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一年级数学(Xue)下册知识点汇总主要(Yao)内容:一、计(Ji)算1.十(Shi)几减92.十(Shi)几减8、73.十(Shi)几减6、5、4、3、2计算方(Fang)法:例(Li):13-9(1)平十法先算13-3=10,再算10-6=4;(2)破十法先算10-9=1,再算1+3=4;(3)想加算减★因为(4)+ 9=13,所以13-9=4。
二、解决问题1.从一个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的实际问题,用减法。
(一上已经学过)如:原来有14份报纸,卖了8份,还剩多少份?2.已知两个部分数,求总数的实际问题,用加法。
(一上已经学过)如:桃树有9棵,梨树有8棵,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3.从总数中去掉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实际问题,用减法。
如:一共有13个气球,其中花气球有8个,白气球有多少个?易错题:1.在()里填合适的数。
14-()=5 12-9=()-1016-8=2+() 11-()=9-()2.()里最大能填几。
9+()<15 8+() <18()-9 < 2 12-()> 33.树上原来有15只小鸟,第一次飞走了6只,第二次飞走了4只。
(1)两次一共飞走了多少只小鸟?(2)现在树上还剩多少只小鸟?4.饲养场里有16只牛,8只羊,9只兔。
(1)羊和兔一共有(You)多少只?(2)母牛有9只,公(Gong)牛有多少只?5. 教室里(Li)原有14个小朋(Peng)友,第一次走了一些小朋友,第二次又走了一些小朋友,现在教室里还剩5个小朋友,两次一共走(Zou)了几个小朋友?6.第二单元认(Ren)识图形主(Zhu)要内容:一(Yi)、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1.通过观察、操作等各种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
2.通过画、折、摆等各种活动,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一些特征。
(1)长方形有两条长边和两条短边,两条长边长度相等,相对的两条短边长度相等。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1. 数字的认识和写法- 0~100的数字认识和写法- 数字的顺序和大小比较2. 四则运算初步- 加法和减法的意思和运算- 两个数字的加法和减法3. 基本度量单位- 长度的基本度量单位——米- 重量的基本度量单位——千克4. 时钟和日历- 读取时钟和日历上的时间- 时间的概念和分类5. 分类和排序- 物品的分类和归类- 数字的大小排序6. 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 平面图形的认识与区分- 图形的名称和基本特点7. 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概念和定义- 同分母分数的比较8. 数字游戏和益智题- 通过游戏加深对数字的认识和理解- 解决数学益智问题,提高思维能力9. 计数、票数和货币认识- 数字的顺序读数和记录- 票数统计和货币认识10. 应用数学- 采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1. 数字的认识和写法数字的认识和写法是数字学习的起点,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以零散的数字认识和写法开始。
例如:“13是多少?”“13的写法是1和3”等等。
2. 四则运算初步四则运算初步主要涉及到加法和减法,学生需要掌握数字的意思和运算法则。
例如:“2+3=?”“3-1=?”等等。
3. 基本度量单位基本度量单位包括长度的基本单位——米,和重量的基本单位——千克,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度量单位和大概的大小。
例如:“多长的距离是一米?”“一千克等于多少克?”等等。
4. 时钟和日历时钟和日历的学习主要涉及到时间的认知,学生需要能够读取时钟上的时间和日历上的日期。
例如:“现在是几点?”“今天是几号?”等等。
5. 分类和排序分类和排序是认知能力的提升训练,学生需要分类和归类物品,并将数字排序。
例如:“把这些东西分成两类?”“把这些数字从小到大排列?”等等。
6. 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学生需要认识几何图形,包括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学习图形的名称和特点。
例如:“这个图形是什么?”“这个图形有几条边?”等等。
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1第一单元认识图形1、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相对的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四边相等,四个角相等,都是直角。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是封闭图形。
圆形:边缘光滑,没有角。
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相等,两组对角相等。
2、平面图形的拼组用相同的正方形、长方形或三角形可以分别拼成更大的正方形、长方形或三角形。
① 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② 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
③ 四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3、立体图形的拼组(1)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相同。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相同,都是正方形。
(2)常见拼组① 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可以拼成长方体。
② 八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
当有好多个正方体重叠在一起的时候,不要忘数最底层或者最后面被遮掉的小正方体。
4、缺了几块砖的方法(1)根据砖的排列规律用画一画来解决。
(2)不动手、不动笔,看着第一层就知道第三、五层缺了几块砖,看着第二层就知道第四、六层缺了几块砖。
(3)先数一层有几块砖,每一层都是一样长的,算出每层缺了几块砖。
缺了( 8 )块。
5、认识七巧板(1)七巧板是由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5个三角形组成的。
(2)沿虚线折一折,它变成正方体。
其中①号面与( )号面相对。
方法:中间隔一个①对③,②对⑥,④对⑤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2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退位减法1、计算方法12-9=□方法一:破十法12-9=3先算:10-9=1,再算:1+2=3方法二:想加法算减法12-9=3因为:9+(3)=12,所以:12-9=3方法三:连减法12-9=312-1-1-1-1-1-1-1-1-1=3方法四:平十法如:15-9 =( )15-5-4=62、顺口溜十几减几退位减,算法多样要细选。
想加算减最实用,还有口诀要记全。
十几减5,几加5,十几减4,几加6。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的总复习(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的总复习必记知识点一、认识图形1.平面图形:1.种类: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2.特点:1.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都是直角。
2.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
4.圆:没有直的边,由曲线围成,没有角。
