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市有机更新的实践与探索_背街小巷改善工程的由来与创新解析
重塑失落的历史街巷空间——杭州背街小巷整治改造工程的意义解析
十 eIu he s叭
env m ertand m pr j t ion r i i ovng he qual ofur l ~ banenv m en T e i r on t h
一
g
s n c no teepo c¥ w y i i a t fh s le ti o h gf j s r t
活 力 教 活 自史 文化 遗 存和 凡工 信
关 键词 城 市 史 街 巷 整 %与 政 竹视 线 .1 多 已 小 复 存 在 . 多 f 则 堪 隐 庄 域 l r 1 勺 生 活 休 品 质 寸 Ⅱ 教 体 的 史 遗 俘 的 三
造 杭H
n tuc s ng 0f r
街巷 空问 . 为2 ̄ 1 因 o ,司游 离 住现 f 化 建 埕 的 E 史诗存 保护 . 塑这些 城市 历史牵 问环境 面
s etan on s te d l e p ̄oe tm uot r sl l l og t e cu1 u『 he t h 十 口 r 00 e 0 【 nd h㈣ ni i es ur scr o t ces n er et Ff pf i ng h口… 十 … f ur b0n
大道 高楼之 后 成为城市 的
背 街 小 醛 ’ 然 街 、路 、坊
巷、
早 、隐 禽 n 重 尢 价 值 々 系
值 们 穿f 在这 街 巷之 中.我们 依然 i r 虽 地 叉一 次 被 重 新 认tact T e … r h r
维普资讯
重塑 失落的历 史街巷 空间
— —
杭 州 背街 小巷 整治 改造 工程 的意 义解 析
An ls fH n z o t e n a e R c n tu t g P o e t ay i o a g h u Sr ta d L n e o sr c j j c s e n r
杭州市城市有机更新与实践创新以中东河等河道综保工程为例
杭州市城市有机更新与实践创新——以中东河等河道综保工程为例实施单位:市建委考核得分:2.4388创新创优目标介绍:一、创新目标的选择本次申报的创新课题:“杭州市城市有机更新与实践创新—以中东河等河道综保工程为例”,是2007年“城市更新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研究”这一课题的继承性创新项目。
创新项目的选择基于三方面考虑:1、城市有机更新理论对城市建设影响深远。
2007年市建委“城市更新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研究”课题,是本世纪以来杭州城市建设理论探索和实践总结的成果。
通过中山路等道路有机更新实践,提炼出“以民为本”、“保护第一”等八大原则,对于引领城市建设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和深远影响。
2、城市有机更新理论的内涵和外延在河道综保实践中深化和拓展。
2007年以来,市建委将城市有机更新理念引入河道综保工程建设,对市区222条河道进行综合整治与保护更新,逐步形成了以河道整治,带保护、带改造、带建设、带开发、带管理的河道有机更新模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充实城市有机更新理论,实现了内涵、外延的深化和拓展。
3、中东河综保工程是城市有机更新内涵、外延深化和拓展的经典案例。
2010年1月始,市建委对中东河实施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历时两年,立足于以人为本、改善沿河人居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其成效明显、社会影响广泛、启迪深远,对于未来城市河道乃至城市建设具有引领和示范意义。
二、创新目标的难度“杭州市城市有机更新与实践创新——以中东河等河道综保工程为例”课题面临三大难题:1、理论应用及升华突破难。
城市有机更新理论从道路建设引入河道综保工程,是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国内外无先例可借鉴,实践过程也是摸索的过程,200多条河道综保的实践逐步形成“水乡城市”这一可识别的杭州城市河道特点,是长期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的结果,有过很多教训,付出过很多代价,从理论应用到理论升华难度很大。
2、牵头协调与组织推进难。
中东河综保工程实施涉及市政、建筑、结构、园林绿化、给排水、交通等众多专业和建设、林水、城管、规划、国土等职能部门及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组织,还有几十个交叉作业的设计、施工、监理团队,牵头协调与组织推进难度较大。
杭州市推进城市有机更新走科学城市化之路
杭州市推进城市有机更新走科学城市化之路本报讯(记者邓国芳)历经五个月的修改完善,《城市化挑战与杭州城市有机更新》课题报告于昨日下午再次提交市委、市政府专题会议研究讨论。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在会上强调,面对城市化带来的诸多挑战,必须坚持以城市化带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推进“城市有机更新”,走科学城市化之路,努力把杭州打造成为一座具有差异性、独特性的城市。
市领导王国平、孙忠焕、杨戌标、许勤华、朱金坤、孟祥锋和原市政协副主席马时雍等一起,听取了市建委负责人关于课题研究进展情况的汇报,浙江大学徐雷教授代表课题组介绍了《城市化挑战与杭州城市有机更新》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王澍、卜菁华、张晓红、方志达等专家学者发表了意见建议。
紧扣近年来杭州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的实践,借鉴国内外“城市有机更新”的理论,全面系统地分析杭州在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客观理性地总结杭州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的经验教训,为杭州走科学城市化之路提供指导,这是开展《城市化挑战与杭州城市有机更新》课题调研的初衷,也是市委、市政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走出一条具有杭州特色的“城市有机更新”之路所作的理论“备战”工作。
王国平在充分肯定了前一阶段课题研究成果后指出,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对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生态环境、满足人民群众提高生活品质的诉求、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解决“城中村”和农民工问题、解决“行路停车难”问题、弘扬“城市美学”和彰显城市特色、实现城市管理现代化等,都带来了挑战。
应对城市化带来的诸多挑战,关键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城市有机更新”,走科学城市化之路。
要把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提高到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高度,提高到“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打造增长极、提高首位度”的高度来认识,努力走出一条杭州特色科学城市化之路。
