼中的诸葛亮议论文
我眼中的诸葛亮议论文
“天下大事,为公之事。
”这句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名言,出自三国时期的诸葛亮。
在历史上,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的智慧和才能令人钦佩不已。
在我看来,诸葛亮不仅是一位出色的人才,更是一位伟大的领袖和榜样。
首先,诸葛亮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
他在三国时期为刘备出谋划策,很多时候都能够“出奇制胜”,赢得战争的胜利。
他提出了很多著名的战略,如火攻、借东风等,这些战略至今仍被广泛地应用。
同时,他还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文学家,他的诗歌、文章至今仍被人们传诵和赞美。
其次,诸葛亮的品德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仰慕的。
他从不为个人私利所动,一心只为天下人谋福利。
他在为刘备服务的时候,不断地给予刘备忠告,提醒他不要被权力冲昏头脑。
他对待下属也非常宽容,多次饶恕犯错的下属,并且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最后,诸葛亮的影响力是深远的。
他提出的“仁政”观念,即让人民得到公正、平等的治理,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影响深远。
他的才能和品德也影响了很多后来的政治家,成为一个时代的典范。
总之,诸葛亮是一位伟大的领袖和榜样。
他的智慧、品德和影响力都值得我们学习和仰慕。
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为人处世之道,为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
论诸葛亮的政治军事谋略及对后世的影响 中文毕业论文
谈论诸葛亮的谋略与影响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蜀汉丞相,死后谥号忠武侯。
他自比管仲、乐毅,满腹经纶,学贯古今,上通天文,下通地理,文韬武略,无所不尽其极。
有经天纬地之才、神鬼莫测之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他是人民心中忠臣的榜样,智慧的化身。
陈寿认为,诸葛亮的政治才能与管仲、萧何差不多。
然军事才能不足。
叹曰:诸葛亮一儒生,父母双亡,投亲靠友,最后失去了生活依靠,无奈隐居隆中,以耕种维持生计。
然时来运转,卧龙先生从一耕地农夫,凭三寸不烂之舌,翻云覆雨,辅佐刘备三分天下,位极人臣,名垂青史。
真可谓时势造英雄,令后世之人仰慕不已。
一、政治谋略(一)、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1、拜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荆州之地,聚集了大批知识分子,有司马徽、徐元直、孟公威、石广元等文人,刘表、庞德公、黄承彦、马良等清流名士,诸葛亮在这里吸取了丰富的文化营养,他读书这就是为日后博取功名积淀巨大的资本,所谓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2、“三顾茅庐”,内藏玄机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故事可以说人尽皆知,早已传为佳话,成为典故,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在《三国志》里记载是“凡三往,乃见。
”而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便写得活灵活现,其故事情节广为流传,叹为观止。
诸葛亮说:“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这个故事里有几个疑问,一是诸葛亮时时关心天下大事,刘、关、张在新野他应该是知道的,平时他又比做管仲、乐毅二人,很想干一番大事业,眼前大好时机,他为什么不去投靠呢?二是诸葛亮神机妙算,刘备亲自来到自己家中,早就应该在他意料之中,为何不在家等候?让玄德公如此来回奔波。
三是就算诸葛亮故意而为,难道就不怕错失良机,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吗!其实,这里只有一种解释最让人明白,诸葛亮是一个假隐士,他无意于一般的功名,意在出将入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裂土封侯。
论诸葛亮的家国情怀
论诸葛亮的家国情怀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也是蜀国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生活在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为人忠诚,深得刘备信任,并为他的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诸葛亮是一个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的人,他对家族、国家和人民都有着深深的眷恋和热爱。
