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多变的天气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 31多变的天气 教案设计
一般变化不大;
2)天气与气候的异同
天气
气候
不同点
短时间、多变化
较长时间,较稳定
相同点
一个地方的大气状况
三、活动:
比一比,看谁答得快,下面句子哪些是说天气的?哪此是说气候的?
①昆明四季如春()
②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③明天大风降温()
④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
பைடு நூலகம்
⑤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⑥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识人类生产、生活与天气的关系,提高学生保护环境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天气的特点及与气候的区别 2、气象图和风向图的判读 3、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提问法、讲图法、读图分析法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天气及其影响 第二课时:明天的天气 第三课时: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教学过程:
(人们常见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
(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的天气状况,它是时刻变化的)
3、引导学生观察幻灯片,归纳天气的特点
(1)、短时间
(2)多变化:同一时间,不同地方天气不同;同一地方,不同时间天气
不同。
4、学生讨论:天气与气候有什么区别?
1)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
四、风向标:包括风杆、风尾或风旗 风向:指风的来向
风 力:风的强弱的级别,共分18级。
业等。
五、获取天气信息的途径
1、看电视;2、听收音机;3、读报纸;4、上网;5、手机121信息台。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提问:你收看过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吗?请同学们想一想天气预报要预报 哪些内容呢?天气预报有什么作用? 二、讲授新课 1、讲述: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或几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的情况。 2、让学生看卫星云图,讨论: 卫星云图上有哪些颜色?不同颜色下的地方有可能会是什么天气? 3、让学生看天气预报图,识记常用天气符号 4、播放风向标幻灯片 ①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共分“东南西北”以及“东南、东北、西北”八 个基本方向; ②风向标由风杆和风尾或风旗组成,每道风尾力为4米/秒,即风力为2级, 风旗表示风力为8级。
七年级地理上册 3.1 多变的天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多变的天气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以天气的定义及其影响为主||,说明天气是与人类息息相关的||,教会学生怎么样知道明天天气的情况||。
本节也为学习下面的小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降水和降水的分布做铺垫||。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要求学生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会描述天气||,并感受天气与人们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2)、对天气的特征的认识(3)、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天气符号||,并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运用读图||,析图等方法培养学生用地理思维来分析问题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识人类生产、生活与天气的关系||,提高学生保护大气环境防风||,防雷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理解“为什么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2、学会识别“天气符号”3、掌握识别卫星云图的方法教学难点:1、理解“天气的基本特征2、学会运用符号“风”3、掌握“卫星云图的识别”方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动画片《海尔兄弟》片断导入新课||。
在播放前提出问题:同学们在观看的同时思考“这是什么动画片?”“歌中唱到了什么?”学生看后||,从他们的回答中找到关键词“天气”||,趁机导入:今天我们就从谈天气开始||,学习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2、新课讲授过渡语:请同学们看到ppt中展示的几张图片||,你们知道他们分别代表那些天气现象吗?(1)怎样描述天气:学生看到这些图片一阵讨论之后||,我请一位同学来说出自己的答案||,同时请他说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不同的天气现象(“阴、晴、冷、热、雪、冰雹、沙尘暴”等方面答)||,最后由我总结得出“人们经常用‘阴晴||,风||,气温||,降水等词’来描述天气”||,进而引导学生给出天气的定义: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
过渡语:刚刚我们了解了天气的定义||,那么这些天气现象到底有哪些特征呢?(2)天气特征:接下来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三则谚语||,请同学们自行讨论这三则谚语体现了哪些天气特征!“七月的天||,孩子的脸”||,“东边日出西边雨”||,“暴雨前后”同学们在讨论的过程中老师在旁边提示||,然后让请几位学生代表起来回答讨论的结果||,最后老师把同学的观点罗列出来||,和学生一起归纳整理成正确的答案||,即天气特征1短时间的大气状况||,变化快||,2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不同;3同一地方不同时间的的天气差别可能很大||。
第三章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A预报气候 B 说明天气与交通的关系
C 说明天气与农业的关系 D 说明天气与生活的关系
3. 收看天气预报时,如果看到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卫星云图为绿色,那么此时该地区为( )
A 晴朗天气
B 多云天气
天气
展示几张图片,看图说出天气。
引导学生说出天气的概念和特点。
晴、阴、风、雨
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旗状况,时刻在变化的。
学生看图判断天气。
学生概括天气的特点。
通过观看图片并分析对比,总结得出天气的概念和特点。
气候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过渡]思考:下列描述北京大气状况的词语也是天气吗?(春季温暖多风
、秋季凉爽少雨)
教学设计
课 题
多变的天气
课时安排
1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方面
1.能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学会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二)能力方面
借助多媒体设备,从感性的生活材料入手,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天气的特点,学会描述天气;通过组织游戏,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熟悉常用天气符号,认识卫星云图。
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或几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的情况。
学生通过观看天气预报小视频,并思考播报了哪些内容。
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培养学生看图和读取信息能力。
卫星云 图
卫星云图上,我们会发现有一些不同的颜色,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不同颜色的含义。
展示卫星云图。
绿色:陆地
蓝色:海洋
白色:云区。(云层越厚降水的概率越大)
3.1多变的天气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三.拓展渗透
这个符号叫做“风旗”,一个风旗表示风力为这个符号中的小短线,叫做“风尾”,每道风尾表示风力个风级用半个短线表示,如:北
风五级北风三级
(2)垂直于风旗或风尾,作一个箭头,可判断风向。
如:
则是东风级。
则是东北风
四.检测反馈
表示阴天的是()
表示台风的是()
下列符号表示北风8级的是()
天空中经常有云,当天空中无云或云很少时,表示()。
A.多云
B.阴天
C.晴天
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某天气预报中降水概率为100
A.晴天
B.可能有雨
C.无雨
晴转多云的城市是。
晴转阵雨的城市是。
多云转晴的城市是。
有雷雨的城市是。
香港的天气是。
台北的天气是。
海区风力为级,风向为。
