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第1章幼儿游戏概述
第一章幼儿园游戏概述教案
《幼儿园游戏与指导》课程教案
编号:
在保证游戏愉悦性的前提下,使游戏真正对幼儿的发展产生影响。
4. 满足幼儿多样化的游戏需要
作为教师,应不断观察幼儿游戏的兴趣和对游戏种类的需要,为幼儿提供多种质地、多种类型及功能的材料,根据幼儿的需要组织游戏。
;
五、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的作用
(一)幼儿园组织游戏活动的一般流程
【交流讨论】
1、游戏准备阶段,教师应该为幼儿开展游戏活动做哪些准备
2、请结合教材31页的案例,请你说说教师为组织游戏做了哪些准备是通过什么途径和方式为幼儿提供预先的经验
3、教师如何引导幼儿就游戏开展情况进行讨论
(二)游戏活动中教师的角色
1. 游戏环境的创设者
首先,教师应创设标识性游戏环境,营造有序的游戏环境。
第二,教师要把握材料投放的尺度,以吸引幼儿持续地参与游戏的欲望和深入探究的兴趣。
第三,教师应善于“变废为宝”,能够挖掘材料的多元价值。
幼儿游戏的理论流派
• 考点与解析 • 考点一 幼儿游戏的类型 • 考点二 幼儿游戏的特点 • 考点三 幼儿游戏的功能 • 考点四 幼儿游戏的理论流派
考点与解析
• 考点一 幼儿游戏的类型
• 学前儿童游戏的种类长期以来都未达成定论, 不同的研究根据不同 的理论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游戏进行了分类, 因而, 出现了各种各 样的游戏分类。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考点一 幼儿游戏的类型
• 以某个动作代表真实的动作 ( 张开双臂跑代表飞机在飞、 双脚并拢 往前跳代表小兔子在跳) ; 以儿童自己或其他儿童代表现实或虚构的 角色 ( 扮演妈妈、 医生、 司机、 营业员、 小白兔、 卡通人物等) 。
• 想象游戏以儿童的想象为转移。 随着儿童生活经验和想象力的丰富, 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角色都可能成为儿童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 爸爸、 妈妈、 医生、 司机、 营业员、 动画或卡通形象都是儿童在游戏中 乐于扮演的角色。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考点一 幼儿游戏的类型
• ( 三) 结构性游戏 • 结构性游戏又称建构游戏或造型游戏, 是指儿童运用积木、 积塑、
金属材料、 泥、 沙等各种材料进行建构或构造, 从而创造性地反映 现实生活的游戏。 这类游戏有 3 个基本特点: • ①以造型为基本活动, 往往以搭建某一建筑物或物品为动因, 如搭 一座公园的大门、 建一个汽车的模型等。 • ②活动成果是具体的造型物品, 如门楼、 飞机、 坦克、 卡通形象等。 • ③它与角色游戏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密切关系。 • 一般认为结构游戏的发展呈现了如下的顺序: 1 5 岁左右, 儿童开 始简单堆叠物体;2~3岁时, 儿童往往先动手后构思, 主题不明, 成果简单、 粗略、 轮廓化;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幼儿园游戏》课程标准(2)
《幼儿园游戏》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幼儿园游戏》课程编号:05132413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幼儿游戏的相关理论学说,掌握游戏的本质特征,懂得游戏在教育教学和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
指导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把游戏作为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组成部分,让幼儿通过游戏学习,在游戏中成长。
课程内容:第一章游戏概论本章教学主要内容:1、游戏的特征和功能2、游戏理论3、幼儿游戏的发展。
4、游戏的影响因素教学重点:幼儿园游戏的特征和功能教学难点与关键:幼儿园游戏的概念、早期理论及代表人物知识拓展要求:能掌握幼儿游戏的本质和内涵以及其特点和分类第二章游戏的分类及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定位本章教学主要内容:1、游戏的分类2、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定位3、教师在游戏中的指导要点。
教学重点: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角色和作用教学难点与关键:游戏的分类知识拓展要求:了解自主性游戏第三章角色游戏本章教学主要内容:1、角色游戏概述2、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教学重点:角色游戏的特点及结构、各年龄阶段游戏特点与指导要点教学难点与关键:角色游戏的产生和发展知识拓展要求:理解幼儿园角色游戏中常见的问题第四章表演游戏本章教学主要内容:1、表演游戏概述2、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教学重点:表演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各年龄阶段游戏特点与指导要点教学难点与关键:各年龄阶段表演游戏的设计知识拓展要求:表演游戏与角色游戏的区别第五章结构游戏本章教学主要内容:1、结构游戏概述2、结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教学重点:结构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教学难点与关键:各年龄阶段游戏特点与指导要点及方案设计知识拓展要求:幼儿结构游戏的发展阶段第六章规则游戏本章教学主要内容:1、规则游戏概述2、规则游戏的组织与指导3、规则游戏的编制。
