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实验七 机构创新组合设计实验
机构创意组合设计实验报告格式
机构创意组合设计实验一、实验目的1、认识典型机构2、设计实现满足不同运动要求的传动机构系统3、设计拼装机构系统二、实验原理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是机械设计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中了解常用传动机构,合理设计传动系统是一个认识和创新的过程。
为了实现执行机构工作的需求(运动,动力),我们必须利用不同机构的组合系统来完成。
因此对于常用机构,如杆机构,齿轮传动机构,间歇运动机构,带,链传动机构的结构及运动特点应有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利用它们所在组合成我们需要的传动系统。
执行机构常见的运动形式有回转运动,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传动系统方案的设计将以此为目标。
执行机构的运动不仅仅有运动形式的要求,而且有运动学和动力学的要求。
因此我们必须对设计好的传动系统中的重要运动构件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速度,加速度分析),使执行构件满足运动要求(如工作行程与回程的速度要求,惯性力要求,工作行程要求等)。
任何传动机构系统都有其特点,适应于不同的工作要求和安装位置,我们应该学会在设计和拼装中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估。
三、实验台的组成机械组成:该实验台主要由机柜(安装平台)、固定架、活动架、横梁、传动轴、联接轴、各类传动构件,电机、传感器等组成。
可拼装平面机构包括:四杆机构、六杆机构、平面凸轮机构、间歇机构、齿轮传动、带(链)传动、组合机构等机构,其中间歇机构包含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棘轮机构等机构。
12345769108图一、安装平台1、脚轮2、支撑脚3、机柜4、零件安置架5、固定螺栓6、横梁7、固定架8、滑块9、活动架 10、减速电机该实验台由图一所示的零部件组成。
脚轮(1)用于短距离移动试验台。
支撑脚(2) 用于支撑试验台并调整水平。
零件安置架(4)用于安放暂时不拼装的零件,并可在机柜(3)内的轨道内移动。
活动架(9)可在两个固定架(7)组成的框架内沿纵向(z 向)移动,用于调整两组横梁之间的距离并通过固定螺栓(5)固定。
机构组合创新设计与仿真实验指导书
班级:学号:姓名:武汉科技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机械实验示范中心2007-5机构组合创新设计与仿真实验指导书一、实验预习(1)机构型综合的连杆组合创新技法是什么?如何进行?(2)机构组合设计实验台的基本组成及搭接原理。
(3)熟悉基于杆组法的机构运动分析与仿真软件界面及基本操作。
二、实验目的机构的创新是机械设计中永恒的主题,人们要设计出新颖、合理、实用的机构,不仅要有丰富的经验,而且要掌握一定的机构创新设计方法。
连杆组合法是一种以数字综合形式表示的机构型综合创造技法,其最大特点是具有强烈的发散性思维成分,可以启发设计者创造新机构,进而培养设计者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机构组合创新设计实验,其实验原理是用各种零件、构件等组合搭接出机构。
一般在实验指导书中给出若干种示例机构及其组合方法,学生在实验时按照流程搭接,在此基础上也可自行设计机构进行搭接,但大都是已有机构的变形,缺乏明确的理论指导,并且搭接出的机构性能无法验证,如执行机构的轨迹曲线是否满足要求,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性能是否满足要求等无法得到验证,更进一步的机构优化及改进设计也就无从谈起。
采用机构型综合的连杆组合创新技法对现有机构组合设计实验进行改进,开设基于型综合创造技法的机构组合创新设计与仿真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科学计算能力以及工程实践能力。
因此,实验目的可概括为:(1)掌握机构型综合的连杆组合创新技法的基本原理及设计流程;(2)根据设计结果在机构组合设计实验台上能搭接机构;(3)能运用机构运动分析与仿真软件进行机构的虚拟设计与运动仿真,并对实物机构进行优化设计。
(4)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知识对机构的结构和运动性能加以评价的分析能力,以及创新设计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三、实验软、硬件(1) 实验用硬件设备实验设备硬件为机构组合设计实验台。
如图1所示,五根立柱2可在上下横梁中沿x 方向(双手上下均匀用力)调整其位置,然后用上下横梁上的螺栓固定。
机构创新实验指导
实验七机构创新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强学生对平面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结构组成及其运动特性,进一步掌握机构运动方案构型的各种创新设计方法。
2.通过机构的拼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设计及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二、实验设备SNJCX-1型机构运动创新组合设计实训台。
本装置是由铝型材实训台架、交流减速电机、直线电机、电源控制箱、直线电机控制箱和实训零件等组成。
图Ⅰ实训台台架1.实训台架实训台台架是由22根长短不同的铝型材组装而成。
台架中8根立柱铝型材导轨2,可沿X轴方向左右移动。
移动前用内六角扳手旋松上、下横梁4和6上的角铝5的内六角紧固螺钉,然后同时移动立柱2的上下部分(注意:不要倾斜)到需要的位置后,再将立柱2与上、下横梁4和6靠紧再旋紧立柱角铝5的内六角紧固螺钉(注意:立柱角铝5的内六角紧固螺钉只需旋松即可,不允许将其旋下)。
立柱铝型材2的前面和右面凹槽中有固定螺母,可在立柱2上沿Y轴方向移动,移到需要的位置,只需将零件用内六角螺钉打紧即可。
