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概论 范围整理

合集下载

公共行政学重点

公共行政学重点

1“行政国家”作为一种学术研究的概念和理论最早由美国行政学家德怀特沃尔多于1948年再版的《行政国家:美国行政学的整理理论研究》中提出,经过弗里茨马克斯与1957年发表的《行政国家:科曾体制概论》等研究成果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确认的理论和公共行政的研究领域。

行政国家首先是一种国家公共行政职能现象,其次是一种国家公共权力现象,同事也是一种公共事务管理现象,主要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垄断进程一致,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资本主义国家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国家权力主体的关系中,行政权力和活动扩展,具有制定同义会立法效力相当的行政命令权和制定同法院判决效力相近的行政裁判权,大量直接管理和介入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从而起着最活跃和最强有力国家作用的一种国家现象。

2彼德原理:由美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德于1960年首次公开发表,1969年在《彼德原理》一书中系统提出,该文以剖析人性的弱点为出发点,揭示了广泛存在于社会组织的痼疾—不称职。

“彼德原理”的公式是:在层级组织中,每位员工都将晋升到自己不能胜任的阶层,彼德原理的推论结果是,每个职位终将由不能尽职的不胜任的员工所占据。

这是因为,由于层级组织的结构性特征,无论一个人有多少聪明才智,又多么的勤奋努力,总会有不能胜任的职位,而晋升是必然的,一直到不能胜任为止,更何况还存在许许多多不良组织病象。

3帕金森定律:为英国学者斯科特.帕金森1957年在《帕金森定律—组织病态之研究》一书中提出。

作者在书中对官僚组织机构,事业单位易于发生又极难的近似病态的多种现象进行了描述。

因为这些现象均是组织的积垢—“官场病”。

4国家公共行政管理的主体1)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2)政府机关3)行政首长4)政府普通公务员。

5国家公共行政管理的客体1)经济性组织2)社会性组织3)政治性组织4)新闻性组织5)科教文组织6)公民市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最大量的行为对象。

公共政策概论

公共政策概论

公共政策概论公共政策的分类:实质性政策和程序性政策.分配性政策和再分配性政策:分:涉及将服务和利益分配给人口中的特定人群--个人,团体,公司和社区/再:涉及在社会各阶层和团体中财富,收入,财产和权力的转移性分配..管制性政策和自我管制性政策:管:是对个人或团体的行动加以限制和约束..物质性政策和象征性政策..涉公政策和涉私政策:涉公是指涉及公共物品提供的政策政府收入:税收收入,债务收入,国有企业运营收入,国有财产收入,行政司法收入,其他收入。

政府支出:公共支出就是政府行为的成本,公共支出的分析包括总量的分析和结构分析两种.公共支出的原则:量入为出原则,公平原则,效益原则,统筹兼顾原则.政府支出规模增长主要受:政治性因素(政局是否稳定,国家机构的行政效率)经济性因素(经济的发展水平,经济体制的选择,物价水平,征税能力和政府的经济干预)社会性因素(社会福利事业的扩增,人口状况,文化背景)的影响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政府支出相关理论:瓦格纳法则: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即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会提高,这就是财政的相对增长..梯度渐进增长伦,经济发展阶段论,非均衡增长理论,官僚预算最大化模型,财政幻觉假说,选举权扩大增长伦,公共决策中的’排队’理论传统理性模型:决策追求最优解:传统经济学理论是以经济人的假设为前提,经济人自私且功利,做任何事情都以满足个人最大利益需要为目标.理性决策的具体步骤:确定决策目标,提出备选方案,对这些方案及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排序选择出最优方案.传统理性模型要求的最优选择应具备如下五个方面的条件:把决策行为视为整体行为而非群体行为/决策者具有绝对理性/决策目标单一,明确和绝对/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具备一以贯之的价值偏好/决策过程中不考虑时间和其他政策资源的消耗..最优选择不可行的原因:决策目标不是单一,明确和绝对的,而是多元,模糊和相对的/人是感情动物,存在理性缺陷,其行为往往会受到个人偏好,性格特征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人处理信息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人对信息的感知能力有限,人的记忆能力是有限的/决策所面临的情况往往是价值冲突而非价值一致/决策总要受制于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条件的限制有限理性模型:决策追求满意解:西蒙:他们不是经济人,是行政人.有限理性的行为表现:在情报活动阶段:人的决策行为往往受到知觉选择性的支配,不同经验和背景的决策者,对决策环境的认识会有不同的解释/在设计活动阶段:人们并不试图找出所有可行性方案,而是通过力所能及的问题求解活动,寻找尽可能多的决策/在抉择活动阶段:决策者的选择往往与备选方案的提出顺序有关,A方案先出来又是满意方案,就不会去考虑B方案/次优决策涉及的基本问题:有限目标,期望水平,搜索方法(试探方法,随机方法,折中方法,效益方法)渐进主义:新政策是对旧政策的补充和修正: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特点:要求决策者必须保留对以往政策的承诺,政策制定要以现行政策为基础,政策要有继承性/注重研究现行政策的缺陷/强调目标与方案之间的相互调适社会问题是指影响社会成员的共同生活,受到公众普遍关注,破坏社会正常活动,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类型:过失性社会问题:产生于偏离社会正常生活和规范的一些过失行为,如青少年失足和社会犯罪等.结构性社会问题:是指由社会自身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一些社会现象,如贫富两极分化,家庭问题,人口问题和环境问题产生社会问题的原因:社会急剧分化,群体结构分化,利益的分化,社会组织结构的分化,思想观念结构分化,区域分化.社会整合力下降,传统社会整合力日趋弱化,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家行政整合能力下降,社会整合机制的发育严重滞后政策议程的类型:a.公众议程与政府议程:公众议程指某个社会问题已引起社会公众和社会团体的普遍关注,他们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诉求,要求政府部门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这样一种政策议程.政府议程指某些社会问题已引起决策者的深切关注,他们感到有必要对之采取一定的行动,并把这些问题列入政策范围这样一种政策议程.b.外在创始型,内在创始型与政治动员型:美国学者科布c.实质性议程与象征性议程:美国学者拉雷.N.格斯顿政策议程建立的条件私人诉求,团体推动,领袖因素,体制功能,传媒作用,问题本身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的影响因素:范围,强度,时间政策议程触发机制的类型:内在触发机制:自然灾害,经济灾难,技术突破,生态变迁,社会变迁.外在触发机制:战争行动,地区与国际冲突,经济对抗,新式武器与力量失衡政策议程与突发事件:某种危机或惊人事件,抗议活动(包括使用暴力手段)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政治原则的偏离,价值体系的排斥,政府体系的封闭,承受能力的超重,表达方式失当政策规划原则:信息原则/系统原则:在社会大系统内,不同范围,领域,层次的社会问题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预测原则:科学预测是保证政策规划成功的必要前提/客观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智囊原则:发挥智囊团的作用,让专家参与,形成智力共振/优化原则/实原则/兼听原则:在政策方案的论证过程中应注意听取不同意见/时效原则:要把握决策时机思维方法:经验思维,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创新思维,思维定式,逆向思维,创新方法(头脑风暴法:奥斯本,排除批评,欢迎畅所欲言,观点多多益善,合并与改进)政策合法化涵义:广义的政策合法化,所谓具有合法化的政策就是能够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政策,而使政策能够逐渐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过程就是政策合法化的过程.从狭义的角度来讲,主要偏重于从法律角度去解释合法性这一概念,政策合法性包括:合法的决策主体,合法的政策程序以及合法的政策内容。

