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高考真题选择题(汉代儒学)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三册 专题一 第2课 汉代儒学测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三册 专题一 第2课 汉代儒学测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三册专题一第2课汉代儒学一、单选题1.西汉初年,奉行“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实行与民休息的宽松政策。

到汉武帝时期实行“独尊儒术”。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不断发展B.统治者对儒家思想的敬仰C.黄老之学已经过时D.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2.董仲舒认为“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

这反映出董仲舒思想的特点是( )A.德主刑辅B.独尊儒术C.“天人感应”D.重视伦理3.“黄老”之称,始见于汉代史籍,但按照《史记》记载,“黄老之学”在战国时期的存在应该是确定无疑的,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相关学者都对“黄老之学”在先秦的存在给予了肯定。

由此可见,汉初奉行“黄老之学”()A.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取决于先秦政治思想的流传C.受司马迁的影响比较大D.根植于先秦的历史文化传统4.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 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这说明董仲舒( )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D.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5.董仲舒哲学之“天”的属性是由道德之天、自然之天、神灵之天三者相结合的混合体,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道德之天是核心,“仁”是“天”的精神,“天”是“仁”之表象。

董仲舒这样构建的“天”的哲学的目的是( )A.神化儒家学术强调“独尊儒术”的必要B.吸收道家、阴阳家学说改造儒学C.利用儒家的仁德之政解决现实需要D.利用“天人合一”观念论证儒家学说6.汉初极力削弱秦代遗留下来的酷吏传统,其推崇的理想治国者既不同于“法治”之能吏,也不同于“礼治”之君子,而是推崇“清净慈祥”的“长者”。

这说明当时理想的治国理念是( ) A.外儒内法,大一统 B.无为而无不为C.仁为本,为政以德D.礼法并施7.西汉儒家董仲舒借自然现象来解释社会政治衰败的结症,如,人君为政不宜于民,“天”就会降下“灾异”以“谴告”人君。

高中历史1.2汉代儒学同步训练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1.2汉代儒学同步训练人民版必修3

二汉代儒学一、选择题1.“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的这一说法( )A.正确评价了百家争鸣的影响B.揭示了独尊儒术的消极后果C.批判了文化专制主义政策D.本末倒置,没有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解析:“书籍被烧残”以及“蓬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遭受致命打击,反映了文化专制主义政策的严重危害,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不符。

答案:C2.(2013·福建文综)《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解析:由题意可知董仲舒的理念是让富者富而不骄,让穷者能够生存,这样上下就能够相安,国家也就容易治理,因此A项符合题意。

材料只说让富者贵而不骄,让贫者足以养生,并未涉及“强制去富”“竭力济贫”和“劫富济贫”,B、C、D三项错误。

答案:A3.(2013·浙江杭州检测)董仲舒在论证“人性与教化”的关系时写道:“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可见,他把教化民众的权力和责任首先归于( )A.圣人B.儒者C.官吏D.帝王解析:根据材料“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可知立王以使民尽善,此处的王即封建帝王。

故D项正确。

答案:D4.董仲舒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这一思想主张有利于( )A.宣扬变法革新思想B.神化专制君主权力C.防止皇帝实行暴政D.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解析: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旨在用文化的“一统”巩固政治的“一统”,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及其内涵不符。

答案:D5.(2013·山东济南期末)古代某思想家认为:臣民只有将自己依附于君王,融化于群体之中,个体的生命才有价值、有意义。

【优选整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2课汉代儒学(测试)

【优选整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2课汉代儒学(测试)

【优选整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2课汉代儒学(测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自汉武帝开始使用“建元”年号后,汉代年号大量出现了“元”“始”“初”等字,即所谓“与民更始”就是说从头重来一次。

