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果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植物种质资源在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障植物种质资源的持续利用和保护,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本文将从植物种质资源的定义、保护方式、利用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植物种质资源的定义植物种质资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植物种类和它们所拥有的遗传多样性。

植物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具有抗病虫害、适应环境等优势,对于农业、医药、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二、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方式为了保护植物种质资源,各国采取了多种措施。

一方面,建立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划定专门的保护区域,维持和恢复物种的生态平衡。

另一方面,建立植物种质资源库和基因库,收集、保存和研究植物的遗传信息,为后续的利用提供保障。

三、植物种质资源的利用方法植物种质资源的利用方法多种多样。

首先,通过选育和改良,改善植物的品质和产量,培育出适应不同环境和需求的新品种。

其次,利用植物种质资源进行药物的研发和生产,提取药用植物中的有效成分,用于医药领域。

此外,植物种质资源还可以用于生态保育,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

四、植物种质资源的国际合作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需要国际间的合作。

各国可以共享资源,共同研究和开发植物种质资源,共同应对环境变化和病虫害问题。

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等,也开展了相关的合作项目,加强植物种质资源的国际保护和合理利用。

五、植物种质资源的经济价值植物种质资源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保护和利用植物种质资源,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同时,植物种质资源的药用价值也非常高,可以开发出种类繁多的药物,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

此外,植物种质资源还有很大的经济潜力,可以开发出众多的生物技术和工业产品。

六、植物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首先,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植物种质资源的认识和重视,增强保护意识。

保护珍贵野生植物的方法

保护珍贵野生植物的方法

保护珍贵野生植物的方法我国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其中包括许多珍贵的野生植物。

这些植物不仅具有独特的生态价值,而且对科学研究和人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干扰,珍贵野生植物的生存环境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自然资源,我们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一、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保护珍贵野生植物需要有坚实的法律依据。

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与野生植物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这些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此外,还需要进一步健全野生植物保护的政策体系,对非法采摘、贩卖珍贵野生植物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通过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强大的震慑力,从而减少珍贵野生植物的流失。

二、建立完善的保护体系1.设立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珍贵野生植物的重要场所。

政府应根据野生植物的分布特点和生态环境,划分出适当面积的自然保护区。

在自然保护区内,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确保珍贵野生植物的生存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2.种质资源库建设建立种质资源库,对珍贵野生植物进行妥善保存。

通过对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和保存,为植物科学研究和遗传资源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3.科研项目支持加大对珍贵野生植物科研项目的投入,支持科学家开展针对性的研究。

了解珍贵野生植物的生长习性、生态需求和繁殖技术,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提高公众参与意识1.宣传教育通过媒体、网络、户外广告等多种形式,加大对珍贵野生植物保护的宣传力度。

让更多的人了解珍贵野生植物的价值和保护意义,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2.志愿者服务组建志愿者队伍,参与珍贵野生植物的保护工作。

志愿者可以在自然保护区开展巡逻、监测、宣传教育等活动,为保护珍贵野生植物贡献力量。

四、国际合作与交流1.签订国际公约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野生植物保护公约的签订,加强与世界各国在野生植物保护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植物资源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宝贵财富。

植物提供了食物、药物、建筑材料、纤维等多种资源,同时也是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繁荣,对植物资源的需求和利用也日益增加。

然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行为也给植物资源带来了威胁,因此我们必须同时保护和合理利用植物资源。

一、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食物资源植物是人类最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

水稻、小麦、玉米等谷物作物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人们一直在改良和培育这些作物,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

此外,蔬菜、水果等植物也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食物,它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对保持健康非常重要。

2.药物资源植物中含有许多活性物质,如生物碱、鞣质、挥发油、黄酮类等,这些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化妆品等领域。

中国传统药材就是以植物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例如黄芪、当归、白术等药材,它们已成为中医药的代表性药材,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3.建筑材料与木材资源植物提供了丰富的建筑材料,如竹子、木材、红砖等。

木材是人们广泛使用的一种建筑材料,它被用于建造房屋、桥梁、家具等。

但是由于过度砍伐,许多地区已经出现了森林资源短缺的情况,因此我们需要合理利用木材资源,加强森林保护。

4.纤维资源植物纤维是纺织业的一个重要原料,如棉花、亚麻、大麻等植物纤维被广泛用于制造衣服、床上用品等纺织品。

此外,纤维素是造纸的主要原料,许多工业产品也需要纤维素。

二、植物资源的保护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植物是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植物资源就是保护生态环境。

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减少污染、劣化、退化、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切实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要加强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湿地保护等领域的保护工作,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

2.严格控制采伐行为要合理利用植物资源,就必须对采伐行为严格控制。

尤其是对于珍稀植物和野生动植物,更应该设立保护区,禁止采伐、买卖、捕捉等行为。

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是地球上宝贵的自然财富,对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人类的活动中,野生动植物资源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大量的非法盗捕,导致许多物种濒临灭绝。

为了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并实现可持续利用,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一、保护与管理措施1.建立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重要手段。

通过划定保护区范围,限制人类活动并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可以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多样性和数量。

2.制定法律法规:各国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

这些法律法规可以规范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明确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对非法盗捕行为的惩罚力度。

