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冲刺第七部分专题复习专题七中外工业化进程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平衡,沿海多内地少。⑤技术力量弱,对外国资本主 义有依赖性。
8.新中国成立后,1953~1957年,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五计划)。 (1)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内容(基本任务):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②相应地发 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商业;③相应地培养建 设人才。
进行经济掠夺,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4.甲午中日战争战败,《马关条约》签订,刺激了民间 投资设厂,民族工业发展。
代表人物:张謇,“状元实业家” ;主张:“实业救国”,
创办:大生纱厂等。结果:大生纱厂在一战期间获得发
展,一战后,被吞并,是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缩影。
5.1898年戊戌变法内容: 发展农工商业;鼓励私人工 矿企业。 6.侯德:1940年发明联合制碱法(侯氏制碱法),打破 了抗战时期敌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封锁。
专题七 中外工业化进程
专题解读
工业化是近代化(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工业化指一个 国家和地区国民经济中,工业生产活动取得主导地位的 发展过程。简单的说就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 社会转变的过程。工业化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这 种以大规模机器生产为特征的工业生产活动向原有的生 产方式和狭小的地方市场提出挑战,老的生产方式已无 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容量的需求。同时,资本积累和 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工业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工业化 是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工业革命起到关键作用。中 国的工业化是在西方列强侵略的背景下开始的,中国近 代民族工业发展曲折。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 化有了新的内容。
专题梳理
经济前提: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等 政治前提: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工厂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垄断 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时代”;全球化
前工业化时期 西 方 工 业 化 工业化开始、发 展时期 工业化成熟期 后工业化时期
知识清单
中国史 1.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想打开海外市场, 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抵制英国工业品 倾销。1840年鸦片战争,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经 济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开端:洋务运动时期。 (1)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2)代表人物:中央:奕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 左宗棠、张之洞。 (3)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①安庆 内军械所(曾国藩;最早)②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 最大,上海) ③福州船政局(左宗棠)。
后期:以“求富”口号,创办民用工业:①李鸿章:轮船招商 局(最大),②张之洞:湖北织布官局、汉阳铁厂。 (4)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 全军覆灭。 失败的根本原因:只学技术,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 (5)评价:积极:①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②出现了一 批近代工业企业。③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④推动 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⑤ 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⑥冲击了中国自 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1953年底)、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1956年,解放牌汽车)、沈阳飞 机制造厂(中国试飞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和沈阳第 一机床厂建成投产;克拉玛依油田;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1957年);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集二、宝成 、鹰厦铁路建成;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 地形成,沿海原有工业基地得到加强,西北、华北建立 了一批新工业基地。 (4)结果: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主要工业指标都 大幅度超额完成。
(2)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①辛亥革命冲击封建制度,
临时政府和国民政府的一些措施利于民族工业发展; ②“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华 侵略。
(3)民族工业曲折艰难的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
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4)中国民族工业的特点:①艰难曲折。②在国民经济
中比重小。③比例失调,主要发展轻工业。④地区发展
消极:①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主观
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非发展资本主义。②只学技术, 不学制度。③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④创办的企业衙 门封建官僚习气重,不按经济规律办事,效益低下。 3.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战败,《马关条约》签订,允许
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用资本输出的方式直接对中国
专题梳理
自然经济 逐步瓦解 开始:洋务运动时期 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 近代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实业救国” 短暂的春天:“一战”期间 短暂发展:民国初年 中国工 业化 陷入困境逐渐萎缩: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一五计划”: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三大改造”:公有制 新中国 “大跃进”:忽视规律,“大炼钢铁” “文革”:严重受损 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发展迅猛
7.小结: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
(1)概况:产生:19世纪60、70年代(受洋务运动影
响)→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受甲午战争和“ 实业救国”影响)→短暂春天:“一战”期间(受辛亥 革命和一战影响)→短暂发展:民国初期1927~1936年 →陷入困境:抗日战争时期→日益萎缩:1946~1949。
(5)意义:①初步改变了新中国工业落后的局面,初 步形成工业体系,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②初步改变 了我国工业分布偏于沿海的不合理布局,建设东北重工 业基地。 9. 1953~1956年底,“三大改造”期间,对资本主义工 商业的改造,实行“利用、限制、改造”政策,加工订 货为主逐步向公私合营过渡。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 实行和平赎买的政策。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 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10. 1958年“大跃进”。标志:盲目求快,片面追求高速 度。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上表现为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1)错误原因: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党对社会 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急于求成。 (2)评价:①违背客观经济规律;②高指标、瞎指挥、 浮夸风、共产风等左倾错误泛滥;③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 破坏;④国家和人民遇到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 (3)经验教训:①经济建设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②立 足国情;③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④生产关系 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