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 抗日战争 演讲文件
[张学良主题演讲文稿]张学良抗日演讲
![[张学良主题演讲文稿]张学良抗日演讲](https://img.taocdn.com/s3/m/20257025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ce.png)
[张学良主题演讲文稿]张学良抗日演讲文稿同学们,今天我们组要展示的主题是关于张学良,少帅毁誉参半的一生。
谈起张学良,除了中学历史课本上少量关于张学良的介绍,大局部的人可能对于张学良这个历史人物了解不多,不过不要紧,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张学良的的世界。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张学良的个人背景,要说张学良就不得不说他的老爸——张作霖,张作霖是当时北洋三大军阀之一,掌控着整个东北,对外号称“东北王”,敢这么叫肯定有两把刷子,这个张作霖的实力在军阀里面确实非常强的,更难得的是张作霖是支持抗日的,所以在民间的口碑还算可以。
有着这么牛的老爸,作为官二代,张学良有着很多的先天优势,特别是在军事上。
1919年,18岁的张学良就读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19岁以炮兵科第一名毕业,之后当了他老爸的保安队长。
这就是年少崭露头角的张学良。
之后,张学良历经屡次战争,第一次直奉战争,第二次直奉战争还有反奉战争,帮助张作霖扫清了直系军阀,张学良自己也在战争中得到了手底下官兵的认可。
为后面张学良的上台打下了根底。
可以说,前27年张学良都没什么大事,直到他老爸被炸死,1928年6月4日凌晨5点30分,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士兵炸死在火车上,当时张学良认为是日本人干的这件事,不过后面一些史学家也有说是苏联不满张作霖收回中东铁路搞的暗杀。
这个杀手是谁还是有争议的,不过当时的张学良对日本人怀有的杀父之仇肯定是不存在疑心的,这也就导致了一星期后张学良改旗易帜,把五色旗换成了青天白日旗,史称“东北易帜”,这件事是张学良人生的一个闪光点,同时东北易帜标志着北伐战争在形式上取得了全国统一。
也标志着张学良和日本的决裂。
之后各地军阀比方阎锡山,李宗仁等举起反蒋的大旗,发动中原大战,张学良利用双方的矛盾,以极小的代价换来了大量的财富,权力,地位等回报。
乘机壮大了东北军的实力,进一步稳固了自己。
从这可以看出能上历史教科书的人脑子都不简单。
以上介绍了张学良根本的开展历程,让大家对张学良的各方面实力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来说张学良最重要的两件事。
节日庆典演讲稿_国旗下讲话纪念西安事变:追悼英雄,兴国安邦

国旗下讲话纪念西安事变:追悼英雄,兴国安邦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谏”,扣留了蒋介石。
以下是小编分享了国旗下讲话纪念西安事变:追悼英雄,兴国安邦,供大家参考。
国旗下讲话纪念西安事变:追悼英雄,兴国安邦老师、同学们:1936年的12月刚刚发生一二九运动不久的中国大地全国救亡运动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偏偏在这个时候,身为国民党总裁的蒋介石却飞到西安要求张学良、杨虎诚两位将军急着去剿匪。
12月12日凌晨由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爱国将领怀着对民族的忧患,策动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从而挽救了民族危机,促成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大家还曾记否,1937年12月13日,六朝古都南京沦陷后,遭受了日本军国主义惨绝人寰长达六周的大屠杀。
无论是老人、妇女还是小孩,无一幸免;百人斩的比赛,万人坑的填埋,老百姓的头颅被侩子手拧在手中炫耀;凄凉的南京城,尸体成山,血流成河,染红了长江水。
大地在悲鸣,无辜死难的30多万同胞堆积的累累白骨,是每个中华儿女心中永远的痛。
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
是的,就是刚刚过去的两个日子,前天和昨天,他们早已溶入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铭记于心的日子。
同时,我们更不要忘记,在灾难的旧中国,有数不清的优秀儿女们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自由挺身而出,献出了生命。
如杨靖宇、左权、张自忠、赵一曼……正是这些英雄儿女们前赴后继,才最终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近代以来民族的耻辱!今天,我们虽然生长在和平年代,但我们要牢记历史,牢记五星红旗是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惟有以史为镜,牢记民族之耻,铭刻先烈们的铮铮铁骨,我们才能汲取无穷的动力。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纪念活动的真正意义绝不是反复咀嚼这段血腥的历史,培养仇恨的情绪。
西安事变国旗下演讲稿

