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_课题研究

浅谈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_课题研究
浅谈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_课题研究

浅谈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_课题研究

随着小学数学新课标的推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现实的、多样化的、有趣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数学学习由被动向主动、枯燥向有趣、单一向丰富的转变,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可上可不上的附属课,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就一定要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

数学实践活动不是脱离学生所学教材的实践活动,要使得数学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就要使数学实践活动与平时的数学教学进行整合,服务于学生所学习的内容。纵观整个小学数学教材,数学实践活动存在于与教材密切联系的数与运算和其它概念的发现,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几何形体的认识,与学习内容密切联系的生活中数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等;存在于由生活引发的,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的生活中的问题,说明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要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就要注重应用,内容开口要小,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的数学现实和教材的进度,易于学生操作。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地选择内容和时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我曾组织的秋游中的数学问题,以学生现实的秋游活动设计为题材,让学生综合运用时间与人民币等知识去解决秋游中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如:租车问题、租船问题、购买食品问题等,既巩固了数学知识,又发展了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实践活动的主要学习方式是研究性学习。在活动过程中,我们逐步摸索出一般性的研究性学习的步骤:一是创设情境,提供背景;二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三是探索研究,解决问题;四是汇报交流,启发深究;五是评价激励,收获成果。首先做好准备工作,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其次,注重发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第三,合作交流,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还是一门新的课程,还会继续下去。我们将不断研究、不断改进、逐步完善,使实践活动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真正在实践中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1_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1_ 一、目的意义 1、开展数学小课题研究是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课程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通过数学小课题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在整体素质上有明显的提高。 2、通过数学小课题研究,在中高年级逐步形成一批优秀学生群体,这些学生应该能在数学学习、能力发展中为全体学生树立榜样,从而为数学学科建设提供重要支持。 3、开展数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开展数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是教师拓宽教学视野、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形式的重要方面,是数学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重要途径。 二、总体要求 中年级以撰写数学小发现、小体会为主,把握好“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训练应体现思维的发散性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高年级撰写数学小试验、小调查为主,引导学以致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和魅力。 三、主要工作 1、在数学学习引导讲发现、重创造。在数学课堂教学和数学兴趣小组或者中,引导学生能够积极敢于思考,善于发现,特别是鼓励学生敢于独立思考,发表不同意见。

2、、在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方法重于知识、过程重于结论、思维重于记忆、长远重于眼前的评价思想,特别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概括与提炼,逐步形成数学能力。 3、引导部分兴趣小组的学生进行一些调查活动,如节俭、环境、交通、运动、经济、实践等方面开展系列研究,然后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写出小调查、小报告。 4、引导学生读好《小学生数学报》、《时代学习报》、《数学大世界》等数学报刊杂志,指导学生写好数学小发现或小试验或小调查,积极向学生报刊投稿。 5、在适当时候,出一些数学小课题研究专辑,在《小学生数学报》上出一些专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成功。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 教育的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而作为学校科研的重要阵地——课题研究,它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小学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实际上是要求教师在更高的水平层次上展开教学活动,从日常教学中蕴涵的科研成分着手,以科研的角度去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教学实践使之得到验证与完善,从而使教学工作逐步向最优化方向发展。 一、从小学数学教师的角度思考课题研究的意义——寻找教育科研的“根基”。 1、课题是什么? 所谓“课题”,就是研究工作,是从研究方向所指示的问题中确立的研究项目,也就是研究中探究的问题。而在课题工作的展开过程中,实质上就是一个以问题为指向,不断进行研究、讨论和问题聚焦的过程。 2、课题研究的意义: 作为小学教师,每天都要投身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在繁重的工作中我们拥有鲜活又宝贵的教育教学资源,为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提供丰富的土壤,为课题研究掌握了第一手鲜活的资料。如果从不思考、不研究的角度来说,教几十年书将是重复几十遍的事,则是做一个地地道到的“教书匠”。

