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
主人公是唐代诗人李白,本诗是送别之作,写于公元826年左右,寓托不少情感和意境。
正文
登楼
庐山谷口石钟鸣,天籁悠悠伴管弦。
客亭草木含风色,楼阁山川眺望前。
赠言
缙云台近海空长波,杏园南与秋豪期。
翠壁云屏山色出,明朝北斗入襟帷。
送别
管弦不休春已老,踏尽石桥辛苦道。
金戈铁马得孤城,一年三百六十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玄鹤去。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解读
这首诗的主题是送别,表达了李白和友人的分别之情和对未来的思考。
他登上谢朓楼,对周围的景色、自己的感受进行了描述,其中“翠
壁云屏山色出,明朝北斗入襟帷”描绘了望远镜的景象。
他也写了一些
赠言,例如“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表达了他对自己的追求和对朝廷的反思。
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中,李白将自己视为隐者,用“心随玄鹤去”来表达不舍离去,且“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则反映出他一如既往的思念故土的情感。
总结
这首诗是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之作,在对友人饯别的同时也表达了
自己对未来的思考和追求。
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周围的景色,同时反
映出他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对自己人生的感悟。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意
蕴丰富,是李白诗歌中的一件佳品,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大珍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及鉴赏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及鉴赏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伤心南山秋复春,深锁芳意无人闻。
醉卧吴城多烟雨,挥泪醒来独自存。
远送谢灵运西归,锦书遥寄聊别言。
有情枉尽千万金,凭君山河一回颜。
鉴赏:
这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以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为题,抒发出断蓬情绪。
一开头就诉说了几许深沉伤心,“伤心南山秋复春”,这一谐和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内心弥漫着的愁苦之情;“深锁芳意无人闻,醉卧吴城多烟雨”,这两句的意境凝重,意味深长,但又不乏温情脉脉,显示出作者对朋友别离的不舍痛楚;“挥泪醒来独自存”更在感伤中表达出了自己孤独而晦暗的心情;“远送谢灵运西归,锦书遥寄聊别言”,这里作者以“谢灵运”、“锦书”这两个象征着友谊的物品象征,表现出了一种坚定的友情,把友情托付给未来;最后“有情枉尽千万金,凭君山河一回颜”,两句诗作者总结出了友情的本质:有情无钱。
此诗表达了作者在谢友之时的深情,情真意切,感慨为之。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原文: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天仙月。
昔日潜艇久,崇山幸自宜。
爱此木门松,爱此山中石。
树阴暗绿荫,水影浅斜碧。
桥上归路远,萧萧野鸟啼。
落日双阙昏,飞鸣破楚瑟。
翻译:北山之中,白云似洛城之云,地处孤山,景色幽美。
隐居之士在其中无忧无虑地安享天地之间的宁静和祥和。
登上山巅,俯瞰群山,眺望天际,心灵神往,被月光笼罩。
曾经从小就醉心于山水之间,久居孤山之中,自得其乐。
山间的每一个细节都深深地留在了隐者的心中,无比的钟爱。
观瞻山上青松和山中石,感受着它们的自然之美。
在大自然的怀抱下,隐士的心灵得到了舒展。
参差交错的树叶投下深深的绿荫,流淌中的溪水在斜打下的阳光下呈现淡淡的碧色。
越过一座石桥,不知还有多远便是归程,林中唧唧鸟鸣此起彼伏。
夕阳西下,正是双阙昏暗之时,此刻想到家人与亲友,令人唏嘘不已。
解析:此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全诗描绘了隐居山中的自在和美好的生活状态。
诗歌中展示的山水之美,也代表着自然之美,表现出了李白对自然与人文的情感。
在李白看来,大自然可以带给人以前所未有的感受,与自然相处可以让人的心灵得到升华与舒展。
此外,诗歌中也表达了对亲人与朋友的思念与感慨。
总结:本文分析了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讲解了李白的山水情怀与对自然之美的崇敬,以及对亲朋好友的思念之情。
诗歌中表达的隐居生活态度,也展示了李白强烈的内心情感与精神追求。
整篇文章让我们感受到了李白那独特的思维方式与诗歌中贯彻的美学精神。
初中语文文言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及翻译(含赏析)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及翻译(含赏析)作品原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⑴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⑵,对此可以酣高楼⑶。
蓬莱文章建安骨⑷,中间小谢又清发⑸。
俱怀逸兴壮思飞⑹,欲上青天览明月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⑻。
人生在世不称意⑼,明朝散发弄扁舟⑽。
[1]词句注释⑴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为李云(官秘书省校书郎),李华(文学家)。
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
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
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⑵长风:远风,大风。
⑶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
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⑷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
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
”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建安骨: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⑸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
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称为大谢、小谢。
这里用以自喻。
清发(fā):指清新秀发的诗风。
发:秀发,诗文俊逸。
⑹俱怀:两人都怀有。
逸兴(xìng):飘逸豪放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超远的意兴。
王勃《滕王阁序》:“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李白《送贺宾客归越》:“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壮思飞:卢思道《卢记室诔》:“丽词泉涌,壮思云飞。
”壮思:雄心壮志,豪壮的意思。
⑺览:通“揽”,摘取。