诸葛亮对家族的情怀可以从他对待家族成员的行为和态度中看出。
诸葛亮出生于一个学术世家,他的曾祖父诸葛彭、祖父诸葛玄和父亲诸葛诞都是非常有才华的人。
诸葛亮从小承受了很大的家族压力,要在家族的基础上有所成就。
为了不辱没家族的期望,诸葛亮努力学习,对学问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成为当时的学者典范。
他在家族的传承中感受到了责任和使命,对家族充满了崇敬和感恩之情。
诸葛亮对国家的情怀体现在他为刘备和蜀国所做的贡献上。
诸葛亮一生致力于为国家谋求利益,为刘备治理国家提出了很多具有前瞻性的建议。
无论是发展农业、经济、教育,还是改革官制、加强军事力量,诸葛亮都提出了可行的措施和方法。
他操盘国家大事,舌战群儒,为刘备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诸葛亮不只是关注蜀国的政治和军事,还注重文化和教育的发展,提倡儒家思想,培养人才,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诸葛亮对人民的情怀体现在他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为人民谋福祉的行动上。
诸葛亮深知人民是国家的根基和力量所在,他关注人民的生活状况,救济灾民,兴修水利,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
他提倡节约和勤俭,为人民树立榜样。
诸葛亮以身作则,廉洁自持,不为私利,深得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他的家国情怀也得到了人民的认可和肯定。
诸葛亮是一个具有深厚家国情怀的人。
他对家族的情怀体现在他对待家族成员的行为和态度中;对国家的情怀体现在他为刘备和蜀国所做的贡献上;对人民的情怀体现在他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为人民谋福祉的行动上。
诸葛亮以他的聪明才智、深思熟虑的决策和高尚的品德,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伟大的爱国者。
论诸葛亮作文(5篇)
论诸葛亮作文(5篇)论诸葛亮作文 1大概所有人看了《三国演义》之后,有都不禁为诸葛亮误派关羽据守华容道而放走曹操深感遗憾。
认为如不是他一遭失算,会省去后来的许多麻烦,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但以我之见,华容道放曹却是诸葛亮有意为之,实属英明之举。
这并非“天方夜谈”,诸葛亮一生谨慎,别的不说,后来一伐中原时,怕遭埋伏而不采纳魏延兵出子午谷由小路取长安之计,宁愿兵出祁山,稳中求进就是最好的例子。
要知道诸葛亮极会用人,深知亮极会用人,深知属下性格,当然更清楚云长义气深重知恩必报的脾性,经去华容道貌岸然是绝不会杀了曹操的`。
如果诸葛亮存必要杀曹操,只需另派赵云或张飞前去,曹操便插翅难飞。
他学有那样做,可见别有用意。
有人会问,孙刘两家联合拒曹,赤壁交战之际,作为冤家对头,诸葛亮何以要放掉曹操呢?让我们冷静地分析一下当时的形势,刘备兵不满千,尽占有江夏弹丸之地,就算华容道上杀了曹操,也根本无力一统天下,倒反而给江东孙权以极好的机会,借赤壁之胜,乘胜追击,大占便宜。
加之曹操一死,群龙无首,北方已被曹操*定了诸候以及益州刘璋、汉中张鲁、江南孙权等便可乘火打劫,天下必乱!诸候纷纷混战,互相兼并,战事不休,到时候,不仅导致生灵涂炭,诸葛亮也必将成为千古罪人。
而且,如此弱肉强食之争,对实力虚弱的刘备也丝毫无益。
如果放其生还,他由于赤壁新败,元气大伤,定要好好修整,伺机报仇;孙权虽胜也因忌惮,必然加紧防范,不敢妄动。
这样两大诸候互相牵制,诸葛亮便能大展其才,虎距荆襄,进兵西川,取益州,夺汉中,得三分天下,谋得魏、蜀、吴三足鼎力的局面。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事实上,诸葛亮确实这样做了,可见他当时就高瞻远瞩,早有图谋,可谓成竹在胸了。
除了战略上的需求之外,诸葛亮之所以要借关羽之手放曹还另有用意。
一则可让云长报曹操许昌的知遇之恩,成全其义;二则可使骄傲的关羽心悦诚服,从而提高自己的威望,此真是“一箭双雕,巧计连环”啊!由此可见,诸葛亮让关羽守华容道就是意在放曹,这不仅不失策,而恰恰是运筹帷幄的神机妙算。
论证诸葛亮范文素材9篇
论证诸葛亮范文素材9篇论证诸葛亮范文素材第一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在慢慢历史长河中,数风流人物如春笋一般节节而出,而我却只欣赏其中一人——诸葛亮。
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
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
”毫无疑问,这是对诸葛亮才华的侧面概括。