5.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不一定都是直角。
2.立体图形:1.种类: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特点:1.长方体: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或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2.正方体: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并且每个面都相等。
3.圆柱:上下两个面都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4.球:只有一个曲面,没有平面。
二、图形的拼组1.三角形的拼组: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当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时),还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2.正方形的拼组:1.至少需要4个小正方形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或者也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3.长方形的拼组:1.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特殊情况下也能拼成一个正方形(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时)。
4.七巧板:1.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板玩具,由7块不同形状的板组成,可以拼出多种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三、总结与拓展•在复习过程中,除了记忆图形的名称和特点外,还可以通过实物或模型进行观察和操作,以加深对图形的理解。
•鼓励学生利用七巧板或其他图形工具进行创意拼图,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复习时,可以设计一些与图形相关的练习题,如找图形、数图形、分类图形等,以巩固所学知识。
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一年级数学知识点认识钟表1、认识钟面钟面:钟面上有12个数,有时针和分针。
分针:钟面上又细又长的指针叫分针。
时针:钟面上又粗又短的指针叫时针。
2、钟表的种类:日常生活中的钟表一般分两种,一种:挂钟,钟面上有12个数,分针和时针。
另一种:电子表,表面上有两个点“:”,“:”的左边和右边都有数。
3、认识整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电子表上,“:”的右边是“00”时表示整时,“:”的左边是几就是几时。
4、整时的写法:整时的写法有两种:写成几时或电子表数字的形式。
如:8时或8:00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1、9加几计算方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凑十法”等方法进行计算,其中“凑十法”比较简便。
利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时,把9凑成10需要1,就把较小数拆成1和几,10加几就得十几。
2、8、7、6加几的计算方法:(1)点数;(2)接着数;(3)凑十法。
可以“拆大数、凑小数”,也可以“拆小数、凑大数”。
3、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1)“拆大数、凑小数”。
(2)“拆小数、凑大数”。
4、解决问题(1)解决问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从而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
(2)求总数的实际问题,用加法计算。
一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几何类图形试题1、认形状:有圆形,六边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菱形,圆柱体,还有几个形状。
专家解析:考查认图能力。
家长可以拿几何教具让孩子观察,让孩子根据这些图形拼图,在这个拼接的过程中给孩子讲这些图形的特色;也让孩子在生活中寻找这些图形的影子,让他们感受生活中的图形。
2、一个正方形是四个角,问:在角上切了一个角之后还剩几个角?专家解析:考查观察能力。
家长可以拿一张纸,用手折起一角,让孩子自己观察还有几个角。
相类似的体型,一般需要先从实物展示做起,慢慢培养孩子空间想象能力。
3、四根牙签摆出3个三角形。
专家解析: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下册期中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下册期中知识点总结____年一年级数学下册期中知识点总结一、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1. 自然数、零和整数的认识,数形结合。
2. 数的比较与排序。
3. 数的四则运算:加减法运算及其运算规律。
二、集合与图形1. 集合的认识与理解。
2. 形状的认识与分类。
3. 物体的移动和转换。
三、长度与重量的测量1. 长度的测量:用非标准长度单位和标准长度单位进行比较、换算。
2. 重量的测量:用非标准重量单位和标准重量单位进行比较、换算。
四、时间与日历1. 时钟的认识与读法。
2. 时间的认识与表示。
3. 日历的认识与使用。
五、数据的收集和展示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2. 图表的制作与分析。
六、形状与位置1. 立体图形的认识与分类。
2. 图形的特征与性质。
七、分数(初步了解)1. 分数的概念与认识。
2. 分数的比较与排序。
以上是____年一年级数学下册期中的知识点总结,包括数的认识与运算、集合与图形、长度与重量的测量、时间与日历、数据的收集和展示、形状与位置、以及初步了解的分数等内容。
在学习这些知识点时,需要注意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进行相关的实际操作和练习,以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下册期中知识点总结(二)____年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知识点总结一、数字和数的认识1. 数字的概念和认识2. 数的读法和写法3. 数的分类:自然数、零、负数4. 数的大小比较5. 数的序数表示法二、数字的加减法运算1. 加法的概念和性质2. 加法表达式和算式的计算3. 加数、被加数、和的概念4. 减法的概念和性质5. 减法表达式和算式的计算6. 被减数、减数、差的概念7. 零的特殊性质8. 运算中的顺序问题9. 计算中的换组合数三、数字的乘法运算1. 乘法的概念和性质2. 乘法的计算方法3. 乘法表和乘法口诀4. 乘法的运算律5. 乘法与减法的关系6. 乘法与加法的关系7. 运算顺序与计算中的括号四、数字的除法运算1. 除法的概念和性质2. 除法的计算方法3. 除法的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概念4. 除法的两种运算方法5. 除法与乘法的关系6. 运算中的余数问题五、数的应用1. 简单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2.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理解并使用“两倍”、“几倍”、“几分之几”等概念六、计量与比较1. 重量与长度的认识2. 量纲的认识3. 同种、异种计算4. 近似数与准确数的认识5. 运用尺、秤、容器等计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6. 计量单位的认识7. 计量单位的换算运算七、图形的认识1. 平面图形的认识:点、线、面、角2.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的特点和认识3. 立体图形的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特点和认识4. 图形的正误辨别5. 图形的分类和比较6. 带图形的问题解决八、逻辑推理与分类1. 描述规律的能力2. 逻辑推理的认识3. 认真观察,找出规律4. 根据规律进行排列、分组、分类九、时间的认识与运用1. 时间的基本单位认识:年、季、月、周、天、时、分、秒2. 了解时间的顺序和换算3. 运用时间进行简单推算和问题解决以上为____年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年级下册数学必背知识点
