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期末考试马概复习重点(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概期末重点)
一名词解释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矛盾: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实践: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价值: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具有最大的普遍性,是对各种特殊的价值现象的本质概括。
具有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多维性。
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1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2一般说来,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由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3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价值观:价值观就是人们由心中发出对世界上存在万事万物的认识以及所持有的对待万事万物的态度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经济基础: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既是内容也是含义)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剩余价值率:1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之比:2是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之比:3是剩余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之比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二分析题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间和标志(时间:1848年。
马概期末考重点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3.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4.量变和质变的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要结果。
5.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6.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7.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的影响:一个商品劳动者要获利,他的个别劳动时间要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8.决定商品生产者命运是:商品是否能卖出去(私人劳动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
9.马克思一生中两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10.社会生活的平衡哲学依据:1度;2运动和进程的关系;3事物内部间的联系。
11.杰出人物的历史评价:从历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中把握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2.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反比,跟使用价值量成正比。
13.剩余价值:由工人创造,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超过劳动力自身的价值的那个部分。
1.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辩证的观点,正确的)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错误的,不可之论,相对主义)2.真理是有用的,但不能反推,可以指导人们实践(有用既真理,错,实用主义,主观主义真理观)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两种劳动(错,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它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市统一的,是不可分割的;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反应人与自然,是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反应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错,因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人主观的认识,可能有偏差,并没有否定客观真理)5.仆人眼里无英雄。
(因为仆人没有看到英雄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只看到了他在生活中的缺陷)6.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感性只能让人把握事物的表面,理性才能把握本1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它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为题;它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的范畴的钥匙,它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重点知识(完整版)
一、简答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案: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④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2、怎样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答案:首先回答实践的含义,然后实践的特点,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的本质,最后是回答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含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特点: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的本质:(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社会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3、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及其方法论?答案:基本内容: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③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有保留其积极因素。
方法论:这告诉我们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既不能完全肯定一切也不能完全否定一切.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尤其是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时,我们因该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4、怎样理解价值与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答案:在实践中,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即通过实践获取关于外部世界的科学认识;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
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1.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2.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4.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6.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包括两方面的重要内容:第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它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第二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也就是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思维能否认识存在、或意识能否认识物质,它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8.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及二者的对立:划分;世界的本原。
对立;(1)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2)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是意识的产物。
9.唯物论和辩证法各自回答的主要是什么问题:唯物论讲的是世界的本源问题。
辩证法讲的是世界状况的问题。
10.马克思主义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11.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质性)和根本属性(运动性).12.意识的作用及如何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马克思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复习要点一、基本概念1.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意识: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3.运动:标志世界的一般变化和一般过程的哲学范畴。
4.联系: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
5.发展: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6.矛盾: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7.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8.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9.价值规律:(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10.可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
11.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即企业家将获得的剩余价值用来扩大生产。
12.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生产资料与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决定的资本价值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
随着生产发展,企业家会倾向于使用越来越多的机器设备、越来越少的人力,所以资本有机构成有提高的趋势。
二、知识理解部分(带※的问题可以作为简答题或辨析题的答题样板)1. 如何理解“适度原则”?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质是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度体现了事物质和量的统一,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
在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既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
2. 如何理解“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句话说明,物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的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相对的。
就河流来说,“同一条河流”只是表面的静止现象,实际上河水在不停地运动着,所以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马概完整版考试重点