然而一次一次的“更始”,使上帝的意志也慌忙得不亦乐乎。

此年号现象说明汉代()A.确立了“民本”治国原则B.新儒学影响了政治理念C.武帝后政治局势长期动荡D.崇尚重农抑商经济政策2.汉代前的君王从祖先承受君位,至汉朝立国,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这就需要某种理论的支撑。

后来,适应这一“需要”的是A.“民贵君轻”说B.“五德始终”说C.“知行合一”论D.“天人感应”说3.唐代的佛教与道教都强调自己的师承与宗脉。

韩愈则强调儒家思想经历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至孔孟的传递顺序,“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并宣称:“己之道,乃夫子、孟轲、扬雄所传之道也”。

韩愈这样做的目的是A.仿照佛道做法,追溯儒学源流B.抬高孟子地位,宣扬格物穷理C.顺应三教合一,汲取佛道精髓D.建立儒学道统,树立自身权威4.董仲舒认为,天是宇宙间的最高主宰,“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因而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董仲舒这一思想A.否定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B.确立了儒法合流的治国方略C.神化皇权并力图使之受制约D.使神权与王权开始走向结合5.《两汉三国学案》卷九记载:“夫汉家以经义断事,每有大议论、大狱讼、辙引经义以决之。

”这表明A.儒学统治地位的已确立B.儒学运用于国家的政治生活C.汉代社会秩序较混乱D.儒家理念成为日常行为规范6.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博士弟子入选”,内由太常负责选择,外由郡国察举。

规定太学的学习科目设“五经”,学生可任选一经学习,以自学为主,老师定期讲经,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做官。

太学的兴办A.有利于实现西汉王朝的思想统一B.促进了汉代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C.建立了以考试为主的官僚选拔制度D.缓和了统治阶级集团内部的矛盾7.汉代有一典型案例: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持棍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专题一之二汉代儒学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专题一之二汉代儒学

1.《春秋繁露》记载:“古之造文者,三画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而连其中,通其道也,谓之王。

”材料体现了()A.天人感应思想B.君权神授C.阴阳五行学说D.封建等级思想2.董仲舒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

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

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以上言论表明董仲舒主张()A.平均分配财富以克服贫富分化B.消除等级制度以实现社会平等C.强化礼乐制度以稳定社会秩序D.减少贫富差距以维护国家稳定3.董仲舒提出:“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这一认识()A.有利于贤明政治的出现B.体现了老子“无为”的思想C.实现了汉初的稳定局面D.代表了平民百姓的利益4.尽管董仲舒建议对其他学派加以“灭”“绝”,但汉武帝并未实际推行,只是剥夺了其他学派在官方学校中的传授资格;就是在官场之中,汉武帝也重用了一批具有法家、黄老道家、阴阳家色彩的人物。

据此可知下列关于汉武帝在治国用人方面的策略说法正确的是()A.外儒内法 B.外法内儒 C.博采众长 D.法表儒里5.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由此可见,下列论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反应天命的政治秩序与政治思想应该是统一的B.强化君主集权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C.融合黄老之学、法家主张和佛家思想丰富儒学D.新儒学主张仁政爱民思想6.历史学家阎步克曾说,“汉承秦制”,汉代统治者的方针实际是“儒表法里”。

不仅汉武帝兴功用法,任用酷吏,汉宣帝亦“所用多文法吏”,且公然申明“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这说明汉代()A.完全采用法家思想进行统治B.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实行“德教”,采用“周礼”D.继承秦制,融合儒法思想7.“柔仁好儒”的太子认为汉宣帝(汉武帝曾孙)“持刑太过,宜用儒生”,却遭到训斥,“汉家自有制度”,“奈何纯任德教”。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高考真题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高考真题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高考真题第一篇: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高考真题园地原创严禁转载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选择题:2011年题组(无)2010年题组1.(2010〃北京文综1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1.D 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主流思想的理解。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先秦法家理论家是韩非子,而汉朝时使儒家成为统治思想的新儒学代表是董仲舒,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2.(2010〃天津文综2)《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