王国平强调,应对城市化挑战、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必须积极借鉴世界城市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的理论与经验,系统梳理过去几年杭州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的理念与思路,特别是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保老城、建新城”、“两疏散、三集中”、“保护第一、应保尽保”、“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等理念与思路,全面总结杭州实施西湖综合保护、西溪湿地综合保护、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市区河道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和“33929”、“三口五路”、“一纵三横”、“五纵六路”、“两口两线”等道路综合整治以及背街小巷改善、危旧房改善、“城中村”改造、三大副城和四大省级开发区建设、“清洁杭州”和“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市区企业搬迁与市场改造提升等重大工程的成功实践,提出推进“城市有机更新”、走科学城市化道路的对策建议。
城市有机更新”的创新实践 杭州“西溪天堂”城市综合体
Ex for  ̄i …
0fCh …
W l d M… an
l n r1 vew o i fChiaW el landM u 5… S pln a s m 0㈣ n
极 , 带动周边 域共同茬展 。 最小的 环境影响 完善 的 城市 功能、强劲的 域
经济 带 动 力 .是 对 这 个 区 域 进 行 有机 更 新 的三 个基 本
所留下的一 人工湿地。这块进离尘嚣的土地曾是古 块
代±大夫隐逸主义的精神口园 西溪湿地的景观意境,不仅仅在于钟灵造化的自 然趣昧,而 更浑 地直指羁于尘世的人心 当开发 是 刻 团队第一次 进 走 西溟 并用 感受的时候,想到的是英 心 国诗 兰德的一 《 人 首 无题》 ・
杂乱的农居地 . 经过多年的发展 .那 B 为 州 里 成 杭 城 市的边 缘,居住着大批 外来务 1人员 2 0 年 . 04 杭 州旅游集团受杭州市委市政府的重托 成 杭 西 溪 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要在这里开发建造
十 生命 来对待,并将这种观念应用在老城历史文化 体 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的旅游集散中心
9 kechm a e f×xu n S t d lo
导 作用 . 力成为 个 努 一 具有 吸引 辐 和 射作 用的 发 展
是 调节 杭州 观水 境和空气质 的关 .是 不 宏 环 量 键 绝 能
被破 坏 的 ±态 资 源 。 从城 市 功 能需 求上 看 .这 个 未来
杭州旧城改造案例
杭州旧城改造案例近年来,中国许多城市都在进行旧城改造,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案例之一便是杭州旧城改造。
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城市,杭州的旧城区面临着建筑老化、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急需改造。
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杭州市政府决定对旧城进行全面改造,以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生活品质。
本文将探讨杭州旧城改造的背景、目标和取得的成就。
首先,我们来了解杭州旧城改造的背景。
杭州作为中国六大古都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自然风景。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杭州的旧城区逐渐出现问题。
建筑老化、基础设施滞后、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使得城市形象和居住环境逐渐恶化。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杭州市政府决定进行旧城改造,以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杭州旧城改造的目标。
杭州旧城改造的目标是通过破除传统城市规划的束缚,推动城市更新和功能转型,提升城市品质和活力。
首先,杭州旧城改造要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恢复传统建筑和街区的原貌,让游客和居民能够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其次,旧城改造要注重提升城市的现代化设施和功能,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
从城市交通、供水、供电、供气等方面进行改善,提供更好的公共设施和服务。
最后,旧城改造还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绿化建设,打造宜居城市,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随着旧城改造的深入进行,杭州取得了许多成绩。
首先,旧城区的建筑得到了修缮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传承。
许多古建筑和街区恢复了原貌,成为杭州的重要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其次,杭州旧城区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改善。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得到了缓解,道路宽阔畅通,交通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供水、供电等公共设施得到了提升,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此外,旧城改造还注重环境保护和绿化建设,提高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城市公园和绿化带的建设,使得居民能够享受到更多的自然景观和空气质量。
总之,杭州旧城改造是中国城市改造的一个典型案例。
雕琢城市,创造美丽“品质之城”
从99%到99.99%,追求品质山水有人说最美的西湖在雨后,历经刚刚过去的每日几十万游客的十一黄金周,西湖旁藏于湖滨三公园边上的音乐喷泉在送走最后一批游客后,也将进行封闭改造。
西湖音乐喷泉在过去几年曾进行过增加荷花花苞、风火轮、钱塘江潮水等多种喷泉造型的尝试,而此次的升级却是12年来最大的一次,气爆喷泉,矩阵式的气动水膜喷泉,加大LED灯的功率,只为一片更美的西湖胜景。
确实,杭州对“山水城市”的打造更像一部宏伟的史诗巨作,它不断执着于对美的追求,永不止步。
以西湖为例,历代对西湖的疏浚和整治,是西湖今天能成为著名风景湖泊的重要原因。
唐代,地方官员开始关注西湖的治理问题。
据文献资料记载,杭州|生活品质Hangzhou | quality life雕琢城市,创造美丽“品质之城”距今约5000年前,杭州良渚人生产了大量器形规整、线条精细的玉器,其中尤以良渚玉琮最为典型,良渚人对玉琮千百次的打磨,使其具有精美绝伦的纹饰和重要的历史价值,自古就被嗜玉者所追捧。
良渚人还有造城的探索,当时的良渚古城被誉为“中华第一城”。
千百年来,杭州人对于城市美的追求,就像打磨雕琢一件精致的艺术品,孜孜以求、源源不断。
每条街巷、每条河流,每座房屋的设计,无不体现这座城市“追求品质、传承创新、回归生活”的理念。
