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共7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所谓“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命题是伪命题,它违背了儿童发展的多维度智能规律。无论是以皮亚杰为代表的传统认知发展理论还是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都说明开发儿童智能、情商是一个可持续的、复杂的、变化的过程。

儿童是可持续发展的人,成人的一厢情愿只能适得其反,以人为本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是教育价值的出发点和归宿。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翻开联邦德国《基本法》(即宪法),其中第七条第六款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Vorschule)。为什么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诺贝尔奖,答案竟然是不要过早过度开发儿童智力。通过国家政策干预,禁止孩子智力过早过度开发,避免将孩子大脑变成硬盘,从而留给孩子更多的想象空间。孩子在上小学前“唯一的任务”就是促进其身心健康、快乐成长。因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探索、游戏,所以,教育不应该违背孩子成长规律。学前教育的本质就是让孩子身心健康、快乐成长,让“儿童本位”、“童心回归”的教育精神指导我们的工作。

一、对“学的越早越多越好”问题的质疑

一般把整个学前教育时期界定为0~6岁,而0岁、3岁和6岁孩子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区别。出生后第一年是儿童一生中身体发育最为迅速的时期,1岁以后神经系统逐渐发育成熟,而大脑的发育在7岁时基本成熟。3岁前称为早教,但孩子连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怎么进行教育。一些地区的早教活动异常火爆,搞排名,做品牌,将儿童发展等同于制造统一尺寸的产品。早教内容更是五花八门,有的早教中心打着蒙台梭利理

论的幌子,搞什么“聪明树”、“智慧树”课程,开设英语、计算、儿歌、手工、舞蹈等课程,名目繁多,眼花缭乱。总之,认为“学的越早越多越好”。

(一)不该过度开发幼儿的智力

什么是智力,幼儿智力处于什么样的水平,理论型学者和技术型学者通过调查研究已有过科学建议和指导,这里不再赘述。但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总是摆脱不了学的魔咒。接受笔者访谈的一位家长说:“不学习英语、计算的话,入幼儿园孩子什么都不懂,上小学跟不上,将来上不了初中,考不上大学。”一位幼教老师说:“我们还是以孩子安全为第一,让孩子吃好、睡好,尤其要玩好,快乐成长。”一位小学老教师说:“孩子一定宁可7岁、8岁上小学,绝不可5岁、6岁上小学,特别是男孩子,当然智力超常的儿童例外,但毕竟那是极少数啊。”

不科学且违背幼儿生长发育规律的学前教育阻碍孩子想象力的发挥,抑制了孩子的兴趣。孩子身心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童年时期培养孩子健康的身心最为重要,那种我国孩子在起跑线上已经输给别国孩子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科学的将人的智力分为多种,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的智力在母胎中就已经多元化发展了。表面上看,中国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做得很扎实,教师、家长、学校、社会都给予了高度关注,并为此付出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但孩子们的玩趣、兴趣、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实际上都已经被破坏,父母们因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美好愿望而采取的一系列教育手段造成孩子们被动接受知识而疏于主动思考

的习惯。

(二)注意0~6岁孩子品质的培养

对于学前儿童应注意培养他们那个年龄阶段能接受并加以强化的基

本品质,《纲要》和《指南》也都明确做了规定和细则,很多幼儿园只是做到教育方法上不以课程形式出现,难免叫人生疑和误解。社会、教师、家长要有科学的儿童观与教育观,把儿童看成是一个具有自身个性与身心需求的生命体,他们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成人只有在尊重儿童主体性的前提与基础上充分尊重、了解孩子,才能去谈如何促进儿童身心各方面的发展。

在教育内容上要充分考虑和培养儿童思想道德品质,诸如初入园时教育孩子们不要大声说话、衣着整洁、不允许暴力、注意安全等;观察孩子的动手能力、手脑并用情况;每一个孩子个性特点的不同、兴趣所在;孩子们是否主动做事、积极思考,是否注重礼仪、讲究秩序、遵守纪律、热爱生命等。

二、学前教育是儿童发展的起点

学前儿童发展受许多因素影响,诸如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学前教育内容包括体、德、智、美,其中,智力教育是学前教育学科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儿童时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也是发展最快的时期,科学地开发学前儿童智力对其日后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前智育是一个多方面的培养过程,包括对儿童感知力、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判断力、语言表达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也包括对其学习兴趣、求知欲和个性品质的培养。这些教育内容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上的伟大。”

(一)实现“人”的教育

关于“人”的教育有共性和个性之分,学前教育既要注重儿童共性的东西,还要促进其个性发展。尽管《纲要》主题和《指南》细则提出尊重儿童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但幼儿园以课程形式的集体教学则表现了一种共性教育。语言、常识、音乐、美术、计算、体育六门功课,每20分钟左右上一节,这是某幼儿园中班的一张课程表。该班老师说:“因家长们迫切地、急切地想了解孩子们能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幼儿园不得不在每周五向家长们发放下周的课程表,把教学计划告诉孩子们的父母。在每年新入园报名过程,家长们最关心的是用怎样的课程教学、用什么样的课本,将学到哪些知识。还有家长问会不会给孩子留家庭作业,在得到否定回答时,家长们竟会感到非常失望。”不少幼儿园开设了各种知识类课程,家长们对孩子在幼儿园学习知识的关注度大大超过了其他方面。笔者观察到,凡是受家长欢迎、生源充足的幼儿园都较多地开设课程。至于对孩子个性空间和发展则漠不关心,而这恰恰是学前教育的最大价值所在。(二)儿童的可持续发展

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将学前教育置于一种长远效应,急功近利会水满则溢、适得其反。一位家长说道:“周五晚上让孩子学习拉丁舞,周六早上学习英语,下午学习钢琴,周天早上学习珠心算,下午学习围棋,这样学习动静交替,劳逸结合。”一位幼儿教师说:“下午孩子们离园时大多数家长会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认了多少字、会算多少加减法、会多少英语单词等之类的话题,而很少有家长会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开心不开心。”许多理论研究者看到过度开发儿童智力资源的危害。美国学者凯茨研究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