绪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概念: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2.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是有机统一的.3.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小知识点:1. 这种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2.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3.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就是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4.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5.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6.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7.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理论来源:1直接的理论依据:西欧三大先进思潮即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2自然科学前提:三大科学发现即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3古希腊罗马哲学、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成果、法国复辟时期历史学家的进步思想组成成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第一章1. 存在和思维、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是哲学不能回避的基本问题2. 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这一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3. 存在和思维有无统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4. 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另加: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特性,即客观实在性.2.动静关系: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互静止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3.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5.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另加:1.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6.意识的概念: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P29,本质看一下7.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P33,主要表现看一下8. 联系的概念: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9.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也是唯物辩证法的体系的实质和核心.10.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11.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12.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13.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14.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发展是前进.上升的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2.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内容:两个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联系和发展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三大规律:⑴对立统一规律,揭示的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问题⑵质量互变规律,揭示的是事物发展的形式与状态问题,体现了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⑶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是事物发展的前途和道路的问题,体现着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五对范畴:⑴原因与结果:这是揭示事物引起与被引起关系的一对范畴⑵现象与本质:这是揭示事物的外在联系和内在联系的一对范畴⑶内容与形式:这是从构成要素和表现方式两个方面反映事物的一对范畴⑷必然性和偶然性:这是揭示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⑸现实性与可能性:这是反映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关系的一对范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哲学依据是什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新的胜利.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质.量和度概念P44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第二章1. 实践的概念:⑴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⑵实践具有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2. 从内容上看,实践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物质产生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3. 真理的概念: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范畴,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这是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属性.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真理是一元的,而不是多元的.4. 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认识的概念: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答.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真理和谬误是相互对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真理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发展.真理与谬误的对立又是相对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真理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谬误,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够转化为真理.真理和谬误的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的关系表明,真理总是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这也是真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实践决定知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主要表现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科学地揭示了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名解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阐述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1)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原理.任何真理都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相互渗透、相互联结;一方面,向绝对性辩证转化.(2)2联系实际说明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既坚持又发展.主要说明:第一,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是既坚持又发展.马克思主义是经过长期革命实践检验的客观真理,也具有绝对性与相对性.其一般原则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必须坚持;同时,实践是发展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不能拘泥于马克思等经典作家在特定条件下和特定范围里获得的个别结论,应该结合新的实践,把马克思主义推向新的发展阶段;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人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第三,简略批判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真理观的错误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客观世界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程度的关系范畴,是指具体历史过程中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对于任何价值评价的主体而言,其价值评价的根本标准只有与人民.人类整体的要求或利益相一致,才是正确的.就此而言,价值评价要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相一致,要以人们的真理性认识为根据,真理评价高于价值评价,这是价值评价的根本特征,也是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以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评价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归根结底是以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彻底解放为标准的.第三章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1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社会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4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大动力.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2. 社会存在的概念: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物质生产方式:是指人们为获取物质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生产活动的方式,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决定力量.在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3.社会意识的概念: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在社会意识形式中,又存在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之分,其中意识形态是指反映社会的经济关系.阶级关系的社会意识.4.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5.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一是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二是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三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这一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革命性变革的基础.其次,这一原理对于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6.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力的水平表现为生存发展的现实程度.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7. 生产工具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8.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9. 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它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这种前提决定的,所有最基本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它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10.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从质上看,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看,人民群众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1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之一.12.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系统包括: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革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动力;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科学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但它是把双刃剑,要正确把握科学社会的重要作用.人民群众起决定性的作用表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改革的决定力量.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1)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作用;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4人民群众是社会改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是什么(1)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2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改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第四章商品经济P151-P155以及绝对和相对价值P176部分请自行补充1.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2. 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3. 劳动二重性理论成为“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4.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5.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主要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它的作用表现: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自发调节时产生的消极后果:1导致社会资源浪费.2导致收入两极分化.3阻碍技术的进步.6. 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通过对商品关系的深刻分析,马克思阐明了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及其变化规律、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及其作用,形成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7. 剩余价值的概念: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8.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9. 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根据这两部分资料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划分依据划分的意义:⑴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⑵这种划分也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10.资本主义基本矛盾:P188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概念具体表现:第一,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第二,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11.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问题.12.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13. 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14.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但是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其他:1.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2. 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3. 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无偿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由此具有了剥削与被剥削的对抗性质,因此,资本主义所有制是雇佣劳动赖以存在的基础,是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剥削与被剥削关系的体验.这就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