按上述方法移动位置,就可在台架X、Y平面内确定机构各个零件的位置。
更换机构,只需拧松内六角紧固螺钉后,换置即可。
机构组装快速、方便。
减速电机通过电机底座固定在台架底座1上,电机通过减速器减速和调速器调节,可使转速在0~10r/m i n范围内变化,这样可以根据机构的情况和自己的需要来控制电机的转速。
2.减速电机电源控制箱的操作、使用说明电源控制箱是给减速电机提供电源并控制电机转速的,使用前首先把控制箱上电源开关打到“关”的方向,把调速器的开关打到“0”位置,并把调节旋钮逆时针旋置最小,然后把电源控制箱通过电源线连接到电源。
使用时,首先将电源开关打到“开”的方向,通电后调速器“Power”指示灯亮,然后把调速器的开关打到“-”位置,再慢慢顺时针调节调速器旋钮使机构慢慢运动,确保没有问题后,再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转速。
3.直线电机的使用说明直线电机安装在实训台台架底部。
组合机构的创新设计报告
组合机构的创新设计报告1. 引言组合机构作为一种机械传动装置,在工程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传统的组合机构在设计和使用上存在一些问题,如结构复杂、体积庞大、能耗高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报告基于创新设计思路,对组合机构进行了改进和优化,并提出了新型的设计方案。
2. 设计目标本次创新设计的目标是设计一种体积小、能耗低、结构简单且稳定可靠的组合机构。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采用了以下设计原则:- 以简单为美:尽量简化组合机构的结构,减少零部件数量,降低制造和维护成本。
- 功能集成化:将多个功能和工作模式集成在一个组合机构中,提高机构的灵活性和适用性。
- 算法优化:利用优化算法对组合机构进行设计和控制,提高机构的性能和效率。
3. 设计方案基于以上的设计目标和原则,我们提出了以下新型的设计方案:3.1 模块化设计通过将组合机构的各个功能模块化,可以提高整体机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模块化设计也方便了组合机构的制造和维护。
我们将组合机构分为三个主要的功能模块:输入模块、传动模块和输出模块,并采用标准的接口设计,使得不同模块可以互相替换和升级。
3.2 集成式传动传统的组合机构通常由多个传动装置组成,造成结构复杂,体积庞大的问题。
我们提出了一种集成式传动方案,将多个传动装置集成到一个单一的模块中。
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组合机构的体积,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机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3 神经网络优化为了进一步提高组合机构的性能和效率,我们采用了神经网络优化算法对机构进行设计和控制。
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模型,可以使组合机构自动优化参数和控制策略,以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
这不仅提高了机构的灵活性和适用性,还能够根据实时情况进行智能调整和优化。
4. 实施方案4.1 原型设计我们基于上述方案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组合机构原型,并进行了实际制造和测试。
该原型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和集成式传动方案,结构简单、体积小、能耗低且稳定可靠。
同时,我们使用神经网络优化算法对机构进行了参数调整和控制优化,进一步提高了机构的性能和效率。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实验
基于机构组成原理的拼接设计
四、实验选题 1、刮雨器传动装置 要求:1)原动件整周旋转,输出摇杆大摆角摆 动(相同 的摆角)。 2、插床机构 要求:1)具有急回特性,Q=30度。 2)插刀实现大行程往复运动。 3)运动传递由电机→齿轮减速→原动件曲柄→…→ 输出件插刀
基于机构组成原理的拼接设计
3、车门启闭机构 要求:1)车门开启角度90度。 4、筛料机构 要求:1)速度变化较大 。 5、牛头刨创主切削运动机构 要求:1)具有急回特性,Q=30度。 2)运动传递由电机→齿轮减速→导杆→……→滑块 本实验题目仅供参考,学生也可自拟题目,经实验老师 检查同意,亦可参加实验 。
基于机构组成原理的拼接设计
二、实验设备、工具
1、机构运动创新设计实验台,两人一套。 2、扳手、钳子、螺丝刀等常用工具一套。
基于机构组成原理的拼接设计
三、实验原理
1、杆组的概念 将从动件系统拆成若干个不可再分的自由度为零的运动链, 称为基本杆组,简称杆组。
2、实验的基本原理 任何平面机构均可以用零自由度的杆组依次连接到原动件 和机架上的方法来组成。
基于机构组成原理的拼接设计
七、实验报告
自行设计编写实验报告一份,格式自定,内容包括: 1、 实验目的、设计题目、已知条件; 2、 设计说明(确定机构方案的过程,分析其优缺点;机构 尺寸确定的主要过程,必要的机构运动分析); 3、机构运动简图; 4、拼装结论(能否满足设计要求,运动是否灵活,有何改 进措施等); 5、机构运动分析曲线图。
基于机构组成原理的拼接设计
一、实验目的 1、 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背景的训练,拓宽学 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设计 及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2、 加深学生对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结构组 成的认识,了解平面机构组成及运动特性,进 一步掌握机构运动方案构型的各种创新设计方 法。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构思、验证、确定机 械运动方案的初步能力。
平面机构创新设计实验
