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水循环和洋流》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水循环和洋流-湘教版必修一教案

水循环和洋流-湘教版必修一教案

水循环和洋流 - 湘教版必修一教案一、背景本教案是根据湖南省新版高中必修一《地球与生命》课程的要求,为教师们提供一个综合性的教学案例。

本次教学内容为水循环和洋流。

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的运动和转化,涵盖了水蒸发、凝结、降雨等各个环节。

而洋流则是利用地球自转带来的科氏力或重力作用,使海水形成的由表及深一层一层的向某一方向流动的水流。

二、教学目标1.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了解各种自然因素对水循环的影响。

2.了解洋流的概念和形成原因,掌握洋流的分类和特点。

3.了解水循环和洋流对地球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 水循环1.1 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的不断运动和转化过程,包括水蒸发、凝结、降雨、地表径流、蒸散、渗漏等各个环节。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可以使用图片和实物模型来进行教学。

首先,让学生看一下下面这张图片,让学生回答问题:水循环图水循环图1.图中代表什么?2.每个箭头代表什么?然后,让学生观看一下面的实物模型:水循环实物模型水循环实物模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来操作这个实物模型,模拟水循环的过程。

1.2 水循环的自然因素让学生了解自然因素对水循环的影响,比如地形、气候、土地利用等因素。

比如,气候对水循环的影响,决定了地球上各地水循环的强度和周期,气温、湿度、风向、降雨量等都对水循环有重要的影响。

2. 洋流2.1 洋流的概念和形成原因让学生了解洋流的概念和形成原因,洋流是因为地球自转带来的科氏力或重力作用,使海水形成的由表及深一层一层的向某一方向流动的水流。

而形成洋流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地球自转、清污剂的作用、潮汐的影响等。

2.2 洋流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掌握洋流的分类和特点,比如根据海洋的位置可以将洋流分为赤道西向汇流和赤道东向反流;根据水温可以将洋流分为温带洋流和热带洋流等。

3. 水循环和洋流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最后,让学生了解水循环和洋流对地球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气候、水资源、生态环境、生物区系等方面。

湖南教育出版社高中地理必修I 水循环和洋流(省一等奖)

湖南教育出版社高中地理必修I  水循环和洋流(省一等奖)
阅读课本、听课
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实验准备:盛有水的水盆、接好电源的吹风机
实验过程:教师或学生开启吹风机模拟盛行风,吹动“海水”
探究问题:
1.表层“海水”运动的动力
2. 遇到陆地阻挡时,海水还能勇往直前吗
实验结论:
(1)盛行风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洋流的形成过程,说出洋流的分布规律。
2.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活动,使学生思考更贴近实际,以简化复杂问题,更好地探索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2.绘制洋流分布模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地理观、空间观。
(2)海水前进时,受陆地形状的影响,运动的方向会发生改变。
【承转】思考:地球表面有没有大规模的盛行风呢
通过大屏幕,观察茶叶在吹风机影响下的运动情况。填写学案。
有目的的观察对问题的解决更为有效,本实验的设计能够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海洋地理的兴趣。
通过观察投影近地面风带,探究绘制洋流模式图。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画出北半球中低纬环流和中高纬环流,然后同桌间合作填南半球环流图,并尝试分析描述其形成过程。请学生上台画图展示。
投影世界洋流分布图,观察
观看视频,自主学习,分析思考,动手操作,
准确识记,
概括总结规律。
两人合作可互相纠错提醒,能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准确度,增强学习的效果。
奇之一:“冰岛”不冰
奇之二:撞沉泰坦尼克号的冰山是怎么来到(42° N,50°W)附近的
……

湖南省 湘教版 地理必修一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洋流 教学设计

湖南省 湘教版 地理必修一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洋流 教学设计

湖南省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洋流教学设计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洋流的概念和性质分类,明确洋流的影响因素。