公共行政管理概论

公共行政管理概论
公共管理
1
一、公共管理的由来
公共管理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伴随政府改革而在公共领域发生的重要 变化,并体现着政府治理理念和制度设计的重大变化。这种变化首先在西方发达 国家开始,即从反思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弊端和政府改革的实践开始,然后以全 球性政府改革浪潮的方式向世界范围内扩展。 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容的一门社会科学,公共管理学研究以政府为核 心的各种公共组织依法运用公共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实现公共利益的 过程及其规律,旨在帮助公共管理者获得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满足社会公共需求 以及有效治理社会公共事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策略。
4
(二)从实践上看,公共管理源自并服务于当今世界性的政府改 革实践,并且随着政府改革的深入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1、西方国家公共管理模式的产生
如同十九世纪末公共行政取代传统的人格化、随意性、专制性政府模式一样, 公共管理也首先出现在西方发达国家,并且也是政府改革的产物。它是20世纪70 年代末期随着西方国家的政府为了摆脱经济上的财政危机、组织管理的绩效危机、 政治上的信任危机的产物,同时也体现着在信息化和全球化时代人们寻求与之相 适应的公共事务治理形式的探索。世界各国政府都在政府与社会关系、政府与市 场关系、政府内部关系、政府组织管理机制等四个层面的一系列持续性的改革措 施,尤其是政府内部组织原则的企业化和外部功能输出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竞争 化,推动了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向公共管理模式的转变。尤其是英国的撒彻尔与美 国的里根改革,掀起了一股持续性、全球性政府的改革。这些持续性政府改革也 产生了不同于西方国家自19世纪末以来的传统公共行政的某些特征,被称为公共 管理模式。
第二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至今):治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为主 导——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通过信息化改进服务质量。利用日益普及的网络信息技术来“再造政 府”,构建便捷、透明、快速的电子化公共服务体系。 ——注重发挥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自治理。强调充分发挥志愿团体、慈善组 织、社区组织、合作社、民间互助组织力量、企业公益活动等民间自治理力量解 决特定公共事务的治理问题;通过社会自我规制取代政府规制。 ——弱化政党的意识形态色彩,共同为社会服务。团结各种政治力量,更好 地为公共利益服务,实现社会正义,以矫正80年代以来对公平问题的忽视。 ——重点完善和改进各种公共服务机制,提供更人性、便捷和快速的公共服务。 政府由依法管理转向注重服务,重点完善各种服务措施,如顾客导向(纳税人就 是上帝与企业的消费者主权)、“单一窗口”、3S(See /stand/smile)、服务 的亲切化,进一步深化公共服务的意识和质量。 ——建立责任分担的积极福利制度。以积极福利观取代消极的福利观。改革 重点应放在培养个人负责与独立精神、发挥社会力量贡献于社会福利,主张建立 “个人、社会、国家”社会风险与安全分担的责任机制。 ——在政府功能方面,不再是一味的私有化和民营化,政府重在规划、引导、 服务和协调,鼓励市场与民间力量的发展,以及扮演“最后一着”的“元治理”、 “兜底”的补救角色。 ——提升政府的谈判、协调、交流、对话能力和技巧。这在合同管理、民意需 求测定、政府间协议(包括上下级)、提高政府行为的社会认同度方面非常重要。

公共行政学概论

公共行政学概论
• 新公共管理主张市场至上,将市场机制引入政 府管理;主张企业家型政府;主张将一些公共 部门私有化,或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作,认 为只要这样才能解决公共部门效率低下问题; 主张权力下放,加强低层官员的决策权和自主 权,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还主张引入 竞争机制,顾客至上
• 五、中国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和发展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 行政是指政府处理国家的公共事务。
• 公共行政是指公共组织的行政,即公共组织对社会公 共事务的管理。
• 广义的公共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为社会和公众提 供公共服务和产品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一切社会 组织。
• 狭义的公共组织----政府
•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界定公共行政的领域:
• 1,有些学者从“三权分立”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
• 2,有些学者是从政治与行政的分离角度来界定公共行 政范围,美国早期的政治家和政治学家主张政治与行 政分离,这是公共行政学产生的主要推动力。
• 3,有些学者是从广义的管理的角度来界定公共行政范 围,认为一些管理都是行政。
二、公共行政的特点和作用
• (一)公共行政的特点 • 第一,公共行政之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 • 第二,公共行政的政治性。 • 第三,公共行政具有严格的法制性。 • 第四,公共行政的民主性。民主是现代社会的最大的
• 行为科学时期的公共行政学研究最大的贡献是确立了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但是,最大的弱点是不重视效 率,太重视人际关系。
• 三、新公共行政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 代)
• 新公共行政学力图摈弃传统行政的权威主义和 以效率为中心的取向,而试图建立以公平为中 心的民主行政。
• 四,新公共管理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
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