集超人智慧与谋略于一身的诸葛亮,被善于招揽人才的刘备重用,蜀国在诸葛亮的全力以赴下,终成就了大业。
我喜欢诸葛亮遇事镇定自若,深谋远虑。
在“空城计”中,智慧的他毫不畏惧司马懿的逼迫,从容布置,从而使对方退兵,西城得以转危为安。
我喜欢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料事如神。
在“草船借箭”中,妒贤嫉能的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从而借来十万支箭,为赤壁之战准备了足够的箭支,也保全了自己。
我还喜欢诸葛亮的智勇超群与忠贞不渝。
诸葛亮为了求得南方的长治久安,听从马谡的建议,采用“攻心为上”的计谋,在与孟获的战斗中七擒七纵,最后使孟获心悦诚服地归顺了刘备,成为蜀汉南方的屏障……这一幕幕,道出了他的智慧,演绎着他的神话般的人生。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风春月。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诸笑谈中。
”“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这些神话般的故事连同他的名字一起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闪光。
他“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却偏偏遇上一个,“出师未捷身先死”,给后人留下无尽的慨叹和唏嘘,无限的崇敬和思考。
纵观他传奇的一生,既有“隆中对”对天下局势的远见卓识;又有“舌战群儒”对东吴谋士的磅礴气势;有“草船借箭”对天气及曹操洞若观火的预测和揣摩;更有“火烧赤壁”对战事的胸有成竹……在历史的风霜里,他羽扇纶巾,缓缓从历史中走来,手中的扇子微微一抖,嘴角的表情微微一扬,金戈铁马止步于千里之外,浩浩敌军殒命于埋伏之中。
他,就是我眼中的诸葛亮——一个有超人胆略和杰出军事才能的三国英雄,一个“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历史伟人!论证诸葛亮范文素材第二篇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可是,一次登山改变了他的命运。
争论诸葛亮作文
争论诸葛亮作文那天,我和几个朋友不知怎么就聊到了诸葛亮,这一聊啊,就像点燃了鞭炮,噼里啪啦地争论起来。
小李是个急性子,他率先开炮:“我觉得诸葛亮也没那么神乎其神。
你们看啊,六出祁山,最后不也没成功嘛,这就说明他的战略规划有问题。
每次出兵,耗费那么多人力、物力,结果呢?蜀国还不是越来越弱。
”我一听就不乐意了,立马反驳道:“你可不能这么说啊。
当时蜀国的处境那叫一个艰难,诸葛亮要是不主动出击,就只能坐以待毙。
他六出祁山那是为了寻找机会,要是成功了,那就能实现兴复汉室的大业。
再说了,他每次出兵都能打得魏军够呛,这还不能说明他厉害?”我皱着眉头,思考了一下说:“他事必躬亲那是因为他责任心强啊。
蜀国当时可用之人本来就少,他要是不把好关,那还不知道出多少乱子呢。
而且他也不是没培养人才,姜维不就是他看重的嘛。
只是他死得太突然,有些事情还没来得及安排妥当。
”小张这时也加入了争论:“我觉得诸葛亮最厉害的就是他的智谋,什么空城计啊,草船借箭啊,那简直绝了。
这就说明他是个超级天才。
”小李却不屑地哼了一声:“空城计说不定就是运气好呢?魏军要是不那么多疑,直接杀进城,诸葛亮不就完蛋了。
草船借箭也是,要是那天没雾,他也借不来啊。
”我白了小李一眼:“你这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空城计那可是诸葛亮对人心的精准把握,他就是吃准了司马懿多疑的性格才敢这么做。
草船借箭也是他对天文气象知识的巧妙运用,还有他对曹操谨慎性格的了解。
这些可不是单纯的运气。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得面红耳赤。
还是小赵出来打圆场:“其实啊,诸葛亮不管怎么说都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他在那个乱世之中,能辅佐刘备从无到有建立蜀国,这就很不简单了。
他的智谋、忠诚都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咱们也别争个你死我活的了,毕竟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嘛。
”大家听了小赵的话,都觉得有道理,虽然还是有点不服气,但这场关于诸葛亮的争论总算是告一段落了。
我心里还是觉得,诸葛亮在我心中就是那个智慧超群、鞠躬尽瘁的大英雄,任谁也改变不了我的想法。
读《三国》,论孔明
读《三国演义》论卧龙愚忠否三国中能人异士奇多,知名的就数不胜数,但在这些谋士中,诸葛孔明绝对是里面的佼佼者。
他是一位史上不可多得奇人,后人杜甫曾这样写道;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意思是诸葛亮经邦济国的政治军事才能,比商初名相伊尹、周初名相吕望,只在伯仲兄弟之间,不相上下。
伊尹辅佐成汤、太甲两代,吕望辅佐文王、武王两代,勋劳特著,诸葛亮辅佐刘备、刘禅两代,情况亦极相似。