3.开展科学研究与监测:科学研究和监测对于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野生动植物的生态习性、种群数量和分布情况,可以更好地制定保护策略和管理措施。

二、促进可持续利用1.培育保护意识:加强公众对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认知和意识,是实现可持续利用的基础。

教育活动、宣传媒体等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向公众普及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重要性,并引导人们正确对待和利用这些资源。

2.推动可持续采集和利用:在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采集和利用过程中,需要遵循可持续的原则。

设定合理的采集限额,制定合法的采集方式,并建立相关的监管机制,确保不会对野生动植物资源造成过度损害。

3.开展保护研究与可持续利用项目:通过支持保护研究和可持续利用项目,可以提高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水平和利用效益。

这些项目可以包括野生动植物的保种与繁育、生态旅游的发展和可持续采集利用技术的研发等方面。

三、国际合作与交流1.加强国际组织合作:在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面,国际组织扮演着重要角色。

各国可以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制定并实施相关的保护和利用计划。

2.促进跨国交流与学习:各国可以通过科技交流、参访和研讨会等形式,加强对于其他国家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经验的学习和借鉴,进一步优化自己的保护和利用方案。

野生植物资源的特点及合理开发利用

野生植物资源的特点及合理开发利用

野生植物资源的特点及合理开发利用作者:冯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作者简介:冯晨,男,汉族,湖南省岳阳市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08级林学二班经济林方向,学生。

学号:20080074摘要:研究野生植物资源的特点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野生植物资源,使其更好的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服务,是植物资源学的重要内容。

挖掘各种野生有用植物,研究其利用途径和方法,开发植物资源产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也就是要在科学、合理、有效、充分利用已有野生植物资源的同时,不断深入、持久地发掘野生植物资源、新用途、增加新产品,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

对于栀子的开发与利用价值和途径。

关键词:野生植物资源特点合理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栀子正文:野生植物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空间、一定人文背景和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对人类直接或间接有用的野生植物,是在众多的植物中,经人类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活动,而认识的具有各种特殊使用价值的野生植物。

研究野生植物资源的特点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野生植物资源,使其更好的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服务,是植物资源学的重要内容。

野生植物资源除了具有一般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生理学特性、和遗传学特性等特点外,也有许多资源意义上的特点。

如资源有可更新与不可更新之分,有各种不同的用途之分,与不同利用方法之分以及如何挖掘普通植物成为资源等。

这些植物资源的特点是我们深入认识和合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的理论基础,忽视了对这些特点的认识,就会影响我们挖掘、利用野生植物资源的成效,就会陷于盲目,导致野生植物资源的被破坏,甚至物种灭绝。

综合起来野生植物资源主要有以下特点:一、可再生性:野生植物资源的再生性,从狭义上讲,是指植物具有不断繁殖后代的能力,从广义上讲,不仅指其繁殖后代的能力,而且还包括其自身组织和器官的再生能力。

因此,野生植物资源的再生性包括两个方面。

①产生新个体的再生性,植物产生新个体是通过不同的繁殖方式实现的,即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的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

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的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

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的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摘要】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起着关键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增长,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利用压力和生存威胁。

本文从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现状出发,分析了资源利用中存在的挑战,并提出了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对策,强调了规范管理和科学技术应用在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

通过研究可以得出,加强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展望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大保护力度,同时推动科学技术在资源保护中的应用,以确保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关键词】关键词: 野生动植物资源, 利用, 保护, 现状, 挑战, 对策, 规范管理, 科学技术, 研究结论, 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这些资源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加快,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

长期以来,我国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存在着过度开发、滥捕滥猎等问题,导致很多珍稀物种濒临灭绝,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各种生态系统遭受到威胁。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我国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有必要对其现状进行深入了解,并提出有效的保护对策。

本研究将就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现状、利用挑战以及保护对策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为加强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利用现状,为未来的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

1.2 研究意义野生动植物资源是我国宝贵的生态财富,对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以及非法捕猎、非法贩卖等行为的增多,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压力。

深入研究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的现状及保护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手册

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手册

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手册一、野生动植物保护的重要性 (1)1.1生态平衡的基石 (1)1.2对人类的直接价值 (2)二、野生动植物面临的威胁 (2)2.1栖息地破坏 (2)2.2非法捕猎与贸易 (2)2.3环境污染 (2)三、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法律法规 (2)3.1国内相关法律法规 (3)3.2国际相关法律法规 (3)四、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公众意识 (3)4.1教育与宣传的重要性 (3)4.2社区参与的力量 (3)五、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保护 (4)5.1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与管理 (4)5.2栖息地的恢复与重建 (4)六、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4)6.1可持续利用的概念与原则 (4)6.2可持续利用的实践案例 (4)七、野生动植物保护中的科学研究 (5)7.1物种研究与保护 (5)7.2生态系统研究与保护 (5)八、不同群体在野生动植物保护中的责任 (5)8.1部门的责任 (5)8.2企业的责任 (5)8.3个人的责任 (6)一、野生动植物保护的重要性1.1生态平衡的基石野生动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并固定二氧化碳,为众多动物提供食物来源和栖息地。