2、掌握洋流的主要成因,能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说明风海流的成因。

3、运用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运用地图,从分布位置、运动方向、寒暖流的位置来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4、能围绕实际事例解释,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解释简单的地理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对比、分析,根据教师给出的学法指导归纳出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2.根据归纳出来的分布规律,能画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单模式图,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理解和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方法和精神。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和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3、使学生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1洋流的成因、性质和分布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五、教学方法教法:启发引导教学、案例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讨论法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课前预习洋流,查找相关资料,便于交流讨论和探究。

课上准备好课本、草稿纸、笔和橡皮等学习用品。

2、教师的教学准备:准备教学设计,完善教学思路,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好地图、实验器材等。

七、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及预测导入新课最近大家应该都关注着日本大地震造成的核泄漏事件,那么核泄漏到底会不会对我国产生重大影响呢?请同学们基于气压带和风带的有关知识来简单分析一下。

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回答:从气压带和风带上来看,我们国家处于盛行西风的上风方向,所以核泄漏应该不会随着大气运动对我国造成重大影响。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水循环和洋流》教案设计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水循环和洋流》教案设计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一、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标准解读本条和下一条“标准”关注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水。

本条“标准”旨在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般将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

“标准”并不要求对水循环作这样的划分或出现三种循环的概念,而是要求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是指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的转变;环节是指实现水的循环运动的途径,主要包括降水、蒸发(蒸腾)、径流、水汽输送等。

根据“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而且“标准”对它的要求是“说明”,从程度上区别于对过程和环节的一般要求。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首先是维持着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其次,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对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

从本条和下一条“标准”综合来看,本条“标准”虽然将视野扩大到水圈,但落脚点放在陆地上。

因此,对于陆地各水体之间的关系(水循环各环节的联系)、水资源及其更新、水循环对气候、生态、地貌的影响等,应给予适当的关注。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本条“标准”关注水圈中的海洋水。

海洋水是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也是大气最重要的水汽来源和热量来源。

关于海洋水,传统高中地理课程要求的内容较多,如海水的温度、盐度以及各种形式的运动等。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3.1【教学设计】《 水循环和洋流》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3.1【教学设计】《 水循环和洋流》

《水循环和洋流》水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自然因素之一,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本节教材紧紧抓住水体运动这一重要思想,侧重介绍了水循环和洋流的相关基础知识,教材从陆地淡水资源更新的角度,讲述了地球上水循环运动及其地理意义,关于洋流,教材主要介绍了两个问题,一是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着重讲述了中低纬海区的洋流分布规律,二是洋流系统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3.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习水循环和洋流,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水循环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2.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教学重点】1.认识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2.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3.分析洋流对地理环节的影响。

【教学难点】1.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洋流的分布规律。

1、多媒体课件;2、教学小视频。

一、导入新课:我们每天都要喝水,俗话说:“饮水思源”,那么我们喝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 二、讲授新课:师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中的水在不断地进行着连续的循环运动,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水循环。

请大家结合屏幕上的问题,阅读教材P59 “大规模水循环示意图”,注意图文结合,观察图中每一个箭头的含义。

1.2.3.水循环的能量是什么?生1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生2生3师(总结)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通过吸收热量或请大家再阅读图239生(1(2)太阳能在推动水循环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进行大规模的转化和交换;(3(4)水循环对人类活动影响巨大,而人类只能够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

高一地理教案 2. 4 水循环和洋流

高一地理教案 2. 4 水循环和洋流

2.4 水循环和洋流学案<湘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3.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水循环1.概念:指水在地理环境中①____________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②________和物理③________的变化。

b5E2RGbCAP2.能量来源:在④____________及⑤____________的作用下,水在⑥________、海洋和⑦________间通过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p1EanqFDPw 3.主要环节A⑧____________,B⑨____________,C⑩____________,D⑪____________,E⑫____________,F⑬____________。

4.错误!错误!DXDiTa9E3d5.人类对水循环影响的主要方式增加或减少⑰____________、人工增雨及⑱____________。

二、洋流1.概念:洋流又叫⑲________,是指大洋⑳________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错误!________的流动。

RTCrpUDGiT 2.类型:洋流按性质可分为错误!________和寒流两大类。

3.主要成因:盛行风作用。

南、北赤道暖流(信风作用>,西风漂流(分布在北纬35°~45°和南纬30°~60°的宽阔地带>,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等。