览明月:《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作“揽明月”。
另一版本为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全文及赏析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全文及赏析《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全文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翻译昨天的日子渐渐离我远去,已经不可能挽留;今天的日子扰乱了我的心,充满了无限烦忧。
长风吹过了几万里送来秋雁,对此可以开怀畅饮酣醉高楼。
校书您的文章颇具建安风骨,又有我的诗如谢朓秀朗清发。
我们都是心怀逸兴壮思飞动,想登上九天去摘取一轮明月。
拔刀断水水却更加汹涌奔流,举杯消愁愁情上却更加忧愁。
人生在世上不能够称心如意,不如明天披头散发驾舟漂流。
注释(1)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为李云(官秘书省校书郎),李华(文学家)。
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
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
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2)长风:远风,大风。
(3)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
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4)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
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
”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建安骨: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5)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
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称为大谢、小谢。
这里用以自喻。
清发(fā):指清新秀发的诗风。
发:秀发,诗文俊逸。
(6)俱怀:两人都怀有。
逸兴(xìng):飘逸豪放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超远的意兴。
初中语文文言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及翻译(含赏析)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及翻译(含赏析)作品原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⑴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⑵,对此可以酣高楼⑶。
蓬莱文章建安骨⑷,中间小谢又清发⑸。
俱怀逸兴壮思飞⑹,欲上青天览明月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⑻。
人生在世不称意⑼,明朝散发弄扁舟⑽。
[1]词句注释⑴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为李云(官秘书省校书郎),李华(文学家)。
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
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
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⑵长风:远风,大风。
⑶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
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⑷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
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
”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建安骨: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⑸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
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称为大谢、小谢。
这里用以自喻。
清发(fā):指清新秀发的诗风。
发:秀发,诗文俊逸。
⑹俱怀:两人都怀有。
逸兴(xìng):飘逸豪放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超远的意兴。
王勃《滕王阁序》:“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李白《送贺宾客归越》:“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壮思飞:卢思道《卢记室诔》:“丽词泉涌,壮思云飞。
”壮思:雄心壮志,豪壮的意思。
⑺览:通“揽”,摘取。
览明月:《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作“揽明月”。
另一版本为揽。
唐诗赏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译文赏析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译文|赏析'《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一首送别诗,此诗共九十二字,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唐代: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译文弃我而去的昨日,早已不可挽留。
乱我心思的今日,令人烦忧多多。
万里长风,送走行行秋雁。
面对美景,正可酣饮高楼。
先生的文章正有建安风骨,又不时流露出小谢诗风的清秀。
你我满怀超宜兴致,想上青天揽住明月。
抽刀切断水流,水波奔流更畅;举杯想要销愁,愁思更加浓烈。
人生在世,无法称心如意,不如披头散发,登上长江一叶扁舟。
注释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为李云(官秘书省校书郎),李华(文学家)。
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
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
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长风:远风,大风。
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
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
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
”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建安骨: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
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称为大谢、小谢。