许多动物则参与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例如蜜蜂传播花粉,促进植物繁殖。

一旦野生动植物的数量和种类发生大规模变动,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就会被打破,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如某些物种的过度繁殖或灭绝,进而影响到土壤、水源等生态要素的稳定。

1.2对人类的直接价值野生动植物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许多植物是药物的重要来源,像青蒿素就是从青蒿这种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在治疗疟疾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还有一些野生动物的身体器官或分泌物也具有药用价值。

同时野生动植物也是重要的食物来源,如各种鱼类、野果等。

野生动植物在旅游和娱乐方面也具有巨大价值,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野生动物吸引着众多游客,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二、野生动植物面临的威胁2.1栖息地破坏人类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的森林、湿地等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被破坏。

野生动植物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

野生动植物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

野生动植物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是自然界的宝贵财富,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和滥捕滥猎,许多野生动植物物种正面临灭绝的威胁。

因此,合理利用和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是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方法,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优化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机制为了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我们需要建立起有效的利用机制。

首先,应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科学研究,了解其分布、数量和生态特征等等。

其次,要建立起健全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管理体系,加强对资源的监测和保护。

同时,建立合理的资源开发和利用计划,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关键。

我们应加强对关键物种的保护,例如濒危动植物和珍稀物种。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给予这些物种一个安全的栖息地。

此外,还要加强对非法捕猎和破坏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打击力度,提高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促进大众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

三、推广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减少对野生物种压力的重要手段。

我们可以通过培育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人工繁育技术,有选择地进行资源开发,减少对野生动植物的捕捞和砍伐。

此外,要加强对野生动植物产品的监管,打击非法采集和贸易活动,促进合法的可持续利用。

四、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携手合作。

我们可以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制定保护标准和政策,加强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共同推进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

同时,还要加强对非法野生动植物产品贸易的打击力度,遏制跨国非法贸易链,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安全与可持续。

综上所述,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是当今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

我们要加强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科学研究和管理,加强保护力度,推广可持续利用,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07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网

07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网

第三节 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主要途径和方法
一、就地保护 (二)采取有效的生产性保护手段 采用有效的手段,对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也会起到很 重要的作用。有效的生产性保护手段主要有: 1.抚育更新:这种手段就是在药材产地恢复和发展药 用植物资源。如各地普遍采用的封山育林、保护林药, 在原适应地播种或将药用动物放归山林,控制某地药 材的采猎季节等。 2.合理采收:这种生产性保护手段表现在采收方法、 采收季节和采收量三个方面。
李景照ljzqbasicyahoocomcn药用植物资源学scienceofmedicinalresources南阳师范学院生科院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第一节药用植物资源保护现状?第二节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对策?第三节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主要途径和方法?第四节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第五节有关生物资源保护的国际公约政策和法规第一节药用植物资源保护现状?一药用植物资源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一人口的过快增长导致人均资源拥有量降低?二需求的迅速增加加大了对药用植物资源的沉重压力?三无序的开发利用造成对药用植物资源的严重破坏?四药用植物资源保护意识和协调管理急需加强?五濒危药用植物资源的拯救力度亟待加大第一节药用植物资源保护现状?二我国药用植物资源保护现状?一资源考察研究取得丰硕成果?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有关部门多次组织了全国或地区性的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的综合考察采集和收藏了数以千万计的标本积累了我国生物资源极其丰富的本底资料通过调查整理鉴别分类等研究植物学工作者先后完成并出版了全国和危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
一、药用植物资源物种濒危程度的评价和等级 中国植物红皮书的三个等级。 (1)濒危种:这些物种在其分布的全部或显著范围内有随 时灭绝的危险。这类植物通常生长稀疏,个体数和种群数低, 且分布高度狭域。由于栖息地丧失或破坏或过度开采等原因, 致使其生存濒危。 (2)稀有种:这些物种虽无灭绝的直接危险,但其分布范 围很窄或很分散或属于不常见的单种属或寡种属。 (3)渐危种:指那些目前还有一定数量的野生资源,这些 物种的生存受到人类活动和自然原因的威胁,由于毁林、栖 息地退化及过度开采等原因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被归入“濒 危”等级。

野生植物保护现存问题与解决措施

野生植物保护现存问题与解决措施

野生植物保护现存问题与解决措施李阳阳(吕梁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站,山西吕梁033000)摘要:野生植物保护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点工作,野生植物保护能够实现生态环境的更好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针对野生植物保护,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要给予更多重视。

因此,文章首先阐述野生植物保护必要性,然后分析野生植物保护现状,最后围绕提升保护重视程度、强化各部门合作、加大破坏行为处罚力度、强化宣传教育,针对野生植物保护措施进行科学探讨,希望可以为相关部门野生植物保护工作的落实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野生植物;保护;措施中图分类号:Q9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3)22-0193-030引言我国环境保护中,野生植物保护是一项重点工作,为植物生物资源保护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野生植物保护工作的开展,能够留存更多野生植物,丰富野生植物物种,对于很多地区的生态圈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尤其在如今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野生植物保护已经成为重中之重,分析以往野生植物保护中存在的各类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解决措施。

推动野生植物保护工作的有序落实,强化全民野生植物保护意识,提升我国野生植物保护水平。

1野生植物保护必要性野生植物保护工作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3点。

(1)人类生存需要。

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人工环境是组成人类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很多能源、材料,而自然环境是获取能源、材料的源头。