文/任日莹乱、杭州|生活品质Hangzhou | quality life周边花坛要进行整修,整条巷子的围墙还将用瓷砖贴面。
这么美丽的家园,我们再在电线上、树上晾衣服,就好像在美女脸上涂鸦。
”老百姓想要美丽的环境,自己也犯了难,“可没有晾衣架,我们把衣服晾到哪里?”“背街小巷改善根本就是要解决市民实际的生活困难,如果晾衣架的问题不解决,即使小巷建设得再漂亮,那也是徒有外表。
”下城区改善办听闻居民的声音,立刻调整方案,将统一的晾衣架装在了每户人家的窗前,并对二楼住户晾衣架进行调整,加大与一楼住户的间距,以免不便。
今天背街小巷的居民们常悠然自得地在窗前晒着衣服,掩映于繁华的商贸中心,满眼绿色,种植的菖蒲、水仙,还有无数的绿色藤蔓,几乎家家门口都有个“小花园”,傍晚时分慢行于此情此景,应是超越生活的享受罢。
城市更新背景下的背街小巷改造要点探讨
城市更新背景下的背街小巷改造要点探讨摘要:城市发展过程中,改善区域形象,实现附属要素的定向整合与科学应用,实现城市品牌的塑造,厚植城市整体竞争力。
文章以背街小巷改造作为研究对象,在城市更新背景的框架下,理顺背街小巷基本现状,理顺改造要点,明确改造流程,制定系统化的改善、治理、优化方案,推动背街小巷改造工作稳步开展。
关键词:城市更新;背街小巷;改造工程;要点分析前言城市化作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是拉动消费内需,发挥集聚效益的重要路径[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持续加快,从1990年的2.54亿人增长到2020年的7.1亿人,预计2030年,城镇化水平将达到66%。
为保持城市化进程的稳步推进,实现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科学性、生态性,有必要做好背街小巷等城市要素的改造升级,消除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漏洞,促进城市整体面貌的有效改善。
1.城市更新概念分析对城市更新概念的梳理,引导市政管理部门、设计团队、施工企业等主体划定工作思路,掌握城市更新的要点,为后续背街小巷等建筑要素的提档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为了满足公众对于城市建筑物、城市环境、休闲娱乐、购物消费的要求,美国专家学者提出了城市更新的概念,以城市发展与公共需求为导向,对公园、街道、绿地以及不良住宅区等地理要素开展更新改造,逐步营造舒适、美观的城市环境。
例如,美国从1960年代开始,针对于高速发展的城市化,着眼宗教、收入、宗族等差异,提出了改善居住条件,提升生态环境,振兴区域经济的目标,在此基础上,优化城市布局,改善基础设施,实现了码头区、工业区转变为商业区的城市转变[2]。
经过多年的发展,城市更新理念更为成熟,形成了再开发、整治改善以及保护开发三种模式,多元化的城市更新方案,更好地满足不同场景下城市发展要求。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空间布局与整体建设呈现出无序的情况,影响了公众的幸福感、满足感、获得感。
为加速城市建设模式的快速转型,越来越多的地区将城市更新理念引入到城市规划、建设等环节,通过城市建筑要素的逐步更新,逐步为城市发展建设注入新动力。
背街小巷改造方案
背街小巷改造方案背街小巷改造方案:创造宜居的城市背心背街小巷是城市中常常被忽视的角落,但它们却承载着城市的历史与文化。
然而,由于长期的忽视和缺乏有效的规划,许多背街小巷变得杂乱、拥挤、不洁,并且缺乏适合居民生活的环境。
为了提升城市品质与品味,背街小巷的改造迫在眉睫。
本文将探讨一些背街小巷改造方案,以期为城市带来新的活力和魅力。
首先,背街小巷应当被重新规划,以提升其功能性。
很多背街小巷目前只是用作垃圾堆放或者停车空间,浪费了宝贵的城市资源。
通过重新规划,可以将这些小巷变成商业区、公园或者文化广场,为居民提供更多便利和休闲娱乐的场所。
此外,背街小巷的规划还应当考虑到交通流线的优化,以减少拥堵和不便。
其次,背街小巷的改造应当注重环境和景观的保护。
在改造的过程中,要避免大规模的拆除和破坏,尽可能地保留原有的建筑和街道风貌。
同时,注重绿化和环境改善,通过种植花草树木、设置景观艺术品以及提供更多休息区等方式,使背街小巷变得更加美丽宜人,并为居民提供更好的休闲场所。
在背街小巷的改造中,还可以考虑与当地文化和历史相结合。
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背街小巷正是这些背景的一部分。
通过合理利用历史建筑、文物和当地民俗,将这些元素融入背街小巷的改造中,可以为居民和游客带来别样的体验。
同时,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和展览,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体验区,也可以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为背街小巷注入新的活力。
背街小巷改造方案还应当关注居民的需求和参与。
在改造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居民参与决策和规划,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使改造方案更加贴近实际需求。
此外,还可以通过提供更多公共设施和服务,如厕所、儿童游乐设施、室外运动场等,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提升居民对改造方案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最后,背街小巷改造还应当注重可持续发展和长远规划。
城市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改造背街小巷也需要有长远的规划和目标。
在改造过程中,要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避免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
背街小巷改善工程
背街小巷改善工程
作者:暂无
来源:《杭州·生活品质版》 2014年第6期
简介:
从2004年起,杭州市开展背街小巷改善工程,市区两级共投入资金8.3 亿元,对1511条
背街小巷进行道路平整、积水治理、截污纳管、立面整治、园林绿化、景观照明、城市家具、
公厕改造、违建拆除、缓解交通“两难”、架空线“上改下”、平改坡、危房修缮、标志标牌
多杆合一14 个方面的改善,实现了“路平、水畅、灯明、街巷整洁”,挖掘整理了一大批历
史文化碎片,使153万市民13600 家单位受益,群众满意度达到98.3%。
点评:
踏进这样的小巷,最能认同城市的品质。
曾经被时间的尘土封存,旧墙、古路、老人;如今为城市的脚步惊醒,清风、青树、亲意。
杭州小巷,重现了诗化江南:撑着油纸伞,在悠长、悠长的雨巷,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城市管理与执政能力_杭州背街小巷改善工程思考
城市管理与执政能力———杭州背街小巷改善工程思考徐祖荣(杭州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杭州310006) 摘要:加快构建“和谐杭州”,把杭州建设成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城市管理者必须认真研究和破解的重要课题。