二、小学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把握课题研究的“法则”。 学校的课题研究不同于科研院所的课题研究。但它也必须按照一定的方法、步骤去做。从形式上说:包括课题申报、课题开题、中期检测、课题结题等。 (一)选题 教育科研是以课题的形式来研究和探讨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提出一个新颖的、有创造性的、可行性的、好的问题并形成课题,是课题研究的首要任务。就正常情况来说,课题研究的周期相对较长,需要2~3年左右,投放的精力比较多,所以选择课题一定要慎重。 1.他人未曾研究过的问题。提出的问题要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快,达到特色创新的统一。把教学需要做为第一选择,在学科间寻找交叉点与结合部,围绕热点问题下功夫、做文章。 2.虽然他人已经研究过,但结论不完全或者欠妥当的问题,可以从新的角度进行再研究或在原有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做更深层次的探讨。比如研究的两个课题《小学数学问题开放性的研究》和《小学数学问题开放性的课堂建构》都是建立在原有的课题《“问题解决”教学中小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的研究》基础上,我认为在原课题基础上从新的角度进行再研究,建立起小学数学问题开放性的课堂的教学模式,形成我校小学数学问题独特的教学方法和理论体系。 3.注重平时积累,从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从小处着手。要做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 究方案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选题的现实意义 1、目前小学数学课内外作业的现状: ①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卷中出现的形式作为课外作业的模式,完成同步练习,机械、重复的较多。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不能自拔。那些限于室内,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围着书本做文章的现状,削弱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②通过调查发现由于教师在布置练习时只从本身意志出发,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练习、作业形式单调,书面作业似乎是其唯一的形式,毫无新鲜感可言,更谈不上趣味性,致使众多小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习惯。 ③我们的教育活动以理论学习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评价教学的手段也以考试为主,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2、时代的呼唤。

①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②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在数学练习中变得十分必要。从课改精神出发,改革练习设计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使练习的内容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作业的形式强调开放、探究和合作,练习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多角度,让学生动起来,使练习活起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以便收到较好的效果。 基于对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和练习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旨在通过研究,改变传统的练习观,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反思当前哪些练习是有效的,哪些练习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二、研究目标

初中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名称: 课题:培养学生计算准确率的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1、我们原有的数学课堂教学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大潮的冲击下,逐渐显露出它对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无耐和乏力。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教育工作者渴求有力的支撑。无论从何种角度讲,我们都呼唤并迫切的想找到一把能解开这种困惑的钥匙。 2、计算是中学数学中一基重要的基础知识,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弱与否,直接关系到他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多年的中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一直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问题。可以说,提高中学生的计算能力,已经成了当前中学数学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培养中学生数学计算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之一,也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中学阶段 给学生打好数学初步基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全民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培养中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需要。 数与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科学中各个领域都有非常巨大的变化,但是,基本的计算方法却没有多大的变化。这充分说明中学数学中计算的基础性和工具性。对于每个人来说,仅在中学阶段学习实数,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六则计算及其混合运算。因此,在中学阶段学好以上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事情。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 在计算练习中,学生的计算错误经常发生: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当成了除法,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等。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以归纳为知识性错误和非知识性错误。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对于计算法则概念或运算顺序的不理解。非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不是不懂得运算导致错误,如抄错数字、不认真审题、注意力不集中、易受负迁移干扰等。 2、概念、法则理解不清 概念和法则是学生思维的基本形式,又是学生进行计算的重要依据。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才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有些错误是由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清而引起的。 3、运算不认真 计算题数据较大,运算步骤过多时,学生就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极不耐烦,不认真审题,没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没有耐心去选择合理算法,从而导致错误出现。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实验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实验方案 一、课题名称: 小学数学“创设情境,自主探究”的实践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及课题的意义: 在21世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问、学生答的所谓“启发式”的教学现象仍然较为普遍。其教学内容琐碎,问题探索缺失,思维含量低,看似热闹的问答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剥夺了学生深入思考的权利,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程式化,使学生失去了灵气和学习的乐趣。同时,还存在着“四重四轻”现象:即重“知识”轻“情感、能力”;重“结论”轻“体验过程”;重“书本”轻“实践活动”;重“技能”轻“综合运用”。这些现状表明: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上仍未突破原有传统的框架体系,还不完全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数学教学必须联系学生生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各种情境,在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自主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便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和发展,就有必要在建立教育新理念的同时,构筑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使课改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因此,我校开展小学数学“创设情境,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创设情境”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同时能容易调动学生的情感、点燃激情,便于更好的理解新知识;“自主探究”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积极主动的数学情感与学习态度,使获取知识和能力的过程成为学习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该课题研究对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起到关键作用,是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能否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关系的重要保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成才打好牢固的基础。