一年级下册数学必背知识点
1.认识图形:学习区分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和平面图形
(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等)。
了解平面图形是描、画、印、拓立体图形得出的。
2.认识人民币:学习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以及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如1元=10角,1角=10分等。
3.认识位置与方向:理解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方位名词,并能应用于实际情
境中。
4.退位减法:学习减法运算中需要向高位借位的退位减法,例如20以内的数字
之间的退位减法。
5.比较数的大小:学习如何比较数字的大小,通常先比较高数位上的数字,再按
照数位的高低依次比较。
6.读数与写数:掌握基本的读数和写数技巧,例如知道从高位开始读写,理解个
位、十位、百位的概念。
7.分类与整理:学习按形状、颜色、用途、种类等方式进行分类,并初步体验数
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新人教版)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一、认识平面图形1.平面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
长方形:长长方方的,有4条直直的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正方形:四四方方的,有4条直直的边,边的长度都相等。
三角形:有3条直直的边。
平行四边形:有4条直直的边,有一组对边是斜的。
圆:由一条曲线围成,是圆圆的。
2.立体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三棱柱等。
3.长方体能画出长方形,正方体能画出正方形,圆柱能画出圆,三棱柱能画出三角形,球不能画出圆。
二、平面图形的拼组1.用若干个同样的平面图形可以拼成更大的或其他的平面图形;用一些不同的平面图形也可以拼成更大的平面图形。
2.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一个大三角形、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3.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至少需要4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
三、七巧板1.七巧板有7块板(或者说7个图形),有3种图形,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5个三角形。
2.可以用七巧板中的几块或者全部拼成不同的平面图形。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加法一、十几减几1.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点数法”“破十法”“连减法”“想加算减法”。
2.巧算十几减几:十几减9等于几加1;十几减8等于几加2;十几减7等于几加3;十几减6等于几加4;十几5等于几加5;十几减4等于几加6;十几减3等于几加7;十几减2等于几加8。
二、解决有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先认真分析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要根据问题确定哪些条件是用的,哪些条件是多余的,并选择有用的条件进行解答。
已知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三、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计算方法:用一个数减另一个数。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计算方法:用另一个数减一个数。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1.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颜色、形状等不同特点对事物进行分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语文)下册全册知识要点
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1. 数的认识1.1 数的读法和书写1.2 数的比较大小1.3 数的排列和顺序2. 简单的加减法2.1 加法的认识和运算2.2 减法的认识和运算2.3 加减法的应用3. 图形与物体3.1 了解几种基本的平面图形3.2 认识立体图形3.3 图形的应用4. 时间、长度和重量4.1 了解钟表和时间的基本概念4.2 了解长度和长短的比较4.3 了解重量和轻重的比较一年级下册语文知识要点:1. 识字和拼音1.1 学习常用的生字和拼音1.2 通过认读字词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1.3 认识常用的汉字笔画2. 习字和句子2.1 通过习字和书写来巩固识字能力2.2 通过认读句子来提高阅读能力2.3 通过听写来阶段性的检测学习效果3. 课文和朗读3.1 听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3.2 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3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4. 文学知识和欣赏4.1 了解简单的古诗词和儿歌4.2 欣赏一些简单的传统文学作品4.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总结:一年级下册的数学和语文内容主要围绕数的认识、加减法、图形物体、时间长度重量、识字拼音、习字句子、课文朗读和文学知识欣赏展开。
学生在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实践来巩固基础知识,并培养语言表达、阅读理解和数学逻辑能力。
希望学生们在认真学习这些知识的也能够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对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扩展:5. 数的认识 - 进一步认识数字的概念和特性。
学生将学会拓展数的认知范围和认识各种不同的数字。
通过各种游戏和实际生活中的场景来加深对数字的理解,比如在购物时认识零钱,或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数数家里的物品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数字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数学逻辑思维。
6. 简单的加减法 - 进一步巩固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并学习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通过实际物品进行加减法的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数字之间关系的理解。
【可打印】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1-4单元知识点,看完期中考试100分!