5PCzVD7HxA4.分布规律:(1>中低纬度:以错误!____________为中心。

北半球呈错误!____________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错误!____________方向流动。

jLBHrnAILg(2>中高纬度(北半球>:以副极地低压为中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湘教版必修一洋流教学设计

湘教版必修一洋流教学设计

《洋流》教学设计【教材版本】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 I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二课《洋流》【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对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学习,从课程标准要求看,本节课不再以世界洋流分布的成因为重点,而重在学习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难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知识存量来看,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海洋的一些知识。

在本章前几节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已初步掌握岩石圈和大气圈中有关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知识,洋流的运动也体现了物质的运动和能量交换,因此,学习洋流对学生来说,是学习类似知识的延续。

从学生的学习热情来看,他们比较关注对地理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来看,他们一般都具备读图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解决一些地理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图,从分布位置、运动方向、寒暖流的位置来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2)画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单模式图;(3)掌握洋流的主要成因;(4)能举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气候、渔场、海运、海洋污染)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对比、分析,根据教师给出的学法指导归纳出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读图对比归纳法;(2)根据归纳出来的分布规律,能画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单模式图──分组合作学习法、自主评价法;(3)对比自己画出的模式图与专家画的模式图的不同,分析洋流的主要成因──合作探究法;(4)运用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时应用和反馈。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2)培养学生能时时刻刻用一双“地理眼”看待周围的地理事物和现象;(3)理解海水要素和运动过程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使学生关注全球的环境问题,培养具有人文关怀和国际视野的人。

高中地理湘教版水循环和洋流教案范文

高中地理湘教版水循环和洋流教案范文

高中地理湘教版水循环和洋流教案范文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能量转化以及地理意义。

2.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3.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

2.通过绘制水循环的过程简图,洋流分布简图、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及洋流的分布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树立相互联系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1.水循环的过程、能量转化及其意义。

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水循环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地球上的水”,让学生思考、理解本课卷首导语。

以情景问题的方式导入。

师地球因为有了水和水的运动才变得丰富多彩,生机盎然。

那么,地球上的水是如何运动的呢推进新课课件显示:水循环师从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中的水在不断地进行着连续的循环运动,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水循环。

请大家结合屏幕上的问题,阅读教材P59图239“大规模水循环示意图”,注意图文结合,观察图中每一个箭头的含义。

投影:思考题1.什么是水循环2.水循环将哪几个圈层联系了起来3.水循环的能量是什么学生阅读思考后,回答问题。

生1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生2水循环联系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

生3太阳能、重力能。

师(总结)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通过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形式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请大家再阅读图239,观察水循环有哪些基本环节。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2.4 水循环和洋流 学案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2.4 水循环和洋流 学案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学习目标导航1.了解水循环的概念、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洋流的概念及成因,识记洋流名称。

2.理解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

(重点)3.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重难点)认知预习质疑教材整理1水循环阅读教材P59~P60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概念: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2.主要环节:图中D蒸发、C 、B降水、G 、F下渗、H 、E降水、A 。

3.动力:和地球重力。

4.地理意义(1)维持全球水体总量。

(2)使地表物质得以运动,并塑造。

(3)伴随着能量转化和交换。

(4)使水成为洁净的资源。

5.人类活动的影响正误判断:(1)驱动水循环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

( )(2)人类活动主要影响水循环中的降水环节。

( )(3)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 )教材整理2 洋流阅读教材P 61~P 63,完成下列问题:1.概念:是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 和 的大规模海水运动,又叫海流。

2.作用:促进了地球 的能量交换,并通过能量交换来改变其环境特征。

3.分布模式(1)副热带环流:如图中A 所示①中心:约在南北纬 的地区。

②组成⎩⎪⎨⎪⎧赤道洋流:由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共同作用西风漂流:位于西风带内赤道逆流:把南北半球的赤道洋流分隔开来大洋西岸的暖流和大洋东岸的寒流(2)副极地环流:如图中B 所示①中心:位于60°N 附近。