公共政策概论

公共政策概论

第一节公共政策的含义公共政策是具有跨学科性质的综合领域。

不同的研究者会从不同的分析角度,应用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不同的政策现象,而不同的公共政策实践亦需要具有针对性的、不同的公共政策理论与方法,这就使得对公共政策概念的解释遇到一些麻烦。

这里我们只提及一些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并加以适当的讨论。

行政学鼻祖美国学者伍德罗· 威尔逊(Woodrew Wilson),他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并由行政人员(国家公务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美籍加拿大学者戴维·伊斯顿(David Easten)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性分配”。

美国学者托马斯·戴伊(Thomas R.Dye)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决定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罗伯特·艾斯顿(Robert Eyestone) 在《公共政策的思路:对政策领导的研究》一书中指出,从广义上讲,公共政策就是“政府机构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英国学者理查德·罗斯(Richard Rose) 在《英国的政策制定》(1969年)一书中提出,不该把公共政策只看作某个孤立的决定,而应把它看作是由“或多或少有联系的一系列活动所组成的一个较长的过程”,以及这些活动对有关事物的作用和影响。

美国学者斯图亚特·内格尔(Stuanst Nagel) 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所做出的决定。

"美国学者叶海卡·德罗尔(YehezkecDror) 在《公共政策再审查》(1989年)一书中指出,政策制定作为“在指导社会行动的两个方案之间进行选择的自觉性意识”。

台湾学者伍启元在《公共政策》(1985年)一书中提出,“公共政策是政府所采取对公私行动的指引;公共政策是将来取向的,公共政策是又是目标取向的;公共政策是与价值有密切关联而受社会价值影响的;公共政策是由政府或有决策权者所采取或选择的;公共政策是具有拘束性而受大多数人接受的行动指引。

公共政策概论复习资料(整合)

公共政策概论复习资料(整合)

单选题1.(公共政策环境)可以视为处于特定公共政策系统边界之外,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系统外部各种因素的总和。

2.(管制)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3.(行政机关)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和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等行政事务的机关。

4.(政策价值观)是指公共政策主体对公共政策价值物系、公共政策价值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反应定的心理取向、评判标准和行为定势。

5.(政策议程)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6.(执政党)是公共政策主体的核心力量。

7.“问题界定之父”是学者(德瑞)8.“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最早提出的。

9.《公共管理导论》这本书的作者是(欧文·E休斯)10.本特利和杜鲁门在分析美国政府过程中以利益集团为分析单位所使用的(利益主体分析法)奠定了现代意义上的利益分析法。

11.成本效益分析以(货币价值)为测量标准。

12.从系统论角度看,(公共政策)可看做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三者不断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由信息、咨询、决断、执行和监控等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

13.第三部门研究的一个核心课题是(公共责任)。

14.定量分析方法的方法论基础是(实证主义哲学)15.对公共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时所遵循的客观尺度和准则是(公共政策评估标准)。

16.福利经济学之父是(庇古)。

17.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分配性问题、调节性问题和再分配问题的是美国公共政策学家(西奥多•罗威)。

18.公共权力机关针对特定的政策问题,依据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并进行优选抉择的过程是(政策方案规划)。

19.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

20.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

21.公共政策的宏观目标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一讲:比较公共行政概论

第一讲:比较公共行政概论

4、衍射型(工业社会)行政生态环 、衍射型(工业社会) 境的特征(美国) 境的特征(美国)
1)经济要素方面:是一种“市场——企业” )经济要素方面 经济结构。社会的经济运行遵守价值规律、根 据功利与理性的市场原则进行交换,力图用最 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在这种经济结构下, 整个行政制度也市场化、商品化,最明显的就 是人事制度,政治与官员之间是一种契约关系。 美国公共行政的任何一个领域都为“市场取向” 所塑造,可以把美国行政官署看成是一个市场。
二十世纪40年代之前美国的比较研究还很少, 二十世纪40年代之前美国的比较研究还很少,但 40年代之前美国的比较研究还很少 已经有了呼吁。 已经有了呼吁。 达尔1947 1947: 我们一直忽视公共行政比较研究。 达尔1947:“我们一直忽视公共行政比较研究。 如果不对公共行政进行比较研究, 如果不对公共行政进行比较研究,那么宣称建立 公共行政科学’显然就是空中楼阁。 ‘公共行政科学’显然就是空中楼阁。人们也许 可以想象有美国公共行政科学、 可以想象有美国公共行政科学、英国公共行政科 学和法国公共行政科学, 学和法国公共行政科学,但是否会有一门基于一 组普遍原理基础之上、 组普遍原理基础之上、不依赖各国特殊背景的 公共行政科学’ ‘公共行政科学’呢?” “在能够证明有任何公共行政的普遍原则之前我 们要更多地研究比较行政学” 们要更多地研究比较行政学”。
2、行政生态学的发展 、
20世纪40年代,美国行政学者高斯首先提出运 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行政活动,于 1936年发表《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1947年 发表《政府生态学》,经由达尔和默顿等人的 努力,行政生态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里格斯于1957年发表了《比较公共行政的模式》 一文,1961年出版了《公共行政生态学》一书, 1965年出版了《发展中国家的行政:棱柱型社 会的理论》《泰国:一个官僚政体的现代化》, 1971年《发展行政的新领域》,1973年《重访 棱柱型社会》

公共行政概论 范围整理

公共行政概论 范围整理

公共行政概论一、单选1.政府的职责和功能就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2.非政府组织又称第三部门。