一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内容为课本第1、2、3、4、5单元(课本P1-55,黄冈小状元P1-38 重点复习做错的题目),复习时可分为三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数与代数部分一、复习内容: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四单元(100以内的数的认识)二、数的概念(100以内数的认识)1、数位: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2、认识计数单位:个位的计数单位是“一(个)”,十位的计数单位是“十”,百位的计数单位是“百”,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3、100以内数的组成:一个两位数,十位上是几就是几个十,个位上是几就是几个一。
(如:68,个位上的数是8,表示8个一;十位上的数是6,表示6个十)例:5个十和8个一是( 58 )5个一和4个十是( 45 )76里面有(7 )个十和(6 )个一89里面有( 9)个一和( 8)个十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是4,个位上的数是5,这个数是(45)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是4,十位上的数是7,这个数是( 74 )一个两位数,十位上是4,个位数比十位数多5,这个数是( 49 )4、100以内数的读法:读数时,从高位读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
(读数用语文字书写,如34,读作:三十四)5、100以内数的写法:写数时,从高位写起,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除最高数位外,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用0来占位。
(写数用数字书写,如二十七,写作:27)6、数的顺序:1个1个数,2个2个数,5个5个数,10个10个数,正着数,倒着数,先找出规律再填数。
如: 78 、 76 、74、72、 70 、 68(方法:先看两个相邻的数字,确定规律为2个2个倒着数,再填数)7、一个数的前面一个数指比它小1的数,一个数后面一个数指比它大1的数。
(如:60前面一个数是59,后面一个数是61.)8、 37和42之间的数有( 4 )个。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小数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包括进退位的应用。
2. 数量概念:学习通过观察和比较来认识数量大小关系。
3. 平面图形:学习圆形、三角形、四边形等基本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区分。
4. 数字的读写:学习用数字表示物品个数、位置等概念。
5. 时间的认识:学习小时、分钟的认识,并学会根据时刻进行简单时间的提问与回答。
6. 金钱的认识: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概念,并学会通过简单情景进行金币找零的
运算。
7. 衡量长度和重量:认识常见的长度和重量单位,并学习通过简单的实物比较和量度
来认识物体的长度和重量。
8. 三位数的认识:认识三位数的构成和大小关系,并学会用三位数来表示物品的个数。
9. 数码时钟的认识:学习通过观察和使用数码时钟来认识时间的表示和读写。
10. 运算法则:学习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的简便法则。
这些是小学一年级下学期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孩子们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和练习来加深
理解和掌握。
一年级数学下册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一年级数学下册的重点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数的认识:
●认识100以内的数,了解数的组成和大小关系。
●掌握数的顺序和数位,包括数位名称和数位顺序。
●认识分数,了解分数的表示方法,如分数符号、分母、分子的概
念。
2.数的运算:
●掌握加、减、乘、除四种基本运算方法。
●掌握加减法进位和借位的方法,如加法进位、减法借位等。
●理解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的口算方法。
3.数的比较:
●掌握数的比较方法,如大小比较、多少比较等。
●了解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和应用。
4.应用题:
●掌握简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如加法应用题、减法应用题等。
●了解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要素,如已知条件、问题、答案等。
5.空间与图形:
●认识各种基本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了解图形的简单性质,如对称性、平行性等。
6.统计与概率:
●了解简单的统计概念,如平均数、众数等。
●了解简单的概率概念,如概率的表示方法、概率的计算等。
7.时间与钟表:
●认识钟表的结构和作用,了解时针、分针、秒针的概念和作用。
●了解时间的简单概念,如时、分、秒等。
8.数学思维和方法:
●了解简单的数学思维和方法,如分类思想、对应思想等。
●了解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计数方法、排序方法等。
以上是一年级数学下册的重点知识,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内容,学生可以建立起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方法,提高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1. 加减法口诀2. 三角形和长方形的认识3. 形状的分类4. 数量的概念及其表示5. 数字的顺序6. 时间的认识7. 重量的概念及其表示8. 长度的概念及其表示9. 容积的认识10. 二维图形的认识与分类在一年级数学下册中,孩子将学习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包括加减法口诀,形状的分类,数量的概念及其表示等等。
以下是对一些重要知识点的详细介绍:一. 加减法口诀:在一年级数学下册中,孩子将学习加减法口诀,帮助他们更轻松地完成基本数学运算。
通过记忆加减法口诀,孩子可以更快地做出简单的加减法题,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二. 三角形和长方形的认识:在一年级数学下册中,孩子将学习三角形和长方形的认识及其区别。
通过形状的比较,孩子可以更好地理解几何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三. 形状的分类:在一年级数学下册中,孩子将学习形状的分类,包括点、线、面。
通过对形状的分类,孩子可以更好地理解几何学的基本概念,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 数量的概念及其表示:在一年级数学下册中,孩子将学习数量的概念及其表示。