例如,很多中草药都来自于自然环境,中草药本身属于珍稀野生植物;野生植物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占据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家庭装饰装修中,也会发现野生植物的身影;高档超市内,包含野生植物果实,以及野生植物果汁类产品等,此类产品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2)生态平衡需要。

自然界属于庞大、精密、复杂的系统,这一系统被统称为食物链,在食物链中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人类处在食物链顶端。

食草类动物生存基础为各类野生植物,如果野生植物面积减少,食草类动物也会因此减少。

新疆野苹果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doc1

新疆野苹果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doc1

新疆野苹果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阿合买提江.海伟(新疆伊犁霍城县邮编 835200)摘要:疆野苹果是我国特有种,对我国苹果的育种改良有重要的价值。

由于过度开发,导致这一珍贵物种资源受到破处于濒危境地。

本文从新疆野苹果的分布、生境特点、在栽培苹果起源上的地位和野苹果林现状方面进行综述,并提出了新疆野苹果的保护对策和开发利用建议。

关键词:疆野苹果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前言:新疆疆土广阔,气候多样,复杂的地理条件为各种生物及生态系统类型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多种生境,具有丰富的野生植物种质资源。

我国被列为世界栽培作物八大起源中心之首,新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新疆不仅野生果树资源非常丰富,并且通过长期的引种和栽培的选择,形成了许多生态类型和地方栽培品种,为我国乃至世界的果树育种、品种改良和果树生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据地质学和古植物学的考察研究表明,新疆曾历经地质时期的演变、气候的激烈变化,引起生物种类、群落的巨大变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的多样化与物种进化分异,形成了部分起源古老、类型多样的植物区系。

伊犁谷地的天山野果林是特殊的地方气候所孕育的残遗珍贵物种基因库,如第三纪孑遗植物新疆野苹果、野杏新疆野核桃等都是珍贵的植物种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进步,开发和利用植物资源的速度加快,促进和发展了农业。

同时,对森林、草原的乱伐、乱垦,使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地破坏,加速了自然物种遗传资源的不断减少。

因此,加强珍稀濒危物种的保育研究,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新疆野苹果的资源状况1.1新疆野苹果概况新疆野苹果为国内特有种,主要分布在新疆天山西部的伊犁谷地,是天山野果林的主要建群种,在野果林中占绝对优势(占野果林总面积的90%部分与其他树种组成混交林,称为天山野果林。

天山野果林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境内,80。

31’~84。

00’E、42。

407~44。

307N之间的东天L【J西部山地。

从伊犁河上游的特克斯河、喀什河及巩乃斯河3条支流的两岸山地,至伊犁河流域海拔1000~1800m的中、低山地带,野果林多呈断续带状分布。

第二章 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途径

第二章 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途径

质地粗糙, 直接食用性差者, 经制汁加工之后, 可生产出各种各
样的美味饮料。
4.5.3. 5
制粉加工

壳斗科、桦木科、禾本科、蓼科、菱科等科中富含淀粉的种类较
多; 睡莲科、檀香科、银杏科等虽然种类不多, 但淀粉含量也极 丰富。可利用淀粉不溶于水和比重大于水的特性制成淀粉产品供
食用。
4.5.3. 6葡萄科、猕猴桃科、桃金娘科、鼠李科、胡颓子科、
桑科、无患子科、杜鹃花科以及芸香料等科的野生食果含糖类较
多, 可作为熬糖的原料, 野生食果中所含的淀粉也可经糖化酶的 作用而转变成糖。
4.5.1.3 从传统中药加工工艺中开发

中药材的加工炮制工艺是在不断发展的, 弄清加工炮制原理及其对化学、药理和 临床的影响, 并进一步开发改进, 可充分提高药材疗效, 充分发挥药材作用。

有必要对一些中药的热处理方法重新评价。但对于含有甙类的中药材, 如天麻、
黄芩等, 采收后却宜先热处理, 以破坏其生物酶, 否则药材效价就会降低。 丹皮的传统加工方法是采收牡丹根后, 将芯抽去, 只以皮入药。经分析丹木的化 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与皮基本一致, 可以全根入药。又如人参的芦部过去认为有催

4.2充分利用农业和生物技术及其它先进手段,进行
引种、驯化、人工栽培、组织培养及采用生物工程技
术手段,使一些稀少、珍贵的野生植物资源迅速增加 其数量,提高质量,为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扩
大或建立原料基地。

4.3通过提取、加工、精制等工业措施,使野生植物 资源按市场需要形成名优新产品,变当地资源优势为

蛋白、野百合碱、棉酚等均是来源于民间药物的开发利用。

综上所述,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的途径很多,但是涉及到多学科、多

植物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

植物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

植物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第⼆章植物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开发利⽤植物资源是⽣物资源中的⼀个组成部分,它和其他⽣物资源⼀样,具有⽣命现象,也就是说具有⽣长发育、遗传变异和⾃我繁衍后代的能⼒。