西安事变国旗下演讲稿篇一:西安事变国旗下演讲稿精选纪念西安事变演讲稿汇编国旗下演讲稿:西安事变老师们、同学们:上午好!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纪念日。
“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不抵抗政策。
日军很快占领了中国东北和华北的土地。
中华民族处在危亡的严重关头,蒋介石却仍然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一致结外。
全国人民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新高潮。
1936年春,国民党政府的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十七路军将领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联合抗日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多次要求蒋介石联合抗日。
蒋介石不但不接受他们的建议,反而调动大批军队政要围攻红军。
12月4日,蒋介石带领南京政府的大批军政要员到了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陕北的红军。
12月9日那天,西安1万多名学生游行请愿,向蒋介石驻地临潼前进,要求联合抗日。
蒋介石布置军队架设机枪拦阻还命令张学良、杨虎城用武力镇压。
形势十分严重。
张学良赶去劝阻,学生们悲愤地高呼:“我们愿意为救国而死,我们前进吧!”张学良深受感动,表示要用实际行动答复他们的抗日要求。
12月12日清晨,张学良和杨虎城联合行动,派东北军冲进临潼华清池的蒋介石驻地,解除了蒋介石卫队的武装。
蒋介石从睡梦中惊醒,听到枪声,连衣服也没有穿,就慌忙跳过后墙,躲到了骊山的一块岩石旁。
东北军战士冲进蒋介石的卧室,不见蒋介石,只见他的衣帽等都还在,一摸被窝,还是暧暧的,便立即搜山。
天亮以后,战士们在山上逮捕了蒋介石。
同时二七路军将士也解除了西安城里反动军队的武装,控制了飞机场、火车站、电台等要害部门,跟随蒋介石来西安的国民党军政要员,被全部扣留了,当天,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合抗日。
这就是“西安事变”。
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和全国人民的压力,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条件。
抗日战争演讲稿精选三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胞们:大家好!1937年7月7日,日本策划了“卢沟桥事变”,这是中国人民抗击侵略、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这一事件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序幕,标志着一场艰苦卓绝的抗战拉开帷幕。
这段历史是我们共同的记忆,是每一位中国人心中无法抹去的痛楚。
当我们回顾那段历史,仿佛能够听见当年枪炮的轰鸣声,还能感受到抗日先烈们那气壮山河的呐喊声。
八百里太行山的烈马奔腾、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多少英雄儿女奋勇杀敌,为了民族的解放,他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铸就了抗战的辉煌篇章。
在1937年之前,中国正处于积贫积弱的状态,国家面临着巨大的内忧外患。
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无情地践踏着中国的大好河山,使我们的同胞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那时,侵略者丧心病狂地杀戮掠夺,对中国人民犯下了令人发指的滔天大罪。
战争的残酷不仅体现在战场上的枪林弹雨,更体现在平民百姓生活的极度困境中。
整个国家面临着极大的威胁,人民的生活被彻底改变,社会秩序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在中华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无数热血儿女毅然奔赴抗日前线,加入了救亡图存的行列。
他们有的在前线浴血奋战,有的在后方积极支援,所有人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赶走侵略者,为民族争取解放。
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书写了壮丽的篇章,这些篇章不仅惊天地、泣鬼神,更是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精神的真实写照。
抗日战争历时八年,期间的峥嵘岁月让每一位中国人都铭记于心。
从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的那一天开始,中国人民终于熄灭了日寇在华夏大地燃起的战火硝烟,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这一胜利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更是全人类反对法西斯侵略的重要里程碑。
今天,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不仅仅是为了缅怀过去的光辉岁月,更是为了从中汲取力量,继续前行。
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并以此为动力,不断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让我们铭记那些为了民族解放而英勇献身的先烈们,他们的英雄事迹和不屈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张学良