3.政府活动的核心是对公共事务的处理。

4.“公民第一”的原则是公共行政的核心原则。

5.亚当.斯密提出“守夜警察”政府理论。

6.界定和保护产权是政府的首要职责。

7.计划职能是其他职能实施的前提条件。

8.在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影响下,政府的作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9.行政权力结构是行政体制的核心组成部分。

10.在议会内阁制行政体制的国家,行政机关要对立法机关负责。

11.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呈现出一种反比例的形态。

12.行政领导的首要作用是决策决断。

13.职位的数量是有限的,都要遵循最低数量原则。

14.当代领导活动有一个明显的发展趋势,即软权力的应用越来越多,而硬权力的应用则越来越少。

15.领导特质理论还认为领导者的物质是“先天”的。

16.领导班子要有梯形的年龄结构。

17.在所有制定公共政策的主体中,政府是最核心的力量。

18.公共政策的实质就是政府对全社会的利益所作的有权威的分配。

19.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公共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去实现和解决的问题。

20.价值分析——因为什么?为了谁?应优先考虑什么?21.公共政策分析最本质的方面是利益分析。

22.政策运行过程中所消耗的费用称之为“政策运行成本”。

23.摩擦损失,在各项政策缺乏配合、协调时,各政策之间必然产生摩擦。

24.偶然失效,随着人们对政策逐渐理解与认同,以及政策本身的自我完善,执行过程逐步进入正常状态,尽管失效也存在,但失效率最低。

25.内化是接受政策反应的最高层次。

26.政策环境是决定或影响政策制定与实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总和。

27.人事行政是政府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宏观管理和对国家公务员的直接管理活动。

28.人事行政是立国之根、治国之本、富国之道、强国之基,在政府管理中处于关键和核心的地位。

29.以人为本的原则是现代人事行政的重要理念和原则。

公共行政概论简答题

公共行政概论简答题

公共行政概论简答题1.对目标群体边界的确定和研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对目标群体边界的确定和研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目标群体与政策共生共存。

(2)目标群体的边界因政策而异。

(3)目标群体的边界确定要适当。

2.第三部门(公益机构)志愿失灵的主要表现。

(1)慈善不足:公益活动所需要的开支与能募集到的资金之问存在巨大缺口。

(2)慈善活动的狹隘性:公益活动受益对象往往贝是某些特定的社会群体。

(3) 慈善组织的家长作风:公益机构的服务对象属于弱势群体,容易助长慈善组织董事会成员的家长作风。

(4)慈善组织的业余性:慈善机构中的多数志愿者都没有受过工作培训,普遍缺乏专业知识。

3.对公共政策分析者而言,重视并掌握结构不良的政策问题的原因。

(1)结构不良的政策问题体现了社会价值的冲突性一一个社会中,经常同时存在着不同的社会价值:(2)政策制定者通常倾向于按照自己的价值系统去制定政策,而常常忽略整体社会的偏好;(3)政策制定者往往不愿去考虑创新性的政策,而传统的渐进决策模型又无法安善解决结构不良的政策问题;(4)由于资源有限,政策制定者无法罗列出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因而限制了解决结构不良问题的可能性;(5) 政策制定者通常无法预测可能解决方案所有的正面及负面结果。

R1.如何理解全球化。

(1)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过程。

(2) 全球化是与信息化和知识化相伴相成的过程。

(3) 全球化是国际主体参与全球事务的过程。

(4)全球化是文化相互冲击、融合的过程。

S1.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途径。

通常,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有如下四种途径:(1)社会中部分团体或者个体主动介入,:政府只是有限介入;(2)政府主动介入发现和解决问题,社会中的团体或个人只是有限介入;(3) 政府及社会团体与个人都主动介入:(4) 政府与个人、团体都不主动介入。

3.社会问题进入政策的障碍。

(1)政治原则的偏离:(2) 价值体系的排斥:(3)政府体系的封闭;(4)承受能力的超重;(5)表达方式失当。

公共政策概论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概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4×51、公共物品:能够被所有人得到的物品或服务2、公共问题:公共政策要处理的是公共问题而不是私人问题,政府的职能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3、公共权力: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它在保证社会稳定、维持良性互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任何非公共的私人权力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公共权力行使必须确立边界意识4、实质性政策和程序性政策:实质性政策与政府将要采取的行动有关,如修建高速公路、实施福利计划、逮捕恐怖分子等,实质性政策会直接给人们带来利益或产生不便,并分配相关利益和支付必要成本。

程序性政策只涉及怎样采取行动和由谁采取行动的问题,包括了一些法律,如组织法5、利益集团:是一种非官方政策主体,是由具有相同价值需求和利益倾向的个人所组成的团体或团体间的联盟6、思想库:是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别称,是政策主体的一个十分独特又非常重要的构成要素,是现代决策链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如兰德公司、胡佛研究所、野村研究所等。

思想库既从事理论研究也从事应用研究,既关心学术问题也关心实际问题,大致可分为官方、半官方、国际、民间思想库几种类型7、政策环境:作用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外部条件的总和8、有限理性:现实生活中决策者的理性介于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称为有限理性,他们不是经济人而是行政人,行政人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往往是多元的,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经常处在变动状态并表现出冲突特征。

行政人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是有限的,其决策行为往往受到心理因素的制约,他们不可能也不奢望发现最优解,只要找到满意解即可。

9、渐进主义:政策制定的实际过程并不完全是一个理性过程,而是对以往行为不断补充和修正的过程,政策制定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实现渐进变迁10、小组意识:由于参与决策的群体成员自觉不自觉地把保持群体一致和创造和谐氛围作为目的,所以往往不能理智地分析各种备选方案,造成决策失误,詹尼斯称之为心理传染病或群体狂想症11、公众议程:是指某个社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公众和社会团体的普遍关注,他们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诉求,要求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一种政策议程12、政府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已引起决策者的深切关注,他们认为有必要对之采取一定的行动,并把这些社会问题列入政策范围这样一种政策议程13、政策执行:政策方案被采纳后,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运用各种政策资源,经解释、实施、服务和宣传等行动方式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14、政策评估: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和事实标准,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步骤,对政策实施中的价值因素和事实因素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利用这些政策相关信息,对政策结果和政策未来走向作出基本的判断。