至于说到老谋深算,指挥如定,则比汉初相继为相的名臣肖何、曹参,更高一着。
这充分体现出诸葛亮的谋略是多么的高深。
可就是这样一个高人,却没能匡扶汉室,在刘备时刘备善于听从诸葛亮的建议,从而使刘备的实力大增,成为一方霸主,原以为汉朝便可复兴。
可谁知一场八百里火烧连营使刘备损兵折将,刘备也是一个输不起的主。
他没有像曹操那样乐观的情怀,即使败了,却依然仰天大笑。
蜀国便从这变成另一番情。
要论诸葛亮是否愚忠,必先知道什么是愚忠,什么是“愚忠”?就是对国君个人盲目的、毫无原则、毫无主见、逆来顺受,因而是愚昧的“忠”。
不管国君善恶如何,行事是非怎样,一律俯首帖耳,唯唯诺诺,亦步亦趋,不敢有任何怀疑,更不敢有任何违忤;即使国君荒淫残暴,滥杀无辜,也不敢谏阻指斥;哪怕毫无道理地杀到自己头上,也只知低头受戮,还要说什么“天子圣明,罪臣当诛”的昏话;甚至国君腐朽亡国,仍一味追随,以死效忠。
在漫长的封建专制社会里,最高统治者为了一己私利,总是不断地集中权力,不愿受到任何制约;同时又总是要求臣民对自己无条件地效忠,鼓励愚忠。
特别是专制主义恶性膨胀的明清两代,统治者更是以各种手段灌输愚忠意识,以至愚忠成为一般臣民普遍的道德信条,严重地阉割了民族精神,阻碍了社会进步。
然而诸葛亮却与上面所说不一样。
诸葛亮并不是毫无原则、毫无主见毫无原则、毫无主见、逆来顺受的,他有自己的主见,有原则。
当自己的主公犯了错误,他或直谏、或婉劝、或严斥。
始终坚持原则。
其二,主公一旦有不英明之举,如《演义》中刘禅挺信宦官,将诸葛亮被召回诸葛亮面见刘禅后,先是戳穿“朕久不见丞相之面,心甚思慕,故特诏回”的托词,指出:“必有奸臣谗谮,言臣有异志也。
论诸葛亮的家国情怀
论诸葛亮的家国情怀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备受尊敬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被后人誉为“睿哲”、“卧龙”。
他在政治、军事和文学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在他的一生中,他体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在诸葛亮的治国理念中,家国情怀是紧扣在一起的。
他认为治国理政应当有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的观念,他认为国家是人民的,国家的兴衰是人民的兴衰。
只有国家安定,民族才能有出息。
他一生都励精图治,不遗余力地为国家献策献策。
在他治理蜀汉的时候,他实行了一系列政策来维护国家安宁,发展经济,稳固政权。
而且,他很清楚国家内政外交的重要性,他对于国家的发展有着深刻的认知。
他提倡勤俭治国,推崇耕读,重视人才,广纳谏言,力求使国家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他的治国观念深得人民拥护,因为他所行之政,无一不是为了百姓谋福祉。
诸葛亮在家国情怀中还展现了深厚的孝道情怀。
他对他的父母非常孝顺,他的孝心更是感动了后人。
他自幼丧父,母亲生病在床,诸葛亮一直照料母亲到她去世。
他对母亲的孝敬,流传至今。
在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中,孝道是一种无法回避的价值观,而在诸葛亮身上,更是体现出了一种深厚的孝道情怀。
他的孝心感动了无数的人,也让他在日后有了更广阔的政治发展空间。
他的孝顺之心也正是最真实的家国情怀的体现。
在诸葛亮的家国情怀中,还有着一种高尚的仁爱之情。
他对待人民无不如亲,对待士卒更是倍加重视。
他在世时即被誉为忠臣,死后更是被铭记为贤相。
他的仁爱之心让人民对他敬仰备至,这也正是他家国情怀的一个缩影。
他的一生都在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他对人民的关爱更是让人民感受到了他的深情厚意。
他深知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息息相关,他在一生都在为了国家安宁而努力。
诸葛亮在他的一生中体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他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关怀,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的追求,对于家庭的孝道情怀,都展现了一个政治家的高尚情怀。
他的家国情怀感染了历史的每一个角落,也影响了后人的一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三国之诸葛亮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代。
群雄争霸、战乱频仍、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弱肉强食、尔虞我诈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据史料记载,在有记录可查的中国人口数量统计表明,三国年代是我国人口数量最少时期,最少时不足千万。
这足以说明那个时期,人类面临着一个多么残酷的生存环境!