教学重点:规则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教学难点与关键:规则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知识拓展要求:规则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第七章亲子游戏本章教学主要内容:1、亲子游戏概述2、家庭亲子游戏3、幼儿园亲子游戏。
第一章 幼儿园游戏概述
五、生长说 美国阿普利登提出,游戏是幼小儿童能力
发展的一种模式,游戏是生长的结果,是机 体练习技能的一种手段。美国奇尔摩还认为, 幼儿通过游戏可以生长,游戏是练习生长的 内驱力。
六、成熟说 荷兰生物学家、心理学家博伊千介克反对生活预备说,他认为,游戏是儿童 操作某些物品以进行活动,不是单纯的一种机能,而是幼稚动力的一般特点表现。 如运动的目标不明确,冲动、好动,对周围环境有直接的激情。游戏不是本能, 而是一般欲望的表现。引起游戏的有三种欲望:排除环境障碍获得自由,发展个 体主动性的欲望;适应环境与环境一致的欲望;重复练习的欲望。游戏的特点与童年 的情绪性、模仿性、易变性、幼稚性相近。由于有童年,才会有游戏。他的理论 是游戏动力理论的一种。 经典的游戏理论由于是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下产生的,带有浓厚的生物 学色彩,有着明显的从先天的、本能的、生物学的标准看待儿童的游戏,否认游 戏的社会本质的缺陷;它们是主观思辩的产物,缺乏可靠的实验依据,没有真正揭 示游戏的本质。但是它们却或多或少地解释并说明了游戏这种人们司空见惯的却 又令人困惑、令人着迷的现象,虽然有许多缺点,但它们对后人的研究产生了巨 大影响,推动了儿童游戏研究的进展。究竟什么是游戏以及游戏对游戏者意味着 什么是生物学所不能解释的,心理学逐渐在游戏研究中占着重要地位。
(3)接受性游戏 接受性游戏指通过听童话故事、看画册、听音乐等以理解为主的游戏, 在活动中幼儿处于被动地位,愉快地欣赏所见所闻的游戏。
(4)创造性游戏 创造性游戏指幼儿用积木、黏土等主动地进行创造并欣赏结果的游戏。 从2 岁开始,5 岁左右较多。如搭积木、折纸、玩沙、绘画、泥工等。
2. 根据认知发展水平分类(皮亚杰)
二、松弛说 德国的拉察鲁斯及裴茄克认为,游戏不是发泄精力,而是在工作疲劳后,恢复精力 的一种方式。游戏产生于人们的劳动,游戏可以减轻人们劳动和学习上的疲劳。幼儿 在紧张的学习后,为娱乐而游戏。 松弛说反映了一个我们的日常经验,休闲活动有助于长时间工作后的精力恢复,当 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感到疲劳的时候,常常会通过娱乐去放松一下,以使身心得到调整。 在幼儿教育中,这个理论可使幼儿的生活处于动静交替、劳逸互补的有序结构中。
幼儿游戏概述
第三节 游戏与幼儿发展
一、游戏在幼儿身体发展中的作用 游戏是儿童身体健康的强烈而有效的指标; 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的基本技能的发展; 儿童玩体育游戏可以降低儿童肥胖的风险。
二、游戏在幼儿智力发展中的作用
1.游戏扩展和加深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 增长幼儿的认识;
2.游戏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3.游戏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4.游戏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5.游戏为幼儿智力活动提供轻松、越快的 氛围。
第一章 幼儿游戏概述
目标导航
1游戏的分类; 3.掌握游戏在幼儿身体、智力、情感与社会
性发展中的独特价值; 4.掌握主要的幼儿游戏理论流派的基本观点。
本章重难点
重点:游戏的特征、游戏的分类、游戏对 幼儿发展的价值。
难点:经典的游戏理论和现代游戏理论流 派的主要观点。
3.游戏没有社会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义 务,也不直接创造财富。
4.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
(二)从游戏与非游戏活动的区别与联系 中归纳出的游戏特征
1.游戏是由内部动机控制的行为 2.游戏中幼儿注意的是活动的手段而非最 终目的
3.游戏区别于探究行为 4.游戏区别于工具性行为 5.游戏并不受外部强加的规则束缚。 6.游戏要求每一个参加者主动积极地进行 活动。
戏
体育游戏
音乐游戏
五、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体验进行分类
1.机能游戏 2.想象游戏 3.制作游戏 4.接受性游戏
六、根据与教学的关系对幼儿游戏进行分 类
1.本体性游戏
是指幼儿自主自发表现出的一种活动,其目 的隐含于游戏活动本身,或者说游戏本身 即是目的,所以也称为目的性游戏。
2.工具性游戏
是指作为教学活动的手段或工具的游戏,也 称手段性游戏、教学游戏,其直接目的不 在于游戏本身,而在于通过游戏形式促进 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教学任务的实现。
学前儿童游戏指导(第一章)