马概重点整理 (考试)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19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简单来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即人的解放学。
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十分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2、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
4、马克思主义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5、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6、什么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形态?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7、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8、世界物质统一性的理解?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和多样性:世界统一性所要回答的问题是,世界纷繁复杂的现象的共同本质究竟是什么?因为人的活动参与,整个世界具有了十分独特的性质,即世界的多样性和物质的统一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章节重点、知识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试卷结构(-)单选题:25题x2分二50分;(没有多项选择题!)(二)简答题:5题x6分二30分;(三)论述题:2题xlθ分二20分(三选二作答!)二、内容分布:绪论部分;哲学(1-3^):政治经济学(4-5章);科学社会主义(6-7章),复习重点放在卜5章,各种题型均会涉及,其中1/4/5章是重中之重;6-7$以选择砸居多且题燃不多,根据历年真题,两章一般会有一道大题三、复习及答题注意事项:1、复习参考资料: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抓住选择题选择题共50分,好好准备很有把握得高分3、认真准备简答和论述题简答和论述题的复习重点主要在1-5章I❶看清题目,切忌粗心看错,答非所问'❷重视答题思路,在理解基础上答题,部分题目有固定答题思路,学会i 举一反三I❸答题时思路明确、字迹工整、格式规范、条理序号列清楚❹花时同记忆背诵不可少,功夫不负有心人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选择题(部分选择题包含在简答和论述之中,此处不再重复)1、三次工人运动:法国里昂」:人起义、英国人民宪单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堆登上历史舞台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地12、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3、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I注意人物及观阑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❷政治经济学一一英国古典经济学: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殊图;❸科学社会主义一一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4、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斯剩余价史学说为余础,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5、马克思吸收近代自然科学三大学说:细胞学说、能削: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6、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7、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❶哲学一世界观方法论;❷政治经济学一理论基础:❸科学社会主义一核心8、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理论特性一一以实践为思础的理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卖阙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出发点和归宿9、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一一与时俱进10、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一一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11、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必须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惜况出发,而不能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出发(一般原理在普遍原理)1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一一理论联系实际二、简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内在联系(2017.10)答:(1)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包括三个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2)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一个具有内在逻俐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是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2017.4)答:(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还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姑列宁、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等人的理论: (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木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和7取,在本质上和∙致的;(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O3、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2016. 10)答: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不仅在于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不断发展4、简述马克思主义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和创新(2018.4)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它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⑵马克思彻底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对它进行了根本改造,同时吸收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基本思想,摒弃了他理论中的形而上学的杂质,创立了唯物辩证法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一、选择题(部分选择题包含在简答和论述之中,此处不再重复)1、世界观,是人们对推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2、哲学是|系统化、虱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3、哲学基本问题:(两大方面)(1)第一方面,顾郎∏丽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据此可以把哲学分为两大根本对立的派别一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一一世界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一一世界本原归结为意识,主张意识第∙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
马克思主义理论期末考试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重点1、名词解释 4题,每题五分,共20分2、简答题 5题,每题六分,共30分(基本观点)3、材料分析 2题,每题十分,共20分(每题三小问,答题要简洁)4、论述题 2题,每题十五分,共30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名词解释1、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
2、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他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3、实践: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4、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5、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6、矛盾: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7、规律:规律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8、认识: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9、真理: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10、社会存在: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机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11、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12、生产方式: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13、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从本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14、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5、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马概期末重点完整版
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2)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3)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2)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又通过人的实践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首先,对于人类社会而言,自然界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
其次,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
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多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两者的区别:(1)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2)自然规律只要具备了相同的客观物质条件就可以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社会规律则是历史的,在不同社会、国家、民族以及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怎样认识客观规律?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从唯物主义出发,承认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和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其次,从辩证法的观点出发,我们又承认尊重客观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践与认识的关系: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认识是为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因此,改造世界必须首先认识世界。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实践为认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认识能够不断发展。
