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习题:学科素养微专题3 人口分布(含解析)
2021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习题:专题检测 十四 人口增长与人口合理容量(含解析)
核心素养测评十四人口增长与人口合理容量建议用时:45分钟(2020·蚌埠模拟)下图为我国1960~2018年历年出生人口数变化图。
据此完成1、2题。
1.从1961年到2018年,历年出生人口数的变化趋势是( )A.不断增加B.波动上升C.不断减少D.波动下降2.与1976年之前相比,1976~1980年新增人口数显著变化的原因是( )A.国家政策B.经济发展C.自然灾害D.传统生育观念【解析】1选D,2选A。
第1题,由图可知,我国1961~2018年,出生人口数量是波动的,并未持续上升或下降;总趋势是下降的趋势,故波动下降。
第2题,与1976年之前相比,1976~1980年出生人口明显减少,根据所学知识应为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导致。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
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图示“人口红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影响20世纪50~60年代“人口红利”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出生率的下降B.20世纪70年代后中国“人口红利”比印度高主要是因为计划生育政策C.“人口红利”最大的时候一定是该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候D.2010年后中国“人口红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的上升4.应对“人口红利”消失,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对策是( )A.全面开放二孩政策B.适当延缓退休年龄C.完善社会养老机制D.加快产业升级步伐【解析】3选B,4选D。
第3题,读图,20世纪50~60年代“人口红利”下降,说明劳动力人口所占比重小,抚养率高。
若出生率下降则抚养率低;20世纪70年代后中国“人口红利”比印度高主要是因为计划生育政策。
经济增长速度减慢,仍是在增速发展,“人口红利”最大的时候,不一定是该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候;2010年后中国“人口红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人口老龄化。
第4题,应对“人口红利”消失,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对策是加快产业升级步伐,降低对劳动力的需求量。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0讲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类大陆名称是北美东部,D 正确。第 4 题,D 处位于中亚,深居内陆,环境承载力小,难
以形成大面积人口稠密区;利用高山冰川融水发展绿洲农业,形成人口稠密区。B 正确。
答案:3.D 4.B
人口增长和人口增长模式
(2017·高考海南卷)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测,2050 年,世界人口将由 2000 年的 60 亿增长 到 90 亿。下图示意某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据此回答 1~2 题。
平原和 工农业生产大多集中在平原地区,
地
低地 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平原区
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地势的第
形 高山和 土层贫瘠,交通不便,气候寒冷,风 三级阶梯上
高原 力较大,人口较稀疏
北半球温带地区适宜农业生产和人类
气温
居住,80%的人口分布于这一地带
热带地区,人口集中分布在气
气
主要通过植被间接影响人口分布,不
和人们的生育观念等因素影响 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3.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共同决定的。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高—高—低”模式
原始人口增长
传统人口增长
模式(原始型)
模式(传统型)
“高—低—高” “低—低—低”模
模式
式
基本特点
高出生率、高死 亡率、极低的自 然增长率
我国东北肥沃黑土的分布地区, 人口密度大
矿产资源
产业革命时期,某些地区矿产资源的 人口密集,形成城市,如攀枝
开发成为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煤 花、克拉玛依、鹤岗等
矿、油田等工矿点也是居民密集点
2.人文因素
人文因素
人口分布
案例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 我国东部地区、欧洲西部地
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作业3人口容量含解析湘教版必修2.doc
课时作业3 人口容量一、选择题读“适度人口曲线变化图”(1~18表示不同时间段),完成1~2题。
1.图中Ⅰ阶段表示的社会阶段是 ( )A.人类社会初期 B.资本主义社会阶段C.社会主义社会阶段 D.后工业化时期2.Ⅲ阶段适度人口增速变缓直至趋近一个定值(上限),出现该现象的关键制约因素是( )A.生产力水平 B.社会体制C.资源(土地、水等) D.科技水平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②P′为环境承载力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④P为环境承载力A.①③ B.②③C.②④ D.③④4.图中反映了(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③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A.①③ B.②③C.②④ D.③④读长江中下游与青海、西藏地区部分资料表,完成5~6题。
项目年生物量(万可承载人口(万) 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千地区吨) 米) 长江中下游88 600 22 000 395青海、西藏10 000 1 000 4A.地势高、气候寒冷 B.生态环境脆弱C.自然资源丰富 D.生物资源少6.西藏的人口合理容量正在减小,原因可能是( )①消费水平迅速提高②人类的生产活动破坏了生态环境③青藏铁路的开通,加强了西藏与外界的联系④自然灾害增多A.①②④ B.①③④C.①②③ D.②③④读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部分),完成7~8题。