公共行政学经典文选

公共行政学经典文选

公共行政学经典文选
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国家、政府、公共机构和民间组织行为和制度问题的学科。

其定位和性质既有政治学的一面,又有管理学和社会学的另一面。

公共行政学的发展离不开一批经典著作,它们为公共行政的发展提供了理论、范式和方法论的支撑。

《公共行政概论》是公共行政学的经典教材之一,是我国公共行政学研究发展的里程碑。

该书由中国人民大学行政学院陈永福教授主编,以全面而系统的视角,介绍了公共行政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制度、实践等方面。

这本教材被广泛运用于大学本科、研究生公共行政学相关课程的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公共服务意识和公共管理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美国公共行政》是公共行政学领域的另一本经典之作,作者为美国著名公共行政学者哈伯·阿尔菲尔德。

该书集合了哈伯·阿尔菲尔德多年的研究成果,系统地探讨了美国公共行政的本质、结构、理论和实践问题,对公共行政学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除此之外,还有《公共行政的伦理》、《公共行政学研究方法》等一系列经典著作。

这些经典著作不仅提供了理论框架和方法论的指引,更重要的是启示了公共行政学者们对于公共服务、社会正义等问题的思考和探究方向,对公共行政学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公共政策概论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概论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概论一、单选1.公共政策是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

2.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惩罚性措施相联系,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3.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倾斜性,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4“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最早提出的。

5.政府主体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6.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伙伴。

7.决策权力的角逐的核心问题是权力,因为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8.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个人负责制两种具体形式。

9.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的外脑。

10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在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行政等权力的分化,以及行政部门的分化。

11.决策过程中的第一步是诊断问题所在,确定决策目标。

12.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不同的参与者对它的共识。

13.决策过程中的第二步是探索和拟定各种可能的备择方案。

31西蒙把决策过程分为三步,分别称为情报活动、设计活动和抉择活动。

14.西蒙认为,决策的基本程序中应包括审查活动,即决策过程中的反馈。

15.在政策方案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不同的政策方案之间的(选择)。

16.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偶然失效是指执行过程进入正常状态的失效。

17.史密斯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

18.人们把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失效现象所描述的曲线称为浴盆模型。

19.史密斯认为,政策执行中有四个基本要素是必须认真考虑。

20.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内化。

21.政策效果评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价值判断。

22.在任何决策过程中,理性因素和超理性因素总是混合在一起的。

23.在公共政策的评价标准中,应坚持加以突出的是技术可行性原则。

24.政策评估是对政策方案所做的分析。

25. 政策评估是对政策效果所做的判断。

26.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关系所作的自觉性、概括性与间接性反映,而思维方法则是指人们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和手段。

公共行政管理概论

公共行政管理概论

公共行政管理概论公共行政管理是指政府机关及其官员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来管理公共事务和公共资源,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它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科学,涉及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体系。

本文将从公共行政管理的定义、历史演进、主要内容、特点及意义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公共行政管理的定义公共行政管理,简称公管,是指政府和政府机构以及管理人员根据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公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进行治理的一种管理行为。

它是政府实施公共权力的产物,通过权力行使和资源配置来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

二、公共行政管理的历史演进公共行政管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代国家的行政管理模式以封建官僚制为主,官员通过命令和禁令来实施管理。

近代以后,随着现代国家的出现,公共行政管理逐渐复杂起来。

20世纪初,政府在经济管理方面开始发挥更大的作用,公共行政管理逐渐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

20世纪后半叶,由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公共行政管理面临更加复杂的挑战。

三、公共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公共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政策制定与执行、资源配置、组织管理、绩效评估、公共参与等。

政策制定与执行是公共行政管理的核心环节,包括政府确定目标、制定政策方案、协调利益关系以及组织实施和监督等。

资源配置是指政府对社会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管理,以满足公共需求。

组织管理则涉及政府机构的建设和运行,包括人事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

绩效评估是对政府行为的结果进行评估和监督,以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公共参与则是指公民和社会组织参与公共事务决策和管理的过程。

四、公共行政管理的特点公共行政管理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关联性等特点。

多样性体现在公共行政管理既包括中央政府的管理,也包括地方政府的管理,还包括国际组织的管理。

复杂性体现在公共行政管理涉及多个领域、多个利益主体和多个政府层级,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来解决问题。

关联性体现在公共行政管理与社会经济发展、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彼此相互影响。

公共政策概论1-6章

公共政策概论1-6章

一、名词解释1、公共关系——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指定的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主体——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3、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的挑战及其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

4、决策权力——是一种法律权力,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利,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他去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5、集权制——指权力集中于上级决策组织,上级组织包揽较多的决策事物,下级只能依照上级指令行事的决策机制。

6、分权制——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决策机制。

7、监控系统——指政策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

8、行动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指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

9、组织理论——认为政策执行者需要组织,没有组织就没有执行。

10、因果理论——它包括两类内容:第一,把政策决定看成一种假设,一张“指导人们从以前情况导出设计目标的地图”。

政策执行是按地图指引的方向到达目的地;第二,把政策中的潜在因果假设分为两个因素:贯彻影响力,主要涉及到政策过程中按既定目标实现政策输出的能力;技术能力,是政策输出导致所希望的结果产生的能力。

11、管理理论——认为主要负责政策执行的行政机构,不仅受其合法委任权的影响,而且还有受到与之相关的利益集团的影响,政策系统中立法机关干预的影响,以及特定的政治环境中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

12、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

13、系统理论——认为政策执行过程的分析可以理解为外界环境对政策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系统产生了政策输出,由政策结果和反馈提供了政策的评价与再输入过程。

14、演化理论——认为在提出政策问题、制定政策目标、拟定政策方案的过程中,都存在者许多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多重目标实际上会产生矛盾和冲突。