②组成:大洋西岸的 和大洋东岸的 。

微体验2正误判断:(1)暖流水温一定比寒流的水温高。

( )(2)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一定都是暖流。

( )(3)海水的温度和密度分布不均是形成世界洋流最主要的动力。

( )合作探究体验探究点1 水循环合作探讨材料一长歌行(节选)李白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材料二水循环示意图。

探讨1:你认为诗词中百川复西归的现象会出现吗?探讨2:大量砍伐树木会对当地水循环带来什么影响?体验评价1.读某地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

湘教版必修1 地理:2.4 水循环和洋流 ——洋流 教案

湘教版必修1 地理:2.4 水循环和洋流  ——洋流  教案

水循环和洋流-----洋流【课程标准解读】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说明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设计采用的教材是湘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I)2.4水循环和洋流》的第二课时,目的是让学生在运用地图自主的探究学习活动中,学会归纳世界海洋表层的洋流分布规律,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做好知识预备工作。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高一年级学生地理的空间感、读图的能力相对较差,本节内容是对洋流的分布规律进行探究和总结,而课本的图像是静态图,对学生来说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常感到无从下手,学习兴趣降低,课堂沉闷。

三.设计思想本堂课的设计意图是:深化新课程理念与模式,应用导学案形式教学,根据课标的要求,采用问题导图,学生读图,多媒体版图,学生画图,学生用图等环节,通过图文转化,图图转化,多方面多角度的挖掘学生的读图用图潜力。

对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培养则是希望完成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用原理来解释现象,实现原理指导实践的思想飞跃。

授课时先让学生阅读“全球风带与洋流的关系图”,自主归纳得出“洋流模式图”,通过将“洋流分布模式图”与“世界洋流分布图”对应,观察不同大洋不同海区洋流运动的特点,通过对比和分析,寻找共性和差异,归纳其分布的一般规律,并落实在洋流分布图中记忆各洋流名称,然后建构洋流分布的理想模式图,接着再探讨成因,最后再次引导学生运用风向、地转偏向力等知识对洋流模式图进行印证。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图来说明风海流的形成。

2.运用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图,建构洋流分布的模式。

3.学会在等温线图上判别寒、暖流,了解不同纬度大洋两岸洋流的性质。

4.学会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来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1.问题导学法:课堂教学以“漂流瓶的故事”导入新课,以问题形式将学生引入预设情境之中。

在导学案中通过有目的、分层次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对《世界洋流分布图》进行读图和信息提取,分析与归纳,让学生在已设定的情境中,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完成洋流的概念、暖流和寒流的概念、洋流的运动方向和运动成因的学习探究过程。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2.4公开课教案-《水循环和洋流》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2.4公开课教案-《水循环和洋流》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西安高新一中罗凯如【课标要求与分析】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课标分析:该“标准”旨在引导学生能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根据“标准”要求,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不但要能“读”,而且还要会“说”、会“画”、会“用”。

通过示意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和学会用示意图分析地理原理。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是开篇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主要讲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

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

本节活动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以致用,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2)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2)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1、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和地理意义。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分享课前优秀小作文“一滴水的旅行”,学生边朗读,教师边画图导出本节课。

湘教版 地理 高中必修一 洋流(说课)

湘教版 地理 高中必修一 洋流(说课)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13 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水循环和洋流——洋流》。

板书:水循环和洋流——洋流接下来,我会从说课程标准、说教材、说学情、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这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第一部分、说课程标准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二部分、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第二课时,讲述海水大规模运动的主要形式——洋流,是本单元的重点知识,也是自然地理部分的经典内容。

洋流的分布规律、大洋环流形成的过程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整个高中地理课程中理论性较强的基本规律、基本过程之一。

本节在中学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即是重点也是难点所在,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影响既与之前的全球性大气环流关系密切,也是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具体表现。

同时,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还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及知识的运用和迁移能力。