首先,游戏有助于幼儿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 其次,游戏是克服情绪紧张与进行情感宣泄的一种手段。 再次,在游戏中还可丰富和发展幼儿的成就感、审美感、理智感和道德感等高级情感。 最后,通过游戏可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和自信心。
(六)游戏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一)自主自愿性
三、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特点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没有强制的目标,这减轻了为达到目标而产生的紧张感和局促情绪,让幼儿没有心理负担地去游戏,自发的行为往往是愉悦的;游戏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让幼儿感到满足与快乐;游戏中的幼儿自娱自乐,以不断重复的方式将有趣的情节保持下去,他们能控制所处的环境,甚至能根据需要去改造环境,表现自己的能力和实现愿望,从成功和创造中获得愉快。
二、学前儿童游戏与成人游戏的区别
游戏作为一种重要的娱乐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成人排解来自生活、工作中的紧张、不安、郁闷等消极情绪。虽然游戏在成人生活中不可或缺,但它仍然只是成人生活中一个相对次要的部分。而学前儿童阶段的生活就是游戏,游戏就是学前儿童的生活。
(一)游戏在各自生活中的地位不同
在成人的意识里,对于游戏与非游戏活动有着明显的界限和区分,他们既不会把“正经事儿”当“儿戏”,也不会把“游戏”当成真正的生活。而对于幼儿来说,游戏与非游戏活动之间的界限是模糊而游移的。
语言交往能力是一种体现个性特征的综合心理能力,也是幼儿适应生活、适应未来发展的一种基本能力,而游戏是培养幼儿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他们最早、最基本的交往活动,游戏的过程本身就是交往的过程。幼儿在游戏中常常需要将视觉信息、听觉信息以及主观感受、愿望或要求转换成语言来跟其他小朋友交流,或者根据别人的意图作出言语的反应。
(二)游戏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第一章 学前儿童游戏概述
五、游戏的觉醒理论和元交际理论
• 觉醒理论 • 元交际理论
题外话 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分析
一、外在客观条件的影响
(一)游戏机会 (二)游戏时间 (三)游戏场地 (四)游戏材料
二、家庭的影响
(一)父母
(二)媒介的影响
三、游戏者自身条件的影响
(一)同伴
(二)儿童自身的年龄、性别 (三)健康状态
(四)认知风格
复演说
•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 霍尔 提出“复演说”,他认为儿 童的发展复演了从动物到野 蛮人再到部落成员的人类发 展,儿童游戏是远古时代人 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 上的重演。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游戏, 如爬行和蹒跚行走期的游戏, 追逐类游戏,娃娃家和沙滩 游戏,小组竞赛的游戏,在 复演论看来就是动物阶段、 野蛮阶段、农业家长式阶段, 以及部落阶段生存方式的重 演。
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为代 表的精神分析学派则提出“游戏发泄论”、“游戏补偿论”。 认为人的欲望常爱压抑不能随意表现,游戏则可促使儿童发泄 他的内在的抑郁和坏的情感,从而摆脱和消除它。发展自我力 量,以应付现实环境,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欲望和要求, 从而得到正常发展。
(一)什么是自主性游戏 自主性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个人对于自己的活 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自主性游戏包括了所有 的游戏,它是相对于幼儿园游戏不自主的现状提出的。自 主性游戏并不是从游戏分类的角度提出的,它是从游戏的 性质这个角度提出来的;是强调所有的游戏应该有自主性, 自主性游戏包括所有的游戏。
剩余精力说
这种剩余精力思想最早体现 在席勒《美育教育书简》一 书中:“当狮子不受饥饿所迫, 无须和其它野兽搏斗时,它 的剩余精力就为本身开辟了 一个对象,它使雄壮的吼声 响彻荒野,它的旺盛的精力 就在这无目的的使用中得到 了享受……
【学前儿童游戏】第一章 游戏的概述
情景案例2
某幼儿园中班建构区,一个男孩(甲)在用软塑料块搭“大高 楼”,另一个男孩(乙)在旁边玩飞机。每当甲搭好了“大高楼”, 乙的“飞机”就开过来将它撞倒。细心的王老师发现,乙的行为并没 有引起甲的不悦,每当“大高楼”被撞倒后,甲就迅速地又搭起一座 “大高楼”,似乎在等待着乙的“飞机”又一次的到来。由此,王老 师判断两个男孩正在非常默契地玩一种合作游戏,所以没有去干预, 而是坐到甲的身旁,也拿软塑料块搭“大高楼”,一边搭一边说: “我来搭一座不容易被撞倒的大高楼。”在老师的示范启发下,“大 高楼”越搭越结实,大家玩得津津有味。
①愉快与严肃 ②手段与目的 ③自由与约束 ④假想与现实 ⑤练习与探索
三、游戏的本质特征
• 自愿 • 想象 • 愉悦
判断是否是游戏行为
婴儿不停的摇晃这拨浪鼓 小猫追逐自己的尾巴 一群男孩专注于打弹子比赛 小女孩正在为她的娃娃家准备宴席 一个学步幼儿欢乐地跑向她的母亲 女孩有节奏地唱着儿歌跳绳 孩子用手指画画 一个男孩用鞭子击打着、嘴里吆喝着他的小板凳 ... ...