公共行政的精神概论

公共行政的精神概论

公共行政的精神概论公共行政是指政府机构通过组织、协调和管理资源来履行公共职能,并服务于社会大众的活动。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行政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精神概念也成为了社会治理的核心之一。

公共行政的本质与作用公共行政的本质在于服务公众利益,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实现。

通过公共行政,政府能够有效地调动社会资源,解决公共问题,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公共行政的作用不仅在于管理事务,更在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观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观包括效率、公正、透明和责任。

效率是指公共行政应高效地执行工作,提高服务质量,节约资源;公正是指公共行政应公正、平等地对待各方利益,保障社会公平;透明是指公共行政应公开、透明地行政决策和决策过程,增加公众参与;责任是指公共行政应对社会和公众承担责任和义务,保障人民权益。

公共行政精神的主要内容公共行政的精神主要包括服务、效能、诚信和责任。

服务是公共行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公共行政应始终以公民为中心,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效能是公共行政的核心竞争力,公共行政应注重管理创新,不断提高行政效能;诚信是公共行政的基本准则,公共行政应言行一致,信守承诺;责任是公共行政的基本要求,公共行政应坚守岗位,勇于担当,尽职尽责。

公共行政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公共行政也在不断演进。

未来的公共行政将更加注重创新、开放、智能和协作。

创新是推动公共行政发展的关键,公共行政将加强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开放是公共行政转型的趋势,公共行政将更加开放、透明,加强社会参与和公众监督;智能是公共行政发展的方向,公共行政将借助新技术,提升服务水平和效率;协作是公共行政合作的重点,公共行政将加强部门间、地区间、国际间的合作,解决跨界问题,实现优势互补。

结语公共行政的精神是普遍适用的,无论是政府部门、社会组织还是企业单位,都应当遵循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要求。

易考通公共政策概论

易考通公共政策概论

公共政策概论美国学者詹姆斯.E.安德森提出了推动社会问题加速进入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包括全选。

一般来说,价值的大小总是按照满足人们需求的程度而确定。

总共政策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

从公共政策环境种类来看,政策环境有物质性环境,也有精神性环境。

德瑞被一些学者称为“问题界定之父”。

本特利是集团分析模型的创始人。

政策决策是连接政策规划与政策执行、评估的纽带。

公共选择理论的方法论的特征包括个人主义方法论理性经济人假设政治舞台是一个经济学意义上的交易市场。

参与型政治文化主导下的公众形成了鼓励自己利用各种机会参与决策的态度,认为努力去做就能影响政治事务。

从范围来看,政策环境因素存在着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等类型。

我国改革开放前的强控制主要包括三个种类:在经济上形成了公有制称为社会唯一利益源泉的局面、国家运用行政权力禁止其他利益源泉的存在、通过意识形态的力量来最大限度的消除人们偏离这一利益结构的轨道的可能性。

所谓的目标群体,就是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

下列说法,政策与法律的关系正确的是全选。

大众传媒包括全选。

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政策的特征包括权威性强制性。

西蒙认为,决策过程中不饿避免的要发生冲突,导致冲突的原因包括组织内因需要实行联合决策而冲突个人对实际认识上的差别会产生冲突组织承运的目标不同会产生冲突。

公共政策评估过程的阶段包括评估准备评估实施评估总结。

行政机关的政策合法化程序包括法制工作机构的审查领导决策会议决定行政首长签署发布政策。

利益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

政策主体通过政策评估获得实施中的现行政策效果的信息后,必须对该项政策的去向作出判断和选择,大致的选择包括政策补充政策修正政策终止。

政策本身所反映的利益关系,是通过社会问题表现出来的。

导致公共政策终止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全选。

邓恩将成本-收益进行了分类,主要包括全选。

当前,国际政策环境的主要趋势和特点包括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

公共行政领导

公共行政领导
是指领导活动中带领、引导被领导者在一 定环境下实现既定目标的个人或团体。
处于支配地位,是领导职能的承担者。
领导者就是“当权者”。这里的“权”包 括“权力、权威、权限、权利”。
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实施的行为: (1)行使职权 领导者拥有法定的职权。
领导者的职权与其职务相一致,职权的大小由职务高低 决定。
(四)行政领导体制
类型 1、个人独裁制 最高领导者个人是组织系统最高权力的
化生。他凌驾于整个组织系统的全体成 员之上。 是以暴力或强制力进行统治或管理的领 导方式。
2、个人负责制(首长负责制) 领导者在限定的权限范围内起领导作用。
最高领导者对最高权力代表或机构负责。
优点:权力集中、职责明确、避免个人 专断。
(2)按职权与业务性质,可划分为三种 类型:
①政治领导
保证所有的行政活动都符合国家管理的 政治目标。
主要通过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导、法 律法规的约束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 的。
②一般权限领导 各级政府在其所管辖的行政区域内实行
的领导。 ③专门权领导 政府对某一方面事务的领导。
(3)按管理层次可划分为三种类型: ①决策层领导——中央政府(国务院)
三、行政领导的结构及其优化
(一)行政领导集体的结构 1、梯形的年龄结构 领导集体中不同年龄的领导成员比例的
构成情况。 合理的年龄结构应由适当的老、中、青
领导者组成,形成一个梯形年龄结构。
2、合理的知识结构
是指具有各种不同的知识和不同专业的 领导成员进行合理组合的情况。
行政领导集体应当是一个由各种具有不 同的文化知识、不同专业背景的领导成 员科和精神的奖励激发被领 导者的工作积极性。
④示范方式
领导者以本人的言传身教或树立被领导 者中的榜样、典型,使组织成员仿效的 一种方式。

公共行政概论简答题

公共行政概论简答题

公共行政概论简答题1.对目的群体边界确实定和研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对目的群体边界确实定和研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目的群体与政策共生共存。