七言古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七言古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能够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作品评述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县。
谢眺楼:又称谢公楼,也称北楼。
校书:官名,校书郎的简称。
云:李云。
蓬莱:指东汉时藏书的东观。
建安骨,指汉献帝建安年间,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的作品风格刚健清新,被后世称为“建安风骨”。
【简析】:此诗的重点不是写离情别绪,而主要是感怀,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能实现的牢骚。
全诗感情沉郁、奔放几乎句句都是精华,是李白诗的代表作之一。
诗旨在以蓬莱文章比李云,以谢记宸⒆杂鳌=杷捅鹨栽薅苑剑惜其生不称世。
开首二句,不写叙别,不写楼,却直抒郁结,道出心中烦忧。
三、四句突作转折,从苦闷中转到爽郎壮阔的境界,展开了一幅秋空送雁图。
一“送”,一“酣”,点出了“饯别”的主题。
“蓬莱”四句,赞美对方文章如蓬莱宫幽藏,刚健遒劲,有建安风骨。
又流露自己才能,以谢甲员龋表达了对高洁理想的追求。
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文艺观。
末四句抒写感慨,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不免烦忧苦闷,只好在“弄扁舟”中去寻求寄托。
思想感情瞬息万变,艺术结构腾挪跌宕,起落无端,断续无迹,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矛盾的心情。
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句,是千百年来描摹愁绪的名言,众口交赞。
--引自"超纯斋诗词" 翻译、评析:刘建勋这是天宝末年李白在宣城期间饯别秘书省校书郎李云之作。
谢朓楼,系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创建,又称北楼、谢公楼。
诗题一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发端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郁结。
“昨日之日”与“今日之日”,是指许很多多个弃我而去的“昨日”和接踵而至的“今日”。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全诗翻译赏析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全诗翻译赏析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系列:唐诗三百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释1.此诗选自《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1977年版)卷一八。
《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一为李云,一为李华。
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
诸家注本多系此诗于天宝十二载秋,然于"叔华"、"叔云"均含糊其辞。
待考。
《新唐书·李华传》:"天宝十一载迁监察御史"。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赵郡李氏西祖房景昕子仲云,左司员外郎;叔云,监察御史。
宣州:今安徽宣城县一带。
谢朓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李白于天宝十二载(753)由梁园(今开封)南行,秋至宣城。
李白另有五言诗《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书:官名,即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个别字的读音:朓(tiǎo)、饯(jian)、校(jiao)长风:远风,大风。
2.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3.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
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建安风骨经秘籍并皆在也"。
建安骨:汉末建安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七子"分别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古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翻译赏析
古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翻译赏析《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李白。
其全文古诗如下: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前言】《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也叫《宣州谢楼饮别校书叔云》)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宣城与李云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创作的一首送别诗。
此诗共九十二字,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
全诗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着追求。
虽极写烦忧苦闷,却并不阴郁低沉。
诗中蕴含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如奔腾的江河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完美结合,达到了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
【注释】⑴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为李云(官秘书省校书郎),李华(文学家)。
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
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
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⑵长风:远风,大风。
⑶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
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⑷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
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
”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建安骨: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⑸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和翻译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和翻译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释
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县。
谢朓楼:又称谢公楼,也称北楼。
校书:官名,校书郎的简称。
云:李云。
蓬莱:指东汉时藏书的东观。