孩子将学会将数量表示为数字、手指、物品等等,也将学习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并学会使用数字拼接的方式来表示一些更大的数字。
五. 数字的顺序:在一年级数学下册中,孩子将学习数字的顺序。
孩子将学习如何在数字中识别和理解数字的位置,学习如何将数字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以便更好地理解数字和数学运算。
六. 时间的认识:在一年级数学下册中,孩子将学习时间的认识。
孩子将学会如何使用钟表,理解12小时制的时间表示法,同时也将学习一些基本的时间单位,如秒和分钟等。
七. 重量的概念及其表示:在一年级数学下册中,孩子将学习重量的概念及其表示。
孩子将学会如何比较不同物品的重量,也将学习如何使用“轻”和“重”这两个词来描述重量。
八. 长度的概念及其表示:在一年级数学下册中,孩子将学习长度的概念及其表示。
孩子将学习如何比较不同物品的长度,并通过使用“长”和“短”这两个词,来描述不同物品的长度。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1.数的认识-数的名称:0、1、2、3、4、5、6、7、8、9 -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2.数的运算-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简单应用-加法和减法的口算与竖式计算-加法和减法的应用问题3.简单的乘法和除法-乘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乘法的口算和竖式计算-乘法表的部分记忆-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除法的口算和竖式计算二、几何形状与空间关系1.图形的认识-点、线、线段和射线的认识-长度和面积的认识-圆、三角形、四边形和多边形的认识2.边与顶点-图形的边和顶点的认识3.方向与位置-前方、后方、左方和右方的认识-上方、下方、内侧和外侧的认识-在平面内描点、画线和画图形三、图形的认识与比较1.形状的简单比较-图形的大小和形状的比较-长度和面积的比较2.计量-长度的认识和比较-用长度单位量长-重量的认识和比较-用重量单位称重-容量的认识和比较-用容量单位量容四、时间与日历1.一天的时间-分钟的认识和计数-小时的认识和计数-一天的分成几个时间段2.一周的时间-星期的认识和计数-各星期的名称和顺序3.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的天数-日期的认识和写法4.季节的认识和变化-春、夏、秋、冬的顺序-各季节的特点和变化5.几个节日的认识和庆祝活动-元旦、春节、国庆节、中秋节等节日的认识和庆祝活动以上是一年级数学知识点的大致归纳总结。
这些知识点是一年级数学教学的基础,帮助孩子建立起数学思维和基本计算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生活化的示范引导,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使其能够主动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一、认识图形: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三棱锥等是立体图形。
2、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等是平面图形。
平面图形是描、画、印、拓立体图形得出的。
3、长方形之间、三角形之间都可以大小不同、形状不同;正方形之间、圆形之间都可以形状相同,大小不同;平行四边形之间大小和形状都可以不同。
4、用几个平面图形可以拼出更大的平面图形或其他的平面图形。
可用同样的平面图形,也可用不同的平面图形去拼。
七巧板可以拼出许多不同的图案。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十几减9、8、7、6、5、4、3、2,计算方法有点数法、破十法、想加算减法。
点数法就是画出被减数的个数,圈出减数的个数,点出没圈到的是几,这个数就是差。
想加算减法就是利用数的组成,将十几分成9加多少,或8加多少,或7加多少,或6加多少,或5加多少,或4加多少,或3加多少,或2加多少,这个多少就是要求的差。
破十法就是将十几分成十加几,先用十去减减数,再把减得的数和几相加,就是要求的差。
2、巧算法:十几减9等于几加1;十几减8等于几加2;十几减7等于几加3;十几减6等于几加4;十几5等于几加5;十几减4等于几加6;十几减3等于几加7;十几减2等于几加8。
3、计算十几减去5、4、3、2,还可以先将5、4、3、2分成几和多少,十几减去几后,再减多少就行了。
4、看图列式时,知道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或几部分,求其他的一部分就用减法,知道各部分求总数用加法。
5、解决实际问题,要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数字信息,有不该用的数字就不能管它。
6、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都是用大数减小数。
三、分类与整理: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颜色、形状等不同特点对事物进行分类。
同样多的事物,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1、10个1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
几十几就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数,如:75是由7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5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数是57。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重点知识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重点知识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的重点知识如下:
1. 数的认识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主要研究1-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学生需要掌握数字的基本读写方法,十以内数的分解和组合方法,十以内的加减法算法和口算技巧。
2. 时间的认识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还涉及时间的认识,学生需要研究钟表的
指针指向,小时和分钟的概念,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时间记录和计算
方法。
3. 形状和图案的认识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还需要研究各种简单的图形的名称、特征、属性和分类方法。
同时还需要了解基本的图案组合方式和绘制方法。
4.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还需要研究基本的数据整理和分析方法。
学生需要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展示方式,研究一些基本的统计方面的知识。