同时植物资源也不同于其他⽣物资源,它还具有把⽆机物和太阳能转化为物质和能的特性。

并与环境条件相统⼀,植物资源从开发利⽤⽅⾯来看,还具有以下⼀些基本特性。

第⼀节植物资源的基本特性定义:⼴义:⾃然界中⼀切直接或间接对⼈类有开发利⽤价值的植物统称植物资源。

中国植物资源是指中国⼟地上的⼀切植物总和。

某⼀地区的植物资源是指某⼀地区的⼀切植物总和。

狭义:吴征镒教授把具有商品价值的植物称为经济植物,对⼈类有⽤的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资源。

植物资源的基本特性资源植物:指某种或某⼀类具有开发利⽤价值的植物。

从⼴义上来说,资源植物包括了经济植物。

这⼀定义沿⽤⾄今。

经济植物:原英国丘园主任G.K.Wickens(1990) 的定义:是对⼈直接或间接有⽤的植物。

直接有⽤的植物是指满⾜⼈类或家畜并维持其⽣存环境需要的植物,间接利⽤的植物是指可被驯养的、⼯业⽤的、保护环境的或被⼈喜爱的(如花卉、⽂化型的头饰、⽿饰、服饰等)植物。

这个概念与我们现在讲的资源植物⼏乎完全相同,⼆者所包括的研究对象也极为相似。

资源植物是⼀类具有开发利⽤价值⽽未形成商品⽣产规模的植物。

⼀旦进⼊⼈⼯栽培阶段,形成⼀定的⽣产规模,资源植物的性质有了质的变化,即转化为经济植物,经济植物是在资源植物的发⽣、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

我们的任务就是发掘出更多的资源植物,不让其⾃⽣⾃灭,仅仅停留在其有利⽤的潜⼒上。

1)植物资源的相对性:任何⼀种植物,是否算作植物资源,不是绝对的,因为植物是否具有开发利⽤价值是相对的,随着科学不断发展,⼀些⽬前“⽆开发价值”的植物,可能有朝⼀⽇会成为极其宝贵的资源植物。

因此,维持⾃然界植物多样性是⾮常必要的。

地球上已知植物种类50万种,其中⾼等植物30万种左右,我国有3万余种⾼等植物,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概述野生植物资源是地球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以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野生植物资源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威胁。

因此,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成为了当今社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意义1. 维持生态平衡野生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基础,它们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栖息地和保护。

保护野生植物资源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物种多样性的保持和恢复。

2. 维护生态服务功能野生植物不仅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提供人类社会所需的许多生态服务。

它们可以调节气候、净化水源、控制土地侵蚀、保持水泥等等。

保护野生植物资源有利于维护这些生态服务功能的正常运转。

3. 保护珍稀濒危物种许多野生植物物种正面临灭绝的威胁,其独特的遗传信息和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使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经济利益。

保护野生植物资源有助于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二、野生植物资源利用的方式1. 科学研究与教育通过对野生植物资源的科学研究,可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药用价值、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信息,为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野生植物资源也可以作为教材和研究对象,用于教育和培养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关注。

2. 经济利用野生植物资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可以用于药物、化妆品、食品添加剂、木材等方面。

利用野生植物资源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并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

3. 花卉园艺与景观设计野生植物中有许多美丽的花卉资源,可以用于花卉园艺和景观设计,打造美丽的公园、花园和城市绿地。

这不仅提升了环境品质,也增加了人们的休闲娱乐活动。

三、保护与利用的策略1. 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管理制度,并加强执法力度,打击非法采伐、走私和交易等不法行为。

2. 建立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划定核心保护区和缓冲区,实施生态修复和保护计划,保护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野生植物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

野生植物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

野生植物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野生植物是自然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丰富的物种和资源价值使其成为人类的重要财富。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人类的过度开采和滥砍滥伐,许多野生植物面临了严重的威胁,甚至走向灭绝的边缘。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野生植物资源的重要性,并寻求合理开发和利用的方法,以保护和永续利用这一宝贵的资源。

一、野生植物资源的重要性野生植物资源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平衡具有关键作用。

野生植物不仅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也为人类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生态服务,比如调节气候、保持土壤和水源的稳定等。

同时,野生植物还拥有丰富的经济和药用价值,被广泛用于制药、食品、化妆品等产业。

因此,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植物资源对于维护生态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野生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原则1. 保护优先原则在开发利用野生植物资源时,必须始终将保护放在第一位。

采取科学的保护措施,保护濒危物种,禁止非法采集和贸易,并加强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以确保野生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和生境的完整性。

2. 可持续利用原则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具备可持续性,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未来世代的需求。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确保资源的再生能力和供给能力,并采取科学的收获和培育措施,避免资源过度捕捞、砍伐或破坏。

3. 科学研究与技术支撑开发和利用野生植物资源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撑,提高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和经济效益。

开展植物资源的种质资源和基因保护研究,推动新技术在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应用,提高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

4. 法制保障和监管措施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规,建立监管机制,保障野生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加强市场监管,打击非法采集和贸易行为,完善野生植物资源的溯源和标识体系,提高资源管理的可追溯性和透明度。

三、野生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实践案例1. 传统药材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在我国,许多野生植物被广泛应用于传统中药制药中。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第一章野生动植物保护的重要性野生动植物保护是保护生态系统和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还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扩张,野生动植物的生存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威胁,不良开发、非法捕捞、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已经导致了许多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