气候区人口合理容量(亿)人口合理密度(人/平方千米)热带雨林气候区28.00 200亚热带季风气候区9.30 100 地中海气候区 2.25 90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7.35 30A.社会因素 B.自然因素C.经济因素 D.技术因素8.按表格数据推算下列气候区,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合理密度的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C.温带季风气候区 D.热带雨林气候区读消费水平与人口容量关系示意图,完成9~10题。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5.2 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含解析)湘教版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5.2 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含解析)湘教版一、选择题(11题,共44分)下图为“xx年、2025年(预测)全球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据(单位:百万)图”。
据此完成第1~2题。
1.xx~2025年,人口增长最快的两个大洲或地区是( )A.大洋洲和欧洲B.亚洲和大洋洲C.非洲和拉丁美洲D.北美和拉丁美洲2.“人口数量及变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非洲资源丰富,经济增长快,人口压力将得到缓解B.欧洲人口增长缓慢,导致欧债危机等一系列发展问题C.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城市化迅速,人口压力变小D.北美洲人口增长缓慢,移民对区域发展的贡献很大答案:1.C 2.D解析:第1题,根据人口数量的变化比较即可。
第2题,北美洲多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因而移民对区域的发展作用巨大。
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 )A.a、b、cB.a、c、dC.a、b、dD.b、c、d4.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A.aB.bC.cD.d答案:3.C 4.B解析:第3题,a图中0~20岁人口数量比较多,50~80岁人口数量特别多,但是20~40岁的人口数量很少,说明有大量的人口迁出;b图中0~20岁少,50~80岁人口数量很少,但是20~40岁的人口比少年和老年人多了很多,说明有大量人口的迁入;d图中20~40岁人口数量要多于少年和老年人口数量,而且在这个年龄段男性的比例明显多于女性,说明有大量的男性人口迁入。
第4题,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占主要地位,则人口年龄应当比较年轻,大概在20岁,从四幅图中可以看出,b图的20岁左右的人口数量明显超过其他年龄段的人口数量。
读“上海市某年人口年龄构成金字塔图(阴影部分表示外来人口)”,完成第5~6题。
2021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习题: 5.1 人口增长与人口合理容量(含解析)
关键能力·融会贯通能力人口问题1.(2018·江苏高考)下图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读图回答(1)、(2)题。
(1)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A.政局动荡B.生育观念C.产业结构D.自然灾害(2)该国最可能位于 ( )A.北美B.西亚C.西欧D.南美【解析】(1)选C,(2)选B。
第(1)题,从图中可知,该国青壮年男性人口较多,这和当地多青壮年男性从事的产业结构有关。
政局动荡时,青壮年男性所占比例会下降,自然灾害对男女的影响区别不大,生育观念影响的是0~4岁婴幼儿。
第(2)题,以青壮年男性为主的多为重工业或采掘工业,西亚地区石油资源丰富,吸引大量青壮年男性劳动力迁入,具有类似的人口性别年龄结构。
北美、西欧为经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所占比例较大,南美洲为发展中国家,第一产业比重较大。
2.(2019·北京高考)2018年德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量的20.6%。
下图示意德国各州65岁及以上人口密度分布。
据图描述德国老龄人口密度的分布特征,列举人口老龄化对该国可能带来的影响。
【解析】德国老龄人口分布特征需要从分布是否均匀,大部分地区的密度范围、分布方位、形态特点等方面具体分析。
人口老龄化对该国可能带来的影响,需要从当地劳动力、政府财政和社会福利负担、兵源和养老产业等方面作答。
答案:特征:分布不均,西部密度大,东部密度小,东北部差异显著。
影响:劳动力数量减少,养老压力加大等。
瞄准方向提高效率【知识+方法突破】(勾选本题组考查的知识和方法)题号考查的知识和方法1.(1) 突破3 A.导致青壮年男性人口增加的因素B.思考生育观念对性别比的影响C.确定性别比失衡是人口自然增长的结果D.确定性别比失衡是人口迁移的结果1.(2) 突破1A.发展中国家资源开发B.发达国家劳动力缺乏C.发展中国家出生率高D.发达国家老龄化严重2 突破1A.对资源环境压力大B.人口素质降低C.劳动力不足D.青壮年负担过重答案:1.(1)AD (2)A 2.CD突破1 两类国家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突破2 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及对策突破3 人口结构的相关知识(1)人口年龄结构。
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人口与地理环境习题(详细解析)
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人口与地理环境习题(详细解析) (2021福建文综)以下图表示〝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
读图完成1~2题。
1.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拟,差异最大的是( )A.人口性别比B.老年人口比重C.青壮年人口比重 D.少儿人口比重2.从我国可继续开展的角度判别,三种生育率方案( )A.a方案较合理 B.b方案较合理 C.c方案较合理 D.均不合理3.(2021·广东文综)下表为四个国度的主要人口目的。
据表可知( )国度2021~2021年人口年均增长率(%)2020年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2021年0~14岁人口比重(%)2020年出生时预期寿命(岁)男性女性中国0.6 143 19.5 72 75印度 1.4 389 30.6 63 66法国0.7 118 18.4 78 85美国0.9 34 20.1 76 81C.2021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 D.2021~2021年时期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2021新课标文综Ⅰ)右图表示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以后该城市中人口约1 300万。