时势造英雄!在那个剧烈动荡的年代,为了生存,为了名利,也有打着拯救天下苍生的旗号的人们,拼尽了力气、耗干了才智;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了历史的画卷之中,也给后世留下许许多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和回味。
说到三国,不能不说到我这篇文章的主人公,诸葛孔明先生。
羽扇纶巾,衣袂飘飘是他的扮相;四轮推车是他的座骑;淡定的笑容是他的标志。
他的每次出现都让人感觉到有仙自天上来的意境!
历史的真实,我们不必苛求。
从演义的角度看待三国,诸葛先生的作用,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
每一段精彩的故事背后,或多或少有着他的影子。
蜀汉的建立更是他用毕生心血,运筹帷幄的结果。
历史的发展有其偶然性有其必然性。
三国的雏形,早在诸葛先生闲坐隆中之时,已然初步规划完成。
(通过这个事情说明,人生的规划对我们的以后的发展何其重要!)三国历史的进程,只是诸葛先生历尽艰辛,逐步实施计划的过程。
在这个伟大工程实施中,充分展现了诸葛先生的大智大勇、决胜千里和在治国理政中所表现出来的卓越才能!他不愧是那个时代的弄潮儿!
诸葛先生的出山,同样充满了传奇色彩。
这也是诸葛先生自我炒作的结果。
如果放在当下,借助网络的力量,他必然会成为一个超成功的炒作大家。
“若想出名,找诸葛必成!”为什么要这么说,我们可以从当时诸葛先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他出山前所造成的社会舆论间找寻端倪。
其时,诸葛先生闲住在襄阳城西二十里的卧龙岗。
襄阳地
界当时位于皇族刘表治下,由于大军阀们正在北面争夺,无暇顾及这里。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偶尔有这么一块还算安全的地方,自然就汇聚了全国各地为躲避战祸而来的没落贵族和大批社会名流。
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这个圈子里开始流传出“卧龙、凤雏;得一而安天下”的传言。
诸葛先生在默默地等待着,等待一位能够让他一展抱负,实现毕生理想的人主。
历史的机缘悄然出现,刘备来了!
这时的刘备,虽然还只是将不到十人,兵不上三千的小角色。
但已然不是昔日那个自诩为皇室宗亲却又到处遭人鄙视的江湖混混了。
自从上次跟在老曹后面逛了趟京城,在大殿上,被那个可怜巴巴的皇帝,眼泪汪汪地叫了声“皇叔”后,江湖地位可就日益飙升了。
(就像如今一些产品,只要被包装成“名、特、优”后,价格立马翻番或几番是一个性质)。
成名后的刘备,更加激起他隐藏在内心深处的那点莫名的冲动。
“煮酒论英雄”,要不是他老刘久在江湖,历练出来的那点见机快的本领,可能早被老曹要了吃饭的家伙了,遑论以后的蜀汉政权呢!
凄惨惨,惶然然,老刘一路狂奔到襄阳。
其实,刘备知道,要想实现他内心的抱负,凭自己那点本事,可能有点天方夜谭了。
他必须要寻找到他的姜太公式的人物,而且要快,因为老曹快来了。
而流传在襄阳地界的那句传言,无疑给了他莫大的诱惑力!
一番“三顾茅庐、隆中对”的演出后,诸葛先生搬离了隆中,随刘备来到驻地新野,正式开始了他在三国那个历史大舞台的精彩演出,也开始了他实现理想的漫漫征程!