出身军阀世家,与世同龄的张学良,少年得志、平步青云、地位显赫而又极富传奇。
他经历了中国近代社会最动荡时期的几乎所有重大事件,其功过是非,一向为世人关注、学者研究。
然而至今意见各异,看法不一。
尤其是在对西安事变的评价上,海峡两岸的学者,观点对立,如同水火。
大陆学者认为西安事变促成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直至彻底胜利,有大功于中华民族,张乃千古功臣。
台湾却有学者认为《西安事变,酿成巨祸》使中共坐大,国民党退居台湾,张乃罪人,张学良自己则说:"在国内不幸的动乱时代,我从事内战不知多少立,如同水火。
大陆学者认为西安事变促成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直至彻底胜利,有大功于中华民族,张乃千古功臣。
台湾却有学者认为《西安事变,酿成巨祸》使中共坐大,国民党退居台湾,张乃罪人,张学良自己则说:"在国内不幸的动乱时代,我从事内战不知多少,杀人如麻。
''在我的一生中,为了救国救民的目的,放弃了一切,牺牲了自己,但是却一事无成。
'有人说我好,我也不见得有那么好,有人说我坏,我也没有那么坏,上帝都知道。
'那么究竟怎样评价张学良才算公道?笔者认为,只有以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准绳,以历史事实为根据,与当时当地的具体环境相结合,来判断张学良的功过是非,才能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
1936年6月13日,张学良在会见斯诺夫人和一些中国新闻记者时,透露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他说:我确信中国的真正统一是可以实现的,然后我们就可以齐心协力抵抗日本侵略了。
我之所以抱有这样的信念,是因为只从侵略者占领了东北地区以后,许多次内战迫在眉睫,但由于中国人民实际上都想联合一致,抗击外国侵略,所以民心之所向阻止了这些内战的爆发。
因而,只有抵抗外辱,中国才能实现真正的统一。
是年6月22日,张学良发表《中国出路唯有抗日》的演讲,内称:抗日是中华民族惟一出路和东北军的最大使命。
为了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张学良曾多次向蒋介石苦谏,但这一切都未能改变蒋一贯坚持的攘外必先安内的祸国政策。
精选纪念西安事变演讲稿汇编

精选纪念西安事变演讲稿汇编国旗下演讲稿:西安事变老师们、同学们:上午好!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纪念日。
“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不抵抗政策。
日军很快占领了中国东北和华北的土地。
中华民族处在危亡的严重关头,蒋介石却仍然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一致结外。
全国人民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新高潮。
1936年春,国民党政府的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十七路军将领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联合抗日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多次要求蒋介石联合抗日。
蒋介石不但不接受他们的建议,反而调动大批军队政要围攻红军。
12月4日,蒋介石带领南京政府的大批军政要员到了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陕北的红军。
12月9日那天,西安1万多名学生游行请愿,向蒋介石驻地临潼前进,要求联合抗日。
蒋介石布置军队架设机枪拦阻还命令张学良、杨虎城用武力镇压。
形势十分严重。
张学良赶去劝阻,学生们悲愤地高呼:“我们愿意为救国而死,我们前进吧!”张学良深受感动,表示要用实际行动答复他们的抗日要求。
12月12日清晨,张学良和杨虎城联合行动,派东北军冲进临潼华清池的蒋介石驻地,解除了蒋介石卫队的武装。
蒋介石从睡梦中惊醒,听到枪声,连衣服也没有穿,就慌忙跳过后墙,躲到了骊山的一块岩石旁。
东北军战士冲进蒋介石的卧室,不见蒋介石,只见他的衣帽等都还在,一摸被窝,还是暧暧的,便立即搜山。
天亮以后,战士们在山上逮捕了蒋介石。
同时二七路军将士也解除了西安城里反动军队的武装,控制了飞机场、火车站、电台等要害部门,跟随蒋介石来西安的国民党军政要员,被全部扣留了,当天,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合抗日。
这就是“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
党中央和毛主席派周恩来、博古、叶剑英等到达西安,与各方面进行协商,周恩来提出:只要蒋介石答应抗日,就释放他,以争取一切力量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张学良

张学良孽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
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
这首诗是1991年吕正操上将奉邓颖超之意与张学良晤谈,劝张将军回到祖国大陆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做贡献时,张学良赠给吕正操的。
诗篇中在含蓄的表明了自己仍被蒋家看守不便来大陆之外,还表明了他几十年来也未曾改变的爱国之情。
1901年6月3日张学良出生在一个动荡的家庭,父亲张作霖最初是以保民为业。
不久后就凭借自己的雄才从一个奉天前路统领开始了他的发迹之路并最终成为雄踞一方的封建军阀。
由于少年时代为所欲为的生活环境,那时候的张学良是个典型的公子哥,生活腐化而安逸。
关于那段日子,张学良曾写道:“常言道:少时娇生惯养,终不成大器。
然于我孩提时代,深受父亲宠爱,确如千金之子,娇惯任性。
”当时如张学良这样的富家公子还有很多,他们大多在父辈的庇佑下成长而终生碌碌无为。
据张学良的著文,自己的醒悟乃“张伯苓先生一言之力也”。
在一次题为《中国之希望》的演讲中,张伯苓提出了“中国不亡有我”的观点,使青年张学良明白了中国的希望不在于任何一个党派,不在于任何一个官吏,而在于每一个中国人发愤图强、努力救国的道理。
这次演讲像一次警钟,也像是一颗爱国主义的种子深深扎进了青年张学良的心田。
被父亲当成将门虎子培养的张学良十八岁考入东三省讲武堂进行学习,一年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毕业时被授予炮兵少校衔,二十出头时,已经指挥千军万马南征西讨。
六年后官拜“良威上将军”与吴佩孚等老帅平起平坐。
可以说,张学良在军界的发展很是顺利一路扶摇直上。
虽然这与其父执辈的鼎力相助不无关系,但是从历史的角度看作为父亲张作霖同样应该庆幸自己有这样的好儿子。
在军队中张学良不仅是张作霖的儿子更是其下属,是他的智囊、左膀右臂、得力干将。
若不是张学良能随着时代前进,有着先进的军事思想和改革意识,使得奉系内部在“行伍”的老路子行不通时能自我进化。
老帅百年后,奉系军阀能不能维持张家天下尚得一说,割据一方更是空谈了。
张学良 抗日战争 配套演讲稿