杭州在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府治理方式、推动协调发展、创建人民满意政府等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体现了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要求,对深入研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和谐社会;城市管理;思考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2271(2006)05-0195-02 城市管理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它直接关系政府的形象,也是衡量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标准[1]。
从根本上讲,城市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改善城市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 城市管理折射执政能力近年来,杭州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步伐加快,面貌日新月异,但城市管理仍然有许多薄弱环节。
构建“和谐杭州”要求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快城市管理现代化,创造良好的城市容貌、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构建“和谐杭州”有两个层面:一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二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而城市和人居环境则是这两个层面的结点和载体,是构建“和谐杭州”的重要方面,城市管理水平已成为政府构建“和谐杭州”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2]。
评判一个地方的政府执政能力高低强弱、执政效果是非好坏,标准要看群众满意不满意、欢迎不欢迎。
就具体工作而言,要把发展中的决策取向建立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把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落实在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增强让老百姓满意的本领的基点上,把能不能让人民满意作为评判工作成效、检验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准。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具体的,背街小巷改善工程也可以折射执政能力。
根据杭州市市委、市政府部署,从2004年开始,杭州市要用三年时间,按照“人性化”“人文化”要求,对市区700多条背街小巷进行改善,使老百姓的家门口能够“路平、灯 收稿日期:2006-02-21 作者简介:徐祖荣,1965年生,男,杭州人,在读博士,助理研究员。
杭州背街小巷整治改造工程的意义解析
2.2历史文化及人文气质的建筑表现“忆江南,最忆是杭州”。
东南形胜,自古钱塘繁华。
杭州得以西湖而著称和骄傲。
杭州历史、西湖文化构成杭州的历史文化名片。
杭州市的名品特色岂只丝茶伞扇,更有湖光山色,丽文美诗,故居遗址及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
杭州历史、西湖文化发展史上出现过大批名人雅士,他们似星星闪烁在杭州历史星空。
白居易、钱镑、苏东坡、范仲淹、林逋、蔡襄、岳飞、文天祥、杨孟瑛等,为清代以前的名人,他们的故居已难留踪迹。
[2-71清代特别是清晚期的名人林则徐、龚自珍、林启、章太炎、康有为、刘学洵、胡雪岩、俞樾、王文韶、吴昌硕、陈端生等故居旧院尚存或碑刻题字犹在,民国人物更有蒋介石、蒋经国、杨虎、黄郛、杜月笙、史量才,朱家骅、黄绍弦、陈叔通、马寅初、汪自新等的别墅。
12-gl近现代史上的文艺大家更有郁达夫、李叔通、潘天寿、黄宾虹、林风眠、盖叫天、俞曲园、马一浮、沙孟海、夏衍、丰子恺等旧居,有的尚存,有的重修,有的消失(图2.1,2.2)。
12-91以上这些名人故居在杭州老建筑老房子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大多位居象西子湖畔这样环境极佳的风水宝地,所建的庄园别墅、屋庐精舍也都设计新颖,风格独异,工程优良,从而获得的保存度也较高(图2.3,2.4,2.5)。
文化是民族的根系、城市的灵魂。
除了这些优秀的历史建筑外,一些隐藏在背街小巷中的非文保历史建筑同样也是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她们承上启下、中西交汇、新旧接替,又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互相融合,形成了较多风格独特的建筑群居。
增添图2.1郁达夫故居图Z2丰子恺故居图2.3润庐【2—7】马晓京、田野编著,《东南形胜第一卅『——杭州》,1997/8,Pl12【2--8】仲向平编著,《杭州老房子》,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P15,18,22了文化名城的神韵风采、延续了历史文脉、见证了杭州的历史象征(图2.6)。
杭州是六大古都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杭州的背街小巷,同样是这个城市的历史卷轴,蕴藏着这个城市的独待内涵。
关于改造背街小巷的调研报告
关于改造背街小巷的调研报告一、引言背街小巷作为城市中不起眼的一部分,长期以来备受忽视和遗忘。
然而,背街小巷的改造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还能够激活城市经济。
本次调研旨在探讨如何改造背街小巷,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二、背街小巷的现状背街小巷通常位于城市主干道和商业街的背后,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交通不便。
由于缺乏管理和维护,背街小巷存在垃圾堆积、破旧不堪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由于背街小巷与主干道相对独立,商业活动相对较少,导致资源浪费和经济发展受限。
三、改造背街小巷的必要性1. 提升城市形象:背街小巷作为城市的一部分,改造后可以增加城市的整体美观度和品质感,提升城市形象。
2. 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背街小巷的改造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解决垃圾积存、污水排放等问题,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3. 激活城市经济:通过改造背街小巷,可以吸引商家进驻,开设小型商铺,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四、改造背街小巷的建议1. 背街小巷的清理与整治:首先,对背街小巷进行彻底的清理,清除垃圾和杂物。
其次,对背街小巷进行整治,修复破损的路面和建筑物,确保基础设施的完好。
2. 背街小巷的绿化与美化:在背街小巷中增加绿化带和花坛,种植各类花草树木,使小巷变得更加美丽和宜人。
此外,可以设置艺术装置和雕塑等公共艺术品,增加文化氛围。
3. 背街小巷的照明与安全:改善背街小巷的照明设施,增加路灯和夜间照明设备,提高夜间行走的安全性。
同时,加强巡逻和安保力量,维护背街小巷的治安秩序。
4. 背街小巷的功能拓展:通过改造背街小巷,可以为商家提供展示和销售的场所,吸引更多的商家进驻。
此外,可以打造背街小巷特色街区,推出特色小吃、手工艺品等,吸引游客和居民前来消费。
五、改造背街小巷的困难与挑战1. 经费问题:改造背街小巷需要投入一定的经费,包括清理、整治、绿化、照明等方面的费用。
如何筹措足够的资金是一个难题。
旧城整治中的公众参与实证探讨——以杭州市背街小巷改善工程为例