B海区风力为。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多变的天气”,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天气现象及其变化。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天气的定义、主要天气现象、天气与气候的区别等。
此外,教材还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天气对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天气的基本知识,能正确区分天气与气候,提高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天气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天气现象的本质、天气与气候的区别等知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逐步提高他们对天气现象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天气的基本知识,了解主要天气现象,能正确区分天气与气候。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天气现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变化,提高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2.主要天气现象的成因及影响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感受天气现象,提高对天气知识的理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讨论、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天气现象,让学生了解天气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天气现象、天气与气候区别等内容的PPT。
2.案例材料:收集与天气现象相关的实例,用于课堂分析。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天气现象的图片、模型等道具,增强课堂趣味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天气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介绍天气的定义、主要天气现象,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天气现象的成因及影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4.巩固(5分钟)通过问答、抢答等形式,检查学生对天气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内容。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3.1多变的天气1-人教版
活动6课堂小结知识归纳
活动7习题分析学以致用
从实际出发,让学生了解气候与生活息息相关。
图片分析,总结天气的特点。
从习题中分析天气与气候区别。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天气符号和认知卫星云图。
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天气播报的活动中。
归纳和梳理本节的知识和方法
习题解析,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六、教学过程设计
3、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天气预报图和使用天气预报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通过收听、收看当地电视台、广播电台的天气预报和全市空气质量预报的节目,了解家乡的天气及大气环境,培养学生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1:
观看视频引入课题
《天气与我们息息相关》
学生观看动画视频
引入:视频里有多少种天气?
天气与我们息息相关,那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多变的天气。--------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从视频引入,让学生息息相关,从而而激发学生兴趣。
活动2:
图片分析探究新知
本环节的任务: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天气?天气的特点。
七年级上册《多变的天气》教案
科目
地理
年级
七年级
课题
多变的天气
一、教学内容
二、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能力。通过阅读讨论,让学生区分出天气与气候的不同。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1多变的天气 教案
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一课时)教材分析天气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材从三个方面展开教学:首先让学生深刻理解天气及其影响,从而认识天气预报的重要性;第二步,学会看天气预报;最后从环保的角度让学生理解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学生分析学生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已对地理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班级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敢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学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互提问的互动气氛较浓。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2、了解天气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3、学会阅读简单的卫星云图,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4、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学会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简单的天气预报图的技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其对地理的兴趣和好奇心,体会地理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地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天气和气候的区别;熟记天气符号,学会看天气预报;理解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学会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教学难点:风向和风力教学设计:导入新课视频播放------莫拉克重创后的台湾,到处洪水泛滥,泥石流肆虐。
设问:这些洪水和泥石流是什么引起的?学生回答:台风莫拉克引起的。
教师:台风,一种天气现象,居然给人们带来这么大的灾难,可见天气对人类的影响是多么的大。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天气有关的一些知识。
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扩展其知识面。
<板书>一、天气及其影响天气及其特点教师:天气是我们经常说的词语,那么究竟什么是天气呢?说到天气你会联想到什么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学生回答:雨、雪、风、晴、阴、气温、等等。
多媒体展示图片,请用一个字形容图片。
总结填空: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从感性材料入手,联系实际生活,使学生体会、认识天气的概念。
七年级地理上册 3.1 多变的天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学目标】1.能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了解空气质量指数,认识空气质量对人类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1.能认识不同的天气符号,读懂天气预报。
2.能依据空气质量指数判断空气质量的优劣。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故事导入:教师讲《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借东风,草船借箭的故事,激发学生们了解天气的兴趣。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学习活动一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自主探究】1.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来描述天气状况,教师注意他们的用词,例如:“今天”、“昨天”、“白天”、“晚上”等时间用词以及“刮风”、“下雨”、“闷热”、“气温高”等用语。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什么是天气?学生归纳: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
3.教师提醒:我们常听说的“雾、霾、浮尘、扬沙、冰雹”等属于天气现象。
4.学生读课本P47页第二自然段内容,了解气候的概念。
学生归纳结论:人们通常用某一个地区一年或一段时期的天气平均状况来描述气候,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5.学生完成P47页活动1,强化对天气与气候的认识。