因此野生动植物保护已经成为了全球共同的责任和任务。

第二章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实践方法野生动植物保护应从生态保护、管理措施和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入手。

针对不同的生态环境和生物特征,野生动植物保护应采取不同的措施。

对于受威胁的物种,应实施严格的管理和监测,对于那些依赖人工保护的物种,应建立有效的保护区和培养计划,以确保它们的繁殖和生存。

对于严重受威胁的物种,政策制定者和科学家应该积极研究其生态特征,开展保护和发展计划。

第三章可持续利用的意义和重要性对于野生动植物的利用,如果合理地进行可持续利用,可以带来很多好处。

它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保护物种,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繁荣,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的生态和维持公共利益。

但是,如果过度利用或非法捕捞动物,将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严重的破坏并导致不可逆转的灾难。

第四章可持续利用的实践方法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是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政策法律,在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保护之间找到平衡。

在开展野生动植物利用的过程中,科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应该明确物种的生态特征和生存状态,并为其制定保护计划。

采取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措施,避免过度利用和捕捞,保持野生动植物的自然繁殖和生长过程,使之与可持续利用相融合。

第五章结论野生动植物保护及可持续利用问题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和任务,需要根据不同的生态系统和物种特征采取不同的管理和保护措施,加强全球合作和科学研究,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法律和措施,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的发展。

罗汉果野生资源现状及保护建议

罗汉果野生资源现状及保护建议

罗汉果野生资源现状及保护建议罗汉果是一种冬季常见的野果,也是许多地区的特色经济作物。

然而,野生罗汉果资源却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损失,主要因为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等因素。

在当前国内评估罗汉果野生资源可持续利用性的基础上,提出保护建议,有利于减缓罗汉果生态系统的退化和保护该物种的生境。

本文旨在分析罗汉果野生资源现状,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建议,以期能够促进罗汉果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

罗汉果的生长环境及分布情况罗汉果是一种属于蔷薇科的针叶小乔木,一般生长于海拔1000-2800米的高寒地带,是山区丘陵地带的常见植物之一。

在中国,罗汉果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湖南等省份的山区,其中云南省是罗汉果的主产区,可谓是中国罗汉果的故乡。

罗汉果的野生资源处于严重的威胁之中。

传统的采摘方式常常是从林区内大面积清除罗汉果的树木,并离地砍掉罗汉果树,这样的采摘方式会导致罗汉果资源的减少,并且破坏生态平衡。

此外,土地利用的改变也对罗汉果的野生资源造成严重影响,比如森林砍伐、山地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破坏等,都会加剧罗汉果野生资源的流失。

另外,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罗汉果的生长和分布。

面对这些威胁和影响,必须加强罗汉果野生资源的保护。

保护建议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罗汉果保护意识。

要加强对罗汉果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罗汉果野生资源的重视。

可以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途径,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罗汉果的价值和保护现状,同时加强对罗汉果保护的法律法规宣传。

2.加强管理,规范罗汉果的采摘方式。

为了保护罗汉果的野生资源,需要加强罗汉果的管理,建立规范的采摘方法。

实行人工栽培的罗汉果应付与野生罗汉果的采摘要进行明确的规定,避免过度采摘和破坏。

对于野生罗汉果的采摘,要进行严格的管理,要采取限制采摘的方式,以保证其生态系统的平衡,对于未成熟的罗汉果应当禁止采摘。

3. 尽早建立罗汉果保护区,保护罗汉果的生态系统。

罗汉果的野生资源应当尽早地建立罗汉果保护区,并建立保护机制,以确保罗汉果的生态系统不会遭受太大的损失,并为其提供必要的生存空间。

我国野生食用植物资源利用现状及问题

我国野生食用植物资源利用现状及问题

我国野生食用植物资源利用现状及问题王英伟【摘要】资源危机是人类即将面临的巨大挑战,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当今国际上的一大热点.本文对国内野生食用植物资源培育及其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介绍,探讨了在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可以施行的解决办法.【期刊名称】《林业勘查设计》【年(卷),期】2017(000)003【总页数】4页(P67-70)【关键词】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问题【作者】王英伟【作者单位】山东省莱州市林业局,山东莱州,261400【正文语种】中文我国国土面积巨大,跨越了五个气候带,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具体分为五类:可食用植物资源,药用植物资源,防护及观赏植物资源,工业用植物资源,种质植物资源。

这五大类植物资源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就是资源分布的地域性较强,资源的时效性、有限性、多样性及可替代性。

我们可以简略的将可食用植物资源分成三类:中药植物类、香料植物类、野生植物类。

人工培育的中草药其药性及药效都不及野生植物,现有的中草药食用情况调查表明,野生植物占80%以上;天然香料也多来自野生植物,我国有记录在列的芳香植物达600多种,其中已开发利用的约400种;果树约有一半引自野生植物,野菜更是如此,我们将野菜大致分为野生淀粉、野生油脂、野生纤维和野生鞣料这四类,这些野菜在我国经济短缺时代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在经济发展的今天也更加受到重视。

我国的可食用野菜特点鲜明,地理分布广,产量大,种类多,但利用率较小。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养生意识越来越健康,对绿色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野生可食用植物的营养成分较已驯化的植物种类更丰富,用作医疗保健用途效果更好,进入市场后很受人们的亲睐,不但成为国内人士的席上珍品,还出口到西方国家。