旧城整治中的公众参与实证探讨——以杭州市背街小巷改善
工程为例
饶传坤;李军洪;侯建辉;陈丽;周舟;任艳
【期刊名称】《城市规划》
【年(卷),期】2007(031)007
【摘要】通过对杭州市背街小巷改善工程各阶段实施公众参与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指出目前在我国旧城整治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公众参与程度较低、参与面窄和联系渠道不畅等.导致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在于公众参与制度和法律保障缺乏、基层社区的组织结构对落实公众参与不利和公众的参与意识淡薄等方面的障碍.为克服这些障碍,促进旧城整治科学有序地展开,应该在思想观念、法制体系、组织结构和宣传力度等方面重视公众参与,优化公众参与的外部环境.
【总页数】6页(P62-67)
【作者】饶传坤;李军洪;侯建辉;陈丽;周舟;任艳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杭州市西湖区北山街道背街小巷指挥部;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
【相关文献】
1.推进城市老旧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改善工作探讨——以杭州市西湖区老旧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改善工程为例 [J], 徐潜宇
2.推进城市老旧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改善工作探讨——以杭州市西湖区老旧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改善工程为例 [J], 徐潜宇
3.旧城改造中的公众参与探索与思考——以成都市中心城区北部片区改造工程为例[J], 潘庆华
4."浸润过洪"治理模式在河流防洪中的应用探讨r——以铁场河综合整治工程为例[J], 范威;徐辉荣
5.关于航道边坡开挖中稳定问题的探讨——以劳龙虎水道航道整治工程三角围裁弯工程为例一 [J], 蔡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杭州市区背街小巷适应性改造研究
20060301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文摘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价值观念和生活需求发生了巨大改变,开始注 重生括质量的改善,杭州城市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更新改造运动也轰轰烈烈地展 开…,作为城市面貌的主要体现,城市主要街道成为建设和改造的重点。但是这些主要大街背后的 小巷,也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场所,却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背街小巷的环境容量,公 共设施,生活条件等与发展需求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物质环境与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严 重影响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对其进行整治与改造,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 本文是针对杭州市区背街小巷改造更新的需要,借鉴其他城市街巷改造的实践经验,并结合部 分具体案例的介绍,以大量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呈现出一个杭卅『背街小巷更新和改造的图景,试 图探索出一条适应现代生活变化的背街小巷改造对策,为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背街小巷;适应性;更新;改造
适应性改造是适应人们现代生活的需要,寻找和关心人的需求,提高街巷空间的可生活性。 本论文涉及到生活方式的概念,通常认为生活方式是指人们衣、食、住、行、乐的方式,或人们消 费物质产品和利用闲暇时间的方式,即限指日常生活领域的活动方式,并不意味着生活方式的全部内容。 广义概念认为,人们的生活领域十分广阔而不限于日常生活,它涵盖劳动生活、政治生活、物质消费生 活、闲暇和精神文化生活、交往生活和宗教生活等领域,也就是说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 生活领域从事的一切活动,即包括物质生活资料和精神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又包括他们的消费方式, 笔者认为,生活方式研究尽管设计到人们参与生活的所有领域,但它不包罗这些领域的所有方面,而仅 是从人们怎样生活的角度,涉及这些领域。生活方式是回答人们怎样生活的概念,是指人们依据一定的
文化导向下的杭州城市有机更新实践
文化导向下的杭州城市有机更新实践在当前社会转型期下,我国城市更新中推倒重建、贪大求洋、照搬“国际化模板”等现象屡见不鲜,对城市历史遗产和文化资源造成了很大破坏。
美国城市学家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文化》一书中写道:“城市是文化的容器,专门用来储存并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
”在他看来,文化与城市密切相连,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和灵魂。
可见城市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物质建设的过程,还是一个文化积淀的过程、一个文化传播的过程和一个文化创新的过程。
以文化为导向的城市更新模式注重除资本以外城市资源的利用,将文化视为“复兴的催化剂与引擎”,强调文化政策对文化旅游的推动和对空间场所的营销,用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取代衰败的传统制造业,改变城市形象、激发城市活力。
杭州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推进“城市有机更新”过程中,不仅在规划上注重文化导向,更在建设中体现文化品位;不仅注重整体文化氛围,更注重历史的碎片、文明的碎片;不仅注重保护历史文化,更注重发展先进文化,创造了一种现代城市有机更新的先进模式和经典范例。
文化导向下的杭州城市有机更新实践,可以归纳为文化旅游、文化创意产业、文化街区三种模式。
文化旅游更新模式文化导向下的城市有机更新中最常见的模式就是以提炼和放大地域特色文化为主要思路,通过综合保护手段来改善城市旅游形象,并以此来吸引文化旅游。
这种模式主要是以地方营销和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为特点,偏重于发展消费型文化产品。
杭州这一类型的城市更新实践主要有西湖综合保护、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等。
以西湖为例。
杭州在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时,非常注重文化内涵的充实融合、文物古迹保护和非物质文化保护。