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该材料主要表明()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2.D 此题可将问题表征为“‘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的原因是()”。

“天下学士”跟的是什么“风”?对于没有文言文障/ 3 碍的同园地原创严禁转载学而言,答案不难从材料的前后文得出:效仿公孙弘研习儒学经典。

为什么效仿?公孙弘的成功,对于具有政治敏感“天下学士”而言,不难把握“儒学地位正在提高”这一新的政治动向。

2009年题组1.(2009〃海南历史3)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A.《春秋》 B.《论语》 C.《孟子》 D.《易经》1.A 董仲舒的主要主张是“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要著作是《春秋繁露》等,可见他的思想基础是源自《春秋》。

2.(2009〃安徽文综13)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1.2汉代儒学(测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1.2汉代儒学(测试)

第 2 课汉代儒学(测试)1.战国秦汉期间,思想界由“百花怒放”到“独尊儒术”所反应的根本问题是 ()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严重倒退B.商品经济发展遇到限制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增强D.中国由分裂走向一致答案 C分析汉初统治者汲取秦亡教训,采纳养精蓄锐政策,直到汉武帝时,方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这正是社会发展和封建统治思想成熟的结果。

A 、B、D 不切合题意。

2.“礼教始行,渊溯春秋,谁挈五惯例伦理;儒风独树,麾开汉武,公凭三策正乾坤。

”这副楹联中的“公”是指()A.孔子C.朱熹答案 B B.董仲舒D.王守仁分析从资猜中“挈五惯例伦理”“ 儒风独树,麾开汉武”可知是董仲舒。

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主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进而确定了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

3.在古装电视剧中,常常看到太监宣诏时高呼“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奉天承运”的理论依照是 ()A.“以法为本”B.“君轻民贵”C.“天人感觉”D.“工商皆本”答案 C分析“奉天承运”的开首语,标榜了皇帝是感觉上天的旨意公布诏书的。

君王的权利来自上天的授与,天人是相通的,切合董仲舒的“天人感觉”说,应选 C。

4.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这段话主要反应的思想是()A.罢黜百家B.独尊儒术C.以礼入法D.君权神授答案 D分析资料表示君主的权利是天意的表现。

5.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以“天人感觉” “君权神授”为中心,其进步作用在于()A.使儒家思想得以发展和完美B.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C.排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迫D.为增强中央集权供给理论依照答案 D分析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中“ 天人感觉”“ 君权神授” 拥有相当作分的迷信色彩,同时也将王权统治神奇化,但客观上为增强中央集权供给了理论依照。

适应了中国古代先期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有益于推进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发展,这是其进步作用的主要表现,故 D 项正确。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第二课汉代儒学检测题(含解析)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第二课汉代儒学检测题(含解析)

汉代儒学检测题一、选择题1、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严重倒退B.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加强D.知识分子迷信孔子权威解析“百家争鸣”的背景是列国纷争、社会剧烈变化的春秋战国时代。

当时的中国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尚不成熟,所以思想文化领域才得以“百家争鸣”。

汉武帝时,为了配合政治上的“大一统”局面,便在思想领域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由此可看出,从前者到后者的变化,实质上反映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不断强化的轨迹。

因此,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2、孟子说:“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两者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 )A.主张民贵君轻B.维护统治秩序C.强调层层分封D.体现以德治民解析:“君权神授”认为皇帝的权力是上天授予的,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皇帝代表上天在人间行使权力,管理人民。

这实际上是一种愚民,维护统治秩序的政策。

“大一统”指的是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统一,也是一种维护统治秩序的政策。

故选B项。

答案:B3、董仲舒曾说:“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

”对这一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主张君权神授,民众应绝对顺从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主张王者承天命而教化人民解析由材料“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可知,其主张君权神授,但没有提到民众应绝对服从,故A项错误;材料未反映董仲舒对人性所持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中未体现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排除C项;从材料“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可知,董仲舒主张王者承天命而教化人民。