建安骨,指汉献帝建安年间,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的作品风格刚健清新,被后世称为“建安风骨”。
译文
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
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
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
你的文章就像蓬莱宫中储藏的仙文一样高深渊博,同时还兼具建安文学的风骨。
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飘逸豪放。
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
然而每当想起人生的际遇,就忧从中来。
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猛了。
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排遣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
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
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译文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译文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宣州谢朓楼上为其叔叔李云饯别的诗作。
全文如下: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这首诗的白话文如下:
昨天的日子渐渐离我远去,已经不可能挽留;今天的日子扰乱了我的心,充满了无限烦忧。
长风吹过了几万里送来秋雁,对此可以开怀畅饮酣醉高楼。
校书您的文章颇具建安风骨,又有我的诗如谢朓秀朗清发。
我们都是心怀逸兴壮思飞动,想登上九天去摘取明月。
拔刀断水水却更加汹涌奔流,举杯消愁愁情上却更加忧愁。
人生在世上不能够称心如意,不如明天披头散发驾舟漂流。
这首诗先写虚度光阴、报国无门的痛苦,而后赞美主客双方的才华与抱负,最后以挥洒出世的幽愤作结。
全诗情感饱满,语言明朗,虽极写烦忧苦闷,却并不阴郁低沉。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词原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二、作者简介: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
五岁迁家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因玄宗妹玉真公主荐应诏入长安,供奉翰林,受玄宗恩遇,因得罪宠臣贵妃,被赐金遣返。
安史乱中,入永王李璘幕。
永王遇害,受牵连下狱,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
晚年漫游于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宣城(今属安徽)一带,卒于当途。
有诗1035首,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采。
诗歌中大量采用夸张手法和生动的比喻,想象力丰富。
语言直率自然,音节和谐流畅,浑然天成,不假雕饰,散发着民歌的气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诗歌对后代的影响深远。
三、诵读点拨:这首诗是诗人在宣州谢朓楼上的饯别之作。
诗人感慨万端,既满怀豪情逸兴,又时时掩抑不住郁闷与不平,感情回复跌宕,一波三折。
语言明朗,似脱口而出,音调激越高昂。
四、诗词译义:抛弃我而离去的,是那无可拘留的昨日时光;扰乱我不得安宁的,是眼前诸多的烦恼和惆怅。
万里长风送走一群群的秋雁,面对此景,正好畅饮于高高的楼上。
由衷地赞美汉家文章建安风骨,更喜欢小谢这种清新秀发的诗风。
都怀有无限的雅兴心高欲飞,要到那九天之上将明月把弄。
抽刀断水水仍流,用酒消愁更添愁。
人生坎坷总是不能称意呀,倒不如披者散发去江湖中放舟。
五、诗词赏析:这首诗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游宣城时所作。
诗人从自己被放还山的遭遇中,看到了唐王朝政治日趋腐败,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而心情苦闷。
这首诗就抒发了这种怀才不遇的郁闷苦闷之情。
诗歌由两个十一字句开篇,不受常规拘勒。
初中语文 文言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及翻译(含赏析)(通用)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及翻译(含赏析)作品原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⑴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⑵,对此可以酣高楼⑶。
蓬莱文章建安骨⑷,中间小谢又清发⑸。
俱怀逸兴壮思飞⑹,欲上青天览明月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⑻。
人生在世不称意⑼,明朝散发弄扁舟⑽。
[1]词句注释⑴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为李云(官秘书省校书郎),李华(文学家)。
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
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
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⑵长风:远风,大风。
⑶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
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⑷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
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
”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建安骨: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⑸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
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称为大谢、小谢。
这里用以自喻。
清发(fā):指清新秀发的诗风。
发:秀发,诗文俊逸。
⑹俱怀:两人都怀有。
逸兴(xìng):飘逸豪放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超远的意兴。
王勃《滕王阁序》:“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李白《送贺宾客归越》:“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壮思飞:卢思道《卢记室诔》:“丽词泉涌,壮思云飞。
”壮思:雄心壮志,豪壮的意思。
⑺览:通“揽”,摘取。
览明月:《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作“揽明月”。
另一版本为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及鉴赏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及鉴赏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谢叔,今日车马归去,你我别离,心里伤悲,满目湿泪,更有何语言表达深情?