据统计,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共重修、整治、复建大小景区、景点或景观、景物达180余处之多,它们与西湖传统的系列名胜如南宋“西湖十景”、元“钱塘八景”、清“增修西湖十八景”、“杭州二十四景”等内有文脉流贯,外则相映生辉,极大地丰富和充实了“西湖天下景”的蕴涵西湖,通过文化有机更新后,吸引了大量海内外的游客,并于2011年6月24日,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提升了西湖胜景的历史文化品位,传承并发扬光大西湖文化景观的精神栖居功能。
城市双修背景下杭州城市有机更新体系构建与实践
城市双修背景下杭州城市有机更新体系构建与实践摘要: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有机发展是城市面临的新挑战。
杭州作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其对城市有机发展的大胆探索为后来的城市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
现阶段中国城市的有机更新模式较为成熟的,是以更新为核心,由规土合一的城市更新部门来实施更新的。
目前杭州还未进行规土合一的工作,然而在城市的建设中总结出了“城市双修”的新更新路径,目的在于增加城市的规划性,为国内其他未进行规土合一的城市提供相应的借鉴意义,从而促进中国城市的积极转型。
关键词:城市双修,有机更新,转型发展,杭州前言:杭州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在城市化进程中实现科学合理且健康的发展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
在发展的过程中,杭州始终将生态与环境效益放在重要位置,保护环境和水源,同时对相关地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市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的有机转型。
中央城镇化会议上提出,城镇建设要首先优化三大城市群地区,以盘活存量为主要目的,避免出现无节制的扩建用地的情况。
“城市双修复”是指城市在建设发展过程中要坚持城市的生态修复和修补。
杭州作为地理位置优越的历史文化古城,目前也是先进的城市代表之一,同时也是“城市双修”的带头城市,杭州在城市的发展中一直在进行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这一历程为城市的有机更新体系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城市有机更新理论和模式欧美国家对于旧区的改造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的阶段:第一,基于形体规划思想的拆除旧式制造新式的阶段,这一阶段以清除重建为主要规划;第二,反思和总结第一个阶段,开始进行局部的调整和修补,重心转移到了城市中心区复苏的问题上来;第三,遵循城乡可持续发展理念,建设更加和谐的现代化城市,将会用大量的资金用于旧城的维护和改造。
然而从中国的大城市发展的阶段来看,目前我国城市有机体系的更新基本上呈现在第三个发展的阶段,实现政府、公民、市场利益三者共赢的城市发展局面,城市有机系统的更新采用以点带面的形式,渐进的插入置换带动区域的更新。
背街小巷改善: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满意工程
背街小巷改善: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满意工程
张哲;王荣彦;谢德林;谢勐
【期刊名称】《中国建设信息》
【年(卷),期】2009(000)003
【摘要】在许多城市为“脸面”不遗余力的时候,杭州市却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那些大街背后、住满普通百姓的小巷里弄,展开了一场几乎不可能有形象效应的背街小巷改善工程,以改变陋巷中百姓的生活,打造生活品质之城和最具幸福感城市。
【总页数】4页(P64-67)
【作者】张哲;王荣彦;谢德林;谢勐
【作者单位】杭州市市政设施监管中心;杭州市市政设施监管中心;杭州市市政设施监管中心;杭州市下城区市政园林管理所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背街小巷改善工程 [J],
2.城市有机更新的行政管控体系建构——以杭州背街小巷改善工程为例 [J], 韩明清;张越;黄杉
3.杭州城市有机更新的实践与探索——背街小巷改善工程的由来与创新解析 [J], 韩明清;黄杉;张越
4.打造五个校园优化育人环境——宝鸡市以“五个校园”建设为抓手,办好老百姓家门口每一所学校 [J],
5.潜心打造西藏老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学校
——专访拉萨市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冯兴娟 [J], 巴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杭州城市功能更新的方法探究
关于杭州城市功能更新的方法探究摘要:文章对变革中的中国城市的产业功能重新布局与发展提出了全新的思考,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与理论。
顺应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分门别类的运用城市功能更新的方法去解决相应的城市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产业更新,退二进三,腾笼换鸟,功能置换,业态调整Abstract: Industrial function of Chinese cities in the change in re-layout and development of new thinking, an d effective methods and theory. Conform to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needs of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use of urban functions updated to solve the urban problems,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words: industrial renewal, retreat into the three cage for a bird, functional replacement tenant mix1.历史的选择90年代初以来,杭州城市进入了加速发展时期。
在制造业特别是重工业加快发展的有力拉动下,杭州城市开始走出西湖周边有限区域,相继在沿钱塘江、跨江的开阔区域开辟出下沙、滨江和萧山三个国家级开发区,由此杭州拉开了大都市框架。
新的开发区接受了主城转移出来的和新创设的大批制造企业,为主城实施“推二进三”提供了实际条件。
这种产业布局的优化调整有利于城市产业结构顺利转型和升级,有利于城市功能的增强和地位的提升,有利于提升城市的国际竞争力。
进入新世纪以来,杭州城市产业空间布局进一步调整优化。
新的产业布局适应网络化大都市建设要求,主城、副城和组团产业布局导向更鲜明、更科学;以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为主阵地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建设,充分展现出杭州制造业的先进水平和综合竞争实力水平;城市传统工业区也经历了大规模快速更新过程,并因地制宜、因企而异,出现了“功能和空间全面更新”、“功能提升、空间更新”、“空间不变、功能提升”三种更新模式。
城市双修背景下杭州城市有机更新规划体系构建与实践