(2)目的群体的边界因政策而异。

(3)目的群体的边界确定要适当。

2.第三部门(公益机构)志愿失灵的主要表现。

(1)慈善缺乏:公益活动所需要的开支与能募集到的资金之问存在宏大缺口。

(2)慈善活动的狹隘性:公益活动受益对象往往贝是某些特定的社会群体。

(3) 慈善组织的家长作风:公益机构的效劳对象属于弱势群体,容易助长慈善组织董事会成员的家长作风。

(4)慈善组织的业余性:慈善机构中的多数志愿者都没有受过工作培训,普遍缺乏专业知识。

3.对公共政策分析^p 者而言,重视并掌握构造不良的政策问题的原因。

(1)构造不良的政策问题表达了社会价值的冲突性一一个社会中,经常同时存在着不同的社会价值:(2)政策制定者通常倾向于按照自己的价值系统去制定政策,而常常忽略整体社会的偏好;(3)政策制定者往往不愿去考虑创新性的政策,而传统的渐进决策模型又无法安善解决构造不良的政策问题;(4)由于资有限,政策制定者无法罗列出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因此限制理解决构造不良问题的可能性;(5) 政策制定者通常无法预测可能解决方案所有的正面及负面结果。

R1.如何理解全球化。

(1)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过程。

(2) 全球化是与信息化和知识化相伴相成的过程。

(3) 全球化是国际主体参与全球事务的过程。

(4)全球化是文化互相冲击、交融的过程。

S1.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途径。

通常,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有如下四种途径:(1)社会中局部团体或者个体主动介入,:政府只是有限介入;(2)政府主动介入发现和解决问题,社会中的团体或个人只是有限介入;(3) 政府及社会团体与个人都主动介入:(4) 政府与个人、团体都不主动介入。

3.社会问题进入政策的障碍。

(1)政治原那么的偏离:(2) 价值体系的排挤:(3)政府体系的封闭;(4)承受才能的超重;(5)表达方式失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行政概论一、单选1.政府的职责和功能就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2.非政府组织又称第三部门。

3.政府活动的核心是对公共事务的处理。

4.“公民第一”的原则是公共行政的核心原则。

5.亚当.斯密提出“守夜警察”政府理论。

6.界定和保护产权是政府的首要职责。

7.计划职能是其他职能实施的前提条件。

8.在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影响下,政府的作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9.行政权力结构是行政体制的核心组成部分。

10.在议会内阁制行政体制的国家,行政机关要对立法机关负责。

11.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呈现出一种反比例的形态。

12.行政领导的首要作用是决策决断。

13.职位的数量是有限的,都要遵循最低数量原则。

14.当代领导活动有一个明显的发展趋势,即软权力的应用越来越多,而硬权力的应用则越来越少。

15.领导特质理论还认为领导者的物质是“先天”的。

16.领导班子要有梯形的年龄结构。

17.在所有制定公共政策的主体中,政府是最核心的力量。

18.公共政策的实质就是政府对全社会的利益所作的有权威的分配。

19.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公共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去实现和解决的问题。

20.价值分析——因为什么?为了谁?应优先考虑什么?21.公共政策分析最本质的方面是利益分析。

22.政策运行过程中所消耗的费用称之为“政策运行成本”。

23.摩擦损失,在各项政策缺乏配合、协调时,各政策之间必然产生摩擦。

24.偶然失效,随着人们对政策逐渐理解与认同,以及政策本身的自我完善,执行过程逐步进入正常状态,尽管失效也存在,但失效率最低。

25.内化是接受政策反应的最高层次。

26.政策环境是决定或影响政策制定与实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总和。

27.人事行政是政府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宏观管理和对国家公务员的直接管理活动。

28.人事行政是立国之根、治国之本、富国之道、强国之基,在政府管理中处于关键和核心的地位。

29.以人为本的原则是现代人事行政的重要理念和原则。

30.职位分类是以工作为中心的分类方法,品位分类是以人为对象进行分类的方法。

31.我国实行多级预算制,即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

32.经常性预算以各项税收收入和其他一般性收入为来源。

建设性预算以国有资产收入和专项建设资金为来源。

33.国务院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时,向大会作关于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34.决算是预算的总结,是年度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和政府公共活动的财政反映。

35.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

36.法治主义作为一个基本的政治原则和治国原则,其产生和确立是近代民主革命及其以后的事。

37.法治就是确立法在社会生活中的统治地位和政府依法办事。

38.行政法制是一国有关行政的法律制度之简称。

39.行政法治的根本意义在于制约和监督行政权力,国家受法律的约束,这是法治的精髓。

40.在资本主义发展早期,受“议会至上”和“无法律即无政权”原则的影响,强调政府的一切行为均需要以议会制定的法律为依据。

41.政府完全责任时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42.行政补偿不是因侵权引起的,而是因为合法的行政行为引起的。

43.城镇型建制,有市、市辖区、镇3种。

44.实行联邦制的国家,中央与地方的权限划分比较明确。

45.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包括:增值税、资产税、证券交易税。

46.二战结束以后,西方国家地方政府职能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

47.工业化国家,城市人口一般都占总人口的3/4以上。

48.美国的市政管理体制以其多样化而著称,包括市长议会制、委员会制和委员会经理制三种模式。

49.经济涉及成本与投入之间的关系。

效率涉及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效益涉及产出与效果之间的关系。

50.绩效管理有助于树立“顾客至上”的现代管理意识。

51.在西方国家,以公共组织即政府为对象的大规模绩效评估始于20世纪70年代。

52.对公共服务机构来说,直接用于服务对象的开支为业务开支。

服务机构的运营开支则为行政开支。

53.社会服务承诺制度是20世纪90年代公共管理领域出现的新生事物。

54.社会服务承诺诞生于英国。

55.全球化要求政府实现从“官僚理念”向“责任理念”的转变。

全球化要求政府实现从“管理行政”向“服务行政”理念的转变。

全球化要求政府广泛采用信息技术,建设“电子政府”。

全球化要求政府管理从注重投入的理念转向注重产出的理念。

二、辨析1、公共服务并不一定要由政府机关及公务员亲自提供。

答:对的。

公共服务可以采取政府负责,社会与企业提供,或者政府与企业合作提供等多种方式。

公共产品提供的主体有三种:公共部门、非政府组织、私人部门。

2、行政环境是政府职能确立或转变的基本条件。

它决定、影响或制约政府职能的目标、内容及其履行方式。

可以说,有什么样的行政环境,就必须有或必定有什么样的政府职能。

3、社会中介组织不是一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答:对的。

社会中介组织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社会组织程度提高、社会自律能力增强的客观反映。