林岭秋色渐暗,碧池落日当空,萤火满天晚烟,月照两岸清秋。
你我见别,暗里心事,无言苦叹,更有何语言表达深情?
江山悠悠,长风萧瑟,烟波浩淼,梦里依依,天涯何处?
只有心中的深情,永不改变,更有何语言表达深情?
鉴赏:
这首诗描写的是叔侄分别的情景,诗人用虚拟的语言表达了叔侄之间深厚的感情。
诗中描绘了谢叔出发前的景象:秋色渐暗,萤火满天,江山悠悠,长风萧瑟,烟波浩淼,梦里依依,天涯何处?这里把叔侄分别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更让人感受到叔侄之间的深厚情感。
最后,诗人用“只有心中的深情,永不
改变”的话表达了叔侄之间的情义,深深感动读者。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赏析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赏析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释】①.此选自《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1977年版)卷一八。
《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一为李云,一为李华。
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
诸家注本多系此诗于天宝十二载秋,然于"叔华"、"叔云"均含糊其辞。
待考。
《新唐书·李华传》:"天宝十一载迁监察御史"。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赵郡李氏西祖房景昕子仲云,左司员外郎;叔云,监察御史。
宣州:今安徽宣城县一带。
谢朓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李白于天宝十二载(753)由梁园(今开封)南行,秋至宣城。
李白另有五言诗《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书:官名,即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个别字的读音:朓(tiǎo)、饯(jiàn)、校(jiào)长风:远风,大风。
②.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③.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
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建安风骨经秘籍并皆在也"。
建安骨:汉末建安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七子"分别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④.建安骨:建安风骨,指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的诗文创作风格为代表的文学风格。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解:⑴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一为李云,一为李华。
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
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
谢朓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⑵长风:远风,大风。
⑶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
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⑷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
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
”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建安骨: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⑸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
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举,称为大谢、小谢。
这里用以自喻。
清发(fā):指清新秀发的诗风。
发:秀发,诗文俊逸。
⑹俱怀:两人都怀有。
逸兴(xìng):飘逸豪放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超远的意兴。
王勃《滕王阁序》:“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李白《送贺宾客归越》:“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壮思飞:卢思道《卢记室诔》:“丽词泉涌,壮思云飞。
”壮思:雄心壮志,豪壮的意思。
⑺览:通“揽”,摘取。
览明月:《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作“揽明月”。
⑻称(chèn)意:称心如意。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古诗鉴赏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古诗鉴赏《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古诗鉴赏(一)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一起欣赏一首古诗,叫《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这首诗可有意思啦!诗人李白呀,心情就像坐过山车一样,一会儿高兴,一会儿忧愁。
他说“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这就好像咱们有时候,昨天玩得特别开心,但是回不来啦,今天又有好多烦心事,心里乱糟糟的。
李白还说“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想象一下,秋风吹着,大雁飞着,李白在高楼上喝酒,多爽呀!可是呢,他心里还是有烦恼,因为他的理想还没实现。
小朋友们,咱们也要像李白一样,把心里的想法勇敢地说出来,就算有烦恼,也不要怕!《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古诗鉴赏(二)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你们看,诗里开头就说“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这是不是就像我们有时候,昨天的快乐跑掉了,今天又有一堆让我们不开心的事儿。
然后呢,“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就好像我们想把困难一下子解决掉,但是越弄越糟,想把烦恼忘掉,喝杯饮料,可还是忘不掉。
不过李白很厉害哦,就算有这么多烦恼,他还是能写出这么美的诗。
我们也要像他一样,勇敢面对不开心,说不定还能做出很棒的事情呢!《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古诗鉴赏(三)小朋友们好呀!今天咱们来聊聊一首古诗,叫《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在诗里说:“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他的想象力可丰富啦,想要飞到天上去摘月亮。
这就像我们有时候梦想着能像小鸟一样飞起来,去看看奇妙的世界。
可是呢,“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生活里总有不如意的地方,李白都想披散着头发去划船,离开烦恼。