城市双修背景下杭州城市有机更新规划体系构建与实践杨毅栋;洪田芬【摘要】当前中国大城市较为成熟的有机更新模式,是以用地更新为核心、由规土合一的城市更新部门来推动的.杭州尚未规土合一,但在城市建设和更新历程的经验积累中逐渐走出了一条多层次、多主体、多价值更新的新路径,也成为了"城市双修"的先行者.针对国内大多数城市尚未规土合一的现实,力求在整合杭州城市有机更新体系与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更具现实基础、战略思维和推广意义的新模式,为其他城市的有机更新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积极推动中国城市的转型发展.%At present, the organic renewal model of Chinese cities is driven by the urban renewal department.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construction and renewal, Hangzhou has gradually stepped out of a new path of multi-level, multi subject and multi value renewal, and has become the forerunner of 'city double repair'.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city organic renewal system and practice, Hangzhou strives to form a new model with more realistic basis, strategic thinking and promotion significance,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other domestic cities' organic renewal work, and actively promot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cities.【期刊名称】《上海城市规划》【年(卷),期】2017(000)005【总页数】5页(P35-39)【关键词】城市双修;有机更新;转型发展;杭州【作者】杨毅栋;洪田芬【作者单位】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1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城镇建设用地特别是优化开发的三大城市群地区,要以盘活存量为主,不能再无节制扩大建设用地”,即宣告中国城市建设,尤其是大城市、特大城市的建设发展,开始从单纯以增量扩张为主向以存量优化更新为主的模式转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韩明清 黄杉 张越Han Mingqing Huang Shan Zhang YueABSTRACT城市更新是城市内部城镇化的表现形式,城市发展即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
当前我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原有的城市更新方法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
杭州背街小巷改善工程通过在更新内容、方式、组织和效果等方面的创新,为城市有机更新的组织实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Urban renewal is the manifestation of inner city urbanization, urban development is a continuous process of updating. Under the current context of rapid urbanization in China, there is a series of questions from the original method of urban renewal. The Hangzhou backstreet lane improvement projects tried a useful exploration for the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urban organic renewal by updating the content, methods, organiz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innovation.作者简介韩明清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博士研究生黄 杉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工学博士 张 越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副教授KEY WORDS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for Urban Organic Renewal in Hangzhou——The Origin and Innovation Analyze of Hangzhou Backstreet Lane Improvement Project杭州城市有机更新的实践与探索——背街小巷改善工程的由来与创新解析杭州,有机更新,背街小巷,创新Hangzhou,Organic Renewal,Backstreet Lane,Innovation杭州是闻名中外的风景旅游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的中心城市。
一直以来,经济、社会、环境等各项指标均走在国内前列。
进入新世纪,杭州城市建设开始了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时期。
2002年杭州行政区划调整后,市区面积从683平方公里扩大到3068平方公里(图1)。
由此,杭州市确立了“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城市空间战略,并规划了“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引导城市空间形态从“摊大饼”到“蒸小笼”的组团式空间结构转变(图2)。
空间拓展与发展战略改变,使得杭州跳出了“拆旧城、建新城”的困境,启动了空间重构,旧城更新的进程。
1.杭州城市更新概况1.1 优化空间,更新老城——开展“城中村”改造 “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一个常见事物,负面影响严重,问题可归结为:一是对城市形象的影响,二是社会问题多。
2001年,杭州开始在撤村建居改革试点推行农转居多层公寓建设,至2007年,杭州农转居多层公寓完成投资151亿元,累计2099万平方米。
杭州市在城中村改造中把优化了城市空间,改善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中村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生活居住品质。
1.2 应保尽保、传承文脉——城市历史遗存保护 2003年,杭州按照“保护第一、应保尽保”的指导思想开始实施历史文化名城的全面保护。
160个市级以上文保单和250个市级文保点、26处历史保护街区、8个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西湖风景名胜区内5个特色文化保护区等形成了“点、线、面”结合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1.3 激活运河、还河于民——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流淌了近两千年的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已成为一条市井之河、市民之河,是杭州城市的命脉,是活着的文化遗产。
