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高考真题选择题(汉代儒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答案】B
• 4.(2014·海南高考·2)“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 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
• A.礼制观念淡化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 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 【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思想主张(儒法并用)
• 【解析】材料主张礼法并用,说明礼制观念并没有淡化,故A项错误;从 “礼、刑,相为表里者也”说明该思想是儒法两家思想的结合,故B项正确; 依据“相为表里者也”说明不单独崇尚法家思想,故C项错误;该思想促使 儒学地位独尊,不是动摇,故D项错误。
• 【答案】B
• 1.(2013·北京高考·15)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下列属于吸收外来 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
• ①《春秋繁露》 ②《四书章句集注》 ③《儒林外史》 ④《孔子改制考》
• A.①②
B.②④
• C.①③
D.③④
•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解析】考查学生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解题关键注意题干的限制性条件 “吸收外来文化”。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将儒家思想糅合了道家、法家、 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不是外来文化;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吸取佛、道思想形成,而佛教是外来文化;《儒林外史》是讽刺小说;康有 为的《孔子改制考》把西方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为维新变法提供 理论依据的著作。故排除含有①、③的选项,即排除ACD,答案选B。
• 【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的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说的是贫富程度与治 国难易的关系,但材料中没有强调怎么达到贫富有度,B、C、D三项都是在 强调怎么达到这个度,扩大了材料的信息。所以只有A符合题意。
• 【答案】A
• 3.(2013·重庆高考·1)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 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
•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 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
• 【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孟儒学思想;汉代儒学成为 正统思想;宋明理学
• 【解析】(1)第一小问不同点,分别归纳孔孟的儒学思想和汉代董仲舒的 儒学思想,孔孟思想要求统治者施行仁政,以民为本,以道德教化民众;汉 代董仲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提供理 论依据。第二小问发展,宋明理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 绝”,更加重视《论语》《孟子》;宋明理学吸收佛道思想,更加重视思辨, 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
高中历史必修三
高考真题选择题(汉代儒学)
• 1.(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 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 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
• (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 原因。(6分)
• (4)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2分)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第(1)题从材料可知分别是 儒家的“仁政”、道家的“无为”、法家的“法治”。从政治、经济等角度
分析历史背景;第(2)题董仲舒强调“大一统”,发展形成新儒学体系,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第(3)题从材料可看出唐代由于 实行开放政策,对外交往频繁,因而思想文化具有多元性的特点;第(4) 题从前三题得出结论:思想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丰富。
• 【答案】(1)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
• 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发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 侯争霸;
• 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
• (2)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
• 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 (3)多元性(兼收并蓄)。
• 唐朝实行开放政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等。
• 【答案】(1)不同: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三纲五常。(5分)
• 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 (5分)
• (2012·天津高考·12)(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 【答案】B
• 2.(2013·福建高考·14)《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 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 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
•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 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 【答案】C
• 2.(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高考·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 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 化表明,西晋时( )
•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 【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该是( )
• A.韩非子
B.孟子
• C.董仲舒
D.朱熹
• 【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 【解析】提取题干的信息。“阴阳五行、天人合一”和“天命攸(所)归”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为了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的需要,发展儒家 思想,糅合了法家、法家、阴阳五行学说形成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和 “天人合一”为基础,带有明显的神学色彩,故答案C符合题意。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强化;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 想——“君权神授”
• 【解析】君主专制源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当时的中国并不存在宗教权威, 故A项错误;统治者举行祭天大典,其目的是在于神化皇权,巩固统治,从 材料中“‘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的信息可知, 统治者借助了人伦秩序来巩固其统治,故B项正确;祖先崇拜在秦汉以前就 已出现,故C项错误;题干主旨在于通过祭天活动来巩固政治统治,而不是 突出宗法制度的强化,故D项错误。
• (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 济背景。(7分)
•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 宜”。
• ——《汉书·董仲舒传》
•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 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4分)
• 1.(2014·上海高考·5)儒学成为官学是由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直接促成的 ()
•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 【考点】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解析】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生前并没有使儒学成为官学,故A 项错误;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儒家学说,他生前也没有使儒学成为官学,故B 项错误;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促成了儒 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故C项正确;朱熹是生活于宋朝,儒学成为官学在西 汉时期确立的,故D项错误。
• (4)思想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在吸收融合诸多文化因素中发展 和丰富。
• 【答案】B
• 5.(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高考·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 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 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 【答案】C
• (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 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 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 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 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 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 的先河。
•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题干体现的是对亲子和养子财产占有罪名的变化,没 有涉及亲子与养子的权利问题,故A项错误;题干体现的是对待养子与亲子 态度趋同,但不表示与亲子血缘关系淡化,故B项错误;养子也属于家族成 员,养子与亲子财产同样体现宗族利益,故C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 误;结合题意可知,西晋时对养子的政策与亲子相同,可知是认可了养子的 名份和与家族的伦理关系,故体现的是伦理观念的强化,故D项正确。
wenku.baidu.com
• 【考点】汉代儒学——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 【解析】对于君与民的关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不同于原始儒学的 “民贵君轻”,并未继承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故A项错误;原始儒学中的 “民贵君轻”体现了民本思想,而董仲舒“屈民以伸君”的主张,君的地位 大于民的地位,不再是以民为本,故B项正确;题中的话题主要是原始儒学 和董仲舒思想关于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并没有涉及到仁爱思想,故C 项错误;董仲舒的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对于德治并没有摒弃, 关于德治的主张题中也没有反映,故D项错误。
• 材料三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 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 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 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
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 【答案】D