今天我要讲的是抗日战争中的一个帅小伙——张学良。
关键词张学良子从父业东北失陷自保意识西安事变“绑架”蒋介石千秋功过赵四小姐张学良,先简单介绍一下他的生平,张学良祖籍辽宁,系旧军阀首领张作霖长子,他的一生波澜起伏,先后经历了东北易帜,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
以前,听到的有关张学良的事情和评价,有大部分都是负面的,特别是对张学良的消极评价更是很多,即使是在历史课上、教科书里,也没有对他的歌功颂德,反倒是认为他是国民党军的头子,做了很多危害国家、共产党的事情。
我总觉得对张学良的评价是否有些过于偏颇了。
1928年6月3日,皇姑屯事件,他的父亲张作霖被日本军人炸死,于是他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开始统治东北。
张作霖被炸死后一星期,以“东北易帜”的果断行动,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7月1日,张学良向国民政府发出《绝不妨碍统一电》,促使中国从形式上的统一!皇姑屯一声巨响,国仇家恨突然间压在年轻的张学良身上,历史的脚步似乎在那一刻放慢,国家内外,亲仇之间一时都在注视着这个身负风流之名,有被权臣佞子环视的青年。
历史似乎在他身上投入了过多的筹码。
但是他却用自己的言行给世人一个满意的答卷,中日矛盾没有骤然激化,权臣服诛,东北易帜。
1931年日军为取得更大利益,于当年9月18日突然对东北军发动攻击。
在不抵抗命令下,张学良带领东北军撤出东北,日本策划伪满州国成立,东北民众开始了日军统治的14年悲惨生涯。
又是同一个东瀛日本。
历史再次要他们相遇。
而这次张获得的却是满世的骂名,背井离乡。
挟家仇国恨于异邦。
被国人斥为贼子,眼见父老再遭涂炭。
如果说上面的易帜,中原大战给了他实际上北方王的地位时候他是踌躇满志的话,那么现在又是如何呢?时局如危舟,他选择保全。
他选择忍辱,他选择了万世之讥。
从此张学良一世恶名。
可是又有谁明白张学良获知这和1928年的皇姑屯事变,他的父亲身死事件如出一辙时的内心矛盾,如此看来,他的撤兵,他的自保,又何尝不是人之常情。
节日庆典演讲稿_最新西安事变纪念日演讲稿3篇

最新西安事变纪念日演讲稿3篇1936年的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促成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这就是历史上的“西安事变”也叫“双十二事变”。
以下是小编分享了西安事变纪念日演讲稿3篇,供大家参考。
西安事变纪念日演讲稿篇一明天是12月12日历史上的明天,是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纪念的日子。
1936年的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促成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这就是历史上的“西安事变”也叫“双十二事变”。
78年前的今天,中国古都西安那划破凄冷夜空的枪声,震惊了全世界,也震醒了沉睡中的中国人。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肆意践踏,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张学良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杨虎城深感民族危机,决心抗日。
在多次劝谏蒋介石抗日均遭失败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在西安发动兵变,扣留蒋介石,以逼其“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
“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和平解决国共问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了抗日战争的巨大转折,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日民族大联合的壮阔阵营中,艰苦卓绝、贡献巨大。
从此,中华民族由涣散、分裂、割据实现了团结统一,一致抗日。
中国人的万众义勇,砸碎了日本军国主义“大东亚共荣圈”的幻梦,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也为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做出了卓越贡献。
西安事变凸显了中华儿女伟大的精神——她让一个民族汇聚成一股力量。
这是一种舍身救国,在民族危难之际力挽狂澜,直起民族脊梁的精神!这是一种忠于民族,忠于人民的赤胆忠诚精神!中华民族的尊严与自信,因为“西安事变”精神的浇灌,更加浩明于天地,“西安事变”精神永垂不朽!让我们向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诚挚致敬,让我们永远铭记“双十二精神”!西安事变纪念日演讲稿篇二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一.历史事件及背景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纪念日。
西安事变纪念日演讲稿3篇