2、接着对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进行分析教学重点是:1.洋流的成因、分类及其影响因素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是:洋流的形成及分布规律第三部分、说学情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上学期的学生,在前几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海陆轮廓分布、气压带和风带、季风、水循环等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地理意义,有一定综合性和复杂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学习起来会比较困难,但高一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电视、网络多少了解到洋流这一地理现象的存在。

学生的年龄阶段决定他们对新鲜事物有很强的探知欲望,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结合本节课的课标、教材特征及学生情况,我制订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学生知道洋流的概念、性质分类。

2.学生掌握洋流的主要成因及其影响因素,能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说明风海流的成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读图对比、分析,学生能运用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从运动方向、寒暖流的位置来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湘教版必修一《水循环和洋流》word教案

湘教版必修一《水循环和洋流》word教案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2.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3.1.2.通过绘制水循环的过程简图,洋流分布简图、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及洋流的分布规律。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树立相互联系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1.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1.2.教具准备课时安排2第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地球上的水”,让学生思考、理解本课卷首导语。

以情景问题的师地球因为有了水和水的运动才变得丰富多彩,生机盎然。

那么,地球上的水是如何推进新课师从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中的水在不断地进行着连续的循环运动,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水循环。

请大家结合屏幕上的问题,阅读教材P59图239“大规模水循环示意图”,注意图文结合,观察图中每一个箭头的含义。

投影:1.什么是水循环?2.3.水循环的能量是什么?生1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生2生3师(总结)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通过吸收热量或请大家再阅读图239生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师太阳能推动水循环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大规模转化和交换。

所以说,水循环既是物质更是能量的传输、储存和转化过程。

请大家思考:在水循环的每个基本环节生在蒸发环节中,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消耗热能;在凝结降水环节中,水由气态转变为液态,释放潜热;由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的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势能进师生师从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水循环实质上就是物质和能量的转换。

那么,在这种(播放视频:师是什么力量使黄土高原形成今天这种千沟万壑的地表生这里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动的地表径流对高原面的长期侵蚀形成了今天黄(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0阅读材料“黄河输沙造陆——水循环改变地形”,印证水循环对地表环境的塑造)师地壳运动奠定了全球海陆分布,以及陆地表面上高山、河谷、盆地、平原等地表形态的基本轮廓。

湖南教育出版社高中地理必修I 水循环和洋流-“江南联赛”一等奖

湖南教育出版社高中地理必修I  水循环和洋流-“江南联赛”一等奖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本课选自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的第二小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水循环的基础上,对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海水的运动进行更加深入的具体的学习,也是学生以后了解海洋资源开发以及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

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风带以及季风有关知识,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并且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地理分析归纳能力,这是本节课的推力。

但是风带作为本册教材的难点之一,很多同学还没有完全掌握,加之洋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因此需要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导学生探究思考,由现象分析归纳出原因,降低学习难度。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影响世界洋流分布的因素。

2.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3.说出世界主要洋流名称。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全球风带模式图,绘制世界洋流模式图,理解影响世界表层洋流分布的因素。

2.通过分析世界洋流分布图和世界洋流模式图,归纳并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结合“全球洋流分布”图,能说出世界主要洋流的名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鼓励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素养。

2.学生通过对全球洋流模式的分析、归纳过程,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和正确的环境观。

3.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辩证的唯物主义观点。

三、重点难点重点:影响洋流形成的因素和世界洋流的分布。

难点:分析洋流的形成的原因。

难点突破: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发现现象并联系实际进行小组讨论,得出洋流的形成原因。

四、教学方法演示法,引导讲授法,讨论法五、教学过程【活动一】实验活动(水盆吹风实验)实验目的:探究洋流形成的原因。

实验过程:观看录像。

自主探究一:1.在这个实验中,你观察到了哪些现象2.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你能将这些现象跟实际大洋联系起来吗3.洋流形成跟哪些因素有关自主探究二:构建洋流模型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风带模式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水循环、洋流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了解陆地水体运动转化规律。

3.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4.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习水循环和洋流,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水循环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2.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3.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观点。

人类应认识物质的运动特性并做到趋利避害。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四、教学重点1.认识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2.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3.分析洋流对地理环节的影响。