实验七平面机构创新设计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机构组成及其运动特征;2.训练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设计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1.平面机构设计组合创新实验台;2.活动扳手,固定扳手,内六角扳手,螺丝刀,安装锤、小油壶,直尺。
三、实验台结构1.组合机架组合机架是该实验台的主体,由底座和活动安装条部件两部分组成。
a.底座部分:主要起支承支架,安装电机板和电机用,与支架焊接组装为一整体。
电机可在底座上作左、右、前、后调整移动。
b.活动安装条部分:在底座支架上,垂直装有二根方管立柱,其底部与底座部份焊接成一整体,可将其支架承受的力传递到实验台上,减少架体的受力变形。
在支架体上采用滑条将5根活动安装条水平方向用螺栓与架体相联,实现左右灵活移动,在安装条上又安装若干个滑动块,且滑动块可随活动条上、下移动,调整任意间距。
2.组件清单包括组成机构的各种运动副、构件、动力源。
其中1)直线电机:10㎜/s,配直线电机控制器,根据主动滑块移动的距离,调节两行程开关的相对位置来调节齿条或滑块往复运动距离,但调节距离不得大于400㎜;注意:机构拼接未运动前,应先检查行程开关与装在主动滑块座上的行程开关碰块的相对位置,以保证换向运动能正确实施,防止机件损坏;2)旋转电机:10r/min,沿机架上的长形孔可改变电机的安装位置。
序号名称示意图规格数量备注1 齿轮M=2,α=20°Z=28、34、42、51各3共12D=56㎜;68㎜;84㎜;102㎜2 凸轮基圆R=18升回行程20㎜3凸轮推回程均为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3 齿条M=2α=20°4单根齿条全长为400㎜4 齿条护板8 用于防止齿轮在齿条上滑出5 槽轮4槽 1 间隙机构的从动件,6拨盘双销 1间隙机构的主动件7主动轴L=15㎜20㎜35㎜50㎜65㎜44442序号名称示意图规格数量备注8 复合铰链Ⅰ(或滑块)169 从动轴L=5㎜20㎜35㎜50㎜65㎜16121210810转动副轴(或滑块)L=5㎜15㎜30㎜63311 复合铰链Ⅱ(或滑块)L=5mm20㎜8812 盘杆转动轴L=20㎜35㎜45㎜66413 复合铰链Ⅲ(或滑块)1614 刺轮及刺轮爪刺轮刺轮爪1215 活动铰链座螺孔M8 60 支承主动或从动轴,在立柱上可上下移动16 不完全齿轮主动齿从动齿1117 固定转轴块818 连杆L=50㎜100㎜150㎜200㎜250㎜300㎜350㎜各8序名称示意图规格数备注号量19 曲柄双连杆部件组合件 4用于一个主动构件同时提供二个曲柄的运动方案20 压紧螺栓M6 48 防止连杆与转动轴的轴向窜动,二者相对转动21 带垫片螺栓M6 48 防止连杆与转动轴的轴向窜动,二者相对固定22 层面限位套L=5㎜15㎜30㎜45㎜60㎜354020201023紧固垫片(限制轴回转)厚2㎜孔¢16外径¢222024 高副锁紧弹簧425 电机固定条8已安装在电机座下26 行程开关安装块2安装在直线电机齿条轴上,固定行程开关用27 皮带轮大孔径小孔径33大孔径用于旋转电机,小孔径用于主动轴28 链轮06B 629 主动滑块座1与直线电机齿条轴固定,支承并固定主动滑块插件30 主动滑块件L=40mm55mm11与件29配合用,可组成作直线运动的主动滑块序号名称示意图规格数量备注31 直线电机座 1 已经安装,带安装螺栓32 旋转电机座 3 已经安装,带安装螺栓33 实验台机架 4 本机构运动方案的拼接平台34 电器盒 4已经安装在电机旁35 手轮 4用于代替电机手动产生旋转36套筒滚子链条06B 3 标准件37压紧连杆垫片M6 28 标准件38压紧弹簧用的垫片12 8 标准件39 立柱垫片M8 40 标准件40 紧定螺钉M6×8 26标准件41平垫圈螺母16M147676标准件序号名称示意图规格数量备注42 内六角螺栓M8×16 64标准件43 螺栓ⅢM8×25 16标准件44 螺栓ⅡM10×20 6 标准件45 连杆加长螺栓、螺母M10L=15mm20mm1814标准件46 旋转电机 3 已安装在机架上47 直线电机 1 已安装在机架上48行程限位开关2 与26号件配套使用49 皮带1000mm 3 标准件50 内六角螺栓M6×12 60 标准件3.联接示图1)转轴相对机架的联接图7-1转轴与机架的联接图按图7-1示联接好后,其中标号为“7或9”的转轴相对机架作旋转运动。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对生活方式的改善追求,各种健身运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各种机构运动方案纷纷出台。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运动方案已经变得相对枯燥和单一,需要进行创新设计实验。
首先,机构运动方案需要关注运动的多样性。
传统的机构运动方案往往只注重某一种或某几种运动项目,导致参与者的兴趣逐渐减弱。
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并持续参与下去,机构可以通过创新设计实验,引入更多有趣、多样化的运动项目。
例如,可以将传统的瑜伽与舞蹈相结合,打造一个“瑜伽舞”的运动项目,既能提升身体柔韧性,又能增加乐趣。
其次,机构运动方案需要关注跨界合作。
许多机构往往只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进行运动方案设计,导致内容单一且缺乏创新。
通过与其他领域的机构合作,可以互相借鉴经验,创造出更具特色和新颖的运动方案。
例如,体育机构可以与音乐学院合作,挖掘音乐与运动的融合可能性,为参与者提供独特的运动体验。
另外,机构运动方案需要关注科技创新。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种智能设备和应用程序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
运动方案也可以融入科技创新,为参与者提供更便捷、有趣的运动体验。
例如,运动机构可以通过开发专门的运动APP,结合虚拟现实技术,为参与者提供全新的运动感受。
参与者可以通过手机或VR设备,随时随地参与各种虚拟运动项目,不再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此外,机构运动方案还应关注运动的社交性。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社交活动越来越多样化和便捷化,因此,在设计机构运动方案时,运动与社交的结合也越来越重要。