最新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名称:小学二年级数学如何把口算与笔算综合运用的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课题研究的时代背景、现存问题及研究意义) 从一年级到二年级,学生必须经历口算到笔算的过渡阶段,但是笔算是基于口算的基础,才能够开展的,二年级上学期虽然安排了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但是它们是建立在口算基础上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孤立地去处理笔算,要把它们同口算联系起来,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引导学生比较口算和笔算两种算法,让学生发现两者之间的联系。根据这种联系发现他们在计算方法上的共同性。再次,在笔算中特别是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中,凡是能口算的要鼓励学生口算,将两种计算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其计算能力。 二、研究的实施(对象和范围;研究步骤;研究方法等) 研究对象:二年级小学生。 研究范围:有关低年级加、减、乘、除的口算、笔算的内容。 课题研究步骤和时间(一)(2011年10月)准备阶段 查阅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了解与课题相关的知识,结合自己的教学,确定研究课题,填写“教师个人课题研究”申请表。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方案,为开展个人课题研究做好准备。 (二)(2011年11月至2012年6月)实施阶段实施个人课题研究方案 1.调查摸底:通过测试、谈话、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口算和笔算能力的现状。 2.分析原因:对测试试卷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学生口算和笔算存在的问题,分析出错原

因,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 3.确定口算和笔算能力较弱的个案,做好个案分析研究,及时记录、整理资料,写个案分析。 4.将对学生口算和笔算能力的培养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及时记录、整理、反思,为撰写论文积累素材。 (三)(2012年7月至9月)总结阶段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完成1、“对口算和笔算再思考”的论文,2、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分析法:通过对二年级学生笔算和口算能力进行分析和测试,发现学生计算存在的问题。(2)个案分析法:通过教师结合自身计算问题课堂教学实例的反思分析,制定解决的方法,最终形成有效的教学途径和方法。(3)经验总结法。在对计算教学案例研究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将课题研究中形成的经验,进行梳理,撰写有价值的专题论文,课题研究报告,让课题能够得以推广。(4)行动研究法:行动——反思——再行动——再反思具体方法如下(1)吃透二年级数学教材,了解小学阶段的计算内容。(2)搜集相关资料,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寻找出合适的教学方法。(3)关注每一个孩子,把握弱势群体,使他们不失去学习的自信心。(4)出多种形式的计算题,对学生进行训练,并调查研究。(5)利用课前2分钟对学生进行10道听算或10道口算的训练。(6)定期抽时间对学生进行速度和准确性的登记和对比 三、研究的内容(研究目标;实验假设或理论依据;关键词的界定)等 研究目标:

小学数学 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研究背景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为切入口,加大教研、科研力度,认真开展《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个性化的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以学生为本,探索课堂练习的个性化设计模式,稳步推进,和谐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实效为目标,深入开展教学方法,学习和评价方式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 (一)进一步强化理论学习,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 以深入学习理论为突破口,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练习对课程改革适应力,努力搞好课堂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服务等日常工作。 (二)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质,加强数学教学质量的监控。 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通过师徒结对等方式,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重点加强对新教师的培训与指导,特别要提高新教师的语言素质和教学技能,通过学习思考,实践探索,研讨交流,总结反思等途径来提高教师学科素养;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学心得、案例或论文。 (三)加强课题研究,提升教育科研质量。 要进行扎实的专题或课题研究,从而加强教师的研究意识,提高其研究能力。 二、本学期研究内容 1、对教材的理解、对基础的掌握、对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案例研究。 2、课堂教学中发生意外情况处理的案例研究。 3、新课导入、课堂问答、范例演讲、课堂反馈、归纳小结等案例研究。 三、本课题的研究计划如下: 二月份: 1、制订本学期的教学计划、课题计划。 2.认真研究教材,备好每一课,重点设计好课堂练习。 3.建立好博客,按时上传各级各类的资料。 三月份: 1、认真贯彻执行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加强理论学习,撰写学习心得。 2、积极配合相关老师做好观摩研究课的准备,利用教研时间进行集体备课 3、交流典型的课堂练习设计案例。 4、认真准备迎接教科室对本课题的抽查工作。 四月份: 1、教师解读教材。 2、认真开《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个性化的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坚持每月积极参加例会工作和与课题组其他老师每月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做好学习笔记工作和反思。 3、积极准备迎接研讨课,并认真听其他老师的研讨课、认真评课。 4、参加教学评价课题培训活动。 五月份: 1、学习有关综合课堂教学的理论书籍,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推进课程改革实验。 2、准备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展示,并到各年级进行学习。 3、建立学生练习的档案。 4、准备好课题组的课题资料,以迎接检查。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篇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化》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化》课题研究方案 峰尾中心小学数学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开放性的数学教学越来越为大家所接受。?活动化?、?生活化?和?个性化?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对数学课程、数学学习、数学教学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广大数学教师已经基本达成共识。新课程的全面推进,实验教材使得教师对数学课有了全新的认识。老师们的课堂开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 但纵观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现状,许多形式主义的倾向依然存在。以前是满堂灌,现在是满堂问、满堂议。过于强调统一的目标、统一的内容、统一的学法、统一的练习和评价,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的模式比较单一,教与学依然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状态,至今未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因此我们要改变现有的教学状况,把课堂变为展示学生才华的舞台,变单一的教师讲解为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为此,我们提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化?,以此来探索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个

性、潜能得以充分开发,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中,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思想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也探索在数学活动化的教学中,如何进一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课题的界定 所谓活动,是指人在与周围现实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有目的地影响客体,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过程。即活动只能在人身上发生,并指向自觉的目的。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活动也应该是发生在人身上,根据自身的目的需要,自主、自觉的一种行为。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活动化的数学课堂教学?和?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化?是两个不同理论层面的概念。它比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化具有更广的范畴,包括了开放式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等。?活动化的数学课堂教学?属于研究性学习的范畴。主要指以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数学意识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标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报告

数学文化对小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影响研究 研究报告 我校申报的课题是《数学文化对小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影响研究》,经重庆市教育学会审批,于2015年9月被列为市教育学会“2015-2017”规划研究课题。为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达到预期目标,下面我就本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课题组织、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各方面作简要阐述,请各位专家给予指导和帮助。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这标志着数学教育目标全面转向了素质教育。从国际数学课程发展的趋势来看,许多国家都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作为重要的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人才竞争的重要策略。 对小学生而言,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与基本能力,具备初步逻辑思维能力与运算能力,体会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形成基本的数学价值观,都是他们所需要的数学素养。 然而,实践告诉我们,小学数学学习大多以教科书为载体,学生的数学意识不强,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关注不够,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不足,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着课程目标的实现,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实践研究”课题正是为进一步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而提出的。