西安事变纪念日演讲稿3篇本文是关于西安事变纪念日演讲稿3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西安事变纪念日演讲稿篇一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一.历史事件及背景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纪念日。
“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不抵抗政策。
日军很快占领了中国东北和华北的土地。
中华民族处在危亡的严重关头,蒋介石却仍然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
1936年春2月4日,蒋介石带领南京政府的大批军政要员到了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陕北的红军。
12月9日那天,西安1万多名学生游行请愿,向蒋介石驻地临潼前进,要求联合抗日。
张学良深受感动,表示要用实际行动答复他们的抗日要求。
12月12日凌晨由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爱国将领怀着对民族的忧患,策动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二.重大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从而挽救了民族危机,促成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乃至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革命导师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
”是的,就是刚刚过去的日子,他们早已溶入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铭记于心的日子。
我们应该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它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
我们今天在这里纪念这个伟大而神圣的历史时刻,就要不忘历史,不忘过去,缅怀先烈。
更重要的是我们大家秉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和革命精神,继续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为中华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
三.伟大现实意义;同学们,我们现在处在一个新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生活日益富裕,国家繁荣昌盛,世界经济飞速发展,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中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机,历史告诉我们,和平和稳定才能让我们抓住发展的机遇。
我们责任便是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因此我们就要做一个热爱祖国,树立远大理想,将来做一个有益社会;人民的人;2.发扬革命优良传统,艰苦奋斗,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和技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更加美好。
张学良最重要的讲话

这是张学良最重要的讲话之一。
其时,一九三六年中,其部属形容他“副司令快变红了”,周恩来惊奇“张副司令进步得太快,我们都快跟不上了”;其地,“剿匪”之最前线,张却公开表白:“抗战是中华民族唯一的出路;抗日是东北军最大的使命。
”正是抱着“我们还有什么不可牺牲的?还有什么可牺牲的?”的深重刺激,张学良借鉴中共的干部训练模式,在长安县举办王曲军官训练团,培训东北军中下级军官,以期凝聚东北军少壮派的抗日精神。
这是开班以后第五天张学良到训练团所做的讲话。
据王教育长(王以哲,东北军六十七军军长)报告,诸位学员自入团以来,均能努力研讨各手种问题,情绪极为兴奋、紧张,诚不失训练之本意,本人致为欣慰。
至于诸位的意见因认识之不同,自难免分歧。
不过,推究其原因,均由于不满现状而发,可以说是苦闷的象征。
谋对现状,在不妨碍国策、团体利益之原则下,加以改革,俾强化我们的阵线,早日完成我们的最大使命。
这不但不是坏现象,而是进步的表示,较比不知悉心体察处境无意见表示,或者只含混地有一个意见的情形,胜过多了。
有人这样说:“现在的中国人,如不感到苦闷,简直就不是人!中国人虽然有吃有喝,却没有人味!”这些话固然过激一点,但确不无道理。
根据伦理学的原则讲,意见分歧是一种矛盾的现象,惟其有矛盾,才会有进步。
遇到矛盾的现象,大家便会集中智力,悉心探讨,设法解决。
因之,使可以从几个不同的意见中,推究出来一个最合理的意见。
这个道理是至为明显而确凿的。
东北集团意见分歧,一则由于苦闷而发,上面已经说过了;一则也是由于我过去始终未明示我的决心与态度。
至于有人说我目前的态度是突变了,这绝对不是。
凡细读过我的讲演录的人,都可以知道。
由于过去没有明示我的决心与态度,以致部属的意见分歧,由于部属的意见分歧甚而引起外界的误会。
现在为了统一东北集团的意志,团结东北集团的精神,确立东北集团的中心思想和避免外界的误会,把我的决心与态度,坦坦白白地说出来。
上次我去太原,在宴席间谈到抗日的问题,我曾说过这样几句话:“今天我所说的话,对抗日的意见,不敢武断地说,也许是诸位心里的话,因为无此大胆无此坦白,有所顾忌,而未能说出来。
张学良 演讲稿