据完成4~5题。
4.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增加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增加5.该城市所在的国度能够是( ) A.美国B.日本 C.俄罗斯D.德国右图表示我国某县2021年、2021年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数量及其外出区域构成。
读图,完成6~7题。
6.与2021年相比,2021年该县从事农业消费的农民( )A.人均消费规模扩展 B.休息力价钱降低C.占总人口比例提高 D.人均产值增加7.该县能够位于我国( ) A.珠江三角洲地域 B.京津地域 C.长江三角洲地域 D.川渝地域8.(2021·广东文综)右图为〝2021~2021年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质变化图〞。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体系架构][课程标准]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基本概念]人口分布、人口容量、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人口迁移、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
[基本原理]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原理;人口迁移对迁入地、迁出地的影响;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课时42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考点1人口分布1.世界人口分布(1)人口分布:指一定时期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通常以人口密度来衡量。
(2)分布特点:极不平衡从世界看10%的土地上,大约居住着世界90%的人口从各大洲看亚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60%左右,南极洲目前尚无定居居民从国家看2016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3个,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2.47% 从城乡看城镇人口比例逐渐上升,乡村人口比例逐渐下降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地理条件包括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以及矿产资源等。
(2)人文地理环境包括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和科技等因素,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
1.世界人口稠密区与稀疏区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人口稠密区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
其分布分析如下: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影响因素人口分布原因自然因素地形世界8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地和平原地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人类的工、农业生产活动多集中在此气候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气候温和湿润,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水源人口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源分布一般来说,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人口较为密集土壤土壤肥沃的地区人口密度较大土壤的自然肥力和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不同矿产矿产资源开发区人口稠密矿产的开采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人文因素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生产方式农业发达地区人口稠密以农业经济为主人口迅速向城镇聚集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人口不断向城镇聚集生产力的发展,科技与管理技术的进步交通运输条件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较多交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重要作用政治、文化人口大规模移动导致人口分布的变化战争、宗教、文化习俗、政策和历史等3.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2021·海南地理)下图为“某大洲局部区域图”。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湘教版必修 人口与环境规范答题人口类综合题教案含解析
错误!规范答题7 人口类综合题(2016·海南高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
下图是3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
(6分)(2)分析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
(8分)(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6分)样卷展示得分:15分样卷剖析失分原因:答题总体思路清晰,用词准确,但个别问题信息提取不全,答案不太完整。
标准答案(1)(地理位置)临近省份;人口大省(河南、四川、湖北等);中东部省份比例高。
(6分)(2)3省与3个城市的距离差别不大;3省兼具南北文化属性,适应性强;皆为人口大省,剩余劳动力多。
(8分)(3)应该限制:外来人口增加了城市负担(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就业等);加重了大城市病(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
(6分)不该限制:外来人口(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域和城乡间的文化交流。