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不是天生的,数学素养的培养必须通过学生的有效数学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有效的数学活动不是传统的教师讲授式的单一课堂,也不是学生的随意无止境的乱动,而是学生在数学文化的殿堂中润物细无声的与数学思想文化进行交流互动。如何让数学文化浸染课堂教学的每一个角落就成为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关键环节。 (二)研究的意义 数学素养属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综合性思维形式,它具有概念化、抽象化、模式化的认识特征。具有数学素养的人善于把数学中的概念结论和处理方法推广应用于认识一切客观事物,具有这样的哲学高度和认识特征。通俗地说,数学素养就是一种职业习惯,即“三句话不离本行”。在现代科学中数学能力、数学思维十分重要,这种能力不是表现在死记硬背,不光表现在计算能力,在计算机时代特别表现在建模能力,建模能力的基础就是数学素养。思想比公式更重要,建模比计算更重要。学数学,用数学,对它始终有兴趣,是培养数学素养的好条件、好方法、好场所。从而培养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了解更多的现代数学的概念和思想、提高数学悟性和数学意识、培养数学思维的习惯。 二、理论基础与依据 1.终生教育理论。 从终生教育的理念来看,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获取学习方法的过程。人需要终生学习,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多地是要掌握学习的方法,这就需要我们从小培养必备的数学素养。 2.课标的基本理念。 新教材是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编印的教科书,新课标与新教材的关系正可谓是“一纲一本”,依托新教材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需要在课标的理念指引下,学有价值的、必需的数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立项计划书

“小组合作学习”小课题研究立项计划书 北满菜小学 2013年9月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立项计划书 课题名称:小组合作学习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发展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成为完成教学任务、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构筑理想课堂教学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在近年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此,本人就如何行之有效地进行小组互动合作学习,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行立项研究。 二、研究目标: 1、学生合作要主动 2、学生参与要全面 3、学生合作要充分 4、学生角色要明确 5、教师评价要全面 三、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对象为我校中年级学生即3-4年级学生。 四、研究方法: 讨论交流法,调查法,观察法 该课题围绕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进行研究,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案例研究法。深入课堂,对案例中的小组合作活动的必要性、可行性、有效性作考察,特别是对组内合作学习的参与面及教师参与调控的力度作定量与定性的分析。 (2)比较研究法:将各班案例作比较。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实施程序、合作交流的模式作考察,找出共性,以提炼出更有科学价值的小组合作模式。

(3)行动研究法:对小组合作中值得探讨的子项,如小组如何分工、组间交流方式等,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试点,再进行交流与实践,在行动中验证。 三、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理想课堂中小组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就是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应用于教学之中,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已为广大教师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但是通过观察和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教学实践中(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仍存在一些难尽人意的低效现象,仍需做更细致的探讨。 1、目前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原因分析。 2、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构建。 (1)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方法; (2)研究有学校特色的小组合作学习基本形式; (3)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议题设计及合作与交流模式的研究; (4)小组合作学习与其它学习方式的交互性效果研究。 (5)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主体性发展的作用; 五、主要措施: 1、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 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也要调整评价的方式、手段以及内容。教师要改变观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运用新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校本小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校本小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人的发展的需要。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现代人一生发展的四大支柱。其中学会共同生活是当今教育中的重大问题之一。教育的使命是教学生懂得人类的多样性,及所有人之间具有相似性又相互依存,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当人们为一些能使自己摆脱日常习惯、值得做的项目共同努力时,人与人之间的分歧甚至是冲突就会逐步减弱,有时就消失了尤其刚入学的孩子在学习的习惯方面就是一张白纸,亟待我们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合作学习”是锻炼小学生“与他人一起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径。 2.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可见,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 3.课堂教学的需要。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低效率、学习形式的单一化,严重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而小组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方面,具有其他教学组织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它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教科研工作相对落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虽有落实新课标,组织合作学习的意识,但如何科学的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一直困扰着全体数学老师。 二、课题界定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课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方式的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方式的研究》课题 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一节课的开始就像整台戏的序幕,也仿佛是一首优美乐章的序曲。“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师对新授内容的巧妙的导入,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成长发展规律。 数学课堂导入是指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始之时,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一种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启始环节,也是课堂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一堂课的开头,十分重要,精心设计并组织好新课,巧妙而又准确的导入,可以先声夺人,充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拓学生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好奇心,唤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欲望和学习动机,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 (二)情境引入为学生的思维和知识的构建提供线索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合理的情境引入有效地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学习兴