一、游戏的词义
• 中文:“游” “遊” “戏” “嬉”
1.轻松自在 2.不是正经事
英文:“play” “game”
1.运动 2.轻松自在 3.无价值
分组玩游戏
• • • • • • • • 五子棋、跳棋 扑克牌(拍二十四) 七巧板 跳房子 翻花绳 九九乘法表 杀人游戏(11人) 老鹰抓小鸡
第一节 幼儿园游戏活动概述
(五)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游戏与儿童社会化密切相关,它是儿童以后能 否成功地适应社会的关键所在。在游戏中,儿 童不仅获得一些粗浅的交往技能,更重要的是, 通过游戏,儿童可以逐渐地解除自我中心,学 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关心他人,认识并认同成 人的社会角色,发展道德责任感,从而培养、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1、游戏有助于克服幼儿的自我中心 2、游戏培养了幼儿的合群行为 3、游戏提高了幼儿的交往技能 4、游戏发展了幼儿遵守规则的能力 5、游戏锻炼了幼儿顽强的意志
1游戏是儿童个体发起的的活动2游戏是令儿童愉快的有趣的活动3游戏没有外在的目的其动机来自儿童内部4游戏是儿童自发自愿的活动没有强制性5游戏产生于儿童熟悉的事物6儿童能够修改游戏规则7游戏需要游戏者主动的参与返回一从教育作用角度分类角色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表演游戏游戏创造性游戏创造性游戏规则性游戏规则性游戏体育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音乐游戏智力游戏智力游戏二从教师指点角度分类2
(六)促进幼儿美感的发展
1、游戏设施有利于幼儿领略美 2、游戏的内容有益于幼儿欣赏美 3.游戏的成果有助于幼儿再现美 4.游戏的过程有利于幼儿大胆创造美
(三)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①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宽松的心理氛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②游戏激发了幼儿的探究行为 ③游戏激发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④游戏提高了幼儿的创造性水平
(四)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1.游戏使幼儿有机会表现自己的情感
2.游戏能使幼儿充分体验到快乐之情 3.游戏能帮助幼儿克服恐惧情绪 4.游戏能使幼儿进行情感宣泄
第七章
幼儿园的游戏活动
德国的福绿贝尔( F· Frnbel,1982-1852) 最教育史上系统研究游 戏并尝试创建游戏实践 休系的第一个教育家。 他认为,游戏是儿童内 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 现,是一种本能性的活 动。
第一章 幼儿园游戏的概述
游戏有助于幼儿发展社会交往能力 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合群行为 游戏有助于幼儿掌握社会行为规范 游戏有助于锻炼幼儿顽强的意志
【思考与练习】
一、简答题
1.什么是游戏?幼儿游戏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2.简述游戏是如何分类的? 3.幼儿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具有哪些作用?
二、论述题
大一班家长会上,家长们就大班一周活动安排纷 纷发表意见:“一天怎么就上这么两节课?” “孩子 在户外活动是玩,在区域活动还是玩,一天要玩这么 长时间吗?” “孩子马上就要上小学了,一天还玩 这么多游戏,玩、玩、玩,我花这么多钱送孩子来上 幼儿园就是来玩的吗?”
3
杜威: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
4
二、幼儿游戏的特征
1 游戏是幼儿主动的自愿的活动 2 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
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不直接创 3 造财富,没有强制牲的社会义务 4 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
以认知发展为依据
1.感觉运动游戏 2. 象征性游戏 3.结构性游戏 4.规则性游戏
依据游戏的社会性 特点分类
1.偶然的行为 2.旁观的行为 3.独自游戏 4.平行游戏 5.联合游戏 6.合作游戏
依据幼儿游戏的教育 作用(目的)分类
1.创造性游戏
(角色游戏、结构游戏 、表演游戏 )
2.规则游戏
(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
幼儿游戏的分类
分类依据
游戏类型
认知发展 1.感觉运动游戏 2. 象征性游戏 3.结构性游戏 4.规则性游戏
【学习目标】
1.掌握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能用所学的知识 分析、解决有关幼儿游戏的基本问题。
2.了解幼儿游戏的分类,能观察并用所学的知 识分析幼儿园的游戏类型。
第一章 幼儿游戏概述 第一节 幼儿游戏及理论
第一章幼儿游戏概述第一节游戏及其相关理论一、游戏及相关理论在中国“游戏”一词与“嬉戏”、“玩耍”极为相似,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历史文献中。
在英文中,游戏一词有“play”和“game”两词,主要切近play,因为game主要指有规则的游戏。