老师同学下午好!今天我将给大家讲述这位风流少帅——张学良!张学良字汉卿,人称“少帅”,是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
曾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周恩来对其评价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5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中华民国陆军元帅,中国奉天省(今辽宁)海城人,生于台安县桑林,人称“少帅”,奉系军阀领袖张作霖之子,“民国四公子”之一。
先于奉系军中担任要职,“皇姑屯事件”之后,继任为东北保安军总司令,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坚持“东北易帜”,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
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曾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二次合作。
西安事变以来,遭蒋介石、蒋经国父子软禁长达五十余年。
2001年10月15日逝世,享年101岁。
下面我们以时间为轴,来了解一些关于张学良的人与事。
1919年的时候,张学良与进步教官郭松龄结识。
张学良回忆起往事时说:郭松龄是“影响我一生”的几个人之一。
张学良对郭松龄湛深的学养和高洁脱俗的人品是极为钦佩的,虽比自己年长19岁,但两人却成了莫逆之交。
张学良说:“我父亲常常说这样一句笑话,除了老婆不能和他(郭松龄)睡以外,你大概吃点什么东西都会惦记他。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张学良与郭松龄指挥的东路军奉军第三混成旅,张学良任旅长,经过霸县战斗和山海关阻击战,成为了第一次直奉大战当中,奉军唯一取胜的部队。
6月17日,在英帝国主义干预下,直奉两系停战议和,签订和约。
双方自19日始将军队撤退,终结战争。
两年之后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张学良任镇威军第三军军长,与第一军组成“一、三联军”,担任山海关一线的主攻任务,打败直军主力,从此,一举扬名。
1928年12月29日,宣布东三省易帜,与南京政府实行统一合作,被国民政府任命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
奉军结束,东北军诞生。
“东北易帜”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尊严,挫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攫取中国东北的阴谋。
张学良抗日战争配套演讲稿(五篇范例)

张学良抗日战争配套演讲稿(五篇范例)第一篇:张学良抗日战争配套演讲稿今天我要讲的是抗日战争中的一个帅小伙——张学良。
关键词张学良子从父业东北失陷自保意识西安事变“绑架”蒋介石千秋功过赵四小姐张学良,先简单介绍一下他的生平,张学良祖籍辽宁,系旧军阀首领张作霖长子,他的一生波澜起伏,先后经历了东北易帜,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
以前,听到的有关张学良的事情和评价,有大部分都是负面的,特别是对张学良的消极评价更是很多,即使是在历史课上、教科书里,也没有对他的歌功颂德,反倒是认为他是国民党军的头子,做了很多危害国家、共产党的事情。
我总觉得对张学良的评价是否有些过于偏颇了。
1928年6月3日,皇姑屯事件,他的父亲张作霖被日本军人炸死,于是他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开始统治东北。
张作霖被炸死后一星期,以“东北易帜”的果断行动,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7月1日,张学良向国民政府发出《绝不妨碍统一电》,促使中国从形式上的统一!皇姑屯一声巨响,国仇家恨突然间压在年轻的张学良身上,历史的脚步似乎在那一刻放慢,国家内外,亲仇之间一时都在注视着这个身负风流之名,有被权臣佞子环视的青年。
历史似乎在他身上投入了过多的筹码。
但是他却用自己的言行给世人一个满意的答卷,中日矛盾没有骤然激化,权臣服诛,东北易帜。
1931年日军为取得更大利益,于当年9月18日突然对东北军发动攻击。
在不抵抗命令下,张学良带领东北军撤出东北,日本策划伪满州国成立,东北民众开始了日军统治的14年悲惨生涯。
又是同一个东瀛日本。
历史再次要他们相遇。
而这次张获得的却是满世的骂名,背井离乡。
挟家仇国恨于异邦。
被国人斥为贼子,眼见父老再遭涂炭。
如果说上面的易帜,中原大战给了他实际上北方王的地位时候他是踌躇满志的话,那么现在又是如何呢?时局如危舟,他选择保全。
他选择忍辱,他选择了万世之讥。
从此张学良一世恶名。
可是又有谁明白张学良获知这和1928年的皇姑屯事变,他的父亲身死事件如出一辙时的内心矛盾,如此看来,他的撤兵,他的自保,又何尝不是人之常情。
西安事变纪念演讲稿:历史的启示与警醒