社会中介组织作为一种非政府机构,必须符合市场规则依法运作,不依赖于国家财政而独立生存。

但它不是一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它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相反,他要承担起一定社会领域内的自律的职责,负有一定的社会公共责任。

4、建立起政府与社会的合作机制,这种合作机制的基础是社会自主管理的能力。

答:对的。

凡是社会有能力自行处理的事务,政府就不再插手干预,凡是社会无法自主解决的事务,政府必须承担起来。

从而使政府与社会都能各负其责,既能保证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又能保证社会和公众的利益得到充分体现。

5、行政责任主要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指法律上的行政责任,一是指普通的行政责任。

答:对的。

法律上的行政责任,是指政府工作人员除了遵守一般公民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外,还必须遵守有关政府工作人员的法律规范。

而普通行政责任,则不涉及法律问题,主要包括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等。

6、公共行政中的政府间关系,是指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关系即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关系。

不是国家对国家。

7、行政领导是整个行政管理系统的中心。

答:也是行政运作的指挥中心。

各种信息和要求都是首先由外到内、由下而上地汇聚到行政领导机关,经过分析处理,权衡决策,而后又由内到外、由上至下地下达到下级各个部门去实施的。

可见,行政领导是整个行政管理活动的中枢和关键,它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安定、国力强弱和民族兴衰。

8、行政领导的职权必须与行政领导的职位和职责相称。

既不能有职权无职责,也不能有职责无职权,既不能职权大职责小,也不能职权小职责大,既不能职位高职权小,也不能职位低职权大。

9、权变理论认为,领导艺术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

领导工作的绩效取决于领导者、被领导者和领导环境条件、体制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

领导者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地而异,选择合适的领导行为、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才能够真正提高领导工作的绩效。

10、一般地说,社会问题均具有公共特征,但它们并不都是公共政策问题答:对的。

政府要解决的问题显然都是社会公共问题,但政府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解决一切社会公共问题。

政府关心并付诸行动解决的哪些问题,是属于政府管理范围、政府有能力解决且列入工作议程的社会公共问题。

11、政策的导向,是行为的导向,也是观念的导向。

答:公共政策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它倡导人们应该按照什么原则做什么事而不能做什么事,这必然会对社会观念产生巨大影响,尤其在体制变革的年代或制度创新时期,这种影响会更大。

12、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倾斜性答:对的。

因为政府目标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政策要围绕政府目标的侧重点。

政府要在满足整体利益的前提下,优先对某一领域、某一些利益全体施加保护或者采取促进性措施,使之得到充分发展,这些措施往往是倾斜政策的重要内容。

13、政策首先必须具有政治可行性。

政府的政策,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反映了整个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与此同时,作为社会成员行为准则的政策,又必须反映和代表那些具有共同经济地位的绝大多数人的共同要求和愿望。

14、科学分类的方法很多,其中有代表性的有两种:一是以人为对象的品位分类,二是以工作为对象的职位分类,近年来正呈现相互融合的趋势。

15、有行政法制,并不等于有行政法治。

答:行政法治强调的是依法平等、依法限制、依法负责,这是民主社会和民主制度下治国的方式,而且只有在民主政治和行政体制下方能实现。

在专制制度下,个人的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言出法随,不可能有真正的法治。

16、控制行政权与保障公民权益是一致的。

答:因为只有行政权的行使限定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公民的权益非经正当的法律程序和充足证据不受剥夺,一切非法的侵害都能得到公正、合理的救济,才能真正保护公民权利,才能最终换取公民对政府的信任、认同和支持。

17、行政行为的基本规则是:“凡法律未允许的,都是禁止的”。

答:对于行政主体来讲,凡是法律未允许的,都是禁止的,这一规则与民法中“对于公民个人来说,凡是法律未予以禁止的,都是允许的”规则相对应,体现了现代法律对于人民与政府关系的确认和理解。

在现代社会,之所以强调这一规则,是因为: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予,政府权力的行使应在授权的范围内活动。

18、行政行为可分为两种:一是羁束行为,一是自由裁量行为。

答:羁束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时,法律与法规对行政权的行使有严格的规定,行政机关必须样遵照执行,不得违反。

自由裁量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时,法律、法规对行为的范围、方式、程度等未作明文规定,或未作严格规定,行政机关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作适当的选择。

三、简答题1、公共行政的客体(P13)公共行政的客体即公共行政的对象是公共事务。

公共事务依据其范围的大小可以分为四类:国家事务、地方事务、共同事务和公民事物。

国家事务是全国性统一的行政事务。

共同事务是涉及区域较广、涉及利益集团较多、跨行政区域、需要多方面协调的事务。

地方事务是指地方性的行政事务。

公民事务是涉及公民个人权利的事务。

2、公共行政的范围(P14)公共行政的范围是指对公共领域的管理。

公共领域包括基本公共产品领域和混合公共产品领域。

私人领域不属于公共行政的范围。

市场机制的作用是覆盖全社会的,是对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调解,政府机制的作用也是覆盖全社会的,但是,政府权威是对市场机制解决不了的问题的政府调节,社会自治机制则是对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的补充,是对政府机制的市场机制都解决不了的问题的一种解决方式。

3、公共行政的原则(P15)公共行政的原则是法治原则、服务原则、效率原则三者的统一。

(1)法治原则。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政府是依法行政的政府。

(2)服务原则。

公共行政必须为公民服务、为纳税人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