2004年8月,以“还河于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为目标的杭州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正式启动。
通过水体治理、路网建设、景观整治、提升居住环境品质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成效。
1.4 以路为纲,纲举目张——城市道路更新2A+C 0972004年,杭州市启动“三口五路”道路综合整治工程,标志着另一种更新方式“道路环境整治与改善”的诞生。
道路综合整治不同于一般性的地块开发,而是“带整治(道路两侧地区)、带改造(城中村)、带建设(新农村)、带开发(利用土地)、带保护(历史文化)、带管理”,内容上涉及地下管线、道路工程、道路景观工程、建筑立面和屋面装饰改造工程、拆除违章、美化环境等很多方面。
由于其内容的丰富变化,它们已经不是工程技术层面的市政道路和交通整治工程了,而是“一项让群众受益的畅通工程、文脉工程、民心工程”。
后来的“一纵三横”、“五纵六路”、“两口两线”等都属于同类。
受道路综合整治与保护工程的启发,2007年,杭州市又针对市区范围内291条(873公里)河道其沿线地块启动了的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
2.杭州城市更新的主要问题剖析2.1 更新目标单一化,管理手段简单化计划经济时期形成层级式的行政管理组织体系及思维仍占主导地位。
计划经济体制适应了当年国家统一投资、统一建设和分配模式,但在经济社会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的单向流动的组织阶梯及其对应的单一行政指挥系统,就无法对城市更新涉及到复杂且多变的需求做出及时应变,从而显得僵化和迟钝。
尽管针对不同城市更新对象设置的“某工程指挥部”、“某管委会”,实际上还是单一行政指挥系统,基本上仍旧是“领导说了算”,决策者的个人偏好替代公众意愿、主观判断代替客观规律的问题还比较普遍。
对应的,城市更新的目标总体上还处于单一的经济目标。
我国城市土地在1980年代末期实行市场化后,杭州市同其它城市一样把旧城改造与地块开发相结合,通过工业用地或低容积率用地的调整,也即通过所谓“退二进三”、“腾笼换鸟”的地块用途调整方式,“政府做地,企业做房”,同步实现对“旧城的改造”。
在管理模式上往往把该项工作当做一个工程项目对待,于是通过成立“某某旧城改造工程指挥部”等类似项目公司的模式来完成旧城改造或者基于地块开发的旧城改造任务 。
所以,城市更新在相当程度上存在着简单化的问题,甚至为社会不和谐甚至是不稳定因素的产生埋下了伏笔。
现代行政管理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直接行政干预了,金融、税收等经济调节以及公众参与、舆论监督等方法被广泛的用于公共管理,这不仅丰富着城市行政管理的方式,同时也是城市行政管理向系统化、科学化、民主化发展的方向。
2.2 决策过程“封闭化”,“做地主体”1权利过大受传统计划经济习惯影响,城市更新项目立项、规划设计、土地整理、资金使用等重大事项,尚未建立公示制度、听证制度,公众参与决策程度比较低。
客观上,城市规划成果本身“终极蓝图”的模式所存在的静止和僵化的问题,导致对近期城市改造开发基本没有引导和控制作用,造成城市近期建设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客观上也为城市“一把手”的“任期制”目标取代近期规划目标创造了机会,让城市改造计划的确定带有一定的随意性。
在城市更新改造的现实中,由于城市改造背后往往是房地产开发商的经济利益,所以从本质上说,旧城改造缺乏计划性的“幕后推手”是一个一个的房地产开发商,政府为旧城改造城设立的“某某建设工程指挥部”实质上变成了开发商的“开路先锋”,帮助开发商搞动迁、拆迁工作。
层级式管理体制与旧城改造经济利益非常容易结合,产生“钱权交易”的“寻租”现象。
腐败就是权力与金钱的交换,所以,要彻底清除腐败,不是简单地需要从道德教育入手,关键是消除寻租活动的根源,并对权力加以制约。
而政府为了规避部门之间的权力的交叉于重叠,也比较简单化地处理问题,对于需要开展城市更新的地块,先成立一个临时机构即“做地主体”。
然后政府把土地经营权交给该机构,所谓“不花财政一分钱”,依靠地块自收自支,彻底规避掉了财政主管部门对该临时机构资金使用的监管。
殊不知,土地和现金,从资产的角度看,都是一样的,区别仅仅是个形态的问题。
2.3 专业机构介入不足,服务性组织不发达城市更新管理中的服务性事务如咨询、信息技术服务、规划设计等在城市更新行政决策、行政执行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为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提供专业技术和信息服务。
在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日本、台湾、香港等都有与城市更新行政管理相配套的完善的服务性组织,有的甚至是民间自发的有偿服务组织。
如美国著名的兰德公司不仅为许多城市政府,甚至是联邦政府和外国政府提交政策咨询和分析报告,这种追求科学的决策方式减少了非专业性的个人决策或集体决策可能产生的失误。
但是包括杭州在内的国内城市,把城市更新作为一项目标单一、内容简单的建设工程,倡导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式的工作态度和部队作战“争分夺秒”的军人作风,对中介服务不论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需求不大。
虽然近年来,由于杭州建筑工程市场比较大,顾问咨询行业都有较快的发展,甚至大量境外咨询设计机构也抢滩杭州市场,但其服务内容相对单一,专门化的城市更新中介服务组织还很少。
国内只有极少数经济较为发达的大城市存在跨国咨询机构,能为政府提供城市更新综合性的信息咨询、策划咨1丨杭州市行政区划范围示意图资料来源: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丨杭州城市总体规划总平面图资料来源: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丨杭州市背街小巷改善工程分布图资料来源: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098 : NOVEMBER 2011询、经济评估、资源调查等业务。
3.杭州城市有机更新示范——背街小巷改善工程杭州市背街小巷改善工程最初名为“平路工程”, 早在2003年下半年,作为城市道路及市政设施的行政主管部门的杭州市人民政府城市管理办公室,在组织“三口五路”道路综合整治工程的同时开展了“平路工程”。
平路工程当年见缝插针地完成了95条市区小街巷,得到了沿线百姓的欢迎。
平路工程的成功令杭州决策层——市委市政府看到依托道路展开整治工程所带来的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从而决定启动深入到城市肌理的背街小巷改善工程 。
将背街小巷改善工程由一般性的“平路工程”拓展成涉及到地下、地面、地上三个空间层次,涉及到平整道路、增设路灯、沿线绿化、截污纳管、沿街建筑立面整治、沿街住宅平改坡、店招店牌梳理、广告整治、拆除违章、改善交通、架空线“上改下”、增设公厕、多杆合一、城市家具更新等共14项内容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从2004年至2008年底,共投入资金16.7亿元,完成背街小巷改善2721条,总长度达到680多公里(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