西安事变纪念演讲稿:历史的启示与警醒,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共同纪念西安事变的历史事件。
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个事件,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启示和警醒。
同时,我们也应该珍视这段历史,倍加警惕历史的悲剧不要重演。
回首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西安事变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对我们独立自主地进行全面抗战意义重大。
然而,要理解这场“事变”的真实含义,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
那个时代,中国刚刚走出了一个多世纪的封闭状态,面对的环境是极为恶劣的。
1937年,日军侵华,全面抗战拉开序幕。
而此时,蒋介石集团与共产党之间的矛盾也不断加深。
在这种背景下,西安事变的爆发,必然会引起全国的震动,但事实上,这场“事变”是早有预谋的,发生的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
西安事变,是指国民政府中央政府与军阀张学良及杨虎城发生的连锁反应的一系列事件。
蒋介石原本想利用与张学良的合作,调动红军及上海海军,发动内战,使得自己的势力进一步扩大。
然而张学良的变卦,导致蒋介石只能从中接受某些要求,释放共产党领导人周恩来,同时放弃对共产党的进攻计划。
西安事变的发生,对中国革命国家解放事业影响深远。
它意味着蒋介石无法摆脱国共携手抗日的大方向,而这一方向最后也成为了全国人民自卫反击的共同目标。
同时,它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合作中的地位逐渐上升,为日后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的岁月中,西安事变的故事早已成为一段历史,然而它留下的警示却是无限的。
如果我们将过去、现在、未来都看成一个欧莱雅相册,那么,西安事变不是早已成为过去时态了吗?但问题是,我们要从那里寻找到未能改变的,尤其是需要深刻反思的事件,这些无法改变的事件中,必然反映着人们不愿意、不敢、不能改变的东西。
这依旧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作为改革者,我们应该深入思考这些问题。
如果我们只重视改革的成果,而忽视了文化的传承、人性的回归,那么我们只是一味地追求成功,而不是致力于改变我们社会的本质。
西安事变纪念日演讲稿

西安事变纪念日演讲稿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纪念日。
“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不抵抗政策。
日军很快占领了中国东北和华北的土地。
中华民族处在危亡的严重关头,蒋介石却仍然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
1936年春2月4日,蒋介石带领南京政府的大批军政要员到了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陕北的红军。
12月9日那天,西安1万多名学生游行请愿,向蒋介石驻地临潼前进,要求联合抗日。
张学良深受感动,表示要用实际行动答复他们的抗日要求。
12月12日凌晨由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爱国将领怀着对民族的忧患,策动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从而挽救了民族危机,促成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乃至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革命导师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
”是的,就是刚刚过去的日子,他们早已溶入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铭记于心的日子。
我们应该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它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
我们今天在这里纪念这个伟大而神圣的历史时刻,就要不忘历史,不忘过去,缅怀先烈。
更重要的是我们大家秉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和革命精神,继续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为中华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
同学们,我们现在处在一个新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生活日益富裕,国家繁荣昌盛,世界经济飞速发展,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中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机,历史告诉我们,和平和稳定才能让我们抓住发展的机遇。
我们责任便是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因此我们就要做一个热爱祖国,树立远大理想,将来做一个有益社会;人民的人;2.发扬革命优良传统,艰苦奋斗,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和技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更加美好。
3.养成良好文明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做一个合格的;文明的中学生。
4.做一个敢于拼搏,乐于奉献;勇于创新和实践的人。
西安事变纪念日国旗下讲话稿:爱国是一种责任_节日庆典演讲稿_

西安事变纪念日国旗下讲话稿:爱国是一种责任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纪念日。
“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不抵抗政策。
日军很快占领了中国东北和华北的土地。
以下是小编分享了西安事变纪念日:爱国是一种责任,供大家参考。
西安事变纪念日国旗下讲话稿:爱国是一种责任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上午好!今天是12月12日,是我们国家重大的纪念日——西安事变纪念日。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爱国”。
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就像“西安事变”中的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他们前仆后继,视死如归,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
今天,我国已进入和平发展的历史时期,但是,爱国主义的情感仍然可以通过一点一滴的小事体现。
我们说:革命英烈的爱国是抛头颅、洒热血,为革命事业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解放军战士的爱国是守卫在祖国的边防,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体育健儿的爱国是奋力拼搏,为国争光,让祖国的五星红旗飘扬在赛场的上空;我们父母的爱国是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为社会创造财富;我们的老师,呕心沥血,诲人不倦,为祖国培养了一批批合格的接班人,也是爱国。
而我们作为一名小学生的爱国,就是要从小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在家做个好儿女,孝敬长辈、勤俭节约、为父母分忧代劳;在学校做个好学生,认真学习、尊师爱友、勤学守纪;在社会上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做一位好少年。
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为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大家!拓展延伸:西安事变纪念日国旗下讲话稿老师们、同学们:上午好!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纪念日。
“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不抵抗政策。
日军很快占领了中国东北和华北的土地。
中华民族处在危亡的严重关头,蒋介石却仍然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一致结外。
918事变演讲内容