(6分)Ⅰ 人口分布特点及成因的答题模板分布是否均衡;哪里多,哪里少;哪里最集中成因自然原因气候温和湿润(凉爽);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水源充足;矿产丰富;环境优良等经济原因经济收入高;就业机会多;基础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等社会原因教育环境好;政治稳定;政策优惠;宗教信仰相同Ⅱ 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1)人口迁移的原因的答题模板(2)人口迁移的影响的答题模板Ⅲ 人口问题问题成因影响增长过快经济落后;劳动力需求量大;社会保障不完善;政治独立;医疗卫生的发展;传统观念影响人地矛盾加剧,环境问题突出,阻碍社会经济发展负增长或老龄化经济水平高,生活条件好;社会福利好;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医疗卫生技术进步;文化水平高,生育意愿不强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重,阻碍经济发展性别比失调传统观念的影响;医疗技术的进步;战争;移民等婚配困难;影响社会安定1.(2018·福建晋江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第21讲 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含答案
第21讲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1.人口变动的原因(1)人口自然增长,取决于人口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数值大小。
(2)人口机械增长,即迁入人口的增加值。
2.人口迁移(1)概念: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2)类型①国际人口迁移a .上图反映的为国际人口迁移。
b .概念: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c .流动方向19世纪以前欧洲、非洲――→大批集团性美洲、大洋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多发达国家②国内人口迁移a .上图反映的为国内人口迁移。
b .概念: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c .古代人口迁移:受脆弱的农业经济、战争、自然灾害等影响而迁移。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时期表现原因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人口迁移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流量增大,流向明显变化改革开放政策我国人口迁移统计:人口迁入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广东、上海和北京,人口迁出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广西、四川、安徽。
f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从内地迁往沿海;山区迁往平原;农村迁往城市;贫困地区迁往发达地区,并出现了大规模的“民工潮”。
3.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1)上图反映的属于国内人口迁移。
(2)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
(3)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①“两个变化”个人动机的变化:个人对生活和职业需求的变化。
生态环境的变化: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②“三个因素”(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①自然环境曾经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适应、控制力的增强,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正在逐步减弱,但是自然环境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
②社会经济因素已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篇 人文地理 第8章 人口 课时规范练34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人口容量大约是( C )
A.8.3亿
B.10.5亿
C.11.7亿 D.14.9亿
1 2 3 4 5 6 7 8 9 10
9.下列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措施,较合理的是( A )
①深化对外开放政策 ②提高科技水平 ③大力开发淡水、矿产能源等
资源 ④适度放开计划生育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0.(2023·河北承德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西海固(西吉、海原和固原首字的简称)地处宁夏南部山区,宁夏 南部山区是生态移民的主要迁出区,干旱少雨、自然环境极端恶劣,灾害频 发,交通不便,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在1972年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 划署确定为全球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20世纪80年代宁夏开始 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将宁夏南部山区的居民,分期分批迁移到生态环境和生 存环境相对良好的宁夏平原灌溉区。其中吴忠市红寺堡开发区是国家大 型水利枢纽工程——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的主战场,也是全国最大的生 态扶贫移民集中区,昔日的沙荒地变成了万亩良田。2020年11月16日宁夏 回族自治区政府宣布固原市西吉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曾有“苦甲 天下”之称的西海固地区全部“摘帽”,从此告别绝对贫困。
解析 第6题,生态适度人口即在生态环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的人口合理容 量。西宁市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淡水资源不足,因此生态适度人 口数量少,B正确;西宁市面积约7 660平方千米,土地面积大,A错误;西宁矿 产资源较充足,矿产资源不是影响生态适度人口的最主要因素,C错误;人才 资源不属于生态环境的范畴,D错误。故选B。第7题,由图可知,西宁市的 实际人口数量一直高于生态适度人口数量,鼓励生育和吸引乡村人口迁入 会进一步增加实际人口数量,加大当地的生态压力,A、B错误;保持人口与 环境协调有利于促进当地的可持续发展,C正确;鼓励市区人口外迁不利于 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D错误。故选C。