通过在运动过程中提供社交机会,不仅可以增加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还可以提高参与者的参与度和归属感。
例如,在团队竞技项目中设置小组赛或联赛,促进团队之间的合作和竞争。
总之,机构运动方案的创新设计实验需要关注运动的多样性、跨界合作、科技创新和运动的社交性。
只有通过不断尝试和探索,才能满足人们对健康和运动的需求,使运动方案更加有吸引力和实用性。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一、实验报告
1.绘制实际拼装的机构运动方案简图,并在简图中标识实测所得的机构运动学尺寸。
2.简要说明机构杆组的拆组过程,并画出所拆机构的杆组简图。
3.根据你所拆分的杆组,按不同的顺序排列杆组,可能组合的机构运动方案有哪一些?要求用机构运动简图表示出来,就运动传递情况作方案比较,并简要说明之。
4.利用不同的杆组进行机构拼接,得到了哪一些有创意的机构运动方案?用机构运动简图示意创新机构运动方案。
二、实验心得与建议。
机构创新设计及搭建实验报告(广州大学)
机构创新设计及搭建实验报告院、系机电学院专业班级机械113 姓名丘雄锋同组人刘栋、陈俊铨、李楚旭、何嘉豪、张黎明、乔攀、李佩斌一、机构运动方案设计(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简要说明其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及使用场合)。
1为摇杆;2为连杆;3为齿轮(曲柄与齿轮为同一构件)自由度计算: F= 3×3 - ( 2×4 ) = 1结构特点:上图为曲柄摇杆机构,具有一个曲柄和一个摇杆的铰链四杆机构,具有的运动副为低副,齿轮起到一个相当于曲柄的作用,构成低副两元件的几何形状比较简单,加工方便,易于得到较高的制造精度等优点。
工作原理:此机构常用于将曲柄的回转运动变换为摇杆的往复摆动运动;或者将摇杆的往复摆动运动转换为曲柄的回转运动,而上图为前者,即将曲柄的回转运动变换为摇杆的往复摆动运动。
其具体工作原理为:由电机带动皮带轮(没有画出)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齿轮3转动,再通过连接在齿轮上的连杆2带动摇杆1做往复摆动运动。
使用场合:飞剪、传送带送料机构、牛头刨床横向进给机构、雷达调整机构、缝纫机脚踏机构和复摆式腭式破碎机、火车车轮的动力结构、发动机的连杆曲轴机构等。
二、绘制平面机构的运动学曲线s、v和a曲线。
通过solidwork软件分析得到的摇杆的运动学曲线如下:原动件曲柄(即齿轮)转速为30r/min,摇杆的运动学曲线如下:角位移/时间曲线:角速度/时间曲线:角加速度/时间曲线:三、调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由于设计的曲柄没有经过软件分析,所以没有机构尺寸的具体数据,只能通过不断的调试才能使整个机构运行顺畅,因此在这部分浪费的时间比较多。
四、对于搭建的机构,分析其优缺点及改进意见。
优点:这款曲柄摇杆机构,几何形状比较简单,加工方便,易于得到较高的制造精度等优点,适合使用在多种场合。
缺点: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尺寸没有考虑得当,摇杆摆动的幅度较小,实用性不大。
给进:将A、D固定铰链支座的距离靠近一下,还可以适当加大曲柄的长度(即可选择更大的齿轮以得到更大的曲柄长度)。
7平面机构创新设计实验
实验七平面机构创新设计实验一、实验目的1. 加深对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机构组成及其运动特征;2.训练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设计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1.平面机构设计组合创新实验台;2.活动扳手,固定扳手,内六角扳手,螺丝刀,安装锤、小油壶,直尺。
三、实验台结构1.组合机架组合机架是该实验台的主体,由底座和活动安装条部件两部分组成。
a.底座部分:主要起支承支架,安装电机板和电机用,与支架焊接组装为一整体。
电机可在底座上作左、右、前、后调整移动。
b.活动安装条部分:在底座支架上,垂直装有二根方管立柱,其底部与底座部份焊接成一整体,可将其支架承受的力传递到实验台上,减少架体的受力变形。
在支架体上采用滑条将5根活动安装条水平方向用螺栓与架体相联,实现左右灵活移动,在安装条上又安装若干个滑动块,且滑动块可随活动条上、下移动,调整任意间距。
2.组件清单包括组成机构的各种运动副、构件、动力源。
其中1)直线电机:10㎜/s,配直线电机控制器,根据主动滑块移动的距离,调节两行程开关的相对位置来调节齿条或滑块往复运动距离,但调节距离不得大于400㎜;注意:机构拼接未运动前,应先检查行程开关与装在主动滑块座上的行程开关碰块的相对位置,以保证换向运动能正确实施,防止机件损坏;2)旋转电机:10r/min,沿机架上的长形孔可改变电机的安装位置。
3.联接示图1)转轴相对机架的联接图7-1 转轴与机架的联接图按图7-1示联接好后,其中标号为“7或9”的转轴相对机架作旋转运动。
2)活动铰链座的安装图7-2 活动铰链座的安装图3)转动副的联接图7-3 转动副联接图按图7-3示联接好后,两连杆作相对旋转运动。
4)移动副的联接图7-4 移动副联接图按图7-4示联接好后,连杆与转动副轴作相对直线运动。
5)齿轮与主(从)动轴的联接图7-5 齿轮与主(从)动轴的联接图按图7-5示联接好后,齿轮与转动轴固定,可固接为一活动构件。
《机械原理》实验七(机构创新设计)
5D E
3C
4 F
6G
H
J
7 I8
2B 1
KP A 9
D 5 E
4
F
G 6
H 7 I
J K
8
P
3C
2
B
1
PA 9
① 实验台机架
图 7-3 杆组拆分例图
5
沿 X方 向移动的立柱 Y
沿Y方 向移动的滑块
X 0
图 7-4 实验台基架
实验台机架中有 5 根铅垂立柱,它们可沿 X 方向移动。移动时请用双手推动、并尽可
实 验 目 的:A 加深学生对机构组成原理及其运动特性的认
识;B 培养学生的机构运动创新意识;C 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与