• 3.(2014·江苏高考·1)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 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 董仲舒( )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 4.(2014·海南高考·2)“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 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
• A.礼制观念淡化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 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 【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思想主张(儒法并用)
• 【解析】材料主张礼法并用,说明礼制观念并没有淡化,故A项错误;从 “礼、刑,相为表里者也”说明该思想是儒法两家思想的结合,故B项正确; 依据“相为表里者也”说明不单独崇尚法家思想,故C项错误;该思想促使 儒学地位独尊,不是动摇,故D项错误。
• 【答案】B
• 1.(2013·北京高考·15)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下列属于吸收外来 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
• ①《春秋繁露》 ②《四书章句集注》 ③《儒林外史》 ④《孔子改制考》
• A.①②
B.②④
• C.①③
D.③④
•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解析】考查学生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解题关键注意题干的限制性条件 “吸收外来文化”。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将儒家思想糅合了道家、法家、 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不是外来文化;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吸取佛、道思想形成,而佛教是外来文化;《儒林外史》是讽刺小说;康有 为的《孔子改制考》把西方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为维新变法提供 理论依据的著作。故排除含有①、③的选项,即排除ACD,答案选B。
• 【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的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说的是贫富程度与治 国难易的关系,但材料中没有强调怎么达到贫富有度,B、C、D三项都是在 强调怎么达到这个度,扩大了材料的信息。所以只有A符合题意。
• 【答案】A
• 3.(2013·重庆高考·1)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 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
•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 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
• 【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孟儒学思想;汉代儒学成为 正统思想;宋明理学
• 【解析】(1)第一小问不同点,分别归纳孔孟的儒学思想和汉代董仲舒的 儒学思想,孔孟思想要求统治者施行仁政,以民为本,以道德教化民众;汉 代董仲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提供理 论依据。第二小问发展,宋明理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 绝”,更加重视《论语》《孟子》;宋明理学吸收佛道思想,更加重视思辨, 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
高中历史必修三
高考真题选择题(汉代儒学)
• 1.(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 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 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
• (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 原因。(6分)
• (4)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2分)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第(1)题从材料可知分别是 儒家的“仁政”、道家的“无为”、法家的“法治”。从政治、经济等角度
分析历史背景;第(2)题董仲舒强调“大一统”,发展形成新儒学体系,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第(3)题从材料可看出唐代由于 实行开放政策,对外交往频繁,因而思想文化具有多元性的特点;第(4) 题从前三题得出结论:思想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丰富。
• 【答案】(1)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
• 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发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 侯争霸;
• 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
• (2)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
• 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 (3)多元性(兼收并蓄)。
• 唐朝实行开放政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等。
• 【答案】(1)不同: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三纲五常。(5分)
• 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 (5分)
• (2012·天津高考·12)(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 【答案】B
• 2.(2013·福建高考·14)《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 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 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
•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 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 【答案】C
• 2.(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高考·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 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 化表明,西晋时( )
•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 【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该是( )
• A.韩非子
B.孟子
• C.董仲舒
D.朱熹
• 【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 【解析】提取题干的信息。“阴阳五行、天人合一”和“天命攸(所)归”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为了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的需要,发展儒家 思想,糅合了法家、法家、阴阳五行学说形成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和 “天人合一”为基础,带有明显的神学色彩,故答案C符合题意。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强化;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 想——“君权神授”
• 【解析】君主专制源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当时的中国并不存在宗教权威, 故A项错误;统治者举行祭天大典,其目的是在于神化皇权,巩固统治,从 材料中“‘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的信息可知, 统治者借助了人伦秩序来巩固其统治,故B项正确;祖先崇拜在秦汉以前就 已出现,故C项错误;题干主旨在于通过祭天活动来巩固政治统治,而不是 突出宗法制度的强化,故D项错误。
• (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 济背景。(7分)
•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 宜”。
• ——《汉书·董仲舒传》
•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 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4分)
• 1.(2014·上海高考·5)儒学成为官学是由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直接促成的 ()
•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 【考点】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解析】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生前并没有使儒学成为官学,故A 项错误;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儒家学说,他生前也没有使儒学成为官学,故B 项错误;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促成了儒 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故C项正确;朱熹是生活于宋朝,儒学成为官学在西 汉时期确立的,故D项错误。
• (4)思想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在吸收融合诸多文化因素中发展 和丰富。
• 【答案】B
• 5.(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高考·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 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 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 【答案】C
• (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 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 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 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 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 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 的先河。
•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题干体现的是对亲子和养子财产占有罪名的变化,没 有涉及亲子与养子的权利问题,故A项错误;题干体现的是对待养子与亲子 态度趋同,但不表示与亲子血缘关系淡化,故B项错误;养子也属于家族成 员,养子与亲子财产同样体现宗族利益,故C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 误;结合题意可知,西晋时对养子的政策与亲子相同,可知是认可了养子的 名份和与家族的伦理关系,故体现的是伦理观念的强化,故D项正确。
wenku.baidu.com
• 【考点】汉代儒学——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 【解析】对于君与民的关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不同于原始儒学的 “民贵君轻”,并未继承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故A项错误;原始儒学中的 “民贵君轻”体现了民本思想,而董仲舒“屈民以伸君”的主张,君的地位 大于民的地位,不再是以民为本,故B项正确;题中的话题主要是原始儒学 和董仲舒思想关于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并没有涉及到仁爱思想,故C 项错误;董仲舒的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对于德治并没有摒弃, 关于德治的主张题中也没有反映,故D项错误。
• 材料三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 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 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 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
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 【答案】D
• 3.(2014·江苏高考·1)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 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 董仲舒( )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