2021高考湘教版地理一轮复习: 重点强化练4
重点强化练(四)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2021 ·北京高考)以下图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
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21年全国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
读图,答复下题。
1.据图可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C[由牵挂程度的排名可知,前5名的城市中有3个位于南方地区(上海、深圳等),而北方地区中只有北京,因此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低,故A选项错误;我国的直辖市的数量少,省级行政中心的数量多,因此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低,故B选项错误;由图可以判断,珠江三角洲(深圳所在地)明显高于四川盆地(成都所在地),故C选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对甲地牵挂程度最高的城市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以及上海、北京等沿海地区,而内陆城市较少,故D选项错误。
]2.以下图为2005~2021年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
由图可推断该省是()A.海南B.浙江C.广东D.四川D[图中显示,该省人口数量多,且常住人口数量总体上呈减少趋势,说明该省人口大量迁出,选项中只有四川符合条件。
海南省、广东省、浙江省属于人口迁入省份。
应选D。
]以下图为某年上海户籍常住人口和外来常住人口年龄构造示意图,读图,答复3~4题。
3.图示比重最大的年龄段,最主要的人口来源是()A.祖籍为上海的人口B.外来务工经商人口C.外来求学人口D.国际移民4.今后一段时间内,为了应对人口年龄构造方面的问题,上海市应当()①制止劳动力外流②吸引外来人口迁入③促进人口有序增长④完善社会福利制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B[第3题,根据图像可知,20~30岁年龄段人口比重最大,外来常住人口比重大于户籍常住人口,所以A错误。
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是从全国各地进入上海的外来务工人员,故B正确、C错误;我国吸引国际移民的数量较小,故D错误。
2021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6.2 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 湘教版
2021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6.2 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湘教版一、选择题1.下图中甲、乙、丙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区,有关甲、乙、丙三地区当今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国际人口迁移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C.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解析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四川盆地,乙地位于长江三角洲,丙地位于珠江三角洲,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答案 D读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口移动方向。
据此回答2~3题。
2.图中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 )。
A.民工流动 B.道路建设C.水利工程建设 D.输气管道建设3.对图中人口移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以青壮年居多B.从人口受教育程度上看以高学历人口居多C.从人口移动距离上看以长距离迁移居多D.从人口移动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解析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人口迁移主要是由丹江口水库向四周迁移,即水利工程建设是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第3题,水利工程建设导致的人口迁移与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无关。
所有的居民必须全部迁走;图中的人口迁移以短距离为主,从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
答案 2.C 3.D读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回答4~5题。
4.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A.人口的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5.图中甲~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 )A.甲、乙B.甲、丙C.乙、丙D.乙、丁解析第4题,从图中判断,该地20~34岁的人口迁移比重最大,主要为劳动力输出,经济因素是促使青壮年劳动力迁移的主要因素。
第5题,20~29岁年龄段人口占总迁移人口的比重最大,而0~4岁年龄段人口迁移比重也较大,说明20~29岁年龄段的人携带子女迁移,两个年龄段的人口迁移相关性最大。
答案 4.D 5.A下图分别为1978~xx年,甲、乙、丙、丁四地区人口变动情况统计图以及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图。
2021届高三湘教版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人口考点模拟测试