可以说儿童游戏的历史和人类社会历史一样古老悠久,但游戏真正成为理论研究的对象,大约开始于19世纪中期以后。
(一)经典游戏理论指18、19世纪出现的游戏理论,亦称古典游戏理论,人类的思想史上第一次严肃地思考并解释了儿童游戏出现的原因与意义。
1、剩余精力说代表人物:德国的思想家席勒和英国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
席勒是在他的美学名著《审美教育书简》中谈到游戏问题的。
他们认为,生物有维护自己生存的能力,身体健康的儿童除了维持正常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剩余精力需要发泄,游戏就是一种剩余精力的发泄方式。
2、松驰说人之所以游戏并不是因为精力“剩余”,而是因为“缺乏”或“不足”。
代表人物:德国学者拉察鲁斯和帕特里克(Partick,或译作柏屈克)他们认为,游戏不是为了剩余精力的发泄,而是为了精力的恢复,儿童需要用游戏来恢复精力。
3、前练习说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生物学家格鲁斯。
他是在批评“剩余精力”说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理论的、最早提出游戏期这一概念。
他认为,在童年时代就要游戏,游戏提供了儿童准备参加严肃生活的途径,游戏是儿童未来生活最好的预备。
4、复演说儿童的游戏是对人类祖先生活的“回忆”代表人物:美国的心理学家霍尔他认为,游戏重演了人类进化的过程,重现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祖先的动作和活动,游戏是人类遗传活动的表现。
小结:贡献:1、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严肃地思考并解释了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2、从儿童生活的不同侧面对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进行解释;3、从人的一般本性和共性角度对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进行解释。
局限性:1、受生物进化论的影响从本能的生物性角度解释游戏2、以工作作为游戏的对立面解释游戏3、主要是主观思辨的产物,缺乏科学的实验基础(二)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发泄论(或补偿论)•人格构成学说:本我,受唯乐原则支配;超我,受道德原则支配;自我受现实原则的支配。
幼儿游戏与指导学前教育专业
第三节 幼儿园游戏的形式与指导
一、自主性游戏与指导 (一)创设适宜的自主性游戏环境
1.充分发挥标志的暗示作用 2.利用多种质地的材料诱发游戏 3.发挥不同场地的互补作用 开放/封闭 动态/静态 既定/待定 4.创设激发幼儿游戏冲动的心理环境
图画游戏、数字游戏等,习称‘智力游戏’;后 者包括活动性游戏和非竞赛性体育活动。
• 福禄贝尔
• 皮亚杰
• 维果斯基
• 蒙台梭利
二、游戏的分类 (一)认知发展的角度 1.感觉运动游戏 2.象征性游戏 3.结构游戏 4.规则性游戏
(二)社会性发展的角度
社会性发展是衡量幼儿发展的标准之一,通 过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可以判断出幼儿社会 性发展的程度。
1.独自游戏 2.平行游戏 3.联合游戏 4.协作游戏
(三)身心体验方式
1.机能游戏 2.想象游戏 3.接受游戏 4.结构游戏
(四)按照教育作用
1.创造性游戏 角色游戏 结构游戏 表演游戏 2.规则性游戏
规则性游戏是指以教师创编、组织为主,以 规则为核心的游戏形式。
第二节 幼儿游戏的特征与价值
二、幼儿结构游戏观察与评价的方法
(一)分层次观察 年龄特征
(二)主要是对儿童运用定型材料(如积木 、积塑)的结构游戏进行评价
(三)教师既要“看”又要“思考”。既要 客观描述又要解释判断,以理解幼儿的搭 建行动
幼儿结构(积木)游戏叙述性观察表
被观察幼儿姓名
性别
年龄
观察场景
观察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行为类型
第一节 幼儿游戏环境概述
• 一、幼儿游戏环境的含义
幼儿游戏环境是指在以“幼儿为本”的 前提下,促使幼儿开展游戏活动的一切条 件的总和。
第一章-幼儿游戏的基本理论
游戏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生活中 都 不乏游戏的存在。
学前儿童游戏一直是游戏研究的主要内容,吸引了包 括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广泛关注。
游戏的概念概括了游戏的本质,反映了人们对游戏的 特点、结构和价值的认识,是儿童游戏理论研究的开端。
7
一、学前儿童游戏的概念
在我国,“游戏”一词与“嬉戏”“玩耍”极为相似。我国关于 “游戏”一词有以下解释:
(二)从游戏社会性的角度分类
社会性发展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 美国心理学家帕登(Parten,1932)根据学前儿 童(2—6岁)在游戏中的社会交往水平,将游戏 分为六类行为:
建构游戏案例分析 象征游戏知识链接
1、偶然的行为 2、游戏的旁观者 3、单独游戏 4、平行游戏 5、联合游戏 6、合作游戏
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游戏的概念、特征与种类。 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游戏的价值。 初步掌握影响学前儿童游戏发展的因素。
4
技能目标
用科学的游戏理论分析学前儿童游戏过 程中出现的现象,并能正确运用幼儿园 教育活动中的游戏。
5
学习重难点