所以答案选D项。

答案 D4、西汉时期,太学开设并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尔雅》等课程。

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课 汉代儒学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人民版

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课 汉代儒学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人民版

第2课汉代儒学一、选择题(1~10题为基础达标题,11~15题为能力提升题)1.“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这反映了董仲舒的( )A.大一统思想B.天人感应思想C.君权神授思想D.无为而治思想答案 B解析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此外为了限制君主暴政,提出天人感应,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

本题题干材料强调上天通过自然现象警告君主要实行仁政,故选B。

2.董仲舒提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该观点( ) A.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B.主要体现“天人感应”的理念C.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D.直接结束了各派思想平等的局面答案 C解析材料的大意是“上天赋予人以本性,具有善良的本质而不能成为善良的人,于是上天为他们创造了一个王,来教化人为善,这就是上天的本意”,董仲舒是在借天意来构建君权理论,为君权寻找一个无上的、不可辩驳的理由,这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故C 与题意符合。

3.(2017·宿迁高二期末)“儒学神学化,儒家某某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

”这一历史现象开始于( )A.春秋战国B.西汉C.宋代D.明清答案 B解析儒家学派的创立者是春秋时期的孔子,孔子的思想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的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故A项错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学确立了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故B项正确;宋代出现了理学,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对理学进行了反思、批判,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故D项错误。

4.(2018·启东高二检测)汉武帝推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目的是( )A.实现思想的大一统B.便于与民休息,社会稳定C.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D.尊重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答案 C解析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主X“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本目的是用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故选C。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检测 专题一 第二课汉代儒学 人民版必修3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检测 专题一 第二课汉代儒学 人民版必修3

汉代儒学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秦朝时期,秦始皇下令焚烧的书籍包括( )A.秦国官定史书《秦记》B.博士官负责管理的文献C.医药、卜筮、种树等书D.民间收藏的《诗》《书》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

秦始皇下令焚烧的书籍有秦国官定史书《秦记》以外其他各国的历史记载,天下私人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等。

答案:D2.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以下对这一思想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分析、理解能力。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体现了民性本善,君权神授的观点,故选D。

答案:D3.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下列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解析:C项的意思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答案:C4.(2012·台州模拟)中国古代帝王自称“天子”,对天地非常崇敬。

每一个皇帝都把祭祀天地当成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

右图是明清皇帝祭祀上天祈求丰收的天坛。

与这种现象有关的我国古代儒家思想是( )A.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B.荀子的人道有为思想C.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D.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解析:董仲舒认为皇帝承天命而治天下,以此来神化皇权,祭祀天地是皇帝宣扬自己统治正当性的重要活动。

答案:D5.赵鼎新在《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形成》中指出:“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

”结合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②“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他学说③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④“仁政”被剔除,儒家思想沦为法家思想的附庸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_学考通关—《汉代儒学》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_学考通关—《汉代儒学》

随学考、高考同步化新趋势,从学考、高考两个维度设计训练,考点、考法全面覆盖,科学设计梯级序列化训练,辅助跳出题海,实现高效演练。

高中历史考试对考试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分为四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

a识记再认或再现重要的历史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历史结论,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基本线索及历史图表等历史基础知识。

b理解领会、领悟和解释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及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基本线索等。

c分析分析、比较和概括相关历史知识,把握各历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区别其本质,概括其特点。

d综合对不同专题、课的相关的历史知识进行归纳、评析,运用唯物史观和所学知识、方法,说明论证相关问题。

一、选择题1.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指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2.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些做法都体现了()。

A.“君权神授”思想B.“大一统”思想C.反专制思想D.理学思想3.“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

”最能够体现这句话的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感应”“天人合一”C.“春秋大一统”D.“三纲五常”4.“学术界论述董仲舒思想的政治性时,往往侧重于它对现实政权的维护和巩固……对这一点批判有余而肯定不足。