2021届高三湘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专题人口考点模拟测试一、单选题最知名的迁徙族群客家人,本来祖居在河南洛阳,在汉晋时期到清末,为躲避战乱,历经数次迁徙,一路南下,在闽粤桂各地,开花散枝。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客家人迁徙的因素主要是()A.自然生态环境因素B.经济因素C.政治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2.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减轻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B.加重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C.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D.对迁出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没有帮助图1、图2为“西藏地区不同发展模式下资源环境承载力对比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选项中,影响西藏地区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最可能是()A.水资源B.土地资源C.经济结构D.生活水平4.保持现有发展模式,西藏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应()A.小于0.04亿B.介于0.04亿到0.25亿之间C.介于4.05亿到33.34亿之间D.大于33.34亿资料: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是通过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而表现出来的,即人们的生育目的、对生育子女数量和性别的看法。
据此回答下列下列各题。
5.下列观念,深受传统农业文化影响的是()①“多子多福”②男性偏好③“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④重视子女质量⑤注重自我发展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A.①②③⑥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②⑤⑥6.婚俗对人口发展的影响,正确的是()A.初婚年龄大,人口的出生率低B.初婚年龄小,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低C.婚姻关系不稳定,则人口的出生率高D.离婚率高,则人口的出生率高2014年2月1日以来,新华网、凤凰网等多家媒体报道称:俄罗斯拟恢复征收无子女税,无子女家庭每月须上缴6%的薪水。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7.俄罗斯欲制定该项政策的目的是解决()A.人口增长过快问题B.就业率低问题C.移民迁入过多问题D.人口负增长问题8.以下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与俄罗斯最相似的是()A.中国B.美国C.德国D.印度“PPE怪圈”是指贫穷(Poverty)、人口(Population)和环境(Environment)之间形成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完成下列各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素养微专题3
人口分布
一、世界人口的分布
1.基本特点: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均匀,有的地区人口稠密,有的地区人口稀少。
2.世界人口分布及其形成原因:
分布区原因
区域性
人口
密集
区
东亚与
南亚
①世界古老文明中心,人类聚居历史悠久;②
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
欧洲西部
①资本主义发展最早;②商业贸易活动频繁;
③世界重要的工业地带
北美东部
(五大湖区)
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
人口稀
疏区
北美洲、亚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带;撒哈拉、中亚、澳大利亚的
沙漠地带;亚马孙、刚果河流域的湿热地带;南极洲大陆区
地带性纬度
分布
世界上大部分人
口集中分布在北
半球中低纬度沿
海平原地带
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气候适宜,自然条件优
越
海陆
分布
沿海地区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
垂直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发展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开发成为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
煤矿、油田等工矿点也是居民密集点市,如攀枝花、克拉玛依、鹤岗等
2.社会经济因素:
影响因素人口分布原因
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生产方式
农业发达地区以个体农业生产为主
人口向城市聚集
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工业集中
在城市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水平高的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历史因素历史悠久的地区发展历史悠久
政治、文化、军事人口大规模移动导致人
口分布的变化
战争、宗教、文化习俗、政策
和历史等
【针对训练】
截至2019年5月3日,全球 230 个国家人口总数为75亿人,其中70亿人口主要分布在北纬70°至南纬50°地区。
下图显示为纬度每隔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
读图,回答1、2题。
1.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 ( )
A.10°S~20°S
B.20°N~30°N
C.30°N~40°N
D.40°N~50°N
2.40°S~50°S范围人口分布稀少的主要原因为( )
A.气候酷寒
B.山地多,平原少
C.陆地面积小
D.干旱区面积大
【解析】1选B,2选C。
第1题,读图可知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20°N~30°N。
第2题,40°S~50°S范围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陆地面积小,故人口稀少。
下图示意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据此完成3~5题。
3.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且比较稠密
B.3 550~3 650 m的百米高程最为密集
C.距河8~10 km分布人口最多
D.高程4 500m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剧烈
4.该流域可能位于( )
A.巴西高原
B.南部非洲
C.藏南谷地
D.北美大草原
5.影响该流域人口距河流不同距离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水能资源分布