实际动手能力。
实验项目性质: 设计性实验(课内选做/课外开放)
计 划 学 时:
8 学时
面 向 专 业:
机械类
实 验 要 求:A 预习《机械原理》等课程的相关知识点内容;
B 预习《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中实验目的、原理、设备、操
依次连接到原动件和基架上去的方法来组成。这是本实验的基本原理。 (3)正确拆分杆组
正确拆分杆组的三个步骤: l)先去掉机构中的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有时还要将高副加以低代; 2)计算机构的自由度,确定原动件; 3)从远离原动件的一端(即执行构件)先试拆分Ⅱ级杆组,若拆不出Ⅱ级组时,再 试拆Ⅲ级组,即由最低级别秆组向高一级杆组依次拆分,最后剩下原动件和机架。 正确拆组的判定标准是:拆去一个杆组或一系列杆组后,剩余的必须仍为一个完整的 机构或若干个与机架相联的原动件,不许有不成组的零散构件或运动副存在,否则这个杆 组拆得不对。每当拆出一个杆组后,再对剩余机构拆组,并按第 3)步骤进行,直到全部 杆组拆完,只应剩下与机架相联的原动件为止。 如图 7-3 所示机构,可先除去 K 处的局部自由度;然后,按步骤 2)计算机构的自由 度:F=l,并确定凸轮为原动件;最后根据步骤 3)的要领,先拆分出由构件 4 和 5 组成 的Ⅱ级组,再拆分出由构件 6 和 7 及构件 3 和 2 组成的两个Ⅱ级组及由构件 8 组成的单构 件高副杆组,最后剩下原动件 1 和机架 9。 (4)正确拼装杆组 根据拟定的机构运动学尺寸,利用机构运动创新方案实验台提供的零件按机构运动传 递顺序进行拼接。拼接时,首先要分清机构中各构件所占据的运动平面,并且使各构件的 运动在相互平行的平面内进行,其目的是避免各运动构件发生干涉。然后,以机架铅垂面 为参考面,所拼接的构件以原动构件起始,依运动传递顺序将各杆组由里(参考面)向外 进行拼接。机构运动创新方案实验台提供的运动副的拼接请参见以下图 7-3 所示。
结构组合创新实验
结构组合创新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组合创新的定义。
2、了解组合创新的重要意义。
3、掌握组合创新的方法。
4、进行通常机构的组合设计。
5、进行创意机构组合设计。
二、概述(一) 组合创新方法组合创新方法是指按照一定的技术原理,通过将两个或多个功能元素合并,从而形成一种具有新功能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创新方法。
在组合中求发展,在组合中实现创新,这已经成为现代技术创新活动的一种趋势。
人类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各种技术,这些技术在其所应用的领域中逐渐发展成熟,有些已经达到相当完善的程度,这是人类的一笔巨大的财富。
为实现某些新的功能,将这些成熟的技术进行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功能元素,这样的创新活动如能满足某种社会需求,则将是一种成功率极高的创新方法。
由于形成组合的技术要素比较成熟,使得应用组合法从事创新活动的一开始就站在了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上,不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人力和物力去开发专门的新技术,不要求发明者对所应用的每一种技术要素都具有高深的专门知识,所以应用组合法从事创新活动的难度相对较低。
这种方法的应用有利于群众性的创造发明活动的广泛开展。
虽然组合创新法所使用的技术元素是已有的,当时它所实现的功能是新的,如果组合适当,同样可以做出重大的发明。
每一项技术在其初始应用的领域内有它的初始用途,通过将其与其他技术要素重新组合,扩大了已有技术的应用范围,更充分地发挥了已有技术的作用,推动了已有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组合创新方法有多种形式,从组合的内容区分有功能组合、原理组合、结构组合、材料组合等,从组合的方法区分有同类组合、异类组合等,从组合的手段区分有技术组合、信息组合等,部分常用组合方法如下:1、功能组合有些商品的功能已被用户普遍接受,通过组合可以为其增加一些新的附加功能,适应更多用户的需求。
2、材料组合有些应用场合要求材料具有多种特征,而实际上很难找到一种同时具备这些特征的材料,通过某些特殊工艺将多种不同材料加以适当组合,可以制造出满足特殊需要的材料。
机构组合创新设计实验
•
4、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 错儿。 04:01:1 104:01: 1104:0 1Sunda y, August 23, 2020
•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 者强。 20.8.23 20.8.23 04:01:1 104:01: 11Aug ust 23, 2020
•
6、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 泥块一 样任意 揉捏。 2020年 8月23 日星期 日上午4 时1分1 1秒04: 01:1120 .8.23
本搭接实验及训练是在具有六根立柱的机 架上完成的。配有旋转电动机和直线电动机, 以输出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配有齿轮、凸轮、 带轮、槽轮等零件,通过搭接可完成直线、旋 转、往复、间歇等运动传递;配有连杆、滑块 座及连接零件,可搭接成各种执行机构。机构 搭接完成后可通电运转以检验其创造结果。
四、主要零部件功能
L固定长度
销轴
2
端螺栓3
销轴2
连杆4
a)
固紧螺栓 L可变长度
连杆4
b)
图3 转动副的连接
铰链座5
3.移动副的拼接
如图4所示,将带有扁头的销轴2的扁头坎入连杆的槽 中,另一端圆柱插入另一连杆的孔中,销轴2的两端头 均用带有凸台的端螺栓固定。该销轴可在连杆的槽中 滑动相当于滑块。
连杆4 连杆4 端螺栓3
•
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8. 2320.8. 23Sunday, August 23, 2020
•