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决定于统治者的性质。

汉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

”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想要得出的结论是()。

A.肯定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时代价值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C.汉武帝是历史上很有作为的皇帝D.要充分肯定汉武帝在历史上的作用二、非选择题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三十四汉代儒学

2022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三十四汉代儒学
对王朝兴替的解释和概括。从早期经典到先秦儒家再
到西汉诸儒,“王天下”的解释经历了从“天命”到“人事”再回归“天命” 的历程。这一历程体现了儒家( )
A.正统地位不断加强 B.哲学体系日益完整 C.神学色彩逐渐浓厚 D.因时而变创新突破
【解析】选D。据材料从早期经典到先秦儒家再到西汉诸儒,“王天下”的解释 经历了从“天命”到“人事”再回归“天命”的历程。这一历程体现了儒家因 时而变创新突破,故选D;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排除A;宋明理学是儒家哲学化的表现,排除B;儒家主张积极入世,与神学无关, 排除C。
【解析】选B。由材料可知该思想融合且同化了其他思想,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思想融合了阴阳家思想,故选B;先秦儒学中的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这一主张 并未融合其他思想,排除A;北宋二程倡导“格物致知”是对传统儒学的发展,没 有融合其他思想,排除C;顾炎武宣扬经世致用也是对传统儒学的发展,没有融合 其他思想,排除D。
【解析】选B。据材料“夫木者农也,农者民也”“土者,君之官也”可知,“木 胜土”即为民胜官,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这是对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继承, 故选B;“五行”属于阴阳家的思想,并非道家,排除A;周代礼乐制度实质上是一 种等级制度,而董仲舒“木胜土”的论述体现的是民本思想,二者并不相同,排 除C;董仲舒针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的是“春秋大一统”和“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理论,而材料中的论述体现的是民本思想,与建立中央集 权关系不大,排除D。
5.(2021·衡阳模拟)学者李泽厚认为,中国传统思想一般表现为重“求同”。 它通过“求同”来保持和壮大自己,具体方式则经常是以自己原有的一套来解 释、贯通、会合外来的异己东西,就在这种会通解释中吸取了对方,模糊了对 方的本来面目而将之“同化”。以下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 A.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B.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 C.二程倡导“格物致知” D.顾炎武宣扬经世致用

2022年高中历史 1.2《汉代儒学》课时练 人民版必修3

2022年高中历史 1.2《汉代儒学》课时练 人民版必修3

2022年高二历史课时练:1·2《汉代儒学》(人民版必修三)一、选择题1.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家的主要区别是A .宣扬仁和礼 B.主张仁政 C.宣扬人性本善 D.提出“天人感应”【答案】D2.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儒术”指A.正统的孔孟学说 B.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C.儒家学说与权术 D.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答案】B3.《史记》云:“诸吕作乱,日蚀、昼晦。

吴楚七国叛逆,彗星现,天狗过梁野。

”上述记载()①反映了董仲舒的思想观念②给后人留下了研究天文学的宝贵资料③体现了迷信对封建史学的影响④记载荒诞不经,缺乏科学精神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D4.“董仲舒是有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这一观点()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B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 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答案】D5.“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答案】D6.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答案】C7.中国古民居中常见到“耕读传家”、“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耕田读书”等匾额或门联。

古代这些家庭所读所传的应该是()。

A.老庄之学 B.孔孟之道 C.墨家学说 D.耕作技术【答案】B8.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这次他向汉武帝提出()A.天人感应学说 B.君权神授学说C.独尊儒术建议 D.崇尚法制主张【答案】C9.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高中历史 专题一 汉代儒学同步练测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专题一 汉代儒学同步练测 人民版必修3