我们也会遇到不开心的事,但别灰心,也许换个方式,就能找到快乐啦!《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古诗鉴赏(四)小朋友们,今天来一起欣赏李白写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鉴赏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鉴赏《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作品介绍《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一作倍侍御叔华登楼歌)作者:唐·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2)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3)。
蓬莱(4)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5)又清发。
俱怀(6)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揽)(7)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销)(8)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9)意,明朝(10)散发弄扁舟。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注释⑴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一为李云,一为李华。
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
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
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⑵长风:远风,大风。
⑶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
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⑷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
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
”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建安骨: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⑸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
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称为大谢、小谢。
这里用以自喻。
清发(fā):指清新秀发的诗风。
发:秀发,诗文俊逸。
⑺览:通“揽”,摘取。
览明月:《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作“揽明月”。
另一版本为揽。
⑻消:另一版本为销,详见注释。
⑼称(chèn)意:称心如意。
⑽明朝(zhāo):明天。
散发(fà):不束冠,意谓不做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发表时间:2017-09-12T11:32:04.907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2月作者:周立民代亚玲[导读] 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饶河农场中学教师周立民点评: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饶河农场中学教师代亚玲
课标要求及分析:
一、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二、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课标1维度目标是知识、能力目标。
行为动词是诵读、理解;学习水平是独立操作、理解水平;学习内容是古代诗词。
前提条件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课标2维度目标是知识、能力、情感目标。
行为动词是积累、感悟、运用;学习水平是经历、领悟、运用水平;学习内容是欣赏品味。
前提条件是注重。
教材分析:
学习本课前,学生已学过第六单元《诗五首》中的第二首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因此,学生对诗人的人格及诗风有了一定的认识。
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积累的一首古诗,本诗题目为饯别,但内容却不是离别愁绪,而主要是感怀,抒发自己理想和抱负不能实现的牢骚。
由于本课是课外古诗词积累部分,因此要求学生通过阅读、鉴赏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唐诗,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个性思考,同时培养学生阅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优势:八年级学生思维敏锐,课堂活跃,并且在学习本课前已经在第六单元学习过李白的另一首古诗词《行路难(其一)》,因此学生对诗人的人格及诗风都有了一定的认识。
劣势:八年级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不高,虽然学生所处的阶段是比较活泼、外向,但是对古汉语现象发自内心的抵触,更何况古诗常有用典等修辞手法;还有社会背景的不同,都增加了学习难度。
教学重、难点:
结合课标“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
”的要求及对教材“通过阅读、鉴赏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唐诗,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个性思考”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理解这首诗歌情感充沛、波澜起伏的特点,进一步了解李白的思想、诗风。
通过对课标“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及学情“教学过程应该重在朗读和揣摩语言”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为理解这首诗歌情感充沛、波澜起伏的特点,进一步了解李白的思想、诗风。
学习目标:
一、通过诵读、品析诗句,学生感受、了解李白豪迈奔放、清新飘逸的诗风,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
二、通过品读,教师讲解,学生感受李白的自由精神和伟大的人格,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流程:
一、预习交流。
(2分钟)
(一)情境导入:我们追随着李白的神思,梦游了“云霞明灭或可睹”的天姥山,那瑰丽神奇的仙境让人心驰神往;我们还追溯着李白的足迹领略了“难于上青天”的蜀道,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阁让人心惊胆颤。
在这两首诗里我们看到了热爱祖国河山,忧虑国家命运的李白;看到了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李白。
今天,让我们再次紧追诗仙,随君登上谢脁楼,感受他波澜起伏,瞬息万变的情感,再度领略他特有的豪迈奔放,清新飘逸的浪漫诗风。
(二)学生交流对作者的认识(三)解题:在宣州谢脁楼设宴为官职为‘校书’的叔叔——李云饯行”,学生即可判断出诗歌的类型——饯别诗。
即李白在谢朓楼这个地方送别李云。
(四)写作背景介绍(课件展示),学生间交流。
【点评:通过对李白诗歌的积累导入课文教学,学生很快进入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问题导学。
(8分钟)
(一)诵读自探
1、自由练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出节奏、轻重、感情。
2、齐声朗读诗歌。
3、先请一同学朗读,其他同学点评。
4、再请一同学朗读,对比出李诗豪迈奔放的特点。
【点评:这里设计诵读环节,学生通过诵读对诗歌进一步感知,同时也可以以此导入探究学习的环节。
解决教学目标中的重点问题。
】(二)课件出示问题
1、诗人为什么烦忧?