重点: 握学前儿童游戏的概念、特征与种类。 掌握学前儿童游戏的价值。
难点: 能正确分析学前儿童游戏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并运用幼儿园教育 活动中的游戏。
自主性游戏 自主性游戏不是一种游戏的分类名称,而是伴随着幼儿园课 程改革出现的。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于学前儿童游戏越 来越受到广大幼教工作者重视,纷纷开展研究,探讨游戏的有 关问题。针对幼儿园游戏严重存在“导演式”(学前儿童在游 戏中只是被动的适应者)的教师“游戏学前儿童”的现象,北 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地在研究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自选 游戏”、“本体性游戏”、“自主性游戏”等概念,并逐步在
幼儿园游戏与指导课件完整共8章
一、幼儿游戏的分类
(三)游戏的活动形式分类
美国心理学家比勒按照幼儿在游戏中身心活动方式的不同,把游戏分为以下四种: 1.机能游戏 2.想象游戏 3.制作游戏 4.接受游戏
(四)游戏的活动内容分类
形式对应于内容,但是二者并非完全对应,也并非完全包容。 1.动作技能性游戏 2.认知性游戏 3.社会戏剧性游戏 4.结构性游戏
2.幼儿游戏研究的缓慢发展阶段(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 这一时期人们普遍重视游戏对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3.幼儿游戏研究的繁荣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 以皮亚杰、维果茨基等为代表的游戏理论在游戏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
一、幼儿游戏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二)我国幼儿游戏理论研究的历史发展
1. 20世纪20年代至新中国建立初期 这一时期学前教育总的特点就是注重幼儿的实际生活和游戏,让幼儿在实际生活和游 戏中获得各种经验。
一、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
(三)对游戏特征的辩证分析
1.愉悦与严肃 2.手段与目的 3.自由与约束 4.假想与现实 以上四对特征的矛盾性在幼儿的游戏中得到了统一,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游 戏的复杂性。这也说明我们应该以一种辩证的态度来理解游戏,这样才能使 游戏的研究更加深入。
一、幼儿游戏的结构分析
(一)游戏的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因素
(二)游戏有助于发展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游戏有助于幼儿逐步适应集体生活,并进而适应社会
二、游戏与幼儿园语言教育
(一)游戏培植了语言发生、发展的土壤
游戏中的幼儿总是想说、敢说、乐于说。
(二)丰富多样的游戏情境与体验丰富了幼儿语言表达的内容
首先,游戏将幼儿带入一个个多彩的客观环境。其次,游戏能带给幼儿丰富的主 观体验。最后,由于幼儿亲历游戏过程,往往对游戏涉及的种种知识现象和整个 游戏过程有着鲜明深刻的印象,他们往往能积极调动思维把格外复杂的过程、千 姿百态的现象清楚明晰地讲述出来。
幼儿园游戏第一章幼儿游戏概述
31
2.规则性游戏 规则性游戏具有明确的规则需要幼儿去遵循, 以确保游戏目的的达成, 主要包括智 力游戏、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等。 值得注意的是, 除上述分类外, 还有一些游戏无法严格归类, 如手指游戏、传统民 间游戏和亲子游戏等, 本教材将这些游戏统归为其他类型游戏。
24
1.偶然的行为或无所事事 幼儿东游西逛, 行为缺乏目标, 注视碰巧引起兴趣的事情, 或玩弄身体, 或在椅子上 爬上爬下, 或到处乱晃, 这种行为不属于游戏。
25
2.旁观 幼儿大部分时间在观看同伴游戏, 偶尔同他们交谈, 有时向他们提出问题, 但行为 上并不介入他人的游戏。旁观与无所事事的不同之处在于, 旁观者针对特定群体进行 观察, 而不是无目的地到处乱看, 旁观可能是游戏, 也可能不是游戏。
21
3.结构游戏 结构游戏又称建构游戏,是幼儿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利用各种不同的材料进 行的具有一定造型或结构的活动。结构游戏是游戏活动向非游戏活动过渡的桥梁: 前 期带有象征性的特征,如用积木搭建城堡游戏,强调过程的体验;后期逐渐变成一 种智力活动,对过程以外的结果越来越关注,如“七巧板”游戏。
29
6.合作游戏 几个幼儿在游戏中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 有共同的目的, 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游戏。 游戏有明确的分工, 角色是互补的。例如, 在“娃娃家”游戏中, 有的幼儿当“爸爸”, 负责打扫卫生, 有的幼儿当“妈妈”, 负责做饭。合作游戏中, 幼儿的伙伴关系可以维 持一段较长的时间。
30
三、根据幼儿游戏的教育作用分类
9