二汉代儒学建议用时实际用时满分实际得分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的思想,其共同点是()A.主张民贵君轻B.维护统治秩序C.强调层层分封D.体现以德治国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施,在历史上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封建政治开始与儒学密切结合B.从思想上巩固了西汉的统一C.儒学开始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D.使民主思想得到自由发展3.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而“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A.人与自然的和谐B.社会现实C.人与社会的和谐D.人的生命4.董仲舒认为,“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A.“天人感应,天人合一”B.“仁者爱人,君轻民贵”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君权神授”5.“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这一思想的表现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6.董仲舒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主要区别在于()①带有神秘色彩,打上了“天”的印记②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糅合其他学派思想③强调仁政,反对暴政④思想保守,主张“法先王”A.①②③ B.①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④7.秦始皇“焚书坑儒”,而汉武帝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地位的变化取决于()A.儒家思想的自我更新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C.思想大一统的趋势D.手工业和商业的日益繁荣8.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下列对这一思想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9.儒家思想发展到汉代,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即()A.人定胜天 B.无为而治C.君权神授D.实行仁政10.学校的设立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

人民版必修三高三历史限时练:1.2汉代儒学

人民版必修三高三历史限时练:1.2汉代儒学

人民版必修三高三历史限时练:1.2汉代儒学一、单选题1.西汉宣帝年间曾发生一次日食,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

”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大一统C.天人感应D.君权神授2.秦代焚书禁学和汉代独尊儒术采用的手段大相径庭,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但两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相同的,其本质是()A.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为消沉 B.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C.为不同思想留下适度发展空间 D.文化内容由宽容转向专制3.被董仲舒发挥了的儒学的大一统思想,能被汉武帝采纳,实际上是因为它吸收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A.孔子的思想 B.荀子的思想C.韩非子的思想 D.墨子的思想4.除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和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外,汉代皇帝都以“孝”为谥号,称孝惠帝、孝文帝、孝武帝、孝昭帝等等。

这表明汉代()A.皇室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B.孝道扩展成为社会伦理C.儒学正统地位得以巩固 D.统治者提倡以孝治天下5.(题文)西汉儒学家落下阂、邓平等创制了《太初历》;以桓谭、扬雄为代表的儒家学者参与了宇宙结构理论上的浑、盖之争;汉代天文学家张衡对儒家经典多有研究,而且他的天文学思想受到扬雄所著《太玄》的影响。

由此可见()A.汉代儒学成为中国主流思想文化B.儒学是天文历法发展的主要原因C.汉代儒学推动古代科技体系形成D.汉代的天文历法与儒学关系密切6.西汉流行的儒家经典是靠经师口授,用隶书写成,被称为“今文经”;后来在孔府旧宅等处发现的使用前代文字书写的经书,被称为“古文经”。

但古文经在汉代一直不被今文经儒生认可,其主要原因是()A.秦代焚书,古代典籍真假难辨B.时代变迁,阅读隶书已成习惯C.传承断绝,五经内容差异甚大D.儒学独尊,利禄之争日趋激烈7.汉武帝时,创用了年号纪年法,天下太平无事年号就照旧使用下去,如有天灾人祸,就会着手改元易号。

影响汉武帝这一做法的是()A.“天人感应”学说B.“为政以德”学说C.“大一统”的主张D.“三纲五常”学说B.朝贡制度中的伦理性因素要多于军事因素C.有利于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形成D.与现代西方的强权政治相似14.“天道之大者在阴阳。