2、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 人谈话 。04:0 1:1104: 01:1104 :018/2 3/2020 4:01:11 AM
•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8.23 04:01:1 104:01 Aug-20 23-Aug-20
机构创新设计实验
机构创新设计实验机构创新设计实验一、实验目的1、进行通常轴系结构设计;2、进行创意轴系结构设计;3、掌握机构设计的方法——机构的选型和机构的构型;4、了解机构设计的原则。
二、概述[一]机构创新设计一个好的机械原理方案能否实现,机构设计是关键。
机构设计中最富有创造性、最关键的环节,是机构形式的设计。
常用机构形式的设计方法有两大类,即机构的选型和机构的构型。
(一)机构形式设计的原则机构形式设计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满足同一原理方案的要求,可采用不同的机构类型。
在进行机构形式设计时,除满足基本的运动形式、运动规律或运动轨迹要求外,还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机构尽可能简单(1)机构运动链尽量简短(2)适当选择运动副(3)适当选择原动机(4)选用广义机构2、尽量缩小机构尺寸机械的尺寸和重量随所选用的机构类型不同而有很大差别。
众所周知,在相同的传动比情况下,周转轮系减速器的尺寸和重量比普通定轴轮系减速器要小得多。
在连杆机构和齿轮机构中,也可利用齿轮传动时节圆作纯滚动的原理或利用杠杆放大或缩小的原理等来缩小机构尺寸。
一般说来,圆柱凸轮机构尺寸比较紧凑,尤其是在从动件行程较大的情况下。
盘状凸轮机构的尺寸也可借助杠杆原理相应缩小。
3、应使机构具有较好的动力学特性机构在机械系统中不仅传递运动,而且还要起到传递和承受力(或力矩)的作用,因此要选择有较好的动力学特性的机构。
(1)采用传动角较大的机构(2)采用增力机构(3)采用对称布置的机构(二)机构的选型所谓机构的选型,是指利用发散思维的方法,将前人创造发明出的各种机构按照运动特性或实现的功能进行分类,然后根据原理方案确定的执行构件所需要的运动特性或实现功能进行搜索、选择、比较和评价,选出合适的机构形式。
1、按运动形式要求选择机构机构选型一般先按执行构件的运动形式要求选择机构,同时还应考虑机构的功能特点和原动机的形式。
机械系统中,电动机输出轴的运动为转动,经过速度变换后,执行机构的原动件的运动形式亦为转动时,而完成各分功能的执行构件的运动形式却是各种各样的。
机构创新设计拼装及仿真实验报告
机构创新设计拼装及仿真实验报告案场各岗位服务流程销售大厅服务岗:1、销售大厅服务岗岗位职责:1)为来访客户提供全程的休息区域及饮品;2)保持销售区域台面整洁;3)及时补足销售大厅物资,如糖果或杂志等;4)收集客户意见、建议及现场问题点;2、销售大厅服务岗工作及服务流程阶段工作及服务流程班前阶段1)自检仪容仪表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进入工作区域2)检查使用工具及销售大厅物资情况,异常情况及时登记并报告上级。
班中工作程序服务流程行为规范迎接指引递阅资料上饮品(糕点)添加茶水工作要求1)眼神关注客人,当客人距3米距离时,应主动跨出自己的位置迎宾,然后侯客迎询问客户送客户注意事项15度鞠躬微笑问候:“您好!欢迎光临!”2)在客人前方1-2米距离领位,指引请客人向休息区,在客人入座后问客人对座位是否满意:“您好!请问坐这儿可以吗?”得到同意后为客人拉椅入座“好的,请入座!”3)若客人无置业顾问陪同,可询问:请问您有专属的置业顾问吗?,为客人取阅项目资料,并礼貌的告知请客人稍等,置业顾问会很快过来介绍,同时请置业顾问关注该客人;4)问候的起始语应为“先生-小姐-女士早上好,这里是XX销售中心,这边请”5)问候时间段为8:30-11:30 早上好11:30-14:30 中午好 14:30-18:00下午好6)关注客人物品,如物品较多,则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如拾到物品须两名人员在场方能打开,提示客人注意贵重物品);7)在满座位的情况下,须先向客人致歉,在请其到沙盘区进行观摩稍作等待;阶段工作及服务流程班中工作程序工作要求注意事项饮料(糕点服务)1)在所有饮料(糕点)服务中必须使用托盘;2)所有饮料服务均已“对不起,打扰一下,请问您需要什么饮品”为起始;3)服务方向:从客人的右面服务;4)当客人的饮料杯中只剩三分之一时,必须询问客人是否需要再添一杯,在二次服务中特别注意瓶口绝对不可以与客人使用的杯子接触;5)在客人再次需要饮料时必须更换杯子;下班程序1)检查使用的工具及销售案场物资情况,异常情况及时记录并报告上级领导;2)填写物资领用申请表并整理客户意见;3)参加班后总结会;4)积极配合销售人员的接待工作,如果下班时间已经到,必须待客人离开后下班;1.3.3.3吧台服务岗1.3.3.3.1吧台服务岗岗位职责1)为来访的客人提供全程的休息及饮品服务;2)保持吧台区域的整洁;3)饮品使用的器皿必须消毒;4)及时补充吧台物资;5)收集客户意见、建议及问题点;1.3.3.3.2吧台服务岗工作及流程阶段工作及服务流程班前阶段1)自检仪容仪表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进入工作区域2)检查使用工具及销售大厅物资情况,异常情况及时登记并报告上级。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精选】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一、概述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是各类复杂机械设计中决定性的一步,机构的设计选型一般先通过作图和计算来进行,一般比较复杂的机构都有多个方案,需要制作模型来试验和验证,多次改进后才能得到最佳的方案和参数。
本实验所用搭接试验台能够任意选择平面机构类型,组装调整机构尺寸等功能,能够比较直观、方便的搭接、验证、调试、改进、确定设计方案,较好地改善了在校学生对平面机构的学习和设计一般只停留在理论设计“纸上谈兵”的状况。
二、实验目的掌握机构创新模型的使用方法及实验原理。
(1)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综合设计的能力。
(2)加深对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及其运动特性的理解和感性认识。