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价值评价及其特点特点:(1)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
(2)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
(3)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评价是关于主客体直接价值关系的认识。
如何获得正确的价值评价?(1)、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价建立在对相关事物正确认识的基础上。
马概复习重点(5篇)
马概复习重点(5篇)第一篇:马概复习重点一、简述哲学基本问题两方面内容?答:1)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第二性问题,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物主义吧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2)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哲学又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二、简述马克思的物质观及意义?物质观: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义:1)坚持物质客观实在性的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二元论划清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理论基础三、简述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容?1)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源只有一个2)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3)物质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无差别的统一四、为什么说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五、简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4)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六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及意义内容: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批判的继承,意义: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六简述意识能动作用的含义及表现含义: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考试重点。.docx
马克思期末考试复习材料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冃标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三个基本主要包括哪些?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科学社会主义主要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対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4•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目的?就是运用这些基木原理,即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5•马克思主义什么时候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创始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6•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是什么?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理论来源?19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湖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來源。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马克思主义具冇科学性.2).马克思主义具冇革命性。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
9.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就是致力于实现无产价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木利益。
10.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什么?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梢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血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根本方法?(学习主义的正确态度是什么?)①努力学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③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12 •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13•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
14•什么是方法论?15•什么是世界观?16•什么是唯物主义?17•什么是唯心主义?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木方法。
大二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广义、狭义)狭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P14共4点)第一,它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二,它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第四,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3.什么是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是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是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4.什么是可知论?不可知论?可知论;是认为世界是可被认识的不可知论;是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完全被认识5.什么是辩证法?是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6.什么是形而上学?是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7.物质的含义和意义?含义:是在人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和正确反映的客观实在意义:①它指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坚持了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划清界限。
②它指出特质是可以被认识的,坚持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8.社会意识的作用与本质?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来实现本质: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相对独立性9.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句话?(P38-39)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期末马克思复习要点(全)
期末马克思原理知识点归纳绪论1.(选)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份: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①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②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矛盾激化③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④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3.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是黑格尔的辩证法(以唯心主义形式叙述)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4.(简/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5.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的根本利益. 6.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表现: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3.时间和空间的关系: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无限的,又是相对的、有限的,是绝对和相对、无限和有限的统一。
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否认物质的运动和运动的绝对性,必然导致形而上学;否认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或主体,必然导致唯心主义。
5.哲学基本问题包含内容:(1)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2)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6.(选)哲学的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大学期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复习内容
马哲复习资料1绪论1、马克思主义体系的组成部分答: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阶级)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实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共产主义)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理论渊源(一)、1、资本主义时代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条件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日趋激化强烈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前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主义。
4、马克思恩格斯参加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并进行了理论创造。
(二)、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4.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及其启示P16 5. 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及其意义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哲学的基本问题{如何理解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一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P30}答: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既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必考期末重点(精简版)
一:近代哲学得基本问题ﻫ全部哲学,特别就是近代哲学得重大得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得关系问题它包括:1,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得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得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
就是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得唯一标准。
2,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得问题。
根据对这一问题得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二辨别唯心主义得两种历史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就是被感知“我”客观唯心主义:上帝绝对理念就是世界得主宰ﻫ三:马克思主义物质得定义物质得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独立于人得意识之外,能为人为意识所反映)ﻫ物质得概念:标志客观实在得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就是人通过感觉感知得,它不依赖于我们得感觉而存在,为我们得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ﻫ五:意识:意识就是自然界长期发展得产物,就是人脑得机能与属性,就是物质世界得主观映像意识它得内容就是客观实在它得形式就是主观得六世界得物质统一性世界就是物质得,而物质就是运动得。
运动就是物质得存在方式与根本属性。
掌握运动与静止得关系1、物质世界得运动就是绝对得,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得静止,静止就是相对得。
割裂两者得关系将导致形而上学不变论,相对主义诡辩论(特点就是只承认运动得否定性)。
如:人一次也不能跨进同一条河流这就是错误得。
人不能两次跨进同一条河流这就是正确得,因为它反映了运动得绝对性。
2.运动得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得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得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得稳定性、有条件性。
3.运动就是物质得运动,物质就是运动得载体。