历史必修三专题一汉代儒学

历史必修三专题一汉代儒学

学⑴提有倡道“理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等⑵思秦想朝,“迎焚合书了坑当儒时”加和强汉专武制帝主“义罢中黜央百集家权,,独巩尊固儒国术家”统,一虽的 时然代确需立要的。统②治汉思武想帝不的同真,实但目都的是是为要了加适强应专加制强主中义央中集央权集的权需, 于要是。其都他属所于有思有想助文于化实专现制这的个需目要的。的思想都是他吸取的方向, 因此,他在统治过程中,采取儒a 家以外的思想主张就不足为奇15
3、特点:
①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依据;
②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
4、影响:儒学因此而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①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稳固:儒生成为专制政治的仆
从;儒学成为统治臣民的思想工具;
②促成持久的读书风尚,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文化的发
展;
③选官方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a
5
【典型题例】(2010·哈尔滨三中、东北育才、大连育明
、天津耀华四校二模)史载汉初曹参为相时,任官选用不
善辞令的忠厚长者,而对追逐功名利禄之徒一概不用;省
事节用,量刑从宽;对下属不苛察细过,虚怀自持。这种
施政思想符合( )
A.儒家学说
B.墨家学说 C.法家学说
D.道家学说
解析:D,汉初由于经济衰退,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a
8
6、核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7、目的:给统治者披上神圣的外衣,政治上主张实现大一统,
以加强君权、维护君主专制;思想上主张“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以维护思想上的封建专制。
8、评价
①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 ①唯心主义的成分应批判
大一统的国家
②为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 思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高二历史练习1: 汉代儒学人民必修3

高二历史练习1: 汉代儒学人民必修3

汉代儒学一、选择题1. 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是因为他提出了()A.“大一统”思想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君权神授”“天人感应”D.“三纲五常”【答案】A【点拨】儒家的“大一统”思想通过君权神授论竭力为君权的合理性作出证明,树立君主的绝对权威,起到了神化皇权的作用,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2.奶奶不断唠叨:“老天爷爷,你怎么不睁眼,这雨没完没了地下,你还叫我们穷人活不活。

”以上是某一文学作品中的片断,“奶奶”的话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的敬重,这与中国古代那一学派有关()A.道家学派B.法家学派C.儒家学派D.墨家学派【答案】C【点拨】儒家“天人感应”思想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是有意识的,通过灾异来表达自己的意见3.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后世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这一理论应用的是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 B.确立“家天下”的王位继承制C.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 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答案】B【点拨】“家天下”的王位继承制的确立早于汉武帝时期,不符合题目的“后世”之限定。

4.“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在上述建议下,出现了()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三教合归儒【答案】C【点拨】仔细阅读材料,材料体现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主张。