五、教学难点1.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2.洋流的分布规律。

六、教学方法1.小组式讨论法;2.多媒体教学法;3.读图分析讨论法;4.案例分析法;5.启发式讨论法;6.自主学习法。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播放录像】有关台风及其影响的新闻报导(或图片)。

【教师提问】2004年8月12号晚浙江省遭遇台风“云娜”袭击,在13个小时内,台风夺去了115条生命,卷走了153亿元的财产,有859万人不同程度受灾,给浙江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请同学们思考,台风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教师点评】台风有三大危害和一大好处:(l)暴雨灾害,(2)狂风灾害,(3)台风风暴潮灾害,(4)带来大量降水,可使干旱缓解。

【引入新课】台风为什么会带来大量降水及暴雨灾害?这与台风输送大量的水汽有关。

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有关水循环的知识。

【板书】一、水循环【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思考绘出地球上水循环的示意图。

请1—2名同学到黑板上绘图,其他同学在坐位上自己绘图。

【学生讨论】同学们绘出的水循环示意图是否正确、完整?地球上的水循环有哪些主要环节?【板书】1.水循环的概念【教师讲解】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放投影图】或教师画水循环示意图。

【板书】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学生归纳】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植物蒸腾和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学生讨论】根据水循环发生的范围可以把水循环分为哪几类?分别说明其循环过程中的主要环节。

【学生探讨归纳】:海陆间循环(也叫大循环),陆地水循环,海上水循环。

大循环:海洋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大海陆地循环:陆地→蒸发(蒸腾)→降水海上循环:海洋→蒸发→降水【学生活动】1.读图P59页图2-40,想一想,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什么?2.大量砍伐树木会对当地水循环带来什么影响?3.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主要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产生影响。

【教师点评】在太阳能及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通过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森林能涵养水源、增加蒸发和下渗、减少地表径流、促进水的良性循环,被称为“绿色天然水库”。

大量砍伐树木会破坏当地水的良性循环,使水资源减少或枯竭。

水循环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巨大,人类目前只能以增加或减少地表蒸发、人工降雨及跨流域调水等方式,去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

【教师提问】水循环这种规律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我国许多地方修建水库,以及“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解决什么问题,有何作用?【教师归纳】修水库,主要是解决水资源年内分配不均(季节变化大)的问题。

水库的作用是在河流的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从而调节河流水量的季节变化。

“南水北调”工程,以及前些年搞的城市引水工程,如“引黄济青”、“引滦入津”、“引黄入晋”等,均属跨流域调水工程,主要是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

【过渡】阅读P60页“黄河输沙造陆”。

【教师提问】水循环有什么意义?【板书】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学生讨论】学生就近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教师归纳】①水循环既是物质流,又是能量流,它联系了地球的各圈层。

②水循环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滋润土地,养育生命。

③水循环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塑造地表形态。

水循环的作用及其意义——概括起来有四点:一是维护了全球水量平衡(通过各个环节,把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有机地联系成为一个水循环系统,水在不断地运动、转化);二是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水循环使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乃至与海洋水之间相互交换转化,促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水循环系统);三是使地球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四是水循环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板书】(1)维护了全球水量平衡(2)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3)使地球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4)水循环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教师提问】地球上的各种水体都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在其运动过程中水的总量是否发生变化?这说明什么?【学生讨论】看书得出答案:全球总水量在长时间范围内保持不变,说明整个水圈的水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教师提问】既然自然界中的水总处于动态平衡状态,那么我们人类是不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利用水资源呢?【学生讨论】播放讨论案例: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我国的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例如,作为我国能源工业基地的山西省,十年九旱,煤多水少。

人口密集、工业集中的太原、大同等城市,缺水更为严重,有些工矿企业由于缺水不能正常生产,甚至被迫停产。

华北平原重要粮食产区之一的河北省,因为缺水,使粮食大幅度增产受到限制。

首都北京的缺水情况也日益严重。

北京主要的供水源地密云水库、官厅水库的蓄水量均在减少;地下水的开采也越来越深。

我国水资源总量并不少,为什么北方地区却严重缺水呢?1991年,环境保护部门对全国大江大河总河长的4万多千米河段进行了评价,发现大约44%的河流因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较差,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加剧了水资源危机的程度。