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始终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才能达到:思有方向,学有目标的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小学数学典型课堂导入案例的分析 通过教案以及网络搜集一些典型课堂导入案例,分析其从哪些角度引入本课,是怎样考虑的。在具体教学中是如何做到承上启下的。这些导入是如何在吸引学生的同时,又是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的。 (二)小学数学课导入的类型的研究 处理好课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产生浓厚的兴趣,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这是肯定的,但用什么样的导入方式起始,却是应当认真推敲的。绝不能采用某种固定的模式,也不能机械照搬套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生要选用不同的类型。所以针对不同课型进行课堂导入设计,再和同事讨论、修改,然后形成教案进行课堂实践。 (三)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课堂教学导入情景 通过前面的研究、学习,针对本科目某一课进行教学设计,与同科目教师共同研究,形成教学案例。在课堂中进行实际课堂教学,课后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教学效果,根据学生反馈及时修改教学设计,并再一次进行课堂教学。最终创设出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课堂教学导入。 (四)积累一批有探讨价值的个案,探究原因。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 -----以生活经验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应用题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动因 从教以来深深感觉到,应用题对小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多数学生读完题不知从何下手,面对题目一筹莫展,再者传统的应用题由于题目内容陈旧,答案唯一,而且解题方法程式化。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了应用题的结构及基本解题方法,但缺少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没有解决问题的欲望,不能很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其实,应用题的内容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干,所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探索应用题,是学会解应用题的关键。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不仅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素质,而且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数学合理”、“数学有用”,从而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小学生学会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受数学的合理性,利用生活中的经验解决应用题,达成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的和谐同步。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新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又为实际生活服务,这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小学数学是数学教学的基础,如何把枯燥的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变得生动、有趣、贴近生活,这对学生解决应用题难尤为重要。目前,现行使用的人教版

小学数学教科书,由于受地域、生活环境、经济基础等因素的影响,它的普适性相对较差,特别是对我们这些小县城和农村的学校来说,教科书中例题以及应用题所呈现的知识环境学生几乎是没有见到过,感到非常的陌生。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我们走进小学数学课堂,走近小学数学教师,发现教师们在挖掘与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方面来讲解应用题以及学生练习探索应用题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在如何将教材内容转化为学生生活实际,给学生呈现一个愿学、易学,并能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鲜活的教学内容,构建具有本地特色、学校特点、乡土气息浓厚的小学数学教材方面还十分困难。还有学生在生活中的买卖计算和游戏中的数字计算都很精明,但一回到课本上类似的应用题中时,就会发懵。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能否把这两种情境融合下,使得生活与课本知识真正的融合在一起呢?除教材需要生活化之外,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改革,还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出发点,要拓展对基础性的理解,基础性不应仅仅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它还应包括: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利用工具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过程中的策略意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三次全教会提出必须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这给课堂教学提出改革要求和方向。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所以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而应用题又是与生活最为联系密切的,应用题来源生活又用于生活,因此,应用题生活化是推进课程改革持续发展的关键。基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计划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为切入口,加大教研、科研力度,仔细开展《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个性化的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以学生为本,探究课堂练习的个性化设计模式,稳步推进,和谐进展为宗旨,以促进学生进展,提高课堂实效为目标,深入开展教学办法,学习和评价方式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进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 (一)进一步强化理论学习,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 以深入学习理论为突破口,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练习对课程改革习惯力,努力搞好课堂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服务等日常工作。 (二)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加强数学教学质量的监控。 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经过师徒结对等方式,使少年教师迅速成长;重点加强对新教师的培训与指导,特别要提高新教师的语言素养和教学技能,经过学习考虑,实践探究,研讨交流,总结反思等途径来提高教师学科素质;鼓舞教师积极撰写教学心得、案例或论文。 (三)加强课题研究,提升教育科研质量。 要进行扎实的专题或课题研究,从而加强教师的研究意识,提高其研究能力。 本课题的研究打算如下: 九月份: 1、制订本学期的教学打算、课题打算。 2.仔细研究教材,备好每一课,重点设计好课堂练习。 3.建立好博客,按时上传各级各类的资料。 十月份: 1、仔细贯彻执行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加强理论学习,撰写学习心得。 2、积极配合相关老师做好观摩研究课的预备,利用教研时刻进行集体备课 3、交流典型的课堂练习设计案例。 4、仔细预备迎接教科室对本课题的抽查工作。 十一月份: 1、教师解读教材。 2、仔细开《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个性化的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坚持每月积极参加例会工作和与课题组其他老师每月仔细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做好学习笔记工作和反思。 3、积极预备迎接研讨课,并仔细听其他老师的研 讨课、仔细评课。 4、参加教学评价课题培训活动。 十二月份: 1、学习有关综合课堂教学的理论书籍,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推进课程改革实验。 2、预备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展示,并到各年级进行学习。 3、建立学生练习的档案。 4、预备好课题组的课题资料,以迎接检查。 一月份: 1、讨论有关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和教师工作的综合评价方式,填写评价表,做好评价工 2、做好自我小结,撰写案例、教学反思、活动总结。 3.做好学生的期末复习工作,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期末考试。 四、本学期课题研究办法和手段 1、文献法。经过专题辅导、培训学习、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学习现代课堂教学有关