P47页活动答案:1.描述天气的是(②③),描述气候的是(①④)。
2.(1)A:天气与交通的关系。
B:天气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C:天气与农业的关系。
D:天气与战争的关系。
学习活动二了解天气预报,学会通过识别天气符号,判断天气状况1.学生读课本P49页图3.4,了解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
(1)说一说:卫星图中的绿色、蓝色与白色分别表示什么?(2)想一想:云的颜色越白,反映了什么天气现象?卫星云图中的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
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可能是阴雨区。
2.学生读课本P49页图3.5,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师提示:①注意风矢图的识别,在风矢图中,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向为北,说明风来自北方;风力是风的强弱级别,天气预报图中表示风向和风力的符号一般都是用带尾羽的箭头符号来表示的,箭头所指方向为风的去向,3根尾羽表示的是6级风;尾羽呈三角旗状时,则表示风力为8级或8级以上。
3.1 多变的天气 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天气的概念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知道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初步学会阅读或收看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会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3.了解上海主要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措施;方法与过程:1.通过交流讨论,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生产的重要性;2.通过天气播报的形式,了解常用的天气符号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增强安全应对灾害的避险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对学生渗透生命科学教育。
[教学重点]: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天气符号,学会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教学难点]:识别天气图及其应用[[教学说明]:天气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学生也较为熟悉。
为此在课前让学生搜集近期天气资料、与天气变化有关照片在课堂中交流信息,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讲到天气与人类的关系时援引了一些新闻图片,从实际出发组织学生讨论,认识天气对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性。
由于预备年级学生年龄小,思维特点以感性思维为主,所以在课堂中引用两段视频片段,一段是近期的天气预报,让学生看了以后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和过程,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播报天气,熟练掌握各种天气符号。
另一段录象是今年的世界气象日主题的宣传片花,旨在使学生认识天气灾害的严重后果,由于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设计一些防灾问题,以图解答,向学生介绍应对措施,增强学生防灾避险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一.图片引入:出示一组不同天气状况的图片,说说这些图片都与什么有关?板书课题:多变的天气二.新课讲授(一).天气及其影响什么是天气?①天气的概念②出示一组天气图片,说出表示的天气状况,还有哪些天气?③举一反三:说说下列词语哪些表示天气?电闪雷鸣四季如春冬长夏短风和日丽天气与人类①学生交流:a.介绍最近一周来的天气预报(表格罗列数据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曲线变化图)b.介绍最近这段时间来天气变化给校内外带来的影响(学生照相机拍下的照片)②出示一组天气与各行各业相关的图片,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天气影响生产的例子.③小结过渡:天气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有时它起着积极的作用,有时也有消极作用,如果能够预知近期的天气,就可以早做准备,趋利避害。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地理上册《3.1多变的天气》教案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地理上册《3.1多变的天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多变的天气”,主要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多样性以及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感受天气的变幻莫测,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掌握天气的基本要素。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天气的认知多停留在感性层面,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探究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多样性,认识天气的基本要素,学会描述天气现象。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天气、记录天气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天气变化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天气的多样性,天气基本要素的认识。
2.难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现象的描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例、视频等,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探究,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观察、记录天气,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实例、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天气记录表,供学生记录天气现象。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实例或视频展示天气的多样性,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
2.呈现(10分钟)介绍天气的基本要素,如气温、降水、风向等,让学生认识并理解这些要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周围天气,记录天气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4.巩固(5分钟)讨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让学生明确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多变的天气》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多变的天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3.1《多变的天气》。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变化和影响,包括气温、降水、风速等方面的变化。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天气的多变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天气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对于天气的变化和影响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图片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天气的多变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变化和影响,包括气温、降水、风速等方面的变化。
2.培养学生观察天气、记录天气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对于天气变化的关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天气的变化和影响,包括气温、降水、风速等方面的变化。
2.天气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天气的变化和影响。
2.采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天气实例,了解天气的变化和影响。
3.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天气实例和图片,用于教学呈现。
2.准备天气变化的原因和规律的相关资料,用于教学讲解。