2、“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体现诗人怎样的情怀?
3、“上天揽月”的举动表现出李白怎样的内心追求?
4、用“水”比喻“愁”的妙处。
5、“散发弄扁舟”呈现出诗人怎样的形象?
6、“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体现了李白怎样的情感?
画读诗
1、分别标出表明诗人情绪低沉与高昂的诗句。
2、画出诗人情感变化的曲线。
看看像什么?
3、体会诗人情感的跌宕变化。
(1)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从哪句诗中可以看出来?
(2)诗人为什么会烦、会忧、会愁?(展示诗的写作背景)(3)诗人的感情有几次变化?是怎样变化的?
明确:两次。
当诗人看到寥阔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了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入“不称意”的苦闷之中。
只有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
(4)诗人最终选择的结局是什么?
(5)以李白的性格,他会一直过着这样“散发弄扁舟”的归隐生活吗?
4、看看这幅画中还能添画什么内容?
5、前文中“长风万里送秋雁”一句提到,表明是白天,后文又说“欲上青天览明月”应是入夜之景,饯别的时间是白天还是晚上呢?
明确:白天。
因为下文说的是“欲”上青天览明月,这是诗人的想像,是一种虚实相映的写法。
【点评:通过多层次的问题铺设,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走进诗词,学生学习的思路清晰。
突破重点】
三、质疑达标。
(15分钟)
(一)讨论:重新审视这首古诗,你认为有没有写得不好的地方?
预设:1、作为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的开头不太整齐,不如把它改写得整齐一点。
2、这首诗的语言太重复。
如“昨日之日不可留”“今日之日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中日、水、愁等字重复出现。
【点评:经过对诗歌内容的探究,学生能够理解诗人情感的变化,充分激化学习动机,教师在点评中重点点评朗读的情感是否到位,是否读出波澜起伏的情感特点让学生进一步把握诗歌情感。
突破难点。
】
四、互动提升。
(13分钟)
(一)李白离开了他厌倦的世俗,那他就是消极遁世吗?不是,李白是厌恶丑恶的现实,但不代表他就彻底对现实绝望了,他对未来还的充满信心。
师:你能在他的诗歌中找到这样的答案吗?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二)学生齐诵。
(三)随笔:《我心中的李白》
写出自己对诗仙李白的认识
【点评:在学习诗词的过程中,适当的加入练笔的环节,学生由古至今,感悟诗词的内涵,真正准确的把握诗词。
】
五、归纳总结。
(5分钟)
全诗如歌如诉,情感跌宕起伏,韵味深长,一波三折,章法跳跃,语言明朗朴素,似脱口而出,音调激越高昂,豪放与悲愤共存,天真与苦闷统一,形成太白独特的“纵逸”风格,抒发了诗人因怀才不遇而引发的无尽烦忧,也体现了诗人豪放坦率的性格。
另外,结构上的大跨度跳跃与诗人的情感变化相一致。
【点评: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对诗词进行了总结,准确、恰当,学生理解,达到了预设的教学要求。
】总体点评:
此教学设计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培养了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教师重视诵读这一教学手法的落实应用,体现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感悟能力,也体现出学生对诗歌语言及情感表现的感受和体验。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点拨,让其通过语感的功能细细体味,进行欣赏和理解,以领略诗歌的语言美,通过比较学习同一主题的诗歌,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表现手法的作用。
并通过探究学习与拓展训练,来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激发其创新力与想象力。