《幼儿园游戏活动指导》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幼儿园游戏活动指导》复习资料整理总结第一章幼儿游戏概述1.幼儿游戏的特点:一、自主自愿性,二、愉悦性,三虚构性,假想的充满创造性,是非功利性2.游戏的分类(按皮亚杰认知发展分类、按帕顿社会性水平分类、按我国的分类)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分类一练习性游戏,0到2岁,二象征性游戏,2到7岁,三规则游戏7到12岁从游戏社会性的角度分类:一偶然的行为学步期,二旁观行为三岁左右,三单独的游戏,四平行游戏,五联合游戏,六合作游戏:我国分类:创造性游戏,规则性游戏,创造性游戏分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规则性游戏分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3.经典游戏理论与现代游戏理论的范畴和代表观点:1剩余精力说:生物体都有维护自己的生存的能力,生物体进化得越高级,这种能力越强;2松弛说:认为游戏不是剩余精力的发泄,而是为了精力的恢复;3生活预备说:认为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无意识的准备;4生长说:认为游戏是幼小儿童能力发展的一种模式;5复演说:认为游戏是人类生物遗传的结果;6成熟说:认为游戏是儿童操作某些物品以进行活动,是幼稚动力的一般特点的表现,而不是单纯的一个机能。
4.现代游戏理论(生态游戏观)的代表人物和观点布朗芬>布伦纳1.为儿童开展游戏设置丰富的游戏环境所谓丰富的游戏环境,一方面指有足够的游戏空间和场地,有多样性的可变化的游戏材料,有充足的游戏时间以及多样性的游戏同伴等,这是开展游戏所必须的条件。
另一方面是指游戏环境要具有刺激性,不光在数量上能满足儿童的需要,在质量上也要满足儿童不断变化的需求。
2.为儿童开展游戏设置有计划的环境要让游戏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作用,游戏环境的设置就要体现计划性。
主要体现在教育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年龄层次的计划性两个方面。
幼儿园游戏环境的设置应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将教育意图有计划地渗透到游戏环境的创设上。
如果一个幼儿园游戏环境的设置没有计划性,教师没有预期儿童可能的发展趋向,就会人为地剥夺儿童充分游戏的权利,削减游戏对儿童发展的独特价值。
幼儿游戏活动指导课件 第1章 游戏的基本理论
一、游戏的含义
(二) 游戏的不同定义
1. 国外教育家的观点
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认为,游戏是幼儿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游戏是这样一种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形成和完善, 在定向活动的基础上对行为的心理调节。 苏联心理学家艾里康宁认为,游戏是真实条件之外,借助想象,利用象征性 的材料,再现人与人的关系。
游戏=game+play+fun
二、关于游戏的本质学说
(一) 早期的传统游戏理论
1. 精力过剩说
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诗人、美学家席 勒和英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斯宾塞。他们认为, 游戏是人的机体内部剩余的力量产生的。其主要 观点是:生物都有维持自身生存的能力,高等动 物在为了维持生存而耗费的精力之外,尚有剩余 精力,游戏便成了一种消耗剩余精力的出路。
二、关于游戏的本质学说
7. 游戏的元交际理论
元交际理论是由人类学家贝特森提出的。元交际是一种抽象的“交际”,是处 于交际过程中的双方真正的交际意图或对所传递信息“意义”的辨识与理解。元交 际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性交往能力,它是一种将“内隐的交际”所传达出来 的信息进行意义沟通的能力。
元交际是人类言语交际的基础。元交际能力是理解讽刺、反话、幽默、笑话的 基础。
游戏不是练习,而是一种欲望的表现。引起游戏的欲望有三种:求解放的欲 望、与周围环境一致的欲望、重复运用习得的欲望。
二、关于游戏的本质学说
6. 生长说
这一理论是由美国学者阿普利登提出的,他认为游戏是幼小儿童能力发展的 一种模式,游戏是生长的结果,也是机体练习技能的一种生长性手段。
另一位美国学者奇尔摩也认为,游戏源于练习生长的内驱力,儿童通过游戏 而生长。这一理论的观点与“成熟说”相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游戏的认知分类
皮亚杰是认知发展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儿童的游戏 形式随着儿童认知发展的不同而不同,并在此基础上将游 戏的种类分为以下四种。
(一)感觉运动游戏
(二)象征性游戏 (三)结构游戏 (四)规则游戏
二、游戏的社会性分类
美国帕登(Parten)通过对幼儿游戏中社会性发展的研 究,将幼儿的社会性游戏分为以下四类。
(一)游戏能够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二)游戏能够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三)游戏能够促进幼儿道德品质的发展
四、游戏在促进幼儿情感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一)游戏可以激发幼儿愉快的情感,消除消极情绪 (二)游戏可以丰富幼儿的情绪体验
第三节
掌握幼儿游戏的分类
游戏是一种复杂的现象。为了深刻地理解游戏的性质, 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标准对游戏进行分类是非常必要的。 在诸多的游戏分类中,典型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五、游戏的教育作用分类
(一)创造性游戏 (二)规则性游戏