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研 究方案

《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问题提出 数学作业是课程与教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作业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应体现弹性化和兴趣化,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不断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但长期以来,小学数学作业一直以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为主要任务。习题形式单调、陈旧,重点放在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习题的条件和结论也多是单一的、不变的,即所谓封闭的、规范的;而且习题内容缺乏开放性,不利于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再者习题缺乏应用性,缺乏与实际问题或其它学科的联系。习题基本上是纯粹的数学题,而所谓的应用题也只不过是经过机械辨别,模仿即可套用公式或相关的数学模型加以解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应用题。学生看不到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也不会经过数学化的手段解决实际问题,这对学生建立积极的、健康的数学观,掌握数学、建模方法是极为不利的。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负担加重,探索精神萎缩。基于以上认识,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提出《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的学习是主动

的,是经过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和加工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要有效地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学生必须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2、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发展思想和主体发展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创新的信息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 3、《数学课程标准》理念。“关注学生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程标准强调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新课程目标体系,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强调教学中的“民主、交流、互动、对话”,强调“经历与体验”,重视“过程与方法”,提倡课堂开放,努力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主阵地。 4、关于“优化”的理论。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将系统论、控制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引进教学论的研究,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即在规定限度的时间内取得最大可能的教学效果。数学作业(包括课内作业、课外作业、阶段性检测作

小学生小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小课题研究方案 一、目的意义 1、开展数学小课题研究是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课程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通过数学小课题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在整体素质上有明显的提高。 2、通过数学小课题研究,在中高年级逐步形成一批优秀学生群体,这些学生应该能在数学学习、能力发展中为全体学生树立榜样,从而为数学学科建设提供重要支持。 3、开展数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开展数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是教师拓宽教学视野、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形式的重要方面,是数学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重要途径。 二、总体要求 中年级以撰写数学小发现、小体会为主,把握好“具体

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训练应体现思维的发散性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高年级撰写数学小试验、小调查为主,引导学以致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和魅力。 三、主要工作 1、在数学学习引导讲发现、重创造。在数学课堂教学和数学兴趣小组或者中,引导学生能够积极敢于思考,善于发现,特别是鼓励学生敢于独立思考,发表不同意见。 2、在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方法重于知识、过程重于结论、思维重于记忆、长远重于眼前的评价思想,特别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概括与提炼,逐步形成数学能力。 3、引导部分兴趣小组的学生进行一些调查活动,如节俭、环境、交通、运动、经济、实践等方面开展系列研究,然后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写出小调查、小报告。 4、引导学生读好《小学生数学报》、《时代学习报》、《数学大世界》等数学报刊杂志,指导学生写好数学小发现或小