这一主张被汉武帝所采纳,儒家思想至此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

5.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答案】C【点拨】董仲舒的思想,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引入阴阳五行理论,杂以法家、道家某些思想成分,发展为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的新儒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答案】C
• (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 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 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 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 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 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 的先河。
• 1.(2014·上海高考·5)儒学成为官学是由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直接促成的 ()
•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 【考点】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解析】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生前并没有使儒学成为官学,故A 项错误;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儒家学说,他生前也没有使儒学成为官学,故B 项错误;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促成了儒 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故C项正确;朱熹是生活于宋朝,儒学成为官学在西 汉时期确立的,故D项错误。
• 【答案】(1)不同: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三纲五常。(5分)
• 发展:更加分)
• (2012·天津高考·12)(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 材料三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 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 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 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
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 【答案】B
• 4.(2014·海南高考·2)“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 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
• A.礼制观念淡化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 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 【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思想主张(儒法并用)
• 【解析】材料主张礼法并用,说明礼制观念并没有淡化,故A项错误;从 “礼、刑,相为表里者也”说明该思想是儒法两家思想的结合,故B项正确; 依据“相为表里者也”说明不单独崇尚法家思想,故C项错误;该思想促使 儒学地位独尊,不是动摇,故D项错误。
• 【答案】B
• 2.(2013·福建高考·14)《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 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 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
•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 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 【考点】汉代儒学——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 【解析】对于君与民的关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不同于原始儒学的 “民贵君轻”,并未继承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故A项错误;原始儒学中的 “民贵君轻”体现了民本思想,而董仲舒“屈民以伸君”的主张,君的地位 大于民的地位,不再是以民为本,故B项正确;题中的话题主要是原始儒学 和董仲舒思想关于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并没有涉及到仁爱思想,故C 项错误;董仲舒的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对于德治并没有摒弃, 关于德治的主张题中也没有反映,故D项错误。
• 【答案】B
• 5.(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高考·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 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 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 (4)思想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在吸收融合诸多文化因素中发展 和丰富。
该是( )
• A.韩非子
B.孟子
• C.董仲舒
D.朱熹
• 【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 【解析】提取题干的信息。“阴阳五行、天人合一”和“天命攸(所)归”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为了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的需要,发展儒家 思想,糅合了法家、法家、阴阳五行学说形成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和 “天人合一”为基础,带有明显的神学色彩,故答案C符合题意。
• 【答案】C
• 2.(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高考·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 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 化表明,西晋时( )
•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 【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
• (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 原因。(6分)
• (4)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2分)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第(1)题从材料可知分别是 儒家的“仁政”、道家的“无为”、法家的“法治”。从政治、经济等角度
•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 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
• 【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孟儒学思想;汉代儒学成为 正统思想;宋明理学
• 【解析】(1)第一小问不同点,分别归纳孔孟的儒学思想和汉代董仲舒的 儒学思想,孔孟思想要求统治者施行仁政,以民为本,以道德教化民众;汉 代董仲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提供理 论依据。第二小问发展,宋明理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 绝”,更加重视《论语》《孟子》;宋明理学吸收佛道思想,更加重视思辨, 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
高中历史必修三
高考真题选择题(汉代儒学)
• 1.(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 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 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题干体现的是对亲子和养子财产占有罪名的变化,没 有涉及亲子与养子的权利问题,故A项错误;题干体现的是对待养子与亲子 态度趋同,但不表示与亲子血缘关系淡化,故B项错误;养子也属于家族成 员,养子与亲子财产同样体现宗族利益,故C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 误;结合题意可知,西晋时对养子的政策与亲子相同,可知是认可了养子的 名份和与家族的伦理关系,故体现的是伦理观念的强化,故D项正确。
• (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 济背景。(7分)
•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 宜”。
• ——《汉书·董仲舒传》
•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 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4分)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强化;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 想——“君权神授”
• 【解析】君主专制源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当时的中国并不存在宗教权威, 故A项错误;统治者举行祭天大典,其目的是在于神化皇权,巩固统治,从 材料中“‘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的信息可知, 统治者借助了人伦秩序来巩固其统治,故B项正确;祖先崇拜在秦汉以前就 已出现,故C项错误;题干主旨在于通过祭天活动来巩固政治统治,而不是 突出宗法制度的强化,故D项错误。
分析历史背景;第(2)题董仲舒强调“大一统”,发展形成新儒学体系,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第(3)题从材料可看出唐代由于 实行开放政策,对外交往频繁,因而思想文化具有多元性的特点;第(4) 题从前三题得出结论:思想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丰富。
• 【答案】(1)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
• 【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的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说的是贫富程度与治 国难易的关系,但材料中没有强调怎么达到贫富有度,B、C、D三项都是在 强调怎么达到这个度,扩大了材料的信息。所以只有A符合题意。
• 【答案】A
• 3.(2013·重庆高考·1)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 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
• 【答案】B
• 1.(2013·北京高考·15)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下列属于吸收外来 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
• ①《春秋繁露》 ②《四书章句集注》 ③《儒林外史》 ④《孔子改制考》
• A.①②
B.②④
• C.①③
D.③④
•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解析】考查学生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解题关键注意题干的限制性条件 “吸收外来文化”。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将儒家思想糅合了道家、法家、 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不是外来文化;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吸取佛、道思想形成,而佛教是外来文化;《儒林外史》是讽刺小说;康有 为的《孔子改制考》把西方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为维新变法提供 理论依据的著作。故排除含有①、③的选项,即排除ACD,答案选B。
• 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发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 侯争霸;
• 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
• (2)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