918事变演讲内容《918 事变演讲内容》尊敬的各位听众:大家好!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怀着沉重的心情,共同回顾那段充满血泪与屈辱的历史——918 事变。
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关东军蓄意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以此为借口,炮轰中国东北军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这一事件,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端,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艰难时刻。
国内局势动荡,军阀混战,经济落后,国家的综合实力相对薄弱。
而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逐渐成为一个军国主义国家,其侵略野心日益膨胀。
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侵略者看准了中国的弱点,悍然发动了这场侵略战争。
918 事变的爆发,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东北大地瞬间陷入了无尽的黑暗。
日军在东北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他们侵占城市和乡村,掠夺资源,奴役百姓。
无数的家庭支离破碎,亲人离散,生命在侵略者的屠刀下消逝。
那一幕幕惨绝人寰的场景,至今仍让我们痛心疾首。
在这场浩劫中,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
东北的抗日义勇军、抗日联军等抗日力量纷纷崛起,他们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与日军展开了顽强的斗争。
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无数抗日英雄,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抗日赞歌。
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在濛江县壮烈牺牲。
日军割下他的头颅,剖开他的腹部,发现他的胃里只有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
赵尚志将军率领抗日联军与日军浴血奋战,多次挫败日军的“讨伐”。
在战斗中,他身负重伤被俘,宁死不屈,最终英勇就义。
赵一曼女士在与日军作战时受伤被俘,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她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半点有关抗日联军的情报,最终壮烈牺牲。
这些抗日英雄们,他们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舍生忘死,英勇战斗。
他们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历史长河中,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
纪念西安事变演讲稿(精简版)

纪念西安事变演讲稿纪念西安事变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这里隆重纪念西安事变七十周年,共同回顾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深切缅怀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以此表达对“千古功臣,民族英雄”的无限怀念之情,纪念西安事变演讲稿。
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强占我国东北三省后,加快侵略步伐,加紧进攻华北,企图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威胁。
在国家、民族危难的紧要关头,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和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感召下,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出于民族大义和爱国赤诚,毅然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兵谏,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以及国民党内主张抗日的力量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西安事变获得和平解决,从而基本结束了十年内战的局面,为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全面抗战创造了重要历史条件。
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成为中国全面抗战这一重要时局转换的枢纽。
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也因他们崇高的爱国义举,被誉为“有大功于抗战事业”的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西安事变虽然已经过去71年了,但至今仍深深地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中。
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的崇高爱国义举,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国家遭受外来侵略、民族濒临危亡面前所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精神,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旺盛生命力和强大凝聚力,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今天,我们伟大的祖国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民族和睦,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中国人民正意气风发地前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征程上。
伟大而欣欣向荣的时代,更加需要伟大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只有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我们才能实现新世纪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故居
东北易帜——皇姑屯事件后张作 霖身死,子从父业
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撤兵 自保,从此一世骂名
西安事变——“绑架”蒋介石, 周恩来评“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改旗易帜1928年,在皇姑屯 事件后,张学良执掌了东北军 政大权,面对日本人的步步紧 逼,张学良毅然决定倒向南京, 从此,中国实现了辛亥革命以 来的第一次统一。尽管这个统 一还有许多问题,但却在民国 史上是划时代的。
▲“不抵抗”政策 九一八事变为蒋介石一贯的“不抵抗政 策”所致,为了贯彻他的“攘外必先安内” 的政策路线,命令张学良撤出东北。对于日 本张学良可谓是既有国仇又有家很,但之所 以“不抵抗”,是由于东北军没有能力单独 抵抗日本的军事攻击,日本最希望能够挑起 战端,所以不断升级挑衅行为,而张一旦与 日本开战,他也不可能得到任何来自中央政 府的支援,结果只会是既丢掉东北的领土也 损耗自己的军事实力罢了。
▲ 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 与杨虎城一同发动兵谏,扣留了蒋介 石,通电全国,提出抗日八项主张同 时致电中共中央坚持不要地盘不要钱, 只要抗战,促成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 合作。西安事变以后,张学良送蒋介 石回南京的举措,更是是大手笔,维 护了蒋介石的威望~
西安事变
东北易帜——皇姑屯事件 后张作霖身死,子从父业
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 撤兵自保,从此一世骂名
西安事变——“绑架”蒋 介石,周恩来评“民族英 雄,千古功臣”
张学良
பைடு நூலகம்
余凤至
赵四小姐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 在软禁的多年中,红颜知己赵四小姐 是张学良活下去的主要精神支柱,晚 年的张学良信奉基督教,奉行一夫一 妻制,直至他的第一任夫人于凤至主 动与其解除婚姻关系后,64岁的张学 良与51岁的赵一荻终于在台北市正式 结为夫妻,从此赵四小姐才在两人同 居36年之后获得了正式的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