3.准备小组合作的相关任务和指导,用于教学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气候特点吗?那么你们认为气候和天气有什么区别呢?”2.呈现(10分钟)展示多种天气现象的图片,如晴天、雨天、雪天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天气现象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天气的多变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天气会发生变化呢?请举例说明。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名代表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并总结天气变化的原因。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请大家列举一些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地理上册《3.1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地理上册《3.1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单元《天气与气候》的第一课时《3.1多变的天气》,主要介绍了天气的定义、特点以及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图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天气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观察和描述天气。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对天气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天气的认识大多是感性的,缺乏系统的、科学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的实例中抽象出天气的概念,并用科学的视角去观察和描述天气。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天气的定义,知道天气的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天气的能力。
3.让学生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增强学生关注天气、关注生活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天气的定义和特点。
2.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天气的概念。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天气,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天气的概念。
2.准备天气观测工具,如温度计、湿度计等,让学生亲自体验天气的观测。
3.准备与天气相关的故事或新闻,用于拓展学生的视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天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中有人穿着短袖,有人穿着棉袄,让学生猜测这是在什么季节,天气如何。
2.呈现(10分钟)介绍天气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理解天气的概念。
可以通过展示天气观测工具,让学生亲自体验天气的观测,从而加深对天气特点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让学生从生活的实例中感受到天气的重要性。
每组选择一个实例,如“雨天出行”、“高温天气”、“寒冷天气”等,讨论这些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1 多变的天气 第1课时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
多变的天气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说出天气的含义,认识天气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在生活中会正确使用“天气”术语。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意识和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科学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获取天气预报的途径,看懂简单的卫星云图,教学难点识别常用天气符号,会判断风向风力,能进行简单的天气预报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地理图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下面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展示学习目标:1.能说出天气的含义,认识天气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2.在生活中会正确使用“天气”术语。
3.了解获取天气预报的途径,看懂简单的卫星云图,识别常用天气符号,会判断风向风力,能进行简单的天气预报。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Ⅰ、天气及其影响一、天气的特点1.天气见闻:说一说【设疑】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在这样的天气里你可以做什么活动?【学生探究】例:我喜欢雪天,雪天可以堆雪人,打雪仗。
我喜欢晴天,晴天可以风筝。
我喜欢热天,热天可以去游泳。
……【承接】通过你们的描述,我发现同学们了解的天气非常多,有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等,下面再来看一下老师提供的几幅照片。
你们能说出这些照片是在什么天气里拍摄的吗?【课件展示】台风、雾、沙尘暴、雨天、晴天。
【承接】通过以上的活动,我们加深了对天气的了解,你们能说出描述天气常用的语句或词语吗?【学生探究】抢答:说一说描述天气的语句看谁说的快、说的多、说的准确。
例: 今天很闷热现在正在下雨这几天阴雨连绵……【设疑】我们经常用什么词语来描述天气?【生】阴晴、风雨、冷热。
【设疑】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的什么样的大气状况?。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3.1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作业布置与反馈
1.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的天气组成要素,观察并记录一周内每天的气温、湿度、气压等数据,分析这些要素之间的关联性。
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帮助学生从地理学科角度出发,全面提高其观察、思考、实践、环保和合作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在地理学科方面,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技能,但在天气相关知识方面,大多数学生尚处于初级阶段。以下从学生层次、知识、能力、素质方面进行分析: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天气的基本概念。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大气层的状态和变化,包括气温、湿度、气压等要素。它是影响我们生活、农业、交通等方面的重要因素。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暴雨对城市交通、农业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天气预报来提前预防和应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天气组成要素和气象灾害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如气候变化、空气污染等。
6.天气预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根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气选择衣物、出行方式等。
-应对极端天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7.气象灾害的预防与应对
-预防措施:关注天气预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
-应对措施:及时撤离、储备物资、救援等。
8.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天气观测中的应用
-实时查询、分析天气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拓展渗透
这个符号叫做“风旗”,一个风旗表示风力为这个符号中的小短线,叫做“风尾”,每道风尾表示风力个风级用半个短线表示,如:北
风五级北风三级
(2)垂直于风旗或风尾,作一个箭头,可判断风向。
如:
则是东风级。
则是东北风
四.检测反馈
表示阴天的是()
表示台风的是()
下列符号表示北风8级的是()
天空中经常有云,当天空中无云或云很少时,表示()。
A.多云
B.阴天
C.晴天
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某天气预报中降水概率为100
A.晴天
B.可能有雨
C.无雨
晴转多云的城市是。
晴转阵雨的城市是。
多云转晴的城市是。
有雷雨的城市是。
香港的天气是。
台北的天气是。
海区风力为级,风向为。
B海区风力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