有关野生食用植物的营养价值和开发利用的研究在不断的进行着。

野生植物资源作为新兴的食品产业,其发展趋势迅猛,已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野生可食用植物的开采和有效利用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现代社会是更注重的养生的时代,人们对纯绿色食品更有兴趣,野生食品开发这种具有生命力的食品种类,已逐渐占据野生植物开发的主要地位。

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刘小阳【摘要】本文从多个角度论述了植物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并根据我国植物资源利用和保护现状,提出了植物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以及开发利用的基本策略.【期刊名称】《宿州学院学报》【年(卷),期】2002(017)004【总页数】3页(P61-63)【关键词】植物资源;合理开发;可持续利用【作者】刘小阳【作者单位】宿州师范专科学校,安徽,宿州,2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9.91 引言植物资源是指一定地域内人类可利用的所有植物的总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人类对粮食、医药和工业原料的需求日益增多,因此对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愈益加剧。

近年来,世界木材年贸易额达100亿美元;在医药方面,约有一多半的药物来自植物;目前还在不断从野生植物中发掘出许多优良的食用、药用、油料、工业原料、饲料和观赏植物,如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是原产我国的野生植物,被引入新西兰后,经过培育,其果实已成为风靡世界的保健食品;三叶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 Muell-Arg)从巴西热带雨林中引种出来,现成为世界五大工业原料之一[3]。

此外,改良现有栽培植物品种,培育新的优良品种,也要借助于野生的种类。

如利用野生番茄与栽培种杂交的新品种,大大提高了糖分的含量。

水稻、玉米、小麦、葡萄和木薯的抗病和抗逆性品种以及大豆、甘蔗、油棕的高产品种,也都是利用野生种杂交而得到的。

然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对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逐渐加剧,如大量砍伐森林、开荒种地,导致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热带雨林是世界上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那里生长着占地球植物总数一半以上的植物种类,许多种类至今尚未被人类所认识。

据统计,目前市场出售的药物中有1/4的原料来源于热带雨林这个植物宝库。

据研究人员估计,热带雨林中大约有1 400种植物在医治癌症上有潜在的疗效。

辽宁凤凰山野生果树种质资源开发利用

辽宁凤凰山野生果树种质资源开发利用

辽宁凤凰山野生果树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张梅【摘要】凤凰山自然保护区野生果树资源丰富.经过3年野外调查,结合有关标本与资料,分析研究了果树种质资源的种类、数量,共有23科36属86种.并提出野生果树的利用对策及建议,为凤凰山野生果树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期刊名称】《种子》【年(卷),期】2007(026)012【总页数】3页(P50-52)【关键词】凤凰山;野生果树;开发利用【作者】张梅【作者单位】辽东学院,城市与环境系,辽宁,丹东,118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88野生果树在长期系统发育过程中经历了自然选择和变异[1],有很强的适应性、抗逆性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果树育种的原始材料,也是品种改良的基础资源,有许多潜在利用价值[2]。

凤凰山地处124°03'18″E,40°25'20″N,海拔836.44 m,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年均气温7.8℃,冬夏温差较大,年均无霜期161 d,年降水量1 058.8 mm,棕色或暗棕色森林土壤,pH 4.0~7.3。

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地形复杂,自然植被包括杂木林、栎林、核桃楸林和灌丛、草甸等,植物种类丰富,属长白和华北植物区系的过渡区域,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植物物种基因库[3],独特的生境形成了野生果树资源的多样性。

2004年4月~2006年10月,根据植被生态及自然环境等特征,在保护区的核心区及周围不同群落类型内分别设置12个面积为10 hm2样地,共计30个样地,每个样地设3个20 m×20 m的乔木样方,10个5 m×5 m的灌木样方,20个1 m×1 m的草本样方,分别调查乔木、灌木及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

共设400 m2样方90个,25 m2样方300个,1 m2样方600个,样方总计990个,同时寻访山区百姓,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4,5]。

结合保护区基础资料及现有的树木标本,对野生果树种类、数量进行整理(裸子植物根据郑万钧系统(1970),被子植物根据Engler系统(193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果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对策研究
野果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对策研究
资源的危机,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

如何处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辨证关系,成为当今资源学者和管理部门的热门话题。

野果植物资源直接被开发利用,尤其是变成商品后带来的经济效益比较能引起人们的兴趣,而对于从它们身上获取的那些物质以外的有益于人类的价值却往往被忽视。

由此产生盲目过度开发行为,其结果导致资源很快耗尽,开发利用进入死胡同。

在资源面临崩溃危机以后,所产生的绝对的自然保护主义则走向另一极端,把一草一木都当作绝对保护的对象,以放弃对资源的开发来换取资源的恢复和良好的自然环境,这种脱离实际的保护也是行不通的。

只要在正确原则的指导下,野果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有助于资源的保护(王万贤&杨毅)。

开发与保护是一对矛盾,就像许再富(1996)说的那样: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是绝对的,而保护则是相对的,保护是为了今后更进一步的开发。