这些都是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的重点知识,学生需要认真学习并掌握。
同时,家长和老师也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和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一年级下册数学必考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复习重点第一重点:认识图形(二)一、图形可分为(1)平面图形;(2)立体图形1. 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2. 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二、图形的拼组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还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2.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至少需要4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
3. 两个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
(两个特殊的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4个长方体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
第二重点:分类与整理分类的方法:一般是(1)按形状;(2)按颜色;(3)按用途;(4)按种类。
在分类的同时,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第三重点:认识人民币1. 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2. 人民币各单位之间的换算:1元=10角;10角=1元;1角=10分;10分=1角;10角=100分;1元=100分。
3. 主要题型:填合适的单位。
(注意和生活实际联系)计算:元+元角+角满10角记得换成1元元-元角-角“角”不够减向“元”借1元当10角再计算如:(1)2元8角+6角=2元14角=3元4角(2)65元-3元7角=64元10角-3元7角=61元3角4. 解决问题:先画批,找准数据,再列式计算。
列式时用:“几元几角+几元几角”的形式来表示,不用小数形式列式。
5. 换钱:1张10元可以换10张1元。
1张100元可以换5张20元。
1张100元可以换2张50元。
1张50元可以换10张5元。
6. 2.00元=2元;0.50元=5角;59.90元=59元9角;9.25元=9元2角5分。
第四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1.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大全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大全一、生活中的数1、数铅笔---(100以内数的认识)2、数豆子---(100以内数的读写)3、动物餐厅---(100以内数的比较)4、小小养殖场---(在具体情境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三、加减法(一)1、小兔请客---(整十数加减法计算)2、采松果---(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
)3、青蛙吃害虫---(两位数加整十数。
)4、拔萝卜---(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
)5、回收废品---(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
)数与代数五、加与减(二)1、图书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2、发新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3、小小图书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4、跳绳---(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5、小小运动会---(用100以内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六、购物1、买文具---(小面额的人民币)2、买衣服---(大面额的人民币)3、小小商店---(进行有关钱款的简单计算)七、加与减(三)1、套圈游戏---(连加运算)2、乘船---(连减运算)3、乘车---(加减混合运算)二、观察与测量1、观察物体---(两个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形状)2、桌子有多长---(厘米的认识)3、去游乐园---(认识米)4、估一估,量一量---(简单的估测和测量)空间与图形四、有趣的图形1、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2、动手做(一)3、动手做(二)4、动手做(三)统计与概率八、统计1、组织比赛---(认识简单的纵向条形统计图)2、买气球---(认识简单的横向条形统计图)我和小树一起成长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
加与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实践活动小小运动会利用100以内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加强对图形的认识。
能利用图形设计美丽的图案。
今天我当家利用100以内加与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生活中的数1、数铅笔---(100以内数的认识)2、数豆子---(100以内数的读写)3、动物餐厅---(100以内数的比较)4、小小养殖场---(在具体情境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知识框架生活中的数知识点数铅笔(100以内数的认识)1、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数、学会数数不但会一个一个数,还会两个两个、五个五个、十个十个数;并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一年级下册数学背诵重点1、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拼一个大的正方形至少需要4个小正方形;拼一个大的正方体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
3、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100里有1个百。
100里有10个十。
100里有100个一。
4、一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个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一,十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十。
如24的个位上是4就表示4个一,十位上是2就表示2个十。