三、实验原理任何平面机构均可以用零自由度的杆组依次连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去的方法来组成,这是机构的组成原理,也是本实验的基本原理。
杆组的概念、正确拆分杆组及拼装杆组。
1.杆组的概念由于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原动件数目与机构的自由度数目相等,因此机构均由机架、原动件和自由度为零的从动件系统通过运动副联接而成。
将从动件系统拆成若干个不可再分的自由度为零的运动链,称为基本杆组,简称杆组。
根据杆组的定义,组成平面机构杆级的条件是:F=3n—2P L-P H=0。
其中构件数n,高副数P L和低副数P H都必须是整数。
由此可以获得各种类型的杆组。
最简单的杆组为n=2,P L=3,称为II级组,由于杆组中转动副和移动副的配置不同,II 级杆组共有五种形式如图2-22所示。
III级杆组形式较多,其中n=4,P L=6,图2-23所示为机构创新模型已有的几种常见的III级杆组。
2.正确拆分杆组正确拆分杆组的三个步骤:(1)先去掉机构中的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有时还要将高副加以低代。
(2)计算机构的自由度,确定原动件。
(3)从远离原动件的一端(即执行构件)先试拆分II级杆组,若拆不出II级组时,再试拆III极杆组,即由最低级别杆组向高一级杆组依次拆分,最后剩下原动件和机架。
机构创意组合设计实验报告格式
机构创意组合设计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格式
题目:
实验日期:
实验地点:
实验对象: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实验分析:
实验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1. 题目:简明扼要地反映实验的主要内容。
2. 实验日期:记录实验进行的时间。
4. 实验对象:包括实验的材料、仪器、设备等。
5. 实验目的:阐述实验的目的,明确实验的性质和要求。
6. 实验过程:记录实验过程的基本环节,如操作步骤、观察记录、数据处理等。
7. 实验结果:罗列实验所得数据和结果。
8. 实验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规律、特性等。
9. 实验结论:由实验结果和分析得出的结论,包括一定的科学依据和论证过程。
10. 实验建议: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11. 参考文献:列举实验过程中参考的文献。
12. 附录:包括数据处理、图表、仪器清单等辅助性材料。
机构创新实验报告
机构创新实验报告
《机构创新实验报告》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全球经济的变化,各种机构都在不断寻求创新
的方式来适应新的环境和需求。
机构创新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话题,而
实验则是创新的关键步骤之一。
本文将对机构创新实验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
一些具体的建议。
首先,机构创新实验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在进行实验之前,机构需要对
自身的问题和挑战有清晰的认识,并确定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只有这样,实
验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其次,机构创新实验需要有足够的资源和支持。
创新实验通常需要投入一定的
资金、人力和时间,而且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
因此,机构
需要有足够的资源和支持,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和取得成功。
另外,机构创新实验需要有合适的方法和工具。
不同的创新实验可能需要采用
不同的方法和工具,比如市场调研、用户访谈、数据分析等。
机构需要根据实
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工具,以确保实验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最后,机构创新实验需要有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
创新实验的结果需要及时
进行评估和反馈,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实验方案。
只有这样,机构才能不断提
高创新实验的效果和效率。
总之,机构创新实验是机构创新的重要环节,它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足
够的资源和支持、合适的方法和工具,以及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
只有这样,机构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七机构创新组合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学生对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认识,进一步了解机构组成及运动特性。
2、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综合设计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
1、JKZB-Ⅱ机构创新组合设计实验台。
附件:齿轮、齿条、槽轮、凸轮、转动轴、连杆、各种连接组合零部件等。
2、装拆工具:十字起子、活动扳手、内六角扳手、钢板尺、卷尺等。
3、学生自备草稿纸、笔、绘图工具等。
三、实验要求
1、每2~3人一组,每一组实验前拟一份机构运动设计方案,实验后提交新设计方案.