我们只要将资源的永续利用作为矛盾平衡的支撑点,矛盾就能得到统一。

7.1三峡
库区野果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任何一种自然资源,都必须不
断探索和掌握资源的特性和变化规律,因势利导,扬其所长,避其所短,才能充分发挥资源的潜力,以便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峡库区野果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原则(刘成武和黄利民,2004)有: 7.1.1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资源的开发利用
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因此,必须考虑经济效益问题——即为了达到一定目的,采用某些措施和办法,投入一定的人、财、物力之后,所产生的效果和收益。

在三峡库区野果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应力争以最少的劳动和物化劳动消耗,产生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

开发利用过程中,应不断地向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做到既充分利用资源,又提高经济效益。

开发利用库区野果植物资源的另一目的就是寻找到具备较高生态效益的野果种类
进行自然环境恢复性栽培。

因此,开发利用库区野果植物资源必须充分调查研究库区野果植物资源的生物学特性。

只有做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两不误,才能创造社会效益。

即只有环境质量提高了,农民收入增加了,人民生活才能真正安康,社会才能持续稳定。

7.1.2生物资源开发量应与其生长、更新相适应的原则对生态系统中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其开发量要小于资源的生长、更新量,才能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

三峡库区野果植物资源的直接采集利用必须与其在野外的自然生长量和更新量相一致。

7.1.3当前利益与长
远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开发资源要有规划,要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相适应,还要与当地
资源蕴藏量相一致,而不可为了一时的经济快速增长而过分开发资源,这样只能导致资源的枯竭。

因此,开发利用野果植物资源也要有长远的观点,既要考虑资源的开发利用,又要考虑资源的保护对策;既要考虑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又要考虑开发利用的生态效益,使得资源的开发利用得以永续进行,裨益当代,造福后代。

7.1.4因地制宜的原则由于地
域分异规律的作用和影响,各个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范围大小、地质形成过程,开发利用历史等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平衡性,使得每个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等,都有明显的地
域性。

三峡库区幅员广阔,气候的区域变化较大,年平均气温垂直变化也较显著。

库区的土壤在水平方向上属于红、黄壤地带与黄棕壤地带,在垂直方向上发育着黄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山地草甸土及黄棕-棕壤-暗棕壤-山地草甸土这样的土壤山地垂直带结构。

受耕作的影响,库区内还有相当大面积的水稻土和各类耕作土(陈伟烈,1994)。

选择合适的野果种类进行人工栽培,必须与该野果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栽植地气候、土壤状况相一致,才能获得预期的综合效益。

7.1.5统筹兼顾、综合利用原则一个国家或地区
的资源,都在一定的范围内组成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综合体,生物资源尤其如此。

野果植物的开发必须统筹兼顾、综合利用,才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它的生产潜力。

7.2三峡库区
野果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开发野果植物,必须着眼于野果植物的特征,采取与之相
适应的策略。

参考前人意见(高峰,2001;许再富,1996;王万贤&杨毅;刘孟军,1998),本文提出以下保护性开发措施及对策: 7.2.1有限制的直接利用野果植物资源
具有再生能力,为永续利用提供了基本条件。

然而,植物的再生能力除了因物种而不同外,还容易因利用方式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为了避免“菏泽而渔”和“杀鸡取卵”,应进行有计
划而合理的采集和利用。

7.2.2规模引种规模引种的目的是变分散为集中,建立产品开发
的原料基地,这样既便于采收、贮藏和加工利用,又有利于野果植物资源的有效保护。

原料基地的建立可结合荒山造林、水库和河岸护坡、道路绿化、庭院经济等工程进行。

7.2.3人工驯化,开发新果品对于种群小、零星分布的野果植物直接利用的可行性不大,
只有进行人工驯化后才能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充分利用农业和生物技术及其它先进手段,进行人工栽培、组织培养及采用遗传工程技术,迅速增加其种群数量,提高质量,为野果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建立或扩大原料基地。

通过在野果植物遗传多样性丰富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及便于研究和引种的适宜地区建立资源圃,尽可能全的收集、保存有用种质材料,为研究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刘孟军,1998)。

同时,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
原则,根据野果植物地域性强以及多样性的特点,选择区域内营养价值高的野果植物种类作为新果品进行培育、产品开发,使其逐步实现良种化、栽培化、商品化,批量上市,丰富人类的物质生活。

7.2.4建立人工经济植物群落,发展生产潜力营造人工纯林或单一发
展某一种野果植物生产可能会碰到各种问题,如病虫害严重,生长发育不良等。

这是由于栽培条件使它们失去了自然群落中种群的隔离和协调作用。

很多野果植物,如榛Corylus L.、桑Morus L.、木通Akebia L.、茶藨子Ribes L.、野葡萄Vitis L.等,有的是喜荫或耐阴
植物,有的生长需要借助其它树木支撑。

引种栽培它们必须创造一定的荫蔽或支撑条件。

所以,人工驯化或引种成功某种野果植物仅仅解决了其个体生态的适应问题,要发挥其经济和生态潜力,还必须研究其在自然群落中的生态问题,与其它经济植物组成各种人工群落;或利用天然林的下层空间,在解决好天然林较好更新的前提下,建成半人工经济植物群落,并不断改善这些群落的结构和生境条件,调控群落的生态关系,建成稳产、高产的生产基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