B.地形地势和坡向
C.交通通达度
D.取用水方便程度
【解析】3选B,4选C,5选D。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流域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且人口密度较小;3 550~3 650 m的百米高程最为密集;距河1~2km分布人口最多;高程5 000m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小。
第4题,据图可知,3 500~4 000m,人口总数累积频率最高,说明人口总数较大,人口密度比较大,4 000米以上人口累计频率小,人口密度比较小,说明人口较少,藏南谷地,人口主要集中在海拔比较低的地方,4 000米以上,气温较低,人口稀少。
第5题,距离河流越近人口密度越大,人们沿河居住,主要原因是取用水方便;水能资源分布不影响人口分布;地形地势对人口分布有影响,坡向影响比较小;当地人口流动小,交通通达度影响比较小。
为了揭示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著名学者邦奇等创建了人类大陆图,即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为人类大陆。
世界上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第一个为东亚和东南亚;第二个是南亚;第三个是欧洲;第四个是北美洲东部。
下图为世界人类大陆图的一部分。
读图,回答6、7题。
6.下列关于B人类大陆形成的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社会经济发达
B.自然条件优越
C.城市化水平高
D.工业发展最早
7.D处没有形成人类大陆,但却形成了一个人口孤岛,其原因是
( )
A.位于太平洋中部
B.降水丰富,农业发达
C.位于亚欧大陆中部
D.位于日本群岛上
【解析】6选B,7选C。
第6题,B为南亚地区,是世界上古老的文化中心之一,人类在此居住的历史悠久,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热带季风气候),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
第7题,D地的周边地区因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距海远,受海洋湿润的气流影响小,气候干燥,环境承载力低,故人口稀少;但D地利用所在地高山冰雪融水提供的水资源发展了灌溉农业,形成了一个人口稠密的“孤岛”。
8.某岛屿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降水致使植物生长十分茂盛。
岛屿东西两侧降水有明显的差异,人类活动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下图为该岛屿相关信息分布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该岛东西两侧降水的差异,并从该岛屿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两个方面分析原因。
(2)描述该岛屿人口分布特征,并简要分析原因。
【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位置,该岛屿位于40°S至60°S之间,位于南半球的西风带内,常年受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控制。
根据河流流向,该岛屿以山地为主,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地势西高东低,岛屿西侧成为西风迎风坡,气流抬升,降水多。
东侧成为西风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
所以西侧降水大于东侧。
第(2)题,读图,根据城市符号判断,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
主要沿海分布,沿河流下游分布,沿交通线分布。
沿海地区,多港口分布,对外交通便利。
沿海地区地势较低平,利于城市、交通建设和发展经济。
河流下游,水资源充足,便于取水且取水成本低。
所以成为人口主要分布区。
答案:(1)西侧降水大于东侧。
该岛屿位于40°S至60°S之间(或中纬度地带),常年受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控制,该岛屿以山地为主(东北—西南向山脉或地势西高东低),岛屿西侧成为西风迎风坡,气流抬升,降水多;东侧成为西风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
(2)沿海分布;沿河流下游分布;沿交通线(铁路线)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
沿海地区,对外交通便利;地势较低平,利于城市、交通建设和发展经济;河流下游,水资源充足(且取水成本低)。
9.读图1、图2,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人口分布有何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对比两图,与1990年相比,2000年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增长状况是怎样的?中部和东部地区人口增长状况如何?其原因分别是什么?(3)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否随历史发展一成不变?为什么?【解析】第(1)题,由图1、图2东、中、西部地带的人口密度的数值大小可知,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由东、中、西部地带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造成的。
第(2)题,通过图1、图2两幅图中东、中、西部地带人口密度数值的比较可知,西部地区人口减少,中部地区人口增加,东部地区人口增长迅速,这主要是由于外来人口的迁入造成的。
第(3)题,影响人口分
布的主要因素在不同时期是不同的,在原始采猎时期,自然因素是主要因素,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因素的影响逐渐降低,社会经济的影响逐渐增强,现代工业文明时期主要为社会经济因素。
答案:(1)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
东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交通便利;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差,经济落后,交通闭塞。
(2)西部地区人口呈负增长,主要是人口向中、东部地区迁移所致。
中部地区人口增加,东部地区人口增长较快,原因是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吸引大量外地人口迁入,人口总量大为增加。
(3)不是。
原始采猎时期主要为自然因素,现代工业文明时期主要为社会经济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