5、在数位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读数和写数都要从最高位开始。
个位加减个位,十位加减十位。
6、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两位数是10,它们之间相差1.7、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它们之间相差1.8、个位上是2、4、6、8的数叫双数,也叫偶数;个位上是1、3、5、7、9的数叫单数,也叫奇数。
9、人民币分为硬币和纸币,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最大面值的人民币是100元,最小面值的人民币是1分。
10、一张1元可以换2张5角。
一张5元可以换5张1元。
一张10元可以换2张5元,也可以换10张1元。
一张20元可以换2张10元。
一张50元可以换5张10元,可以换1张20元和3张10元,也可以换2张20元和1张10元。
一张100元可以换2张50元,可以换5张20元,还可以换10张10元。
11、一张100元的可以换5张20元的,也可以换10张10元的。
12、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26角=2元6角,7元3角=73角。
13、以元为单位,小数点左边是几就是几元,右边的第一个数是几就是几角,第二个数是几就是几分。
如:0.5元=5角,2.00元=2元,1.20元=1元2角,35.90元=35元9角。
14、人民币相加减,角加角,元加元;计算时要带单位,写上“元”或“角”或“分”。
15、4角+6角=10角=1元,5角+8角=13角=1元3角,1元2角+8角=1元10角=2元,2元7角+8角=2元15角=3元5角,1元8角-9角=18角-9角=9角,2元-7角=1元10角-7角=1元3角,9元5角-8角=8元15角-8角=8元7角。
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1. 数数2. 基本数学符号3. 加法和减法4. 认识数线和数字的大小比较5. 2位数数的读写6. 数量的估算和对比7. 时钟和日历8. 视觉辨别9. 几何图形10.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 数数数数是儿童数学学习的第一步。
它是指儿童能够按序数读出数字,并知道每个数字所代表的数量。
从1到10的数数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
例如,在超市购物时,孩子可以数出购买的物品数量。
2. 基本数学符号在数学中,有很多基本的符号,如加号、减号、乘号、除号等。
孩子需要理解这些符号的意义,如加号表示加法、减号表示减法等。
孩子可以通过练习简单的算术题来熟悉这些符号。
3. 加法和减法加法和减法是儿童数学学习的重点。
孩子需要学会简单的加法和减法,如2+2=4、5-2=3。
通过练习加法和减法,孩子能够掌握数学基本运算,同时也能够提高计算能力。
4. 认识数线和数字的大小比较数线是指一个从左到右的长直线上按照固定长度划分的等距点,用来帮助孩子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
孩子需要通过数线上的数字大小排列来学习数字大小比较。
5. 2位数数的读写2位数数的读写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阶段。
孩子需要学会认识并准确读写2位数,如11、23等。
6. 数量的估算和对比估算和对比是培养孩子精确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的关键。
孩子可以通过估算和对比提高对数量的直观感知和理解,比如根据厨房里的水果数量,估算出家里要买多少水果。
7. 时钟和日历时钟和日历是孩子学习时间的基础。
通过学习时钟和日历,孩子可以了解小时、分钟、日期等与时间相关的基本概念。
8. 视觉辨别视觉辨别是孩子学习几何图形的先决条件。
孩子需要能够观察、分析和判断几何图形的名称、大小和位置。
通过练习,孩子可以提高观察和分类能力。
9. 几何图形几何图形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孩子需要学会认识和区分各种几何图形,如正方形、矩形、三角形等。
通过几何图形的学习,孩子可以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特征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重点、难点复习
一、认识图形
1.图形可分为(1)平面图形;(2)立体图形
(1)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2)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1、平面图形的拼组
⑴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
长方形的特点:相对的两条长边相等,相对的两条短边相等。
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正方形(四条对称轴)长方形(两条对称轴)
]
①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②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
③四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④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还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⑤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至少需要4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
}
⑥两个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
(两个特殊的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4个长方体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
2、立体图形的拼组
(!)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
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相同。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相同,都是正方形。
(2)常见拼组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可以拼成长方体。
②8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
★当有好多个正方体重叠在一起的时候,不要忘数最底层或者最后面被遮掉的小正方体。
;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方法:①想加算减 ③平十法 过程:
如:12-9= 3
=3 把9分成2和7,
过程:想 9+3=12, 先算:12-2=10
则12-9=3 2 7 再算:10-7=3
10
②分解法(破十法) 过程:
12 - 9 = 3 把12分解成10和2
]
10 2 先算:10-9=1
1 再算:1+2=3
★2、应用题:
① 已知条件里知道了其中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一共、共、总的、原有等。