六、游戏与教学关系的分类
根据在学前教育实践中游戏的组织与教育教学任务的结合 程度,可以将游戏分为以下两类。
(一)本体性游戏 (二)工具性游戏 总之,虽然以上各种游戏分类的方法与标准各异,但是它 们之间仍然存在着交叉与重叠。例如,结构游戏可以是独自游 戏,也可以是合作游戏。即使从同一个角度进行的游戏分类, 游戏类型之间仍然会有交叉,如结构游戏与象征性游戏中都含 有创造性的成分。从多种多样的游戏分类方法中,我们可以看 到游戏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所具有的复杂性与多变性。
二、游戏在促进幼儿思维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一)幼儿在游戏中认识客观事物,并建立起重要的知识观念 (二)幼儿在游戏中体验角色,认识周围环境 (三)幼儿在游戏中思考不同角色的语言,语言能力得以提升 (四)幼儿在游戏中自由想象,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发展 (五)幼儿在游戏中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三、游戏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拓展阅读】 走进浙江安吉幼儿园
浙江安吉,黄浦江之源,曾获联合国最佳人居奖,也是十八大 报告中“中国美丽乡村”概念的最初原型地。这里,山青水绿,风 景如画,是上海、杭州的“后花园”。而在学前教育界,安吉以游 戏闻名。
游戏是安学前教育的最大特色和亮点。儿童是否幸福,取决 于童年有没有游戏。安吉县幼儿园为孩子们创设的户外野趣游戏区、 丰富多样的活动场所,每天都可供孩子们自主选择;特意挖造的沟 壑、山坡、草坪、秋千、木屋、绳网,不仅提供给孩子们锻炼体能 的机会,更给孩子们带来无限的游戏想象,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 原始生态性,而游戏中提供的麻袋、麻绳、木桩、木条、木箱、梯 子等更可让孩子们在自主自由的环境中生成各种游戏;“涂鸦区” 内的瓷砖墙面、大滚筒、各号画笔、棉棒、滚筒刷、水桶、抹布、 废旧材料等,可让孩子们以自由自在的方式尽情表达,有的是随性 的线条与点的组合,有的是天马行空的想象画,有的是生活情景的 再现……处处充满了孩子们的快乐,生动而稚拙!在安吉幼儿园, 游戏是孩子的,孩子在游戏中发展。
(一)独自游戏 (二)平行游戏 (三)联合游戏 (四)合作游戏
三、游戏的活动形式分类
美国心理学家比勒(Bihlen)按照幼儿在游戏中身心活 动方式的不同,把游戏分为以下四种。
(一)机能游戏 (二)想象游戏 (三)制作游戏 (四)接受游戏
四、游戏的活动内容分类
(一)动作技能性游戏 (二)认知性游戏 (三)社会戏剧性游戏 (四)结构性游戏
游戏是幼儿社会交往的主要形式,在游戏中幼儿以双 重角色练习社会交往技能。
二、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
(一)幼儿游戏是快乐的,具有愉悦性 (二)幼儿游戏是自主自愿的,具有主动性 (三)幼儿游戏是充满假想的,具有虚构性 (四)幼儿游戏是反映周围生活的,具有社会性 (五)幼儿游戏是有“规则”的,具有有序性
综上所述,幼儿游戏是快乐的、自主自愿的、充满假 想的、反映周围生活和具有“规则”的活动。
自己刚搭好的“城堡”拆掉) 淇淇:哦…… (淇淇机械地按照张老师的要求搭建“城堡”,但她的脸上已没有了原来
那种专注的表情……)
第一节 掌握游戏的概念与特征
一、幼儿游戏的概念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所谓基本活动,有以下两方面 含义:第一,是在一日生活中除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活动, 如进食、睡眠等外,发生次数和所占时间最多的活动;第二, 对活动主体的生活或生长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活动。在幼 儿的生活中,游戏正是满足这两个条件的活动。
第二节 掌握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一、游戏在促进幼儿身体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幼儿游戏是一种训练。当幼儿用手触摸玩具、工具以及用 具时,他们学会了协调、控制肌肉,并且产生了使意愿成为 行动的经验,所以幼儿游戏不是简单地消磨时间,可以有效 促进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是准备成人生活所必需的。
游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一种活动。可以说,游戏促 进幼儿的发展,甚至可以说幼儿就是“以游戏为生命的”。
幼儿园游戏
主编:伍友艳 陈金菊
情境导入
淇淇拿着积木非常专注地搭建自己的“城堡”。她手上拿着一块积木,一会
儿放下去案,例一中会儿的又张拿老起师来显,若然有是所以思自的己样子的。标这准时要张求老师幼走儿过游去戏,。下面张是她 们的老知张对淇师道老淇话认怎:师。为么我:在淇,搭建淇淇建一,淇了座你拿。漂在着正亮搭的什积因“么木为城呢一张堡?会老”儿师。放有下了、这一种会认儿识拿,起所来以,才是在不不
二、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
(一)幼儿游戏是快乐的,具有愉悦性 (二)幼儿游戏是自主自愿的,具有主动性 (三)幼儿游戏是充满假想的,具有虚构性 (四)幼儿游戏是反映周围生活的,具有社会性 (五)幼儿游戏是有“规则”的,具有有序性
综上所述,幼儿游戏是快乐的、自主自愿的、充满假 想的、反映周围生活和具有“规则”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