2、完成实验后各组将机械零部件“物还原位”,老师验收后方可离去.
3、每人完成一份实验报告。
四、实验原理和方法
根据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任何平面机构都可以由若干个基本杆组依次联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而构成,故可通过选定的机构类型,拼装该机构并进行分析。
1
五、实验内容
1、自行到实验室熟悉本实验中的实验装置,各种零部件、装拆工具的功能;了解机构的拼接方法,拟订自已的机构运动方案的拼接步骤。
2、自拟或课本提供的机构运动方案做为拼接对象。
3.拼接机构,将各基本杆组按运动传递规律顺序拼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
4.绘制运动简图,分析所拼接的平面机构。
5.根据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利用常用的零部件拼接调整,设计一种具有新型的带发明创造性的组合机构。
每一组提交一份机构创新设计方案。
6.最后把组合机构安装在实验平台上,进行测试分析、运动分析、实验结果分析、拟定这次实验的步骤,并写出实验报告。
六、实验方法与步骤
1.学生使用“机构创新组合设计实验台”提供的各种零件。
按照自己的运动方案简图,先在桌面上进行机构的初步试验组装,这一步的目的是杆件分层。
一方面为了使各个杆件在互相平行的平面内运动,一一方面为了避免各个杆件,各个运动副之间发生运动干涉。
2.按照上一步骤试验好的分层方案,从最里层开始,依次将各个杆件组装连接到机架上。
选取构件杆,连接转动副或移动副。
凸轮。
齿轮。
齿条与杆件用转动副连接,凸轮。
齿轮。
齿条与杆件用移动副连接,杆件以转动副的形式与机架相连,杆件以移动副的形式与机架相连,最后组装连接输入转动的原动件或输入移动的原动件。
3.根据输入运动的形式选择原动件。
若输入运动为转动(工程实际中以柴油机,电动机等为动力的情况),则选用双轴承式主动定铰链轴或蜗杆为原动件,并使用电机通过软轴联轴器进行驱动。
若输入运动为移动(工程实际中以油缸,气缸等为动力的情况),可选用适当行程的气缸驱动,用软管连接好气缸,气控组件和空气压缩机并进行空载形成实验。
4.试用手动的方式摇动或推动原动件,观察整个机构各个杆,副的运动,确定运动没有干涉后,安装电动机,用柔性联轴节将电机与机构相连,或安装气缸,用附件将气缸与机构相连。
5.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试机
6.观察机构系统的运动,对机构系统的工作到位情况,运动学及动力学特性作出定性的分析和评价。
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①各个杆、副是否发生干涉
②有无形成运动副的两构件的运动不在一个平面,因而出现摩擦力过大的现象
③输入转动的原动件是否为曲柄。
2
④输出构件是否具有急回回特性。
⑤机构的运动是否连续。
⑥最小传动角(或最大压力角)是否超过其许用值。
⑦机构运动过程中是否产生刚性冲击或柔性冲击。
⑧机构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运动到位、灵活可靠。
⑨多自由度机构的几个原动件,能否使整个机构实现良好的协调动作。
⑩动力元件的选用及安装是否合理,是否按预定的要求正常工作。
7.若观察到机构系统运动出现问题,则必须按前述步骤进行组装调整,直到该模型机构完全按照设计要求灵活、可靠地运动。
8.至此已经用实验方法确定了设计方案和参数,再测绘自己组装的模型,换算出实际尺寸,填写实验报告,包括按比例绘制正规的机构运动简图,标注全部参数,计算自由度,划分杆组,简述各项评价情况,指出自己有所创新之处,指出不足之处并简述改进的设想。
七、完成实验报告
根据学院的实验报告内容完成此次设计型实验的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及实验内容。
2、根据实验台现有的机构,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并进行分析。
3、自拟或课本提供的机构运动方案做为拼接对象,进行机构实际拼接。
根据实际拼接结果,进行自由度的计算,并回答此机构的功能?
4、通过此实验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