② 已知条件里知道了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还剩、还有、应找回等。
三、分类与整理
1、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分类计数的方法,学会自主分类,并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计数的
结果。
~
2、学会单一标准的分类和按不同标准的分类,特别是不同分类标准,分类结果也不一样。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十是100,读作一百。
100是由10个十或100个一组成,它是一个三位数。
2、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二个二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3、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右边)
第三位 第二位 第一位
★4、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当计数器上个位或十位一颗珠子都没有时,就写0占位。
5、用计数器表示一个数时,计数器各数位上的珠子数和这个数的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字相对
应。
★6、只有个位的数是一位数,如5、7、2; 最大的一位数是9。
%
有个位、十位的数是两位数,如32、20;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有个位、十位、百位的数是三位数,如100。
100是最小的三位数。
★ 7、一个数,个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一;十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十。
反之,这个数有几个一,个位上就是几;有几个十,十位上就是几。
横排:十位数字不改变,个位数字依次增大。
竖排:个位数字不改变,十位数字依次增大。
★9、两位数比较大小,
数位相同,先比十位,十位上大的数就大;
>
十位相同,再比个位,个位大的数就大。
★10、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的用法。
★大数比小数多得多或多一些,小数比大数少得多或少一些。
两个数相差很大时就用多得多,少得多。
相差很小时就用多一些,少一些。
例如:37 6 34
相比较后,37和6相差很大,就说37比6多得多或6比37少得多。
37和34相差很小,就说37比34多一些或34比37少一些。
五、认识人民币
★1、1元=10角(1元钱可以换10个1角)
1角=10分(1角可以换10个1分)
"
1元=100分(1元钱可以换10个10分,即100分)
★2、简单的计算:
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
也就是元和元,角和角,分和分单位都相同的才能计算。
★3、小数表示法。
小数点左边是几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几表示几角,第二位是几表示几分。
写作几元几角几分时,是0的可以不写出。
左右
元. 角分
小数点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相同数位相加减,从个位算起,个位加减个位,十位加减十位。
~
要算得即对又快,必须分清不进位,进位,不退位,退位。
进位加法可用接数法计算。
2、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如:30+2=32 (想: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数是32。
)
32—2=30(想:32里去掉2个一,剩下3个十)
口算方法:个位相加,十位不变;个位相减,十位不变。
3、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35 + 20 = 55 20 = 15
想:先算:30+20=50 想:先算:30-20=10
30 5 再算:50+5=55 再算:10+5=15
50&
5110
★(1)两位数加整十数:可以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把这两个整十数相加,加得的数在与一位数相加。
★(2)两位数减整十数:可以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把这两个整十数相
减,减得的数在与一位数相加。
★3、用竖式计算进位加法时:★4、用竖式计算退位减法时:
①数位对齐,个位对齐个位,十位对齐十位。
①数位对齐,个位对齐个位,十位对齐十位
②从个位算起,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②从个位算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1,个位十位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1。
作10,个位计算完成后,十位要减去1。
如:24 + 8=32 36 – 8=28
十个十个
2 4 1 10
>
+ 18 3 6
3 2 - 8
4、各类分解法 2 8
(1)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不进位:35 + 2 =3 7 进位:①35 + 8 = 43
想:先算:5+2=7 想:先算:5+8=13
30 5 再算:30+7=37 30 5 再算:13+31=43
713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不进位):可以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可以把两个一位数相加,加得的数在与整十数相加。
>
不退位:35 - 2 =33 ②35 + 8 = 43
想:先算:5-2=3 想:先算:35+5=40
30 5 再算:30+3=33 5 3 再算:40+3=43
340
★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可以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可以把两个一位数相减,减得的数在与整十数相加。
= 27 想:个位不够减,从十位拿出一个10和个位合起来再减,
十位3个十拿掉1个十,剩2个十,即20。
先算:15-8=7
再算:20+7=27
7"
8★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拿出1个十,与个位数合在一起再减,
同时十位数必须减少1
②27 “破十减”想:可以把35分成25和10
先算:10-8=2
再算:25+2=27
2
★5、补充:
各部分的名称相应计算公式
加法算式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算式被减数—减数= 差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七、找规律
1、通过颜色,形状找规律。
★2、通过数字的变化找规律,当每个数都不相同时,先算出每两个数之间相差几,然后再找规律。
常用规律:单数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双数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