运动与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六:实践三种形式:客观实在性实践就是物质性得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实践就是人类有意识得活动社会历史性实践就是社会得历史得活动七:唯物辩证法得内涵1.总特征:联系与发展(1)联系: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事物联系普遍性三层含义a.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得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复习提纲一、本课程复习指导思想本课程紧紧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 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些主题, 以阐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重点, 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主线,全面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本课程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具体包含正确认识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 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 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
要求学生在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观察问题、变革现实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为社会主义事业努力奋斗。
二、复习重点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理论意义2、物质的客观实在3、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4、量变和质变的含义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5、意识的能动作用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3、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4、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应该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5、真理的检验标准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力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的、最高的标准,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体系中最基础的关系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4、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反对宿命论和唯心史观,人们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价值规律2、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3、资本主义所有制4、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5、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意义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1、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概复习重点绪论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和基本矛盾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根本的经济社会根源。
(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方式重大变革(2)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1)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到首位(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入到新阶段(3)结论:工人阶级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4)工人阶级需要科学的理论(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条件。
(2)马克思主义最直接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1、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列宁在新的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
3、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首先,辩证唯物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该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决定的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反映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一章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世界万物两大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一切活动两大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问题的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第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①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
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流派。
一元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物质或精神。
一元论分为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精神”或精神原则说成是先于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是第一性的;物质世界则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因而是第二性的。
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心灵、意识、观念等夸大为第一性的东西,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只存在于个人心灵之中,或是个人心灵的产物,因而是第二性的。
二元论:世界有两个互相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物质和精神。
②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
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可知论:世界是可以认知的不可知论:认为物质和意识不具有同一性,否认思维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人们面对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问题,在历史上又形成了有神论与无神论的观念,反映了哲学思想中唯心论与唯物论的对立。
有神论:以不同的方式承认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存在,认为神是世界的主宰,神支配和决定着人类的命运。
无神论:以不同的方式肯定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和规律性,否认超越物质的神的存在和作用。
在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之后,还必须回答世界是怎么样存在的问题,即世界上的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根据不同的回答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哲学基本问题原理的意义①它为研究哲学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指导线索, 为划分哲学的基本派别确定了科学标准,是反对唯心主义、不可知论的锐利武器。
②它是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原则。
2.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恩格斯:“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的物质定义的意义第一、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一元论,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
第二、坚持了彻底的可知论和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特别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物质性活动。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实践的基本特征(1)客观物质性:实践的要素是客观的;实践的过程是客观的;实践的结果是客观的。
(2)自觉能动性:是指人的实践不同于动物盲目的本能活动,而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3)社会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历史阶段上进行;无论是实践主体,对象、手段,还是实践的目的、方式、结果,都要以一定的具体历史条件为前提,并受其限制;人的实践活动又改变着原有的历史条件;实践的历史性更重要的是表现在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首先,实践是人独有的活动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4.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的现实基础。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4. 事物的永恒发展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恩格斯:“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事物的发展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5.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1、客观辩证法:指客观事物的辩证法,即客观事物以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形式呈现出的各种物质形态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
2、主观辩证法: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即以概念作为思维细胞的辩证思维运动和发展规律。
6.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一、原因和结果1.定义: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就是原因。
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就是结果。
特点:前因后果2.辩证关系①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同时又是不确定的②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③关系是复杂多样的。
a.一因多果,同因异果b.一果多因,同果异因c.多因多果,复合因果3、方法论意义①原因和结果范畴是唯物主义决定论原则的内在依据,反对宿命论和神学目的论②指导人类总结经验,预测未来,自觉地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二、必然性和偶然性1.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合乎规律的、确定不移的趋势,是在一定条件下的不可避免性和确定性偶然性:是指事物发展的必然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某种摇摆和偏离,是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2.辩证关系:既对立又统一A. 对立表现在: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主要的原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前途和方向。
偶然性产生于事物外部的、次要的原因,居于从属地位,对发展的必然过程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
B. 统一表现在: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补充和表现形式,偶然性的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在一定条件下,二者相互过渡,相互转化。
3.方法论意义①坚持唯物主义辩证决定论,反对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非决定论②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首先要立足于必然性即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③不要忽视偶然性,而要善于利用有利的“机遇”和偶然性因素三、可能性和现实性1.现实性:指现在的一切事物、现象的实际存在性。
可能性:指现实事物所包含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可能性:在不同的程度上有着客观的根据和条件不可能性:指一事物的出现在现实中没有任何客观的根据和条件,因而它是永远不能实现的东西现实的可能性与抽象的可能性好的可能性与坏的可能性2.辩证关系对立性:一个表示的是客观情况,一个描述的是事物的发展趋势统一性:没有现实就没有可能,反过来,没有可能就没有新的现实。
因此,把握这一对范畴的方法论意义,就要求人们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注意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不利的情况的准备,争取实现好的可能3.方法论意义①从现实性出发,并对可能性作出全面分析②争取好的可能性,防止坏的可能性③进行量的分析,把握可能性的大小④积极创造条件,以实现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四、内容和形式1.内容:是指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2.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内容和形式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内容和形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1)必须首先注重事物的内容,根据内容的需要来决定形式的取舍、改造和创新,反对只注意形式而忽视内容的形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