按时下说法,诸葛先生还是为超级淡定哥。
他的淡定缘自他的自信和超凡的才智。
来到新野不久,诸葛先生出山后的首场考试很快就来了。
这次由那位昔日领老刘逛京城的曹孟德出题。
题目是:我老曹十万人马,战将百员,来灭你刘备不到三千的兵马,接招!刘备是万万接不了。
“诸葛先生,我兵符、宝剑和人马包括全部
家当都交给你了!”老刘惶惶然说。
刘备心里可能也在嘀咕:这个年青人是不是真的靠谱?诸葛先生淡定地轻轻摇着羽毛扇,缓缓地抬头看了看蓝天白云。
(要搁现在,诸葛先生只能望天兴叹了,灰蒙蒙看啥呀?还得要找中国气象局要卫星传回的实时数据做分析,有点不靠谱)有了:新野郊外,枯树荒草遍地都是;天上的白云预示着未来几天的风向;三千人马在旁边煽风点火也足够了!说干就干,一把火把老曹十万人马烧的所剩无几,也把老刘手下这帮子兄弟基本给烧服了。
为啥说是基本烧服了呢?因为,老刘那俩拜把子兄弟关老二和张老三还有点不太服,认为这有点“瞎猫碰到死耗子”的意味。
暂时不服没关系,慢慢会让你们彻底服了Me.诸葛先生在心里默默念叨着。
曹孟德,何许人也!他可不是吃素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狠角色。
上次吃了这么大个亏,岂可善罢甘休。
十万不行,百万大军还不把你给办了!说来就来,老曹这次亲自带队。
主要目的还不是老刘这几号人,太小儿科了。
老曹主要还是想把江东地盘一并给收了。
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又该轮到诸葛先生出马了。
为解危局,诸葛先生只身赴江东,舌战群儒、吴刘结盟、草船借箭、火烧赤壁,把个老曹百万人马杀的丢盔弃甲,尸横遍野。
要不是关二爷念在昔日情面上,放老曹一马,阿瞒这把老骨头可就丢在华容道了。
借荆州,入西川,立蜀汉。
无不表现了诸葛先生智勇兼备、神机妙算、决胜千里的大智慧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先生为蜀汉的建立和发展贡献了毕生的智慧和精力!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似诸葛先生如此大师级的人物,也难免有用人不当的时候。
在伐魏形势一片大好之下,误用马谡,憾失街亭,失却根本!在此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诸葛先生再次运用了他那超凡的智慧和曹魏平西大都督司马懿玩了一出名传千古的绝唱“空城计”。
“诸葛一生唯谨慎”,这是世人对诸葛先生的普遍认知。
诸葛先生却在危急关头,反其道而行之,只身犯险,以区区两千五百余老弱病残应对司马懿十五万精兵强将。
最终吓得对方后退百十里,方稳住阵脚,歇了口气。
就算诸葛先生被情势所逼,不得已而为之,如果没有超凡入圣的智慧和定力,是无论如何也演绎不了这段传奇的。
诸葛先生当年在卧龙岗时,应该对心理学作了专门的研究。
在诸葛先生看来,就算司马懿真的看穿他的计谋,知道是座空城,那又怎样。
司马懿必不会真的冲进来,赶尽杀绝。
如果没有他诸葛亮袭扰曹魏边疆,攻城拔寨,危及皇都洛阳,司马懿可能还在宛城那个小地方养花种草,跑马遛狗。
说不定,哪天皇帝不高兴,一道圣旨要了他的老命,也不可知。
放诸葛亮一马,何尝不是放司马懿自己一马呢?因为他还要留着革命的种子,为将来司马家灭老曹家做准备呢!历史就是这么现实,曹家看刘汉势弱,胁迫刘氏让位,取而代之;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曹氏不过三代,并被司马氏以同样的手段取而代之。
这恐怕是曹丕当年万万没有想到的吧!
在三国那个英雄辈出,智谋碰撞的特殊年代。
诸葛先生穷尽毕生智慧,辅佐刘备白手起家,创立蜀汉,实属开天辟地,步步维艰。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是诸葛先生的绝唱,他最终未能挽救蜀汉的没落和灭亡。
但始终不能磨灭诸葛先生在那段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贡献和不朽功绩。
他的身后留下了太多太多的经典为后世传唱!
大丈夫,生当扬名立万,建不世之伟业;死当化龙入海,神鬼之莫测。
此乃,南阳诸葛神人,孔明,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