我市的哪些河流存在水污染,已污染的水会产生怎样的危害呢?【学生集体讨论】归纳出结论:如果人类不合理利用水资源,不顾水循环和平衡的原理,就会造成水资源的枯竭。

【教师点评】①强调: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取用水量超过了水资源更新的数量,或者遭到了污染,就会造成了水资源的枯竭,因此,一定要保护水资源。

一是合理利用,即利用量不能超过水的更新数量;二是保护水质,免受污染,这样才能保证水资源的永续利用。

②用数据说明水资源是有限的:水资源通过水循环得以更新,因此水资源可以永球表面各个区域又是不平衡的,尤其是有些地区淡水资源奇缺,我们必须很好地珍惜。

(第二课时)【播放案例】设置悬念:案例一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共花了37天的时间。

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结果只花了20天时间就顺利到达,比第一次少了17天。

有趣的是哥伦布第一次从欧洲去美洲时,走的是距离较短的路线,而第二次哥伦布走的是距离较长的路线。

(见图中A、B 两条不同的路线。

)案例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及其盟军严密封锁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的唯一通道——直布罗陀海峡,然而英国舰艇却屡遭德军潜艇的袭击,致使英军蒙受了极大的损失。

(见图)你知道上述两个案例中所讲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吗?【导入新课】上述案例中所讲的两个故事发生的原因都与洋流有关。

【板书】二、洋流【教师讲解】洋流又叫海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

【教师导学】请大家思考海水为什么会产生大规模运动?促使其运动的动力又是什么呢?洋流可分为哪些类型?【播放动画】演示“风海流”的形成。

【教师点评】盛行风是推动海水大规模运动的主动力。

此外,相邻海区之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匀也会产生海水的运动。

在上述案例二中,德国的潜水艇就是在关闭发动机的情况下,依靠直布罗陀海峡的密度流,很顺利地通过了由英军严密把守的直布罗陀海峡。

由于德军关闭了潜艇发动机,没有声波等的传递,巧妙地躲避了英军的监视与袭击,在密度流的帮助下,绕到英军的背后,突发袭击,给予英军很沉重的打击。

这一事例,在战争史上成为成功运用密度流的一个典范。

【播放动画】演示“密度流”的形成。

【教师总结】这种由于海水温度、盐度差异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匀,而引起的海水流动,称为密度流。

由于风海流、密度流存在,必然会使海水流出的海区海水减少,相邻海区的海水便会来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叫做补偿流。

所以,依据洋流的成因,可把洋流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三种类型。

按性质又可把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两种类型。

从低纬流向高纬度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要高,叫做暖流。

从高纬向低纬流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低,叫做寒流。

【板书】1.洋流的分类(1)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2)按性质分:暖流、寒流【教师导学】刚才我们知道了促使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是盛行风(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现在,我们来回忆全球风带的分布情况,共同探讨全球洋流的分布规律。

【播放动画】演示“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

边放边让同学们回忆:全球共分布有六个风带,它们是赤道南北两侧的信风带、南北半球中高纬地区为盛行西风带,高纬为极地东风带。

【学生活动】请1—2名同学在黑板上绘制世界洋流模式简图。

其他同学自己在座位上完成。

(学生画图时,教师应注意学生画图易出现的错误,如各洋流出现的纬度位置,不要把南北赤道暖流画在赤道上,因为赤道地区为无风带。

看世界大洋实际的洋流分布和洋流模式图有哪些地方不一致,并找出原因。

)【学生讨论】同学们绘出的世界洋流模式简图是否正确?【板书】2.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播放动画】演示“世界洋流模式”【教师讲解】①由图可知,世界洋流分布可分为两大环流系统:一是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其流动方向为反气旋型,即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西部为暖流,大洋东部为寒流。

二是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洋流流动方向为气旋型,即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没有这个环流系统,大洋西部为寒流,大洋东部为暖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