课题研究设计方案(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第三实验小学数学教研组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推进课程改革、抓好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为重点,以教育科研为龙头,以校本教研为基础,继续执行“科研兴教,科研强校”的办学方针。 二、目的意义 1、开展数学小课题研究是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课程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通过数学小课题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在整体素质上有明显的提高。 2、通过数学小课题研究,逐步形成一批优秀学生群体,这些学生应该能在数学学习、能力发展中为全体学生树立榜样,从而为数学学科建设提供重要支持。 3、开展数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开展数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是教师拓宽教学视野、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形式的重要方面,是数学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重要途径。 三、具体目标 1、让全体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状况,选择合适的课题,争取让所选的课题真正落实到位,扎扎实实的进行。

2、健全一个网络,即课题研究网络。努力提高各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培养课题组成员的敬业精神,有效实现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形成研究合力。 3、提高一个实效,即校本研究的实效。真正完善“以校为本”的现代教研制度,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化组织,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推广优秀教改成果。 四、主要措施 1、着眼实践,引导教师在反思中完善 要求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成绩即成果”的科研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思考自已在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评估与判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审视,对自己的教学结果进行反思与思考,对学生学习品质、学习行为、学习方式进行剖析与探究,形成经验、论文、成果,实现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行列的跨越。 2、打造平台,推动教师在协作中发展。 研究的课题通常也是其他教师所遇到的共性问题,它需要、也应该借助集体的力量。也只有教师的集体参与,才能使教师在思维碰撞中产生灵感,在信息交流中获得启示,在争辩探讨、廓清认识;才能形成研究的氛围、研究的文化,真正提升整个学校的教研能力,因而交流与协作视为课题研究的标准和灵魂 3、外引内助,促使教师在引领中提升。

小学数学个人小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个人小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中年级空间与图形教学研究》 个人小课题研究报告 新安镇中心小学苏基发 一、研究的现状 当前我校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相关研究大多停留在对课程标准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诠释上,以及对相关教材内容的整体设计与编排呈现的研究和比较上多一些。在此我想对我任教的中年级“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特点作一点比较实际的研究。 1.对中年级空间与图形教材相关内容的研究。如:学科教育中《空间与图形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的初步研究》着重从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数学能力培养的角度,提出这部分内容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建立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培养思维能力,并就教材编制过程中有关内容结构体系、如何把握好教学要求、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等问题作了初步论述。 2.对中年级教学方法和教学特点的研究。例如:现代教育科学中《对小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两点思考》分析小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本特点,根据其学习特点提出比较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更好地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等多项教学要求。教育科研中《谈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中的“空间与图形”教学》指出,从生活实际认识空间与图形,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

习空间与图形,等等。 二、拟研究的主要问题 1.“空间与图形”教学建议的实效性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研究中,很多教学建议都是理论的,对于实际教学没有实效性的帮助,而且教师要经过理论来要寻找到一种高效可行的教学方法来辅助教学是比较漫长且艰难的过程。在未来的研究中应用实证研究找到可行方法体现教学的实效性,这样的研究才能有效帮助教师的教学。教学过程中多联系生活实际,任何知识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作为数学中的几何知识、更是离不开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注意力的持续度,年龄特征,心理发展的特点。教师不但要备教材,而且也是要备学生,这样把教学建议的理论向有效、可行的教学研究转向。 2.“空间与图形”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教学环境 教师上课地点都是教室,要想学生保持积极主动的上课状态,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的环境——自然环境中的课堂。课标里说了,“空间与图形”删除了教材中许多“繁、难、偏”内容和表述,使教材语言的表示更加简单、科学、专业。而且“空间与图形”内容是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反映社会发展需要的,不但教会学生基础知识,而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对于教学的内容不是很复杂,教学过程大多都是实际的动手操作,也是较容易在课外完成的教学任务。那么,换一换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